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镜保持件、物镜驱动装置和光拾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39807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物镜保持件、物镜驱动装置和光拾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镜保持件、物镜驱动装置和光拾取装置。本发明特别是涉及具有使用于构成循迹线圈的绕线密合于侧壁部的导线钩挂部的物镜保持件、物镜驱动装置和光拾取装置。
背景技术
在利用光学对光盘进行信号的读取或者写入的光学头的物镜驱动装置中,将安装有物镜(Objective lens)的物镜保持件(以下称作OBL保持件)能够相对于驱动器框架移位地方式支承在该驱动器框架上。另外,OBL保持件的结构如下所述:通过将聚焦线圈及循迹线圈、或者根据需要将倾斜线圈安装于OBL保持件,并且将这些驱动线圈的有效区域配置在由磁路形成的规定的磁场内,而根据对各驱动线圈供给的信号驱动物镜。作为以往存在的内置于光拾取装置的物镜驱动装置,记载在下述专利文献I中。参照该文献的图3等,在物镜保持件4设置第I线圈骨架部7a、第2线圈骨架部8a、8b、第3线圈骨架部8d,在这些线圈骨架卷绕绕线,从而形成有循迹线圈12。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 - 18573号公报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I所述的技术中,在多个线圈骨架上连续地卷绕绕线的情况下,绕在物镜保持件的表面的绕线会挠曲,卷绕绕线的卷绕管嘴有可能卷入绕线,导致断线。另外,在光拾取装置的使用状况下,绕在物镜保持件的表面的绕线挠曲时,有可能由该绕线阻碍物镜保持件的动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做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抑制构成循迹线圈的绕线挠曲的物镜保持件、物镜驱动装置和光拾取装置。本发明的物镜保持件的特征在于,包括:侧壁部,其自固定物镜的主表面部连续;第I线圈骨架、第2线圈骨架、第3线圈骨架和第4线圈骨架,其自上述侧壁部向侧方突出;和第I循迹线圈、第2循迹线圈、第3循迹线圈和第4循迹线圈,其通过在上述各线圈骨架卷绕导线而形成;在上述第I线圈骨架、上述第2线圈骨架、上述第3线圈骨架和上述第4线圈骨架中的至少一个线圈骨架附近使上述侧壁部向侧方突出而成的导线钩挂部勾挂上述导线。并且,本发明的物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结构的物镜保持件、将上述物镜保持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支承的驱动器框架。并且,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的特征在于,将上述结构的物镜驱动装置搭载在壳体上。采用本发明,在卷绕有循迹线圈的线圈骨架的附近设置使侧壁部突出而成的导线钩挂部,在该导线钩挂部上勾挂构成循迹线圈的导线。因而,通过在导线钩挂部上勾挂绕线,绕线密合于物镜保持件的表面。其结果,能够防止在使用状况下挠曲的绕线与外部接触而引起动作不良,从而能够防止在线圈骨架上卷绕导线的卷绕管嘴接触于绕线。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物镜驱动装置的俯视图,图2的(A)是表示物镜驱动装置的俯视图,图2的(B)是放大表示OBL保持件的部分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物镜保持件的图,图3的(A)是立体图,图3的(B)是从其他视点看物镜保持件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物镜保持件的图,图4的(A)是表示整体的立体图,图4的(B) 图4的(E)是表示循迹线圈卷绕于线圈骨架的状态的放大立体图。