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镜驱动装置以及包含该物镜驱动装置的光盘驱动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765085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物镜驱动装置以及包含该物镜驱动装置的光盘驱动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提供了一种物镜驱动装置,所述物镜驱动装置包括接线座,所述接线座结合到支撑部分,多条悬线的端部固定到所述接线座。所述接线座包括支撑在所述支撑部分上的第一区域以及从所述第一区域延伸的第二区域,所述多条悬线中的每一条的所述端部固定在所述第二区域。在该示例中,第二区域的厚度比第一区域的厚度薄。
【专利说明】物镜驱动装置以及包含该物镜驱动装置的光盘驱动器
[0001]本申请要求于2012年8月17日提交到韩国知识产区局的专利申请第10-2012-0090093号的权益,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公开通过出于所有目的引用而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0002]下面的描述涉及一种物镜驱动装置,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可改善物镜的振动特性的物镜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0003]光盘驱动器被用于将信息记录到旋转的盘上以及从盘读取信息。光盘驱动器配备有用于使盘旋转的主轴电机以及用于将信息记录到盘上以及读取盘上记录的信息的光学拾取器。光学拾取器可通过传动电机而在盘的径向方向上移动。
[0004]光学拾取器包括物镜驱动装置。物镜驱动装置通常具有音圈型电机结构,在所述结构中,包括物镜的可移动主体被弹性地支撑在固定主体上。可移动主体通过用于聚焦和循轨的磁路而被致动。例如,所述可移动主体可相对于固定主体在聚焦方向上或循轨方向上移动。通常,通过设置在可移动主体上的驱动线圈以及设置在固定主体上的永磁体来实现所述磁路。为了确保稳定的记录/再现质量,需要物镜的驱动特性具有稳定性。

【发明内容】

[0005]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物镜驱动装置,包括:可移动主体,包括物镜和驱动线圈;固定主体,包括支撑部分和与驱动线圈对应的永磁体;多条悬线,相对于固定主体支撑所述可移动主体;接线座,结合到所述支撑部分上,所述多条悬线的端部固定到所述接线座,接线座包括支撑在所述支撑部分上的第一区域和位于第一区域的相对的两侧的第二区域,所述多条悬线的所述端部固定到第二区域,第二区域的厚度小于第一区域的厚度。
[0006]所述接线座可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具有将电流经所述多条悬线提供到驱动线圈的电路布线。
[0007]所述第一区域可以是双面电路板,所述第二区域可以是单面电路板。
[0008]所述电路布线可设置在接线座的第一表面上,虚设电路可设置在接线座的第二表面上的与第一区域对应的区域中。
[0009]设置虚设电路的所述区域可支撑在所述支撑部分上,接线座的第二表面上的第二区域与所述支撑部分隔开。
[0010]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盘驱动器,包括:主轴电机,用于使光盘旋转;光学拾取器单元,用于通过在光盘的径向方向上滑动访问光盘而记录/再现信息,所述光学拾取器单元包括物镜驱动装置,所述物镜驱动装置包括接线座,所述接线座结合到支撑部分上,多条悬线的端部固定在所述接线座上,接线座包括支撑在所述支撑部分上的第一区域和位于第一区域的相对的两侧的第二区域,所述多条悬线的所述端部固定到第二区域,第二区域的厚度小于第一区域的厚度。
[0011]所述接线座可以是具有电路布线的电路板,所述电路布线将电流经所述多条悬线供应到物镜驱动装置的驱动线圈。
[0012]所述第一区域可以是双面电路板,所述第二区域可以是单面电路板。
[0013]所述电路布线可设置在接线座的第一表面上,虚设电路可设置在接线座的第二表面上与第一区域对应的区域中。
[0014]设置虚设电路的区域可支撑在所述支撑部分上,位于接线座的第二表面上的第二区域与所述支撑部分隔开。
[0015]所述物镜驱动装置还可包括与具有不同记录密度的多个光盘对应的多个物镜。
