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设备和光盘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43411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盘设备和光盘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盘驱动装置,它能够用于诸如利用光学系统记录和重新显示信息的光盘操作机之类光盘设备,并且能够操纵一个包含带套光盘的卡盒,或者操纵一个不带套的光盘。
通常,在能够以数字形式记录信息的光盘技术中,小型光盘(此后称为CD)和专用小型光盘(此后称为8cmCD)是大家知道的。最近,已经研制了微型光盘(此后称为MD)作为能够以数字形式记录和重新显示信息的光盘。
这些装在卡盒中的MD是微型化的,比CD和8cmCD易于操纵,因为它们可以进行重复记录,在编辑或其它工作中使用很方便。
在这样一种光盘中,利用一个包括光学拾光器和其它装置的光学系统扫描信息区域而从光盘重新显示信息,同时沿径向转动地驱动光盘。光学系统设计成可以兼用于CD、8cmCD和MD。
至于光盘转动用的驱动方法,在转台的升起部分安装到光盘的中心孔之后,光盘被夹持在转台上,同时光盘通过转动转台而转动。
CD和8cmCD的中心孔的内径定为同一尺寸,而MD的内径由于MD的尺寸紧凑而小于CD的内径。
为了在同一光盘设备内兼容地使用CD和MD,人们当然提出安装两个直径不同的转台;但是,这种方法增加光盘设备的体积。(此处省略了对8cmCD的说明,因为它们被安置在CD所用的同一转台上)因此,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发明人设计了一种光盘设备,该设备有一个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利用一个转台可以兼容地应用于两种类型的光盘。
在这种光盘设备中,如图23和图24所示,盖子100可以转动地安装在支轴100a上,使得箱子126可以打开和关闭。打开盖子100可以将MD150或CD160(它们将在以后说明)安置在设备上或从设备上取出。在箱子126内安装了一个支承驱动机构用的底盘106,在用于驱动机构的底盘106的中心位置安装了一个驱动MD150用的转台101。此处MD150指的是一个包括卡盒和卡盒内的光盘150a的完整结构件。
在盖子100和转台101之间安装了一个用于MD150中的MD保持架107和一个驱动CD160用的适配器103,MD保持架107能够上下运动,而适配器103则设计成覆盖转台101。其次,用于使CD160的驱动稳定的光盘重压物104安装在CD用的适配器103的上方。
CD用的适配器103受适配器臂102的支承。适配器臂102像盖子100一样可以转动地安装在支轴102a上,支轴102a固定在盖子100的后侧上。支轴102a固定在盖子100使用的支轴100a的附近。在适配器臂102的可转动端上形成了一个保持区102b,而CD用的适配器103由适配器臂102支承,以便自由地转动。
CD用的适配器103大体上形成法兰形状,其中有一个空腔区103a,与转台101的MD安装区101a相配合。沿CD用的适配器103的周面形成一个保持槽103b,与保持区102b相配合。
而且,CD用的适配器103同时具有将安置于其上的CD160的记录表面和安置在转台101上的MD150的记录表面保持在同一高度处的功能。利用这种配置,就不需要由于MD150和CD160的记录表面不同而改变光学拾光器(未图示)的高度。
下面说明将MD150插入光盘设备或将MD150从光盘设备中取出的过程。当盖子100相对于箱子126打开时,MD150插入MD保持架107。当盖子100关闭时,MD保持架107也在支轴102a上转动,从而使MD150内的光盘150a安置到MD安装区101a上。
