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距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87929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视距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视距报警装置。
在现有技术中,视力保护装置一般由电源、发射器、接收器和信号输出器组成,发射器、接收器分别安装于各自的支架或支座上,使用场合受限,不便于携带。且报警时发出声音,影响他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便于携带,使用场合不受限制的学生读、写用的视距报警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方案电源、发射器、接收器和信号输出器置于同一个带孔的壳体2中、壳体2上装有带状固定器1。本装置可制作成手表式或戒指式,使用时可戴在手腕上、手指上或安放在笔杆上。带孔的壳体2由塑料或金属材料制成,其上有透光孔3、4、5。带状固定器1由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成。电源采用微型电池。发射器属红外线发射器,由自激多谐振荡器、放大器和发光二极管组成、能发出红外光。接收器由红外线光敏三极管、选频回路、整流器和放大器组成。红外线发射器发出的光遇到人脸部后反射回来,并被红外线光敏三极管接收,通过选频回路,选出与自激多谐振荡器振荡频率相同的脉冲信号,再经整流器半波整流,由放大器把信号放大。信号输出器由三极管和发光二极管组成,当视距小于33厘米时,红外线发射器的放大器放大的信号足以使三极管导通,发光二极管便有电流通过而发光,提醒人们视距太小。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视力保护装置相比有如下优点1、安装、携带方便,使用场合不受限制。因其各组成部分置于同一壳体中而成为一个整体,体积小,且有带状固定器,可戴在手腕、手指上或安放在笔杆上。
2、由于是发光报警,可随身携带,随时使用,并不影响他人。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以下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外形图。
图2是实施例中的电子电路图。
如图1、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视距报警装置具有带状固定器1、带孔壳体2、红外线发射孔3、红外线接收孔4和可见光发射孔5。使用时,把视距报警装置戴在手腕上,并使壳体上的三个孔对准脸部,当视距(书本到眼睛的距离,近似等于报警装置到眼睛的距离)小于33厘米时,可见光发射孔5透出红光,提醒读、写者增加视距,以达到保护眼睛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的电子电路由电源E(钮扣电池)、红外线发射器、红外线接收器和信号输出器四部分组成。其原理是,电阻R1、R2、R3、R4、电容C1、C2与三极管BG1、BG2一起构成自激多谐振荡器,按照一定工作频率产生振荡信号,经三极管BG3放大后驱动红外线发光二极管D1发出红外光(不可见调制红外线),其射程与红外线发光二极管D1的发射功率成正比,并由可变电阻R5调制。当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出的红外线,遇到人脸部时将反射回来并被红外线光敏三极管BG4接收,经三极管BG5和电阻R7组成的放大回路放大,由电容C3、可变电阻R6组成的回路选频,选出与红外线发光二极管D1发射出的信号频率相同的脉冲信号,再经电阻R8限流、经电阻R9、三极管BG6组成的放大回路放大,通过电容C4耦合、二极管D2半波整流后,使由电阻R10、三极管BG7的回路获得正偏置而导通。导通后经电容C5向三极管BG8提供基极电流,使其迅速饱合导通,发光二极管D3有电流通过而发出可见光,提醒写者、读者增加视距。
本实用新型电子电路可做成多个小集成电路,进一步缩小体积,又可做成戒指式戴在拇指上或安放在笔杆上。
权利要求1.一种视距报警装置,包括电源、发射器、接收器和信号输出器,其特征在于电源、发射器、接收器和信号输出器都置于一个壳体2中,壳体2上连接带状固定器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距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源采用微型电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距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发射器由自激多谐振荡器、放大器和发光二极管组成,能发出红外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距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接收器由红外线光敏三极管、选频回路、整流器和放大器组成,能接收红外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距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信号输出器由三极管和发光二极管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距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2具有红外线发射孔3、红外线接收孔4和可见光发射孔5。
专利摘要一种视距报警装置,由安置有电源、发射器、接收器和信号输出器的带孔壳体和带状固定器组成,使用时把它戴在手腕或手指上,使其透光孔对准脸部,当视距过小时即能发出红光报警信号。
文档编号G08B5/22GK2134683SQ92220308
公开日1993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1992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1992年9月21日
发明者吕瑞典 申请人:吕瑞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