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78559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从光拾取器射出的激光对光盘进行加标(labeling)的光盘装置,特别是适合使用于装载具备多个物镜的互换型光拾取器的光盘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对光盘的加标技术,已知有各种方法。其中,使用来自光拾取器的激光对光盘进行加标的技术被用作对CD(CompactDisc紧凑盘)和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数字通用盘)的加标方法。
在该加标技术中,光盘以相对记录再现时的状态表面和背面相反的方式置位成驱动状态。然后,通过一边输入用户所希望的图像,一边驱动加标驱动器,将该图像烧录在光盘表面上。此时,光盘以规定的速度旋转。另外,激光光束按照图像其强度被调制,并沿光盘径向馈送。这里,光盘径向的激光光束的馈送通过使光拾取器主体移动的粗馈送和使物镜微动的细馈送来进行。
此时,根据配置在光盘的最内周位置或最外周位置上的基准图形,求出使物镜沿光盘径向驱动时的增益(驱动信号值对驱动量)。然后,根据该增益,使物镜沿光盘径向微动,精细控制加标时的光束照射位置。
这里,基准图形例如成为沿光盘径向呈线性倾斜的锯齿状。在取得增益时,在使光盘以恒定速度旋转的状态下,将束点(beam spot)馈送于基准图形的配置位置。然后,根据束点扫描基准图形时所检测出的反射率信号的占空因数(duty cycle)来检测半径方向的束点的扫描位置(半径位置)。该半径位置在基准图形的配置范围内一边沿光盘径向使束点改变、一边取得几个样品,并随时将所取得的半径位置和此时施加于物镜传动器的驱动信号的值存储于表中。然后,以存储于表中的各样品的半径位置和驱动信号的值作为坐标值,求得与全部坐标值最一致(best matched)的直线。该直线的斜率作为在沿光盘径向驱动束点时的物镜传动器的增益而被取得。
可是,最近除了CD、DVD之外,还对使用波长为400nm左右的蓝色激光作为记录/再现用激光的光盘(以下,称为“下一代DVD”)进行标准化,商品化也取得进展。在将下一代DVD进行商品化的情况下,需要能够与现有的CD、DVD和下一代DVD二者对应的互换型的光拾取器。此时,考虑将CD/DVD用的物镜和下一代DVD用的物镜这2种物镜装载于光拾取器上的方法。
这样,在使用2个物镜的情况下,可采用在与光盘径向正交的方向并排配置各物镜的结构。但是,此时,若将2个物镜配置成其中一个物镜沿光盘直径移动,则另一物镜沿该光盘直径移动离开该光盘直径一定距离的位置。此时,经偏离光盘直径的另一物镜投影到光检测器上的轨迹方向随着该物镜从光盘内周部移动至外周部而变化。
该问题可通过将2个物镜并排配置于光盘径向而得到解决。但是,此时,如果使2个物镜中的光盘外周侧的物镜移动至光盘最内周位置,则光盘内周侧的物镜位于比该位置更靠近光盘内周侧。因此,在沿光盘径向如此并排配置2个物镜的情况下,则出现光盘内周侧的物镜与转台之间的间隙问题。
可是,目前在作为下一代DVD之一商品化已取得进展的Blu-ray光盘(注册商标。以下称为“Blu-Ray光盘”)中,数据区域的最内周位置与现有的CD和DVD相比,移动至光盘内周侧。因此,为了应对上述间隙的问题,将Blu-Ray光盘用的物镜配置在光盘内周侧是有利的。
另外,若将CD/DVD用的物镜与下一代DVD用的物镜进行比较,一般来说,下一代DVD用的物镜其透镜直径形成得较小。因此,在考虑到这一点的情况下,将图12A、B进行比较后可知,将透镜直径小的下一代DVD用物镜配置于光盘内周侧,可顺利地应对上述间隙的问题。
但是,另一方面,在目前已被商品化的CD、DVD中,用于上述加标技术的基准图形被配置在光盘最内周位置,该配置位置比数据区域的最内周位置更靠近光盘内周侧。因此,为了应对上述加标技术,据认为与下一代DVD用的物镜相比,更希望将加标时所用的CD/DVD用物镜配置于光盘内周侧。
