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驾驶提醒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23582383发布日期:2021-01-08 14:12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疲劳驾驶提醒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疲劳驾驶提醒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疲劳驾驶是当今交通安全的重要隐患之一。驾驶人在疲劳时,其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形式判断能力和对车辆的操控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为减少因疲劳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发生频率,当检测到疲劳驾驶后需要给驾驶员一定的提醒和车辆端的处理。相关技术中,当检测到疲劳驾驶后,通常通过方向盘震动提醒驾驶员。然而,方向盘的震动提醒作用有限,提醒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疲劳驾驶提醒方法,该提醒方法的提醒效果好,有利于保证驾驶安全。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疲劳驾驶提醒系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疲劳驾驶提醒方法,包括步骤:检测驾驶员的状态,并判断所述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驾驶状态;当检测到所述驾驶员处于疲劳驾驶状态时,推摇所述驾驶员的身体以对所述驾驶员进行推摇提醒。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疲劳驾驶提醒方法,当检测到驾驶员处于疲劳驾驶状态时,通过推摇驾驶员的身体的方式对驾驶员进行推摇提醒,可以有效地提醒驾驶员,刺激驾驶员快速清醒,保证了驾驶的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根据所述驾驶员的疲劳程度,调节推摇所述驾驶员身体的频率和/或幅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疲劳驾驶提醒方法还包括步骤:对所述驾驶员进行推摇提醒后,检测所述驾驶员的状态,并判断所述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驾驶状态;当检测到所述驾驶员仍处于疲劳驾驶状态时,弹射所述驾驶员身体的目标位置以对所述驾驶员进行弹射提醒。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根据所述驾驶员的疲劳程度,调节弹射所述驾驶员身体的目标位置的频率和/或力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开启推摇提醒和/或弹射提醒时,开启语音提醒或语音交互提醒。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当检测到所述驾驶员处于疲劳驾驶状态时,在对所述驾驶员进行推摇提醒前,还包括步骤:控制空调系统开启制冷模式;所述空调系统制冷运行预设时间后,检测所述驾驶员的疲劳状态是否消除;若否,则推摇所述驾驶员的身体以对所述驾驶员进行推摇提醒。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控制所述空调系统开启制冷模式前,还包括步骤:检测车辆行驶的天气状态;若为非雨雪天气,则开启至少一扇车窗。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疲劳驾驶提醒系统,包括:疲劳检测模块,所述疲劳检测模块用于检测驾驶员的疲劳驾驶状态;推摇装置,所述推摇装置与所述疲劳检测模块相连,用于推摇所述驾驶员的身体。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疲劳驾驶提醒系统,通过设置用于推摇驾驶员身体的推摇装置,可以在驾驶员处于疲劳状态时,通过推摇驾驶员身体的方式对驾驶员进行推摇提醒,可以有效地提醒驾驶员,刺激驾驶员快速清醒,保证了驾驶的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疲劳驾驶提醒系统还包括弹射装置,所述弹射装置与所述疲劳检测模块相连,用于弹射所述驾驶员的身体的目标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目标位置为所述驾驶员的面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弹射装置包括:固定座;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可伸缩地连接在所述固定座上;和弹射部,所述弹射部与所述连接部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弹射部为柔性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疲劳驾驶提醒系统还包括语音交互提醒模块,所述语音交互提醒模块与所述疲劳检测模块相连,用于对所述驾驶员进行语音提醒和/或对话交流提醒。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疲劳驾驶提醒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疲劳驾驶提醒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疲劳驾驶提醒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疲劳驾驶提醒方法。

参照图1,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疲劳驾驶提醒方法,包括步骤:

检测驾驶员的状态,并判断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驾驶状态;

当检测到驾驶员处于疲劳驾驶状态时,推摇驾驶员的身体以对驾驶员进行推摇提醒。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疲劳检测模块来检测驾驶员的状态。具体地,可以根据驾驶员的脸部图像来识别其疲劳状态。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疲劳检测模块可以包括用于采集驾驶员的脸部图像摄像头,通过摄像头采集到驾驶员的脸部图像后,疲劳检测模块可以根据多种方法来判断驾驶员的疲劳状态。例如,可以根据驾驶员的点头频率、哈欠频率等特征来判断驾驶员的驾驶状态、疲劳程度等。

当检测到驾驶员处于疲劳驾驶状态时,通过推摇驾驶员的身体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醒驾驶员,刺激驾驶员快速清醒,从而可以使驾驶员尽快消除疲劳、保持清醒,保证了驾驶的安全性。具体地,在推摇驾驶员的身体时,可以推摇驾驶员的上半身,使驾驶员的上半身产生晃动,提高提醒效果。

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驾驶座椅设置为可以在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往复移动的结构,在开启推摇提醒时,可以通过往复移动驾驶座椅实现推摇驾驶员身体的效果。

