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疲劳驾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1552发布日期:2019-02-01 19:39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防疲劳驾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内电子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疲劳驾驶装置。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驾驶员在驾驶汽车时,由于过度疲劳容易犯困,头部会不自觉的前倾或者后仰,这样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为了防止驾驶员在驾车时发生疲劳情况,现有技术提供了多种防疲劳驾驶装置,例如,蓝牙耳机式瞌睡报警器,也称电子平衡式防瞌睡报警器,该报警器在使用时佩戴在驾驶员的耳朵上,利用电子平衡原理进行工作,驾驶员在驾车时,一旦产生睡意,该装置就会发出滋滋的警报声,唤醒驾驶员,刺激驾驶员中枢神经,消除驾驶员睡意。还有一种是挂耳朵式疲劳预警器,只有低头才报警,上述这两种防疲劳驾驶装置都需要佩戴在驾驶员耳部,因此,对驾驶员来说,又显得较为累赘。

国外对于防疲劳驾驶技术的研发则更为精进,例如,美国ATTENTION公司的DD850、美国DSS公司的疲劳检测和分析系统、奔驰和沃尔沃汽车上的瞌睡唤醒装置等,上述的这些防疲劳驾驶装置的成本较高,不受驾驶员的青睐。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防疲劳驾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疲劳驾驶装置,包括:

控制电路;

至少一个光电开关,电连接在所述的控制电路中且用于接通/断开所述的控制电路,所述的光电开关具有一信号发射区,当所述的信号发射区检测到异物时,所述的控制电路处于接通状态;

报警器,电连接在所述的控制电路中,所述的报警器用于向外发出报警信号;

延时模块,电连接在所述的控制电路中且能够基于所述的报警器计时报警时长,当所述的延时模块计时时长达到设定时长时,所述的报警器停止发出报警信号;

电源,电连接在所述的控制电路中且用于给所述的控制电路供电。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报警器为电磁式有源振动器。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电源为V干电池。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光电开关为人体红外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获得如下有益效果:本案通过设置光电开关,通过光电开关形成一信号发射区,当驾驶员的头部位于该信号发射区时,则控制电路导通,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通过设置计时器,使得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的时间得以延长,确保唤醒驾驶员,结构较为简单,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防疲劳驾驶装置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其中:1、控制电路;2、光电开关;3、报警器;4、延时模块;5、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根据附图1所示,防疲劳驾驶装置包括控制电路1、光电开关2、报警器3、延时模块4以及电源5。光电开关2用于接通/断开控制电路1,光电开关2具有一信号发射区,该信号发射区一旦被遮挡,则控制电路1就处于接通状态。光电开关2有两个,两个光电开关2并联连接在控制电路1中。本例中,光电开关2为人体红外传感器。在其他实施例中,光电开关2可以有更多个,覆盖驾驶员的头部的前侧和后侧区域。

报警器3电连接在控制电路1中,报警器3用于向外发出报警信号。本例中,报警器3为电磁式有源振动器,即电铃。

延时模块4电连接在控制电路1中且能够基于报警器3计时报警时长,当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时,延时模块4开始计时报警器的报警时间,当延时模块4计时时长达到设定时长时,报警器4停止发出报警信号。

电源5电连接在控制电路中且用于给控制电路1供电。本例中,电源5为12V干电池,取材方便。

本案的防疲劳驾驶装置可安装在汽车驾驶位的侧面车窗玻璃上,驾驶员在驾车过程中,发生瞌睡而头部朝前倾斜或朝后仰的话,则驾驶员的头部必然要进入光电开关的信号发射区,这样一来,信号发射区就会检测到异物,控制电路1就会接通,报警器3向外发出报警信号,从而唤醒驾驶员,延时模块4开始计时报警器3的报警时长,当报警器3的报警时长达到设定时长时,则报警器3停止发出报警信号,这样可确保唤醒瞌睡中的驾驶员,其结构更为简单、成本更低。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