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方法、再现装置、记录媒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51334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记录方法、再现装置、记录媒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记录媒体中记录信息的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在记录媒体中记录信息和管理上述信息的管理信息的技术。
例如特开2001-23312中公开了一种技术,明确分离记录信息的区域和记录管理信息的区域,预定管理信息的记录区域的信息量,从记录媒体内周开始记录管理信息,从记录媒体外周开始记录信息。
发明概述在使用上述记录装置的情况下,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若事先决定管理信息区域,则在不可改写的记录媒体中,存在所谓不能有效利用记录区域的问题。原因在于管理信息区域的量因记录的文件的数量或追记次数等变化大,不能确定最适当的量。例如,在使用完所有信息区域之前,若管理信息区域不足,则尽管信息的记录区域中还有空间,也产生不向信息的记录区域中写入信息的所谓问题。另一方面,若使用完信息区域,则即使剩余管理信息区域,但因为不写入管理信息,所以管理信息区域被浪费。
第二、在设信息区域为记录媒体的外周,设仅以信息的信息量来从内周侧向外周方向记录信息情况下,必需事先知道信息的信息量。但是,不限于事先知道信息的信息量。例如象录像机等记录图像声音信息的情况下,信息的信息量因信息的记录速率或录像时间等变化大。在这种情况下,不适用现有技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就在记录媒体中记录信息及管理上述信息的管理信息的技术而言,从未确定记录信息量的信息记录区域中靠近已记录信息的内周的位置开始记录上述信息,从未确定记录信息量的管理信息记录区域中靠近已记录管理信息的外周的位置开始记录上述管理信息。
另外,就在记录媒体中记录信息及管理上述信息的管理信息的技术而言,以每个规定的记录单位从未确定记录信息量的信息记录区域中靠近已记录信息的内周的位置开始记录上述信息,从未确定记录信息量的管理信息记录区域中靠近已记录管理信息的外周的位置开始记录上述管理信息。
图2是光盘的示意图。
图3是记录再现装置的框图。
图4是信息的记录示意图。


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中光盘上文件的配置,图2表示光盘上记录区域的示意图。图2中,使用与图1一样的符号。
记录区域101由规定信息量的扇区单位构成,各扇区可记录2048字节的信息。另外,从光盘中央部分向各扇区顺序分配扇区序号,由该扇区序号来指定进行访问的扇区。
端位描述符表示记录管理信息的区域。在变更文件管理区域位置的情况下,通过追记端位描述符,可变更管理信息区域的读取位置。另外,在将多个端位描述符记录在端位描述符区域中的情况下,通过仅记录最后的端位描述符,可减少端位描述符记录区域的改写次数。端位描述符除管理信息的记录位置外,还包含几个信息,其大小可充分记录在一个ECC块中,在1次追加中,需要作为1个ECC块的16个扇区大小的信息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未预定信息区域和管理信息区域的记录信息量,但预定端位描述符区域的记录信息量。这是因为通常从光盘的内周开始记录端位记录符,若不预定端位描述符的记录区域,则不能确定开始记录管理信息的位置。另外,记录的端位描述符数量与管理信息的个数成比例。因此,可由追加次数来确定事先确保为端位描述符区域的区域的信息量。例如,若假定追加1000次,则端位描述符区域的记录信息量只要16000个扇区即可。但是,也可不在光盘中记录端位描述符。此时,从光盘内周开始记录管理信息。此时,可更有效地使用光盘的记录区域。
管理信息103是管理记录在光盘上的信息104、105的记录位置和信息量、文件识别符(文件名)、文件的生成时刻或文件种类等信息的信息。
信息104、105是由用户记录的图像信息或声音信息。
下面,用图1-图3来说明利用本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来进行信息的记录处理。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记录再现装置的框图。
首先,说明信息1(图1中的104)的记录。
信息1是最初记录在该光盘上的信息,在写入该文件之前,在光盘上不记录任何信息。
若将什么都未记录的新光盘插入记录再现装置,则记录再现装置感知光盘的插入,控制微机308经接口307,向主机304通知插入光盘的信息。主机304通过该信息,识别插入的光盘是未使用的光盘。