又如,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车内设置推摇装置,通过推摇装置推摇驾驶员。具体地,推摇装置可以包括推摇臂和用于驱动推摇臂运动的电机,推摇臂可以推动驾驶员的身体对驾驶员进行推摇提醒。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驾驶座椅具有按摩装置,推摇装置可以与按摩装置共用一个电机,由此可以简化车辆的结构,节省成本。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疲劳驾驶提醒方法,当检测到驾驶员处于疲劳驾驶状态时,通过推摇驾驶员的身体的方式对驾驶员进行推摇提醒,可以有效地提醒驾驶员,刺激驾驶员快速清醒,保证了驾驶的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根据驾驶员的疲劳程度,调节推摇驾驶员身体的频率和/或幅度。具体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驾驶员的疲劳程度,调节推摇驾驶员身体的频率或者幅度,或者可以根据驾驶员的疲劳程度,调节推摇驾驶员身体的频率和幅度。由此,可以提高推摇效果,从而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醒驾驶员,保证驾驶安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疲劳驾驶提醒方法还包括步骤:对驾驶员进行推摇提醒后,检测驾驶员的状态,并判断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驾驶状态,当检测到驾驶员仍处于疲劳驾驶状态时,弹射驾驶员身体的目标位置以对驾驶员进行弹射提醒。

具体地,当对驾驶员进行推摇提醒无效后,可以对驾驶员进行弹射提醒。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弹射装置弹射驾驶员的面部以对驾驶员进行弹射提醒,由此可以进一步地刺激驾驶员,使驾驶员消除疲劳保持清醒,从而加强了疲劳驾驶的提醒效果,保证了驾驶的安全性。

例如,在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车辆内设有弹射装置,弹射装置可以包括固定座、连接部和弹射部,其中,连接部可伸缩地连接在固定座上,弹射部与连接部相连。固定座可以固定在车辆的控制面板上。在开启弹提射醒时,可以启动弹射装置,通过弹射部弹射驾驶员身体的目标位置。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根据驾驶员的疲劳程度,调节弹射驾驶员身体的目标位置的频率和/或力度。具体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驾驶员的疲劳程度,调节弹射驾驶员身体的频率或者力度,或者可以根据驾驶员的疲劳程度,调节弹射驾驶员身体的频率和力度。由此,可以在保证驾驶员的驾驶安全的前提性,提高推摇效果,从而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醒驾驶员。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开启推摇提醒和/或弹射提醒时,开启语音提醒或语音交互提醒。也就是说,可以在开启推摇提醒时,开启语音提醒或者语音交互提醒,也可以在开启弹射提醒时,开启语音提醒或者语音交互提醒,还可以在开启推摇提醒和弹射提醒时均开启语音提醒或者语音交互提醒。

其中,语音提醒可以为播放提示语音或者播放个性化语音(例如可以为驾驶员自行录入的可以使驾驶员清醒的声音)。语音交互提醒为通过语音交互提醒模块与驾驶员进行语音交流,模拟驾驶员旁边有真人提醒的效果,对驾驶员进行刺激和交流,以促使驾驶员处于清醒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当检测到驾驶员处于疲劳驾驶状态时,在对驾驶员进行推摇提醒前,还包括步骤:控制空调系统开启制冷模式,空调系统制冷运行预设时间后,检测驾驶员的疲劳状态是否消除;若否,则推摇驾驶员的身体以对驾驶员进行推摇提醒。

具体而言,在检测到驾驶员处于疲劳状态后,可以先控制空调系统开启制冷模式,通过冷风刺激驾驶员,使驾驶员保持清醒。若经过冷风刺激后,驾驶员仍处于疲劳状态,再开启推摇提醒。其中,空调系统的温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定。由此,可以根据驾驶员的疲劳状态和疲劳程度进行提醒,保证了提醒方法的提醒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控制空调系统开启制冷模式前,还包括步骤:检测车辆行驶的天气状态,若为非雨雪天气,则开启至少一扇车窗。具体地,当检测到车辆在非雨雪天气行驶时,可以先开启车窗对车内进行通风,使车内的空气保持清醒,有助于驾驶员保持清醒。其中,车窗玻璃的下降幅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定。

例如,参照图2,在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疲劳驾驶提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驾驶员的状态,并判断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驾驶状态;

当检测到驾驶员处于疲劳驾驶状态时,检测车辆行驶的天气状态,若为非雨雪天气,则开启至少一扇车窗;

控制空调系统开启制冷模式;

空调系统制冷运行预设时间后,检测驾驶员的疲劳状态是否消除,若否,则推摇驾驶员的身体以对驾驶员进行推摇提醒;

对驾驶员进行推摇提醒后,检测驾驶员的状态,并判断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驾驶状态;

