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纠错信号的方法及对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74800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产生纠错信号的方法及对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按照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一种方法,用于产生一个纠错信号,特别是一个偏移补偿焦点差错信号或光道误差信号,以用于用以从光记录介质读取和/或向光记录介质写入的装置,本发明也涉及按照权利要求16的前序部分的一种对应地配置的装置。
背景技术
一种用于形成焦点差错信号的广泛使用的方法是所谓的象散方法。如果仅仅打算扫描一种类型的光道或在所扫描类型的光道区域和焦点差错信号之间存在很少交互,则可以使用这个方法。在上凸光道或下凹光道中对信息光道扫描期间,在按照传统的象散方法的焦点差错信号产生期间,其中信息光道是下凹和上凸光道的光存储介质具有不同的聚焦偏移,所述下凹光道被称为“凹槽”,所述上凸光道被称为“平台”。光道几何形状(宽度比、光道边缘的侧面斜度)的不对称性可以被看作导致此的原因。
下面详细说明与传统方法相关的问题。
传统上例如按照DFE(“差分焦点差错”)方法来产生焦点差错信号。当使用DFE方法的时候,光扫描器的激光光束包括三个光束,即一个主光束和两个次光束,它们扫描各个光存储介质或光记录介质的相邻光道。从光记录介质反射的主和次光束被评估以便以与其相关的方式获得主光束和次光束焦点差错信号,通过加权的组合从它们产生所期望的焦点差错信号。为了实现划分为三个光束,在光源的光束路径中插入了光栅。
图5示出了一种对应的配置。由光源发出的光或激光1通过一个准直透镜2,然后被衍射光栅3划分成主光束(即第0级光束)和两个次光束(即±第1级光束)。读取在对应的光记录介质7的光道中要扫描的信息的主光束通常包括光信息的大部分(大约80-90%)。两个为了简明而假定光栅3的衍射的高级的光能是0,()两个次光束每个包括总光强度的剩余大约5-10%。这三个光束被经由偏振光束分光器4和四分之一波长板5以及物镜6聚焦到光记录介质7上,以便从所述光记录介质读取或向光记录介质写入。从光记录介质7反射的三个光束被经由光束分离器4和柱面透镜8提供到光检测单元9,所述光检测单元9检测从光记录介质7反射的三个光束。与光检测单元9连接的是一个评估电路16,它评估所检测的被反射主和次光束,用于产生焦点差错信号。主和次光速仅仅在聚焦或实际聚焦的状态中彼此在空间上分离,以便它们在附图中被图解为公共光束。
如利用DVD-RAM作为光记录介质7的图6所示,光栅3的构建方式是两个次光束13和15的成像精确扫描次光道的中心或(在仅仅可以被写入到“凹槽”光道的介质的情况下)在由主光束14扫描的光道之外的中心。图6也图解了具有所谓的“凹坑”50的、诸如CD-ROM或DVD-ROM的光记录介质的扫描的示例,在图6中在每种情况下由箭头指示光记录介质的旋转方向。仅仅记录介质7的信息携带层的很少一部分细节在每个情况下被图解在示意图中。被设计为下凹的光道被指定为“凹槽”或Gr并被简单地以阴影示出,而被设计为上凸的光道被指定为“平台”或La并未被加阴影。在图6的右手部分中,被提供信息的光道被提供示意的凹坑,即下凹或标记,它们以一些其它的方式来影响光束的性能。
因为次光束13和15和主光束14意欲被彼此光分离,它们在光记录介质7上和在光检测单元9上的成像位置彼此分离。如果光记录介质7旋转,则次光束之一位于在读或写方向上主光束的前面,另一个次光束位于在读或写方向上主光束的后面。
在每个情况下通过它们本身来考虑,主光束和次光束在对应选择的光检测单元9上并在检测信号的后续的适当组合之后,分别产生一个主光束焦点差错信号和次光束焦点差错信号,所述焦点差错信号表示在光记录介质7的扫描表面的各个光束的焦点差错。但是,因为两个次光束扫描在实际读/写光道(和因此的反向位置“凹槽”/“平台”)上的两个次光道,因此次光束的焦点偏移差错相对于主光束的焦点偏移差错反向。结果,通过它们本身来考虑,各个焦点差错信号在每个情况下包括相对于图解的表面的实际焦点差错和相反定位的光道位置相关的焦点偏移分量。
为了图解这些事实,图8A和8B利用光检测单元9的示例图解了从光记录介质7反射的主光束和次光束的检测,所述光检测单元9具有三个多区域光检测器10-12,两个光检测器10和12各自被提供用于检测次光束,而光检测器11用于检测反射的主光束。每个光检测器10-12具有四个光检测器元件,分别被指定为E-G、A-D和I-L。这个指定也将在下面用于指由对应的光检测器元件产生的输出信号。图8A图解了具有光道位置相关焦点偏差分量而没有焦点差错的光检测器图像的示例,而图8B图解了具有焦点差错而没有光道位置相关焦点偏差分量的光检测器图像的示例。
