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磁迹磁带循环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42687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磁迹磁带循环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磁迹磁带循环记录装置。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在一些特定的行业、部门急需一种自动化程度高、记录时间长、保密性能好的磁带记录装置。目前的磁带记录装置虽也有采用多磁道多磁迹结构设计或采用直接降速的方法以延长记录时间,但其记录顺序方向均不一致,因此在磁带记录过程中需人为按键控制磁带录制及换向。这样磁带记录装置中的磁带就不能在暂时封闭的状态下连续工作,因而保密性差。由于需要人为按键操作,不能实现自动循环记录,在一些特定行业、部门,如铁路运行、调度、监察等部门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改进现有磁带记录装置的结构和电路设计实现该装置在暂时封闭状态下的自动循环记录并保障关机前两盘磁带可保留八小时以上的记录内容,为一些特定的行业、部门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记录时间长、保密性能好的磁带记录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步骤如下该装置由外壳(1)、两个机芯(2.1、2.2)、电路板(3)、电源板(4)、降压变压器(5)及保险管(6)所构成,外壳(1)前面板两边开有放置两个机芯的方孔(7.1、7.2)及放置磁迹指示灯(8)、电源开关和电平指示灯(9、10)的孔,用螺钉和塑料支架(11)将两个机芯(2.1、2.2)分别固定于外壳(1)前面板方孔(7.17.2)内,用螺钉和塑料绝缘支架(12)将电路板(3)和电源板(4)分别固定于外壳(1)内底板上,再将降压变压器(5)和装有保险的保险管(6)分别固定于底板和后面板上。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不设置按键部分,因而不需人为按键启动和换向,同时简化该装置的外部结构。为使两卡机芯(2.1、2.2)都具有记录功能,延长记录时间,因而在两卡机芯(2.1、2.2)中均设置抹音头和录音头,每个抹音头和录音头磁头底面分别设置八根引线柱(其中四根为地线引线柱,另外四根为信号线引线柱),同时相应设置八根引线。因此该装置可进行四道四迹磁带记录,使磁带记录时间成倍加长。同时增大机芯电机皮带轮的直径,减慢了机芯主导轮的运转速度,从而降低了磁带的记录速度,进一步延长磁带记录时间。电路板(3)的主控部分(Ⅰ)为本实用新型电路设计的核心,该部分与A、B卡机芯电控部分Ⅲ、Ⅳ,声控部分(Ⅱ)及两个用于与机芯连接的14线插头座(Ⅳ)组装于电路板(3)。主控部分(Ⅰ)与其它各部分连接参见附图2、3,电路板(3)的声控部分(Ⅱ)输出分别接A、B卡两机芯电控部分Ⅲ、Ⅳ,由声控部分(Ⅱ)控制磁带记录的启动,按标号顺序主控部分(Ⅰ)①接至A卡机芯电控部分(Ⅲ)的静噪输出端,②接至B卡机芯电控部分(Ⅳ)的静噪输出端,③接至A卡电控部分(Ⅲ)录音输出端,④接至B卡电控部分(Ⅳ)的录音输出端,⑤输出到A卡电控部分(Ⅲ)倒带输入端,⑥输出到B卡电控部分(Ⅳ)倒带输入端,⑦输出到A卡电控部分(Ⅲ)放音输入端,⑧输出到B卡电控部分(Ⅳ)放音输入端,⑨接至音频信号引入端,⑩接至抹音信号输入端。两个14线插头座(Ⅴ)分别连接A、B卡机芯电控部分Ⅲ、Ⅳ和两个机芯(2.1、2.2)。
