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73796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进行在光盘中记录数据以及从光盘中再生数据的至少一方的光盘装置。
背景技术
光盘中所记录的数据,通过将较弱的一定光量的光束,照射到旋转的光盘上,检测出被光盘所调制的反射光来进行再生。
DVD-RAM等可擦写式光盘中,在形成有螺旋状的凸起/凹槽的基材的表面,通过蒸镀等方法层积有能够光学进行数据的记录再生的记录材料膜。在DVD-RAM中记录数据的情况下,将对应于应当记录的数据对光量进行了调制的光束,照向光盘,通过这样让记录材料膜的特性局部变化。通过光束的照射,在记录材料膜中,形成与未照射区域相比折射率发生了变化的区域(以下称作“记录标记”)。将在同一个轨迹上相邻的两个记录标记之间,称作“空格”。通过调节记录标记与空格的长度,能够写入用户数据。
另外,凸起/凹槽的凹凸阶梯差以及记录材料膜的厚度,与光盘基材的厚度相比非常小。因此,光盘中记录有数据的部分,构成二维的面,有时称作“信息记录面”。本说明书中,考虑到这样的信息记录面在深度方向上也有物理大小,使用“信息记录层”的语句来代替“信息记录面”。光盘中至少具有1个这样的信息记录层。另外,1个信息记录层,在现实中可以包括相变材料层与反射层等多个层。
图1(a)至(d)为说明DVD-RAM的构成的图。图1(d)中概要显示了按照DVD-RAM标准所制作的光盘100的轨迹构造。图1(b)是被图1(d)的虚线所包围的区域的放大俯视图。图1(a)为图1(b)的箭头A的左侧部分的剖面图,图1(c)为图1(b)的箭头A的右侧部分的剖面图。
如图1(a)至(d)所示,在光盘100的基材表面,螺旋状形成有由凸起轨迹与凹槽轨迹交互排列而成的轨迹列。各个轨迹具有对应于光盘的1圈的长度,在图1(b)的箭头A所表示的位置上,凹槽轨迹切换成凸起轨迹,凸起轨迹切换成凹槽轨迹。另外,在这样的具有凹凸的基材表面,堆积有未图示的信息记录层以及保护层。
在光盘100中记录数据时,或再生记录在光盘100中的数据时,需要让光束在信息记录层的目标轨迹上始终处于给定的聚光状态。因此需要“聚光控制”以及“跟踪控制”。“聚光控制”是指,在信息记录面的法线方向(以下称作“基板的深度方向”)上控制物镜的位置,从而让光束的焦点位置始终位于信息记录层上。另外,跟踪控制是指,在光盘的半径方向(以下称作“盘径向”)上控制物镜的位置,从而让光束的光点位于给定的轨迹上。
这里,光束由物镜进行聚光,其结果认为是处于在光盘100的信息记录层上形成有光束点的状态。具体的说,假设在图1(b)中所示的位置上形成有光束点,光盘100逆时针旋转。这种情况下,在光盘100旋转时,图1(b)中所示的光束点便沿着凸起轨迹在箭头B1的方向上移动。如果光盘100旋转1圈,凸起轨迹上的光束点,便沿着箭头B2再次回到图1(b)的虚线框内。此时,光束点位于光盘100的外周侧。如果光盘100进一步旋转,光束点便越过图1(b)的箭头A所示的边界线,沿着箭头C1向右移动。光束点在越过边界线时,便从凸起轨迹移动到凹槽轨迹中。如果光盘100进一步旋转一圈,在凹槽轨迹中移动的光束点便沿着箭头C2越过箭头A所示的边界线。此时的光束点凹槽轨迹移动到凸起轨迹中。
这样,在按照DVD-RAM标准所制作的光盘100中,对凸起轨迹与凹槽轨迹双方进行数据的记录再生。光盘100中,交互排列的凸起轨迹与凹槽轨迹螺旋状延伸,凸起轨迹与凹槽轨迹的切换位置,由箭头A所表示的边界线规定。
像这样光盘100每旋转一圈,光束点便向光盘外周侧移动1个轨迹。所以,为了一边让光盘100旋转,一边让光束点长时间位于同一个轨迹上,需要在光盘100每旋转1次时,便将光束点的位置向盘内周侧移动1轨迹。这样的动作称作“静态跳跃”或“回扫跳跃”。
图2(a)为模式说明通过物镜将光束聚光在光盘100的凸起轨迹上的状态的剖面图。图2(b)为说明凸起/凹槽轨迹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如图2(b)所示,凸起/凹槽轨迹以给定的周期进行曲折前行(摆动)。该摆动通过较大的周期对再生信号的强度进行调制。通过低通滤波器,从再生信号中抽出因摆动所引起的周期变动之后,就能够生成摆动检测信号。摆动检测信号的周期,与光盘100的凸起/凹槽轨迹的曲折前行周期相对应,用作时钟信号的基准。更具体的说,光盘100中的轨迹的摆动,形成为对标题数据让频率与相位一定。因此,如果根据摆动检测信号进行PLL(PhaseLocked Loop)控制,调节VCO(Voltage Control Oscillator)的振荡频率数,便能够生成为了再生头数据而生成必要的时序信号的基准信号。具有这样的摆动轨迹的光盘,例如公开在专利文献1、2中。
专利文献1特开2001-266358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平11-296911号公报。
因图2(a)中所示的剖面形状的不同,引起凸起轨迹与凹槽轨迹之间存在记录再生特性差异。以前,为了让凸起轨迹的记录再生特性与凹槽轨迹的记录再生特性相等,有时将凸起轨迹的宽度与凹槽轨迹的高度之间的比率(L/G比)设为1以外的数值。