如果次光束的焦点差错信号随后被相加并且这个相加的和接着被加到主光束的焦点差错信号上,则如果给定了在主和次光束分量之间的适当加权,则这些未期望的焦点偏移分量彼此抵消。因为主和次光束的焦点差错分量彼此同步,因此它们被以恰当的相位相加。所以,在给定加权系数的正确设置的情况下,所有的剩余内容是实际的焦点差错而没有光道位置相关的焦点偏移分量。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考虑到每个扫描光束的焦点差错影响的幅度与光记录介质的分别扫描的光道的平均反射量成正比。因此,前述的程序的作用假定在主光束和次光束之间的强度比不相对于彼此而改变,以便能够设置用于补偿目的的特定加权因子。但是在此存在前述方法的问题。如果读取已经被完全写入的光记录介质,则“凹槽”和“平台”光道(例如在DVD-RAM中)的反射属性相同。然后可以以简化的方式假定,三个扫描光束的未期望的光道位置相关偏移分量和所期望的焦点偏移分量各具有相同的幅度。若假定如此,则有可能找到一个加权因子,它规定光道位置相关焦点偏移分量的完全补偿。
但是,如果如图7所示,向一个至今空白的光记录介质或已经仅仅部分被记录的光记录介质写入,那么用于写入的主光束改变在当前写入的光道上的存储介质的反射属性。如果例如在DVD-RAM光盘中写入一个“凹槽”光道,则在写过程中仅仅改变这个光道的反射属性。“平台”次光道的反射属性保持不变。这意味着至今使用的加权因子不再导致对光道位置相关焦点偏移分量的补偿。加权因子同样对于这样的情况不再有效,即其中主光束扫描一个被写入光道,并且两个次光道之一已经被写入而另一个次光道未被写入的情况。因为不是必须连续地向DVD-RAM光盘的扇区写入,因此如果读取的光道和次光道的反射属性彼此不同,则可能在这样的光盘扫描期间已经产生问题。为了图解这个问题,图7图解了“凹槽”或“平台”光道的未写入部分,它们与从左上到右下方向加阴影的被写入部分具有不同的反射属性。通过用任何方式加阴影来识别的凹槽光道在被写入区域中因此被双倍的加阴影,而平台光道被在未写入区域中未加阴影。
这些问题可以同样发生在存储介质上,在所述存储介质上仅仅在“凹槽”光道上存储信息。当这种类型的存储介质被写入的时候,被写入光道的反射同样改变。因为仅仅“凹槽”光道被写入,则理论上在光道之间区域的反射属性作为“凹槽”光道被写入的结果不改变。但是,实际上,由于在存储介质上的小光道间距,因此也存在写主光束对在主光道紧旁边的区域的反射的影响。这意味着,产生主光束的光束和在主光束后面的光束扫描在具有不同反射属性的光道之间的区域。
因此,在上述的两种类型的光记录介质的情况下,不可能设置一个普遍有效的加权因子,它使能了光道位置相关焦点偏移分量的完全补偿。虽然理论上有可能基于分别扫描的光道区域的不同属性而确定和存储加权因子的设置,因此以对应的复杂程度总是确定瞬间扫描的区域的状态和设置适当的加权因子是必要的。但是,尤其是在光道跳跃和要读取或写入的存储介质的有缺陷的情况下,这可能导致不可解决的问题,因为不能可靠地确定存储介质的当前扫描区域。
当产生光道差错信号的时候发生类似的问题。
传统上例如按照所谓的DPP(“差分推挽”)方法产生光道差错信号,这在例如出版物“平台/凹槽信号和通过改进的3束方法对光盘的差分推挽信号检测”,Ryuichi Katayama等,应用物理的日本杂志,第38卷(1999),第1761-1767页(“Land/Groove Signal and Differential Push-Pull Signal Detectionfor Optical Disks by an Improved 3-Beam Method”,Ryuichi Katayama et al.,Japa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vol 38(1999),pages 1761-1767)中有说明。当也使用DPP跟踪方法(tracking method)的时候,原始激光束被划分成3个光束,即一个主光束和两个次光束,它们扫描分别使用的光记录介质的相邻光道。如图5所示,从光记录介质反射的主和次光束被光检测单元9检测,并被评估电路16评估,以便获得光道差错信号。在处理中,在每个情况下按它们本身来考虑,主光束和次光束产生一个推挽信号,它表示各个信号相对于分别扫描的光道的光道误差。但是,因为两个次光束扫描关于读/写光道的次光道,因此它们的推挽差错相对于主光道的推挽差错反向。按它们本身考虑,各个推挽分量因此包括对于分别扫描的光道的实际光道差错。因为三个光束的光道位置可以仅仅一起改变,因此三个推挽信号同等地改变。
如果物镜6随后在光道方向上移动,则主和次光束在光检测单元9上的成像也移动。这个成像的位移导致在光检测单元9的输出端的偏移电压。这个偏移电压的方向对于所有的光束相同。物镜6的位移于是引起一个偏移电压,它不是从实际的光道差错产生,因此是干扰。真实的光道差错分量和未期望的透镜移动相关的分量被加在由光检测单元9的各个检测器产生的推挽信号中。
为了图示目的,图10A图解了一个具有推挽的光检测器图像,而图10B图解了具有点运动的光检测器图像。在两个图示说明中,假定光检测单元9具有三个光检测器10-12,光检测器11检测从光记录介质7反射的主光束,而其它两个光检测器10和12检测反射的次光束。而且,假定所述光检测器是一个四象限检测器(也比较图8),而用于检测反射的次光束的两个光检测器10和12仅仅各自具有两个光检测器元件E1和E2与F1和F2。