电路板(3)主控部分(Ⅰ)的组成与连接详述如下(1)由D1、R5、C1R6、C2组成一个双单稳态触发器,其连接为电阻R5一端接至+6V电源,另一端与C1的正极相连并接至D1的第14脚,电容C1负极接地,电阻R6一端接至+6V电源,另一端与C2的正极相连并接到D1的第2脚,电容C2的负极接地,D1的第1、8、15脚均接地;(2)由D2、C5、R19组成一个十进制计数器,其连接为电容C5正极接D2的第16脚并一起接至+6V电源,C5负极与R19的一端相接并连接至D2的第15脚,R19的另一端接地,D2的第8、13脚接地;(3)由R1、R2、V1组成反向器一其连接为R2一端接至A卡电控部分的O-MUTE输出端,R2另一端接至V1的基极,R1一端接电源+6V,R1另一端接至V1的集电极,V1的发射极接地;由R4、R3、V2组成反向器二,其连接为R3一端接电源+6V,R3另一端接至V2的集电极,R4一端接至B卡电控部分的O-MUTE输出端,R4另一端接至V2的基极,V2的发射极接地;由R12、R11、R10、V11组成反向器三,其连接为R11一端接至D2的第3脚,R11另一端接至V11的基极R12一端接电源,另一端接至V11的发射极,V1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0接地;(4)由R15、V9、R16组成射极跟随器一,其连接为V9的集电极接至电源+6V,发射极通过电阻R16接地,基极接至R15的一端;由R8、V7R7组成射极跟随器二,其连接为V7的集电极接电源+6V,发射极通过电阻R7接地,V7的基极接至电阻R8的一端;(5)由R9、C3组成微分器一,其连接为电阻R9一端接至电容C3的正极,C3负极接地;由R14、C4组成微分器二,其连接为R14的一端接至电容C4的正极,电容C4负极接地;(6)继电器K1-K8的线圈一端接至电源+12V,线圈另一端分别接至对应的选通反向器的集电极,K1-K8的输入端分别接至抹音信号和音频信号的输出端,K1-K8的加电闭合端分别接至磁头对应的端子上,即K1的加电闭合端接至A卡磁头(包括抹音头、录音头)的第一个端子上,K8的加电闭合端接到B卡磁头(包括抹音头、录音头)的第四个端子上。主控部分(Ⅰ)各组成之间的连接如下由R1、R2、V1组成的反相器一的输出端,即V1集电极接至D1的第5脚,由R4、R3、V2组成的反相器二的输出端,即V2集电极接至D1的第11脚,由R8、V7、R7组成的射随器二的输出端,即V7的发射极分别接至D1的第3和13脚D1的输出脚第6脚一路通过串联一个二极管V4接至A卡机芯电控部分的REW端,另一路通过串联一个二极管V3接至D2的第14脚;输出脚第10脚一路通过二极管V6接至B卡机芯电控部分的REW端,另一路通过一个二极管V5接至D2的第14脚;由R12、R11、R10和V11组成的反向器三的输出端,即V11的集电极接至由R9、C3组成的微分器一的输入端,即R9的一端,此微分器输出端即C3的正极接至由R8、V7、R7组成的射随器二的输入端即R8的一端,由D2、C5、R19组成的十进制计数器的第11脚串联一个二极管V8接至由R14、C4组成的微分器二的输入端即R14的一端,此微分器的输出端即C4的正极接至由R15、V9、R16组成的射随器一的输入端,即R15的一端,其射随器的输出端,即V9的发射极接至D2的第15脚;由R13、V10组成的反相器输出端即V10的集电极接至R17与R18的连接端,R17另一端接至电源+6V,R18的另一端接至V12的基极,V12的发射极经R20接地并接至D2的第14脚,D2的输出端2、7、16脚各串一个二极管V13-V16且并联接至A卡机芯电控部分的Play端,D2的输出端4、10、5、9脚各串一个二极管V17-V20且并联接到B卡机芯电控部分的Play端,另外,D2的各输出端还分别接到对应反向器的输入端,如二脚接至由R21、V22组成的反向器的输入端,即R21的一端,9脚接至R22、V22组成的反向器的输入端,即R22的一端。
电路板主控部分的工作原理如下主控部分上电后,D2CD4017复位,3脚呈高电平,三极管V11截止,D1CD4098的3和13脚均为低电平,D1CD4098允许触发端处于关闭状态,此时A、B两卡机芯处于倒带状态,因而A卡机芯电控部分倒带输出为高电平,V10饱和,V12截止,当A卡机芯倒带结束后,V12饱和,D24017 14脚出现一个高跳变,计数器计数进1。D2CD4017 2脚为高电平,经V13接到A卡电控部分放音输入端,同时打开A卡磁头第一迹由继电器K1接通,于是A卡磁带开始录音,此时,标号①端为低电平③端为高电平当A卡录音到头时,①端由低变高经反向D1CD4098 5脚由高变低,于是6脚输出一个正脉冲,此脉冲一方面触发A卡机芯倒带,另一方面给计数器计数进1,4脚呈高电平,于是B卡机芯转动并打开B卡第一磁迹,当B卡走带到头时④端为高电平,②端由低到高,经反向11脚由高到低,10脚输出至B卡倒带并使计数器计数进1,7脚呈高电平,于是开始A卡机芯第二迹录音,如此循环往复,当计数器计数到9时,V8R14、R15、V9、C4、R16组成一个复位电路,使得D2CD4017复位,3脚呈高电平,于是又开始新的一轮循环记录。