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眼疲劳提醒方法、装置和智能眼镜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77580发布日期:2018-06-26 07:08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智能提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眼疲劳提醒方法、装置和智能眼镜。



背景技术:

眼睛是人体重要的器官,而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人们对于眼睛的保护需求越来越高,用眼时间过长或用眼距离过近是诱发近视眼疾病的主要原因。眼睛近视一旦形成很难治愈,所以应该注重在用眼过程中预防近视和用眼疲劳。智能眼镜可以起到用眼疲劳提醒的作用,通过佩戴智能眼镜有助于防止近视的发生。智能眼镜是指如同智能手机一样拥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通过软件安装来实现各种功能的可穿戴的眼镜设备,其具有使用简便,体积较小等特点。

现有的智能眼镜一般根据眼睛与观测物之间的距离来确定是否发出用眼疲劳提醒,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小用户近距离观测某一物品(比如书本)时带来近视的可能性,但是人类眼睛的疲劳程度不仅与观测距离有关系,还与观测时间有很大关系,因此现有的智能眼镜并不能准确地发出疲劳提醒,比如,观测物在智能眼镜的提醒距离之外时,由于用户过长时间的盯着观测物,也会带来严重的眼疲劳,而此种情况不在现有的智能眼镜的疲劳提醒范围内。另外,现有智能眼镜采用的大多是红外测距技术或摄像头拍照技术,而红外测距技术最大的缺陷是测量的最短距离太短,而且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在阳光明媚的时候,由于阳光的影响,此时采用红外测距技术的智能眼镜基本已经失去作用。而摄像头拍照技术则对于最远距离有很大限制,上述缺陷都使得智能眼镜防止眼疲劳的适用范围较小。

因此,如何提高智能眼镜疲劳提醒的准确度、扩大智能眼镜防止眼疲劳的适用范围,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智能眼镜疲劳提醒的准确度低、防止眼疲劳的适用范围小。

从而提供一种眼疲劳提醒方法、装置和智能眼镜。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眼疲劳提醒方法,用于智能眼镜,包括:获取用户佩戴的智能眼镜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观测距离,并记录持续观测时间;提取所述观测距离对应的预设观测时间阈值;判断所述持续观测时间是否大于所述预设观测时间阈值;若所述持续观测时间大于所述预设观测时间阈值,发出疲劳提醒。

优选地,所述获取用户佩戴的智能眼镜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观测距离包括:向所述目标对象发送超声波,记录发送时间;接收所述目标对象反射的超声波,记录接收时间;根据所述发送时间、所述接收时间以及所述超声波的传播速率计算得到所述观测距离。

优选地,所述观测距离小于10cm时,对应的所述预设观测时间阈值为第一时间阈值,所述发出疲劳提醒包括:发出错误用眼报警。

优选地,所述观测距离在10cm~50cm范围内时,对应的所述预设观测时间阈值为第二时间阈值,所述发出疲劳提醒包括:发出近视疲劳报警。

优选地,所述观测距离在51cm~5m范围内时,对应的所述预设观测时间阈值为第三时间阈值,所述发出疲劳提醒包括:发出用眼疲劳报警。

优选地,所述观测距离大于5m时,对应的所述预设观测时间阈值为第四时间阈值,所述发出疲劳提醒包括:发出远视疲劳报警。

优选地,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小于第二时间阈值,所述第二时间阈值小于第三时间阈值,所述第三时间阈值小于第四时间阈值。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眼疲劳提醒装置,用于智能眼镜,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佩戴的智能眼镜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观测距离,并记录持续观测时间;提取模块,用于提取所述观测距离对应的预设观测时间阈值;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持续观测时间是否大于所述预设观测时间阈值;提醒模块,用于若所述持续观测时间大于所述预设观测时间阈值,发出疲劳提醒。

优选地,所述获取模块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目标对象发送超声波,记录发送时间;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目标对象反射的超声波,记录接收时间;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发送时间、所述接收时间以及所述超声波的传播速率计算得到所述观测距离。