如果由光检测器10和12产生的信号随后被相加并且这个和信号被从检测发射的主光束的光检测器11的信号中减去,那么在给定在主和次光束分量之间的适当加权的情况下,前述透镜移动相关分量被抵消。但是,因为主和次光束的推挽分量相对于彼此反向,在进行相减之后它们被以正确的相位相加。结果,在给定加权因子的正确设置的情况下,剩余的所有内容是实际的光道差错。
用于确定校正或补偿的光道差错信号的前述过程因此与用于确定补偿或校正的焦点差错信号的上述过程类似。但是也在确定校正的光道差错信号的情况下,这个方法的作用预先假设在主光束和次光束之间的强度比不相对于彼此而改变。
如果读取一个已经被完全写入的光存储介质,则“凹槽”光道或“平台”光道的反射属性在DVD-RAM记录介质的情况下相同。结果,有可能找到一个加权因子,它提供对透镜移动相关分量的完全补偿。
但是,如果写入一个至今空白的光介质,则用于写入的主光束改变在当前写入的光道上的光存储介质的反射属性。如果例如在DVD-RAM光盘上写入一个“凹槽”光道,则在写入过程中仅仅这个光道的反射属性改变。“平台”次光束的反射属性保持不变。这意味着至今使用的加权因子不再产生对透镜移动相关分量的补偿。如果主光束扫描一个已经被写入的光道、并且两个次光道之一已经被写入而另一个次光道还没有被写入,则加权因子同样不再有效。因为不是必须连续地向例如DVD-RAM光盘的扇区被写入,因此如果所读取的光道的反射属性和所述次光道的反射属性彼此不同,则在这样的光盘的扫描期间可能因此而已经产生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同样发生在其中信息被仅仅存储在“凹槽”光道内的存储介质的情况下。当写入这个类型的存储介质的时候,被写入的光道的反射属性同样改变。因为仅仅写入了“凹槽”光道,理论上在光道之间的区域的反射属性不作为写入“凹槽”光道的结果而改变。实际上,由于在光记录介质上的小光道间距,因此也存在写主光束对在主光道紧旁边的区域的反射的影响。这意味着,产生主光束的次光束和在主光束后面的次光束读取在各个光道之间的区域的不同反射属性。
因此,在上述的两种类型的光记录介质的情况下,不可能设置一个普遍有效的加权因子,它实现透镜移动相关分量的完全补偿。
EP 0 788 098 A1提出了从具有多区域检测器元件的光检测器的输出信号产生一个光道差错信号或焦点差错信号,所述光道差错信号或焦点差错信号在产生后被以一个和信号相除,所述和信号特别包括各个光检测器元件的所有输出信号。以这种方式,在所述光道差错信号或焦点差错信号产生之后执行其归一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产生校正的差错信号的方法,所述校正的差错信号用于一个装置的操作,所述装置用于从一个光记录介质读取或向其写入,本发明的目的也是提出一种相应配置的装置,所述不成或校正的差错信号的获得与光记录介质的各个扫描的光道的反射属性无关。
按照本发明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方法和具有权利要求16的特征的装置来实现这个目的。每个从属权利要求定义本发明的优选和有利的实施例。
按照本发明,为了产生各个差错信号,提出了产生扫描分别使用的光记录介质的相邻光道的主和次扫描光束,所述各个差错信号可能具体是焦点差错信号或光道差错信号。主光束和次光束差错信号被从反射的主和次扫描光束分别得到和归一化,通过加权组合从归一化的主光束和次光束差错信号获得校正或补偿的差错信号。
所述差错信号可以具体是按照DFE方法获得的焦点差错信号或按照DPP方法获得的光道差错信号。
按照本发明的一种变化方式,主光束和次光束差错信号在每个情况下被分别归一化。按照另一个变化方式,对次光束差错信号提供联合的归一化。对于这两种情况,按照本发明,提供了示范实施例,它们通过对加权因子的对应的选择而即使在改变被分别扫描光道的反射条件的情况下也使能光道位置相关焦点偏移分量(当产生焦点差错信号时)或透镜移动相关光道偏移分量(当产生光道差错信号时)的完全补偿。以这种方式,稳定和无偏移焦点或光道调节有可能与被分别扫描的光记录介质的反射条件无关。按照本发明提出的归一化也消除了利用适当的方法连续确定加权因子的必要。
结果,本发明是用于分别形成偏移补偿的焦点差错信号或光道差错信号的所谓DFE或DPP方法的改进,并且本发明也能够被具体应用到其信息光道已经被部分记录并且部分空白的光记录介质。具体上,本发明也可以被应用到其信息被存储在下凹和上凸光道中的光记录介质,如DVD-RAM,所述下凹光道即“凹槽”光道,所述上凸光道即“平台”光道。


下面参照附图利用优选示范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明白在专家能力范围内的改进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图1示出了用于产生偏移补偿的焦点差错信号的本发明的第一示范实施例,图2示出了用于产生偏移补偿焦点差错信号的本发明的第二示范实施例,图3示出了用于产生偏移补偿焦点差错信号的本发明的第三示范实施例,图4示出了用于产生偏移补偿焦点差错信号的本发明的第四示范实施例,图5示出了用于执行按照现有技术的DFE方法或DPP方法的光学扫描器的简化结构,这个结构也能够被应用到本发明,
