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灯控交叉或弯道两侧处车辆与车辆双向预警装置及利用该装置的车辆与行人双向预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67306发布日期:2020-02-18 14:11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非灯控交叉或弯道两侧处车辆与车辆双向预警装置及利用该装置的车辆与行人双向预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进行车辆与车辆/行人进行双向预警的预警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机构调查数据显示,无控制交通方式的路口交通事故占全国交通事故的33.83%,死亡人数占全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32.49%。平均每七分钟就有一位行人被汽车撞伤,每两小时左右就有一位行人被车祸夺取生命。尤其在国省道、县乡公路上,在与村庄交叉、驾驶员视线受限的非灯控路口,如果行人、非机动车突然从路口穿出过马路,极易造成驾驶员来不及减速而引发交通事故。尤其是在夜间时段引起的交通事故占比非常大,而且往往是重大伤亡事故居多,一直缺乏有效的科技手段预防事故的发生。而非灯控路口发生事故的概率相对灯控路口的概率更高。目前,非灯控路口预警系统大部分都是检测行人有穿越行为,并没有对车辆距离多远进行监测。

特别的,山区道路是交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山区道路中被山峰或其他障碍物挡住视线的“胳膊肘弯”路段,这些道路一般只有上下两条车道,由于缺少有效的提醒装置,极易发生交通事故,有的地方虽采用凸镜等设施进行交通提醒,但受限于安装位置和反射角度,提醒效果一般并不理想。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缺陷,是现今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非灯控交叉或弯道两侧处车辆与车辆/行人双向预警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非灯控路口或“胳膊肘弯”路段等无法有效预警行人和车辆导致极易发生交通事故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非灯控交叉或弯道两侧处车辆与车辆双向预警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信息采集装置、用于显示第一信息采集装置采集信息的第一显示装置、第二信息采集装置、用于显示第二信息采集装置采集信息的第二显示装置和控制器,所述第一信息采集装置、第一显示装置、第二信息采集装置和第二显示装置分别和控制器信号连接;

当设备应用道路为非灯控交叉路口时,所述第一信息采集装置安装在可采集构成交叉口的多条道路中的一条驶向交叉口的车道内的车辆信息的位置,所述第二显示装置具体安装在第一信息采集装置对应的车道的侧部或正上方且距离交叉口处30~50m处并朝向车辆驶来方向,第二信息采集装置安装在可采集构成交叉口的多条道路中的另一条驶向交叉口的车道内的车辆信息的位置,所述第一显示装置具体安装在第二信息采集装置对应的车道的侧部或正上方且距离交叉口处30~50m处并朝向车辆驶来方向;

当设备应用道路为弯道时,所述第一信息采集装置安装在可采集弯道两侧中一侧驶向弯道的车道内车辆信息的位置,所述第二显示装置具体安装在第一信息采集装置对应的车道的侧部或正上方且距离弯道处30~50m处并朝向车辆驶来方向,第二信息采集装置安装在可采集弯道另一侧驶向弯道的车道内车辆信息的位置,所述第一显示装置具体安装在第二信息采集装置对应的车道的侧部或正上方且距离弯道处30~50m处并朝向车辆驶来方向;

所述第一信息采集装置和所述第二信息采集装置均包括用于采集车辆车速和位置信息的雷达测速装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信息采集装置和第二信息采集装置的构成均还包括用于获取驶来车辆图像信息的高清摄像机和用于补光的闪光灯。

进一步,还包括太阳能板和蓄电池,所述太阳能板和蓄电池电连接,所述蓄电池和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存储装置,所述存储装置和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无线信号收发装置,所述无线信号收发装置和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与第一显示装置安装在一起的第一扬声器和与第二显示装置安装在一起的第二扬声器。

进一步,所述雷达测速装置的测量范围为0~150m。

进一步,所述第一显示装置和所述第二显示装置均为文本显示器或图文显示器中任一一种。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非灯控交叉口或弯道两侧路口处进行车辆与行人双向预警装置,包括上述的预警装置,将第二信息采集装置中的雷达测速装置替换为识别高清摄像机获取的图像信息中是否存在行人的人像识别装置,所述人像识别装置和第二信息采集装置中的高清摄像机信号连接,所述人像识别装置和控制器信号连接;

当设备应用道路为非灯控交叉口时,第二信息采集装置安装在可采集构成交叉口的多条道路中的另一条驶向交叉口的车道与交叉口交叉处行人图像信息的位置,所述第一显示装置安装交叉口处行人能够有效观察其上显示信息的位置;

