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救援的指引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77530发布日期:2019-08-20 23:27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消防救援的指引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消防救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消防救援的指引系统。



背景技术:

“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消防员,为政府或民间团体所成立的救灾救人团体成员。消防员的职责主要为消灭火灾及救护服务,同时也参与其他救援工作。

但是,消防人员进入火场救援后,并不能清楚地知道哪个位置的火情更为严重和复杂,尤其是类似于酒店、大厦等内部环境更为复杂的建筑内,加上火灾时烟雾缭绕,消防人员难以快速找到火情较为严重的房间或办公室,从而无法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去灭火,可能造成火势蔓延或人员救护不及时。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防救援的指引系统,便于消防人员了解现场火势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消防救援的指引系统,包括:火灾检测器以及与火灾检测器进行无线通信的救援提醒设备;

所述火灾检测器包括第一通信单元,连接所述第一通信单元的存储单元和探测单元;

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火灾检测器的安装位置;所述探测单元用于采集所述安装位置处的灾情数据;所述第一通信单元用于将所述灾情数据与对应的所述安装位置发送至所述救援提醒设备;

所述救援提醒设备包括第二通信单元,连接所述第二通信单元的提醒单元;

所述救援提醒设备用于佩戴在消防人员侧;所述第二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发送的所述灾情数据及对应的所述安装位置;所述提醒单元用于进行所述灾情数据以及对应安装位置的显示和/或语音播报。

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火灾检测器和救援提醒设备之间无线通信,使救援提醒设备可以获得不同位置火灾检测器10检测到的灾情数据,进而,救援提醒设备可以进行不同安装位置灾情数据的显示和/或播报,从而方便消防人员在恶劣环境中也可以及时了解不同位置的火势情况,并尽快赶到起火点实施救援,尽可能减少火势蔓延或人员伤亡。

示例性地,所述灾情数据包括不同气体的浓度;所述探测单元包括连接所述第一通信单元的气体传感器,所述气体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安装位置处不同气体的浓度。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火灾检测器的气体传感器检测安装位置不同气体的浓度,并将安装位置不同气体的浓度发送到救援提醒设备,进而救援提醒设备可以提示消防人员每个安装位置不同气体的浓度,由此消防人员可以针对现场环境,选择前往某种气体的浓度最高的位置,从而快速定位到灾情最严重的区域实施救援,尽可能避免火势蔓延。

示例性地,所述气体传感器包括氧气传感器、硫化氢气体传感器、一氧化碳气体传感器和可燃气体传感器。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火灾检测器采用多种不同气体传感器进行不同气体浓度的检测,从而救援提醒设备可以获知每个安装位置处多种不同气体的浓度,便于消防人员充分了解现场火势情况。

示例性地,所述灾情数据包括烟雾浓度,所述探测单元包括连接所述第一通信单元的烟雾传感器;所述烟雾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安装位置处的烟雾浓度。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火灾检测器的烟雾传感器检测安装位置处的烟雾浓度,并将安装位置对应的烟雾浓度发送到救援提醒设备,进而救援提醒设备可以显示不同安装位置的烟雾浓度,由此消防人员可以快速了解现场火势情况,找到烟雾浓度最高的位置实施救援,尽可能以最快的速度减小火势,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

示例性地,所述灾情数据包括环境温度,所述探测单元包括连接所述第一通信单元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安装位置处的环境温度。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火灾检测器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安装位置处的环境温度,并将安装位置对应的环境温度发送到救援提醒设备,进而救援提醒设备可以提示消防人员不同安装位置的环境温度,环境温度最高的安装位置可以认为灾情最为严重,由此消防人员可以快速获知灾情最为严重的区域,尽可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起火点,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

示例性地,所述火灾检测器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存储单元和探测单元的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包括互相连接的变压器和整流滤波稳压电路;所述变压器用于通过所述火灾检测器的市电接口连接外部电源;所述整流滤波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火灾检测器的各个功能模块,为所述火灾检测器供电。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火灾检测器可以通过市电接口直接外接电源,并通过变压器和整流滤波电路的处理,为火灾检测器内部的各个功能模块供电,由此可以由市电直接为火灾检测器供电,保证火灾检测器时刻处于通电状态,避免火灾检测器电量不足,影响灾情数据的检测。