在是未使用的光盘的情况下,因为不存储端位描述符和管理信息,所以主机304虽生成空的管理信息,但不记录到光盘312上。
接着,若通过开关306指示信息1的记录,则主机304判断信息1的信息量,因经接口307,向控制微机308发出应从规定序号的扇区(图1中106的位置)开始信息记录的指示。
这里,主机304必需事先判断记录信息的信息量。在记录图像声音信息的情况下,根据图像声音信息的平均位速率和记录时间来计算记录信息的信息量。例如,若考虑以6Mbps的平均位速率编码图像声音信息,并记录30分钟的节目的情况下,信息1变为6Mbps*1800秒=10.8G比特,即1350M字节的信息量。在1个扇区为2KB的情况下,只要准备67500个扇区即可,将未记录区域的外周部675000个扇区用作记录区域。即,从距未记录区域最外周扇区675000扇区的内周开始记录信息1。
由主机304来确定记录时使用的平均位速率,设定在编码器电路303中。另一方面,在录制TV节目的等情况下预定记录时间。另外,主机304也可构成为根据用户的指示,控制控制微机308和信息处理电路310等,使记录时间变为规定时间。另外,在记录PC用数据文件的情况下,因为事先知道文件的信息量,所以只要向未使用区域的外周部分配对应于文件量的记录区域即可。
接着,控制微机308向伺服电路313发出指示,控制光盘312的转数和光头311的位置等,以从主机304中指定的扇区(图1中,106的位置)进行信息记录。
另外,使控制微机308在编码器电路303中进行信息1的压缩处理。将从声音输入输出端子301和图像输入输出端子302输入的图像声音信息输入编码器电路303中,通过A/D变换变换为数字信息。数字化后的图像声音信息通过编码器电路303进行信息压缩。由编码器电路303处理的图像声音信息经接口307存储在缓冲存储器309中。
控制微机308确认缓冲存储器309中存储的图像声音信息量,若存储规定量的信息,则从缓冲存储器309向信息处理电路310输入图像声音信息,在信息处理电路310中记录信息。信息处理电路310在对输入的信息进行附加纠错码等编码处理后,实施调制处理,以便可向光盘进行记录。调制后的信息经光头311记录在光盘312上。
一旦完成信息1的记录,则从管理信息区域的内周开始记录表示信息1的记录区域的信息、信息1的识别符(文件名)及属性信息等管理信息103a。另外,最后还将记录有信息的扇区序号记录作为管理信息。这用于在下面判断追加的位置。
另外,将表示管理信息103a的扇区序号的端位描述符102a记录在端位描述符区域中。
下面说明信息2的记录。
若将仅写入信息1的光盘插入记录再现装置中,或接通电源,则插入光盘的信息被发送到主机304。
主机304读取记录在光盘312上的端位描述符102a。主机304根据端位描述符102a来判断管理信息在光盘上的记录位置,读取管理信息103a,并将管理信息103a存储在RAM305上。另外,因为端位描述符对应于追加,所以将最后写入端位描述符记录区域中的端位描述符处理为有效描述符。另外,也可在端位描述符内加入端位描述符的版本序号,通过该序号来判断端位描述符的新旧。
接着,若从开关306指示应记录信息2,则主机304对应于存储在RAM305上的管理信息,求出光盘上的记录开始扇区序号。这是因为必需避开信息1的记录区域来进行信息2的记录。如上所述,将信息1记录在104的区域中。由此,最后记录的部分是信息104的最后扇区。可根据管理信息103a来得到该最终记录扇区序号。从而,主机304判断为使用过104的记录区域。
接着,主机304判断信息2的信息量,经接口307,向控制微机308发出应从距光盘312的未记录区域最外周仅信息2的信息量的内周(图1中,107的位置)开始记录信息的指示。
控制微机308向伺服电路313发出指示,控制光盘312的转数和光头311的位置等,以从由主机304指定的扇区开始记录信息。
之后,控制微机通过信息处理电路310将信息2记录在光盘312中。
在记录完信息2后,将管理信息103b和端位描述符102b记录在端位描述符区域中。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管理信息103从光盘312的内周开始进行记录,从盘外周侧开始记录信息104,所以哪个都不会不足,也不会剩余,可有效利用盘上的记录区域。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说明了在文件记录后立即记录管理信息,但不限于此。在频繁更新管理信息的情况下,在主机304上更新管理信息,仅在取出盘时记录管理信息和端位描述符即可。因此,存在可减少管理信息或端位描述符的追加次数,可更有效利用盘上区域的效果。另外,虽说明了从光盘内周开始记录管理信息、从光盘外周开始记录信息的结构,但即使从光盘外周开始记录管理信息、从光盘内周开始记录信息的结构也可得到同样的效果。另外,记录媒体不限于是不可改写的光盘,只要是记录信息和管理信息的记录媒体即可。记录的信息也不限于图像声音信息,也可用于PC用程序信息等。
