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底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40340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底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ー种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底売,尤其是在底売上设计减振结构,并应用在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装设有硬盘的电子装置会装设有风扇散热,当风扇运作时,会产生振动,可能会影响电子装置内部组件(例如计算机内的硬盘)的性能,甚至导致毁损。以计算机内的硬盘为例,电子装置会藉由各种吸振结构,来避免硬盘因振动而受影响。传统上,都会在风扇座之下设有橡胶或类似材料,使风扇运转时所产生的振动可藉由橡胶吸振。然而,由于现在许多电子装置所搭配的风扇功率较大,产生的振动也较大,因此,以橡胶吸振方式已不足以解决降低振动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在其他结构设计减振结构,以使电子装置的硬盘避免受到振动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的底壳,该底壳具有避振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具有可避振的底売。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的底壳,该电子装置的底壳用以承载一硬盘与ー风扇装置,并在该风扇装置与该硬盘之间形成一振动传递区,该振动传递区包括ー减振部,且该减振部包括有彼此交错排列的至少ニ减振单元列,其中该些减振单元列中的至少一列具有多个减振单元。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各减振单元为ー突起结构或ー镂空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各减振单元为定义的一平面区块,并在减振部的各减振单元外的其他部位具有交错设置的多个孔洞。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至少ニ减振单元列实质上彼此平行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任一减振单元列的减振单元与相邻的减振单元列的减振单元彼此呈ー角度交错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些减振単元之中至少有ー个尺寸不同于其他减振单元。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ー硬盘、ー风扇装置以及ー底売;该底壳用以承载该硬盘与该风扇装置,该底壳在该风扇装置与该硬盘之间形成ー振动传递区,该振动传递区包括ー减振部,且该减振部包括有彼此交错排列的至少ニ减振单元列,其中该些减振单元列中的至少一列具有多个减振单元。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底壳的各减振单元为ー突起结构或ー镂空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底壳的各减振单元为定义的一平面区块,并在减振部的各减振单元外的其他部位具有交错设置的多个孔洞。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底壳的至少ニ减振单元列实质上彼此平行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底壳的任一减振单元列的减振单元与相邻的减振单元列的减振单元彼此呈ー角度交错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底壳的该些减振单元之中至少有ー个尺寸不同于其他减振单元。本实用新型能减弱所传递振动的幅度及频率,降低振动对硬盘所造成的影响,以提高硬盘运作时的稳定度,且减振部能提供多祥振动频率的吸振效果。

图I是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底壳的减振部的示意图。图3A是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底壳的减振部的结构配置俯视图。图3B是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底壳的减振部的实验结果示意图。图4至图9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底壳的减振部的不同实施例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电子装置I底壳10硬盘30风扇装置20风扇21振动传递区A减振部ll、lla Ilg减振单元列Illa lllb、lllg、112a 112b、112g、113a、113g第一减振单元列lll、lllc Illf第二减振单元列112、112c 112f第三减振单元列113c 113f第四减振单元列114c、114f第五减振单元列115f减振单元IllOUllOa lllOg、1120、1120a 1120g、1130a、1130c 1130g、1140c、1140f、1150f辅助减振结构120孔洞130方向Y1、Y2、Y3长度a、b、C、d、e、f > g、h、i、j、k、m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让审查员能更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数个较佳具体实施例说明如下。请參考图1,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1,其包括ー硬盘30、ー风扇装置20及ー底壳