图5是对于本发明的物镜保持件表示在导线钩挂部勾挂有导线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的(A)和图6的(B)是对于本发明的物镜保持件表示在导线钩挂部勾挂有导线的状态的立体图和剖视图,图6的(C)和图6的(D)是表示在另一个导线钩挂部勾挂有导线的状态的立体图和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1 图6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首先,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光拾取装置100的概略的俯视图。光拾取装置100作为一例成为与CD(Compact Disc)规格、DVD(Digital VersatileDisc)规格及BD (Blu - ray Disc)规格的各光盘相对应的结构,通过将物镜驱动装置50及各种光学零件设置于壳体51而构成。光拾取装置的概略功能在于,通过向光盘的信息记录层照射规定规格的激光,接受由该信息记录层反射的激光,相对于光盘读出或者写入信肩、O物镜驱动装置50以使物镜(Objective lens)保持件(以下称作OBL保持件)21能够移动的方式保持该物镜保持件21。OBL保持件21可安装与上述各规格中的任一规格或者全部规格相对应的物镜31。激光单元I包括激光二极管,自该激光二极管放射上述规格的激光。具体来说,自激光二极管放射适合BD的蓝紫色(蓝色)波段395nm 420nm (例如波长为405nm)的激光、适合DVD的红色波段645nm 675nm (例如波长为650nm)的激光、或者适合⑶的红外波段765nm 805nm (例如波长为780nm)的激光。自激光单元I放射出的激光被衍射光栅6分离为O级光、+I级光、一I级光而利用半反射镜13反射之后,通过I / 4波片9及准直透镜12,被未图示的立起镜(立6上# ^7 一)反射而利用物镜31将其对焦于光盘的信息记录层。另外,自激光单元I放射出的激光的一部分透射半反射镜13而利用FMD 20进行检测,基于该检测来调整激光单元I的输出。然后,利用光盘的信息记录层反射来的返回光的激光透射立起镜、准直透镜12、I / 4波片9、半反射镜13,之后,利用第I板16和第2板19消除无用的像散,赋与了期望的像散之后,利用光检测器17 (PDIC)检测该返回光的激光。基于利用光检测器17检测出的信号向OBL保持件21的线圈供给控制信号,向聚焦线圈、循迹线圈或者倾斜线圈供给控制电流。其结果,进行聚焦控制、循迹控制及径向倾斜控制。在此,在后述的物镜驱动装置50的情况下,聚焦线圈兼具倾斜线圈的功能,省略倾斜线圈。在此,图1所示的Dt方向是指切线方向,Dr方向是指循迹方向(光盘的径向方向),Df方向是指聚焦方向。这些各方向互相正交。参照图2说明装入到上述光拾取装置的物镜驱动装置50。图2的(A)是整体表示物镜驱动装置50的俯视图,图2的(B)是放大表示OBL保持件21的部分的俯视图。物镜驱动装置50由驱动器可动部40和驱动器框架41构成。另外,驱动器可动部40由OBL保持件21和支承线45构成。驱动器框架41由硅钢板等磁性金属材料形成,将其局部地弯曲加工成直角而形成后述的各磁轭。驱动器可动部40以利用支承线45能够相对于驱动器框架41向聚焦方向(Df方向)、循迹方向(Dr方向)及径向倾斜方向(Drt方向)移位的方式弹性支承于该驱动器框架41。支承线45的一端固定于OBL保持件21的侧壁,其另一端固定于固定基板44,该固定基板44固定于驱动器框架41。上述固定基板44粘接于填充有用于使支承线45减振的减振材料的辅助构件43,该固定基板44与辅助构件43 —同螺纹固定于驱动器框架41。支承线45在驱动器框架41的一个侧面例如分别架设三根,该支承线45以中空状态机械地支承驱动器可动部40,并且,也起到供向驱动器可动部40所具有的各线圈供给的电流流动的连接部件的功能。参照图2的(B),驱动器可动部40主要包括OBL保持件21、固定在OBL保持件21的上表面的物镜31、卷绕在OBL保持件21侧壁部的外侧面的循迹线圈36 39、及内置于OBL保持件21的聚焦线圈29、30。