图6和7示出了用于图解通过一个主光束和两个次光束扫描光记录介质的相邻光道的视图,图8A示出了在应用DFE方法时发生光道位置相关焦点偏移分量而不发生实际的焦点差错的光检测器图像,图8B示出了在应用DFE方法时发生焦点差错而不发生光道位置相关焦点偏移分量的光检测器图像,图9示出了用于产生偏移补偿的焦点差错信号的按照现有技术的电路布置,图10A示出了在应用DPP方法时发生实际的焦点差错而不发生透镜移动相关光道偏移分量的光检测器图像,图10B示出了在应用DPP方法时发生透镜移动相关光道偏移分量而不发生实际的焦点差错的光检测器图像,图11示出了用于产生偏移补偿的光道差错信号的按照现有技术的电路布置,图12示出了用于产生偏移补偿焦点和光道差错信号的本发明的第五示范实施例,图13示出了用于产生偏移补偿焦点和光道差错信号的本发明的第六示范实施例。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上所述,按照DFE方法产生的焦点差错信号实际包括实际的焦点差错和光道位置相关焦点偏移分量。为了产生一个偏移补偿的焦点差错信号DFE,以依赖于被反射的主光束的方式产生的焦点差错信号CFE(“中心焦点”)与以依赖于被反射的次光束的方式产生的焦点差错信号OFE(“外部焦点”)以如下的加权方式相结合DFE=CFE+g*OFE (1)在这种情况下,在图8所示的应用具有三个四象限检测器10-12的光检测器结构时,对于CFE信号和OFE信号来说,下列关系式保持为真CFE=H`*((A+C)-(B+D)) (2)OFE=L`*((E+G)-(F+H))+R`*((I+K)-(J+L))(3)在这种情况下,g表示加权因子,H`表示由主光束扫描的光道的反射因子,并且L`和R`表示次光道的反射因子,它们被次光束扫描并沿着由主光束扫描的主光道左右两侧延伸。A-L表示图8所示的各个光检测器10-12的光检测器元件的输出信号。
在光记录介质上的次光束的位置被以如下的方式选择,即CFE信号和OFE信号的光道位置相关焦点偏移分量是反相的。其实现在理论上是在次光束的焦点位于相对于由主光束图示的光道中心的互补光道的中心。如果正确选择加权因子g,则主光束和次光束的光道位置相关偏移分量在相加后彼此抵消。
相对于光记录介质的信息层的物镜位置的实际偏差将等同地影响所有的三个扫描光束。CFE信号和OFE信号的所产生的实际焦点差错信号因此同相和被相加。
只有反射因子H`、L`和R`相同或恒定时可以限定加权因子g。但是,如上所述,不能总是保证这一点。因此本发明提出将反射因子归一化以便实现加权因子g与被扫描光道的不同反射属性无关。因为实际焦点差错信号和光道位置相关焦点偏移分量都与分别扫描的光道的反射量成正比,因此非常有益的是,通过对由三个扫描光束分别产生的焦点差错分量的归一化来实现与分别扫描的光道的即时反射的无关。
主光束的反射因子H`与照射到具有光检测器元件A-D的光检测器11的总光量成正比。除以各个光检测器元件的和信号使得有可能实现主光束的归一化。
CFEN=((A+C)-(B+D))/(A+B+C+D) (4)在这种情况下,CFEN表示归一化的CFE信号。和信号(A+B+C+D)与主光束的反射因子H`成正比。这同样可应用于反射因子L`和R`,即反射因子L`与光检测器10的各个光检测器元件的和信号(E+F+G+H)成正比,而R`与光检测器12的各个光检测器元件的和信号(I+J+K+L)成正比。因此,有可能如下定义归一化的OFE信号OFENOFEN=((E+G)-(F+H))/(E+F+G+H)+((I+K)-(J+L))/(I+J+K+L)(5)由此产生了对于对应的电路布置的第一示范实施例,其中对从三个主和次光束获得的每个焦点差错信号分别提供归一化,即需要三个驱动器以便对三个光束的各个分量归一化,下面的对于归一化的焦点差错信号DFEN的关系式是从方程(1)和(4)、(5)得出的
DFEN=((A+C)-(B+D))/(A+B+C+D)+g*(((E+G)-(F+H))/(E+F+G+H)+((I+K)-(J-L))/(I+J+K+L))(6)归一化同样补偿在从三个光道反射的光量的强度和照射在光记录介质上的扫描光束的总强度上的差别。从所述三个光束产生的焦点差错信号的幅度因此在归一化后具有相同的大小。这适用于光道位置相关焦点偏移分量和实际焦点差错分量。为了使得光道位置相关焦点偏移分量等于0,因此必须使得下面的关系式为真DFENo=CFENo+g*OFENo=0;OFENo=2*CFENo(7)在这种情况下,下标“o”指定归一化信号DFEN、CFEN和OFEN的各个焦点偏移分量。因此,以g=0.5,可以实现光道位置相关焦点偏移分量的完全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总和的焦点差错分量将会是主光束本身的两倍。
图1示出了用于产生这个归一化偏移补偿焦点差错信号DFEN的对应电路配置。从图1可以看出,首先,按照上述的公式(4)和(5)产生一个归一化的CEFN信号和归一化的OFEN信号,从两个中间信号OFE1和OFE2获得所述OFEN信号。通过以g=0.5来将这两个归一化差错信号CFEN和OFEN进行相加组合来获得偏移补偿的焦点差错信号DFEN。