优选地,所述观测距离小于10cm时,对应的所述预设观测时间阈值为第一时间阈值,所述发出疲劳提醒包括:发出错误用眼报警。

优选地,所述观测距离在10cm~50cm范围内时,对应的所述预设观测时间阈值为第二时间阈值,所述发出疲劳提醒包括:发出近视疲劳报警。

优选地,所述观测距离在51cm~5m范围内时,对应的所述预设观测时间阈值为第三时间阈值,所述发出疲劳提醒包括:发出用眼疲劳报警。

优选地,所述观测距离大于5m时,对应的所述预设观测时间阈值为第四时间阈值,所述发出疲劳提醒包括:发出远视疲劳报警。

优选地,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小于第二时间阈值,所述第二时间阈值小于第三时间阈值,所述第三时间阈值小于第四时间阈值。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眼镜,包括: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优选方式提供的所述的眼疲劳提醒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眼疲劳提醒方法、装置和智能眼镜,在用户佩戴智能眼镜时,实时检测智能眼镜与用户观测的目标对象之间的观测距离,并记录持续观测时间,通过将持续观测时间与该观测距离对应的预设观测时间进行对比,如果持续观测时间大于预设观测时间,则说明用眼时间过长,则发出疲劳提醒,以提醒用户保护眼睛,与现有技术相比,综合考虑了眼睛的持续观测时间和观测距离对眼睛的影响,并适时的发出疲劳提醒,提高了智能眼镜疲劳提醒的准确度,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眼疲劳提醒方法、装置和智能眼镜,通过超声波来检测目标对象与智能眼镜之间的观测距离,超声波测距技术最短距离可以到毫米级,而最远距离可到达80m,使得智能眼镜对于极近或较远的目标对象也能进行测距,进而使智能眼镜可以根据用户对极近或较远的目标对象的持续观测时间适时发出疲劳提醒,与现有技术相比,扩大了智能眼镜防止眼疲劳功能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眼疲劳提醒方法的一个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眼疲劳提醒装置的一个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智能眼镜的一个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眼疲劳提醒方法,可用于智能眼镜,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1:获取用户佩戴的智能眼镜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观测距离,并记录持续观测时间。此处,在智能眼镜的镜架打开时,智能眼镜启动,当镜架关闭时,智能眼镜处于休眠状态,因此,只有用户佩戴了智能眼镜,智能眼镜才会开始正常工作。

S12:提取观测距离对应的预设观测时间阈值。此处预设观测时间阈值是根据人眼的生物学原理以及人们的用眼习惯,分别针对不同的观测距离预先设定了最合适的预设观测时间阈值,目的是在保证不影响人们正常用眼的情况下,避免用眼疲劳。

S13:判断持续观测时间是否大于预设观测时间阈值。如果用户对于一个目标对象的持续观测时间大于了其所对应的预设观测时间阈值,则说明用户在该目标对象对应的观测距离上用眼过度,则进入步骤S14,否则,说明对于该目标对象的持续观测时间是合适的,不会对人眼造成相应的损伤。