在与配置在OBL保持件21的侧壁部外侧的各循迹线圈36 39相面对的驱动器框架41的各背磁轭配置有磁体32 35。具体来说,在OBL保持件21的纸面上的下方的侧壁部设有循迹线圈39和循迹线圈38,与循迹线圈39相对地配置有磁体35,与循迹线圈38相对地配置有磁体34。另一方面,在OBL保持件21的纸面上的上方的侧壁部设有循迹线圈36和循迹线圈37,与循迹线圈36相对地配置有磁体32,与循迹线圈37相对地配置有磁体33。各磁体32 35的、与各循迹线圈36 39相对的面为同一极性(例如N极)。另夕卜,各磁体32 35相对于循迹线圈36 39的有效区域产生有效磁通量。当利用这样的结构向循迹线圈36 39供给电流时,通过由电流在循迹线圈36 39流动而产生的磁场与由磁体32 35生成的磁场所形成的磁路间的协作,使OBL保持件21向Dr方向移位。在夹着物镜31的部位的OBL保持件21的内部配置有在Df方向具有卷绕轴的两个聚焦线圈29、30,磁体32 35相对于聚焦线圈29、30的有效区域也产生有效磁通量。因而,当向聚焦线圈29、30供给电流时,通过由电流在聚焦线圈29、30流动而产生的磁场与由磁体32 35生成的磁场所形成的磁路间的协作,使OBL保持件21向Df方向移位。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向聚焦线圈29、30赋予用于对倾斜方向进行控制的控制信号,从而在倾斜方向(Drt方向)上控制OBL保持件21。背磁轭46A是将驱动器框架41的端部弯曲加工成直角而成的部位,磁体35、34粘着于与OBL保持件21相面对的背轭46A的侧面。如上所述,通过将磁体35、34粘着于由磁性金属材料构成的背磁轭46A,能够增强磁体35、34的有效磁通量。并且,通过将驱动器框架41的另一部位弯曲加工成直角而形成背磁轭46B,磁体32,33粘着于与OBL保持件21相面对的背轭46B的侧面。并且,通过将背轭46B的两端部从Df方向看弯曲成直角而设有副磁轭47。由此,磁体32、33被背磁轭46B和副磁轭47所包围。通过磁体32、33的单一磁极(例如S极)密合于背磁轭46B,各副磁轭47产生有效地作用于各循迹线圈36、37的磁通量,磁体32、33侧的磁路的有效磁通量增强。相对磁轭48、49与背磁轭46A等同样,是使驱动器框架弯曲成直角而成的部位,分别设置在插入到聚焦线圈29、30的位置。通过这样地配置相对磁轭48、49,能够增强有效地作用于聚焦线圈29、30及各循迹线圈36 39的有效磁通量,对于提高OBL保持件21在Df方向、Dr方向及Drt方向上的灵敏度是有效的。参照图3说明上述驱动器可动部所包含的OBL保持件21的结构。图3的(A)是表示具有各线圈的状态的OBL保持件21的立体图,图3的(B)是从其他视点看OBL保持件21的立体图。OBL保持件21的概略形状是在下方设有开口部的框体形状。具体来说,OBL保持件21包括:主表面部56,其设有用于安装物镜31的圆形的开口部;四个侧壁部,其自主表面部56的周边部向下方一体地连续。作为该侧壁部,包含在纸面上的靠里侧沿长度方向的侧壁部52、在纸面上的跟前侧且与侧壁部52相对的侧壁部53、设置在纸面上的右侧的沿宽度方向的侧壁部54、及设置在纸面上的左侧端部的侧壁部55。侧壁部52及侧壁部53的主表面与Dr方向平行,侧壁部54及侧壁部55的主表面与Dr方向垂直。在侧壁部52的外侧的主表面设有线圈骨架57、58,在这些线圈骨架分别卷绕有循迹线圈36、37。另外,在侧壁部53的外侧的主表面设有线圈骨架59、60,在这些线圈骨架分别卷绕有循迹线圈38、39。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线圈骨架57 60在Dr方向配置在比物镜31靠外侧的端部。其原因在于,当将OBL保持件21收纳于小型的光拾取装置时,需要在物镜31的正下方配置立起镜,并且在从OBL保持件21的侧壁部52和/或侧壁部53的中央到下方的区域设置用于确保向上述立起镜的光路的空间70 (图3的(A)),在该区域中不存在用于收纳线圈等零件的富余空间。卷绕于各线圈骨架的循迹线圈36 39由一根细长的漆包线等表面被绝缘覆膜所被覆的导线构成,其一端缠绕在使侧壁部54的一部分突出而成的缠绕部61,其另一端缠绕在设置于侧壁部55的缠绕部61。