再有,CD/DVD中的基准图形的配置位置处于与Blu-Ray光盘中的数据区域的最内周位置相同的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盘装置,在如上所述将2个物镜沿光盘径向并排配置的情况下,可抑制内周侧物镜与转台之间的间隙问题的同时可顺利地进行对光盘的加标。
在本发明中,2个物镜被安装在共同的支架上。通过用物镜传动器驱动该支架,这2个物镜被一体地驱动。
在加标时,首先,经配置于内周侧的第1物镜,向光盘最内周位置的基准图形照射激光。即,以经第1物镜的激光对基准图形进行扫描,取得用于使第1物镜沿光盘径向微动的增益。这样取得的增益也可用作驱动光盘外周侧的物镜(第2物镜)时的增益。即,在本发明中,由于2个物镜与支架一起被一体地驱动,所以如上所述,基于基准图形而取得的第1物镜的增益也可用作对与之一体驱动的第2物镜的增益。
在本发明中,在这样取得了基于第1物镜的增益后,用该增益一体地驱动第1和第2物镜,经第2物镜的激光被照射在光盘上。由此,图像被加标在光盘上。
这样,按照本发明,在取得增益时,由于来自处于光盘内周侧的第1物镜的激光被照射到基准图形上,所以第1物镜的驱动位置无需进入比基准图形的位置更靠光盘内周侧,因而,可确保第1物镜与转台之间的间隙。进而,由于这样取得的增益可原样用作第2物镜的增益,所以通过将来自第2物镜的激光照射到光盘上以进行图像的加标,可实现顺利的加标动作。
另外,在本发明中,也采用将2个物镜之中透镜直径小一方的物镜(第1物镜)配置在光盘内周侧的结构。若这样构成,如参照上述图12可知,可将光盘内周侧的物镜与转台之间的间隙进一步变大。
再有,在将本发明应用于CD/DVD/下一代DVD互换型拾取器的情况下,例如,第1物镜成为下一代DVD用物镜,第2物镜成为CD/DVD用物镜。这里,当下一代DVD为Blu-Ray光盘的情况下,下一代DVD用物镜对光盘表面的工作距离很小。与此相对,在现有的DVD中,由于基准图形被配置在0.6mm厚的基板的内部,所以如假定用下一代DVD用物镜来读取基准图形,则担心下一代DVD用物镜碰到基板表面。本发明也包含用于解决这样的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主要特征如下。
即,本发明的光盘装置包括射出第1波长的激光的第1光源;射出第2波长的激光的第2光源;使上述第1波长的激光会聚的第1物镜;使上述第2波长的激光会聚的第2物镜;一体地保持上述第1物镜与第2物镜的支架;驱动上述支架的物镜传动器;沿光盘径向驱动配备有上述第1光源、上述第2光源、上述第1物镜、上述第2物镜、上述支架和上述物镜传动器的光拾取器的拾取器传动器;使光盘旋转驱动的主轴马达;以及驱动控制上述第1光源、上述第2光源、上述物镜传动器、上述拾取器传动器和上述主轴马达,在光盘表面上生成图像的图像生成电路。这里,上述第1物镜和上述第2物镜以并排方式被排列在光盘直径上,并且上述第1物镜被配置在比上述第2物镜更靠近光盘内周侧。另外,上述图像生成电路使图像生成对象的光盘旋转,同时对形成在该光盘的内周位置上的基准图形照射上述第1波长的激光,取得使上述物镜传动器沿光盘径向驱动时的增益,以所取得的增益驱动上述物镜传动器,同时将上述第2波长的激光照射在上述图像生成对象的光盘上,在光盘表面生成图像。
这里,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图像生成电路”主要用控制器10和伺服电路16来具体化。
若参照如下附图来阅读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则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的目的和新颖的特征将可以更加完全地理解。但是,附图仅供说明之用,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图1A、B表示实施例1的光拾取器的光学系统。
图2表示紧凑盘的区域格式。
图3表示实施例1的光盘装置的结构。
图4A、B是说明实施例1的束点的半径位置的取得处理的图。
图5是实施例1的加标动作时的处理流程图。
