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元件以及光学元件用支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59697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学元件以及光学元件用支撑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元件以及光学元件用支撑器,特别是涉及适合于进行光学元件的位置调整的光学元件以及光学元件用支撑器。
背景技术
原来,在光学读取头装置中,从光源出射后照射到光盘并被反射的光被光接收元件接收。
此外,在这种光学读取头装置中,迄今为止,在光接收元件的入射侧的位置配置传感器透镜,在光源的出射侧的位置配置衍射光栅。
传感器透镜使来自光盘的反射光具有像散,并具有使该反射光向光接收元件会聚的功能,衍射光栅具有为了跟踪从光源出射的光而使其变换成3束光并出射的功能。
图10、图11是表示搭载在这种光学读取头装置上的传感器透镜的一个例子,该传感器透镜1由具有第1透镜面2(柱镜面)以及第2透镜面3两个透镜面2、3的透镜主体5、从外侧支撑该透镜主体5的圆筒状支撑器6构成。
透镜主体5和支撑器6通过使用了模具的树脂材料的注射成型而一体成型。
再有,如图10、11所示那样,在支撑器6的外周面,用于进行传感器透镜1的位置调整的具有正方形的平面形状的位置调整用凹部7朝向光轴8侧凹入而形成。
调整栓(未图示出)可从其前端部插入该位置调整用凹部7,在把该调整栓插入位置调整用凹部7的状态下,通过使调整栓7例如向光轴8方向移动,或使之向以光轴8为中心的旋转方向旋转,就可以调整传感器透镜1在光轴8方向或旋转方向等的位置。
并且,在把这种传感器透镜1搭载在光学读取头装置上时,为了使来自光盘的反射光适当地被导向光接收元件的光接收部,在光学读取头装置的外框上,在对传感器透镜1进行上述位置调整后,利用粘接等方法把传感器透镜1固定在外框上。
这样进行了传感器透镜1的位置调整的光学读取头装置通过传感器透镜1适当地发挥所望的功能,能够适当地进行记录在光盘上的信息的读取、对光盘进行信息的刻录。
此外,虽未图示出,对于衍射光栅,也和传感器透镜1同样,在衍射光栅主体外侧一体形成支撑衍射光栅主体的圆筒形支撑器,并在支撑器外周面形成与传感器透镜1同样的位置调整用凹部。
这种衍射光栅也和传感器1同样地,在外框上进行位置调整后,利用粘接等方法固定在外框。
专利文献1特开昭60-234243号然而,原来,对于利用注射成型来形成图10、图11所示的正方形位置调整用凹部7,如图11中以点虚线所示那样,除对第1透镜面2进行成型的作为可动侧的模具的下部模具9和对第2透镜面3进行成型的作为固定侧的模具的上部模具10之外,还需要用于对位置调整用凹部7进行成型的可沿径向移动的滑动模具11(图11中的斜线切边部)。
即,在原来的位置调整用凹部7的结构中,在把位置调整用凹部7在下部模具9内或上部模具10内的任一个进行成型时,为了可靠地从模具中取出成型品都不得不需要使用滑动模具11。
因此,原有模具9、10、11的成本高,伴随于此而产生在模具9、10、11内成型的传感器透镜1的制造成本也上升的问题。
此外,因滑动模具11产生的毛刺等传感器透镜1的成型不良的发生率增加,产生生产效率变差的问题。
再有,在初期引入构成传感器透镜1的批量生产线的自动化装置时,模具9、10、11的成本高,对于具备这种模具9、10、11的自动化装置,当然也会产生成本上升的问题。
此外,在改装已存的自动化装置的场合,也衍生出为了改装自动化装置而需要很高的设备成本的问题。
这种问题并不仅限于传感器透镜1,在具备位置调整用凹部的衍射光栅等其它光学元件、用于支撑光学元件的与光学元件别体的支撑器上形成位置调整用凹部时也同样如此。

发明内容
对此,本发明是鉴于以上各种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可削减在模具的成本、自动化装置的初期引入、改装或维修等所要的费用等的位置调整用凹部的成型带来的总成本,同时,能够有效地对位置调整用凹部进行成型,并且,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光学元件以及光学元件用支撑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方案1的光学元件的特征在于是在包围光轴的外周面具有位置调整用凹部,在把调整部件插入该位置调整用凹部的状态,通过使上述调整部件移动,可以进行位置调整的光学元件,具有从上述外周面中光轴方向的一个端部向另一个端部延伸的第1槽;从上述外周面中上述光轴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向上述一个端部侧延伸并与上述第1槽连通的第2槽,在上述第1槽和上述第2槽的连通部具有,利用上述调整部件可以调整在上述光轴方向、以上述光轴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与上述光轴方向正交的上述第1槽以及上述第2槽的宽度方向以及使上述各方向之中至少2个方向合成的合成方向上的位置的位置调整用凹部,可仅用对上述第1槽侧的部位进行成型的第1模具和对上述第2槽侧的部位进行成型的第2模具两个模具成型。
这样,根据方案1的发明,通过在第1槽和第2槽的连通部具有位置调整用凹部,仅利用第1模具和第2模具两个模具,可对具有位置调整用凹部的光学元件进行成型,同时,可从模具中可靠地取出成型的光学元件(成型品)。
此外,方案2的光学元件的特征在于是在包围光轴的外周面具有朝向光轴侧凹进而设置的位置调整用凹部,在把调整部件插入该位置调整用凹部的状态,通过使上述调整部件移动,可以进行位置调整的光学元件,具有从上述外周面中光轴方向的一个端部向另一个端部侧延伸的、至少具有第1底面、在与该第1底面中上述光轴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形成的第1侧面、在上述第1底面中上述宽度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形成的第2侧面的第1槽;从上述外周面中上述光轴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向上述一个端部侧延伸、同时与上述第1槽连通的、至少具有第2底面、在该第2底面中上述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形成的第3侧面、在上述第2底面中上述宽度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形成的第4侧面的第2槽,在上述第1槽和上述第2槽的连通部具有,利用上述调整部件可以调整在上述光轴方向、以上述光轴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上述宽度方向以及使上述各方向之中至少2个方向合成的合成方向上的位置的位置调整用凹部,上述第1侧面形成于比上述第3侧面更偏上述宽度方向中一个方向侧的位置,上述第3侧面形成于比上述第2侧面更偏上述宽度方向中上述一个方向侧的位置,或与上述第2侧面在上述宽度方向中相同的位置,上述第2侧面形成于比上述第4侧面更偏上述宽度方向中上述一个方向侧的位置,上述第1槽与上述第2槽的连通部至少具有在上述第1侧面中的上述第2槽附近,与上述外周面以及上述第1底面的至少一方的交线与上述光轴方向平行,或者,形成朝向上述外周面中的上述光轴方向的一个端部侧逐渐离开光轴的形状,上述调整部件可与之接触的第1接触面;在该第1接触面中的上述第2槽侧的端部或该端部的附近,通过从该端部侧向上述第1槽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侧延伸出来,形成与上述外周面以及上述第1底面的至少一方的交线相对于上述光轴方向具有所定角度的形状,上述调整部件可与之接触的第2接触面;在上述第4侧面中的上述第1槽附近,与上述外周面以及上述第2底面的至少一方的交线平行于上述光轴方向,或者,形成朝向上述外周面中的上述光轴方向的另一个端部侧逐渐离开光轴的形状,上述调整部件可与之接触的第3接触面;在该第3接触面中的上述第1槽侧的端部或该端部的附近,通过从该端部侧向上述第2槽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侧延伸出来,形成与上述外周面以及上述第2底面的至少一方的交线相对于上述光轴方向具有所定角度的形状,上述调整部件可与之接触的第4接触面,从第1到第4接触面成为上述位置调整用凹部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
这样,根据方案2的发明,通过在第1槽与第2槽的连通部具有从第1到第4接触面成为侧面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调整用凹部,可使调整部件有选择地与各接触面接触来适当地进行位置调整,并且,仅利用对第1槽侧的部位进行成型的模具和对第2槽侧的部位进行成型的模具两个模具,就可对具有位置调整用凹部的光学元件进行成型,并且,可从模具中可靠地取出成型的光学元件。
再有,方案3的光学元件的特征在于在方案2中,上述第2接触面做成与上述外周面以及上述第1底面的至少一方的交线与上述光轴方向正交的形状,上述第4接触面做成与上述外周面以及上述第2底面的至少一方的交线与上述光轴方向正交的形状,上述位置调整用凹部的平面形状为正方形或长方形。
这样,根据方案3的发明,由于可用已存的调整部件,并且能够使调整部件与所有的接触面适当地接触,从而可以更简便并更高精度地进行位置调整。