在此,各循迹线圈36 39在Dt方向具有卷绕轴,以整体呈现为将角弄圆而成的四边形状的方式卷绕于线圈骨架57 60。在侧壁部54配置有三个缠绕部61,两个缠绕部61分别缠绕用于构成聚焦线圈29的导线的两端,在一个缠绕部61缠绕有循迹线圈36 39的端部。同样,在侧壁部55也设有三个缠绕部61,在两个缠绕部61缠绕有用于构成聚焦线圈30的导线的两端部,在一个缠绕部61缠绕有循迹线圈36 39的另一个端部。在缠绕于上述缠绕部的导线分别连接有图2所示的支承线45。聚焦线圈29、30收纳在OBL保持件21的内部。聚焦线圈29配置在设置于侧壁部54侧的端部的收纳区域22,聚焦线圈30配置在设置于侧壁部55侧的收纳区域23。由此,聚焦线圈29、30在Dr方向配置在比物镜31靠外侧。用于收纳聚焦线圈29、30的收纳区域22,23设置在比物镜31的外周端部靠外侧的原因与将上述线圈骨架57 60配置在端部的原因是同样的。在此,俯视下的收纳区域22、23的大小被设定为与被收纳的聚焦线圈29、30的大小相同或者比其稍微大一些的程度。另外,聚焦线圈29、30在Df方向上具有卷绕轴,通过以整体呈现为将角弄圆而成的四边形状的方式卷绕导线而构成。在此,上述循迹线圈36 39直接卷绕于作为OBL保持件21的一部分的线圈骨架57 60,而聚焦线圈29、30以卷绕的状态准备,其借助粘接剂粘着在OBL保持件21的内部。另外,虽未图示,但在OBL保持件21的内部设有用于将聚焦线圈29、30收纳在规定位置的突起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通过将I根导线卷绕于线圈骨架57 60而形成有循迹线圈36 39。因而,各线圈骨架之间的导线以绕在OBL保持件21的侧壁的方式配置,当该部分的导线因挠曲等自OBL保持件21的侧壁分离时,有可能产生在背景技术中说明的问题。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用于勾挂导线的导线钩挂部28A(图3的(A))、28B(图3的(B))。参照图3的(A),导线钩挂部28A是在线圈骨架59的附近使侧壁部53局部地向外部突起而成的部位,是用于勾挂连接循迹线圈37和循迹线圈38的导线(连接线)的部位。另一方面,参照图3的(B),导线钩挂部28B是用于勾挂或者卷绕连接循迹线圈37和循迹线圈38的导线的部位。通过在这些导线钩挂部28A、28B勾挂导线,能够抑制连接各循迹线圈的导线自OBL保持件21浮起。参照图4说明在上述导线钩挂部28A、28B勾挂导线的具体方法。图4的(A)表示卷绕有各循迹线圈的状态的OBL保持件21,图4的(B)表示卷绕有循迹线圈39的部位,图4的(C)表示卷绕有循迹线圈36的部位,图4的(D)表示卷绕有循迹线圈37的部位,图4的(E)表示卷绕有循迹线圈38的部位。如上所述,卷绕绕线的顺序为循迹线圈39、36、37、38。参照图4的(B),在将由漆包线等构成的导线69缠绕在于缠绕部61之后,通过逆时针地在线圈骨架60卷绕导线69而形成循迹线圈39。在此,通过使自顶端供给导线69的绕线管嘴(未图示)绕线圈骨架60移动来进行卷绕导线69。在循迹线圈39的卷绕结束之后,从线圈骨架60的内侧( + Dr侧)的端部抽出导线69,使绕线管嘴移动至线圈骨架57 (路径A)。在此,切削与循迹线圈39的上方相对应的部分的侧壁部53的端部而设置切口部42。切口部42是用于固定导线69的位置的部位,其内侧的侧面为倾斜面,其外侧的侧面成为与Df方向平行的面。另外,线圈骨架相互间的导线69以密合于OBL保持件21的侧壁的方式配置。该结构在其他的切口部也是同样的。参照图4的(C),在沿侧壁部布线的导线69 (路径B)经由切口部42之后,从线圈骨架57的内侧(+Dr侧)逆时针地卷绕。在该卷绕结束之后,从线圈骨架的上部向+Dr方向抽出导线69 (路径D)。参照图4的(D),接着,在将导线69勾挂在导线钩挂部28B的上部之后(路径E、F),将该导线69顺时针地卷绕于线圈骨架58而形成循迹线圈37。在该卷绕结束之后,将导线69临时向一 Dr方向抽出(路径G)并在导线钩挂部28B卷绕一周(路径H、I ),经由切口部42向下一个线圈骨架(路径J、K)布线。参照图6说明这样地将导线69卷绕于导线钩挂部28B等的原因。另外,路径E的导线69被交叉的路径J的导线69向侧壁部52侧压靠,由此,能够防止路径E的导线69浮起。