当检测到驾驶员仍处于疲劳驾驶状态时,弹射驾驶员身体的目标位置以对驾驶员进行弹射提醒,其中在开启推摇提醒和弹射提醒时,开启语音交互提醒。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疲劳驾驶提醒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醒驾驶员,刺激驾驶员快速清醒,保证了驾驶的安全性。

参照图3,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疲劳驾驶提醒系统,包括:疲劳检测模块和推摇装置,疲劳检测模块用于检测驾驶员的疲劳驾驶状态,推摇装置与疲劳检测模块相连,用于推摇驾驶员的身体。

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疲劳检测模块可以包括用于采集驾驶员的脸部图像摄像头,通过摄像头采集到驾驶员的脸部图像后,疲劳检测模块可以根据多种方法来判断驾驶员的疲劳状态。例如,可以根据驾驶员的点头频率、哈欠频率等特征来判断驾驶员的驾驶状态、疲劳程度等。

当检测到驾驶员处于疲劳驾驶状态时,可以控制推摇装置推摇驾驶员的身体,由此可以有效地提醒驾驶员,刺激驾驶员快速清醒,从而可以使驾驶员尽快消除疲劳、保持清醒,保证了驾驶的安全性。具体地,在推摇驾驶员的身体时,可以推摇驾驶员的上半身,使驾驶员的上半身产生晃动,提高提醒效果。

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驾驶座椅设置为可以在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往复移动的结构,在开启推摇提醒时,可以通过往复移动驾驶座椅实现推摇驾驶员身体的效果。又如,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车内设置推摇装置,通过推摇装置推摇驾驶员。具体地,推摇装置可以包括推摇臂和用于驱动推摇臂运动的电机,推摇臂可以推动驾驶员的身体对驾驶员进行推摇提醒。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驾驶座椅具有按摩装置,推摇装置可以与按摩装置共用一个电机,由此可以简化车辆的结构,节省成本。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疲劳驾驶提醒系统,通过设置用于推摇驾驶员身体的推摇装置,可以在驾驶员处于疲劳状态时,通过推摇驾驶员身体的方式对驾驶员进行推摇提醒,可以有效地提醒驾驶员,刺激驾驶员快速清醒,保证了驾驶的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疲劳驾驶提醒系统还包括弹射装置,弹射装置与疲劳检测模块相连,用于弹射驾驶员的身体的目标位置。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弹射装置弹射驾驶员身体的目标位置以对驾驶员进行弹射提醒,由此可以进一步地刺激驾驶员,使驾驶员消除疲劳保持清醒,从而加强了疲劳驾驶的提醒效果,保证了驾驶的安全性。具体地,当对驾驶员进行推摇提醒无效后,可以对驾驶员进行弹射提醒。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目标位置为驾驶员的面部。由此,可以提高提醒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弹射装置可以包括固定座、连接部和弹射部,其中,连接部可伸缩地连接在固定座上,弹射部与连接部相连。固定座可以固定在车辆的控制面板上。在开启弹提射醒时,可以启动弹射装置,通过弹射部弹射驾驶员身体的目标位置。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弹射部为柔性件。由此,可以保证弹射提醒的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疲劳驾驶提醒系统还包括语音交互提醒模块,语音交互提醒模块与疲劳检测模块相连,用于对驾驶员进行语音提醒和/或对话交流提醒。

其中,语音提醒可以为播放提示语音或者播放个性化语音(例如可以为驾驶员自行录入的可以使驾驶员清醒的声音)。语音交互提醒为通过语音交互提醒模块与驾驶员进行语音交流,模拟驾驶员旁边有真人提醒的效果,对驾驶员进行刺激和交流,以促使驾驶员处于清醒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语音交互提醒模块可以集成在车辆的娱乐系统上。由此,可以简化车辆的结构,降低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疲劳驾驶提醒系统还包括控制模块,疲劳检测模块、推摇装置、弹射装置和语音交互提醒模块均与控制模块通讯,疲劳检测模块检测到驾驶员的驾驶状态后,将信息传输给控制模块,通过控制模块控制推摇装置、弹射装置和语音交互提醒模块中的启闭。

例如,在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可以使用上述疲劳驾驶提醒系统、采用如下方法进行疲劳驾驶提醒:

检测驾驶员的状态,并判断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驾驶状态;

当检测到驾驶员处于疲劳驾驶状态时,推摇驾驶员的身体以对驾驶员进行推摇提醒;

对驾驶员进行推摇提醒后,检测驾驶员的状态,并判断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驾驶状态;

当检测到驾驶员仍处于疲劳驾驶状态时,弹射驾驶员身体的目标位置以对驾驶员进行弹射提醒,其中在开启推摇提醒和弹射提醒时,开启语音交互提醒。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