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增强现实显示技术的地下停车场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35224发布日期:2018-11-07 07:47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增强现实显示技术的地下停车场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增强现实显示技术的地下停车场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reality,简称ar),是一种实时地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视频、3d模型的技术,这种技术的目标是在屏幕上把虚拟世界套在现实世界并进行互动。这种技术1990年提出。随着随身电子产品cpu运算能力的提升,预期增强现实的用途将会越来越广。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拥有私人车越来越多,车位也越来越紧张,特别在我国土地资源高度和汽车拥有量快速增长的背景下,由于停车设施不足,配置不合理,车位利用率较低,停车较为繁琐,给车主带来了较多的烦恼,此外,多数停车场占地面积较大,寻找车位十分费时费力,给汽车驾驶员带来诸多不便。

因此,急需要提供一种操控智能、减少用户停车困难度、防止事故发生的智能停车场。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

本发明是针对现在地下停车场不能智能的显示车位、辅助用户停车和防止事故发生的问题所提出的一种基于增强现实显示技术的地下停车场管理系统,能够有效的解决现在地下停车场不能智能的显示车位、辅助用户停车和防止事故发生的问题,增加地下车库的便利性和提高安全性。

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增强现实显示技术的地下停车场管理系统,包括环境感知单元、摄取单元、中央处理单元、计费单元、事故处理单元和等待单元,所述环境感知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地下停车场内其他车辆的位置情况和停车场的道路情况;所述摄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地下停车场车位具体信息和用户的驾驶视角信息;所述中央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环境感知单元和摄取单元提供的信息来处理形成辅助驾驶图像,对用户提供停车和驾驶的辅助帮助;所述计费单元用于计算和收取用户出入所述地下停车场的费用;所述事故处理单元用于判定和记录在所述地下停车内发生事故的缘由和疏导所述地下停车场内的交通;所述等待单元用于计算和通知用户进入所述地下停车场的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环境感知单元包括车位感应模块、道路探测模块和显示模块,所述车位感应模块包括磁力感应器、压力感应器和显示灯,所述磁力感应器设置在车位中间,所述磁力感应器和所述显示灯连接,所述显示灯设有若干种颜色,所述压力感应器设置在车位两侧;所述道路探测模块用于检测道路流畅性和其他车辆位置情况和相对速度;所述显示模块通过设置在道路两侧的显示器显示车位信息和道路状况。

进一步地,所述摄取单元包括连接模块、车内摄像模块和外部摄像模块,所述连接模块用于连接所述车内摄像模块和车外摄像模块;所述车内摄像模块设置在用户眼睛两侧,用于获取用户所观测的汽车行驶视角信息;所述外部摄像模块设置在车位上方,用于获取汽车和车位的俯视视角。

进一步地,所述中央处理单元包括处理模块和投影模块,所述处理模块通过建立三维坐标轴来体现车位和车辆的位置关系,通过角度和坐标点来计算预判车辆停车位置;所述投影模块用于投影所述处理模块处理后的增强现实图像。

进一步地,所述计费单元通过获取车辆牌照和车位停放信息来记录停车时间进行收费。

进一步地,所述事故处理单元包括记录模块和疏导模块,所述记录模块用于记录发生的事故和通过摄像头来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所述疏导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显示器和设置在所述地下停车场的喇叭来显示通知事故路段,计算引导其他路线。

进一步地,所述等待单元通过车速、车辆位置和车位数量来计算等待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地下停车场管理系统还设有预约单元,所述预约单元用于车位的预约,通过手机app预约固定车位,所述车位上装有警报装置来告诫乱停的车辆。

本发明实现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环境感知单元、摄取单元和中央处理单元对摄取的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增强现实画面,使用户更好的了解周围环境,辅助用户进行倒车,分析用户操作的过程,进行线路的预测,增加用户的倒车成功率,有效的较少了地下停车场的拥堵。

2.本发明通过事故处理单元和等待单元来有效的对地下停车场的秩序进行规划,增加了地下停车场的流动性,有效的减少了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为本发明地下停车场管理系统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环境感知单元结构框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摄取单元结构框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央处理单元结构框图;

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事故处理单元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