图6是说明实施例1的增益的取得处理的图。
图7A、B、C是说明实施例1的束点尺寸的图。
图8A、B表示实施例2的光拾取器的光学系统。
图9A、B是说明实施例2的束点尺寸的图。
图10A、B是说明实施例2的束点尺寸的适当化处理的图。
图11是实施例2的加标动作时的处理流程图。
图12A、B是说明现有技术的问题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将本发明应用于对下一代DVD和CD进行记录再现的光盘装置。
图1A、B中表示实施例的光拾取器的光学系统。图1A是光学系统的俯视图,图1B是物镜传动器周边部分的侧视图。该光学系统被区分为下一代DVD用的光学系统和CD用的光学系统。
下一代DVD用的光学系统由半导体激光器101、衍射光栅102、偏振光束分光器103、准直仪透镜104、透镜传动器105、上升反射镜(rising mirror)106、λ/4板107、第1物镜108、变形透镜(anamorphiclens)109和光检测器110构成。
半导体激光器101输出波长为400nm左右的蓝色激光。衍射光栅102将从半导体激光器101射出的激光分割为3束。偏振光束分光器103反射从衍射光栅102侧入射的激光。准直仪透镜104将由偏振光束分光器103所反射的激光变换为平行光。透镜传动器105沿激光的光轴方向驱动准直仪透镜104。
再有,准直仪透镜104和透镜传动器105具有作为像差校正装置的功能。即,准直仪透镜104通过透镜传动器105在再现RF信号成为最佳的位置上被驱动。透镜传动器105根据来自伺服电路(后述)的控制信号,驱动准直仪透镜104。
上升反射镜106将经准直仪透镜104入射的激光沿朝向第1物镜108的方向反射。λ/4板107将由反射镜106所反射的激光变换为圆偏振光,同时将来自光盘的反射光变换为在入射到光盘时与偏振方向正交的线偏振光。由此,由光盘反射的激光透过偏振光束分光器103,被导入光检测器110。
第1物镜108被设计成将蓝色波长的激光可恰当地会聚在下一代DVD的信号面上。即,当对象光盘为Blu-Ray光盘的情况下,第1物镜108被设计成将蓝色波长的激光经0.1mm厚的基板可恰当地会聚在信号面上。另外,当对象光盘为HDDVD(High Definition DigitalVersatile Disc高清晰度数字通用盘)的情况下,第1物镜108被设计成可将蓝色波长的激光经0.6mm厚的基板恰当地会聚在信号面上。
变形透镜109使由光盘反射的激光会聚在光检测器110上。变形透镜109由聚光透镜和圆柱透镜构成,将非点像差导入来自光盘的反射光中。
光检测器110具有用于根据所接收到的激光的强度分布导出再现RF信号、聚焦误差信号和循轨错误(tracking error)信号的传感器图形(sensor pattern)。再有,在本实施例中,采用非点像差法作为聚焦误差信号的生成方法,采用DPP(Differential Push Pull差分推挽)法作为循轨错误信号的生成方法。光检测器110具有用于按照这些方法导出聚焦误差信号和循轨错误信号的传感器图形。
CD用的光学系统由半导体激光器121、衍射光栅122、偏振光束分光器123、准直仪透镜124、上升反射镜125、λ/4板126、第2物镜127、变形透镜128和光检测器129构成。
半导体激光器121输出波长为780nm左右的红外激光。衍射光栅122将从半导体激光器121射出的激光分割为3束。偏振光束分光器123反射从衍射光栅122侧入射的激光。准直仪透镜124将由偏振光束分光器123所反射的激光变换为平行光。上升反射镜125将经准直仪透镜124入射的激光沿朝向第2物镜127的方向反射。λ/4板126将由上升反射镜125所反射的激光变换为圆偏振光,同时将来自光盘的反射光变换为在入射到光盘时与偏振方向正交的线偏振光。由此,由光盘反射的激光透过偏振光束分光器123,被导入光检测器129。
第2物镜127被设计成将红外波长的激光可恰当地会聚在CD的信号面上。即,第2物镜127被设计成可将红外波长的激光经1.2mm厚的基板恰当地会聚在信号面上。