参照图4的(E),接着,经过OBL保持件的沿侧壁的路径L和切口部42的导线69(路径L)经由通过勾挂于导线钩挂部28A而弯曲的路径(路径M、N)顺时针地卷绕于线圈骨架59,从而形成循迹线圈38。在该卷绕结束之后,在设置于侧壁部54的缠绕部(未图示)缠绕导线69的端部(路径O)。如上所述,在循迹线圈39和循迹线圈36的侧方未形成导线钩挂部,构成这些循迹线圈的导线69自各线圈骨架直线性地布设在切口部42。其原因在于,参照图4的(B),构成循迹线圈39的导线69从线圈骨架60的内侧(+ Dr侧)被导出,由路径A和Df轴构成的角的角度变小,因此,容易利用绕线管嘴对导线69进行卷绕处理。同样,参照图4的(C),关于循迹线圈36,经过路径B的导线69从线圈骨架57的内侧(+ Dr侧)经由路径C地卷绕。由于由路径C和Df轴构成的角的角度较小,容易利用绕线管嘴进行卷绕处理,因此,在从切口部42到线圈骨架57之间的路径未设置导线钩挂部。另一方面,参照图4的(D),卷绕于线圈骨架58的导线69从线圈骨架58的外侧(+ Dr侧)被抽出到切口部42。因而,当不实施任何对策而保持原样地直接抽出导线69时,导线69在线圈骨架58与切口部42之间会自保持件的侧壁脱离。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比线圈骨架58靠内侧(一 Dr侧)设置导线钩挂部28B,在该导线钩挂部28B卷绕导线。由此,导线69在从线圈骨架58到切口部42的路径(路径G、H、1、J)密合于侧壁部52。另夕卜,为了避免与用于卷绕循迹线圈37的绕线管嘴的接触,导线钩挂部28B自线圈骨架58的内侧(一Dr)的端部离开1.2mm以上地配置。并且,参照图4的(E),与图4的(D)的情况同样,在线圈骨架59形成循迹线圈38时,导线69从线圈骨架59的外侧(+ Dr)侧卷绕。因此,在切口部42与线圈骨架59之间的路径,为了不使导线69自侧壁部52脱离而设有导线钩挂部28A。因而,通过从路径L经由切口部42,导线勾挂于导线钩挂部28A,从而在经过弯曲的路径M、N之后将导线69卷绕于线圈骨架59。与上述同样地,为了避免与绕线管嘴的接触,导线钩挂部28A自线圈骨架59的一Dr侧的端部离开1.2mm以上。参照图5详细说明在导线钩挂部28B卷绕导线69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导线在导线钩挂部28B卷绕至少一周,使导线69在从线圈骨架58到切口部42的路径稳定地布设。具体来说,在该路径中仅将导线69勾挂于导线钩挂部28B的情况下,从导线钩挂部28B到切口部42的路径成为用虚线表示的路径J’。若这样,则在缠绕导线69的绕线管嘴的位置产生了误差的情况下,有可能导致导线69自切口部42向一 Dr侧脱离而产生不良。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导线钩挂部28B顺时针地卷绕导线69之后,再将导线布设到切口部42 (路径J)。由此,由路径J和Df轴形成的角的角度变小,因此,导线69不会自切口部42脱落。参照图6进一步说明各导线钩挂部的形状。图6的(A)和图6的(B)是表示导线钩挂部28A的形状的图,图6的(C)和图6的(D)是表示导线钩挂部28B的形状的图。参照图6的(A)和图6的(B),导线钩挂部28A是使侧壁部53向外侧局部地突起而成的部位,导线钩挂部28A的下表面成为其内侧向上方切入的倾斜面。在该部分中,由导线钩挂部28A的下表面和侧壁部53的外表面之间的夹角的角度成为锐角。由此,在导线钩挂部28A的下部的内侧形成有空间,通过在该空间收纳导线69,以导线69密合于侧壁部53的状态勾挂该导线69。另外,导线69难以自导线钩挂部28A脱落。