10。本实用新型的底壳10,举例来说,是以金属件(例如铁件)所形成。风扇装置20可以有一个或数个风扇21,用来提供电子装置I的对流散热功能,使内部的发热组件散热降温。而硬盘则用于储存电子装置I内部的数据资料。本实用新型的底壳10用以承载硬盘30与风扇装置20,而底壳10在风扇装置20与硬盘30之间会形成一振动传递区A。底壳10的振动传递区A包括一减振部11,由于风扇装置20在运作过程中会产生振动,为了避免此振动通过底壳10的振动传递区A直接传递至硬盘30,因此藉由本实用新型中减振部11的设计,用以减弱所传递振动的幅度及频率,降低振动对硬盘30所造成的影响,以提高硬盘30运作时的稳定度。请參考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底壳10的减振部11的示意图。本实用 新型的底壳10在振动传递区A设有减振部11,减振部11包括有彼此交错排列的至少ニ减振单元列,各减振单元列具有至少ー个减振单元,且其中该些减振单元列中的至少一列具有多个减振単元。此处所谓的交错排列,是指任一减振单元列中的减振单元位置可对应于相邻的减振单元列中的ニ个减振单元间的间隔位置,使得振动在传递过程中不论以何种方向或路径进行传递,均会经过减振部的至少ー减振单元。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假设减振部11包括第一减振单元列111及第ニ减振单元列112,其中第一减振单元列111包括ニ个减振单元1110,而第二减振单元列112包括单个减振单元1120,而减振单元1120的设置位置对应于ニ个减振单元1110间的间隔位置,使得第一减振单元列111及第ニ减振单元列112彼此呈交错排列形态。此处各减振单元为一突起结构,突设于底壳10的振动传递区A的表面。前述每ー个减振单元均可视为ー个质量点,而连接不同的任ニ个减振单元间或任一减振单元与组件(如风扇装置或硬盘)间的底壳材料可视为ー弹簧。在振动自风扇装置传递至硬盘的过程中,若振动传递区未设计任何减振结构,则整体振动传递区的底壳材料相当于仅具有单ー弹性系数的単一弹簧。而藉由前述本实用新型的减振部设计,使得振动传递过程中至少会经过ー个减振单元,而此减振単元的存在即可将振动传递路径至少切割为自风扇装置至减振单元,以及自减振单元至硬盘等不同路径(当振动传递过程中经过ニ个或以上减振单元时,还可包括自ー减振単元至另ー减振単元的路径),亦即将同一振动传递路径视为不同弹簧的组合(即提供多个弹性系数),以配合不同的减振单元设计来达到改变振动传递特性或降低振动量的效果。本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最基本的实施方式。请同时參考图3A与图3B,其分别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底壳的减振部Ila的结构配置俯视图与实验结果示意图。本实施例为前述实施例的变化形式,如图3A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减振部Ila包括有彼此交错排列的三个减振单元列11 la、112a、113a,每一列均具有多个减振单元1110a、1120a、1130a。其中三个减振单元列111a、112a、113a的该些减振単元1110a、1120a、1130a之中至少有ー个尺寸不同于其他减振单元,亦即各减振单元可具有不同长度的设计(即具有不同质量),但三个减振单元列间仍保持交错排列的状态,该些减振单元的实际尺寸參数如图中所示,而其厚度(m)约为1_。此外前述各减振单元列11 la、112a、113a实质上彼此平行设置,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以不同的振动传递路径为例,当振动传递路径沿Yl方向时,其路径仅通过减振单元列112a的单ー减振单元1120a ;当振动传递路径沿Y2方向时,其路径则通过ニ个减振单元列Illa及113a的减振单元IllOa及1130a ;而当振动传递路径沿Y3方向时,其路径则通过三个减振单元列11 la、112a及113a的减振单元1110a、1120a及1130a。因此,随着振动传递路径不同,所经过的减振单元数量及其尺寸亦不同(即经过不同数量的质量点且具有不同的弾性系数),其所对应的吸振频宽会跟着改变,使得减振部能提供多祥振动频率的吸振效果。经实际以具有此减振部结构进行实验量测,并与一般公知结构比较,可得到如图3B的频谱图。如图3B所示,其中所圈选部位表示具前述减振部的结构相比较于公知结构,可明显地达到减振的效果。其所测得的振动量(在频率20至2500Hz之间)可被降低(由原本O. 1142g降低至O. 08613g),且所测得的位移量(以频率2000Hz为例)亦可被降低(由原本280nm降低至210nm)。