再有,方案4的光学元件的特征在于是在包围光轴的外周面具有朝向光轴侧凹进而设置的位置调整用凹部,在把调整部件插入该位置调整用凹部的状态,通过使上述调整部件移动,可以进行位置调整的光学元件,具有从上述外周面中光轴方向的一个端部向另一个端部侧延伸的、至少具有第1底面、在与该第1底面中上述光轴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形成的第1侧面、在上述第1底面中上述宽度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形成的第2侧面的第1槽;从上述外周面中上述光轴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向上述一个端部侧延伸、同时与上述第1槽连通的、至少具有第2底面、在该第2底面中上述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形成的第3侧面、在上述第2底面中上述宽度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形成的第4侧面的第2槽,在上述第1槽和上述第2槽的连通部具有,利用上述调整部件可以调整在上述光轴方向、以上述光轴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上述宽度方向以及使上述各方向之中至少2个方向合成的合成方向上的位置的位置调整用凹部,上述第1侧面和上述第3侧面形成于上述宽度方向中同一位置,或者,上述第2侧面和上述第4侧面形成于上述宽度方向中同一位置,或者,上述第1侧面和上述第3侧面形成于上述宽度方向中同一位置,同时,上述第2侧面和上述第4侧面形成于上述宽度方向中同一位置,上述第1槽和上述第2槽的连通部至少具有在上述第1侧面中的上述第2槽附近,与上述外周面以及上述第1底面的至少一方的交线与上述光轴方向平行,或者,形成朝向上述外周面中的上述光轴方向的一个端部侧逐渐离开光轴的形状,上述调整部件可与之接触的第1接触面;在该第1接触面中的上述第2槽侧的端部或该端部的附近,通过从该端部侧向上述第1槽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侧延伸出来,形成与上述外周面以及上述第1底面的至少一方的交线相对于上述光轴方向具有所定角度的形状,上述调整部件可与之接触的第2接触面;在上述第4侧面中的上述第1槽附近,与上述外周面以及上述第2底面的至少一方的交线平行于上述光轴方向,或者,形成朝向上述外周面中的上述光轴方向的另一个端部侧逐渐离开光轴的形状,上述调整部件可与之接触的第3接触面;在该第3接触面中的上述第1槽侧的端部或该端部的附近,通过从该端部侧向上述第2槽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侧延伸出来,形成与上述外周面以及上述第2底面的至少一方的交线相对于上述光轴方向具有所定角度的形状,上述调整部件可与之接触的第4接触面,从第1到第4接触面成为上述位置调整用凹部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
这样,根据方案4的发明,通过在第1槽与第2槽的连通部具有从第1到第4接触面成为侧面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调整用凹部,可使调整部件有选择地与各接触面接触来适当地进行位置调整,并且,仅利用对第1槽侧的部位进行成型的模具和对第2槽侧的部位进行成型的模具两个模具,就可对具有位置调整用凹部的光学元件进行成型,并且,可从模具中可靠地取出成型的光学元件。
此外,方案5的光学元件的特征在于是在包围光轴的外周面具有朝向光轴侧凹进而设置的位置调整用凹部,在把调整部件插入该位置调整用凹部的状态,通过使上述调整部件移动,可以进行位置调整的光学元件,具有从上述外周面中光轴方向的一个端部向另一个端部延伸的第1槽;从上述外周面中上述光轴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向上述一个端部侧延伸并与上述第1槽连通的第2槽,在上述第1槽与上述第2槽的连通部具有,利用上述调整部件可以调整在上述光轴方向、以上述光轴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与上述光轴方向正交的上述第1槽以及上述第2槽的宽度方向以及使上述各方向之中至少2个方向合成的合成方向上的位置的位置调整用凹部,上述第1槽和上述第2槽形成在其宽度方向的中心在宽度方向处于同一位置的形状,通过上述第1槽与上述第2槽的连通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个侧面之中至少一个侧面比与该侧面相连的上述第1槽的侧面以及上述第2槽的侧面更向上述第1槽以及上述第2槽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侧突出,形成上述调整部件可与之接触的接触面。
这样,根据方案5的发明,通过在第1槽与第2槽的连通部具有接触面成为侧面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调整用凹部,可使调整部件与接触面接触来适当地进行位置调整,并且,仅利用对第1槽侧的部位进行成型的模具和对第2槽侧的部位进行成型的模具两个模具,就可对具有位置调整用凹部的光学元件进行成型,并且,可从模具中可靠地取出成型的光学元件。
再有,方案6的光学元件用支撑器的特征在于是在支撑光学元件的状态下,在包围该光学元件的光轴的外周面具有位置调整用凹部,在支撑光学元件的状态下,把调整部件插入上述位置调整用凹部的同时,通过使该调整部件移动,可以进行上述光学元件的位置调整的光学元件用支撑器,具有从上述外周面中光轴方向的一个端部向另一个端部延伸的第1槽;从上述外周面中上述光轴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向上述一个端部侧延伸并与上述第1槽连通的第2槽,在上述第1槽和上述第2槽的连通部具有,利用上述调整部件可以调整在上述光轴方向、以上述光轴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与上述光轴方向正交的上述第1槽以及上述第2槽的宽度方向以及使上述各方向之中至少2个方向合成的合成方向上的位置的位置调整用凹部,可仅用对上述第1槽侧的部位进行成型的第1模具和对上述第2槽侧的部位进行成型的第2模具两个模具成型。
这样,根据方案6的发明,通过在第1槽和第2槽的连通部具有位置调整用凹部,仅利用第1模具和第2模具两个模具,可对具有位置调整用凹部的光学元件进行成型,同时,可从模具中可靠地取出成型的光学元件用支撑器(成型品)。
此外,方案7的光学元件用支撑器的特征在于是在支撑光学元件的状态,在包围该光学元件的光轴的外周面具有朝向光轴侧凹进而设置的位置调整用凹部,在支撑光学元件的状态下,把调整部件插入上述位置调整用凹部的同时,通过使该调整部件移动,可以进行上述光学元件的位置调整的光学元件用支撑器,具有从上述外周面中光轴方向的一个端部向另一个端部侧延伸的、至少具有第1底面、在与该第1底面中上述光轴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形成的第1侧面、在上述第1底面中上述宽度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形成的第2侧面的第1槽;从上述外周面中上述光轴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向上述一个端部侧延伸、同时与上述第1槽连通的、至少具有第2底面、在该第2底面中上述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形成的第3侧面、在上述第2底面中上述宽度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形成的第4侧面的第2槽,在上述第1槽和上述第2槽的连通部具有,利用上述调整部件可以调整在上述光轴方向、以上述光轴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上述宽度方向以及使上述各方向之中至少2个方向合成的合成方向上的位置的位置调整用凹部,上述第1侧面形成于比上述第3侧面更偏上述宽度方向中一个方向侧的位置,上述第3侧面形成于比上述第2侧面更偏上述宽度方向中上述一个方向侧的位置,或与上述第2侧面在上述宽度方向中相同的位置,上述第2侧面形成于比上述第4侧面更偏上述宽度方向中上述一个方向侧的位置,上述第1槽与上述第2槽的连通部至少具有在上述第1侧面中的上述第2槽附近,与上述外周面以及上述第1底面的至少一方的交线与上述光轴方向平行,或者,形成朝向上述外周面中的上述光轴方向的一个端部侧逐渐离开光轴的形状,上述调整部件可与之接触的第1接触面;在该第1接触面中的上述第2槽侧的端部或该端部的附近,通过从该端部侧向上述第1槽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侧延伸出来,形成与上述外周面以及上述第1底面的至少一方的交线相对于上述光轴方向具有所定角度的形状,上述调整部件可与之接触的第2接触面;在上述第4侧面中的上述第1槽附近,与上述外周面以及上述第2底面的至少一方的交线平行于上述光轴方向,或者,形成朝向上述外周面中的上述光轴方向的另一个端部侧逐渐离开光轴的形状,上述调整部件可与之接触的第3接触面;在该第3接触面中的上述第1槽侧的端部或该端部的附近,通过从该端部侧向上述第2槽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侧延伸出来,形成与上述外周面以及上述第2底面的至少一方的交线相对于上述光轴方向具有所定角度的形状,上述调整部件可与之接触的第4接触面,从第1到第4接触面成为上述位置调整用凹部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
