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可燃气体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9821发布日期:2018-12-11 21:05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可燃气体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染气体报警装置,具体为一种智能可燃气体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天然气等可燃气体的大量使用,因燃气泄漏而引起的人员伤亡事件时有 发生,如何加强燃气使用的安全性,从而降低悲剧发生率,已经引起相关部门的 高度重视。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具有报警功能的燃气报警系统,现有的可燃气体报警器,当工业环境、日常生活环境(如使用天然气的厨房)中可燃性气体发生泄露,可燃气体报警器检测到可燃性气体浓度达到报警器设置的报警值时,可燃气体报警器就会发出声、光报警信号,以提醒采取人员疏散、强制排风、关停设备等安全措施。

中国专利库中公开了一种智能可燃气体泄漏探测器及智能可燃气体泄漏控制系统(CN201510671075.7),该智能可燃气体泄漏探测器包括电源组件和可燃气体探测组件,进一步包括一用于连接与控制该电源组件和可燃气体探测组件的智能控制组件,该智能可燃气体泄漏控制系统包括智能可燃气体泄漏探测器、智能终端和网关,进一步包括一接收网关反馈智能可燃气体泄漏探测器的运行数据并进行存储的云端。本实用新型中的智能控制组件能够控制电源组件和可燃气体探测组件、控制可燃气体泄漏探测组件的开启和关闭及联动其它组件及智能设备协同进行工作,对可燃气体泄漏实时监控并做出处理。此外,智能终端通过对云端存储的数据进行分析,帮助用户制定专属的智能安全模式,达到智能生活的目的。

中国专利库中公开了一种可燃气体泄漏报警系统(CN201520513567.9),所述可燃气体泄漏报警系统包括:带WiFi的可燃气体泄漏检测终端、用云服务器、以及WiFi路由器,所述带WiFi的可燃气体泄漏检测终端与WiFi路由器相连接,所述WiFi路由器与云服务器相连接;所述带WiFi的可燃气体泄漏检测终端包括用于探测环境中可燃气体浓度的可燃气体传感器、用于在可燃气体浓度超过设定值时关闭燃气阀门的电控阀门以及用于控制可燃气体传感器和电控阀门工作的可燃气体泄漏处理模块;所述可燃气体传感器、电控阀门与可燃气体泄漏处理模块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可燃气体泄漏报警系统不仅能够实现多种方式的联机报警功能,并且能够在燃气浓度高于设定值时及时关闭燃气阀门,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具有远程报警功能的燃气报警系统,主要是应用网络技术,将现场报警信号传送至监控室,现有产品功耗高,长时间使用会大大增加使用者的成本;无法精确定位,大范围使用时,存在险情无法实时准确通知,人员无法实时实地准确知道险情发生地点,因此无法及时对险情发生地点采取措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NB-IoT的低功耗的智能可燃气体报警装置,解决功耗、定位不准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智能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包括,可燃气体传感器、中央处理器和NB-IoT通讯模块;

可燃气体传感器、负责采集所需监测的可燃气体浓度参数,检测气体参数是否超标;

中央处理器、负责数据节点的决策,处理接口数据以及对接物联网云平台完成业务处理;

NB-IoT通信模块,用于数据节点与云平台的信息交换,实现云平台的远程监测和控制,同时也可为设备提供网络时间;连接基站以及发送可燃气体参数以及设备工作状态等信息;

所述可燃气体传感器与中央处理器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通过NB-IoT通讯模块与物联网平台连接。

优选地,所述中央处理器和NB-IoT通讯模块都设置在主板单元上,所述主板单元还包括调试接口。

优选地,所述主板单元外接电源单元,所述电源单元包括可充电电池和市电。

优选地,所述可燃气体传感器为传感器组,包括至少两种催化燃烧型可燃气体传感器、红外光学型可燃气体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中央处理器外接有可燃气体泄漏报警器,所述可燃气体泄漏报警器为电力驱动的声光报警器。