[0016]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物镜驱动装置,包括:固定主体,包括支撑部分;可移动主体,包括物镜和驱动线圈,可移动主体通过电连接到驱动线圈的多条悬线而被支撑到固定主体;固定电路板,被支撑在支撑部分上,所述多条悬线的端部固定到所述在固定电路板上,所述固定电路板包括与所述支撑部分接触的双面电路板区域和与所述支撑部分隔开的单面电路板区域,所述多条悬线的所述端部固定到所述单面电路板区域。
[0017]所述固定电路板的第一表面可包括电路布线,所述电路布线经所述多条悬线将电流供应到驱动线圈。
[0018]所述固定电路板的与双面电路板区域对应的第二表面可与所述支撑部分进行表面接触。
[0019]在所述固定电路板的与所述双面电路板区域对应的第二表面上可设置有虚设电路。
[0020]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盘驱动器,包括:主轴电机,用于使光盘旋转;光学拾取器单元,用于通过在光盘的径向方向上滑动来访问光盘而记录/再现信息,所述光学拾取器单元包括物镜驱动装置,所述物镜驱动装置包括:固定电路板,被支撑在物镜驱动装置的支撑部分上,多条悬线的端部固定到所述固定电路板,所述固定电路板包括与所述支撑部分接触的双面电路板区域以及与所述支撑部分隔开的单面电路板区域,所述多条悬线的所述端部固定到所述单面电路板区域。
[0021]固定电路板的第一表面可包括电路布线,所述电路布线经所述多条悬线将电流供应到驱动线圈。
[0022]所述固定电路板的与双面电路板区域对应的第二表面可与物镜驱动装置的所述支撑部分进行表面接触。
[0023]在所述固定电路板的与双面电路板区域对应的第二表面上可设置有虚设电路。
[0024]所述物镜驱动装置还可包括与具有不同记录密度的多个光盘对应的多个物镜。
[0025]通过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以及权利要求,其他特征和方面将会更加清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示出光盘驱动器的示例的示图。
[0027]图2是示出应用于图1的光盘驱动器的光学拾取器的光学构造的示例的示图。
[0028]图3是示出应用于图1的光盘驱动器的光学拾取器单元的光学构造的另一示例的示图。[0029]图4是示出物镜驱动装置的示例的示图。
[0030]图5是示出支撑部分和接线座之间的结合关系的示例的示图。
[0031]图6是示出支撑部分和接线座之间的结合关系的示图。
[0032]图7A和7B是示出物镜驱动装置的频率响应特性的示例的曲线图。
[0033]图8是示出接线座的示例的后部示图。
[0034]图9是示出图4的物镜驱动装置的频率响应特性的示例的曲线图。
[0035]在整个附图和详细描述中,除非有另外的描述,否则相同的附图标号应该被理解为指示相同的元件、特征和结构。为了清楚、图示和方便起见,可夸大这些元件的相对大小和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0036]提供下面的详细描述,以帮助读者获得对这里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获得对这里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变型和等同方式的技术启示。此外,为了更加清楚和简洁,将省略对公知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0037]图1示出了光盘驱动器I的示例。参照图1,光盘驱动器I包括用于使盘D旋转的主轴电机40以及用于通过将光照射到盘D上而读取盘D上记录的信息或者将信息记录到盘D上的光学拾取器单元50。光学拾取器单元50安装在沿着盘D的径向移动的拾取器基座60上。
[0038]主框架10用作主底座。光盘安装在其上的托盘30可滑动地设置在主框架10上。盖子20覆盖在主框架10的上部,在主框架10和盖子20之间形成托盘30可通过的空间。尽管在图1中没有示出,但是,用于选择性地相对于主框架10锁住/解锁托盘30的锁止单元可被设置在托盘30上。
[0039]托盘30用作安装诸如主轴电机40、拾取器基座60等的多个部件的框架。主轴电机40具有旋转轴,旋转轴上设置有用于安置盘D的转台41,并且光学拾取器单元50安装在拾取器基座60上。凹腔部分31凹入地形成在托盘30上或者竖直穿透托盘30,从而拾取器基座60可在所述凹腔部分31中滑动。用于引导拾取器基座60的移动的导轴71和72设置在凹腔部分31的相对的两侧。拾取器基座60支撑在导轴71和72上。
[0040]导螺杆80的长度沿着拾取器基座60被传送的方向,导螺杆80布置在凹腔部分31的一侧。引导件61插入到导螺杆80的螺纹槽中,并被设置在拾取器基座60的一侧。传动电机90使导螺杆80旋转。例如,传动电机90可以是步进电机。传动电机90的旋转轴可以连接到导螺杆80。作为另一不例,传动电机90的旋转轴和导螺杆80可以一体地形成。