这样,根据方案7的发明,通过在第1槽与第2槽的连通部具有从第1到第4接触面成为侧面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调整用凹部,可使调整部件有选择地与各接触面接触来适当地进行光学元件的位置调整,并且,仅利用对第1槽侧的部位进行成型的模具和对第2槽侧的部位进行成型的模具两个模具,就可对具有位置调整用凹部的光学元件用支撑器进行成型,并且,可从模具中可靠地取出成型的光学元件用支撑器。
此外,方案8的光学元件用支撑器的特征在于在方案7中,上述第2接触面做成与上述外周面以及上述第1底面的至少一方的交线与上述光轴方向正交的形状,上述第4接触面做成与上述外周面以及上述第2底面的至少一方的交线与上述光轴方向正交的形状,上述位置调整用凹部的平面形状为正方形或长方形。
这样,根据方案8的发明,由于可用已存的调整部件,并且能够使调整部件与所有的接触面适当地接触,从而可以更简便并更高精度地进行位置调整。
再有,方案9的光学元件用支撑器的特征在于在支撑光学元件的状态下,在包围该光学元件的光轴的外周面具有朝向光轴侧凹进而设置的位置调整用凹部,在支撑光学元件的状态下,在把调整部件插入上述位置调整用凹部的同时,通过使上述调整部件移动,可以进行上述光学元件的位置调整的光学元件用支撑器,具有从上述外周面中光轴方向的一个端部向另一个端部侧延伸的、至少具有第1底面、在与该第1底面中上述光轴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形成的第1侧面、在上述第1底面中上述宽度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形成的第2侧面的第1槽;从上述外周面中上述光轴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向上述一个端部侧延伸、同时与上述第1槽连通的、至少具有第2底面、在该第2底面中上述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形成的第3侧面、在上述第2底面中上述宽度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形成的第4侧面的第2槽,在上述第1槽和上述第2槽的连通部具有,利用上述调整部件可以调整在上述光学元件的上述光轴方向、以上述光轴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上述宽度方向以及使上述各方向之中至少2个方向合成的合成方向上的位置的位置调整用凹部,上述第1侧面和上述第3侧面形成于上述宽度方向中同一位置,或者,上述第2侧面和上述第4侧面形成于上述宽度方向中同一位置,或者,上述第1侧面和上述第3侧面形成于上述宽度方向中同一位置,同时,上述第2侧面和上述第4侧面形成于上述宽度方向中同一位置,上述第1槽和上述第2槽的连通部至少具有在上述第1侧面中的上述第2槽附近,与上述外周面以及上述第1底面的至少一方的交线与上述光轴方向平行,或者,形成朝向上述外周面中的上述光轴方向的一个端部侧逐渐离开光轴的形状,上述调整部件可与之接触的第1接触面;在该第1接触面中的上述第2槽侧的端部或该端部的附近,通过从该端部侧向上述第1槽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侧延伸出来,形成与上述外周面以及上述第1底面的至少一方的交线相对于上述光轴方向具有所定角度的形状,上述调整部件可与之接触的第2接触面;在上述第4侧面中的上述第1槽附近,与上述外周面以及上述第2底面的至少一方的交线平行于上述光轴方向,或者,形成朝向上述外周面中的上述光轴方向的另一个端部侧逐渐离开光轴的形状,上述调整部件可与之接触的第3接触面;在该第3接触面中的上述第1槽侧的端部或该端部的附近,通过从该端部侧向上述第2槽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侧延伸出来,形成与上述外周面以及上述第2底面的至少一方的交线相对于上述光轴方向具有所定角度的形状,上述调整部件可与之接触的第4接触面,从第1到第4接触面成为上述位置调整用凹部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
这样,根据方案9的发明,通过在第1槽与第2槽的连通部具有从第1到第4接触面成为侧面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调整用凹部,可使调整部件有选择地与各接触面接触来适当地进行位置调整,并且,仅利用对第1槽侧的部位进行成型的模具和对第2槽侧的部位进行成型的模具两个模具,就可对具有位置调整用凹部的光学元用支撑器件进行成型,并且,可从模具中可靠地取出成型的光学元件用支撑器。
此外,方案10的光学元件用支撑器的特征在于是在支撑光学元件的状态,在包围光轴的外周面具有朝向光轴侧凹进而设置的位置调整用凹部,在支撑光学元件的状态下,在把调整部件插入上述位置调整用凹部的同时,通过使上述调整部件移动,可以进行上述光学元件的位置调整的光学元件,具有从上述外周面中光轴方向的一个端部向另一个端部延伸的第1槽;从上述外周面中上述光轴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向上述一个端部侧延伸并与上述第1槽连通的第2槽,在上述第1槽与上述第2槽的连通部具有,利用上述调整部件可以调整在上述光学元件的上述光轴方向、以上述光轴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与上述光轴方向正交的上述第1槽以及上述第2槽的宽度方向以及使上述各方向之中至少2个方向合成的合成方向上的位置的位置调整用凹部,上述第1槽和上述第2槽形成在其宽度方向的中心在宽度方向处于同一位置的形状,通过上述第1槽与上述第2槽的连通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个侧面之中至少一个侧面比与该侧面相连的上述第1槽的侧面以及上述第2槽的侧面更向上述第1槽以及上述第2槽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侧突出,在上述连通部形成上述调整部件可与之接触的接触面,该接触面成为上述位置调整用凹部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
这样,根据方案10的发明,通过在第1槽与第2槽的连通部具有接触面成为侧面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调整用凹部,可使调整部件与各接触面接触来适当地进行位置调整,并且,仅利用对第1槽侧的部位进行成型的模具和对第2槽侧的部位进行成型的模具两个模具,就可对具有位置调整用凹部的光学元件用支撑器进行成型,并且,可从模具中可靠地取出成型的光学元件用支撑器。
根据方案1的光学元件,通过在第1槽和第2槽的连通部具有位置调整用凹部,仅利用第1模具和第2模具两个模具,就能够对具有位置调整用凹部的光学元件进行成型,同时,能够从模具中可靠地取出成型的光学元件,结果,可得到能够削减模具的成本、自动化装置的初期引入、改装或维护所需要的费用等位置调整用凹部的成型所带来的总成本,同时,能够有效地对位置调整用凹部进行成型,而且,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光学元件。
根据方案2的光学元件,通过在第1槽和第2槽的连通部具有从第1到第4接触面成为侧面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调整用凹部,能够使调整部件有选择地与各接触面接触来适当地进行位置调整,并且,仅利用对第1槽侧的部位进行成型的第1模具和对第2槽侧的部位进行成型的第2模具两个模具,就能够对具有位置调整用凹部的光学元件进行成型,同时,能够从模具中可靠地取出成型的光学元件,结果,可得到能够削减模具的成本、自动化装置的初期引入、改装或维护所需要的费用等位置调整用凹部的成型所带来的总成本,同时能够有效地对位置调整用凹部进行成型,且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恰当地进行位置调整能够进一步发挥优良的光学性能的光学元件。
再有,根据方案3的光学元件,通过可使用已有的调整部件,并且能够使调整部件与所有的接触面适当地接触,能够更简便且高精度地进行位置调整,结果,可得到除方案2的光学元件的效果之外,还可进一步提高搭载了光学元件的光学机器的制造效率以及光学性能的光学元件。
此外,根据方案4的光学元件,通过在第1槽和第2槽的连通部具有从第1到第4接触面成为侧面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调整用凹部,能够使调整部件有选择地与各接触面接触来适当地进行位置调整,并且,仅利用对第1槽侧的部位进行成型的第1模具和对第2槽侧的部位进行成型的第2模具两个模具,就能够对具有位置调整用凹部的光学元件进行成型,同时,能够从模具中可靠地取出成型的光学元件,结果,可得到能够削减模具的成本、自动化装置的初期引入、改装或维护所需要的费用等位置调整用凹部的成型所带来的总成本,同时能够有效地对位置调整用凹部进行成型,而且,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光学元件,并且,通过适当地进行位置调整,能够发挥优良的光学性能。
此外,根据方案5的光学元件,通过在第1槽和第2槽的连通部具有接触面成为侧面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调整用凹部,能够使调整部件与接触面接触来适当地进行位置调整,并且,仅利用对第1槽侧的部位进行成型的第1模具和对第2槽侧的部位进行成型的第2模具两个模具,就能够对具有位置调整用凹部的光学元件进行成型,同时,能够从模具中可靠地取出成型的光学元件,结果,可得到能够削减模具的成本、自动化装置的初期引入、改装或维护所需要的费用等位置调整用凹部的成型所带来的总成本,同时,能够有效地对位置调整用凹部进行成型,而且,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光学元件,并且,通过适当地进行位置调整,能够发挥优良的光学性能。
