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通流量采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7666发布日期:2018-11-30 19:24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视频摄像、车流量统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交通流量采集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业内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通常交通流量数据采集人工或者摄像法,人工法是指调查人员在现场统计经过调查点位的车流量;摄像法是指在点位架设摄像机拍摄录像,后期通过录像统计车流量。

人工流量统计难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调查员数量需求多、调查组织困难、调查员人身安全风险较大;摄像流量统计相机通常架设在路边,观测时容易被车辆遮挡,复杂、特殊路段(高架、大型交叉口等)难以架设相机或机位视口无法覆盖全部路段等;同时两种调查方法实施都受限于天气、调查时长等因素影响。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1)人工流量统计难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调查员数量需求多、调查组织困难、调查员人身安全风险较大。

(2)摄像流量统计相机通常架设在路边,观测时容易被车辆遮挡,复杂、特殊路段(高架、大型交叉口等)难以架设相机或机位视口无法覆盖全部路段等;

(3)两种调查方法实施都受限于天气、调查时长等因素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交通流量采集设备。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该交通流量采集设备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通过圆形螺帽支架固定安装有机身;

所述底座的表面设置有孔,所述底座的后端焊接有角钢支架,所述角钢支架上套装有扎带。

进一步,所述机身内部设置有金属箱,所述金属箱的上端设置有相机槽,所述机身的顶部嵌装有钢化玻璃;所述金属箱上活动安装有盖顶,所述金属箱的左侧设置有与盖顶相匹配的锁扣;

所述机身的左侧焊接有固定杆,所述机身的内部铆接有移动电源。

进一步,所述机身的内部焊接有螺帽,所述螺帽的内部设置有小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技术效果是:

1、工作时间长、拍摄视口好;

2、节约人工成本、减少安全风险;

3、易安装、易拆卸,架设便捷、操作简单;

4、操作流程:安装固定设备后,相机接通移动电源后可定时开机,调整视口,开始拍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交通流量采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身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机身;2-1、锁扣;2-2、盖顶;2-3、钢化玻璃;2-4、相机槽;2-5、固定杆;2-6、金属箱;2-7、移动电源;2-8、小孔;2-9、螺帽;3、角钢支架;4、圆形螺帽支架;5、扎带;6、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1、附图2详细说明如下。

该交通流量采集设备设置有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上端通过圆形螺帽支架4固定安装有机身2;

所述底座1的表面设置有孔6,所述底座1的后端焊接有角钢支架3,所述角钢支架3上套装有扎带5。

进一步,所述机身2内部设置有金属箱2-6,所述金属箱2-6的上端设置有相机槽2-4,所述机身2的顶部嵌装有钢化玻璃2-3;所述金属箱2-6上活动安装有盖顶2-2,所述金属箱2-6的左侧设置有与盖顶2-2相匹配的锁扣2-1;

所述机身2的左侧焊接有固定杆2-5,所述机身2的内部铆接有移动电源2-7。

进一步,所述机身2的内部焊接有螺帽2-9,所述螺帽2-9的内部设置有小孔2-8。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底座1一侧有角钢支架3,使用扎带5通过角钢支架3上的四个孔6可以固定在路灯或者树干上,底座1另一侧通过圆形螺帽支架4连接机身2,通过松紧圆形螺帽2-9可以调节机身2上下左右视口。

机身2是全封闭设计,机身2一侧有锁扣2-1,可以上锁,提升设备的安全性。打开机身2盖顶2-2,机身2内部最前侧是钢化玻璃2-3,随后是相机槽2-4,拍摄的相机则安放在相机槽2-4中,相机槽2-4的前侧有一根固定杆2-5,可以保证相机安放在相机槽2-4之后处于稳定的状态。相机槽2-4后侧是密封的金属箱2-6,内部可以放置移动电源2-7,金属箱2-6后侧有小孔2-8,数据线可以从小孔2-8中伸出接到前侧的相机上,金属箱2-6上有螺帽2-9,放置移动电源2-7后可以拧紧螺帽2-9,固定移动电源2-7,保证在运输过程中设备的稳定性。

交通流量采集设备拥有1200万超高像素、170°大广角、21小时超长拍摄时长、防水、全天候拍摄、全程无人看守、按要求定时拍摄、设备防盗等多功能。

交通流量调查设备工作过程中无需人工现场看守,可直接架设在3米左右的路灯、电线杆、树上。具有全天候、长时间、易安装、易操作等特点,极大的节省了现场人员组织成本。同时,设备具有良好的可靠性,丢失损坏率极低。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