基于过往车辆速度判断公交路线拥挤度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77827发布日期:2018-06-26 07:38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过往车辆速度判断公交路线拥挤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私家车数量日益增长,大多数人上下班基本依靠私家车、公共汽车或地铁,地铁由于运行地点特殊,所以不会出现拥堵的情况,但是由于私家车拥有量越来越多,而城市道路的建设又不能很好地跟上车辆增加的脚步,导致了城市道路越来越拥挤。现有技术中,各种计算道路拥挤的方法层出不穷,国外的方法主要包括基于路段速度计算交通拥堵指标、基于道路交通密度计算交通拥堵指标、基于交通量计算交通拥堵指标等等,国内的方法包括基于拥堵里程比例计算交通拥堵指标、基于出行时间比计算交通拥堵指标基于综合评价方法计算交通拥堵指标等等,但是这些算法有的只能反映统计时间内的交通拥堵状况,无法反映各个时刻的交通运行情况,有的只计算最拥堵等级的路段,而忽略了其他路段的影响,根据目前的情况,公交站台上可以实时显示公交车基本信息,并不能反应车辆线路的拥挤信息,给出行的乘客造成了极大不便。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过往车辆速度判断公交路线拥挤度的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过往车辆速度判断公交路线拥挤度的方法,包括:(1)获取车辆信息:包括该车辆的线路号码Lno、当前站进站的站序当前站进站的时间前一站出站的站序前一站出站的时间获取线路信息:包括线路总表L、站序总表SN、两站之间的距离总表D、两站之间的速度总表V;获取速度—拥挤度对应总表VC;获取站台总表S:包括线路号码LSno、站序SNno;(2)根据车辆信息的线路号码Lno从线路信息的线路总表L中调取出该车辆的线路,车辆信息中前一站出站的站序当前站进站的站序分别与线路信息中站序总表SN的站序一一对应,根据线路信息中两站之间的距离总表D可以获取对应两站之间的距离;(3)根据车辆信息中前一站出站的时间和当前站进站的时间计算出车辆在两站之间的运行时间(4)根据两站之间的距离以及运行时间ΔT计算出该车辆在这两站之间行驶的平均速度v,根据系统还可以获得计算速度时的时间TV;(5)根据线路信息中两站之间的速度总表V、以及当前时间TS可以获得该线路下这两站之间的所有有效速度VB1,VB2,…,VBx,并将非有效速度从速度表中删除;(6)根据所获有效速度VB1,VB2,…,VBx和计算所得平均速度v,得到这两站之间的平均行驶速度:并将求得的平均速度v和求得v的时间TV写入对应的速度表中;(7)根据速度—拥挤度对应总表VC获取当前线路两站之间的速度—拥挤度的对应数据,与进行比较,即可获得当前线路两站之间的拥挤度C;(8)根据站台总表S,赋给所有与该线路相关的站台关于该站点的拥挤度C。进一步的,本发明中步骤(2)中线路总表L组成的数据集L={L1,L2,...,Lm},其中L1,L2,...,Lm为m个线路表,每个线路表Li,i∈[1,m]都有三个维度,分别对应该线路下的站序表SNi、距离表Di、速度表Vi,即Li={SNi,Di,Vi},i∈[1,m]。进一步的,本发明中步骤(2)中站序总表SN组成的数据集SN={SN1,SN2,...,SNm},其中SNi,i∈[1,m]为在线路表Li,i∈[1,m]下的站序表,对于站序总表SN中的每个站序表SNm,每一条线路都有对应的n个站点,所以,SNm可以表示为数据集SN可以表示为:进一步的,本发明中步骤(2)中两站之间的距离总表D组成的数据集D={D1,D2,…,Dm},其中Di,i∈[1,m]为在线路表Li,i∈[1,m]下的距离表,对于每个距离表Di,前后两站之间都有相应的站距,所以Di可以表示为其中为线路号码为i的线路上站序为n-1和n的两个站之间的距离,数据集D可以表示为:进一步的,本发明中步骤(5)中速度总表V组成的数据集V={V1,V2,…,Vm},其中Vi,i∈[1,m]为在线路表Li,i∈[1,m]下的速度表,对于每个速度表Vi,都有每个中都有x个速度数据,以及每个速度的创建时间,所以,每个都可以表示为如下形式:其中,为线路号码为i的线路上,前一站站序为j-1,后一站站序为j之间存在的x个速度,x可以为0,所以,两站之间的速度总表V可以表示为:进一步的,本发明中步骤(5)中的有效速度是指当前时间TS和创建该速度的时间的差小于某个阈值t,否则为非有效速度。进一步的,本发明中步骤(7)中速度—拥挤度对应总表VC组成的数据集VC={VC1,VC2,...,VCm},VCi,i∈[1,m]为在线路号码为i的速度—拥挤度对应表,对于每个VCi,都有:其中,因此将0~Max的速度分为n+1个部分,分割的数量可以自己定义,也不需要平均分割,且每个速度—拥挤度表VCi的分割方法不一定相同。进一步的,本发明中步骤(7)中两站之间的拥挤度C是由平均行驶速度与对应的速度—拥挤表VCi,i∈[1,m]进行对照,找到从而得到对应的拥挤度C=j-1。