再有,根据方案6的光学元件用支撑器,通过在第1槽和第2槽的连通部具有位置调整用凹部,仅利用第1模具和第2模具两个模具,就能够对具有位置调整用凹部的光学元件用支撑器进行成型,同时,能够从模具中可靠地取出成型的光学元件用支撑器,结果,可得到能够削减模具的成本、自动化装置的初期引入、改装或维护所需要的费用等位置调整用凹部的成型所带来的总成本,同时,能够有效地对位置调整用凹部进行成型,而且,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光学元件用支撑器。
根据方案7的光学元件用支撑器,通过在第1槽和第2槽的连通部具有从第1到第4接触面成为侧面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调整用凹部,能够使调整部件有选择地与各接触面接触来适当地进行位置调整,并且,仅利用对第1槽侧的部位进行成型的第1模具和对第2槽侧的部位进行成型的第2模具两个模具,就能够对具有位置调整用凹部的光学元件用支撑器进行成型,同时,能够从模具中可靠地取出成型的光学元件用支撑器,结果,可得到能够削减模具的成本、自动化装置的初期引入、改装或维护所需要的费用等位置调整用凹部的成型所带来的总成本,同时,能够有效地对位置调整用凹部进行成型,而且,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光学元件用支撑器,并且,通过适当地进行位置调整,光学元件能够发挥优良的光学性能。
再有,根据方案8的光学元件用支撑器,通过可使用已有的调整部件,并且能够使调整部件与所有的接触面适当地接触,能够更简便且高精度地进行位置调整,结果,可得到除方案7的光学元件用支撑器的效果之外,还可进一步提高搭载了光学元件的光学机器的制造效率以及光学性能的光学元件用支撑器。
此外,根据方案9的光学元件用支撑器,通过在第1槽和第2槽的连通部具有从第1到第4接触面成为侧面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调整用凹部,能够使调整部件有选择地与各接触面接触来适当地进行位置调整,并且,仅利用对第1槽侧的部位进行成型的第1模具和对第2槽侧的部位进行成型的第2模具两个模具,就能够对具有位置调整用凹部的光学元件用支撑器进行成型,同时,能够从模具中可靠地取出成型的光学元件用支撑器,结果,可得到能够削减模具的成本、自动化装置的初期引入、改装或维护所需要的费用等位置调整用凹部的成型所带来的总成本,同时,能够有效地对位置调整用凹部进行成型,而且,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光学元件用支撑器,并且,通过适当地进行位置调整,能够发挥优良的光学性能。
此外,根据方案10的光学元件用支撑器,通过在第1槽和第2槽的连通部具有接触面成为侧面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调整用凹部,能够使调整部件与接触面接触来适当地进行位置调整,并且,仅利用对第1槽侧的部位进行成型的第1模具和对第2槽侧的部位进行成型的第2模具两个模具,就能够对具有位置调整用凹部的光学元件用支撑器进行成型,同时,能够从模具中可靠地取出成型的光学元件用支撑器,结果,可得到能够削减模具的成本、自动化装置的初期引入、改装或维护所需要的费用等位置调整用凹部的成型所带来的总成本,同时,能够有效地对位置调整用凹部进行成型,而且,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光学元件用支撑器,并且,通过适当地进行位置调整,光学元件能够发挥优良的光学性能。


图1是示意本发明的光学元件的第1实施方式中,形成有位置调整用凹部的透镜以及模具的正视图。
图2是示意图1的透镜和调整栓的图1的2-2截面图。
图3是示意本发明的光学元件的第2实施方式中,形成有位置调整用凹部的透镜以及模具的正视图。
图4是图3的4-4截面图。
图5是示意本发明的光学元件的第3实施方式中,形成有位置调整用凹部的透镜以及模具的正视图。
图6是示意本发明的光学元件的第4实施方式中,形成有位置调整用凹部的透镜以及模具的正视图。
图7是示意本发明的光学元件用支撑器的实施方式的正视图。
图8是图7的8-8截面图。
图9是示意搭载了本发明的光学元件的光学读取头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10是示意原有的形成了位置调整用凹部的透镜的一个例子的正视图。
图11是图10的11-11截面图。
符号说明14-支撑器,15-透镜(传感器透镜),16-位置调整用凹部,17-第1槽,17a-第1底面,17b-第1侧面,17c-第2侧面,19-第1接触面,20-第2接触面,21-第2槽,21a-第2底面,21b-第3侧面,21c-第4侧面,22-第3接触面,24-第4接触面,26-下部模具,27-上部模具,30-衍射光栅,36-透镜,38-第1接触面,39-第4接触面,40-位置调整用凹部,41-下部模具,42-上部模具,43-光学元件用支撑器,44-下部模具,45-上部模具,60-透镜,61-接触面,62-接触面,63-位置调整用凹部,65-下部模具,66-上部模具,70-透镜,71-下部模具,72-上部模具。
具体实施例方式
(光学元件的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1以及图2对本发明的光学元件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还有,对于与原来基本结构相同或与此类似的地方用同一符号来说明。
图1以及图2表示作为本实施方式中的光学元件的一个例子,利用树脂材料的注射成型而一体成型有具有第1透镜面(柱形面)2以及第2透镜面3两个透镜面2、3的透镜主体5和从外侧支撑该透镜主体5的圆筒形支撑器14的支撑器一体型透镜15。
该透镜15能够用作例如光学读取头装置(参照图9)中配置在光接收元件的入射侧位置的传感器透镜。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透镜15在支撑器14的外周面,具有在图1中以假想线(虚线)围住的位置调整用凹部16,该位置调整用凹部16的底面形成平坦面。
并且,在该位置调整用凹部16通过在插入作为调整部件的一个例子的调整栓13的状态下使调整栓13移动,就可以调整透镜15的位置。
具体地说来,在把调整栓13插入位置调整用凹部16的状态,使调整栓13向透镜15的光轴8方向(图1、图2中的纵向)移动的话,就可以调整透镜15在光轴8方向的位置。
此外,在把调整栓13插入位置调整用凹部16的状态,使调整栓13向以光轴8为中心的旋转方向旋转的话,就可以调整透镜15在旋转方向的位置。
再有,把调整栓13插入位置调整用凹部16的状态,使调整栓13向与光轴8正交的位置调整用凹部16的宽度方向(图1中的横向)移动的话,就可以调整透镜15在宽度方向的位置。
还有,位置调整用凹部16的宽度方向表示与后述的第1槽17与第2槽21的连通部的宽度方向,第1槽17中第1底面17a的宽度方向以及第2槽21中第2底面21a的宽度方向相同的方向(图1中的宽度方向)。
再有,在把调整栓13插入位置调整用凹部16的状态,使调整栓13向光轴8方向、旋转方向以及宽度方向之中至少2个方向的合成方向移动的话,就可以调整透镜15在合成方向的位置。
这样,在把调整栓13插入位置调整用凹部16的状态,通过使调整栓13移动进行透镜15的位置调整与原来基本相同,但在本实施方式中,该位置调整用凹部16的结构与原来很大地不同。
即,如图1所示,在支撑器14的外周面,形成有从该外周面中光轴8方向的一个端部(图1、图2中的上端部)向外周面中光轴8方向的另一端部(图1、图2中的下端部)侧延伸的第1槽17。
如图1、图2所示,第1槽17具有在光轴8方向长的第1底面17a。
此外,第1槽17具有在与第1底面17a中光轴8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即在第1底面17a中图1的右端部形成的第1侧面17b。
再有,第1槽17具有在与第1底面17a中宽度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即在第1底面17a中图1的左端部形成的第2侧面17c,该第2侧面17c在光轴8方向的尺寸比第1侧面17b更小。
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在支撑器14的外周面,形成有从该外周面中光轴8方向的另一个端部(下端部)向外周面中光轴8方向的一个端部(上端部)侧延伸的第2槽21,该第2槽21在上端部与第1槽17的下端部连通。
如图1、图2所示,第2槽21具有在光轴8方向长的第2底面21a。
此外,第2槽21具有在与第2底面21a中光轴8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即在第2底面21a中图1的右端部形成的第3侧面21b。
如图1所示,该第3侧面21b形成于比第1侧面17b更偏向宽度方向中左方的位置,比第2侧面17c更偏向宽度方向中右方的位置。也就是,第3侧面21b形成于宽度方向中第1侧面17b和第2侧面17c之间的位置。还有,该第3侧面21b也可以形成于与第2侧面17c在宽度方向中相同的位置。
再有,第2槽21具有在与第2底面21a中宽度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即在第2底面21a中图1的左端部形成的第4侧面21c,该第4侧面21c在光轴8方向的尺寸比第3侧面21b更大。