[0041]主控板100设置在主框架10上。主连接部分110和驱动电路部分120设置在主控板100上。例如,主连接部分110可被用于连接外部电源设备(未示出)和/或光盘驱动器I的主机设备(例如,计算机),驱动电路部分120可被用于驱动光盘驱动器I。光学拾取器单元50、主轴电机40等可通过例如主连接线缆130连接到主控板100。主连接线缆130可以是例如扁平线缆。
[0042]图2示出了应用于图1的光盘驱动器I的光学拾取器单元50的光学构造的示例。图2的光学拾取器单元50的光学构造对应于CD/DVD。参考图2,存在光传输系统210、用于针对CD/DVD提供用于记录和/或再现信息的多束光的光源系统220。例如,光源系统220可提供三束光,这三束光包括位于其中部的主光束、位于主光束相对的两侧的第一副光束和第二副光束,光接收系统230产生电信号,以处理由光接收元件232接收的数据信号或循轨误差信号(TES)。在该示例中,光接收元件232可具有三个光接收单元,接收从CD/DVD反射的三束光,用于信息再现。
[0043]光源系统220可包括用于CD/DVD的光源221a以及光栅元件222a。从光源221a发射的用于⑶/DVD的光束经光栅兀件222a入射在第一分束器213上。光栅兀件222a可通过光栅效应从单束入射光形成主光束以及正一级副光束和负一级副光束。
[0044]光接收系统230可包括光接收元件232,所述光接收元件232检测从⑶/DVD反射并穿过第一分束器213的三束光并产生电信号。光接收系统230还包括将主光束、第一副光束和第二副光束聚焦为适合于光接收元件232的尺寸的感测透镜231。
[0045]光传输系统210可包括与⑶/DVD对应的物镜211a、光路改变反射镜216和218a、四分之一波片(QWP) 215、准直透镜212以及第一分束器213。第一分束器213可将从光源系统220输出的三束光经光路改变反射镜216和218a朝着物镜211a反射,并同时使经光路改变反射镜216和218a从⑶/DVD反射的光透射,以入射在光接收系统230上。
[0046]图3示出了应用于图1的光盘驱动器I的光学拾取器单元50的光学构造的另一示例。图3的光学拾取器单元50的光学构造对应于⑶/DVD和蓝光光盘(BD)。参照图3,全反射镜218b布置在与BD对应的物镜211b的入射侧。具有蓝光透射特性的分色镜218c布置在与⑶/DVD对应的物镜211a的入射侧。在该示例中,全反射镜218b和分色镜218c布置在从光路改变反射镜216开始的光路上。光路改变反射镜216将来自第一分束器213的光朝着全反射镜218b以及分色镜218c反射,并将从⑶/DVD和BD反射的经过反射镜218b以及分色镜218c的光朝着第一分束器213反射。
[0047]在该示例中,光源系统220包括分别对应于⑶/DVD和BD的用于⑶/DVD的光源221a和用于BD的光源221b,并将光束朝着具有立方体结构的第二分束器224的两个入射表面发射。稱合透镜223设置在用于BD的光源221b和第二分束器224之间。稱合透镜223可被用于通过调节光学放大倍率(S卩,传播的光的离焦量)来调节从用于BD的光源221b到BD的光学距离。从两个光源221a和221b发射的光可经第二分束器224朝着第一分束器213行进。用于⑶/DVD的光栅元件222a以及用于BD的光栅元件222b分别布置在第二分束器224与所述两个光源221a和221b之间,所述光栅元件222a和222b形成主光束和正一级副光束和负一级副光束。主光束与正一级副光束以及负一级副光束之间的间隔可根据光栅之间的间隔而改变。
[0048]上述光学部件(例如,除了物镜211a和211b之外的光传输系统210、光源系统220以及光接收系统230的光学部件)可被布置在拾取器基座60上。物镜211a和211b可在例如聚焦方向或循轨方向上被致动,以精确地访问盘D的信息轨道。为此,设置了物镜驱动装置。图4示出了物镜驱动装置的示例。图4的物镜驱动装置300是应用到具有两个物镜211a和211b的光学拾取器单元50的物镜驱动装置的示例。
[0049]参照图4,物镜211a和211b安装在板310上。驱动线圈321和322设置在板310上。例如,驱动线圈321可用于循轨驱动以在循轨方向T上对板310进行致动,驱动线圈322可用于聚焦驱动,以在聚焦方向F上对板310进行致动。例如,两对驱动线圈321可沿切线方向G布置在板310的相对的侧部。例如,驱动线圈322可沿循轨方向T布置在板310的相对的两侧。在该示例中,板310形成包括物镜211a和211b以及驱动线圈321和322的可移动主体301。