当设备应用道路为弯道且弯道两侧道路中的一侧包含行人通道时,所述第一信息采集装置安装在可采集弯道两侧中不包含行人通道的一侧中驶向弯道车辆的车辆信息的位置,所述第二显示装置具体安装在第一信息采集装置对应的车道的侧部或正上方且距离弯道处30~50m处并朝向车辆驶来方向,第二信息采集装置安装在可采集行人通道上及行人通道与车道交叉处行人图像信息的位置,所述第一显示装置安装在可供行人通道上及行人通道与车道交叉处的行人查看其上显示信息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非灯控交叉或弯道两侧处车辆与车辆/行人双向预警装置,通过设置测试雷达对驶来车辆进行测速并监控其是否超速,结合相应的显示装置在路口或弯道处显示来车信息,进而可以对行人或车辆实现来车预警,避免了传统非灯控路口处因存在视线盲角或因车辆较远无法发现导致的交通事故;通过人像识别及抓拍装置对路口是否存在行人进行判断,结合相应的显示装置在车辆驶来方向显示路口行人信息或前方为路口的信息,使得车辆驾驶人员能够提前预警减速慢行,可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装置安装在非灯控路口或“胳膊肘弯”路段等,可极大地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一种非灯控交叉路口处车辆与车辆双向预警装置安装在十字路口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中一种非灯控弯道处车辆与车辆双向预警装置弯道两侧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3中一种非灯控交叉口处进行车辆与行人双向预警装置安装在十字路口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4中一种非灯控弯道处进行车辆与行人双向预警装置安装在弯道两侧示意图。

图中:1、第一信息采集装置;2、第一显示装置;3、第二信息采集装置;4、第二显示装置;5、控制器;6、高清摄像机;7、闪光灯;8、太阳能板;9、蓄电池;10、存储装置;11、无线信号收发装置;12、第一扬声器;13、第二扬声器;14、雷达测速装置;15、人像识别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非灯控交叉路口处车辆与车辆双向预警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信息采集装置1、用于显示第一信息采集装置1采集信息的第一显示装置2、第二信息采集装置3、用于显示第二信息采集装置3采集信息的第二显示装置4和控制器5,第一信息采集装置1、第一显示装置2、第二信息采集装置3和第二显示装置4分别和控制器5信号连接;

第一信息采集装置1和第二信息采集装置3均包括用于采集车辆车速和位置信息的雷达测速装置14(雷达测速装置14可以为单目标测速雷达也可以为多目标测速雷达)。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在图1中十字路口的俯视图中,第一信息采集装置1安装在可采集构成交叉口的多条道路中的一条驶向交叉口的车道内的车辆信息的位置(即十字路口处的左侧道路),第二显示装置4具体安装在第一信息采集装置1对应的车道的侧部或正上方且距离交叉口处30~50m处并朝向车辆驶来方向,第二信息采集装置3安装在可采集构成交叉口的多条道路中的另一条驶向交叉口的车道内的车辆信息的位置(即十字路口中与左侧道路垂直交叉的处于下方的道路),第一显示装置2具体安装在第二信息采集装置3对应的车道的侧部或正上方且距离交叉口处30~50m处并朝向车辆驶来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有效地获取相应车辆的图像信息,令第一信息采集装置1和第二信息采集装置3的构成均还包括用于获取驶来车辆图像信息的高清摄像机6和用于补光的闪光灯7;

通过上述设置,使得设备能够对超速或驶来车辆在夜晚环境下进行影像获取;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降低设备自身的能耗以及为了能够在较为偏远不通电或难以通电的道路处进行设备的安装,在本实施例中,设备还包括太阳能板8和蓄电池9,太阳能板8和蓄电池9电连接,蓄电池9和控制器5电连接;

通过上述设置,设备可通过太阳能板8转化太阳能为电能后存储在蓄电池9内为设备整体供电,一方面可有效降低设备耗能,同时提高了设备的适用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对获取的车辆信息进行存储,还包括存储装置10,存储装置10和控制器5信号连接;

通过上述设置,获取的相关信息便能够有效地存储,进而实现对道路通过车辆进行存档,便于存档调阅;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有效地对相应信息进行远程收发及实现设备的远程控制,还包括无线信号收发装置11,无线信号收发装置11和控制器5信号连接;

通过上述设置,设备能够进行信息的远距离传输以及接受远程控制,可降低设备的维护和运行成本;存储装置10、无线信号收发装置11和控制器5可以集成为如手机、电脑等一体化设备,可有效降低设备的结构复杂度。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对车辆内的驾驶人员实现视觉和听觉的双向预警,还包括与第一显示装置2安装在一起的第一扬声器12和与第二显示装置4安装在一起的第二扬声器13,第一扬声器12和第二扬声器13分别与控制器5信号连接;