该第4侧面21c形成于比第2侧面17c更偏向宽度方向左方的位置。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槽17和第2槽21的连通部具有上述位置调整用凹部16。
对该第1槽17和第2槽21的连通部进一步叙述的话,该连通部在第1侧面17b中第2槽21的附近具有使与支撑器14的外周面的交线L1以及与第1底面17a的交线L1’与光轴8方向平行的第1接触面19,调整栓13可与该第1接触面19接触。
再有,第1接触面19形成2个交线L1、L1’在图1中平面上重合,作为整体与位置调整用凹部16的底面正交的形状。
还有,该第1接触面19只要在进行位置调整时能够使调整栓13接触的话,与支撑器14的外周面的交线L1以及与第1底面17a的交线L1’的至少一方与光轴8方向平行的话即可。
此外,第1接触面19不限于2个交线L1、L1’的至少一个与光轴8方向平行,2个交线L1、L1’的至少一个在支撑器14的外周面朝向上端部从光轴8逐渐离开即可。这种第1接触面19的形状假设为在例如在第1槽17上形成脱模锥面时或除此以外,还在第1槽17上故意地设置锥面的场合的形状。再有,第1接触面19不限于与位置调整用凹部16的底面正交的形状,例如,也可以沿位置调整用凹部16的深度方向形成向位置调整用凹部16的宽度方向中内侧或外侧倾斜的形状。
除这种第1接触面19之外,连通部还具有在第1接触面19中第2槽21侧的端部形成的第2接触面20,调整栓13可与该第2接触面20接触。
该第2接触面20通过从第1接触面10中第2槽21侧的端部向第1槽17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侧垂直延伸出来,与支撑器14的外周面的交线L2以及与第1底面17a的交线L2’形成与光轴8方向正交的形状。
再有,第2接触面20形成2个交线L2、L2’在图1中平面上重合,作为整体与位置调整用凹部16的底面正交的形状。
并且,第2接触面20的第2槽21侧的端部,即图1中左端部与第3侧面21b连接。
还有,对于该第2接触面,只要在进行位置调整时能够使调整栓12与之接触的话,与支撑器14的外周面的交线L2以及与第1底面17a的交线L2’的至少一个与光轴8方向正交的话即可。
此外,第2接触面20不限于与位置调整用凹部16的底面正交的形状,例如,也可以沿位置调整用凹部16的深度方向形成向位置调整用凹部16的宽度方向中内侧或外侧倾斜的形状。
除第1接触面19、第2接触面20之外,连通部还在第4侧面21c中第1槽17附近,具有与支撑器14的外周面的交线L3以及与第2底面21a的交线L3’与光轴8方向平行的第3接触面22,调整栓13可与该第3接触面22接触。
再有,第3接触面22形成2个交线L3、L3’在图1中在平面上重合,作为整体与位置调整用凹部16的底面正交的形状。
还有,第3接触面22只要是在进行位置调整时能够使调整栓13与之接触的话,与支撑器14的外周面的交线L3以及与第2底面21a的交线L3’的至少一方与光轴8方向平行的话即可。
此外,第3接触面22不限于2个交线L3、L3’的至少一方与光轴8方向平行,2个交线L3、L3’的至少一个在支撑器14的外周面朝向下端部从光轴8逐渐离开即可。这种第3接触面22的形状假设为在例如在第2槽21上形成脱模锥面时或除此以外,还在第2槽21上故意地设置锥面的场合的形状。
再有,第3接触面22不限于与位置调整用凹部16的底面正交的形状,例如,也可以沿位置调整用凹部16的深度方向形成向位置调整用凹部16的宽度方向中内侧或外侧倾斜的形状。
除第1至第3接触面19、20、22外,连通部具有第3接触面22中在第1槽17侧的端部形成的第4接触面24,调整栓13可与该第4接触面24接触。
该第4接触面24通过从第3接触面22中第1槽17侧的端部向第2槽21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侧垂直延伸出,与支撑器14的外周面的交线L4以及与与第2底面21a的交线L4’形成与光轴方向正交的形状。
再有,第4接触面24形成2个交线L4、L4’在图1中平面上重合,作为整体与位置调整用凹部16的底面正交的形状。
并且,第4接触面24与第1槽17侧的端部连接,即图1中右端部与第2侧面17c连接。
还有,对于第4接触面24,只要在进行位置调整时能够使调整栓13接触的话,与支撑器14的外周面的交线L4以及与第2底面21a的交线L4’的至少一方与光轴8方向正交的话即可。
再有,第4接触面24不限于与位置调整用凹部16的底面正交的形状,例如,也可以是沿位置调整用凹部16的深度方向形成向位置调整用凹部16的宽度方向中内侧或外侧倾斜的形状。
这样一来,在连通部形成的第1至第4接触面19、20、22、24如图1所示那样,成为平面形状做成正方形的位置调整用凹部16的侧面。
还有,对于第1接触面19以及第3接触面22,分别形成位置调整用凹部16的相互不同的一个侧面(图1中的上下侧面)的全部。
另一方面,对于第2接触面20以及第4接触面24,分别形成位置调整用凹部16的相互不同的一个侧面(图1中的上下侧面)的一部分。
并且,具有这种位置调整用凹部16的透镜15如图1、图2的点画线所示那样,仅利用同时转印第1透镜面2和第1槽17侧的部位而成型的作为可动侧的模具的下部模具26和同时转印第2透镜面3和第2槽21侧的部位而成型的作为固定侧的模具的上部模具27两个模具26、27做成的透镜成型模具28就可以进行成型。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原来不同,由于位置调整用凹部16成型于具有不妨碍模具(在本实施中为下部模具26)或成型品向光轴8方向的移动(换句话说,成型品的取出动作)的形状的第1槽17和第2槽21的连通部,所以,仅利用两个模具26、27对位置调整用凹部16进行成型也能够从模具26、27可靠地取出成型品。
并且,在把调整栓13插入这样成型的透镜15的位置调整用凹部16的状态下,使调整栓13向光轴8方向、旋转方向、宽度方向或使这些方向的至少2个方向合成的合成方向的任一方向移动的场合,也可以使调整栓13有选择地与第1至第4接触面19、20、22、24的至少一个接触。
结果,能够用调整栓13适当地进行透镜15的位置调整。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通过使位置调整用凹部16的平面形状形成正方形,在进行位置调整时,能够把没有特别形状的现存的调整栓(例如,截面呈圆形的调整栓)不加改变地插入位置调整用凹部16来使用。
再有,能够使调整栓与所有的接触面19、20、22、24适当地接触。
结果,能够用调整栓13更廉价且高精度地进行透镜15的位置调整。
还有,从第1到第4接触面19、20、22、24不必是平坦面,只要在进行位置调整时能够使调整栓13接触的话,例如,也可以是沿位置调整用凹部16的深度方向形成蛇行状或锯齿状。
此外,当然也可以把本实施方式中的位置调整用凹部16应用于衍射光栅。
(第2实施方式)其次,参照图3以及图4对本发明的光学元件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还有,对与第1实施方式基本结构相同的或类似的地方给于同一符号来说明。
如图3、图4所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的透镜36与第1实施方式的透镜15不同,第2侧面17c比第1侧面17b在光轴8方向的尺寸更大。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透镜36与第1实施方式的透镜15不同,第3侧面21b比第4侧面21c在光轴8方向的尺寸更大。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接触面38的形状不是如第1实施方式那样,与支撑器14的外周面的交线L2以及与第1底面17a的交线L2’与光轴8方向正交的形状,而是做成相对于光轴8方向绕顺时针具有所定锐角θ的形状。
还有,只要该第2接触面38在调整位置时能够使调整栓13与之接触的话,与支撑器14的外周面的交线L2以及与第1底面17a的交线L2’的至少一方相对于光轴8方向绕顺时针具有所定锐角θ的形状的话即可。
并且,第2接触面38的第2槽21侧的端部与第2侧面17c的第2槽21侧的端部在光轴8方向位于同一高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4接触面39的形状不是如第1实施方式那样,与支撑器14的外周面的交线L4以及与第2底面21a的交线L4’做成相对于光轴8方向成正交的形状,而是相对于光轴8方向绕顺时针具有所定锐角θ的形状。
还有,对于该第4接触面39也是,只要在调整位置时能够使调整栓13与之接触的话,与支撑器14的外周面的交线L4以及与第2底面21a的交线L4’的至少一方相对于光轴8方向绕顺时针具有所定锐角θ的形状的话即可。
并且,通过这样形成第2接触面38以及第4接触面39,本实施方式中的透镜36的位置调整用凹部40的平面形状如图3所示那样为平行四边形。
这种透镜36需要准备可插入位置调整用凹部40的形状的调整栓,但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利用仅由下部模具41和上部模具42两个模具组成的透镜成型模具32就能够成型,同时,能够从模具32可靠地取出成型品。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3、图4中,如点画线所示那样,能够使下部模具41中与上部模具42的接触面和上部模具42中与下部模具41的接触面同时在光轴8方向形成没有台阶差的平面形状,这样,能够更简便且廉价地制造光学元件成型模具。
还有,第2接触面38以及第4接触面39并不一定是平坦面,只要在调整位置时能够使调整栓13与之接触,就也可以是例如沿位置调整用凹部40的深度方向形成蛇行状或锯齿状。
此外,当然也可以把本实施方式中的位置调整用凹部40应用于衍射光栅。