参照图6的(D),导线钩挂部28B的上表面内侧是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在该部分勾挂有图6的(C)所示的路径E的导线69。并且,线圈骨架58与切口部42之间的路径的导线69卷绕于导线钩挂部28B。因而,导线钩挂部28B具有矫正两个路径(路径E — F、路径G— J)的导线69的作用。在此,上述的本实施方式也能够如下地变更。具体来说,参照图4,也可以变更设置各导线钩挂部的位置。即,参照图4的各图,在这种情况下,将图4的(D)所示的导线钩挂部28B设置在线圈骨架57 (图4的(C))的附近,利用与上述相同的要领勾挂导线69。另外,将图4的(E)所示的导线钩挂部28A设置在线圈骨架60 (图4的(B))的附近,利用与上述相同的要领勾挂导线69。在这种情况下,在各线圈骨架卷绕导线的方向也相反。即使是该结构,也能够起到与上述同样的效果。附图标记说明1、激光单元;6、衍射光栅;9、1 / 4波片;12、准直透镜;13、半反射镜;16、第I板;
17、光检测器;18、1 / 4波片;19、第2板;20、FMD ;21、OBL保持件;22、收纳区域;23、收纳区域;28A、28B、导线钩挂部;29、聚焦线圈;30、聚焦线圈;31、物镜;32、磁体;33、磁体;
34、磁体;35、磁体;36、循迹线圈;37、循迹线圈;38、循迹线圈;39、循迹线圈;40、驱动器可动部;41、驱动器框架;42、切口部;43、辅助构件;44、固定基板;45、支承线;46A、46B、背磁轭;47、副磁轭;48、相对磁轭;49、相对磁轭;50、物镜驱动装置;51、壳体;52、侧壁部;53、侧壁部;54、侧壁部;55、侧壁部;56、主表面部;57、线圈骨架;58、线圈骨架;59、线圈骨架;60、线圈骨架;61、缠绕部;69、导线;70、空间。
权利要求
1.一种物镜保持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自固定物镜的主表面部连续的侧壁部; 自上述侧壁部向侧方突出的第I线圈骨架、第2线圈骨架、第3线圈骨架和第4线圈骨架;和 通过在上述的各线圈骨架卷绕导线而形成的第I循迹线圈、第2循迹线圈、第3循迹线圈和第4循迹线圈; 在上述第I线圈骨架、上述第2线圈骨架、上述第3线圈骨架和上述第4线圈骨架中的至少一个线圈骨架附近使上述侧壁部向侧方突出而成的导线钩挂部勾挂上述导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镜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横过上述物镜保持件的上述导线勾挂于上述导线钩挂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镜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线钩挂部设置在从外侧导出横过上述物镜保持件的上述导线的上述线圈骨架的附近。
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物镜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侧壁部具有在第I方向上相对的第I侧壁部和第2侧壁部、在与上述第I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相对的第3侧壁部和第4侧壁部; 上述第I线圈骨架和上述第4线圈骨架设置于上述第I侧壁部; 上述第2线圈骨架和上述第3线圈骨架设置于上述第2侧壁部; 通过按照上述第I线圈骨架、上述第2线圈骨架、上述第3线圈骨架和上述第4线圈骨架的顺序卷绕上述导线,形成上述第I循迹线圈、上述第2循迹线圈、上述第3循迹线圈和上述第4循迹线圈; 在分别设置于上述第3循迹线圈和上述第4循迹线圈附近的上述导线钩挂部勾挂上述导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物镜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I循迹线圈和上述第2循迹线圈卷绕上述导线的方向与在上述第3循迹线圈和上述第4循迹线圈卷绕上述导线的方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物镜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勾挂上述导线的上述导线钩挂部的侧表面是以上述侧表面的外侧与上述侧壁部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为锐角的方式相对于上述侧壁部的侧表面倾斜的倾斜面; 