变形透镜128使由光盘反射的激光会聚在光检测器129上。变形透镜128由聚光透镜和圆柱透镜构成,将非点像差导入来自光盘的反射光中。
光检测器129具有用于根据所接收到的激光的强度分布导出再现RF信号、聚焦误差信号和循轨错误信号的传感器图形。再有,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采用非点像差法作为聚焦误差信号的生成方法,采用DPP(Differential Push Pull差分推挽)法作为循轨错误信号的生成方法。光检测器129具有用于按照这些方法导出聚焦误差信号和循轨错误信号的传感器图形。
第1物镜108和第2物镜127被安装在共同的支架131上。该支架131通过物镜传动器132在聚焦方向和轨迹方向被驱动。因此,第1物镜108和第2物镜127伴随支架131的驱动而被一体地驱动。再有,第1物镜108和第2物镜127在光盘径向以并排的方式配置。此时,在这2个物镜之中,透镜直径小的第1物镜108被配置于光盘内周侧。
图2是表示CD的区域格式的图。再有,在图2中,示出了CD的被印刷面即与信号记录面相反一侧的面的区域格式。另外,在图2中,一并示出了CD的剖面结构。该剖面结构是涉及追记型(write-oncetype)CD的剖面结构。
CD的被印刷面从中心孔朝向外周被区分为夹持区、反射镜区和加标区。其中,在加标区,用户所希望的图像被加标。加标区的剖面结构如图2右侧所示,形成在1.2mm厚的基板上层叠了记录层、反射层、保护层和印刷层的结构。记录层由约0.15μm厚的有机色素层构成。在该记录层上,溅射约0.1mm厚的铝反射层。进而,在该反射层上,通过转涂和紫外线硬化形成数十μm左右的UV保护层。然后,在其上形成印刷层。
再有,反射镜区形成在图2的剖面结构之中省略了印刷层的结构。在该反射镜区,在比加标区的最内周位置更稍许靠近内侧,形成在进行加标时被扫描的一条轨迹。在该轨迹上,交互配置锯齿状的基准图形和方形状的信息图形。这些图形通过控制反射层的溅射形成工序而形成。即,反射层通过将反射层的形成/非形成控制为锯齿状和方形来形成。
图3中表示本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的结构。再有,图3中仅示出了在光盘装置之中与加标相关联的结构,而通常的与记录/再现动作相关联的结构在图中则予以省略。
如图3所示,光盘装置包括控制器10、激光驱动电路11、信号运算电路12、光拾取器13、拾取器馈送机构14、主轴马达15、伺服电路16和接口(I/F)17。
控制器10按照规定的控制程序来控制各部。这里,控制器10将加标驱动器10a和样品表10b存储于内部存储器中。其中,加标驱动器10a规定对CD的加标动作。另外,样品表10b在该加标动作时,将基于上述基准图形而取得的半径位置和施加于物镜传动器132上的施加电流值作为样品数据存储起来。
激光驱动电路11根据来自控制器10的控制信号,驱动光拾取器13内的半导体激光器101、121。运算电路12将来自配置在光拾取器13内的光检测器110、129的信号进行运算处理,生成再现RF信号、聚焦误差信号、循轨错误信号和反射光量信号等。其中,聚焦误差信号和循轨错误信号被输出到伺服电路16,反射光量信号被输出到控制器10。另外,再现RF信号被输出到伺服电路16和再现处理电路(未图示)。
光拾取器13包括上述图1所示的光学系统。拾取器馈送机构14根据来自伺服电路16的控制信号,沿光盘径向驱动光拾取器13。主轴马达15根据来自伺服电路16的控制信号,对光盘进行旋转驱动。
伺服电路16根据由信号运算电路12输入的聚焦误差信号和循轨错误信号生成聚焦伺服信号和循轨伺服信号,并将该信号输出到光拾取器13的物镜传动器132。另外,在像差校正时,参照再现RF信号同时将驱动信号输出到光拾取器13内的透镜传动器105。进而,伺服电路16根据由信号运算电路12输入的同步信号等生成旋转伺服信号,并将其输出到主轴马达15。此外,伺服电路16根据来自控制器10的控制信号,将驱动信号输出到光拾取器13内的透镜传动器105和物镜传动器132、拾取器馈送机构14、主轴马达15。
I/F17将从外部输入的图像数据等输出到控制器10。