(第3实施方式)其次,参照图5对本发明的光学元件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还有,对与第1实施方式基本结构相同或与此类似的地方给与相同的符号来说明。
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透镜60与第1实施方式的透镜15不同,第1槽17和第2槽21形成各槽在宽度方向的中心在宽度方向位于同一位置的形状,并且形成相同的宽度尺寸。
再有,第1槽17与第2槽21的连通部在宽度方向的两个侧面,即第1侧面17b与第3侧面21b的连接部和第2侧面17c与第4侧面21c的连接部比连接部以外的侧面的部位更向第1槽17以及第2槽21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侧突出。
具体地说,这些突出的连通部的两个侧面之中,图5中右侧的侧面通过具有,通过R面与第1侧面17b连接且与第1侧面17b正交的第1面、通过R面与该第1面的左端部连接且与第1侧面17b平行的第2面、通过R面与该第2面的下端部连接同时右端部通过R面与第3侧面21b连接的第3面,平面形状形成大致矩形状。
这样,这些突出的连通部的两侧面成为在调整位置时调整栓13可与之接触的接触面61、62。
再有,这些接触面61、62成为在图5中以假想线(虚线)围住的位置调整用凹部63的侧面。
本实施方式中的透镜60,如图5中以点画线所示的那样,利用仅由对第1槽17侧的部位进行成型的下部模具65和对第2槽21侧的部位进行成型的上部模具66两个模具65、66组成的透镜成型模具67就能够成型,同时能够从模具67可靠地取出成型品。
再有,与第2实施方式中的透镜36一样,能够使下部模具65中与上部模具66的接触面和上部模具66中与下部模具65的接触面都在光轴8方向形成没有台阶差的平面形状,能够更简便且廉价地制造光学元件成型模具67。
还有,在图5中,接触面61、62的平面形状大致为矩形,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使连通部的侧面突出成例如平面半圆形状或平面三角形状,做成平面形状为半圆形状或三角形状等矩形以外的平面形状。
此外,使连通部中仅宽度方向的一个侧面向第1槽17以及第2槽21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侧突出也可以。在该场合,也可形成调整栓可与之接触的接触面。
再有,当然也可以把本实施方式中的位置调整用凹部63应用于衍射光栅。
(第4实施方式)其次,参照图6对本发明的光学元件的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还有,对与第1实施方式基本结构相同或与此类似的地方给与相同的符号来说明。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透镜70,第1至第4接触面19、38、22、39的形状以及各接触面19、38、22、39成为侧面的位置调整用凹部40的形状与第2实施方式的透镜36基本相同。
但是,本实施方式中的透镜70与第2实施方式的透镜36不同,第1侧面17b和第3侧面21b形成于宽度方向的同一位置,同时,第2侧面17c和第4侧面21c形成于宽度方向的同一位置。
本实施方式中的透镜70也如图6中以点画线所示那样,能够利用由对第1槽17侧的部位进行成型的下部模具71和对第2槽21侧的部位进行成型的上部模具72两个模具71、72组成的成型模具73进行成型,同时,能够从模具73中可靠地取出成型品。
再有,与第2实施方式中的透镜36一样,能够使下部模具71中与上部模具72的接触面和上部模具72中与下部模具71的接触面都在光轴8方向形成没有台阶差的平面形状,能够更简便且廉价地制造光学元件成型模具73。
(光学元件用支撑器的实施方式)其次,参照图7以及图8对本发明的光学元件用支撑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光学元件用支撑器43被做成圆筒状的支撑器43。
该光学元件用支撑器43的结构做成,从第1实施方式中的透镜15除透镜主体5的结构,或,从第2实施方式中的衍射光栅30除衍射光栅主体31的结构之外,在内周面具有用于支撑收放在支撑器43内的光学元件37的支撑部47。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光学元件用支撑器43的外周面,形成有上述第1槽17和第2槽21,在第1槽17和第2槽21的连通部,形成有上述位置调整用凹部16。
在光学元件用支撑器43的内侧,例如,把透镜或衍射光栅等别体的光学元件37放置到支撑部47,能够利用粘接等方法固定。
并且,在把光学元件37固定在光学元件用支撑器43的状态,通过把调整栓13插入位置调整用凹部16,使调整栓13移动,可以进行光学元件在光轴8方向、旋转方向、宽度方向以及使各方向之中至少2个方向合成的合成方向的位置调整。
这种光学元件用支撑器43也与上述透镜15或衍射光栅30相同,由于位置调整用凹部16形成于具有不妨碍模具或成型品向光轴8方向的移动的形状的第1槽17和第2槽21的连通部,所以,能够利用在图9中以点画线所示的仅由下部模具44和上部模具45两个模具组成的成型模具46进行成型。此外,能够从模具46中可靠地取出成型品。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位置调整用凹部16形成正方形,所以,在进行位置调整时,能够不加改变地使用现存的调整栓,能够使调整栓与所有的接触面19、20、22、24适当地接触。
还有,不限于上述结构,也可把光学元件用支撑器的位置调整用凹部做成与图3至图6所示的结构等同的结构。该情况下,能够更简便且廉价地制造光学元件成型模具。
(光学读取头装置的实施方式)其次,参照图9对搭载了本发明的光学元件的光学读取头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光学读取头装置48在外框49内具有作为光源的LED光源50,该LED光源50发出用于读取记录在CD上的信息的780nm附近的波长的激光。
在相对于LED光源50的光的出射侧的位置,配置有在支撑器14的外周面形成了位置调整用凹部16的衍射光栅30,从LED光源50出射的光入射到该衍射光栅30。
并且,衍射光栅30把从LED光源50侧入射的光变换成用于跟踪的3束光(以下,称为往路3光束)并出射。
在相对于衍射光栅30的往路3光束的出射侧的位置配置有棱镜51,从衍射光栅30出射的往路3光束入射到该棱镜51上。
并且,棱镜51使从衍射光栅30侧入射的往路3光束向与入射方向正交的方向反射。
在相对于棱镜51的往路3光束的反射侧的位置配置有准直透镜52,被棱镜51反射的往路3光束入射到该准直透镜52上。
并且,准直透镜52把从棱镜51侧入射的往路3光束变换成平行光出射。
在相对于准直透镜52的往路3光束的出射侧的位置配置有对物透镜53,从准直透镜52出射的往路3光束入射到该对物透镜53上。
并且,对物透镜53把从准直透镜52侧入射的往路3光束变换成会聚光出射。
在相对于对物透镜53的往路3光束的出射侧的位置配置有CD54,从对物透镜53侧出射的往路3光束入射到该CD54的记录面上。
入射到CD54的记录面的往路3光束根据来自记录面的光的反射强弱取得记录在记录面上的信息并反射到对物透镜53侧。
对物透镜53接收从CD54的记录面反射的3光束(以下称为返路3光束),把该返路3光束变换成平行光出射到准直透镜52侧。
准直透镜52接收从对物透镜53出射的返路3光束,把该返路3光束变换成会聚光出射到棱镜51侧。
棱镜51一旦被从准直透镜52出射的返路3光束入射的话,就使该入射的返路3光束不加改变地透过。
在相对于棱镜51的返路3光束的透过侧的位置配置有在支撑器14的外周面形成有上述结构的位置调整用凹部16的传感器透镜15,透过了棱镜51的返路3光束入射到该传感器透镜15上。
并且,传感器透镜15使从棱镜51侧入射的返路3光束具有像散,同时,使该返路3光束会聚后出射。
在相对于传感器透镜15的返路3光束的出射侧的位置配置有作为光接收元件的光探测器55,从传感器透镜15出射的返路3光束入射到光探测器55上。
并且,光探测器55把入射的返路3光束转换成电信号。
在此,传感器透镜15以及衍射光栅30是位置调整用凹部16形成于具有不妨碍模具或成型品向光轴方向的移动的形状的第1槽17和第2槽21的连通部,仅利用下部模具26和上部模具27两个模具成型而得到。
这种传感器透镜15和衍射光栅30在各光读取头装置48的组装时,由于在外框49上进行了光轴8方向以及旋转方向的位置调整后固定在外框49上,所以,能够适当地发挥各种功能。
这样,光学读取头48能够恰当地读取记录在CD54上的信息。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仅利用下部模具26、41、44、65、71和上部模具27、42、45、66、72两个模具就能够形成具有位置调整用凹部16、40、63的透镜15、36、60、70、衍射光栅30以及光学元件用支撑器43,同时,能够从模具中可靠地取出成型品。
结果,能够削减模具的成本、自动化装置的初期引入、改装或维修所需要的费用等位置调整用凹部的成型带来的总成本,同时能够有效地对位置调整用凹部进行成型,并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还有,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根据需要做各种变更。
例如,成为位置调整用凹部的侧面的接触面的个数不限于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最大为4个,也可以是5个以上。
此外,在光学元件用支撑器上除固定透镜或衍射光栅以外,还可以固定其它需要进行光轴方向以及旋转方向的位置调整的光学元件。
权利要求