示例性地,所述救援提醒设备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通信单元和提醒单元的比较模块;

所述比较模块用于比较不同安装位置的灾情数据,向所述提醒单元输出数据最大的安装位置及相应的灾情数据;所述提醒单元用于进行所述数据最大的安装位置及相应灾情数据的显示和/或语音播报。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救援提醒设备的比较模块可以比较建筑物不同位置的灾情数据,找出灾情最为严重的位置并及时提醒消防人员。从而消防人员在恶劣环境中也可以快速确定哪个位置的火灾最为严重,并尽快赶到起火点实施救援,尽可能减少火势蔓延或人员伤亡。

示例性地,所述救援提醒设备还包括与所述提醒单元连接的陀螺仪模块;所述陀螺仪模块用于采集所述消防人员的运动数据;所述提醒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消防人员处于停止运动状态超过预设时长时发出求救信号。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救援提醒设备除了告知消防员不同位置的灾情外,还可以随时检测消防人员的运动数据,并根据运动数据判断出消防人员是否处于停止活动状态,在消防人员处于停止活动状态超过预设时长时,可以认为消防人员已受伤且无法动弹,此时,救援提醒设备可以及时发出呼救声,提醒周围其他消防人员尽快实施救援,避免错过最佳施救时间,保障消防人员的人身安全。

示例性地,所述救援提醒设备还包括互相连接的气压传感器和蓝牙模块;所述气压传感器用于检测消防人员所携带气瓶的压力,并将气瓶压力值传输至所述蓝牙模块;所述蓝牙模块用于将所述气瓶压力值传输至已配对的空气呼吸面罩进行显示。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救援提醒设备可以检测出消防人员所携带气瓶的剩余可供呼吸量,并在救援过程中时刻提醒消防人员,保证消防人员在火灾现场有足够的氧气供呼吸,保障消防人员在火灾现场的人身安全。

示例性地,所述救援提醒设备还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池充电接口、电源管理芯片和电池;所述电池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救援提醒设备的各个功能模块,为所述救援提醒设备供电。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电池为救援提醒设备供电,并在电池电量不足时可以进行充电,通过电池管理芯片可以控制是否给电池充电,充电方便,保障每次使用时,可以有足够的电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消防救援的指引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消防救援的指引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火灾检测器的功能架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3所示火灾检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火灾检测器的供电原理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救援提醒设备的功能架构示意图

图7、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救援提醒设备的立体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救援提醒设备的供电原理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救援提醒设备的指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请参看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消防救援的指引系统,包括:火灾检测器10以及与火灾检测器10进行无线通信的救援提醒设备20。

所述火灾检测器10包括第一通信单元14,连接所述第一通信单元14的存储单元11和探测单元12。

所述存储单元11用于存储所述火灾检测器10的安装位置;所述探测单元12用于采集所述安装位置处的灾情数据;所述第一通信单元14用于将所述灾情数据与对应的所述安装位置发送至所述救援提醒设备20。

所述救援提醒设备20包括第二通信单元21,连接所述第二通信单元21的提醒单元23。

所述救援提醒设备20用于佩戴在消防人员侧;所述第二通信单元21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通信单元14发送的所述灾情数据及对应的所述安装位置;所述提醒单元23用于进行所述灾情数据以及对应安装位置的显示和/或语音播报。

其中,火灾检测器10与救援提醒设备20之间的通信方式可以是射频、蓝牙、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WIFI(Wireless Fidelity)等无线通信方式。因此,第一通信单元14、第二通信单元21可以是射频模块、蓝牙模块、4G模块或WIFI模块。以射频模块举例来说,救援提醒设备20中第二通信单元21的通信地址可以是FFFF,火灾检测器10中第一通信单元14的通信地址可以是0000-FFFF(不包括FFFF)中的一个,例如0007、000B。一个火灾检测器10对应一个通信地址。救援提醒设备20可以根据火灾检测器10的通信地址向火灾检测器10发送启动指令,该启动指令可以包括救援提醒设备20的通信地址,火灾检测器10可以根据救援提醒设备20的通信地址,向救援提醒设备20发送火灾检测器10的安装位置以及该安装位置采集的灾情数据。

