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信号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6190发布日期:2018-11-13 22:09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信号灯,特别是涉及一种交通信号灯。



背景技术:

交通信号灯是指挥交通运行的信号灯,一般由红灯、绿灯、黄灯组成,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准许通行,黄灯表示警示。现有的交通信号灯存在反光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交通信号灯,其能够在不同的角度来观看显示灯,且能够减少反光效果,方便驾驶者行驶。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交通信号灯,其包括竖杆、连接销、横杆、灯箱装置、显示灯,竖杆与连接销相连,连接销与横杆相连,灯箱装置安装在横杆上,显示灯安装在灯箱装置上,其中:

灯箱装置包括端盖、后壳、渐变滤镜片、UV滤镜片、定时器、转接头、偏振镜块,渐变滤镜片、UV滤镜片、定时器、转接头、偏振镜块都安装在端盖上,端盖与后壳相连,UV滤镜片、定时器、转接头、偏振镜块都安装在渐变滤镜片一侧,UV滤镜片位于定时器一侧,定时器位于转接头一侧,转接头位于偏振镜块一侧。

优选地,所述显示灯包括右转信号显示灯、直行信号显示灯、数字信号显示灯、左转信号显示灯,右转信号显示灯与直行信号显示灯相连,直行信号显示灯与数字信号显示灯相连,数字信号显示灯与左转信号显示灯相连。

优选地,所述显示灯采用LED显示灯。

优选地,所述灯箱装置上设有挡板。

优选地,所述端盖上设有多个凹槽。

优选地,所述竖杆的底端固定有一个承重块。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角度来观看显示灯,且能够减少反光效果,方便驾驶者行驶,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灯箱装置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灯箱装置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交通信号灯包括竖杆1、连接销2、横杆3、灯箱装置4、显示灯5,竖杆1与连接销2相连,连接销2与横杆3相连,灯箱装置4安装在横杆3上,显示灯5安装在灯箱装置4上,其中:

灯箱装置4包括端盖41、后壳42、渐变滤镜片43、UV滤镜片44、定时器45、转接头46、偏振镜块47,渐变滤镜片43、UV滤镜片44、定时器45、转接头46、偏振镜块47都安装在端盖41上,端盖41与后壳42相连,UV滤镜片44、定时器45、转接头46、偏振镜块47都安装在渐变滤镜片43一侧,UV滤镜片44位于定时器45一侧,定时器45位于转接头46一侧,转接头46位于偏振镜块47一侧。

所述显示灯5包括右转信号显示灯51、直行信号显示灯52、数字信号显示灯53、左转信号显示灯54,右转信号显示灯51与直行信号显示灯52相连,直行信号显示灯52与数字信号显示灯53相连,数字信号显示灯53与左转信号显示灯54相连,这样方便驾驶人员查看。

所述显示灯5采用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显示灯,这样能提高显示灯的显示效果,且方便驾驶人员查看。

所述灯箱装置4上设有挡板,这样方便抵挡太阳光的折射和雨水的淋落,从而提高显示灯5的显示效果。

所述端盖41上设有多个凹槽,这样方便显示灯5的安装。

竖杆1的底端固定有一个承重块,这样增加稳定性,防止交通信号灯发生倾斜或倒塌。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连接销用于连接竖杆和横杆,灯箱装置给显示灯提供信号,端盖、后壳、渐变滤镜片、UV(UltraViolet,紫外线滤光镜)滤镜片、定时器、转接头、偏振镜块组成灯箱装置,端盖、后壳都用于保护其他元件,渐变滤镜片、偏振镜块都用于过滤反光效果,使驾驶者在不同的角度观看显示屏都是一样的效果,从而驾驶人员查看;UV滤镜片用于过滤紫外线的折射,防止干扰使用者的实现,从而驾驶人员查看;定时器用于定时控制显示灯的变化时间,转接头把显示灯上的红灯、绿灯、黄灯进行转换,右转信号显示灯、直行信号显示灯、数字信号显示灯、左转信号显示灯组成显示灯,右转信号显示灯用于提示驾驶者是否能右转,直行信号显示灯提示驾驶者是否能直行,数字信号显示灯用于提示直行信号显示灯跳转左转信号显示灯之间的时间段或者左转信号显示灯跳转直行信号显示灯之间的时间段,方便驾驶者驾驶;左转信号显示灯用于提示驾驶者是否能左转;驾驶者根据显示灯上右转信号显示灯、直行信号显示灯、左转信号显示灯显示的灯光来进行行驶即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角度来观看显示灯,且能够减少反光效果,方便驾驶者行驶,提高安全性。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