图3(a)为说明L/G比为1的情况下的记录标记与凸起轨迹之间的关系的俯视图,图3(b)为说明该情况下的光束的照射的剖面图。图3(c)为说明从形成有这样的记录标记的凸起轨迹中所再生的摆动再生信号的图。另外,图4(a)为说明L/G比小于1的情况下的记录标记与凸起轨迹之间的关系的俯视图,图4(b)为说明该情况下的光束的照射的剖面图。图4(c)为说明从形成有这样的记录标记的凸起轨迹中所再生的摆动再生信号的图。
在L/G比率小于1的情况下,也即,在凸起轨迹比凹槽轨迹窄的情况下,一旦发生偏离轨迹,便如图4(a)以及(b)所示,记录标记便会溢出凸起轨迹的外侧。如果记录标记的一部分超出凸起轨迹的边缘,如图4(c)所示,因记录标记的影响而在摆动信号中产生噪声,因此无法稳定检测出摆动信号。如果无法稳定检测出摆动信号,便会产生无法实现PLL的引入这一问题。另外,即使能够进行PLL的引入,为此所需要的时间也会变长,结果是,就算实现了PLL的引入,此时也通常会过了目标轨迹。如果发生了这样的事态,就需要再次进行PLL引入动作(回扫),因此产生了无法正常开始一系列的数据记录以及再生这一问题。例如,设开始记录再生的目标轨迹,是图1(b)中所示光束点所位于的凸起轨迹。即使在该目标轨迹上开始PLL的引入,因为上述理由,有时也无法在目标轨迹上完成PLL的引入。这种情况下,为了进行回扫,将沿着箭头B2进行了移动的光束点,向盘内置侧跳1个轨迹,再次在目标轨迹上重试PLL引入。但是,当初的PLL引入失败了的目标轨迹,具有不适于因摆动信号的品质降低等所引起的PLL引入的可能性,有时不管重试多少次,PLL的引入也都会失败。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迅速开始对所期望的轨迹的数据的记录再生的光盘装置。
本发明的光盘装置,是一种在以螺旋状形成有由凸起轨迹与凹槽轨迹交互排列而成的轨迹列的光盘的上述轨迹列中,执行记录数据及从上述轨迹列再生数据中的至少一方的光盘装置,具有发射光束的光源;聚光上述光束的透镜;移动上述透镜的移动机构;根据上述光盘中所反射的上述光束的至少一部分生成电气信号的光检测器;以及根据上述光检测器所生成的电气信号控制上述光源以及移动机构的控制部;上述控制部,在上述光盘中为了由上述光束照射在开始数据的记录或再生的目标轨迹,而进行通过上述移动机构移动上述透镜的寻找动作时,将上述光束照射在上述轨迹列中位于上述目标轨迹的至少1个轨迹前的轨迹中,执行PLL的引入动作。
作为优选方式,上述控制部,在上述光盘中为了通过上述光束照射在开始数据的记录或再生的目标轨迹,而进行通过上述移动机构移动上述透镜的寻找动作时,在上述目标轨迹中照射上述光束,并将PLL的引入动作执行了给定次数之后,还无法在上述目标轨迹中开始数据的记录再生的情况下,在上述轨迹列中位于上述目标轨迹的至少前1轨迹的轨迹中照射上述光束,执行PLL的引入动作。
作为优选方式,上述控制部,在开始了上述PLL的引入动作之后,不进行轨迹跳跃,而追踪螺旋状延伸的轨迹列,在到达上述目标轨迹之后,执行数据的记录或再生。
作为优选方式,上述控制部,在上述PLL的引入动作完成之前,通过了上述目标轨迹中的记录开始位置的情况下,回到上述目标轨迹或上述目标轨迹前1轨迹的轨迹中,再次进行PLL的引入动作。
作为优选方式,上述光盘是DVD-RAM或HD-DVD。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光盘装置,是一种在螺旋状形成有由凸起轨迹与凹槽轨迹交互排列而成的轨迹列的光盘的上述轨迹列中,执行记录数据,以及从上述轨迹列再生数据中的至少一方的光盘装置,具有发射光束的光源;聚光上述光束的透镜;移动上述透镜的移动机构;根据上述光盘中所反射的上述光束的至少一部分生成电气信号的光检测器;以及根据上述光检测器所生成的电气信号控制上述光源以及移动机构的控制部;上述控制部,在上述光盘中为了由上述光束照射到开始数据的记录或再生的目标轨迹,而进行通过上述移动机构移动上述透镜的寻找动作时,在上述目标轨迹以外的轨迹中完成了PLL的引入动作的情况下,执行保持PLL,并直接将上述光束的照射位置移动到上述目标轨迹中的第1步骤,以及对上述目标轨迹进行数据的记录或再生的第2步骤。
作为优选方式,上述第1步骤中,通过保持着PLL,直接由上述移动机构将上述透镜移动到上述光盘的中心侧或外周侧,来将上述光束的照射位置移动到上述目标轨迹中。
根据本发明的光盘装置的驱动方法,是一种在螺旋状形成有由凸起轨迹与凹槽轨迹交互排列而成的轨迹列的光盘的上述轨迹列中,执行记录数据以及从上述轨迹列再生数据中的至少一方的光盘装置的驱动方法,包括执行用于由上述光束照射在上述光盘中开始数据的记录或再生的目标轨迹的寻找动作的工序;在上述轨迹列中位于上述目标轨迹的至少前1个轨迹的轨迹中,执行PLL的引入动作的工序;以及在位于上述目标轨迹的至少前1个轨迹的轨迹中开始了上述PLL的引入动作之后,不进行轨迹跳跃,而追踪螺旋状延伸的轨迹列,在到达上述目标轨迹之后,执行数据的记录或再生的工序。
作为优选方式,包括在位于上述目标轨迹的至少前1轨迹的轨迹中执行PLL的引入动作之前,在上述目标轨迹中执行PLL的引入动作的工序;在上述目标轨迹中PLL的引入中失败了给定次数时,在位于上述目标轨迹的至少前1轨迹的轨迹中执行PLL的引入动作。