藉此,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的底壳可提供有效地减振效果。请參考图4,其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底壳的减振部Ilb的立体图。本实施例为前述第一实施例的变化形式,在本实施例中,减振部Ilb包括有彼此交错排列的ニ个减振单元列111b、112b,每一列均具有多个减振单元1110b、1120b。其中减振部Ilb以前述第一实施例中减振部为基本単位,并在改变各减振単元的尺寸后,将多个基本単位循 环交错排列所组成,亦即由虚线所隔开的范围即为前述的基本単位设计。藉此设计,增加減振単元列所分布的范围及减振单元的数量,同时便于针对不同的减振单元采用不同形式设计,例如改变减振単元的体积、形状、设置排列方式等,而不以本实施例为限。接着请參考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如图5所示,减振部Ilc的该些减振単元列(第一减振单元列111c、第二减振单元列112c、第三减振单元列113c、第四减振单元114c)所包括的该些减振单元1110c、1120c、1130c、1140c采用不同尺寸变化的长条状突起结构,使得该些减振单元1110c、1120c、1130c、1140c之中,至少有ー个尺寸不同于其他减振单元。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减振单元列Illc中的各减振单元IllOc具有最大尺寸(例如长度及宽度),第二减振单元列112c中的各减振单元1120c次之,第三减振单元列113c中的各减振单元1130c更次之,而以第四减振单元114c列中的各减振单元1140c为最小。藉由减振単元的尺寸设计差异,使得不同尺寸的减振单元可具有不同的质量,且各减振单元间的间距亦随之变化,因此可产生多样的弹性系数变化,有助于达到改变振动传递特性的效果。而本实施例不以此为限,例如可任意改变图5中各减振单元列(第一减振单元列111c、第二减振单元列112c、第三减振单元列113c、第四减振单元114c)的摆放顺序,进而使得各减振单元间的间距产生不同变化,而可达到与图5不同的减振效果。接着请參考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本实施例为前述第四实施例的变化形式,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各减振单元1110d、1120d、1130d以圆形突起结构取代长条状突起结构,形成彼此交错的减振单元列(第一减振单元列IllcU第二减振单元列112d、第三减振单元列113d),而以第一减振单元列Illd中的各减振单元IllOd具有最大尺寸(直径),第二减振单元列112d中的各减振单元1120d次之,第三减振单元列113d中的各减振単元1130d为最小。由于圆形相较于长条状易于加工成形,因此减振単元能设置较多数量且排列较为密集,以供产生更多不同的减振方式,使得吸振频带变宽。请參考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如图7所示,减振部Ile包括多个减振単元列(第一减振单元列llle、第二减振单元列112e、第三减振单元列113e),其中任ー减振单元列的减振单元与相邻的减振单元列的减振单元彼此呈ー角度交错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减振部Ile的第一减振单元列Ille中该些减振单元IllOe以一角度斜向间隔设置,而第二减振单元列112e中各减振单元1120e相对于第一减振单元列Ille的减振单元IllOe以约90度角交错间隔设置,而第三减振单元列113e中各减振单元1130e亦相对于第二减振单元列112e的减振单元1120e以约90度角交错间隔设置,进而形成类似交错网格状的突起结构。藉由呈现不同角度的减振单元,使得振动传递时可转换其传递方向或坐标,以改变减振性质,但需注意的是该些减振单元的设置位置及角度部不以本实施例为限。较佳者,在该些减振单元列(第一减振单元列llle、第二减振单元列112e、第三减振单元列113e)中间隔较宽处可进ー步设置大小相同或不同的辅助减振结构120 (例如采用突起结构或交错孔洞等),以改变不同的振动传递路径。接着请參考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例。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减振部Ilf的第一、第三及第五减振单元列lllf、113f、115f中的减振单元1110f、1130f、1150f为单ー的长条形突起结构,而第二及第四减振单元列112f、114f中的减振单元1120f、1140f为多个矩形镂空结构。藉由前述奇数减振单元列的长条形突起结构作为振动质量块,而介于ニ质量块之间的偶数减振单元列的矩形镂空结构,则用以调整振动传递路径的宽度(即调整矩形镂空结构的宽度),以形成具不同吸振频率的结构。当矩形镂空结构的宽度改变后,减振部Ilf所对应的吸振频率亦随之改变。 接着请參考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减振部Ilg包括多个减振单元列lllg、112g、113g,而各减振单元列lllg、112g、113g的各减振单元1110g、1120g、1130g为底壳10上定义的一平面区块,并在减振部Ilg设置各减振单元1110g、l 120g、1130g外的其他部位具有交错设置的多个孔洞130。