1.一种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在包围光轴的外周面具有位置调整用凹部,在把调整部件插入该位置调整用凹部的状态,通过使上述调整部件移动,可以进行位置调整,具有,从上述外周面中光轴方向的一个端部向另一个端部延伸的第1槽;从上述外周面中上述光轴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向上述一个端部侧延伸并与上述第1槽连通的第2槽,在上述第1槽和上述第2槽的连通部具有,利用上述调整部件可以调整在上述光轴方向、以上述光轴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与上述光轴方向正交的上述第1槽以及上述第2槽的宽度方向以及使上述各方向之中至少2个方向合成的合成方向上的位置的位置调整用凹部,可仅用对上述第1槽侧的部位进行成型的第1模具和对上述第2槽侧的部位进行成型的第2模具两个模具成型。
2.一种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在包围光轴的外周面具有朝向光轴侧凹进而设置的位置调整用凹部,在把调整部件插入该位置调整用凹部的状态,通过使上述调整部件移动,可以进行位置调整,具有,从上述外周面中光轴方向的一个端部向另一个端部侧延伸的、至少具有第1底面、在与该第1底面中上述光轴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形成的第1侧面、在上述第1底面中上述宽度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形成的第2侧面的第1槽;从上述外周面中上述光轴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向上述一个端部侧延伸、同时与上述第1槽连通的、至少具有第2底面、在该第2底面中上述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形成的第3侧面、在上述第2底面中上述宽度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形成的第4侧面的第2槽,在上述第1槽和上述第2槽的连通部具有,利用上述调整部件可以调整在上述光轴方向、以上述光轴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上述宽度方向以及使上述各方向之中至少2个方向合成的合成方向上的位置的位置调整用凹部,上述第1侧面形成于比上述第3侧面更偏上述宽度方向中一个方向侧的位置,上述第3侧面形成于比上述第2侧面更偏上述宽度方向中上述一个方向侧的位置,或与上述第2侧面在上述宽度方向中相同的位置,上述第2侧面形成于比上述第4侧面更偏上述宽度方向中上述一个方向侧的位置,上述第1槽与上述第2槽的连通部至少具有在上述第1侧面中的上述第2槽附近,与上述外周面以及上述第1底面的至少一方的交线与上述光轴方向平行,或者,形成朝向上述外周面中的上述光轴方向的一个端部侧逐渐离开光轴的形状,上述调整部件可与之接触的第1接触面,在该第1接触面中的上述第2槽侧的端部或该端部的附近,通过从该端部侧向上述第1槽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侧延伸出来,形成与上述外周面以及上述第1底面的至少一方的交线相对于上述光轴方向具有所定角度的形状,上述调整部件可与之接触的第2接触面,在上述第4侧面中的上述第1槽附近,与上述外周面以及上述第2底面的至少一方的交线平行于上述光轴方向,或者,形成朝向上述外周面中的上述光轴方向的另一个端部侧逐渐离开光轴的形状,上述调整部件可与之接触的第3接触面,在该第3接触面中的上述第1槽侧的端部或该端部的附近,通过从该端部侧向上述第2槽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侧延伸出来,形成与上述外周面以及上述第2底面的至少一方的交线相对于上述光轴方向具有所定角度的形状,上述调整部件可与之接触的第4接触面,从第1到第4接触面成为上述位置调整用凹部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接触面做成与上述外周面以及上述第1底面的至少一方的交线与上述光轴方向正交的形状,上述第4接触面做成与上述外周面以及上述第2底面的至少一方的交线与上述光轴方向正交的形状,上述位置调整用凹部的平面形状为正方形或长方形。
4.一种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在包围光轴的外周面具有朝向光轴侧凹进而设置的位置调整用凹部,在把调整部件插入该位置调整用凹部的状态,通过使上述调整部件移动,可以进行位置调整,具有,从上述外周面中光轴方向的一个端部向另一个端部侧延伸的、至少具有第1底面、在与该第1底面中的上述光轴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形成的第1侧面、在上述第1底面中的上述宽度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形成的第2侧面的第1槽;从上述外周面中上述光轴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向上述一个端部侧延伸、同时与上述第1槽连通的、至少具有第2底面、在该第2底面中的上述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形成的第3侧面、在上述第2底面中的上述宽度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形成的第4侧面的第2槽,在上述第1槽和上述第2槽的连通部具有,利用上述调整部件可以调整在上述光轴方向、以上述光轴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上述宽度方向以及使上述各方向之中至少2个方向合成的合成方向上的位置的位置调整用凹部,上述第1侧面和上述第3侧面形成于上述宽度方向中同一位置,或者,上述第2侧面和上述第4侧面形成于上述宽度方向中同一位置,或者,上述第1侧面和上述第3侧面形成于上述宽度方向中同一位置,同时,上述第2侧面和上述第4侧面形成于上述宽度方向中同一位置,上述第1槽和上述第2槽的连通部至少具有在上述第1侧面中的上述第2槽附近,与上述外周面以及上述第1底面的至少一方的交线与上述光轴方向平行,或者,形成朝向上述外周面中的上述光轴方向的一个端部侧逐渐离开光轴的形状,上述调整部件可与之接触的第1接触面,在该第1接触面中的上述第2槽侧的端部或该端部的附近,通过从该端部侧向上述第1槽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侧延伸出来,形成与上述外周面以及上述第1底面的至少一方的交线相对于上述光轴方向具有所定角度的形状,上述调整部件可与之接触的第2接触面,在上述第4侧面中的上述第1槽附近,与上述外周面以及上述第2底面的至少一方的交线平行于上述光轴方向,或者,形成朝向上述外周面中的上述光轴方向的另一个端部侧逐渐离开光轴的形状,上述调整部件可与之接触的第3接触面,在该第3接触面中的上述第1槽侧的端部或该端部的附近,通过从该端部侧向上述第2槽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侧延伸出来,形成与上述外周面以及上述第2底面的至少一方的交线相对于上述光轴方向具有所定角度的形状,上述调整部件可与之接触的第4接触面,从第1到第4接触面成为上述位置调整用凹部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
5.一种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在包围光轴的外周面具有朝向光轴侧凹进而设置的位置调整用凹部,在把调整部件插入该位置调整用凹部的状态,通过使上述调整部件移动,可以进行位置调整,具有,从上述外周面中光轴方向的一个端部向另一个端部延伸的第1槽;从上述外周面中上述光轴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向上述一个端部侧延伸并与上述第1槽连通的第2槽,在上述第1槽与上述第2槽的连通部具有,利用上述调整部件可以调整在上述光轴方向、以上述光轴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与上述光轴方向正交的上述第1槽以及上述第2槽的宽度方向以及使上述各方向之中至少2个方向合成的合成方向上的位置的位置调整用凹部,上述第1槽和上述第2槽形成在其宽度方向的中心在宽度方向处于同一位置的形状,通过上述第1槽与上述第2槽的连通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个侧面之中至少一个侧面比与该侧面相连的上述第1槽的侧面以及上述第2槽的侧面更向上述第1槽以及上述第2槽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侧突出,形成上述调整部件可与之接触的接触面,该接触面形成上述位置调整用凹部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
6.一种光学元件用支撑器,其特征在于在支撑光学元件的状态下,在包围该光学元件的光轴的外周面具有位置调整用凹部,在支撑光学元件的状态下,在把调整部件插入上述位置调整用凹部的同时,通过使上述调整部件移动,可以进行位置调整,具有,从上述外周面中光轴方向的一个端部向另一个端部延伸的第1槽;从上述外周面中上述光轴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向上述一个端部侧延伸并与上述第1槽连通的第2槽,在上述第1槽和上述第2槽的连通部具有,利用上述调整部件可以调整在上述光轴方向、以上述光轴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与上述光轴方向正交的上述第1槽以及上述第2槽的宽度方向以及使上述各方向之中至少2个方向合成的合成方向上的位置的位置调整用凹部,可仅用对上述第1槽侧的部位进行成型的第1模具和对上述第2槽侧的部位进行成型的第2模具两个模具成型。