环境感知单元010;摄取单元020;中央处理单元030;计费单元040;事故处理单元050;等待单元060;预约单元070;车位感应模块011;道路探测模块012;显示模块013;连接模块021;车内摄像模块022;外部摄像模块023;处理模块031;投影模块032;记录模块051;疏导模块05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见图1-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增强现实显示技术的地下停车场管理系统,包括环境感知单元010、摄取单元020、中央处理单元030、计费单元040、事故处理单元050和等待单元060,其中,所述环境感知单元010用于获取所述地下停车场内其他车辆的位置情况和停车场的道路情况,通过获取车辆位置和道路情况来判别所述地下停车场内空余情况,车辆流动的情况;所述摄取单元020用于获取所述地下停车场车位具体信息和用户的驾驶视角信息,通过获取的信息判别车位的空余情况和通过信息处理来辅助用户进行倒车;所述中央处理单元030用于根据所述环境感知单元010和摄取单元020提供的信息来处理形成辅助驾驶图像,对用户提供停车和驾驶的辅助帮助,利用图像模拟驾车过程,防止事故的发生;所述计费单元040用于计算和收取用户出入所述地下停车场的费用;所述事故处理单元050用于判定和记录在所述地下停车内发生事故的缘由和疏导所述地下停车场内的交通,通过显示器和播报器械来提醒地下停车场的车辆避开事故区域,进行道路的指引,在车辆造成事故时,进行出口处的拦截,协商完成后才可以离开;所述等待单元060用于计算和通知用户进入所述地下停车场的时间,减少了用户等待的时间。

其中,所述环境感知单元010包括车位感应模块011、道路探测模块012和显示模块013,所述车位感应模块011包括磁力感应器、压力感应器和显示灯,所述磁力感应器设置在车位中间,所述磁力感应器和所述显示灯连接,所述显示灯设有若干种颜色,所述压力感应器设置在车位两侧,所述磁力感应器通过感受汽车的磁力来显示车位的停车情况,所述压力感应器通过感应压力来判断汽车是否压到边线,通过提示声音和显示灯的亮度来提示车胎在边线的位置,当车胎越靠近边线边界所述提示声音越大,显示灯的亮度越亮,所述显示灯通过不同的颜色表明车位的信息,包括有车、无车和正在停车;所述道路探测模块012用于检测道路流畅性和其他车辆位置情况和相对速度,利用检测的信息来分析车辆流动情况;所述显示模块013通过设置在道路两侧的显示器显示车位信息和道路状况,所述显示器显示的车位信息和所述显示灯的颜色相同,通过不同的颜色代表每一段的道路状况,包括流畅、拥堵和事故。

其中,所述摄取单元020包括连接模块021、车内摄像模块022和外部摄像模块023,所述连接模块021用于连接所述车内摄像模块022和车外部摄像模块023;所述车内摄像模块022设置在用户眼睛两侧,用于获取用户所观测的汽车行驶视角信息;所述外部摄像模块023设置在车位上方,用于获取汽车和车位的俯视视角,通过图像的处理来形成增强现实图像,通过wifi、蓝牙传输到汽车中控台或者用户的手机,通过模拟倒车和通过增强现实技术显示汽车位置,便于用户停车。

其中,所述中央处理单元030包括处理模块031和投影模块032,所述处理模块031通过建立三维坐标轴来体现车位和车辆的位置关系,通过角度和坐标点来计算预判车辆停车位置;所述投影模块032用于投影所述处理模块031处理后的增强现实图像,利用处理模块031分析的数据,实时显示车辆状态,通过计算判断最佳的停车方法,在倒车的过程中利用增强现实图像,观察车辆和四周的位置关系,防止擦碰。

其中,所述计费单元040通过获取车辆牌照和车位停放信息来记录停车时间进行收费,所述停车场内车辆没有按照要求停在停车线内,通过摄像头的获取判别,增加额外的停车费用,所述计费方法为在一定时间内收取固定的费用,超出固定时间每隔一小时加收额外的费用,不足一小时的时间按照1小时计算,停车时间超过一天的按照固定费用收取,不在加收额外费用,超出一个月的不在收取费用。

其中,所述事故处理单元050包括记录模块051和疏导模块052,所述记录模块051用于记录发生的事故和通过摄像头来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通过记录发生的事故来统计易发生事故的区域和最多的事故原因,通过记录模块051来对停车场进行改造和定时的事故原因播报;所述疏导模块052用于通过所述显示器和设置在所述地下停车场的喇叭来显示通知事故路段,计算引导其他路线。

其中,所述等待单元060通过车速、车辆位置和车位数量来计算等待时间,通过停车场外显示装置显示车位数量和预计的等待时间。

其中,所述地下停车场管理系统还设有预约单元070,所述预约单元070用于车位的预约,通过手机app预约固定车位,所述车位上装有警报装置来告诫乱停的车辆,所述预约的方式为预约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天数,所述停车场内设有专门的预约车位。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让熟悉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出的等同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