下面,用图1及图3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记录再现装置进行的再现处理。这里,设在光盘上记录有信息1和信息2。
首先,一旦将光盘插入记录再现装置,或使记录再现装置接通电源,则插入盘的信息从控制微机308发送到主机304。主机304将读取端位描述符的记录扇区的信息的指令通知控制微机。控制微机308读取指示的扇区的信息,将信息发送到主机304。这里,如图1所示,端位描述符记录102a和102b。由于追加端位描述符,所以判断最后写入的端位描述符有效。这里,判断端位描述符102b有效。
主机304根据读取的端位描述符102b来判断管理信息的记录位置。在端位描述符102b中示出管理信息的记录位置为103b。因此,主机304读取、分析管理信息103b。
管理信息103b中记录信息1和信息2的识别符、属性信息、记录区域等信息。
主机304将记录有信息1和信息2的信息通知利用者,敦促选择使用的文件。这里,文件是PC中使用的信息文件,和记录TV节目或电影等图像声音信息的信息。
主机304若选择文件,则判断该文件的扇区序号,进行信息再现,将再现的信息输入编码器电路303。在编码器电路303中,在通过数字处理来进行扩展处理后,通过D/A变换处理变换成模拟图像声音信息。变换成模拟信息的图像声音信息分别输出到声音输入输出端子301、图像输入输出端子302。另外,若再现信息是PC用程序信息,则进行发送到PC侧的处理。
如上所述,可从记录文件的光盘中再现信息。
下面,用图3及图4来说明实施方式2的记录再现装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记录媒体为不可改写的光盘,通过追加来记录信息。
图4表示本实施方式中光盘上的文件配置。
记录区域401为规定信息量的扇区结构,各扇区、端位描述符及管理信息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首先,说明信息1(图4中404)的记录。
将什么都未记录的新光盘插入记录再现装置情况下的记录再现装置的最初处理与实施方式1相同。
一旦由开关306指示记录信息1,则主机304在编码器电路303中进行压缩处理。将从声音输入输出端子301或图像输入输出端子302输入的图像声音信息输入编码器电路303,通过A/D变换变换为数字信息。数字化后的图像声音信息通过编码器电路303进行信息压缩。由编码器电路303处理的图像声音信息经接口307存储在缓冲存储器309中。
控制微机308确认缓冲存储器309中存储的图像声音信息量,若存储规定量的信息,则从缓冲存储器309向信息处理电路310输入图像声音信息,在信息处理电路310中记录信息。信息处理电路310在对输入的信息进行附加纠错码等编码处理后,实施调制处理,以便可向光盘进行记录。调制后的信息经光头311记录在光盘312上。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中将信息1记录到光盘上的细节。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控制微机308将信息1分割成由多个扇区构成的每个块(从404a至404c),记录在光盘312的信息记录区域中。此时,控制微机从外周(扇区序号大的扇区)顺序向内周(扇区序号小的扇区)记录块单位(1个块的信息量是1ECC块的整数倍)。但是,在各块的区域内,从内周侧的扇区(扇区序号小的扇区)顺序向外周(扇区序号大的扇区)进行记录。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各块内写入信息时,因为扇区序号连续,所以不进行搜寻动作(光头的移动),不会降低信息的记录速度。
另一方面,当从块向其它块移动光头时,因为必需通过搜寻动作来检测下一块的开始位置,所以是导致信息记录速度降低的主要因素。
因此,若将块的信息量设定得小,则块间移动用的搜寻动作频繁,记录速度下降。另一方面,若将块量设定得大,则最终记录块中的空区域变大,浪费使用记录区域的可能性变高。因此,在考虑这些点上必需确定块的信息量。在本实施方式中,设1个块为8MB(4096个扇区)。但是,可任意变更该1个块的信息量,根据信息的记录速度等来确定最佳的信息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信息1的信息量为20MB。
若区域404a中全部写入信息,则光头搜寻区域404b的最内周(扇区序号最小的扇区)。另外,从404b的内周(扇区序号小的扇区)向外周(扇区序号大的扇区)写入信息1。
同样,若404b也全部写入,则使用404c的区域。因为信息1的量为20MB,所以在区域404c的中途记录完成,在404c的后部产生空区域。该空区域全部填入空信息。
若记录完信息1,则将表示信息1的记录区域的信息、信息1的识别符(文件名)及属性信息等管理信息403a记录在管理信息区域中。另外,最后记录信息的扇区序号也被记录为管理信息。这用于在下面判断追加的位置。