进一步的,本发明中步骤(8)中站台总表S可以表示为S={S1,S2,…,Sn},n为站台的总数,每个站台表Si,i∈[1,m]都由线路信息及所在线路对应的站序组成,其中,是在下对应的站序,j∈[1,n]。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中,根据GPS信息得到每辆车的进出站信息,通过计算即可得到指定车辆当前的拥挤度并实时显示供乘客参考,成本较低,方法易于实现。(2)本发明中,只要一辆车进站,就会计算该站的拥挤度,实时性较强,并且只要是记录下的线路,都能计算拥挤度,具有较强的覆盖性和延展性。(3)本发明中,在计算拥挤度的同时兼顾之前数据对当前的影响,保证所得拥挤度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准确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结合附图所示为本发明一种基于过往车辆速度判断公交路线拥挤度的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选取37路公交车的一条数据作为一个具体实例,该37路公交车在17:29:50从第三站出站,在17:31:49进入第四站,两站之间的距离为356米,计算该公交车拥挤度的步骤如下:步骤(1)获取车辆信息:包括该车辆的线路号码Lno、当前站进站的站序当前站进站的时间前一站出站的站序前一站出站的时间获取线路信息:包括线路总表L、站序总表SN、两站之间的距离总表D、两站之间的速度总表V;获取速度—拥挤度对应总表VC;获取站台总表S:包括线路号码LSno、站序SNno;步骤(2)根据车辆信息的线路号码Lno=37,从线路信息的线路总表L中调取出线路号码为37的线路,车辆信息中前一站出站的站序当前站进站的站序分别与线路信息中站序总表SN的站序一一对应,从对应的站序表SN37中获取站序为3和4的两个站,即与然后根据线路信息中两站之间的距离总表D中对应的距离表D37,可以获取两站之间的距离此外,步骤(2)中,线路总表L组成的数据集L={L1,L2,...,L50},其中Li,i∈[1,50]为50个线路表,每个线路表Li,i∈[1,50]都有三个维度,分别对应该线路下的站序表SNi、距离表Di、速度表Vi,即Li={SNi,Di,Vi},i∈[1,50];进一步的,步骤(2)中,站序总表SN组成的数据集SN={SN1,SN2,...,SNm},其中SNi,i∈[1,m]为在线路表Li,i∈[1,m]下的站序表,37号线路在站序总表SN中表示为表SN37,该线路下共有22个站,因此SN37可以表示为数据集SN可以表示为:进一步的,步骤(2)中,两站之间的距离总表D组成的数据集D={D1,D2,…,Dm},其中Di,i∈[1,m]为在线路表Li,i∈[1,m]下的距离表,37号线路在两站之间的距离总表D中表示为表D37,该线路下共有22个站,因此其中为线路号码为37的线路上站序为n-1和n的两个站之间的距离,数据集D则可以表示为:步骤(3)根据车辆信息中前一站出站的时间和当前站进站的时间计算出车辆在两站之间的运行时间Δ步骤(4)根据两站之间的距离以及运行时间ΔT=119s计算出该车辆在这两站之间行驶的平均速度v=2.99m/s,根据系统还可以获得计算速度时的时间TV;步骤(5)根据线路信息中两站之间的速度总表V、以及当前时间TS可以获得该线路下这两站之间的所有有效速度VB1,VB2,…,VBx,并将非有效速度从速度表中删除,速度总表V组成的数据集V={V1,V2,…,Vm},其中Vi,i∈[1,m]为在线路表Li,i∈[1,m]下的速度表,有效速度是指当前时间TS和创建该速度的时间的差小于某个阈值t,否则为非有效速度;其中,37号线路在速度总表V中表示为V37,根据该线路号码37和站台序号3、4对应的速度表获得该线路下这两站之间的所有有效速度,分别为:每个保存的速度也有对应的创建时间,分别为:这里定的阈值为1800S,当前时间为17:31:51,所以这三个速度都为有效速度,因此,速度表可以表示为而两站之间的速度总表V则可以表示为:步骤(6)根据所获有效速度和计算所得平均速度v=2.99m/s,得到这两站之间的平均行驶速度:并将求得的平均速度v=2.99m/s和求得v的时间TV=17:31:51写入对应的速度表中,得到:步骤(7)根据速度—拥挤度对应总表VC获取当前线路两站之间的速度—拥挤度的对应数据其中,(0代表拥堵,1代表一般,2代表通畅),然后与进行比较,即可获得当前线路两站之间的拥挤度C=1;此外,将0~Max的速度分为三个部分,分割的数量可以自己定义,也不需要平均分割,且每个速度—拥挤度表的分割方法不一定相同。步骤(8)根据站台总表S,将所有与37路相关的站台里面的37路中3~4站的拥挤度设为1,由于相关的站点比较多,这里只选取一个作为显示:站点序号拥挤度122131405261728292102112121131142152162172182192201212222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