火灾检测器的第一通信单元与存储单元之间,第一通信单元和探测单元之间均采用导线进行电连接。第一通信单元和存储单元可以位于火灾检测器的壳体内,探测单元可以位于火灾检测器的壳体外,便于灾情数据的采集。救援提醒设备的第二通信单元和提醒单元之间通过导线进行电连接,提醒单元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语音模块,举例来说,语音模块可以包括N588D芯片、N9200芯片等语音芯片,语音芯片的其中一个输入管脚通过导线与第二通信单元连接,其中一个输出管脚通过导线与扬声器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火灾检测器10可以安装在建筑物的不同位置,例如每个房间、过道、电梯、楼梯等位置均可进行火灾检测器10的安装。举例来说,火灾检测器可以采用螺钉固定在上述位置的天花板上,也可以采用黏贴的方式将火灾检测器黏贴在上述位置的天花板上。针对为火灾检测器10事先规划好的安装位置,可以在火灾检测器10的存储单元11中提前存储好该火灾检测器10的安装位置,之后将该火灾检测器10安装于事先规划好的位置。

其中,火灾检测器10中的存储单元11可以具有数据存储和数据读写功能,可以用于存储火灾检测器10的安装位置,该存储单元11可以是SD(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卡、CF(Compact Flash)卡、TF(Tran Flash)卡等存储介质。

示例性地,灾情数据可以包括烟雾浓度、可燃气体浓度、一氧化碳气体浓度、氧气浓度、烟雾浓度、硫化氢气体浓度温度、环境温度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火灾检测器10可以包括探测单元12,探测单元12可以用于探测火灾检测器10安装位置处的灾情数据。其中,探测单元12可以包括一种或多种传感器,用于检测上述列举的一种或多种灾情数据。举例来说,探测单元12可以包括用于探测烟雾浓度的烟雾传感器、探测可燃气体浓度的可燃气体传感器、用于探测一氧化碳浓度的一氧化碳传感器、用于探测氧气浓度的氧气传感器。

火灾检测器10的第一通信单元14可以将探测单元12采集的灾情数据以及存储单元11存储的火灾检测器10的安装位置发送至救援提醒设备20。

其中,为方便消防人员实施援救,救援提醒设备20可以由消防人员随身佩戴,从而无需在救援过程中始终手持,影响操作。举例来说,救援提醒设备20的壳体下表面可以设置挂钩,在使用时可以用挂钩勾住衣服袖子上特意设置的贴片。救援提醒设备20可以通过第二通信单元21接收火灾检测器10发送的灾情数据以及对应的安装位置。本申请默认火灾检测器10中存储的安装位置与实际的安装位置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救援提醒设备20可以获知安装位置对应的灾情数据,进而救援提醒设备20的提醒单元23可以进行不同安装位置的灾情数据的显示或语音播报,或者同时进行显示和语音播报。从而方便消防人员及时了解火灾现场不同位置的火势情况。

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火灾检测器10和救援提醒设备20之间无线通信,使救援提醒设备20可以获得不同位置火灾检测器10检测到的灾情数据,进而,救援提醒设备20可以进行不同安装位置灾情数据的显示和/或播报,从而方便消防人员在恶劣环境中也可以及时了解不同位置的火势情况,并尽快赶到起火点实施救援,尽可能减少火势蔓延或人员伤亡。

在一种实施例中,上述灾情数据可以包括不同气体的浓度;如图2所示,上述探测单元12可以包括连接所述第一通信单元14的气体传感器121,所述气体传感器121用于检测所述安装位置处不同气体的浓度。