图9对比地示出了按照上述公式(1)-(3)用于产生焦点差错信号DFE的一种传统电路配置。
因为在上述的光学配置中次光束相对于主光束对称,并图解了相对于主光束检测的光道的互补光道,因此它们的用于形成实际焦点差错信号和光道位置相关焦点偏移的各个分量在幅度上相同。因此,下面的公式也保持为真OFE=(((E+G)-(F+H))+((I+K)-(J+L)))*(L`+R`) (8)和(L`+R`)再次与照射到两个检测器10和12的总光量成正比。因此,归一化对于次光束分量也有效,于是下面的公式保持为真OFE=(((E+G)-(F+H))+((I+K)-(J+L)))/(E+F+G+H+I+J+K+L)(9)由此显然,对于本发明的第二示范实施例——其电路配置示出于图2,仅仅需要使用两个除法器以便按照下列关系式将三个光束的各个分量归一化DFEN=((A+C)-(B+D))/(A+B+C+D)+g*(((E+G)-(F+H))+((I+K)-(J+L)))/(E+F+G+H+I+J+K+L) (10)作为归一化的结果,照射到三个光道上的光强度同样被一起归一化,但是在次光束的情况下是通过联合归一化。因此在归一化后从这两个成分产生的差错信号的幅度是相同的大小。这适用于光道位置相关焦点偏移分量和焦点差错分量。为了使得焦点偏移分量等于0,下面的公式因此必须针对g而保持为真DFENo=CFENo+g*OFENo=0;OFENo=DFENo(11)结果,对于g=1,实现了光道位置相关焦点偏移分量的完全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总的焦点差错分量将是主光束的两倍。
从上面的说明可以清楚得知,利用本发明,对偏移补偿焦点差错信号的所起的独特作用可以与光记录介质的分别扫描的光道的反射属性无关。
同样,在按照DPP方法通过对分别读取的光道差错分量的归一化而产生偏移补偿光道差错信号期间,可以实现与分别被扫描的光道的即时反射的无关。
按照现有技术用于产生偏移补偿的DPP信号的传统方法如下DPP=CPP-k*OPP (12)在这种情况下,CPP信号指定以依赖于反射的主光束的方式而产生的光道差错信号,而OPP信号表示以依赖于反射的次光束的方式而获得的光道差错信号。k表示CPP信号和OPP信号的加权组合的加权因子。
假定光检测器结构如图10所示,CPP信号和OPP信号可以被表示为光记录介质的各个被扫描的光道的反射因子的函数如下CPP=H`*((A+D)-(B+C)) (13)OPP=L`*(E2-E1)+R`*(F2-F1)(14)在这种情况下,H`表示由主光束扫描的光道的反射因子,而L`和R`表示在由主光束扫描的主光道左右的、由次光束扫描的光道的反射因子。如图10所示,具有光检测器元件A-D的四象限光检测器用于检测主光束,而分别仅仅具有两个光检测器元件E1和E2与F1和F2的各个光检测器10和12被用于检测被反射的次光束。
在光记录介质上的次光束的位置被以如下的方式来选择,即CPP信号和OPP信号的光道差错比例分量反相。但是,由物镜相对于光轴移动引起的CPP信号和OPP信号的那些分量,即,透镜移动比例分量同相。如果正确地选择因子k,则这些CPP信号和OPP信号的透镜移动比例分量在相减中被相互抵消。因此,因子k的选择方式使得下面的公式保持为真
DPP1=CPP1-k*OPP1=0 (15)下标“1”表示各个信号的透镜移动比例分量或透镜移动相关分量。
只有反射因子H`、L`和R`相同或恒定的时候才可以定义加权因子k的值。但是,如上所述,不能总是保证如此。但是,按照本发明,通过归一化实现了加权因子k与光记录介质的被分别扫描的光道的不同反射属性的无关。
如上所述,主光束的反射因子H`与照射到具有光检测器A-D的光检测器11的总光量成正比。因此,与上述的DFE信号的归一化的情况类似,通过除以各个光检测器元件A-D的和信号,可以实现主光束的归一化如下CPPN=((A+D)-(B+C))/(A+B+C+D) (16)在这种情况下,CPPN表示归一化的CPP信号。对于反射因子L`和R`,可以同样地定义归一化的OPP信号OPPNOPPN=(E2-E1)/(E1+E2)+(F2-F1)/(F1+F2) (17)因此,从公式(12)、(16)和(17),可以得出归一化DPP信号DPPN的产生DPPN=((A+D)-(B+C))/(A+B+C+D)-k*((E2-E1)/(E1+E2)+(F2-F1)/(F1+F2) (18)归一化同样一起归一化了在照射到三个光道上的光强度中的差别。从三个光速产生的差错信号的幅度将因此在归一化后是相同大小的。从公式(15),可得出透镜移动相关分量,其中OPP1=2*CPP1, (19)对于k=0.5,可以实现透镜移动相关分量的完全补偿。在这种情况下,光道差错相关分量将是主光束本身的两倍。
图3示出了对于按照本发明的电路布置的一个示范实施例,它对应于公式(18),用于产生偏移补偿归一化光道差错信号DPPN,分别使用了三个除法器以便将各个光束归一化。
图11对比地示出了按照上述公式(12)-(14)用于产生光道差错信号DPP的按照现有技术的传统电路配置。从图11可以看出,CPP和OPP信号未按照现有技术被归一化。因此,有必要将加权因子k连续适配到被分别扫描的光道的反射属性。