[0050]为了形成用于循轨驱动的磁路,永磁体331可被布置为与驱动线圈321对应。例如,四个永磁体331可以成对布置,在它们之间插入四个驱动线圈321。磁轭341布置在永磁体331的外侧。磁轭341是支撑永磁体331的外部磁轭,以闭合回路形成磁路,从而提高磁力来驱动板310。
[0051]永磁体332可与驱动线圈322形成用于聚焦驱动的磁路。磁轭342是支撑永磁体332的内部磁轭,并且将由永磁体332产生的磁矢量会聚到驱动线圈322上,从而提高聚焦驱动的灵敏度。在一些示例中,磁轭341和342可通过使金属板弯曲而形成单个磁轭结构340。
[0052]可通过调整在循轨方向T上布置在板310的相对侧部的驱动线圈322中的电流流动的方向,在一对驱动线圈322中沿相同的方向(即,沿-F方向或+F方向)产生电磁力。因此,板310可被聚焦驱动。此外,通过在一对驱动线圈322中沿相反的方向(B卩,沿-F方向和+F方向)产生电磁力,可进行径向倾斜驱动,从而可在径向倾斜的方向Rt上驱动板310。
[0053]板310由多条悬线350支撑。例如,悬线350可布置在板310的循轨方向T上相对的侧部,且沿着切线方向G延伸。每条悬线350的一端可被固定在接线座370上,而其另一端可被固定在板310上。尽管未示出,但是,可在板310的循轨方向T上相对的侧部设置用于固定悬线350的电路板,并且悬线350可通过所述电路板电连接到驱动线圈321和322。
[0054]永磁体331和332、磁轭341和342以及支撑部分360形成固定主体302。例如,固定主体302可被固定在图1的基座60上。因此,可移动主体301相对于固定主体302被悬线350弹性地支撑。
[0055]驱动可移动主体301的磁路的结构不限于图4中示出的示例。例如,可根据在聚焦方向F、循轨方向T、径向倾斜方向Rt、切线倾斜方向Tt上驱动所述可移动主体301的自由度而以各种方式布置更少或更多数量的驱动线圈和永磁体。尽管图4示出了三对悬线350,但这里的描述也不限于此,并且可根据驱动的自由度以及驱动线圈的数量改变悬线350的数量。此外,保护盖303可支撑在磁轭341和342上。
[0056]接线座370可固定在支撑部分360上。例如,支撑部分360可结合到磁轭结构340上。
[0057]图5示出了支撑部分360和接线座370之间的结合关系的示例。图6示出了支撑部分360的顶部以及接线座370的示例。例如,用于位置对准的突起部分361以及用于与结合构件(例如,螺钉S)结合的结合部分362设置在支撑部分360上。与突起部分361对应的位置确定孔372以及螺钉S穿过的结合孔373可设置在接线座370中。在该示例中,接线座370被布置为面对支撑部分360,从而突起部分361可插入到位置确定孔372中。然后,螺钉S可结合到结合部分362,因此,接线座370可固定在支撑部分360上。接线座370可粘附到支撑部分360上。
[0058]例如,接线座370可以是设置有电路布线371的电路板,所述电路布线371用于通过悬线350将电流供应到驱动线圈321和322。与悬线350对应的多个电路布线371a至371f设置在接线座370上。可在电路布线371a至371f的每条的端部设置固定部分374,各条悬线350固定地焊接到所述固定部分374上。在该示例中,电路布线371g是接地布线。电路布线371a至371f可通过主连接线缆130电连接到主控板100。因此,可通过控制从主控板100经接线座370和悬线350提供到驱动线圈321和322的电流而在期望的方向上驱动可移动主体301。
[0059]图7A和7B是示出物镜驱动装置300的频率响应特性的示例的曲线图。在该示例中,接线座370的第一区域370a和第二区域370b的厚度是均匀的,并且第一区域370a和第二区域370b两者均被支撑在支撑部分360的支撑表面363上。参照图7A和图7B,如圆C所指示的,第一共振产生在几千Hz的频率范围区域内。这里,可由于可移动主体301的实质重心与磁路的驱动中心之间的不一致而产生第一共振。设计过程中的结构因素以及形成可移动主体301和固定主体302的部件的设计值与其制造后的状态之间的误差等导致的制造因素能够引起所述重心与驱动中心的不一致。在本示例中,共振会使物镜驱动装置300的驱动灵敏度减小,因此会使记录/再现质量相应地降低。
[0060]为了减小或防止上述不期望的共振,可考虑使接线座370起到使共振减弱的衰减器的功能。因此,可通过使接线座370的厚度变薄而使接线座370根据可引发共振的激发力而灵活地变形来使谐振减弱。然而,当接线座370的厚度整体变薄时,接线座370的整体强度会减小,因此,在螺钉S的结合过程中可能会损坏接线座370。此外,随着驱动时间的累积,接线座370与支撑部分360的支撑表面363分离或者整体变形。因此,物镜驱动装置300的驱动特性根据时间而改变,因此,可靠性变差。