其中,气体传感器121可以是可燃气体传感器,用于检测每种可燃气体的浓度。气体传感器121也可以包括一氧化碳气体传感器、硫化氢气体传感器、氢气传感器等每种可燃气体对应的传感器,用于检测每种可燃气体对应的浓度。其中,可燃气体很多,如氢气(H2)、一氧化碳(CO)、甲烷(CH4)、乙烷(C2H6)等。根据需要,气体传感器121还可以包括氧气传感器、有毒气体传感器等。在一种实施例中,上述气体传感器可以包括氧气传感器、硫化氢气体传感器、一氧化碳气体传感器和可燃气体传感器。

火灾检测器10通过自身配置的气体传感器121可以检测安装位置处不同气体的浓度,并且通过自身配置的第一通信单元14,可以将该安装位置处不同气体的浓度数据以及安装位置发送到救援提醒设备20。不同安装位置的火灾检测器10均可向救援提醒设备20发送对应安装位置不同气体的浓度,由此,救援提醒设备20可以通过自身配置的第二通信单元21接收不同安装位置处火灾检测器10发送的安装位置以及安装位置对应的不同气体的浓度。进而,救援提醒设备20可以进行不同安装位置处不同气体浓度的显示或播报。

举例来说,假设在房间号1-10的每个房间均安装了火灾检测器10,每个火灾检测器10的探测单元12可以检测安装位置处一氧化碳气体的浓度、硫化氢气体的浓度、可燃气体的浓度(指所有可燃性的气体浓度的总和)、氧气的浓度等灾情数据,进而该火灾检测器10可以通过第一通信单元14向救援提醒设备20发送房间号对应的灾情数据。救援提醒设备20的第二通信单元21可以接收每个房间的火灾检测器10发送的上述灾情数据,进而救援提醒设备20的提醒单元23提示消防人员每个房间不同气体的浓度,方便消防人员及时了解现场不同位置的火势情况。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火灾检测器10的气体传感器121检测安装位置不同气体的浓度,并将安装位置不同气体的浓度发送到救援提醒设备20,进而救援提醒设备20可以提示消防人员每个安装位置不同气体的浓度,由此消防人员可以针对现场环境,选择前往某种气体的浓度最高的位置,从而快速定位到灾情最严重的区域实施救援,尽可能避免火势蔓延。

在一种实施例中,上述灾情数据可以包括烟雾浓度,如图2所示,所述探测单元12包括连接所述第一通信单元14的烟雾传感器122;所述烟雾传感器122用于检测所述安装位置处的烟雾浓度。

需要说明的是,火灾检测器10的探测单元12可以是烟雾传感器122,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还可以有气体传感器121、温度传感器123等。需要解释的是,某个位置烟雾浓度的大小,可以用于表征该位置火势的大小,火势越大表示灾情越严重。换句话说,烟雾浓度越大,可以认为灾情越严重。

烟雾传感器122可以检测火灾检测器10安装位置处的烟雾浓度。进而火灾检测器10通过第一通信单元14将安装位置以及烟雾浓度数据发送到救援提醒设备20。示例性地,假设在房间号1-10的每个房间均安装了火灾检测器10,每个房间中火灾检测器10的烟雾传感器122可以检测出该房间的烟雾浓度,并通过火灾检测器10的第一通信单元14将房间号和烟雾浓度发送到救援提醒设备20。进而,救援提醒设备20通过自身配置的第二通信单元21可以接收每个火灾检测器10发送的对应房间的烟雾浓度,并通过提醒单元显示或语音播报每个房间的烟雾浓度,提醒消防人员可以优先前往烟雾浓度高的房间实施救援。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火灾检测器10的烟雾传感器122检测安装位置处的烟雾浓度,并将安装位置对应的烟雾浓度发送到救援提醒设备20,进而救援提醒设备20可以显示不同安装位置的烟雾浓度,由此消防人员可以快速了解现场火势情况,找到烟雾浓度最高的位置实施救援,尽可能以最快的速度减小火势,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