接着,参照图4A、B,说明在束点扫描CD的基准图形时用控制器10所进行的处理。再有,图4A、B中束点的扫描位置互不相同。
参照图4A、B,若束点从基准图形的非形成区进入形成区,则来自CD的反射光量发生变化,从信号运算电路12输入到控制器10的反射光量信号发生变化。在CD中,由于在基准图形的非形成区不形成反射层,所以束点在非形成区中的反射率比形成区要小。因而,从信号运算电路12输入到控制器10的反射光量信号,也随着束点从基准图形的非形成区进入形成区而振幅减小。
控制器10根据如此变化的反射光量信号,生成图4A、B所示的反射率信号。进而,控制器10根据所生成的反射率信号的占空因数算出光盘半径方向上的束点的扫描位置。这里,预先决定了光盘半径方向上的基准图形的高度H0。因而,通过将该H0以图4A、B的T1和T2进行比例分割,求出对基准图形的光盘内周侧边界位置的束点的半径方向扫描位置。
接着,参照图5,说明对CD的加标动作。
在加标动作时,在与记录再现时的安装状态正反倒置的状态下,将CD安装在光盘装置上。在这样安装了CD后,若由用户执行了加标动作的指示输入,则在光盘以规定速度被旋转后(S101),蓝色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101)被点亮(S102),拾取器驱动机构14被驱动,使得束点向基准图形的中立位置(半径方向的中心位置)进行存取(S103)。
接着,对光拾取器13内的物镜传动器132,置位用于沿光盘半径方向驱动第1物镜108的电流信号Dc(S104)。再有,在束点向基准图形的中立位置进行了存取后,该电流信号Dc立即被设定为Dc=0。
然后,如参照上述图4A、B所作的说明那样,取得光盘半径方向上的束点的扫描位置Rp(S105)。然后,所取得的扫描位置Rp和在S104中设定的电流信号Dc作为样品数据被存储在控制器10内的样品表10b中(S106)。
接着,判别样品表10b是否被样品数据填满(S107)。如果样品表10b未被填满,则返回到S104,再次设定电流信号Dc。由此,束点在基准图形的形成区范围内沿光盘径向发生位移。然后,在该状态下,再次取得束点的扫描位置Rp(S105),所取得的扫描位置Rp和电流信号Dc作为样品数据被存储在控制器10内的样品表10b中(S106)。
在一直到样品表10b被样品数据填满为止,重复该样品数据的存储处理。若样品表10b被填满(S107“是”),则蓝色激光被熄灭(S108),如图6所示,应用与这些样品数据匹配最佳的直线(增益直线)(S109)。然后,根据该增益直线的斜率,求得沿光盘径向驱动物镜传动器132时的增益(S110)。
然后,红外激光器被点亮(S111),根据经I/F17输入的图像数据,生成用于将图像写入到CD的加标区的加标数据(S112)。该加标数据例如被当作在以光盘的一圈作为1条轨迹时规定该轨迹上的红外激光的发光定时等的数据。加标数据对加标区的从最内周到最外周的各条轨迹而被生成。由轨迹的节距决定印刷图像的精细度。
然后,进行光盘的旋转控制和激光器功率控制,以及光盘半径方向上的物镜的驱动控制和拾取器馈送控制,以便根据加标数据对于对应的轨迹烧录图像部分(S113)。这里,物镜的驱动控制根据在S110中所取得的增益进行。
重复该图像烧录处理,直至完成对设定于加标区的所有轨迹为止(S114)。然后,若对所有轨迹的烧录处理完成(S114“是”),则该加标动作结束。
以上,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将2个物镜之中透镜直径小的第1物镜配置于光盘内周侧,所以与将第2物镜配置于内周侧的情形相比,可增大内周侧的物镜与转台之间的间隙。另外,在取得增益时,由于来自处于光盘内周侧的第1物镜的激光被照射到基准图形上,所以第1物镜的驱动位置无需进入比基准图形的位置更靠近光盘内周侧,因而,可确保第1物镜与转台之间的间隙。进而,由于这样取得的增益可原样用作第2物镜的增益,所以通过将来自第2物镜的激光照射到光盘上以进行图像的加标,可实现顺利的加标动作。