[0061 ] 参照图5和图6,根据多个方面的接线座370包括支撑在支撑部分360的支撑表面363上的第一区域370a以及从第一区域370a延伸的第二区域370b,第二区域370b是悬线350固定的地方。根据多个方面,第二区域370b的厚度T2小于第一区域370a的厚度Tl。在本示例中,通过使第一区域370a与支撑部分360的支撑表面363进行表面接触而将第一区域370a固定在支撑部分360的支撑表面363上,而第二区域370b与支撑表面363隔开。
[0062]根据多个方面,由于相对较薄的第二区域370b对应于导致共振的激发力而如图6的箭头B所指示的灵活地移动,接线座370可起到衰减器的作用。此外,由于相对较厚的第一区域370a紧密地固定在支撑部分360的支撑表面363上,用于保持强度,因此可以减少或防止由于制造过程中导致的损坏或根据时间而变形使得物镜驱动装置300的驱动特性改变。
[0063]不容易以第二区域370b的厚度T2小于第一区域370a的厚度Tl的单面电路板的形式制造接线座370。S卩,由于通过在基底构件的一个表面或两个表面上形成绝缘层和导电图案来制造电路板,因此,不容易使得基底构件的材料的厚度根据区域而不同。
[0064]图8示出了接线座370的后侧视图的示例。参照图5和图8,第一区域370a可以是双面电路板区域,而第二区域370b可以单面电路板区域。电路布线371a至371g形成在接线座370的第一表面375上。电路布线371a至371g甚至可被形成在与第一表面375的第一区域370a和第二区域370b对应的区域中。在该示例中,虚设电路377设置在接线座370的第二表面376上。虚设电路377设置在第二表面376上的与第一区域370a对应的区域中。虚设电路377可形成为图案,例如,由绝缘层377a围绕的导电图案377b。没有形成虚设电路377的第二区域370b比形成有虚设电路377的第一区域370a薄。
[0065]因此,可制成第二区域370b的厚度T2比第一区域370a的厚度Tl薄的接线座。仅仅作为示例,作为单面电路板区域的第二区域370b的厚度T2可以是大约0.15mm,作为双面电路板区域的第一区域370a的厚度Tl可以比第二区域370b的厚度厚0.05mm-0.1mm。可以通过在第二表面376上与第一区域370a对应的区域中仅形成绝缘层377a来将第一区域370a形成得比第二区域370b厚。然而,通过进一步形成金属的导电图案377b,可以使第一区域370a的强度得到加强,因此,可以提高稳定性。还应该理解的是,导电图案377b的形状不限于图8的示例。
[0066]根据多个方面,通过利用具有均匀厚度的基底构件(所述基底构件成为电路板的基底)制作双面电路板,可以容易地制造第二区域370b比第一区域370a薄的电路板形式的接线座370。
[0067]图9是示出了在接线座370的第二区域370b的厚度T2小于其第一区域370a的厚度Tl并且第二区域370b与支撑部分360的支撑表面363隔开时图4的物镜驱动装置300的频率响应特性的示例的曲线图。参照图9,如由圆C所指示的,在几千Hz的频率范围区域内共振明显变弱。
[0068]根据多个方面,接线座起到了使物镜驱动装置的共振减弱的衰减器的功能。结果,可确保驱动稳定性。此外,由于通过将双面电路板区域和单面电路板区域相结合而使接线座设置有具有不同厚度的区域,保持了接线座的整体强度并可获得共振衰减效应。此外,可减少或防止由于接线座的根据时间的变形导致的驱动特性的改变。
[0069]上面已经描述了一些示例。然而,应该理解的是,可以做出各种变形。例如,如果所述描述的技术以不同的顺序和/或如果所描述的系统、架构、装置或电路中的组件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和/或由其他组件或它们的等同物替换或补充,则可以获得合适的结果。因此,其他实施方式落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物镜驱动装置,包括: 可移动主体,包括物镜和驱动线圈; 固定主体,包括支撑部分和与驱动线圈对应的永磁体; 多条悬线,相对于固定主体支撑所述可移动主体; 接线座,结合到所述支撑部分上,所述多条悬线的端部固定到所述接线座,接线座包括支撑在所述支撑部分上的第一区域和位于第一区域的相对的两侧的第二区域,所述多条悬线的所述端部固定到第二区域,第二区域的厚度小于第一区域的厚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接线座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具有将电流经所述多条悬线提供到驱动线圈的电路布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区域是双面电路板,所述第二区域是单面电路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电路布线设置在接线座的第一表面上,虚设电路设置在接线座的第二表面上的与第一区域对应的区域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其中,设置虚设电路的所述区域支撑在所述支撑部分上,接线座的第二表面上的第二区域与所述支撑部分隔开。