另外,将表示管理信息403a的扇区序号的端位描述符402a记录在端位描述符区域中。
下面,说明信息2的记录。
若将仅写入信息1的光盘插入记录再现装置中,或接通电源,则插入光盘的信息被发送到主机304。
主机304读取记录在光盘312上的端位描述符402a。主机304根据端位描述符402a来判断管理信息在光盘上的记录位置,读取管理信息403a,并将管理信息403a存储在RAM305上。另外,因为端位描述符对应于追加,所以将最后写入端位描述符记录区域中的端位描述符处理为有效描述符。另外,也可在端位描述符内加入端位描述符的版本序号,通过该序号来判断端位描述符的新旧。
接着,若从开关306指示应记录信息2,则主机304对应于存储在RAM305上的管理信息,求出光盘312上的记录开始扇区序号。这是因为必需避开信息1的记录区域来进行信息2的记录。如上所述,按404a、404b、404c的顺序记录信息1,最后记录的部分是信息404c的最后扇区。可根据管理信息403a来得到该最终记录扇区序号。从而,主机304判断为使用过到404c为止的记录区域。
接着,主机304经接口307,向控制微机308发出应从规定序号的扇区开始记录信息的指示。
控制微机308向伺服电路313发出指示,控制光盘312的转数和光头311的位置等,以在由主机304指定的扇区开始记录信息。
若输入信息2的信息,则从区域405a开始记录。若使用完全部区域405a,则接着按区域405b、405c的顺序记录信息。这里,信息2的信息记录到405d为止,记录完成。在405d之后为空区域,但因为该区域以后不使用,所以填入空信息。
将关于信息2的记录区域等的管理信息403b记录在管理信息区域中。在新的管理信息403b中记录关于信息1及信息2的管理信息。
另外,为了明示管理信息403b的记录位置,在端位描述符402a之后记录端位描述符402b。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管理信息从盘的内周侧开始进行记录,从盘外周侧开始记录信息,所以哪个都不会不足,也不会剩余,除可有效利用盘上的记录区域的效果之外,具有不计算记录信息的信息量就可适当记录信息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说明了在文件记录后立即记录管理信息,但不限于此。在频繁更新管理信息的情况下,在主机304上更新管理信息,仅在取出盘时记录管理信息和端位描述符即可。因此,存在可减少管理信息或端位描述符的追加次数,可更有效利用盘上区域的所谓效果。
下面,用图3及图4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记录再现装置的再现处理。
这里,设在光盘上记录有信息1和信息2。
首先,一旦将光盘插入记录再现装置,或使记录再现装置接通电源,则插入盘的信息从控制微机308发送到主机304。主机304将读取端位描述符的记录扇区的信息指令通知控制微机308。控制微机308读取指示的扇区的信息,将信息发送到主机304。这里,与实施方式1一样,判断端位描述符402b有效。
主机304根据读取的端位描述符402b来判断管理信息的记录位置。在端位描述符402b中示出管理信息的记录位置为403b。因此,主机304读取、分析管理信息403b。
管理信息403b中记录信息1和信息2的识别符、属性信息、记录区域等信息。
记录在光盘312中的信息1通过光头311来进行再现,通过信息处理电路310来进行解调,进行纠错处理等解码处理。经信息处理电路310解码后的信息暂时存储在缓冲存储器309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再现404a后,到在404b内周(扇区序号小的位置)搜寻光头311之前需要规定时间。但是,如上所述,通过使用缓冲存储器309,吸收光头311的搜寻时间,可连续再现。从缓冲存储器经接口307输出到主机304的信息与实施方式1一样,输入编码器电路303,在进行数字处理后,进行D/A变换处理,输出到声音输入输出端子301、图像输入输出端子302。
如上所述,可从光盘再现信息。
在实施方式2中,构成为以记录块单位从外周侧开始记录,但例如在上下构成2个记录层的盘的情况下,未必外周侧的扇区序号大。有时第1记录层从内周向外周增加扇区序号,第2记录层从外周侧向内周增加扇区序号。在该情况下,也可构成为从各块的扇区序号大的一方顺序记录,则使用本发明可得到同样的效果。
另外,只要是记录信息及管理信息的记录媒体,则本实施方式不限于适用于不可改写的光盘。另外,记录信息也不限于图像声音信息,还可适用于PC用程序信息等。
通过本发明,可提供可有效利用记录媒体的记录区域的记录技术。
权利要求