再有,在本实施例中,不是用蓝色激光而是用红外激光进行加标。这是因为加标的对象为CD,并且射出红外波长的半导体激光器与射出蓝色波长的半导体激光器相比其射出功率要高出几个数量级的缘故。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将蓝色激光照射到CD表面上以进行基准图形的读取,但即使这样照射蓝色激光,也可将具有足以读取基准图形的尺寸的束点照射到基准图形上。
图7A是采用CD用物镜使红外激光会聚在CD的信号面上时的状态,图7B是采用HDDVD用物镜使蓝色激光会聚在HDDVD的信号面上时的状态,图7C是采用Blu-Ray光盘(BD)用物镜使蓝色激光会聚在BD的信号面上时的状态。
如图示那样,物镜侧的光盘表面上的束点尺寸以图7A的情形为最大,以图7C的情形为最小。因此,不论第1物镜108是HDDVD用物镜和BD用物镜中的哪一种,经该透镜将蓝色激光照射到CD上时的物镜侧表面上的束点尺寸小于经CD用物镜将红外激光照射到CD上时。因而,如本实施例那样,即使将蓝色激光照射到CD表面上以读取基准图形,也可将足够小尺寸的束点照射到基准图形上。
本实施例中将本发明应用于对下一代DVD、DVD和CD进行记录再现的光盘装置。
图8A、B中表示实施例的光拾取器的光学系统。图8A是光学系统的俯视图,图8B是物镜传动器周边部分的侧视图。该光学系统被区分为下一代DVD用的光学系统和CD/DVD用的光学系统。
CD/DVD用的光学系统由衍射光栅122、偏振光束分光器123、准直仪透镜124、上升反射镜125、变形透镜128、光检测器129、半导体激光器144、第2物镜145构成。这里,半导体激光器144射出波长为780nm左右的红外波长的激光和波长为650nm左右的红色波长的激光。第2物镜145将红外波长的激光和红色波长的激光分别会聚在对应的光盘上。再有,因为CD与DVD之间的基板厚度不同,所以必须限制对第2物镜145的红外波长的激光的数值孔径。出于这种原因,在第2物镜145的激光入射侧表面上,形成用于限制对红外激光的数值孔径的膜。
在CD/DVD用光学系统的光学元件之中,对与图1A、B中所示的光学系统的光学元件功能相同的光学元件标以同一符号。但是,在这些光学元件中,适当地调整了光学设计等,以便可对红外激光和红色激光双方赋予对应的功能。
下一代DVD用的光学系统由半导体激光器101、衍射光栅102、偏振光束分光器103、上升反射镜106、第1物镜108、变形透镜109、光检测器110、凹透镜141、凸透镜142和透镜传动器143构成。在下一代DVD用的光学系统之中,对与上述图1A、B的光学系统相同的光学元件标以同一符号。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准直仪104由包括了凹透镜141和凸透镜142的光束扩展器构成。其中,凸透镜142通过透镜传动器143沿激光的光轴方向被驱动。
在通常的记录再现时,凸透镜143位于射向反射镜106的激光成为平行光的位置处,并且为了进行像差校正,从该位置沿激光的光轴方向发生位移。与上述实施例1的情形一样,像差校正时的控制受来自伺服电路16的控制而进行。
再有,在本实施例中,除了CD外,假定也对DVD进行加标。在DVD中,也与CD一样,在光盘内周位置处形成有基准图形。但是,由于DVD由贴合2个基板形成,所以DVD的基准图形与CD的情形不同,被配置在具有0.6mm厚度的基板的内部。因此,在对DVD读取基准图形时,与CD的情形相比,必须使蓝色激光的束点位于0.6mm深的位置处。
这里,在第1物镜108为HDDVD用的物镜的情况下,如上述图7B所示,由于HDDVD用物镜原本就使束点会聚在位于0.6mm厚的基板内部的信号面上,所以即使将DVD的基准图形如上所述配置在具有0.6mm厚度的基板的内部,也可在基准图形上会聚没有任何问题的尺寸的束点。
与此相对地,在第1物镜108为BD用的物镜的情况下,如图9B所示,若将蓝色激光照射到DVD上,则在位于0.6mm厚的基板的内部的基准图形上,束点的尺寸大大增加,因此,就有无法良好地读出基准图形的可能性。此时,研讨了使第1物镜108向光盘表面侧发生位移以缩小基准图形上的束点尺寸的方法。但是,由于BD用物镜的数值孔径大,工作距离相当小,所以若使BD用物镜接近于光盘,则担心BD用物镜碰到光盘表面。因此,在第1物镜108为BD用的物镜的情况下,需要使蓝色激光的束点位于DVD的基准图形上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凸透镜143的位置,进行该束点的定位。