作为优选方式,具有从上述电气信号中抽出摆动信号的抽出机构、根据上述摆动信号生成同步时钟信号的PLL机构、以及根据上述同步时钟信号,进行对上述轨迹列的以后数据的记录或上述轨迹列中所记录的用户数据的再生的记录再生机构。
通过采用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即使操作摆动信号的品质下降的轨迹,也能够可靠地进行PLL的引入,可靠性较高的光盘装置。


图1(a)至(d)为说明DVD-RAM的构成的图,(d)中模式显示了按照DVD-RAM标准所制作的光盘100的轨迹构造,(b)是被(d)的虚线所包围的区域的放大俯视图。图1(a)为(b)的箭头A的左侧部分的剖面图,(c)为(b)的箭头A的右侧部分的剖面图。
图2(a)为模式说明通过物镜将光束聚光在光盘100的凸起轨迹上的状态的剖面图。图2(b)为说明凸起/凹槽轨迹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3(a)为说明L/G比为1的情况下的记录标记与凸起轨迹之间的关系的俯视图,(b)为说明该情况下的光束的照射的剖面图,(c)为说明从形成有这样的记录标记的凸起轨迹中所再生的摆动再生信号的图。
图4(a)为说明L/G比小于1的情况下的记录标记与凸起轨迹之间的关系的俯视图,(b)为说明该情况下的光束的照射的剖面图,(c)为说明从形成有这样的记录标记的凸起轨迹中所再生的摆动再生信号的图。
图5为说明本发明的光盘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的方框图。
图6(a)为说明光盘的俯视图,(b)为光盘的要部放大图。
图7为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各个信号的波形等的图,(a)为TE信号,(b)为L/G判断部201的信号(L/G信号),(c)为说明PLL的锁定的PLLOK信号,(d)为表示记录状态的记录门极信号的各个波形,(e)为模式说明光盘表面中的凸起/凹槽的凹凸的图。
图8为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各个信号的波形等的另一图,(a)为TE信号,(b)为L/G判断部201的信号(L/G信号),(c)为说明PLL的锁定的PLLOK信号,(d)为表示记录状态的记录门极信号的各个波形,(e)为模式说明光盘表面中的凸起/凹槽的凹凸的图。
图9为说明实施方式1中的记录动作的流程图。
图10为说明实施方式1中的记录动作的流程图。
图11为说明本发明的光盘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的方框图。
图12为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各个信号的波形等的图,(a)为TE信号,(b)为L/G判断部201的信号(L/G信号),(c)为说明PLL的锁定的PLLOK,(d)为表示盘马达的旋转同步OK的MSYNC,(e)为保持信号,(f)为表示记录状态的记录门极信号的各个波形图。
图中201...凸起/凹槽判断部,202...开关,203...开关,204...抽样保持电路,205...抽样保持电路。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光盘装置中,将凸起轨迹与凹槽轨迹交互排列而成的轨迹列形成为螺旋状的光盘,用作记录媒体。这样的光盘的典型例子,是DVD-RAM或HD-DVD。
如前所述,在进行用来通过光束照射在具有上述构成的光盘中开始数据的记录再生的目标轨迹的寻找动作时,有时从目标轨迹所再生的摆动信号的品质较低,无法进行PLL的引入。这种情况下,由于性质不同的凸起轨迹以及凹槽轨迹交互排列,因此能够从目标轨迹的1个前面的轨迹,再生高品质的摆动信号。本发明中,通过在位于目标轨迹的至少1个轨迹前的轨迹中,开始PLL的引入动作,能够在光束的点到达开始在目标轨迹中记录或再生数据的位置之前,大致可靠地完成PLL的引入。
本发明中,可以进行以目标轨迹的至少1个轨迹前的轨迹为目标的寻找动作,但也可以像以前一样,将寻找目的设定为目标轨迹,只在目标轨迹中无法快速完成PLL引入时,才移动到目标轨迹前面的轨迹中,在该轨迹中重试PLL引入。
(实施方式1)对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光盘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对照图5。图5为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构成的方框图。图5中所示的光盘100为DVD-RAM,如前所述,一根轨迹列从其内周向外周形成为螺旋状。光盘100的构成,将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光盘100通过盘马达101进行旋转。盘马达101通过驱动放大器102控制其旋转速度,将对应于旋转数的脉冲信号输出给驱动放大器102。
