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储存媒体及其数据读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44768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数据储存媒体及其数据读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数据储存媒体,特别是一种数据储存媒体及其数据读取装置,其特点是体积小,并能用于高速运作状态。
随著电子科技的发展,数据储存媒体的存储容量要求越来越大,因此,如光盘类的数据储存媒体的使用越来越普遍。然而,目前的光盘体积依然太大,不符合携带方便性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数据储存量越来越大,能够快速读取储存在数据储存媒体内的数据亦是现今有关行业努力研究的课题之一。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的数据储存媒体。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适合高速运作的用以读取数据储存媒体上数据的数据读取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措施本发明的一种数据储存媒体,包括一个本体;本体呈矩形,并且具有一个设置有数个数据储存区域的表面,在每一个数据储存区域中,形成有以等距离间隔且平行配置的数据储存轨迹。
其中,所述数据储存区域在所述本体的纵长方向上呈一直线状排列。
其中,所述每一个数据储存区域被划分成数个在所述本体的横向上排列成一直线状的数据储存方块。
本发明的一种数据读取装置,包括一个可一次读取整个数据储存轨迹所储存的数据的数据读取单元;一个用以将数据读取单元从一个数据储存区域的上方移至另一个数据储存区域上方的驱动单元;
一个用以接收由数据读取单元所读取的数据的控制电路单元;数据读取单元及驱动单元分别与控制电路单元连接。
其中,所述控制电路单元包括一个控制集成电路;控制集成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一个外部电子装置;控制集成电路对来自数据读取单元的数据进行处理,并且把处理过的数据传送到外部电子装置。
其中,所述驱动单元具有一个可转动的螺杆,螺杆的轴向与所述本体的纵长方向相同。
其中,所述数据读取单元可包括一个电荷耦合元件,电荷耦合元件安装在所述螺杆上,以使电荷耦合元件可随螺杆的转动从所述数据储存区域的上方呈直线状移动。
其中,所述数据读取单元可包括一个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感应器,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感应器安装在所述螺杆上,以使感应器可随螺杆的转动从所述数据储存区域的上方呈直线状移动。
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结构特征详细说明如下


图1本发明数据储存媒体的平面示意图;图2本发明数据储存媒体及数据读取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3本发明数据读取装置的数据读取单元与数据储存媒体的相关位置的侧视图;图4本发明的数据读取装置中控制电路单元的电路框图;图5本发明数据读取装置的数据读取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6图5的数据读取装置中控制电路单元的电路框图;图7本发明数据储存媒体另一实施例的平面图;图8本发明数据读取装置另一实施例的承载单元的立体示意图;图9图8的数据读取装置中控制电路单元的电路框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数据储存媒体包括一个本体1,本体1为一个大小如一般名片的矩形体,并且具有一个设置有数个数据储存区域100的表面10。在本实施例中,该等数据储存区域100是在本体1的长度方向上排列成一直线。当然,该等数据储存区域100亦可以在本体1的横方向上排列成一直线。在每一个数据储存区域100中,形成有以等距离间隔且平行配置的数据储存轨迹11。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数据储存区域100中的数据储存轨迹11是在本体1的横方向上延伸,然而,数据储存轨迹11亦可在本体1的纵长方向上延伸。应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显示的每一个数据储存区域100的每一个数据储存轨迹11没有与相邻的数据储存轨迹11连接。当然,数据储存轨迹11亦能够采取除了第一条与最后一条数据储存轨迹11之外,其他的数据储存轨迹11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数据储存轨迹11对应的一端连接的方式。
应要注意的是,数据储存轨迹11储存数据的原理与一般光盘相同且与本发明的特征无关,在不再赘述。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发明的用以读取数据储存媒体的数据读取装置的实施例包括一个壳体2、一个数据读取单元3、一个控制电路单元4及一个驱动单元5;其中,数据读取单元3及驱动单元5分别与控制电路单元4连接。
壳体2的一侧壁20形成有一个用以供本体1插入的槽孔200,其另一侧壁21形成有一个可与外部电子装置7连接的连接器210。本体1在经由槽孔200置入壳体2之后,由一个承载单元(图中未示)的承载盘23装载。由于承载单元的结构为众所周知,且有相当多的变化,例如,其可以是用于一般光盘机的光盘的承载单元,或者是与一般电脑的软盘机一样的承载单元,因此,不再详细说明。
数据读取单元3被安装在壳体2内,并且具有一个置于承载盘23上方用以读取每一数据储存区域100的数据储存轨迹11所储存的数据的电荷耦合元件(CCD)30。电荷耦合元件30的透镜300具有一个与一整个数据储存区域100尺寸相同的尺寸,以致于在运作时能够根据照像原理一次把一整个数据储存区域100的图像拍摄下来,然后,根据内部扫描原理解译数据储存区域100的数据储存轨迹11所储存的数据,因此,利用这种装置读取数据的速度与现有技术比较起来快很多。