接着,底板114升起,以突出方式固定在底板114上的主要定位销114d的顶部插入MD150的孔(未图示)。这样,MD150就被精确定位了。
因为磁体101b安装在MD安装区的顶部,所以磁体101b向下吸引安装在MD150内的吸板150b。这样,光盘150a被夹持在MD安装区101a上。然后,光盘150a与转台101一起整体转动,从而能够进行重新显示操作。在这种情况下,CD用的适配器103和光盘重压物104撤回到不干扰MD150安置的原来位置。
当盖子打开时,转台101停止,MD保持器107向上转动,从而使MD150能够从那里卸下。
下面说明将CD160插入光盘设备或将CD160从光盘设备中取出的过程。当盖子100相对于箱子126打开时,使用人手动地将CD用的适配器103引导到MD安装区101a上,并利用保持机构(未图示)锁住适配器102。
而后,在将CD160安置到CD用的适配器103上之后,使用人手动地转动式移动光盘重压物臂105,并将保持在其枢轴式端部上的光盘重压物104重叠到CD160上。
此时,因为光盘重压物104的磁体104C向下吸引CD用的适配器103的吸板103C,所以CD160被夹持在CD用的适配器103上。在这种情况下,MD保持器107撤回到不会干扰CD160的安置或驱动的位置,因此不会对CD160造成损伤。
其后,盖子100被关闭,CD160与转台101一起整体转动,从而能够进行重新显示操作。为了取出CD160,需要进行与上述相反的操作。
但是,在上述配置中,一当驱动MD150时,就需要将当时不用的CD用的适配器103和光盘重压物104撤回到不干扰MD150的安置和驱动的位置。而且,为了简化配置,这种原来位置必须设置在准备受驱动的MD150的上方。这导致必须提高盖子100的高度,以便为凹槽位置留出空间,从而使光盘设备体积增大。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盘设备,它能够利用一种简单机构来使得许多种光盘都能够被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盘设备,它利用一种配置来达到结构紧凑,其中许多种光盘被安置在转台上而不需要适配器。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盘设备,它利用一种配置来达到结构紧凑,其中通过许多种机构的协调运动来使多种功能结合成一体。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光盘的特征包括一个驱动部件,当与第一记录介质的第一中心孔的周缘接触时,用于驱动一个盘形第一记录介质,同样当与第二记录介质的第二中心孔的周缘接触时,用于驱动一个盘形第二记录介质,第一中心孔被配置成其直径小于第二中心孔的直径,该驱动部件有一个转动轴,第一和第二记录介质同时被驱动部件保持在驱动部件转动轴的各自的不同工位处。
利用上述配置,驱动部件分别接触第一记录介质和第二记录介质,并在其转动轴的各自的不同工位处驱动。换句话说,第一和第二记录介质受同一驱动部件的支承而互不干扰。因此,该驱动部件能够支承具有直径互相不同的中心孔的许多种记录介质而不需要适配器。因此,因为既不需要适配器又不需要在不使用时从驱动部件上卸下适配器的机构,所以可以使光盘设备结构紧凑。
其次,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上述配置以外还有一个用于放置和保持第一记录介质的介质保持机构。在这种情况下,介质保持机构被配置成在可动地插入第一记录介质的第一工位和第一记录介质被安置在驱动部件上的第二工位之间运动。而且,在介质保持机构中成形有一个驱动用的孔,以便与第一记录介质的第一中心孔配合,而驱动部件被穿过驱动用的孔,从而将第一记录介质支承在其顶部。相反,第二记录介质被驱动部件支承在与介质保持机构存在一个预定距离的不同于顶部的工位上。这一配置防止介质保持机构和第二记录介质互相干扰。因此,介质保持机构使得第一记录介质能容易地插入光盘设备和从光盘设备中取出,也易于将第一记录介质保持在驱动部件上。