在一种实施例中,上述灾情数据可以包括环境温度,如图2所示,所述探测单元12包括连接所述第一通信单元14的温度传感器123;所述温度传感器123用于检测所述安装位置处的环境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火灾检测器10的探测单元12可以是温度传感器123。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探测单元12还可以包括气体传感器121、烟雾传感器122等。需要解释的是,某个位置温度的高低,可以用于表征该位置火势的大小,也就是灾情的严重性。

火灾检测器10通过温度传感器123可以检测火灾检测器10安装位置处的环境温度,并通过第一通信单元14将安装位置及安装位置处的环境温度发送到救援提醒设备20。进而,救援提醒设备20可以通过第二通信单元21接收火灾检测器10发送的安装位置及对应的环境温度,并通过提醒单元23进行不同安装位置处环境温度的显示或语音播报。

示例性地,假设在房间号1-10的每个房间均安装了火灾检测器10,每个房间中火灾检测器10的温度传感器123可以检测出该房间的环境浓度,并通过火灾检测器10的第一通信将房间号和对应的环境温度发送到救援提醒设备20。进而,救援提醒设备20通过第二通信单元21可以接收每个火灾检测器10发送的对应房间的环境温度,并通过提醒单元23向消防人员提示每个房间的环境温度。由此消防人员可以快速了解不同房间的火势情况,环境温度最高的房间可以认为是灾情最严重的位置,消防人员可以优先前往该房间实施救援。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火灾检测器10的温度传感器123检测安装位置处的环境温度,并将安装位置对应的环境温度发送到救援提醒设备20,进而救援提醒设备20可以提示消防人员不同安装位置的环境温度,环境温度最高的安装位置可以认为灾情最为严重,由此消防人员可以快速获知灾情最为严重的区域,尽可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起火点,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火灾检测器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存储单元和探测单元的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包括互相连接的变压器和整流滤波稳压电路;所述变压器用于通过所述火灾检测器的市电接口连接外部电源;所述整流滤波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火灾检测器的各个功能模块,为所述火灾检测器供电。

示例性地,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火灾检测器10的功能架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火灾检测器10可以包括第一控制单元13,连接第一控制单元13的存储单元(未画出)、电源模块15、第一射频模块141、可燃气体传感器1211、硫化氢气体传感器1212、氧气气体传感器1213、一氧化碳气体传感器1210、烟雾传感器122、温度传感器123。电源模块15通过第一控制单元13为各种传感器和第一射频模块141供电,存储单元用于存储火灾检测器10的安装位置。第一射频模块141用于和救援提醒设备的第二射频模块建立连接,进行火灾检测器10与救援提醒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温度传感器123可以用于检测火灾检测器10安装位置的环境温度;烟雾传感器122可以用于检测火灾检测器10安装位置处的烟雾浓度;可燃气体传感器1211、硫化氢气体传感器1212、氧气气体传感器1213和一氧化碳气体传感器1210依次可以用于检测可燃气体总浓度、硫化氢气体浓度、氧气浓度、一氧化碳气体浓度。第一控制单元13可以控制各种传感器进行灾情数据的采集,并将这些数据通过第一射频模块141发送到救援提醒设备。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3所示火灾检测器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火灾检测器10的一端开设有市电接口151,市电接口151连接火灾检测器10的电源模块15,火灾检测器10通过市电接口151接入外部电流,外部电流先到达电源模块15,由电源模块15对外部电流进行处理后,输入到第一控制单元(未画出),由第一控制单元控制是否将电流输入到各个功能模块(包括气体传感器、温度传感器123、烟雾传感器122、第一射频模块141等)为各个功能模块供电。