由于电荷耦合元件30的结构及如何以内部扫描方式读取储存在数据储存轨迹11的数据为众所周知,不再赘述。
应要注意的是,电荷耦合元件30亦可以由一个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感应器代替。
驱动单元5被安装在壳体2内,并且具有一个在本体1纵长方向上延伸的可被运作转动的螺杆50。螺杆50可转动地置于承载盘23的上方。数据读取单元3的电荷耦合元件30安装在螺杆50上,以致于当本体1置于承载盘23上时,螺杆50的转动被转换成电荷耦合元件30从一个数据储存区域100的上方移至另一个数据储存区域100的上方的直线移动。
应要注意的是,由于如何使螺杆50转动为众所周知的技术,且有相当多的变化,在此不再赘述。
控制电路单元4包括一个控制集成电路40和一个输出接口41。控制集成电路40电连接至数据读取单元3,以把来自电荷耦合元件30的数据作适当的处理。经过处理的数据经由输出接口41通过连接器210传送至外部电子装置7。
请参阅图5和图6所示,与上述实施例不同,数据读取单元3更可具有一个安装在电荷耦合元件30一侧的用以将数据写入至该数据储存媒体的激光二极管阵列31。在本实施例中,该激光二极管阵列31的激光二极管的数目被设计应可一次把数据写入整条数据储存轨迹内(在图5中仅示意地显示一个激光二极管)。当然,激光二极管阵列31的激光二极管的数目亦可被设计成一次把数据写入至整个数据储存区域100中的所有数据储存轨迹内。由于激光二极管阵列31如何将数据写入至该数据储存媒体的技术为公知技术,因此,不再赘述。
如图6所示,在图4所示的控制电路单元4的输出接口41在用于图5实施例时是由一个输出/入接口41’所代替。因此,要写入该数据储存媒体的数据是从外部电子装置7通过输出/入接口41’输入至控制集成电路40作适当的处理。之后,经过处理的数据由数据读取单元3’的激光二极管阵列31写入至数据储存媒体。
请参阅图7,其表示本发明的数据储存媒体的另一实施例,与图1所示的数据储存媒体不同,本实施例的数据储存媒体的每一数据储存区域100进一步被划分成数个数据储存方块1000。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数据储存区域100的数据储存方块1000是在本体1的横方向上排列成一直线。当然,该等数据储存方块1000可以在本体的纵长方向上排列成一直线。在每一个数据储存方块1000中,形成有以等距离间隔且平行配置的数据储存轨迹11。在本实施例中,数据储存轨迹11是在本体1的纵长方向上延伸。当然,数据储存轨迹11亦可以在本体1的横方向上延伸。应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显示的每一个数据储存方块1000的每一个数据储存轨迹11没有与相邻的数据储存轨迹11连接。当然,该等数据储存轨迹11亦能够采取除了第一条与最后一条数据储存轨迹11之外,其他的数据储存轨迹11的两端可分别与相邻的数据储存轨迹11对应的一端连接的方式。
如图8所示,其为本发明数据读取装置另一实施例的承载单元的立体示意图;其用以承载图7的数据储存媒体的承载单元的结构与本案申请人于2000年2月28日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的名称为“数据储存媒体及读取其数据的读取装置”(申请案号为00103304.2)的发明专利申请案中所公开的承载单元24的结构相同,因此,为了简洁起见,该承载单元24的结构的详细描述在此被省略。应要注意的是上述的发明专利申请案被并合于此作为参考。
请配合参阅图9所示,本实施例更包括一个电连接至控制集成电路40的驱动装置25。驱动装置25包括一个双向驱动电动机250及一个齿条251。
在本实施例中,齿条251设于承载单元24的底架240上靠近底架240的后端,而且是在本体的横方向上从底架240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电动机250固定在壳体内靠近齿条251,而且电连接至控制集成电路40,可由控制集成电路40致能来运作。电动机250具有一个驱动齿轮2500,齿轮2500与齿条251啮合,以致于底架240在电动机250运作时能在该本体的横方向上移动一个预定的距离。
当数据储存媒体由承载单元24的承载架242承载时,控制集成电路40根据需求驱动该驱动单元5和驱动装置25,以致于数据读取单元3的电荷耦合元件30能移动于所需求的数据储存方块1000上方。
应要注意的是,图8至图9所显示的实施例的数据读取单元3亦可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般更可具有一个安装在电荷耦合元件一侧的用以将数据写入数据储存媒体的激光二极管阵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本发明中,数据读取单元主要包括一个电荷耦合元件或一个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感应器,在运作时能够根据照像原理或感应原理,并根据扫描原理解译所储存的数据,因此,利用这种装置读取数据的速度快很多,因此,能适合高速运作;本发明的另一特点是体积小。
权利要求
1.一种数据储存媒体,包括一个本体,其特征在于本体呈矩形,并且具有一个设置有数个数据储存区域的表面,在每一个数据储存区域中,形成有以等距离间隔且平行配置的数据储存轨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储存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储存区域在所述本体的纵长方向上呈直线状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储存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个数据储存区域被划分成数个在所述本体的横向上排列成一直线状的数据储存方块。