光学拾取器103,向旋转的光盘100照射光束,通过内置的光电二极管(光检测器)等检测出被其轨迹所反射的光束,生成RF(Radio Frequency)信号。该光学拾取器103,将对应于应当写入的数据所调制的光束照射向光盘100,通过这样能够进行记录标记的写入。光学拾取器103具有公知的构成,具体的说,虽然图中未显示,具有放射光束的光源、聚光光束的物镜、移动物镜的移动机构(透镜调节器)、以及根据被光盘所反射的光束的至少一部分生成电气信号的光检测器。
RF放大器104,对光学拾取器103所输出的RF信号进行放大,实施波形等化处理等,同时,生成聚光错误信号(FE信号)以及跟踪错误信号(TE信号)等。FE信号以及TE信号,发送给伺服控制电路105。进而,RF放大器104根据RF信号生成摆动再生信号,将摆动再生信号输出给带通滤波器(BPF)106。另外,RF放大器104,将从光盘100所读出的RF信号中,应当再生的数据输出给记录再生电路107。
伺服控制电路105,对RF放大器104所输出的FE信号以及TE信号的增益以及相位进行补充,同时对光学拾取器103内的调节器(未图示)进行驱动,通过这样,进行光学拾取器103中的聚光伺服以及跟踪伺服。该伺服控制电路105,对用来将光学拾取器103向光盘100的径向移动的滑车机构(未图示)进行控制。经而,对盘马达101所供给的脉冲信号的增益以及相位进行补偿,同时经驱动放大器102执行伺服控制,让光盘100以一定的线速度(CLVConstant Linear Velocity)进行旋转。
BPF106,将RF放大器104所输出的摆动再生信号的频率限制在给定的频带内,同时,将从摆动再生信号中去除了噪声成分的摆动检测信号,输出给计算机108。计算机108对BPF106所供给的摆动检测信号进行二值化处理,将该二值化之后的摆动信号(摆动二值化信号)输出给频率比较电路109以及相位比较电路110。频率比较电路109,接收由计算机108所输出的摆动二值化信号的频率与来自VCO113的输出(将在后面详细说明),对两者进行比较,将该频率差信号经低通滤波器(LPF)输出给加法器112。
相位比较电路110,将计算机108中所处理的摆动二值化信号的相位,与VCO113所输出的相位进行比较,将该相位误差信号,经LPF114输出给加法器112。加法器112,将经LPF111所供给的VCO频率控制信号,与经LPF114所供给的VCO相位控制信号相加,生成用来控制VCO113的VCO控制信号。
VCO113,对应于加法器112所供给的VCO控制信号进行振荡,将其输出(PLL锁定之后的摆动信号),输出给相位比较电路110、频率比较电路109以及计时电路115。VCO113对VCO输出的频率进行调节,让输入给频率比较电路109的摆动二值化信号与VCO输出之间没有频率差。同样,VCO113,对VCO输出的相位进行调节,让输入给相位比较电路110的摆动二值化信号与VCO输出之间没有相位差。本说明书中,“PLL的引入完成”意味着变成VCO输出与摆动二值化信号之间频率以及相位相一致的状态。PLL的引入完成之后,VCO输出的频率以及相位便稳定下来。在PLL的引入完成,PLL被锁定之后,系统控制器200,检测出VCO输出稳定,PLL被锁定,将“PLLOK”信号从“低电平”变成“高电平”。
计时电路115,接收到由系统控制器200所输出的PLLOK之后,根据VCO输出也即PLL锁定之后的摆动信号(基准信号或摆动锁定信号),在计时电路115中产生再生数据信号的标题数据时等的定时信号,将其输出给记录再生电路107。这样,在完成PLL的引入时,基于摆动再生信号生成作为各种动作的基准的摆动始终信号。记录再生电路107,为了根据RF放大器104所输出的RF信号来再生数据,而将再生数据输出给内置有二值化电路以及解调电路、错误校准电路(未图示)的系统控制器200。另外,记录再生电路107,根据由系统控制器200所供给的光盘100上所应当写入的数据,对记录数据进行加工,将该记录数据输出给光学拾取器103内的激光器驱动电路(未图示)。激光器驱动电路,根据该记录数据对半导体激光器(光源)进行控制。
本实施方式中的PLL电路,由频率比较电路109、LPF111以及VCO113的环路,以及相位比较电路110、LPF114以及VCO113的环路构成。通过这样的PLL电路的动作,光学拾取器103,根据从光盘100上所读出的摆动再生信号,生成作为各种动作的基准的摆动时钟信号。
光盘装置,与摆动信号同步,进行一系列数据的记录以及再生,但如果在光盘100的旋转数达到所期望的区域的规定旋转数之前,也能够稳定进行摆动信号的PLL引入,则能够进行数据的记录以及再生。因此,通常为了进行记录(或再生),进行对给定的凸起轨迹或凹槽轨迹的寻找动作,在通过来自该轨迹的摆动信号进行了PLL的引入之后,进行光盘的旋转等待,从所期望的扇区开始记录。但是,本实施方式中,如后面的详细说明所述,并不直接寻找开始记录或再生的目标轨迹,而是寻找位于目标轨迹的至少1轨迹之前(最好是前1轨迹)的轨迹。
L/G判断部201,根据从伺服控制电路105所输出的跟踪误差信号的极性(正或负),来检测出成为现在的跟踪对象的光盘100的轨迹是凸起轨迹还是凹槽轨迹,并生成表示该检测结果的极性信号(以下称作“L/G信号”)。