6.一种光盘驱动器,包括: 主轴电机,用于使光盘旋转; 光学拾取器单元,用于通过在光盘的径向方向上滑动来访问光盘而记录/再现信息,所述光学拾取器单元包括物镜`驱动装置,所述物镜驱动装置包括: 接线座,所述接线座结合到支撑部分上,多条悬线的端部固定在所述接线座上,接线座包括支撑在所述支撑部分上的第一区域和位于第一区域的相对的两侧的第二区域,所述多条悬线的所述端部固定到第二区域,第二区域的厚度小于第一区域的厚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盘驱动器,其中,所述接线座是具有电路布线的电路板,所述电路布线将电流经所述多条悬线供应到物镜驱动装置的驱动线圈。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盘驱动器,其中,所述第一区域是双面电路板,所述第二区域是单面电路板。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盘驱动器,其中,所述电路布线设置在接线座的第一表面上,虚设电路设置在接线座的第二表面上与第一区域对应的区域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盘驱动器,其中,设置虚设电路的区域支撑在所述支撑部分上,位于接线座的第二表面上的第二区域与所述支撑部分隔开。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盘驱动器,其中,所述物镜驱动装置还包括与具有不同记录密度的多个光盘对应的多个物镜。
12.—种物镜驱动装置,包括: 固定主体,包括支撑部分; 可移动主体,包括物镜和驱动线圈,可移动主体通过电连接到驱动线圈的多条悬线而被支撑到固定主体; 固定电路板,支撑在支撑部分上,所述多条悬线的端部固定到所述固定电路板上,所述固定电路板包括与所述支撑部分接触的双面电路板区域和与所述支撑部分隔开的单面电路板区域,所述多条悬线的所述端部固定到所述单面电路板区域。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固定电路板的第一表面包括电路布线,所述电路布线经所述多条悬线将电流供应到驱动线圈。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固定电路板的与双侧电路板区域对应的第二表面与所述支撑部分进行表面接触。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其中,在所述固定电路板的与所述双侧电路板区域对应的第二表面上设置有虚设电路。
16.—种光盘驱动器,包括: 主轴电机,用于使光盘旋转; 光学拾取器单元,用于通过在光盘的径向方向上滑动来访问光盘而记录/再现信息,所述光学拾取器单元包括物镜驱动装置,所述物镜驱动装置包括: 固定电路板,支撑在物镜驱动装置的支撑部分上,多条悬线的端部固定到所述固定电路板,所述固定电路板包括与所述支撑部分接触的双面电路板区域以及与所述支撑部分隔开的单面电路板区域,所述多条悬线的所述端部固定到所述单面电路板区域。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盘驱动器,其中,固定电路板的第一表面包括电路布线,所述电路布线经所述多条悬线将电流供应到驱动线圈。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盘驱动器,其中,所述固定电路板的与双侧电路板区域对应的第二表面与物镜驱动装置的所述支撑部分进行表面接触。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盘驱动器,其中,在所述固定电路板的与双侧电路板区域对应的第二表面上设置有虚 设电路。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盘驱动器,其中,所述物镜驱动装置还包括与具有不同记录密度的多个光盘对应的多个物镜。
【文档编号】G11B7/1374GK103594098SQ201310361959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7日
【发明者】白秀铉, 李承学, 李荣斌, 韩承万 申请人:东芝三星存储技术韩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