S14:若持续观测时间大于预设观测时间阈值,发出疲劳提醒。即此时,用户对于一个目标对象的持续观测时间大于了其所对应的预设观测时间阈值,则说明用户在该目标对象对应的观测距离上用眼过度,继续观测则可能对眼睛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则适时地发出疲劳提醒,以提醒用户及时休息眼睛。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步骤S11可以包括:向目标对象发送超声波,记录发送时间;接收目标对象反射的超声波,记录接收时间;根据发送时间、接收时间以及超声波的传播速率计算得到观测距离。此处采用超声波对目标对象的感测距离进行测量,超声波测距技术最短距离可以到毫米级,而最远距离可到达80m,使得智能眼镜对于极近或较远的目标对象也能进行测距,进而使智能眼镜可以根据用户对极近或较远的目标对象的持续观测时间适时发出疲劳提醒,与现有技术相比,扩大了智能眼镜防止眼疲劳功能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体验。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观测距离小于10cm时,对应的预设观测时间阈值为第一时间阈值,发出疲劳提醒包括:发出错误用眼报警。此处针对不同的观测距离给出了对应的合适的预设观测时间,对于观测距离小于10cm时,对人眼来说距离过短,短时间的观测都会给人眼带来不好的体验甚至是损伤,此处设置的第一时间阈值也相应的较短,在持续观测时间大于第一时间阈值时,及时发出错误用眼报警(比如可以是比较急促的报警声),以保证在人眼受到损伤之前提醒用户保护眼睛。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观测距离在10cm~50cm范围内时,对应的预设观测时间阈值为第二时间阈值,发出疲劳提醒包括:发出近视疲劳报警。10cm~50cm的范围是人们工作和学习中最常用的观测距离,比如看书、读报以及其他日常学习工作用眼的情况,可以具体调查人们日常学习和工作用眼的时间和疲劳度来确定该观测距离范围对应的第二时间阈值,该第二时间阈值以保证人们正常工作和学习、避免用眼过度为目的来设定。在对应的持续观测时间大于第二时间阈值时,适时发出近视疲劳报警(比如可以是语音提醒),以提醒用户休息眼睛,预防眼睛近视。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观测距离在51cm~5m范围内时,对应的预设观测时间阈值为第三时间阈值,发出疲劳提醒包括:发出用眼疲劳报警。51cm~5m范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观测距离,比如看电视以及其他日常生活用眼的情况,同样可以具体调查人们日常生活用眼的时间和疲劳度来确定该观测距离范围对应的第三时间阈值,该第三时间阈值以保证人们正常生活、避免用眼过度为目的来设定。在对应的持续观测时间大于第三时间阈值时,适时发出用眼疲劳报警,比如可以是比较缓慢的音乐提示铃声,不仅可以提醒用户注意眼睛休息,还可以让用户放松心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观测距离大于5m时,对应的预设观测时间阈值为第四时间阈值,发出疲劳提醒包括:发出远视疲劳报警。观测距离大于5m时,比如5m~10m的范围,一般是人们从远处观测一个目标对象,比如开车司机观测车子周围的环境等情况,同样也可以具体调查人们日常生活中对于5m~10m的范围目标对象的观测习惯来确定该观测距离范围对应的第四时间阈值,该第四时间阈值主要是提醒用户不要长时间盯住一个目标对象看,避免眼睛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而疲劳甚至损伤。在对应的持续观测时间大于第四时间阈值时,适时发出远视疲劳报警,可以是语音提醒,也可以是舒缓的音乐提醒。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第一时间阈值小于第二时间阈值,第二时间阈值小于第三时间阈值,第三时间阈值小于第四时间阈值。此处考虑到,人眼对于观测距离越小时,能正常承受的持续观测时间就越短,因此上述第一、二、三、四时间阈值是根据他们对应的观测距离的范围依次增加的。

本实施例提供的眼疲劳提醒方法,在用户佩戴智能眼镜时,实时检测智能眼镜与用户观测的目标对象之间的观测距离,并记录持续观测时间,通过将持续观测时间与该观测距离对应的预设观测时间进行对比,如果持续观测时间大于预设观测时间,则说明用眼时间过长,则发出疲劳提醒,以提醒用户保护眼睛,与现有技术相比,综合考虑了眼睛的持续观测时间和观测距离对眼睛的影响,并适时的发出疲劳提醒,提高了智能眼镜疲劳提醒的准确度,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另外,通过超声波来检测目标对象与智能眼镜之间的观测距离,使得智能眼镜对于极近或较远的目标对象也能进行测距,进而使智能眼镜可以根据用户对极近或较远的目标对象的持续观测时间适时发出疲劳提醒,与现有技术相比,扩大了智能眼镜防止眼疲劳功能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供了一种眼疲劳提醒装置,可用于智能眼镜,如图2所示,包括:获取模块21、提取模块22、判断模块23和提醒模块24,各模块功能如下:

获取模块21,用于获取用户佩戴的智能眼镜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观测距离,并记录持续观测时间,具体参见实施例1中对步骤S11的详细描述。

提取模块22,用于提取观测距离对应的预设观测时间阈值,具体参见实施例1中对步骤S12的详细描述。

判断模块23,用于判断持续观测时间是否大于预设观测时间阈值,具体参见实施例1中对步骤S13的详细描述。

提醒模块24,用于若持续观测时间大于预设观测时间阈值,发出疲劳提醒,具体参见实施例1中对步骤S14的详细描述。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获取模块21包括:发送单元211,用于向目标对象发送超声波,记录发送时间;接收单元212,用于接收目标对象反射的超声波,记录接收时间;计算单元213,用于根据发送时间、接收时间以及超声波的传播速率计算得到观测距离。具体参见实施例1中的相关详细描述。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观测距离小于10cm时,对应的预设观测时间阈值为第一时间阈值,发出疲劳提醒包括:发出错误用眼报警。具体参见实施例1中的相关详细描述。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观测距离在10cm~50cm范围内时,对应的预设观测时间阈值为第二时间阈值,发出疲劳提醒包括:发出近视疲劳报警。具体参见实施例1中的相关详细描述。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观测距离在51cm~5m范围内时,对应的预设观测时间阈值为第三时间阈值,发出疲劳提醒包括:发出用眼疲劳报警。具体参见实施例1中的相关详细描述。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观测距离大于5m时,对应的预设观测时间阈值为第四时间阈值,发出疲劳提醒包括:发出远视疲劳报警。具体参见实施例1中的相关详细描述。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第一时间阈值小于第二时间阈值,第二时间阈值小于第三时间阈值,第三时间阈值小于第四时间阈值。具体参见实施例1中的相关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眼疲劳提醒装置,在用户佩戴智能眼镜时,实时检测智能眼镜与用户观测的目标对象之间的观测距离,并记录持续观测时间,通过将持续观测时间与该观测距离对应的预设观测时间进行对比,如果持续观测时间大于预设观测时间,则说明用眼时间过长,则发出疲劳提醒,以提醒用户保护眼睛,与现有技术相比,综合考虑了眼睛的持续观测时间和观测距离对眼睛的影响,并适时的发出疲劳提醒,提高了智能眼镜疲劳提醒的准确度,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另外,通过超声波来检测目标对象与智能眼镜之间的观测距离,使得智能眼镜对于极近或较远的目标对象也能进行测距,进而使智能眼镜可以根据用户对极近或较远的目标对象的持续观测时间适时发出疲劳提醒,与现有技术相比,扩大了智能眼镜防止眼疲劳功能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供了一种智能眼镜30,如图3所示,包括如实施例2中的眼疲劳提醒装置,因此具有实施例2中的眼疲劳提醒装置的所有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眼镜30,在用户佩戴智能眼镜30时,实时检测智能眼镜30与用户观测的目标对象之间的观测距离,并记录持续观测时间,通过将持续观测时间与该观测距离对应的预设观测时间进行对比,如果持续观测时间大于预设观测时间,则说明用眼时间过长,则发出疲劳提醒,以提醒用户保护眼睛,与现有技术相比,综合考虑了眼睛的持续观测时间和观测距离对眼睛的影响,并适时的发出疲劳提醒,提高了智能眼镜30疲劳提醒的准确度,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另外,通过超声波来检测目标对象与智能眼镜30之间的观测距离,使得智能眼镜30对于极近或较远的目标对象也能进行测距,进而使智能眼镜30可以根据用户对极近或较远的目标对象的持续观测时间适时发出疲劳提醒,与现有技术相比,扩大了智能眼镜30防止眼疲劳功能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体验。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