1.一种记录方法,在记录媒体中记录信息及管理所述信息的管理信息,其中,从距离所述记录媒体上未确定记录信息量的信息记录区域的最外周仅所述信息量的内周向外周记录所述信息,从所述记录媒体上未确定记录信息量的管理信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向外周记录所述管理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方法,其中在所述记录媒体上未确定记录信息量的信息记录区域中已记录有其它信息的情况下,从距所述信息记录区域的未记录区域的最外周仅所述信息量的内周向外周记录所述信息,从所述记录媒体上记录信息量确定的、表示所述管理信息记录位置的信息的位置信息记录区域中未记录区域的最内周向外周记录表示所述管理信息的记录位置的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方法,其中在记录所述信息时,检测所述信息的信息量,从距所述记录媒体上未确定记录信息量的信息记录区域最外周仅所述检测出的信息量的内周向外周记录所述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方法,其中在所述记录媒体上未确定记录信息量的信息记录区域中已记录有其它信息的情况下,从距所述信息记录区域的未记录区域的最外周仅所述检测出的信息量的内周向外周记录所述信息,从所述记录媒体上记录信息量确定的、表示所述管理信息的记录位置的信息的位置信息记录区域中未记录区域的最内周向外周记录表示所述管理信息记录位置的信息。
5.一种记录方法,在记录媒体中记录信息及管理所述信息的管理信息,其中,以规定的每记录单位,在从距所述记录媒体上未确定记录信息量的信息记录区域最外周到距所述最外周仅所述信息记录单位大小的信息量的内周的区域中记录所述信息,从所述记录媒体上未确定记录信息量的管理信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向外周记录所述管理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录方法,其中在以所述规定的每记录单位记录所述信息时,在各记录单位内,从内周向外周记录所述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录方法,其中在所述记录媒体上未确定记录信息量的信息记录区域中已记录有其它信息的情况下,以所述规定的每单位,将所述信息记录在从所述信息区域中未记录区域的最外周到距所述最外周仅所述信息记录单位大小的信息量的内周的区域中,从位置信息记录区域中未记录区域的最内周向外周记录表示所述管理信息的记录位置的信息,该位置信息记录区域指的是记录信息量确定的、表示所述管理信息的记录位置的信息的位置信息记录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记录方法,其中在以所述每规定记录单位记录所述信息时,在各记录单位内,从内周向外周记录所述信息。
9.一种再现记录媒体的所述信息的再现装置,该记录媒体以每规定的记录单位,从记录信息量未确定的信息记录区域中靠近已记录信息的内周的位置开始记录信息,管理所述信息的管理信息从未确定记录信息量的管理信息记录区域中靠近已记录的管理信息的外周的位置开始记录,其中,具有控制单元,控制从外周向内周再现每个所述记录单位的再现,从内周向外周再现所述记录单位内的所述信息的再现。
10.一种记录媒体,记录信息及管理所述信息的管理信息,其中,所述记录媒体在外周具有信息量未确定的信息记录区域,在内周具有信息量未确定的管理信息区域,从所述信息记录区域的最外周开始记录所述信息,从所述管理信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向外周记录所述管理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记录媒体,其中,所述记录媒体在最内周具有信息量确定的位置信息记录区域,从距所述信息记录区域最外周仅所述信息的信息量的内周向外周记录所述信息,表示所述管理信息记录位置的信息在所述位置信息记录区域中从最内周向外周进行记录。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利用记录媒体的记录区域的记录技术。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就在记录媒体中记录信息及管理所述信息的管理信息的技术而言,从靠近未确定记录信息量的信息记录区域中已记录的信息1内周的位置(105)开始记录信息2,从靠近未确定记录信息量的管理信息记录区域中已记录的管理信息1的外周位置(103b)开始记录所述管理信息2。
文档编号G11B20/12GK1479300SQ03131390
公开日2004年3月3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28日
发明者杉村直纯, 星泽拓, 川前治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