系统控制器200,用作本发明的光盘装置中的控制部,在开始数据的记录或再生时,为了通过光束访问目标轨迹,而经伺服控制电路105驱动滑车机构(未图示),移动光学拾取器103。用来访问目标轨迹的寻找动作,通过将SEEK信号发送给伺服控制电路105来进行。在光束的点到达目标轨迹之后,系统控制器200将记录门极信号从“低电平”变成“高电平”。该信号被输入给未图示的激光器驱动电路,通过这样,从光拾取器103内的光源(半导体激光器)所发射的光束,照射在光盘100上。此时的光束的功率(记录功率),与数据读出时的光束的功率相比较大,从而能够在光盘100中形成记录标记。
接下来,对照图6(a)以及(b),对光盘的构成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图6(a)为说明光盘100的全体的俯视图,图6(b)为放大模式说明光盘100上的一部分轨迹的图。
光盘100的记录面,如图6(a)所示,被同心圆状分割成多个区域Z0、Z1,......,ZN,各个区域被分割成多个扇区。各个区域的扇区数,从内周向外周每次增加一个扇区。采用这样的区域格式的目的在于,在越外侧的区域中,越增加每1周轨迹的位数,让1周的长度互不相同的各个区域的任一个中,记录再生1位数据所需要的盘上的长度(以下称作位长)均几乎相同,来增加存储容量。同时,越内侧的区域,盘的圈数越上升,各个区域的任一个中,位信号的长度也几乎相同。
另外,在各个区域的任一个中,还通过各自的转数,来进行一定的转数控制。像这样,在扫描各个区域的任一个时,让光盘100以对应于所扫描的旋转速度进行旋转,将进行对该区域的轨迹的数据的记录与再生,称作区域CLV(Zone Constant Linear Velocity)。
在光盘100的目标轨迹中移动光学拾取器103(寻找动作)时,知道目标轨迹属于哪一个区域。因此,通过系统控制器200,将光盘100的旋转速度设定为对应于该区域的旋转速度。
图6(b)中,在1个区域中所包含的多个轨迹T1,T2,......中,只例示了3个轨迹T1、T2、T3。每一个轨迹T1,T2,......中,形成有多个扇区SEi,SE2,......。
光盘100中的1周的轨迹,由凸起轨迹以及凹槽轨迹中的一方构成。与凸起轨迹相邻的轨迹是凹槽轨迹,与凹槽轨迹相邻的轨迹是凸起轨迹。如前所述,凸起轨迹以及凹槽轨迹,从盘中心向外周部交互排列,全体形成螺旋状的轨迹列。本说明书中,螺旋状交互排列的凸起轨迹以及凹槽轨迹,分别构成1个轨迹。也即,如果从某个凸起轨迹向盘外周侧或内周侧移动1轨迹,便存在有凹槽轨迹。本说明书中,将对成为基准的轨迹,在盘内周侧相邻的轨迹,称作“前1轨迹的轨迹”。
各个扇区SE1,SE2,......的开头,形成有凸起轨迹以及凹槽轨迹均没有的地址区域A1,A2,......。这些地址区域中,在内周侧或外周侧以1/2轨迹间距的距离错开,记录有地址。这样的地址称作“CAPA”。各个扇区SE1,SE2,......中,紧接着地址,在凸起轨迹以及凹槽轨迹的任一个中记录数据。
下面对照图7,对本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中的特征动作进行说明。
图7中显示了通过系统控制器200寻找所期望的轨迹,直到开始数据的记录之前的各种信号的波形。图7的(a)、(b)、(c)、(d)分别为TE信号、L/G判断部201的信号(L/G信号)、表示PLL的锁定的PLLOK信号、以及表示记录状态的记录门极信号的各个波形,图7(e)为模式说明光盘表面中的凸起(L)/凹槽(G)的凹凸的图。
如图7所示,从凸起轨迹A向凸起轨迹B进行寻找。本例中,为了访问作为目的的记录开始轨迹(凸起轨迹B)的前1轨迹的轨迹(图7中标记为-1)而进行寻找动作,在寻找动作的途中,由于光盘的偏心等,从轨迹B到达位于9个轨迹之前的凸起轨迹。
本实施方式中,寻找目的地并不是凸起轨迹B,设定为其1个轨迹前的轨迹的理由,如前所述,是由于L/G比被设为小于1等事项,而导致凸起轨迹B所产生的摆动信号的抖动恶化。这种情况下,凸起轨迹B中的PLL的引入较慢,在PLL引入完成时,有可能已经通过了应当开始记录的扇区。这样,在过了目的扇区的情况下,如果是以前,便进行用来从1轨迹外侧的凹槽轨迹向凸起轨迹B回扫的跳越(轨迹跳越)。但是,由于凸起轨迹B的轨迹宽度狭窄等理由,是很难进行PLL引入的轨迹,因此再次进行PLL引入时也需要时间,并且再次过了目的地的可能性较高。
图7所示的例子中,暂且到达位于凸起轨迹B的9个轨迹前的凹槽轨迹,通过在该凹槽轨迹中执行PLL的引入,读出该轨迹的物理地址,确认现在的位置不是目标轨迹B。之后,再次进行轨迹跳越(寻找跳越),这次移动到凸起轨迹B的3个轨迹前的凹槽轨迹中。在该轨迹中也执行PLL的引入,读出物理地址,通过这样确认现在的位置不是目标轨迹B。再次进行轨迹跳越,移动到凸起轨迹B的1个轨迹前的凹槽轨迹(-1)中。
如前所述,由于光盘100具有图1(a)~(d)所示的构成,因此如果沿着凸起轨迹B的1个轨迹前的凹槽轨迹移动光束点,该光束点便会超过图1(b)的箭头A所示的边界线,移动到作为目的地的记录开始轨迹(凸起轨迹B)中。也即在前面的凹槽轨迹中执行了PLL的引入之后,并不直接进行轨迹跳越,而是继续进行跟踪,从而最终到达凸起轨迹B。之后,在凸起轨迹B中到达目的扇区时,让记录门极变为有效,开始数据记录。
本例中,进行寻找动作直到到达目的凸起轨迹B的1个轨迹前的凹槽轨迹,由于进行PLL的引入,因此能够防止在PLL的引入完成之前,就过了凸起轨迹B上的目的扇区。