通过上述设置,使得语音预警和视觉预警同步实现,可有效地提高预警实现概率。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实现提前预警的目的,雷达测速装置14的测量范围为0~150m;

通过设置探测范围较大的雷达,可有效地探测相应范围内车辆的行驶速度,当车速过快时,在提前预警的前提下,其可有效地减速缓行,进而可有效地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有效地显示相应的信息,第一显示装置2和第二显示装置4均为文本显示器或图文显示器中任一一种;

当选用为本显示器时,可有效地降低设备的整体成本,同时,可文字显示相应的信息,这种适用于偏远地区,从而可降低设备的维护和安装成本,同时设备的能耗也大大降低;

当选用的为图文显示器时,可将获取的图文信息同步显示,进而便于车辆内驾驶人员高效和准确识别相应的预警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选用图文显示器;

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每一条构成交叉口的道路上均可安装一个用于采集该道路驶向交叉口处车辆信息的信息采集装置和一个用于显示其它道路驶向交叉口处车辆信息的显示装置,进而可有效地对每个驶向交叉口处的车辆内的驾驶人员进行预警,从而可极大地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只在构成十字路口的两条相互垂直的道路上安装本设备。

工作原理:

当时设备安装完成后,第一信息采集装置1采集朝向其驶来车辆的车速和位置,并通过第一显示装置2显示其获取的信息对十字路口下方的车道上显示对相应道路上的驶向交叉口的车辆内行人进行提前预警;第二信息采集装置2采集朝向其驶来车辆的车速和位置,并通过第二显示装置4对第一信息采集装置1所处车道上的车辆内驾驶人员进行提前预警;控制器5对设备进行控制。

实施例2

结合图2,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非灯控弯道处车辆与车辆双向预警装置,其设备结构和实施例1中的设备结构相同,其主要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设备安装在弯道两侧。

当设备应用道路为弯道时,第一信息采集装置1安装在可采集弯道两侧中一侧驶向弯道的车道内车辆信息的位置,第二显示装置4具体安装在第一信息采集装置1对应的车道的侧部或正上方且距离弯道处30~50m处并朝向车辆驶来方向,第二信息采集装置3安装在可采集弯道另一侧驶向弯道的车道内车辆信息的位置,第一显示装置2具体安装在第二信息采集装置3对应的车道的侧部或正上方且距离弯道处30~50m处并朝向车辆驶来方向;

其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如图3,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非灯控交叉口处进行车辆与行人双向预警装置,在本实施例中预警装置的主要结构与实施例1的相同,区别在于,将第二信息采集装置3中的雷达测速装置14替换为识别高清摄像机6获取的图像信息中是否存在行人的人像识别装置15,人像识别装置15和第二信息采集装置3中的高清摄像机6信号连接,人像识别装置15和控制器5信号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人像识别装置15可与和其对应的高清摄像机6为一体化设备,构成人像识别摄像头使用,例如型号为k6b的人像检测识别报警摄像头,同时也可作为模块与控制器5作为一体化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设备应用道路为非灯控交叉口,第二信息采集装置3安装在可采集构成交叉口的多条道路中的另一条驶向交叉口的车道与交叉口交叉处行人图像信息的位置,第一显示装置2安装交叉口处行人能够有效观察其上显示信息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设备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类似,主要的区别在于第二信息采集装置3采集交叉口处行人的图像信息并通过第二显示装置4进行显示,实现对驶来车辆内驾驶人员进行提前预警。

实施例4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非灯控弯道处进行车辆与行人双向预警装置,其主体结构与实施例3中的设备结构相同,主要区别为设备应用道路为弯道且弯道两侧道路中的一侧包含行人通道。

此时,第一信息采集装置1安装在可采集弯道两侧中不包含行人通道的一侧中驶向弯道车辆的车辆信息的位置,第二显示装置4具体安装在第一信息采集装置1对应的车道的侧部或正上方且距离弯道处30~50m处并朝向车辆驶来方向,第二信息采集装置3安装在可采集行人通道上及行人通道与车道交叉处行人图像信息的位置,第一显示装置2安装在可供行人通道上及行人通道与车道交叉处的行人查看其上显示信息的位置。

通过上述设置,弯道一侧的驶来车辆的车辆信息可及时的传输并显示在车道另一侧的行人通道处的第一显示装置2处,同时,相应的行人通道处的行人信息也可显示在弯道另一侧的第二显示装置4处,从而可有效地对车辆和行人进行双向预警,避免因弯道盲角而无法发现车辆或行人导致事故发生的弊端。

在实施例1-4中,控制器5可选用西门子可编程控制器plccpu224,在本实施例中存储装置10与控制器5为一体化设备,即控制器5自身可进行数据存储并对各个设备进行控制,便于降低设备的空间占用率。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