火灾检测器10可以包括电路板16,其中,第一控制单元、电源模块15、第一射频模块141、存储单元等均可以位于该电路板16上。火灾检测器10还包括烟雾传感器122、温度传感器123、一氧化碳气体传感器1210、氧气传感器1213、可燃气体传感器1211和硫化氢气体传感器1212。其中,电路板16上的第一控制单元可以通过导线连接各个传感器,并将各个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输入到第一射频模块141,第一射频模块141连接火灾检测器10另一端的天线142,通过无线射频传输技术将各个传感器采集到的灾情数据传输至救援提醒设备。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火灾检测器10的供电原理示意图。如图4、5所示,电源模块15包括变压器152和整流滤波稳压电路153,市电接口151依次连接变压器152和整流滤波稳压电路153,整流滤波稳压电路153连接第一控制单元13和各个功能模块的电源单元。外部电流通过火灾检测器10的市电接口151接入,并通过变压器152对外部电流进行电压变化,例如将220V的电压降为火灾检测器10支持的5V、10V或20V等。外部电流通过变压器152降压或升压处理后输入到整流滤波稳压电路153,通过整流滤波稳压电路153进一步将变压后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滤除交流分量,得到平滑的直流电压。整流滤波稳压电路153输出的直流电压分别输入到第一控制单元13和各个功能模块的电源单元,为第一控制单元13和各个功能模块供电。其中,第一控制单元13进一步连接各个功能模块,从而控制各个功能模块的电源。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火灾检测器可以通过市电接口直接外接电源,并通过变压器和整流滤波电路的处理,为火灾检测器内部的各个功能模块供电,由此可以由市电直接为火灾检测器供电,保证火灾检测器时刻处于通电状态,避免火灾检测器电量不足,影响灾情数据的检测。

在一种实施中,所述救援提醒设备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通信单元和提醒单元的比较模块;

所述比较模块用于比较不同安装位置的灾情数据,向所述提醒单元输出数据最大的安装位置及相应的灾情数据;所述提醒单元用于进行所述数据最大的安装位置及相应灾情数据的显示和/或语音播报。

其中,比较模块可以包括多个比较器,第一通信单元可以通过导线连接到多个比较器的输入端。其中,灾情数据可以以电压信号的形式输入到比较器,通过比较器比较不同安装位置的灾情数据的大小,最终输出数值最大的灾情数据以及相应的安装位置。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假设灾情数据是环境温度值,比较模块比较不同安装位置的灾情数据,也就是比较哪个安装位置的数值最大即可,可以采用现有的比较器实现,常见的比较器芯片有LM324、LM358等。该实施例重点在于,通过比较模块与第二通信单元和提醒单元的连接,比较模块可以向提醒单元输出数值最大的安装位置及相应的环境温度值,进而提醒单元可以显示或语音播报该安装位置以及相应环境温度值。灾情数据是气体浓度、烟雾浓度时同上,提醒单元可以显示气体浓度最高的安装位置和具体的气体浓度值,提醒单元还可以显示烟雾浓度最高的安装位置和具体的烟雾浓度值。

其中,比较模块可以比较得到烟雾浓度最高的位置、可燃气体浓度最高的位置、一氧化碳浓度最高的位置、氧气浓度最高的位置、烟雾浓度最高的位置、硫化氢气体浓度最高的位置、环境温度最高的位置等,然后提醒单元进行这些位置及相应灾情数据的显示和语音播报。

示例性地,假设灾情数据包括烟雾浓度,救援提醒设备的比较模块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安装位置对应的烟雾浓度,灾情数据最严重的安装位置可以认为是烟雾浓度最大的安装位置。救援提醒设备的提醒单元可以是显示屏或语音模块,采用语音播报或者屏幕显示的方式提醒消防人员烟雾浓度最高的位置及相应的烟雾浓度。示例性地,假设灾情数据包括氧气浓度,比较模块可以比较不同安装位置对应的氧气浓度,提醒单元语音播报和/或显示氧气浓度最大的安装位置及相应的氧气浓度。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救援提醒设备的比较模块可以比较建筑物不同位置的灾情数据,找出灾情最为严重的位置并及时提醒消防人员。从而消防人员在恶劣环境中也可以快速确定哪个位置的火灾最为严重,并尽快赶到起火点实施救援,尽可能减少火势蔓延或人员伤亡。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救援提醒设备20的功能架构示意图。结合图1-6所示,该救援提醒设备20包括第二控制单元22,与第二控制单元22连接的第二通信单元21,与第二控制单元22连接的提醒单元23。第二控制单元22可以包括上述比较模块。第二通信单元21可以是射频模块,为进行区分,火灾检测器10中的射频模块称为第一射频模块141,救援提醒设备20中的射频模块称为第二射频模块211。提醒单元23可以包括语音模块232和显示模块231。进一步的,该救援提醒设备20还包括:与第二控制单元22连接的陀螺仪模块24;所述陀螺仪模块用于采集所述消防人员的运动数据;所述提醒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消防人员处于停止运动状态超过预设时长时发出求救信号。