再次,本发明的光盘设备有一个读出机构,用于通过扫描第一记录介质或第二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来读出信息。利用这种配置,能够完成与第一记录介质或第二记录介质有关的信息读出操作而不会受另一记录介质的妨碍。
此外,除了上述配置外,本发明的光盘设备还可以包括下述机构
(1)一个第一支承部件,用于支承读出机构,使其沿径向自由移动。
(2)一个移动机构,用于通过与转动轴平行地移动第一支承部件来与转动轴平行地移动读出机构。
(3)一个保持机构,用于通过对读出机构的齿轮连接来对读出机构传送一个沿径向移动读出机构的力。
利用上述配置,虽然第一记录介质和第二记录介质各自的记录表面处于驱动部件转动轴上的不同工位,但是都可以通过利用移动机构平行于转动轴移动读出机构来从第一记录介质或第二记录介质读出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读出机构通过第一支承部件和保持机构沿径向运动。此处,第一支承部件通过移动机构平行于转动轴移动。因此,可以将沿径向以及沿转动轴平行方向移动读出机构用的机构结合为整体,从而达到光盘设备的结构紧凑性。
其次,移动机构也可以有一个凸轮机构,用于将沿径向施加的力转变为沿转动轴平行方向施加的力,并将力传送给读出机构。
这种配置通过提供这样一种简单机构就能沿转动轴平行方向移动读出机构。
而且,除了上述配置外,本发明的光盘设备可以有一个控制机构,用于控制移动机构,这样使得读出机构移到一个工位上,在此工位上,无论何时相对于第一记录介质或第二记录介质驱动操作完成时,信息从第二记录介质读出。
在上述配置中,因为第一记录介质被支承在驱动部件的顶部,而第二记录介质被驱动部件支承在第一记录介质的下方,所以读出机构从第二记录介质读出信息的工位低于读出机构从第一记录介质读出信息的工位。但是,无论何时当相对于第一记录介质或第二记录介质完成一个驱动操作时,读出机构就移动到从第二记录介质读出信息的工位;这防止了在将第一记录介质安置到驱动机构上时第一记录介质与读出机构偶然接触而产生的损伤。这样一种控制操作主要是使许多种类型的记录介质能够安置在同一个驱动部件上。
除了上述配置以外,本发明的光盘设备可以有接触第一记录介质用的判别机构,以便判别所述的第一记录介质是专用于重新显示用途还是兼用于记录和重新显示。在这种情况下,判别机构被配置成通过移动机构与读出机构一起运动,从而接触第一记录介质。利用这种配置,无论何时当相对于第一记录介质或第二记录介质的驱动操作完成时,读出机构和判别机构同时移动到读出机构从第二记录介质读出信息的工位。
因此,因为不需要复杂的配置就能判别第一记录介质的种类,所以本发明的光盘设备能够兼容地应用更多种类的记录介质。
其次,本发明的光盘设备还具有;一个保持状态检测机构,用于检测第一记录介质受到介质保持机构的保持;一个第一检测机构,用于检测介质保持机构已经移动因而使得第一记录介质被安置在驱动部件上这一事实;以及一个第二检测机构,用于检测第二记录介质被安置在驱动部件上这一事实。
利用这种配置,可以提供控制,使得读出机构移动到这样一个工位,当只有第一记录介质通过介质保持机构安置在驱动部件上时,第一记录介质在该工位上接受读出操作。而且,无论何时至少当第二记录介质被安置在驱动部件上时,就能提供控制,使读出机构移向第二记录介质接受读出的工位。再次,当第一记录介质和第二记录介质两者被安置在驱动部件上时,就能提供控制,使得使用人受到警告或光盘设备保持在停止状态。
上述各种控制操作对于能够应用许多种类型的记录介质的光盘设备来说是重要的,以便改善其可操作性。
