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主供电的带有红外警报器的GNSS观测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77554发布日期:2019-08-20 23:27阅读:6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自主供电的带有红外警报器的GNSS观测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GNSS野外观测墩,尤其涉及一种可自主供电的带有红外警报器的GNSS观测墩。此种观测墩可以有效降低其被破坏的风险,安装快捷、成本低廉,能够为基础测绘、地壳运动监测和地形测绘等提供稳定可靠、廉价和快捷的观测墩。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NSS)观测过程的稳定性,免受强风、强降水等自然因素干扰,通常将观测站建立为圆柱体或方形钢筋混凝土墩体。尽管观测站点已尽量选择在人烟稀少的地区,但是难免会有不法分子以及野生动物等破坏观测墩,给国家财产造成损失,使观测工作进程受阻。这些观测站点往往已经积累了数十年的重复观测资料,对反映区域地壳形变变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重新建设观测墩,需要花费人力、物力和财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可自主供电的带有红外警报器的GNSS观测墩,此观测墩可持续供电和发出防盗警报,稳定可靠,能够减少观测墩遭受破坏的风险,保证观测墩的安全完整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将红外警报器设置在观测墩内,一旦有人体或动物靠近观测墩,该红外警报器将接收到大面积红外线辐射,并产生信号从而发出声光报警,警示靠近者快速离开;可降低观测墩遭受破坏的风险,保证观测墩的安全性。

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包括红外警报器、导线和太阳能电池板;

设置有垫层、地基墩和主体观测墩;

自下而上,垫层、地基墩和主体观测墩依次连接;

在主体观测墩的顶面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在主体观测墩内均布设置有3个红外警报器,3个红外警报器和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导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①安全性能高,可大大提高野外观测墩的安全程度,降低被破坏率;

②方便安装,便于维护;

③适用于国家基础测绘、地震应急测量等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立体);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主视);

图3是主体观测墩的顶面俯视图;

图4是主体观测墩的管道层剖面图;

图5是主体观测墩的空腔层剖面图。

图中:

10—垫层;

20—地基墩;

30—主体观测墩,

31—红外警报器空腔(3个),

32—内线管道(3个),

33—太阳能电池板支撑架(3个);

A—红外警报器;

B—导线;

C—太阳能电池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

一、观测墩

1、总体

如图1、2、3、4、5,本实用新型包括红外警报器A、导线B和太阳能电池板C;设置有垫层10、地基墩20和主体观测墩30;

自下而上,垫层10、地基墩20和主体观测墩30依次连接;

在主体观测墩30的顶面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C,在主体观测墩30内均布设置有3个红外警报器A,3个红外警报器A和太阳能电池板C通过导线B连接。

2、功能部件

1)垫层10

垫层10是基岩或土层,是本实用新型的基础。

2)地基墩20

地基墩20是一种内置有钢筋笼的方形混凝土墩,其尺寸为:长度×宽度×高度=1.0m×1.0m×0.2m。

其混凝土标号为300,钢筋笼由10根竖直螺纹钢和11根个水平螺纹钢圈捆扎而成,竖直螺纹钢直径为16mm,水平螺纹钢圈直径为8mm;

竖直螺纹钢直通观测墩30的底部,与垫层10和观测墩30的钢筋笼焊接固定。

3)主体观测墩30

主体观测墩30是一种内置有钢筋笼的圆柱形混凝土墩,其尺寸为:直径×高度=0.38m×1.0m。

其混凝土标号为300,钢筋笼由螺纹钢捆扎而成,螺纹钢直径12mm,钢筋笼网孔150mm×150mm。

在主体观测墩30内设置有3个红外警报器空腔31、3个内线管道32和3个太阳能电池板支撑架33。

(1)红外警报器空腔31

红外警报器空腔31是一种不锈钢空腔;

其尺寸为:长度×宽度×高度=0.1m×0.1m×0.15m;

供放置红外警报器A;

3个红外警报器空腔31均匀分布设置在主体观测墩30顶面以下0.1m处。

红外警报器A的探测水平范围在120°左右,共设置三个空腔体,均匀分布,分别相隔120°,基本可覆盖全部方向。

(2)内线管道32

内线管道32是一种不锈钢圆筒管道;

其尺寸为:直径×长度=0.02m×0.1m;

供导线B通过。

(3)太阳能电池板支撑架33

太阳能电池板支撑架33是一种不锈钢薄片组成的支架,两侧是三角形结构,中间焊接有水平架梁;

用于固定太阳能电池板C。

4)红外警报器A

红外警报器A选用被动式红外探测器(包括警报指示灯、扬声器、电源指示灯和警报器探头),尺寸约为:长度×宽度×高度=0.08m×0.05m×0.10m;

5)导线B

通常太阳能电池板C自带导线。

6)太阳能电池板C

太阳能电池板C选用多晶硅面板。

多晶硅的面板一天(8小时)的发电量是1.2度电/平方米;按照红外警报器所需用电量(通常待机状态0.3瓦,报警状态1.5瓦,全天24小时用电量约为0.008度到0.036度之间),则太阳能电池板(C)的尺寸为:长度×宽度=0.18m×0.18m,面积为0.0324m2,每天发电量约为0.032度,即可保证充足供电。

二、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①按照目前已有的选址规范,选择出露地表的基岩,选择较为平整处作为GNSS观测墩站址;

②开挖地基坑:

A、地基坑为基岩时,垫层10:长×宽×高=2.0m×1.50m×0.80m;

B、地基坑为土层时,垫层10:长×宽×高=2.0m×1.50m×3.60m。

③浇筑垫层10;

④把各种结构轧成铁笼,预埋内线管道32;

⑤浇筑地基墩20;

⑥在地基墩20上利用模板(可用不锈钢模具或一次性纸模具)浇筑主体观测墩30,同时预埋太阳能电池板支撑架33;

⑦将太阳能电池板C安装在主体观测墩30上的太阳能电池板支撑架33上,确保太阳能电池板C朝向正南方向;

⑧将三个红外警报器A中的基座分别固定在主体观测墩30上部的3个红外警报器空腔31内壁上,通过线孔内线管道32的导线B,与太阳能电池板C连接;

⑨通过测试后,打开太阳能电池板C,人员离开。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