其中,运动数据是指陀螺仪模块24检测到的运动对象的加速度、角速度等。由于救援提醒设备20佩戴在消防人员侧,故根据陀螺仪模块24检测得到的角速度,可以判断出消防人员是否处于运动状态。由于通常情况下,消防人员在救火阶段是不可能静止不动的,除非身体受伤无法动弹,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陀螺仪模块24采集的角速度,判断消防人员是否受伤无法动弹。

示例性地,假设陀螺仪模块24可以按照预设时间间隔采集消防人员的角速度,并将角速度值传输至第二控制单元22,第二控制单元22中可以设置比较器,比较器可以将角速度值与预设运动值(例如0)进行比对,如果角速度为0,可以认为消防人员处于停止活动状态。第二控制单元中还可以设置时钟器,当消防人员处于停止活动状态,也就是角速度为0的时间超过预设时长(例如30秒),第二控制单元22向语音模块232发送语音呼救信号。语音模块232接收到语音呼救信号,可以控制扬声器震动,发出相应的呼救声(也就是求救信号)。例如呼救声可以是“嘀嘀嘀”、“请求支援”等事先存储的声音。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救援提醒设备20除了告知消防员不同位置的灾情外,还可以随时检测消防人员的运动数据,并根据运动数据判断出消防人员是否处于停止活动状态,在消防人员处于停止活动状态超过预设时长时,可以认为消防人员已受伤且无法动弹,此时,救援提醒设备20可以及时发出呼救声,提醒周围其他消防人员尽快实施救援,避免错过最佳施救时间,保障消防人员的人身安全。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救援提醒设备20还可以包括: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22连接的供电单元25;所述供电单元25用于在开机时向所述救援提醒设备20供电;所述第二控制单元22用于在通电时通过所述第二通信单元21向通信范围内的火灾检测器10发送启动指令;

所述火灾检测器10的第一控制单元13用于根据所述启动指令,控制所述第一通信单元14将所述安装位置处采集的灾情数据以及对应的安装位置发送至所述救援提醒设备20。

其中,供电单元25用于为救援提醒设备20的其他功能模块供电。在救援提醒设备20的开关打开时,即救援提醒设备20开机时,供电单元25为救援提醒设备20供电,此时第二控制单元22通电。第二控制单元22在通电状态下,通过第二通信单元21向通信范围内的火灾检测器10发送启动指令。例如,第二通信单元21的通信范围可以是50米、30米等。启动指令可以携带救援提醒设备20中第一通信单元14的通信地址。

火灾检测器10可以始终处于开启状态,通信范围内的火灾检测器10可以通过第一通信单元14接收启动指令,火灾检测器10的第一控制单元13可以根据启动指令中携带的通信地址,将采集的灾情数据以及存储的安装位置通过第一通信单元14发送到救援提醒设备20。

救援提醒设备20的第二控制单元22可以根据不同安装位置的灾情数据,找出灾情最严重的安装位置。如图6所示,提醒单元23可以包括显示模块231、语音模块232等,第二控制单元22可以控制显示模块231进行灾情最严重安装位置的显示、该安装位置灾情数据的显示,第二控制单元22还可以控制语音模块232,通过扬声器进行灾情最严重安装位置的语音播报和灾情数据的语音播报。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火灾检测器10可以在接收到救援提醒设备20的启动指令时,才向救援提醒设备20发送安装位置以及灾情数据,实现火灾检测器10与救援提醒设备20的数据交互,由此火灾检测器10可以无需频繁寻找配对对象,在接收到启动指令时,才进行数据的交互,从而简化火灾检测器10的执行逻辑,避免火灾检测器10的卡顿,降低火灾检测器10的能耗,提高灾情数据检测的准确性。