为了更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性质和优点,必须结合附图参考随后的详细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光盘装置及其驱动机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表示CD模式中驱动机构的平面图。
图3是表示处于打开状态的光盘装置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光盘装置主要部分的前视图,其中其底板是升起的。
图5是主要部分的侧视图,表示光盘装置的底板被升起的状态。
图6是主要部分的前视图,表示光盘装置的底板被降下的状态。
图7是主要部分的侧视图,表示光盘装置的底板被降下的状态。
图8是表示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的盖子的平面图。
图9是表示光盘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图10是表示MD被插入盖子后侧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1是主要部分的侧视图,表示MD被放入光盘装置的状态。
图12是表示处于MD模式的光盘装置的平面图。
图13是主要部分的侧视图,表示当MD被放入光盘装置时底板被升起的状态。
图14是主要部分的侧视图,表示一个CD正被放入处于打开状态的光盘装置中的状态。
图15是主要部分的侧视图,表示在CD放入其中后处于关闭状态的光盘装置。
图16是一个流程图,表示光盘装置的第一起动模式中的处理程序。
图17是一个流程图,表示光盘装置的第二起动模式中的处理程序。
图18是一个流程图,表示光盘装置的停止模式中的处理程序。
图19是主要部分的前视图,表示光盘装置中光学拾光器的高度调整机构的一个改型实例,也表示光学拾光器被升起的状态。
图20是主要部分的平面图,表示光学拾光器的高度调整机构。
图21是主要部分的前视图,表示光学拾光器降下时光学拾光器的高度调整机构。
图22是主要部分的平面图,表示光学拾光器的高度调整机构。
图23是主要部分的侧视图,表示其中一个MD正被驱动时的传统光盘装置。
图24是主要部分的侧视图,表示其中一个CD正被驱动时的传统光盘装置。
现在参考图1至18,下述说明将讨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首先将说明光盘装置中的一种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被设计成转动驱动一个光盘,以便实现记录和(或)重新显示。如图1和图2所示,一个辅助底盘支承该驱动机构。
此处,为说明方便起见,这些光盘分为第一类记录介质和第二类记录介质第一类记录介质例如包括微型光盘(此后称为MD),每个由一个存放在盒中的磁性光盘组成,它们允许重复记录。第二类记录介质包括光学记录介质的小型光盘(此后称为CD)和SP型(专用型)CD的8cmCD。
辅助底盘1的一对弯曲板1a是通过将一块平板的两端向下弯曲而形成的,并沿图1所示的C-D方向实际上互相平行地面对面设置。滑板(移动机构)16和17分别固定在弯曲板1a上,它们将在下面说明,滑板能沿图1中所示的A-B方向自由移动。此处,C-D方向与A-B方向正交。
为了使滑板16和17能够沿A-B方向自由移动,在弯曲板1a的外侧固定了一对导向轴1b。其次,在滑板16上成形有一对导孔16a,导向轴1b分别通过这对导孔插入,能在孔中自由滑动。同样,在滑板17上成形有一对导孔17a,导向轴1b分别穿过这对导孔,能在孔中自由滑动。导孔16a和17a成形为沿A-B方向的细长孔形式。
在辅助底盘1的中心部分中,以从辅助底盘1的上表面凸出的方式安装了一个圆筒形的转台(驱动件)6,能被自由转动。而且,在弯曲板1a中成形有一对导孔1C和一对导孔1d,使得将在以后说明的底板(判别用途的移动机构)14和光学拾光器(读出机构)8受到支承,从而能沿转台6的转动轴方向即沿E-F方向自由移动。导孔1c和1d成形为沿E-F方向的细长孔形式。