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不设置按键部分,使该装置外部结构制作简便,采用电路板主控部分新设计,使该装置磁带记录顺序方向一致抹一迹,录一迹,自动循环记录。两个机芯均设置抹音头并增加磁头底面的接线柱和引线,同时增大机芯皮带轮的直径,从结构设计上保障磁带多道多迹、降速记录,延长磁带记录时间,因而可保留关机前八小时以上的记录内容。由于该装置不设置放音部分,磁带记录可在暂时封闭的状态下工作,因此磁带记录不易仿制及篡改,保密性能强。


图1本实用新型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1)-外壳(2)-机芯(2.1)-A卡机芯(2.2)-B卡机芯
(3)-电路板(4)-电源板(5)-降压变压器(6)-保险管(7.1)-A卡机芯方孔(7.2)-B卡机芯方孔(8)-磁迹指示灯(9)-电源开关(10)-电平指示灯(11)-塑料支架(12)-塑料绝缘支架图3本实用新型主控部分与其它部分连接示意图(Ⅰ)-主控部分(Ⅱ)-声控部分(Ⅲ)-A卡机芯电控部分(Ⅳ)-B卡机芯电控部分(Ⅴ)-14线插头座图4本实用新型主控部分电原理图实施例两个机芯(2.1、2.2)电机上皮带轮直径增大至6-7mm。
电路板主控部分所采用元、器件的规格符号规格R1-R4 1KR5-R6 10KR7 2KR8 1KR9 100KR10 1.2KR11 2KR12 330ΩR13 1KR14 47KR15-R16 1KR19 10KR20 56KR21-R22 4.7KC1-C2 47μFC3 3.3μFC4 1μFC5 47μFV1-V2 9103V3-V6 1N4148
V7 9013V8 1N4148V9-V10 9013V11 9012V12 9013V13-V16 1N4148V17-V20 1N148V21-V22 9013D1 CD4098D2 CD401权利要求1.一种多磁迹磁带循环记录装置,该装置是由外壳(1)、机芯(2)电路板(3)、电源板(4)降压变压器(5)及保险管(6)所构成,外壳(1)前面板两边开有放置两个机芯(2.1、2.2)的方孔(7.1、7.2)及放置磁迹指示灯(8)、电源开关(9)和电平指示灯(10)的孔,用螺钉和塑料支架(11)将两个机芯(2.1、2.2)分别固定于前面板为其设置的方孔内(7.1、7.2),用螺钉和塑料绝缘支架(12)将电路板(3)、电源板(4)分别固定于外壳(1)内底板上,再将降压变压器(5)和装有保险的保险管(6)分别固定于外壳(1)底板和后面板上,其特征在于A、该装置不设置按键操作部分;B、两个机芯(2.1、2.2)分别设有抹音头和录音头;C、该装置电路板(3)设置主控部分(Ⅰ),其主控部分(Ⅰ)与声控部分(Ⅱ)、A卡机芯电控部分(Ⅲ)、B卡机芯电控部分(Ⅳ)及用于与机芯(2)连接的14插头座(Ⅴ)之间的连接关系为声控部分(Ⅱ)输出分别接A、B卡两机芯电控部分(Ⅲ、Ⅳ),由声控部分(Ⅱ)控制磁带记录的启动,按标号顺序主控部分(Ⅰ)①接至A卡机芯电控部分(Ⅲ)的静噪输出端,②接至B卡机芯电控部分(Ⅳ)的静噪输出端,③接至A卡电控部分(Ⅲ)录音输出端。④接至B卡电控部分(Ⅳ)的录音输出端,⑤输出到A卡电控部分(Ⅲ)倒带输入端,⑥输出到B卡电控部分(Ⅳ)倒带输入端,⑦输出到A卡电控部分(Ⅲ)放音输入端,⑧输出到B卡电控部分(Ⅳ)放音输入端,⑨接至音频信号引入端,⑩接至抹音信号输入端,14线插头(Ⅴ)分别连接A、B卡机芯电控部分(Ⅲ、Ⅳ)和两个机芯(2.1、2.2);D、电路板(3)主控部分(Ⅰ)的组成与连接,(1)、由D1、R5、C1、R6、C2组成一个双单稳态触发器,其连接为电阻R5一端接至电源+6V,另一端与C1的正极相连并接至D1的第14脚,C1负极接地,R6一端接至电源,另一端与C2的正极相连并接至D1的第2脚,C2的负极接地,D1的第1、8、15脚均接地;(2)、由D2、C5、R19组成一个十进制计数器其连接为C5正极接D2的第16脚并一起接至电源,C5负极与R19的一端相接并连接至D2的第15脚,R19的另一端接地,D2的第8、13脚接地;(3)、由R1、R2、V1组成反向器一,其连接为R2一端接至A卡电控部分的O-MUTE输出端,R2另一端接至V1的基极,R1一端接电源,R1另一端接至V1的集电极,V1的发射极接地;由R4、R3、V2组成反向器二