图8(a)至(e)是对应于图7(a)至(e)的附图,显示了进行从凹槽轨迹C向凸起轨迹D的寻找动作的情况。本例中,在寻找动作的途中,移动到从目的凸起轨迹D向外周侧偏离了5个轨迹的位置上。因此,以凹槽轨迹(-1)为目标在盘内周侧进行轨迹跳越,但偶然访问到目的记录开始轨迹(凸起轨迹D)。但是,该凸起轨迹D中无法完成PLL的引入,从而直接移动到了下一个凹槽轨迹(+1)中,完成PLL的引入。之后,由于访问了位于目的凸起轨迹D的前1轨迹的凹槽轨迹(-1),因此向盘内周侧跳越2个轨迹。这样,在凹槽轨迹(-1)中起动了跟踪控制的状态下执行了PLL的引入之后,并不原样进行轨迹跳越,而是继续进行跟踪,从而终于到达凸起轨迹D。在凸起轨迹D中到达目的扇区时,让记录门极变为有效,开始数据记录。
图8中所示的例子中,由于也在目的凸起轨迹D的前1轨迹的凹槽轨迹(D-1)中进行PLL的引入,因此能够大致可靠防止在PLL的引入完成之前,通过了凸起轨迹D上的目的扇区。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执行为了对位于目的凸起轨迹的1个轨迹前的凹槽轨迹进行访问的寻找动作。这种情况下,由于凹槽轨迹产生抖动相对较少的信号,因此能够可靠且短时间进行PLL的引入。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PLL的引入完成之后,即使不进行轨迹跳越,光束点也随着光盘的旋转流畅地从凹槽轨迹移动到位于1个轨迹外周侧的凸起轨迹中。因此,在到达目的扇区时,让记录门极变为有效,开始数据记录。
另外,L/G比相等,凸起轨迹以及凹槽轨迹的摆动信号的抖动相等的情况也很多。另外,在对未记录状态的光盘进行最初的数据记录时,摆动信号不会受到记录标记的影响。考虑到这些情况,例如可以在最初记录数据时,直接访问目标轨迹。
另外,在PLL的引入失败,重试次数例如超过5次时,也可以回扫位于前1轨迹的轨迹。通过这样,对于通常的光盘不会降低访问性能,并且,对凸起/凹槽间摆动信号的品质有差异的光盘,也能够稳定实现记录再生动作。
接下来参照图9,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寻找以及PLL引入动作的基本流程进行说明。
首先,在步骤S1中进行用来移动到目标轨迹的“前1轨迹”的轨迹的寻找动作。接下来,在步骤S2中判断是否到达前1轨迹的轨迹。图7以及图8所示的例子中,在到达目标轨迹的前1轨迹的轨迹之前,在其他轨迹中进行PLL的引入动作与地址的再生,但最终在目标轨迹的前1轨迹的轨迹中进行PLL的引入。
步骤S2中,在判断到达了目标轨迹的前1轨迹的轨迹的情况下,在该轨迹中开始根据摆动信号的PLL引入之后,在步骤S3中判断PLL的引入是否完成。在PLL的引入完成(PLLOK)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等待到达目标轨迹中的记录开始扇区。在伴随着光盘的旋转,到达记录开始扇区之后,在步骤S5中开始记录。
另外,在步骤S3中判断PLL的引入未完成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6。步骤S6中,判断是否通过了记录开始扇区(目标),在判断为通过了的情况下,回到步骤S1。以下,寻找到目标轨迹的前1轨迹的轨迹,反复进行进行同样的动作。在步骤S6中判断为没有经过记录开始扇区时,继续PLL的引入。在步骤S6中通过了目标,执行返回到目标轨迹的前面的轨迹中的这一动作,即使重复了给定次数,在通过目标前也没有获得PLLOK的情况下,显示产生了“错误”,停止记录或再生动作。
上述流程中,将寻找目的地设为目标轨迹的前一个轨迹,但也可以将寻找目的地设为目标轨迹。
另外,在PLL的引入失败,重试次数例如超过5次时,也可以回扫到位于前1轨迹的轨迹中。通过这样,对于通常的光盘的访问性能不会降低,并且,对于凸起/凹槽间摆动信号的品质有差异的光盘,也能够稳定实现记录再生动作。
下面对照图10,对将寻找目的地设为目标轨迹的情况下的流程进行说明。
本例中,首先在步骤S11中,对目标轨迹进行寻找之后,在步骤S12中,判断是否到达目标轨迹。在步骤S12中判断到达目标轨迹的情况下,进行根据摆动信号的PLL引入,在步骤S13中判断PLL的引入是否完成。在完成(PLLOK)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4,等待到达记录开始扇区。到达记录开始扇区之后,在步骤S15中开始记录。
另外,在步骤S13中判断PLL的引入未完成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6。步骤S16中,判断是否通过了记录开始扇区,在判断通过了的情况下,在步骤S17中判断重试次数是否为5以上。在重试次数没有超过5次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8,在移动到1个轨迹前的轨迹(目标轨迹本身)之后(进行了重试)后,回到步骤S13。之后,重新进行PLL的引入(重试)。
在目标轨迹中PLL的引入完成之前,通过了记录开始扇区的情况下,再次进入步骤S17。如果重试的次数不满5次,则回到目标轨迹(进行1轨迹的回扫)。在反复重试的过程中,PLL引入成功的情况下,从步骤S13经步骤S14进入步骤S15。