在辅助底盘1的上表面中成形有一个大体上矩形的开口区1g,使得光学拾光器8和保持拾光器8的拾光器用底座(保持机构)9能自由移动。在辅助底盘1中成形有一对固定孔1e和一对固定孔1f(见图2)这样使得能沿C-D方向夹住开口区1g。一对导向轴10和11穿过这些固定孔1e和1f,并固定在那里。利用这种配置,拾光器用底座9受导向轴10和11支承,从而能够沿C-D方向移动。
一个主要导孔1h和一个辅助导孔1i形成于辅助底盘1的上表面中。一对辅助定位销14e固定在底板14上,它们被插入主要导孔1h和辅助导孔1i中。受主要导孔1h和辅助导孔1i的导向,底板14被设计成既不能沿A-B方向移动,也不能沿C-D方向移动。
而且,在辅助底盘1的上表面中形成一个释放孔1j,使得判别MD类型的MD型判别开关(判别机构)15能够通过孔1j自由地伸出或缩回。在开口区1g的边缘上向下固定了一个支承轴1k。支承轴1k形成一个用于传送齿轮18的转动中心轴,传送齿轮18将在下面说明。同样,在辅助底盘1背面上滑板17附近,向下固定一个支承轴1p。支承轴1p形成一个用于传送齿轮21的转动中心轴,传送齿轮21将在下面说明。
其次,在辅助底盘1的上表面上沿A方向离底盘中心位置有一预定距离固定了一个支轴1m,支轴1m形成使滑板16和17互相连接的连接臂7的转动中心轴。
此处,B方向被定义为辅助底盘1的前面方向,A方向被定义为辅助底盘1的后面方向。在辅助底盘1前端邻近滑板16处,成形有一个开关用的开口区1n。一个将在下面说明的闭合盖子确证开关(未图示)通过这个开关用的开口区1n露出辅助底盘1的上表面。在弯曲板后端靠近滑板17侧,成形有一个齿条用的开口区1r。一个位于滑板17后端下部的齿条区17i,能沿A-B方向在齿条用的开口区1r内移动。
而且,在辅助底盘1的上表面的四角成形有固定振动控制橡皮用的固定孔1q,它们将在下面说明。如图3所示,一个固定螺丝套26a以伸出方式固定在箱子26(下框架)上。辅助底盘1用机器螺丝25固定在箱子26上,螺丝25通过固定孔1q和振动控制橡皮24旋入固定螺丝套26a。利用这种配置,可以减小通过箱子26传送到光学拾光器8上的外部振动的影响。
其次,如图1和图2所示,一个CD检测开关(第二检测机构)2被安装在辅助底盘1的上表面上。CD检测开关2有一个发光元件和一个光接受元件如光断续器,被设计成确定CD60或8cmCD61中哪一个位于转台6上,方法是检测是否存在从位于转台6上的CD60或8cmCD61来的反射光。
在辅助底盘1的上表面上安装了一个MD模式检测开关(第一模式检测机构)3和一个CD模式检测开关(第二模式检测机构)4,它们通过连接臂7的枢轴式转动来打开或关闭。
当连接臂7枢轴式转动而使滑板16和17安置在MD模式时,MD模式检测开关3接通,这将在下面说明。同样,当连接臂7枢轴式转动而使滑板16和17安置在CD模式时,CD模式检测开关4接通,这将在下面说明。
而且,在辅助底盘1的中心部分中安装了一个转动式驱动转台6的主轴电动机5。转台6固定在主轴电动机5的转动轴5a上,而转台6配置成与转动轴5a一起整体转动。
此处,转台6的形状做成其直径与CD60的中心孔(第二中心孔)的内径相同(例如,φ15mm)。在转台6的顶部安装了一个MD安装区6b(第一工位),而在MD安装区6b的下方安装了一个CD安装区6a(第二工位)。此外,上述8cmCD61的中心孔的内径与CD60的中心孔的内径相同。
如图3所示,MD安装区6b有一个与转台6同轴的小直径区。小直径区的直径与MD50内部包含的光盘50a的中心孔(第一中心孔)50c的内径相同(例如,φ11mm)。因此,小直径区被装入中心孔50c,从而支承光盘50a,也就是MD50。
如图1至图3所示,CD安装区6a有一个法兰区,它从转台6的周缘沿径向向外伸出,而CD60被安置在法兰区上。因此,该装置配置成CD60通过MD安装区6b,并安置在CD安装区6a上。