优选地,所述中央处理器通过NB-IoT通讯模块与物联网平台连接,所述物联网平台与网页监控平台连接。

优选地,所述物联网平台与手机连接,所述手机上设置有相应的报警APP,发生泄漏报警时,所述物联网平台发送报警信息至APP上。

优选地,所述中央处理器还与同级电控燃气阀门、上一级电控燃气阀门分别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除了采用声光报警的方式,还增加了网页平台、手机APP和语音通知等方式报警,在用户无法直接通过声光报警的情况下,也能及时获知险情信息并采取相应措施,比现有技术方案更具及时性、高效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专业的低功耗电路设计,均采用低耗高效元器件,对比现有技术方案,在功能领先的情况下更节能,使用成本更低;

用户可在平台或手机APP上清楚地知道每个监测点的位置信息,当某一监测点发现险情时,监管人员可迅速地作出相应的措施解决,比现有技术方案更具准确性、高效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或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所述智能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包括,可燃气体传感器、中央处理器和NB-IoT通讯模块;

可燃气体传感器,负责采集所需监测的可燃气体浓度参数,检测气体参数是否超标;可染气体传感器与中央处理器为多对一的关系,所述可燃气体传感器为传感器组,包括至少两种催化燃烧型可燃气体传感器、红外光学型可燃气体传感器;

中央处理器,负责数据节点的决策,处理接口数据以及对接物联网云平台完成业务处理;其收集可染气体传感器检测到到参数并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做出合理决策,比如分析到可燃气体数据超过设定的阈值,生成气体泄漏指令,通过物联网平台发送出去;

NB-IoT通信模块,用于数据节点与云平台的信息交换,实现云平台的远程监测和控制,同时也可为设备提供网络时间;连接基站以及发送可燃气体参数以及设备工作状态等信息;NB-IoT支持待机时间长、对网络连接要求较高设备的高效连接,NB-IoT设备功耗低,设备电池寿命可以提高至10年以上,同时还能提供非常全面的室内蜂窝数据连接覆盖;

所述可燃气体传感器与中央处理器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通过NB-IoT通讯模块与物联网平台连接。

所述中央处理器和NB-IoT通讯模块都设置在主板单元上,所述主板单元还包括调试接口;调试接口单元,可以通过上位机软件对设备进行调试,作为数据接口,可通过外接设备包括电脑、移动终端等对设备进行调试和升级。

所述主板单元外接电源单元,所述电源单元包括可充电电池和市电,双电源模式,保证智能可燃气体报警装置永不断电;所述中央处理器外接有可燃气体泄漏报警器,所述可燃气体泄漏报警器为电力驱动的声光报警器,近端报警器起到通知附近人员尽快撤离的作用;所述中央处理器通过NB-IoT通讯模块与物联网平台连接,所述物联网平台与网页监控平台连接,网页监控平台展示终端收集到的信息并进行多功能处理及分析;设置环境参数报警阈值,参数超标发出报警信息;所述物联网平台与手机连接,所述手机上设置有相应的报警APP,发生泄漏报警时,所述物联网平台发送报警信息至APP上,手机APP清晰直观显示监控信息;可燃气体参数超过设置阈值时发出报警信息。

所述中央处理器还与同级电控燃气阀门、上一级电控燃气阀门分别连接,当中央处理器分析到可燃气体数据超标后,先关闭同级电控燃气阀门,之后继续检测可燃气体数据,如果数据降低,证明泄露点位于同级燃气阀门下端,只关闭同级电控燃气阀门就可解决,如果数据没有降低或升高,再关闭上一级电控燃气阀门,燃气泄漏后,在近端除了声光报警外,通过自动关闭阀门的方式进行临时处置,为人员撤离争取时间,减少财产损失。

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 NB-IoT)成为万物互联网络的一个重要分支。NB-IoT构建于蜂窝网络,只消耗大约180KHz的带宽,可直接部署于GSM网络、UMTS网络或LTE网络,以降低部署成本、实现平滑升级,NB-IoT具备四大特点:一是广覆盖,将提供改进的室内覆盖,在同样的频段下,NB-IoT比现有的网络增益20dB,相当于提升了100倍覆盖区域的能力;二是具备支撑海量连接的能力,NB-IoT一个扇区能够支持10万个连接,支持低延时敏感度、超低的设备成本、低设备功耗和优化的网络架构;三是更低功耗,NB-IoT终端模块的待机时间可长达10年;四是更低的模块成本,企业预期的单个接连模块不超过40元。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