参照图10A、B,说明使蓝色激光的束点位于DVD的基准图形上的方法。
如图9A、B所示,DVD与BD的基板厚度之差为0.5mm。这里,由于基板的折射率约为1.6,所以为使蓝色激光的束点位于DVD的基准图形上,只要使焦距在空气中延伸0.5/1.6=0.32mm即可。例如,假定第1物镜108的有效直径为φ=3mm,数值孔径为NA=0.85,则此时的第1物镜108的焦距f根据φ=2×NA×f得到f=1.765mm。
这里,若假定对第1物镜108入射漫射光而使焦距延伸0.32mm,则焦距为1.765+0.32=2.085mm。此时,数值孔径为NA=3/2/2.085=0.72。
为了对第1物镜108入射漫射光而使得NA=0.72,只要使焦距为f=2.085mm即可,从而在图10B中,只要以得到L1’=2.085而决定L0’即可。此时,由于2.085=L0’×1.765/(L0’-1.765),所以L0’=11.5mm。因此,只要通过凸透镜143的移动(使凸透镜143靠近半导体激光器101侧)产生使入射到第1物镜108的蓝色激光形成11.5mm的焦距那样的漫射光即可。由此,可使DVD基板中的焦距伸长0.5mm,以便小尺寸的束点位于基准图形上。
再有,由于束点尺寸(束点直径)与λ/NA成正比,所以若假定对第2物镜142的红色激光的数值孔径为0.65,则此时的蓝色激光的束点尺寸为405/0.72<650/0.65。即,用第1物镜108将蓝色激光照射到基准图形上时的束点小于用第2物镜142将红色激光照射到基准图形上时的束点,为0.56倍。因而,若这样驱动凸透镜143,将蓝色激光照射到DVD上,则可使足够小的束点位于基准图形上,可顺利地读取DVD上的基准图形。
图11示出了对CD和DVD进行加标动作时的流程图。再有,该流程图是采用BD用物镜作为第1物镜108的情况下的流程图。在采用HDDVD用物镜作为第1物镜108的情况下,如参照图7B先前所说明那样,由于可使足够小尺寸的蓝色激光的束点位于DVD的基准图形上,所以按照上述图5的流程图,除CD外,也可执行对DVD的加标动作。
在图11的流程图中,与图5的情形相比,要追加S121和S122。其它的处理步骤与图5的情形相同。再有,在流程图开始时,初始化扩展器以使对CD的读取为最佳。
在该流程图中,若加标动作开始,首先判别所安装的光盘是CD还是DVD(S121)。该判别是例如根据表明加标对象是CD还是DVD的来自用户的指示输入加以识别。
在S121中,若判别所安装的光盘是CD,则进至S101,进行与图5的情形同样的处理。另一方面,在S121中,若判别所安装的光盘是DVD,则构成扩展器的凸透镜143被驱动至使参照上述图10B所说明的漫射光入射到第1物镜108的位置。由此,使蓝色激光的束点位于基准图形上。其后,进至S101,进行与上述图5的情形同样的处理。
此时,对DVD的图像的烧录,与上述图5的情形同样地用红外激光进行(S111)。再有,也可代之以用红色激光进行对DVD的图像烧录。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利用由凹透镜141和凸透镜143构成的扩展器使激光的漫射状态发生变化,但也可以代替扩展器,与图1A、B同样地,配置准直仪透镜104和传动器105,沿光轴方向驱动准直仪透镜104,使激光的漫射状态发生变化。