在步骤S17中判断重试的次数为5次以上时,进入步骤S19。这种情况下,在通过了目标轨迹之后,从该处开始进行向位于2个轨迹前的轨迹(目标轨迹前的轨迹)的回扫。本例中,在目标轨迹中通常的重试即使进行了5次,也未能够完成PLL引入的情况下,第一次移动到目标轨迹的前1轨迹,进行PLL引入。图10的流程中,在目标轨迹中存在某些问题,PLL的引入失败了给定的次数时,在目标轨迹的1个轨迹前重试PLL引入这一点,与图9的流程不同。
另外,还可以代替在目标轨迹的1个轨迹前进行PLL引入,在2个轨迹或更多之前进行PLL引入。但是从进行迅速的PLL引入的观点出发,最好在1个轨迹之前进行PLL引入。
(实施方式2)接下来,对照图11对根据本发明的光盘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1中,给相当于图1中的光盘装置的构成要素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参考符号,省略其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构成,基本上与实施方式1的构成相同,不同点如下所述。
在相位比较电路110与LPF114之间插入开关202以及抽样保持电路204,在频率检测电路109与LPF111之间插入开关203与采样保持电路205。
系统控制器200,通过输出HOLD信号,能够对相位比较电路110的输出以及频率检测电路109的输出进行保持,因此能够将VCO控制信号保持为一定值。
经驱动放大器102将盘马达101的旋转脉冲取入到伺服控制电路105中,判断盘马达101是否在寻找后的区域中达到给定的转数。如果判断结果成功,则将MSYNC信号输出给系统控制器200。如果在光盘100的转数达到规定转数以前,稳定输出进行了PLL锁定状态的摆动信号,便能够进行一系列数据的记录以及再生。但是,在盘马达101没有达到给定转数的情况下,摆动信号的PLL有可能变得不稳定。
对照图12,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寻找后的PLL动作进行说明。图12(a)至(f)分别为通过系统控制器200在所期望的轨迹中进行寻找,直至进行记录的情况下的TE信号、L/G信号、PLLOK、表示盘马达的旋转同步成功的MSYNC、PLL的保持信号、以及记录门极信号的各个波形图。
图12的例子中,从凸起轨迹E向凹槽轨迹G进行寻找,但由于偏心等误差,而暂时到达位于凹槽轨迹G之前的凸起轨迹F。之后,再次进行指向凹槽轨迹G的6个轨迹的轨迹跳跃(跳跃寻找)b。虽然通过该跳跃寻找b,到达作为目的记录开始轨迹的凹槽轨迹G,但该该轨迹中摆动再生信号的抖动较严重,PLL的引入延迟。图12中通过箭头c所表示的期间显示了PLL引入的延迟。
这样,由于PLL的引入延迟,因此通过了目的扇区,从而再次进行1个轨迹的跳跃d,通过这样来进行用来回到记录开始轨迹G的回扫。本例中,虽然通过用于回扫的跳跃d,到达目标轨迹,但盘马达101的转数没有与目标轨迹所属的区域中的给定转数同步(MSYNC=“0”)。其结果是,系统控制器200,不将HOLD信号输出给开关202以及203,再次执行用于回扫的跳跃d。
本例中,由于轨迹G中的PLL的引入延迟,因此在输出PLLOK之前通过了目的扇区。所以,在不保持PLL的控制环路的状态(图12中N)下,进行了回扫的跳跃d。如果不进行该跳跃d,便会直接进入到后继目标轨迹G的凸起轨迹H中。由于用于回扫的再跳跃d,不保持PLL便进行,因此将PLL的锁定解除,PLLOK从“高电平”电平变化成“低电平”电平。
但是,由于经过给定的时间,对盘马达100的旋转进行了追踪,因此MSYNC从“低电平”电平变成“高电平”电平(图12中L)。这种情况下,在目标轨迹G中重新进行PLL的引入,移动到后继的轨迹H中之后,在输出了HOLD信号的状态下(图12中的M),也即对PLL的保持着,不进行用于回扫的跳跃。
如果盘马达像这样以给定速度进行旋转,即使维持PLL的保持并进行了1轨迹或2轨迹的回扫,PLL也不会变得不稳定。也即,能够锁定PLL,进行用于向目标轨迹的护送的跳跃,从而能够迅速在目的扇区中开始记录。
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PLL的引入动作延迟,也能够可靠地开始记录或再生,从而能够实现稳定的访问性能以及记录动作。
另外,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使用按照DVD-RAM标准的区域CLV的光盘,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还能够用于仅仅通过CLV或CAV进行动作的光盘。另外,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使用形成有CAPA的光盘作为地址的记录方式,但本发明也能够用于其他类型的光盘、例如在摆动轨迹自身或其一部分中埋有地址信息的DVD±R、DVD±RW等光盘。将本发明用于与DVD-RAM一样在凸起/凹槽中记录信息的HD-DVD,也能够得到优良的效果。