4.一种适用于权利要求1数据储存媒体的数据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可一次读取整个数据储存轨迹所储存的数据的数据读取单元;一个用以将数据读取单元从一个数据储存区域的上方移至另一个数据储存区域上方的驱动单元;一个用以接收由数据读取单元所读取的数据的控制电路单元;数据读取单元及驱动单元分别与控制电路单元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单元包括一个控制集成电路;控制集成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一个外部电子装置;控制集成电路对来自数据读取单元的数据进行处理,并且把处理过的数据传送到外部电子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用以容纳所述数据读取单元、驱动单元及控制电路单元的壳体,该壳体的一侧壁上形成有一个用以供所述本体插入的槽孔。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具有一个可转动的螺杆,螺杆的轴向与所述本体的纵长方向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读取单元包括一个电荷耦合元件,电荷耦合元件安装在所述螺杆上,以使电荷耦合元件可随螺杆的转动从所述数据储存区域的上方呈直线状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读取单元包括一个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感应器,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感应器安装在所述螺杆上,以使感应器可随螺杆的转动从所述数据储存区域的上方呈直线状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读取单元还包括一个安装在所述电荷耦合元件一侧用以将数据写入所述本体的激光二极管阵列。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读取单元更具有一个安装在所述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感应器一侧用以将数据写入所述本体的激光二极管阵列。
12.一种适用于权利要求2或3所述数据储存媒体的数据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可一次读取一整个数据储存方块的数据储存轨迹所储存数据的数据读取单元;一个用以将数据读取单元从一个数据储存区域上方移至另一个数据储存区域上方的驱动单元;一个可将所述本体从一个数据储存区域的一个数据储存方块上方移动至该数据储存区域的另一个数据储存方块上方的驱动装置;一个用以接收由数据读取单元所读取的数据的控制电路单元;数据读取单元、驱动单元及驱动装置分别与控制电路单元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数据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单元包括一个控制集成电路;控制集成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一个外部电子装置;控制集成电路将来自所述数据读取单元的数据进行处理,并且把处理过的数据传送到外部电子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数据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用以容纳所述数据读取单元、驱动单元、驱动装置及控制电路单元的壳体,壳体的一侧壁上形成有一个用以供所述本体插入的槽孔。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数据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具有一个可转动的螺杆,螺杆的轴向与所述本体的纵长方向相同。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数据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读取单元包括一个电荷耦合元件;电荷耦合元件安装在所述螺杆上,以使电荷耦合元件可随螺杆的转动从所述一个数据储存区域的上方移至另一个数据储存区域的上方的直线移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数据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读取单元包括一个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感应器,该感应器安装在所述螺杆上,以使感应器可随螺杆的转动从所述一个数据储存区域的上方移至另一个数据储存区域的上方的直线移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数据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用以承载所述本体的承载单元,所述驱动装置可被运作以使承载单元在本体的横方向上移动一预定距离。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数据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荷耦合元件一侧设有用以将数据写入所述本体的激光二极管阵列。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数据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感应器的一侧设有用以将数据写入所述本体的激光二极管阵列。
全文摘要
一种数据储存媒体及其数据读取装置;数据储存媒体包括一具有一设置数个数据储存区域的表面的本体,每一数据储存区域中形成有以等距离间隔且平行配置的数据储存轨迹。本读取装置包括:一数据读取单元、一用以将数据读取单元从一数据储存区域上方移至另一数据储存区域上方的驱动单元及一用以接收由数据读取单元数据的控制电路单元;数据读取单元及驱动单元分别与控制电路单元连接。本发明的储存媒体及读取装置体积小,能适合高速运作。
文档编号G11B7/00GK1341934SQ0012444
公开日2002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5日
发明者陈怡铭 申请人:陈怡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