因为,在上述的光学配置的情况下,次光束与主光束对称地排列,因此它们各自的用于形成光道差错信号的分量具有相同的幅度。因此下面的公式保持为真
OPP=((E2+F2)-(E1+F1))*(L`+R`)(20)和(L`+R`)再次与照射到检测器元件E1、E2、F1和F2的总光量成正比。因此,可以执行对于两个次光束分量有效的下列的归一化OPPN=((E2+F2)-(E1+F1))/(E1+E2+F1+F2) (21)对于归一化的差错信号DPPN可以产生下面的公式DPPN=((A+D)-(B+C))/(A+B+C+D)-k*(((E2+F2)-(E1+F1))/(E1+E2+F1+F2) (22)归一化同样一起归一化照射到三个光道上的光强度中的差别。从三个光束产生的差错信号的幅度将因此在归一化后具有相同的大小。对于透镜移动相关分量的完全补偿,下列关系式保持为真DPP1=CPP1-k*OPP1=0;OPP1=CPP1(23)结果,以k=1,可以实现光道差错信号DPPN的透镜移动相关分量的完全补偿。在这种情况下,光道差错相关分量适主光束本身的两倍。
图4示出了按照上述公式(22)的用于产生校正或补偿的光道差错信号DPPN的对应电路配置。从图4可以看出,仅仅需要两个除法器来产生归一化的信号CPPN或归一化的信号OPPN,它们被依次通过k=1的加权相减而组合以形成补偿的光道差错信号DPPN。
不用说,如果在每个情况下光检测器具有四个光敏区域则也可以使用上述的DPP方法。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两个相应的检测器区域仍然形成对应的和信号。
而且,应当注意,前述的加权因子g和k仅仅当不必考虑分量容差和其他容差的时候才有效。通过示例,差错源可能是图1-4所使用的归一化元件,因为利用模拟技术难于实现除法。结果,上述的加权因子仅仅适用于理想的情况。为了补偿分量容差,如果合适的话,从这些值进行或大或小的偏离。
同样,与图1-4所示的示范实施例相反,有可能也分别向主光束信号CFEN和CPPN施加加权因子g和k,以便按照下列公式计算归一化的焦点差错信号DPENDFEN=g`*CFEN+OFEN,其中g`=1/g (24)然后按照下列公式类似地计算归一化的光道差错信号DPPNDPPN=k`*CPPN-OPPN,其中k`=1/k (25)在图1-4所示的上述示范实施例的情况下,在每个情况下分别进行归一化,以便形成焦点或光道差错信号。但是,如果进行归一化以形成焦点或光道差错信号则可以减少电路的支出,从此,可以对两个信号路径联合使用用于获得各个归一化信号的求和。图12和13图解了对应的示范实施例,图12示出了对应于图1和3的一个示范实施例,其中次扫描光束在每个情况下(加权因子g、k=0.5)被分别归一化,而图13示出了对应于图2和4的示范实施例,其中具有次扫描光束的联合归一化(加权因子g、k=1)。
图12和图13的图解也公开了如何将DPP方法应用到每个具有四个光敏区域的三个光检测器10-12。在这种情况下,上述的实施例的两个光检测器元件E1、E2和F1、F2分别对应于光检测器元件F和G、E和H与J和K、I和L。
结果,按照本发明,通过所产生的照射到光记录介质的相邻光道上的主和次扫描光束和被检测的从光记录介质反射的主和次扫描光束来获得校正或补偿的焦点差错信号DFEN或光道差错信号DPPN,以便由此得到主光束和次光束焦点差错信号CFE、OFE或主光束和次光束光道差错信号CPP、OPP,它们被随后归一化,以便通过加权组合来从归一化的主光束和次光束差错信号CFEN、OFEN;CPPN、OPPN获得补偿的焦点差错信号DFEN或光道差错信号DPPN。作为归一化的结果,可以与分别扫描的光道的反射属性无关地产生校正或补偿的电路差错信号DPEN或光道差错信号DPPN。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装置适用于从光记录介质读取或向光记录介质写入,所述光记录介质在它们的物理属性上具有彼此相邻排列的不同光道类型。所述装置具有光束产生单元,用于产生照射到记录介质的相邻光道上的主和次扫描光束;光检测器,具有多区域检测器元件,用于检测从记录介质反射的主和次扫描光束;评估电路,用于通过从主和次扫描光束的检测信号形成的主光束和次光束差错信号的加权组合来形成校正的差错信号。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评估电路具有归一化装置,用于归一化主光束和次光束差错信号。
如上所述,对于所有的上述考虑,以简化方式假定,当照射光检测器单元9的时候所考虑的三个扫描光束的强度相同。因此,只有使用这个简化方式时才应用所指定的补偿因子g和k。
但是实际上,次光束的强度依赖于它们的光道位置、被扫描光道的反射和光学衍射光栅3的属性,并且弱于主光束的强度,以便次光束的强度必须相对于主光束强度而对应地定标。理想上,通过归一化来实现这一点。为此,从反射的光束得到的信号被归一化。信号CPP和OPP,或可替换地,各个信号OPP1和OPP2由这些被与和信号相除的信号归一化,所述和信号与由检测器区域分别获得的光量成正比。
如上所述,有必要将加权因子g或k适配于次光道间距。通过示例,如果图3所示的变化方式被作为基础,则信号DPPN的信号幅度依赖于补偿因子k的设置。