前述定义平面区块可视为ー质量块,而藉由交错设置的多个孔洞130用以改变振动传递的路径,来达到吸振减振的效果。需注意的是,前述各孔洞130亦可设计成大小不一的孔洞。综上所陈,本实用新型无论就目的、手段及功效,处处均显示其迥异于公知技术的特征,恳请审查员明察,早日赐准专利,使嘉惠社会,实感德便。惟应注意的是,上述诸多实施例仅是为了便于说明而举例而已,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权利范围自然应当以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所述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装置的底壳,该电子装置的底壳用以承载ー硬盘与ー风扇装置,并在该风扇装置与该硬盘之间形成一振动传递区,其特征在于,该振动传递区包括ー减振部,且该减振部包括有彼此交错排列的至少ニ减振单元列,其中该些减振单元列中的至少一列具有多个减振単元。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底壳,其特征在于,各该减振单元为一突起结构或ー镂空结构。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底壳,其特征在于,各该减振単元为定义的一平面区块,并在该减振部的各该减振単元外的其他部位具有交错设置的多个孔洞。
4.如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底売,其特征在干,该至少ニ减振单元列实质上彼此平行设置。
5.如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底売,其特征在于,任一该减振単元列的该减振单元与相邻的该减振单元列的该减振单元彼此呈ー角度交错设置。
6.如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底壳,其特征在于,该些减振单元之中至少有ー个尺寸不同于其他减振单元。
7.如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底売,其特征在干,该些减振単元为长条形、矩形或圆形。
8.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底壳,其特征在于,该减振部还包括多个孔洞,该多个孔洞在该些减振単元之间交错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底壳,其特征在干,该些孔洞之中至少有ー个尺寸不同于其他孔洞。
10.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 ー硬盘; ー风扇装置;以及 一底売,该底壳用以承载该硬盘与该风扇装置,该底壳在该风扇装置与该硬盘之间形成一振动传递区,其特征在干,该振动传递区包括ー减振部,且该减振部包括有彼此交错排列的至少ニ减振单元列,其中该些减振单元列中的至少一列具有多个减振单元。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减振单元为一突起结构或ー镂空结构。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减振単元为定义的一平面区块,并在该减振部的各该减振単元外的其他部位具有交错设置的多个孔洞。
13.如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干,该至少ニ减振单元列实质上彼此平行设置。
14.如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任一该减振単元列的该减振单元与相邻的该减振单元列的该减振单元彼此呈ー角度交错设置。
15.如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减振单元之中至少有ー个尺寸不同于其他减振单元。
16.如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减振单元为长条形、矩形或圆形。
17.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干,该减振部还包括多个孔洞,该多个孔洞在该些减振単元之间交错设置。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干,该些孔洞之中至少有ー个尺寸不同于其他孔洞。
专利摘要一种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底壳。该电子装置的底壳用以承载一硬盘与一风扇装置,并在该风扇装置与该硬盘之间形成一振动传递区,该振动传递区包括一减振部,且该减振部包括有彼此交错排列的至少二减振单元列,其中该些减振单元列中的至少一列具有多个减振单元。本实用新型能减弱所传递振动的幅度及频率,降低振动对硬盘所造成的影响,以提高硬盘运作时的稳定度,且减振部能提供多样振动频率的吸振效果。
文档编号G11B33/08GK202443749SQ20122006949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0日
发明者刘宏钧, 林毅俊, 陈冠文 申请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