,其连接为R3一端接电源,R3另一端接至V2的集电极,R4一端接至B卡电控部分的O-MUTE输出端,R4另一端接至V2的基极,V2的发射极接地,由R12、R11、R10、V11组成反向器三,其连接为R11一端接至D2的第3脚,R11另一端接至V11的基极,R12一端接电源,另一端接至V11的发射极,V11的集电极通过R10接地;(4)、由R15、V9、R16组成射极跟随器一,其连接为V9的集电极接至电源,发射极通过R16接地,基极接至R15的一端;由R8、V7、R7组成射极跟随器二,其连接为V7的集电极接电源,发射极通过R7接地,V7的基极接至R8的一端;(5)、由R9、C3组成微分器一,其连接为R9一端接至C3的正极,C3负极接地,由R14、C4组成微分器二,其连接为R14的一端接至C4的正极,C4负极接地;(6)、继电器K1-K8的线圈一端接至电源+12V,线圈另一端分别接至对应的选通反向器的集电极,K1-K8的输入端分别接至抹音信号和音频信号的输出端,K1-K8的加电闭合端分别接至磁头对应的端子上;主控部分(Ⅰ)各组成之间的连接为反向器一的输出端,即V1集电极接至D1的第5脚,反向器二的输出端,即V2集电极接至D1的第11脚,射随器二的输出端,即V7的发射极分别接至D1的第3和13脚,D1的输出脚第6脚一路通过串联一个二极管V4接至A卡机芯电控部分(Ⅲ)的REW端,另一路通过串联一个二极管V3接至D2的第14脚,输出脚第10脚一路通过串联二极管V6接至B卡机芯电控部分(Ⅳ)的REW端,另一路通过串联一个二极管V5接至D2的第14脚;反向器三的输出端,即V11的集电极接至微分器一的输入端,即R9的一端,此微分器输出端即C3的正极接至射随器二的输入端,即R8的一端,十进制计数器的第11脚串联一个二极管V8接至微分器二的输入端,即R14的一端,此微分器的输出端即C4的正极接至射随器一的输入端,即R15的一端,其射随器的输出端,即V9的发射极接至D2的第15脚;由R13、V10组成的反向器输出端,即V10的集电极接至R17与R18的连接端,R17另一端接至电源+6V,R18的另一端接至V12的基极,V12的发射极经R20接地并接至D2的第14脚,D2的输出端2、7、1、6脚各串一个二极管V13-V16且并联接至A卡机芯电控部分的play端,D2的输出端4、10、5、9脚各串一个二极管V17-V20且并联接到B卡机芯电控部分的play端,另外,D2的各输出端还分别接到对应反向器的输入端,如2脚接至由R21、V22组成的反向器输入端,即R21的一端,9脚接至R22、V22组成的反向器的输入端,即R22的一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磁迹磁带循环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两个机芯(2.1、2.2)分别设有抹音头和录音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磁迹磁带循环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两个机芯(2.1、2.2)电机上的皮带轮直径增大至6-7m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磁迹磁带循环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抹音头和录音头磁头底面分别设置八根引线柱,相应设置八根引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磁迹磁带循环记录装置,主要由设有指示灯的外壳、两个机芯、电路板等构成。其主要特征是不设置按键部分改进了抹音头、录音头的结构,在磁头底面设置的引线柱由四根增至八根,通过与电路板主控部分连接,使磁带记录顺序方向一致,抹一迹、录一迹,无限循环记录并采用降速结构,从而保障了关机前两盘磁带可保留八小时记录内容,开机后由声控部分控制机芯启动,不用人为按键操作,因此自动化程度高,保密性强。
文档编号G11B5/02GK2098072SQ9121952
公开日1992年3月4日 申请日期1991年8月2日 优先权日1991年8月2日
发明者王文阁, 汪礼安, 刘玄良 申请人:天津市津华无线电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