另外,通过本发明的光盘装置记录及/或再生的光盘,可以使用在基材的单面具有多个信息层(具有数据区域以及管理该数据区域的管理区域)的多层结构,以及在基材的两面设有单侧或多层信息层的两面结构,另外,信息层不管如何构成,其记录密度也能够任意设定。
本发明对向DVD-RAM或HD-DVD这样的能够在凸起轨迹以及凹槽轨迹双方中记录数据的光盘,能够可靠地进行PLL的引入动作,从而有助于光盘装置的性能提高。
权利要求
1.一种光盘装置,对于以螺旋状形成有由凸起轨迹与凹槽轨迹交互排列而成的轨迹列的光盘,执行在上述轨迹列中记录数据以及从上述轨迹列再生数据中的至少一方,所述光盘装置具有发射光束的光源;聚光上述光束的透镜;移动上述透镜的移动机构;光检测器,其根据上述光盘中所反射的上述光束的至少一部分生成电气信号;以及控制部,其控制上述光源以及移动机构,上述控制部,在为了将上述光束照射到上述光盘中开始数据的记录或再生的目标轨迹,而执行由上述移动机构移动上述透镜的寻找动作时,将上述光束照射在上述轨迹列中位于上述目标轨迹的至少前1轨迹的轨迹中,执行PLL的引入动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由上述光束照射在上述目标轨迹中,并将PLL的引入动作执行了给定次数之后,还无法在上述目标轨迹中开始数据的记录再生的情况下,上述光束照射在上述轨迹列中位于上述目标轨迹的至少前1轨迹的轨迹中,执行PLL的引入动作。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在开始了上述PLL的引入动作之后,不进行轨迹跳跃,而追踪螺旋状延伸的轨迹列,在到达上述目标轨迹之后,执行数据的记录或再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在上述PLL的引入动作完成之前,通过了上述目标轨迹中的记录开始位置时,回到上述目标轨迹或上述目标轨迹前1轨迹的轨迹中,再次进行PLL的引入动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光盘是DVD-RAM或HD-DVD。
6.一种光盘装置,对于以螺旋状形成有由凸起轨迹与凹槽轨迹交互排列而成的轨迹列的光盘,执行在上述轨迹列中记录数据以及从上述轨迹列再生数据中的至少一方,所述光盘装置具有发射光束的光源;聚光上述光束的透镜;移动上述透镜的移动机构;光检测器,其根据上述光盘中所反射的上述光束的至少一部分生成电气信号;以及控制部,其控制上述光源以及移动机构,上述控制部,在为了将上述光束照射在上述光盘中开始数据的记录或再生的目标轨迹,而执行由上述移动机构移动上述透镜的寻找动作时,在上述目标轨迹以外的轨迹中完成了PLL的引入动作时,执行保持着PLL直到将上述光束的照射位置移动到上述目标轨迹中的第1步骤和对上述目标轨迹进行数据的记录或再生的第2步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步骤中,通过保持着PLL直到由上述移动机构将上述透镜移动到上述光盘的中心侧或外周侧,而将上述光束的照射位置移动到上述目标轨迹中。
8.一种光盘装置的驱动方法,对于以螺旋状形成有由凸起轨迹与凹槽轨迹交互排列而成的轨迹列的光盘,执行在上述轨迹列中记录数据以及从上述轨迹列再生数据中的至少一方,所述光盘装置的驱动方法包括执行用于由光束照射在上述光盘中开始数据的记录或再生的目标轨迹的寻找动作的步骤;在上述轨迹列中位于上述目标轨迹的至少前1轨迹的轨迹中,执行PLL的引入动作的步骤;以及在位于上述目标轨迹的至少前1轨迹的轨迹中开始了上述PLL的引入动作之后,不进行轨迹跳跃,而追踪螺旋状延伸的轨迹列,在到达上述目标轨迹之后,执行数据的记录或再生的步骤。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盘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位于上述目标轨迹的至少前1轨迹的轨迹中执行PLL的引入动作之前,在上述目标轨迹中执行PLL的引入动作的步骤,在上述目标轨迹中PLL的引入失败了给定次数时,在位于上述目标轨迹的至少前1轨迹的轨迹中执行PLL的引入动作。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对摆动轨迹进行PLL的引入,从而能够迅速开始对所期望的轨迹的数据记录再生的光盘装置。本发明的光盘装置中,将螺旋状形成有由凸起轨迹与凹槽轨迹交互排列而成的轨迹列的光盘用作记录媒体。本发明中,在步骤S1中在位于目标轨迹的前1轨迹的轨迹中进行寻找,开始PLL的引入动作。在开轨迹中开始PLL的引入动作,在步骤S3中判断PLL的引入动作是否完成。在PLL的引入动作完成的情况下,不进行轨迹跳跃,而是追踪螺旋状延伸的轨迹列(步骤S4),在到达目标轨迹之后执行数据的记录或再生(步骤S5)。
文档编号G11B7/005GK1773612SQ20051012040
公开日2006年5月1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12日
发明者渡边克也, 南野顺一, 石桥弘茂, 岛本武史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