示例性地,上述救援提醒设备20还可以作为电子压力表,如图6所示,上述救援提醒设备20还可以包括连接第二控制单元22的气压传感器26和蓝牙模块27。气压传感器26是用来检测消防人员携带的气瓶的压力,保障消防人员在火灾现场可以正常呼吸。气压传感器26将气瓶压力值传输至蓝牙模块27,蓝牙模块27可以用来与消防人员的空气呼吸面罩进行蓝牙连接,第二控制单元22可以将气压传感器26检测到的气瓶压力通过蓝牙模块27发送至空气呼吸面罩上进行显示,从而提醒消防人员气瓶内剩余可供呼吸的量。另外,显示模块231除显示火灾检测器10发送的灾情数据和安装位置外,也可以进行气瓶压力值的显示。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救援提醒设备可以检测出消防人员所携带气瓶的剩余可供呼吸量,并在救援过程中时刻提醒消防人员,保证消防人员在火灾现场有足够的氧气供呼吸,保障消防人员在火灾现场的人身安全。

图7、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救援提醒设备20的立体图。结合图6-8所示,该救援提醒设备20的壳体顶部设有用于通信的天线212,壳体的其中一个侧面设有开关机按键28,另一侧面设有报警和撤销报警按键29、蓝牙配对按键271,上壳体表面设有显示屏232和压力表表盘30,下壳体表面设有喇叭2321、电池仓251和电池充电口252。电池充电接口252位于下壳体的下方,安装电池的电池仓251位于电池充电口252的正上方,电池充电口252可以通过电源线接入外部电压,为电池仓251内的电池充电。

该救援提醒设备20壳体的内部设有电路板。其中,第二控制单元22、语音模块231、蓝牙模块27、陀螺仪模块24、第二通信单元21、供电单元25等均可焊接在该电路板上,显示屏232可以安装在救援提醒设备20的上壳体上,通过FPC(柔性线路板)与电路板的第二控制单元22进行电气连接。气压传感器26可以安装在上壳体的表盘30上,通过导线与电路板上的第二控制单元22进行电气连接。位于下壳体的喇叭2321可以通过导线与电路板的第二控制单元22电气连接。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救援提醒设备20的供电原理示意图。结合图6-9所示,救援提醒设备20的供电单元25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池充电接口252、电源管理芯片253和电池254,电源管理芯片253可以控制电池充电接口252向电池254充电,例如在电池254没有充满时,继续向电池254充电,在充满时自动断开充电。电池254可以用于向救援提醒设备20的第二控制单元22和其他各个功能模块供电,其他各个功能模块可以包括上文提到的语音模块232、显示模块231、蓝牙模块27、陀螺仪模块24、第二通信单元21等。其中,电源管理芯片253和各功能模块的电源接口均可焊接在救援提醒设备20的电路板上,与第二控制单元22以控制线连接。第二控制单元22可以控制电源充电和各功能模块的供电。

在上述实施例中,救援提醒设备通过电池为救援提醒设备供电,并在电池电量不足时可以进行充电,通过电池管理芯片可以控制是否给电池充电,充电方便,保障每次使用时,可以有足够的电量。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救援提醒设备可以在接收到各个火灾检测器的灾情数据和安装位置后,进行报文解析。之后,比较哪个安装位置的烟雾浓度最大,找出烟雾浓度最大的安装位置,在显示屏上显示该安装位置以及相应的烟雾浓度,并语音播报该安装位置以及相应的烟雾浓度。比较哪个安装位置的一氧化碳气体浓度最大,找出一氧化碳气体浓度最大的安装位置,在显示屏上显示该安装位置以及相应的一氧化碳气体浓度,并语音播报该安装位置以及相应的一氧化碳气体浓度。比较哪个位置的XX气体浓度最大,找出XX气体浓度最大的安装位置,在显示屏上显示该安装位置以及相应的XX气体浓度,并语音播报该安装位置以及相应的XX气体浓度。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