图14和15分别示出的、按照图3和4的实施例的变化方式涉及在主光束和次光束之间的加权。通过示例,次光束信号的加权因子k被两个加权因子k`和1-k`有利地替换,两个加权因子k`和1-k`作用于主和次光束信号,其中k`可以从k按照下列关系式计算k`=k(1+k)]]>通过将加权因子k划分成两个依赖于k`的加权因子实现的效果是,归一化信号DPPN的幅度与在每个情况下要设置的加权因子无关。对应地,这个公式也可以用于用于形成信号DFEN的加权因子g。例如以图3和图4所述的方式来选择因子g和k。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产生校正的差错信号的方法,所述校正的差错信号用于从一个光记录介质读取和/或向其写入的装置的操作,产生照射到记录介质(7)的相邻光道上的主和次扫描光束(13-15),并且检测从记录介质(7)反射的主和次扫描光束,以及主光束和次光束差错信号(CFE、OFE;CPP,OPP)被从检测的反射主和次扫描光束得到,并被以加权方式彼此组合,以便形成校正的差错信号,其特征在于在通过加权组合而由此形成校正的差错信号(DFEN;DPPN)之前,主光束和次光束差错信号(CFE、OFE;CPP,OPP)被归一化。
2.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光束差错信号(CFE;CPP)和次光束差错信号(OFE;OPP)在每个情况下被单独地归一化。
3.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次光束差错信号(OFE;OPP)被一起归一化。
4.按照前面的权利要求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光束和次光束差错信号(CFE,OFE)是焦点差错信号,它们被归一化以便随后通过加权的组合来获得校正的焦点差错信号(DFEN)。
5.按照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面的关系式从归一化的主光束焦点差错信号CFEN和归一化的次光束焦点差错信号OFEN获得校正的焦点差错信号DFENDFEN=CFEN+g*OFEN,其中g表示一个加权因子。
6.按照权利要求2和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产生一个主扫描光束(14)和两个次扫描光束(13,15),并且()各具有四个光检测器元件的光检测器(10-12)检测从光记录介质(7)反射的主和次扫描光束,以及所校正的焦点差错信号DFEN被按照下面的关系式获得DFEN=((A+C)-(B+D))/(A+B+C+D)+g*(((E+G)-(F+H))/(E+F+G+H)+((I+K)-(J-L))/(I+J+K+L))其中A-D表示检测反射的主扫描光束的光检测器(11)的光检测器元件的输出信号,而E-H和I-L表示检测反射的次扫描光束的光检测器(10,12)的光检测器元件的输出信号。
7.按照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权因子选择g=0.5。
8.按照权利要求3和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产生一个主扫描光束(14)和两个次扫描光束(13,15),并且从光记录介质(7)反射的主和次扫描光束被各具有四个光检测器元件的光检测器(10-12)检测,以及所校正的焦点差错信号DFEN被按照下面的关系式获得DFEN=((A+C)-(B+D))/(A+B+C+D)+g*(((E+G)-(F+H))+((I+K)-(J+L)))/(E+F+G+H+I+J+K+L)其中A-D表示检测反射的主扫描光束的光检测器(11)的光检测器元件的输出信号,而E-H和I-L表示检测反射的次扫描光束的光检测器(10,12)的光检测器元件的输出信号。
9.按照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权因子选择g=1。
10.按照权利要求1-3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光束和次光束差错信号(CPP,OPP)是光道差错信号,它们被归一化以便通过加权的组合来获得校正的光道差错信号(DPPN)。
11.按照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面的关系式来从归一化的主光束光道差错信号CPPN和归一化的次光束差错信号OPPN获得校正的光道差错信号DPPNDPPN=CPPN-k*OPPN,其中k表示一个加权因子。