上述导线勾挂在上述倾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4 6中任一项所述的物镜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3线圈骨架附近的上述第2侧壁部设置第I导线钩挂部; 将上述第2线圈骨架与上述第3线圈骨架之间的上述导线勾挂于上述第I导线钩挂部,并且,将上述第3线圈骨架与上述第4线圈骨架之间的上述导线卷绕于上述第I导线钩挂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镜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4线圈骨架附近的上述第I侧壁部设置第2导线钩挂部; 将上述第3线圈骨架与上述第4线圈骨架之间的上述导线勾挂于上述第2导线钩挂部。
9.根据权利要求1 8中任一项所述的物镜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侧壁部的端部设置切口部,将上述循迹线圈相互间的上述导线勾挂于上述切口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 9中任一项所述的物镜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使上述导线钩挂部自上述线圈骨架离开1.2mm以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物镜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侧壁部具有在第I方向上相对的第I侧壁部和第2侧壁部、在与上述第I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相对的第3侧壁部和第4侧壁部; 上述第I线圈骨架和上述第4线圈骨架设置于上述第I侧壁部; 上述第2线圈骨架和上述第3线圈骨架设置于上述第2侧壁部; 通过按照上述第I线圈骨架、上述第2线圈骨架、上述第3线圈骨架和上述第4线圈骨架的顺序卷绕上述导线,形成上述第I循迹线圈、上述第2循迹线圈、上述第3循迹线圈和上述第4循迹线圈; 在分别设置于上述第I循迹线圈和上述第2循迹线圈附近的上述导线钩挂部勾挂上述导线。
12.一种物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 11中任一项所述的物镜保持件,和 以使上述物镜保持件 能够移动的方式支承该物镜保持件的驱动器框架。
13.一种物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 11中任一项所述的物镜保持件和磁路; 上述磁路相对于在安装于上述物镜保持件的第I循迹线圈、第2循迹线圈、第3循迹线圈和第4循迹线圈流动的驱动电流产生磁场,该磁场用于产生使上述物镜保持件向循迹方向变位的驱动力。
14.一种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搭载于壳体。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物镜保持件、物镜驱动装置和光拾取装置。该物镜保持件抑制构成循迹线圈的绕线挠曲。在设置于OBL保持件(21)的侧壁的线圈骨架(57~60)安装有循迹线圈(36~39)。而且,在线圈骨架(59)的侧方设置使侧壁部(53)局部地突起而成的导线钩挂部(28A),在该导线钩挂部(28A)勾挂导线。同样,在线圈骨架(58)的附近的侧壁部(52)设置导线钩挂部(28B),将构成循迹线圈的导线勾挂于该导线钩挂部(28B)。由此,能够防止导线挠曲。
文档编号G11B7/1374GK103093771SQ20121041899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8日
发明者田尻昇, 内田光彦, 松崎伸悟 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