7.一种光学元件用支撑器,其特征在于在支撑光学元件的状态下,在包围该光学元件的光轴的外周面具有朝向光轴侧凹进而设置的位置调整用凹部,在支撑光学元件的状态下,在把调整部件插入上述位置调整用凹部的同时,通过使上述调整部件移动,可以进行位置调整,具有,从上述外周面中光轴方向的一个端部向另一个端部侧延伸的、至少具有第1底面、在与该第1底面中上述光轴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形成的第1侧面、在上述第1底面中上述宽度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形成的第2侧面的第1槽;从上述外周面中上述光轴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向上述一个端部侧延伸、同时与上述第1槽连通的、至少具有第2底面、在该第2底面中上述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形成的第3侧面、在上述第2底面中上述宽度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形成的第4侧面的第2槽,在上述第1槽和上述第2槽的连通部具有,利用上述调整部件可以调整在上述光轴方向、以上述光轴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与上述宽度方向以及使上述各方向之中至少2个方向合成的合成方向上的位置的位置调整用凹部,上述第1侧面形成于比上述第3侧面更偏上述宽度方向中一个方向侧的位置,上述第3侧面形成于比上述第2侧面更偏上述宽度方向中上述一个方向侧的位置,或与上述第2侧面在上述宽度方向中相同的位置,上述第2侧面形成于比上述第4侧面更偏上述宽度方向中上述一个方向侧的位置,上述第1槽与上述第2槽的连通部至少具有在上述第1侧面中的上述第2槽附近,与上述外周面以及上述第1底面的至少一方的交线与上述光轴方向平行,或者,形成朝向上述外周面中的上述光轴方向的一个端部侧逐渐离开光轴的形状,上述调整部件可与之接触的第1接触面,在该第1接触面中的上述第2槽侧的端部或该端部的附近,通过从该端部侧向上述第1槽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侧延伸出来,形成与上述外周面以及上述第1底面的至少一方的交线相对于上述光轴方向具有所定角度的形状,上述调整部件可与之接触的第2接触面,在上述第4侧面中的上述第1槽附近,与上述外周面以及上述第2底面的至少一方的交线平行于上述光轴方向,或者,形成朝向上述外周面中的上述光轴方向的另一个端部侧逐渐离开光轴的形状,上述调整部件可与之接触的第3接触面,在该第3接触面中的上述第1槽侧的端部或该端部的附近,通过从该端部侧向上述第2槽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侧延伸出来,形成与上述外周面以及上述第2底面的至少一方的交线相对于上述光轴方向具有所定角度的形状,上述调整部件可与之接触的第4接触面,从第1到第4接触面成为上述位置调整用凹部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元件用支撑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接触面做成与上述外周面以及上述第1底面的至少一方的交线与上述光轴方向正交的形状,上述第4接触面做成与上述外周面以及上述第2底面的至少一方的交线与上述光轴方向正交的形状,上述位置调整用凹部的平面形状为正方形或长方形。
9.一种光学元件用支撑器,其特征在于在支撑光学元件的状态下,在包围该光学元件的光轴的外周面具有朝向光轴侧凹进而设置的位置调整用凹部,在支撑光学元件的状态下,在把调整部件插入上述位置调整用凹部的同时,通过使上述调整部件移动,可以进行位置调整,具有,从上述外周面中光轴方向的一个端部向另一个端部侧延伸的、至少具有第1底面、在与该第1底面中上述光轴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形成的第1侧面、在上述第1底面中上述宽度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形成的第2侧面的第1槽;从上述外周面中上述光轴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向上述一个端部侧延伸、同时与上述第1槽连通的、至少具有第2底面、在该第2底面中上述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形成的第3侧面、在上述第2底面中上述宽度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形成的第4侧面的第2槽,在上述第1槽和上述第2槽的连通部具有,利用上述调整部件可以调整在上述光学元件的光轴方向、以上述光轴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上述宽度方向以及使上述各方向之中至少2个方向合成的合成方向上的位置的位置调整用凹部,上述第1侧面和上述第3侧面形成于上述宽度方向中同一位置,或者,上述第2侧面和上述第4侧面形成于上述宽度方向中同一位置,或者,上述第1侧面和上述第3侧面形成于上述宽度方向中同一位置,同时,上述第2侧面和上述第4侧面形成于上述宽度方向中同一位置,上述第1槽和上述第2槽的连通部至少具有在上述第1侧面中的上述第2槽附近,与上述外周面以及上述第1底面的至少一方的交线与上述光轴方向平行,或者,形成朝向上述外周面中的上述光轴方向的一个端部侧逐渐离开光轴的形状,且上述调整部件可与之接触的第1接触面,在该第1接触面中的上述第2槽侧的端部或该端部的附近,通过从该端部侧向上述第1槽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侧延伸出来,形成与上述外周面以及上述第1底面的至少一方的交线相对于上述光轴方向具有所定角度的形状,且上述调整部件可与之接触的第2接触面,在上述第4侧面中的上述第1槽附近,与上述外周面以及上述第2底面的至少一方的交线平行于上述光轴方向,或者,形成朝向上述外周面中的上述光轴方向的另一个端部侧逐渐离开光轴的形状,且上述调整部件可与之接触的第3接触面,在该第3接触面中的上述第1槽侧的端部或该端部的附近,通过从该端部侧向上述第2槽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侧延伸出来,形成与上述外周面以及上述第2底面的至少一方的交线相对于上述光轴方向具有所定角度的形状,且上述调整部件可与之接触的第4接触面,从第1到第4接触面成为上述位置调整用凹部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
10.一种光学元件用支撑器,其特征在于在支撑光学元件的状态下,在包围该光学元件的光轴的外周面具有朝向光轴侧凹进而设置的位置调整用凹部,在支撑光学元件的状态下,在把调整部件插入上述位置调整用凹部的同时,通过使上述调整部件移动,可以进行位置调整,具有,从上述外周面中光轴方向的一个端部向另一个端部延伸的第1槽;从上述外周面中上述光轴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向上述一个端部侧延伸并与上述第1槽连通的第2槽,在上述第1槽与上述第2槽的连通部具有,利用上述调整部件可以调整在上述光轴方向、以上述光轴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与上述光轴方向正交的上述第1槽以及上述第2槽的宽度方向以及使上述各方向之中至少2个方向合成的合成方向上的位置的位置调整用凹部,上述第1槽和上述第2槽形成在其宽度方向的中心在宽度方向处于同一位置的形状,通过上述第1槽与上述第2槽的连通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个侧面之中至少一个侧面比与该侧面相连的上述第1槽的侧面以及上述第2槽的侧面更向上述第1槽以及上述第2槽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侧突出,在上述连通部形成上述调整部件可与之接触的接触面,该接触面成为上述位置调整用凹部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光学元件以及光学元件用支撑器。提供能够削减位置调整用凹部成型所需的总成本,能够有效地对位置调整用凹部进行成型,并可提高生产效率的光学元件以及光学元件用支撑器。具有外周面中从光轴(8)方向的一个端部向另一个端部延伸的第1槽(17)、从上述另一个端部向上述一个端部延伸并与第1槽(17)连通的第2槽(21),具有位于第1槽(17)与第2槽(21)的连通部的调整用凹部(16),可以仅用对第1槽(17)侧的部位进行成型的模具(26)和对第2槽侧(21)的部位进行成型的模具(27)两个模具成型。
文档编号G11B7/12GK1831978SQ20061005685
公开日2006年9月13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11日
发明者林尚良 申请人:恩普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