12.按照权利要求2和1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产生一个主扫描光束(14)和两个次扫描光束(13,15),并且从光记录介质(7)反射的次扫描光束各自被具有两个光检测器元件的两个光检测器(10,12)检测,而从光记录介质(7)反射的主扫描光束被具有四个光检测器元件的光检测器(11)检测,以及所校正的光道差错信号DPPN被按照下面的关系式获得DPPN=((A+D)-(B+C))/(A+B+C+D)-k*((E2-E1)/(E1+E2)+(F2-F1)/(F1+F2)其中A-D表示检测反射的主扫描光束的光检测器(11)的光检测器元件的输出信号,而E1和E2与F1和F2分别表示检测反射的次扫描光束的光检测器(10,12)的光检测器元件的输出信号。
13.按照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加权因子k=0.5。
14.按照权利要求3和1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产生一个主扫描光束(14)和两个次扫描光束(13,15),并且从光记录介质(7)反射的次扫描光束各自被具有两个光检测器元件的两个光检测器(10,12)检测,而从光记录介质(7)反射的主扫描光束被具有四个光检测器元件的光检测器(11)检测,以及所校正的光道差错信号DPPN被按照下面的关系式获得DPPN=((A+D)-(B+C))/(A+B+C+D)-k*(((E2+F2)-(E1+F1))/(E1+E2+F1+F2)其中A-D表示检测反射的主扫描光束的光检测器(11)的光检测器元件的输出信号,而E1和E2与F1和F2分别表示检测反射的次扫描光束的光检测器(10,12)的光检测器元件的输出信号。
15.按照权利要求1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加权因子k=1。
16.一种用于从光记录介质读取和/或向光记录介质写入的装置,包括光束产生单元(1-3),用于产生照射到光记录介质的相邻光道上的主和次扫描光束(13-15);光检测器(9),用于检测从光记录介质(7)反射的主和次扫描光束;评估单元(16),用于通过从检测的反射主和次扫描光束得到的主光束和次光束差错信号(CFE,OFE;CPP,OPP)的加权组合来形成校正的差错信号,其特征在于评估单元(16)具有归一化装置,用于在加权组合以形成校正的差错信号(DFEN;DPPN)之前归一化主光束和次光束差错信号(CFE,OFE;CPP,OPP)。
17.按照权利要求16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归一化装置被配置为,在每个情况下单独地归一化主光束差错信号(CFE;CPP)和次光束差错信号(OFE;OPP)。
18.按照权利要求16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归一化装置被以如下的方式配置,即次光束差错信号(OFE;OPP)被一起归一化。
19.按照权利要求16-18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估单元被配置用于产生主光束和次光束焦点差错信号(CFE,OFE),并且用于通过归一化的主光束和次光束焦点差错信号(DFEN,OFEN)的加权组合来产生校正的焦点差错信号(DFEN)。
20.按照权利要求19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评估单元(16)或归一化装置被配置用于执行按照权利要求5-9之一的方法。
21.按照权利要求16-18之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评估单元(16)被配置成用于产生主光束和次光束焦点差错信号(CPP,OPP),并且用于通过归一化的主光束和次光束光道差错信号(CPPN,OPPN)的加权组合来产生校正的光道差错信号(DPPN)。
22.按照权利要求2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评估单元(16)或归一化装置被配置用于执行按照权利要求11-15之一的方法。
全文摘要
为了获得校正或补偿的焦点差错信号(DFEN)或光道差错信号(DPPN),本发明提出,产生照射到光记录介质(7)的相邻光道上的主和次扫描光束,以及检测从光记录介质反射的主和次扫描光束,以便从它们获得主光束和次光束焦点差错信号(CFE,OFE)或主光束和次光束光道差错信号(CPP,OPP),它们随后被归一化,以便通过加权组合从归一化的主光束和次光束差错信号(CFEN,OFEN;CPPN,OPPN)获得补偿的焦点差错信号(DPEN)或光道差错信号(DPPN)。作为归一化的结果,与被分别扫描的光道的反射属性无关地产生校正或补偿的焦点差错信号(DPEN)或光道差错信号(DPPN)。
文档编号G11B7/13GK1471706SQ01817790
公开日2004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01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00年8月24日
发明者克里斯琴·布克勒, 弗里德赫尔姆·朱克, 克里斯琴 布克勒, 赫尔姆 朱克 申请人:汤姆森特许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