以上,根据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地,可恰当地确保第1物镜与转台之间的间隙。另外,可一边以来自第2物镜的激光照射到光盘上,一边对CD和DVD双方顺利地进行加标。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中所示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适当地进行各种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光盘装置,包括射出第1波长的激光的第1光源;射出第2波长的激光的第2光源;使上述第1波长的激光会聚的第1物镜;使上述第2波长的激光会聚的第2物镜;一体地保持上述第1物镜与第2物镜的支架;驱动上述支架的物镜传动器;沿光盘径向驱动配备有上述第1光源、上述第2光源、上述第1物镜、上述第2物镜、上述支架和上述物镜传动器的光拾取器的拾取器传动器;使光盘旋转驱动的主轴马达;以及驱动控制上述第1光源、上述第2光源、上述物镜传动器、上述拾取器传动器和上述主轴马达,在光盘表面上生成图像的图像生成电路,上述第1物镜和上述第2物镜以并排方式被排列在光盘直径上,并且上述第1物镜被配置在比上述第2物镜更靠近光盘内周侧,上述图像生成电路使图像生成对象的光盘旋转,同时对形成在该光盘的内周位置上的基准图形照射上述第1波长的激光,取得使上述物镜传动器沿光盘径向驱动时的增益,以所取得的增益驱动上述物镜传动器,同时将上述第2波长的激光照射在上述图像生成对象的光盘上,在光盘表面生成图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物镜的透镜直径比上述第2物镜的透镜直径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光拾取器包括使上述第1波长的激光器的焦点位置沿该激光的光轴方向发生位移的光学元件,上述图像生成电路在取得上述增益时,驱动上述光学元件,使上述第1波长的激光的焦点位置沿着距上述第1物镜一定距离的方向发生位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光学元件使入射到上述第1物镜上的激光的漫射程度发生变化。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光学元件是用于将从上述第1光源射出的上述第1波长的激光变换为平行光的透镜和沿该激光的光轴方向驱动该透镜的透镜传动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透镜在对光盘的记录和/或再现时,为了校正上述第1波长的激光中所产生的像差,沿上述第1波长的激光的光轴方向被驱动。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光源射出下一代DVD用的激光,上述第2光源射出CD用激光。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光源射出下一代DVD用的激光,上述第2光源射出CD用激光和DVD用激光,上述图像生成电路在对DVD生成图像时,驱动上述光学元件,使上述下一代DVD用的激光的焦点位置沿着距上述第1物镜一定距离的方向发生位移。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图像生成电路将上述CD用激光和上述DVD用激光中的任一种照射在上述图像生成对象的光盘上,以在光盘表面生成图像。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盘装置,其中2个物镜被安装在共同的支架上。该支架通过物镜传动器被驱动,使2个物镜被一体地驱动。此时,透镜直径小的一方的物镜(第1物镜)被配置在光盘内周侧。在加标时,首先,经内周侧的第1物镜将激光照射在光盘内周位置的基准图形上,以取得沿光盘径向使物镜传动器微动时的增益。然后,以该增益驱动物镜传动器,同时经第2物镜将激光照射在光盘上,在光盘表面生成图像。
文档编号G11B23/40GK101086862SQ20071010886
公开日2007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5日
发明者浅野贤二 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三洋光学设计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