即使当CD60被安置在法兰区上,而将在后面说明的盖子28和29被关闭时,在将在后面说明的MD保持架30中的升起区30b与CD60的上表面之间,仍然保持一个约2mm的间隙。由于这种配置,不仅MD50而且CD60也能够被安置在转台6上,并能够受驱动。
其次,在转台6的周面上,在CD安装区6a和MD安装区6b之间设置了许多个滚珠6d,例如3个,它们沿周面方向具有相等的间隔。每个滚珠6d被设计成能从转台6的周面上自由伸出或缩回。换句话说,每个滚珠6d沿径向由弹簧(未图示)或其它元件向外推出。
CD60被夹持在滚珠6d和CD安装区6a之间。更具体地说,当CD60被安置在CD安装区6a上时,CD60首先与滚珠6d接触。当CD60被进一步向下推时,滚珠6d移入转台6中。当CD60与CD安装区6a接触时,滚珠返回到转台6的外侧,从而将CD60压到CD安装区6a上,以便夹在上面。这样,容易将CD60安置在设备上或从设备上卸下,从而不必使用光盘重压物,而光盘重压物在传统装置中是必需的。此外,在8cmCD61的情况下,也可以像CD60一样进行快速安置和卸下操作。
在MD安装区6b的顶部固定了一块磁体6c(见图1和图2)。磁体6c向上吸引安装在MD50内的吸板50,这样使得光盘50a被夹持到转台6上,从而使转台6和光盘50a能够整体地转动。
支轴1m被插入在连接臂7的中心部分中成形的支孔7a中,从而使连接臂7能够自由转动。其次,作为连接臂7的一个枢轴端部的连接区7b啮合滑板16的连接槽16h,而作为其另一个枢轴端部的连接区7c啮合滑板17的连接槽17h。
利用这种配置,当滑板17沿A-B方向移动时,连接臂7枢轴式转动。因为连接臂7的枢轴式运动被传送到滑板16上,所以滑板16也沿滑板17的反方向运动。
连接臂7的一个部分成形为压紧部分7d,它是另一个枢轴端部。随着连接臂7的枢轴式运动,压紧部分7d按照相应的模式接通和断开MD模式检测开关3和CD模式检测开关4。
在光学拾光器8中,一束激光投射到CD60或其它光盘的记录表面上,而反射光束入射到一个物镜8a上。物镜8a受到沿聚焦方向(沿E-F方向)的驱动和控制,从而从记录表面读出信息。
在光学拾光器8中,沿E-F方向成形有一个主要高度导向孔(导向区)8b和一个辅助高度导向孔(导向区)8c。一对高度导向轴(导向区)9a和9b(将在以后说明)以沿E方向伸出的方式固定在拾光器用的底座9上。高度导向轴9a和9b穿过导向孔8b和8c,从而使光学拾光器8能够沿E-F的方向自由滑动。这样,光学拾器8被限制在相对于拾光器底座9沿水平方向的运动中(沿A-B及C-D方向)。
其次,在光学拾光器8中,沿C-D方向成形有一个主要导向孔8d和一个辅助导向孔8c。一对沿C-D方向延伸的导向轴12和13穿过导向孔8d和8e,这样使得光学拾光器8能够沿C-D方向自由滑动。利用这种配置,当导向轴12和13沿上下方向(E-F方向)运动时,光学拾光器8随运动而沿同一方向运动。
而且,在拾光器用的底座9中形成了一个避免接触用的半圆形的开口区9c,使得拾光器用的底座9即使当其运动最接近主轴电动机5时也能避免接触该电动机5。
在拾光器用的底座9的前壁和后壁中沿C-D方向分别成形有一个主要导向孔9d和一个辅助导向孔9e。沿C-D方向延伸的导向轴10和11穿过主要导向孔9d和辅助导向孔9e,使得拾光器用的底座9能够沿C-D方向自由滑动。利用这种配置,拾光器用的底座9能够相对于安置在转台6上的CD60或其它光盘的记录表面沿C-D方向运动,也就是,沿平行于CD60或其它光盘的径向的方向运动。
而且,在拾光器用的底座9的一个部分上成形有沿C-D方向延伸的拾光器用的齿条区9f。拾光器用的齿条区9f和将在后面说明的移动齿轮18相互配合,使光学拾光器8能够沿C-D方向运动。这样,通过能够运动的光学拾光器8从MD50、CD60或8cmCD读出信息。
导向轴10和11穿过并固定于辅助底盘1的相应固定孔1e和1f中。导向轴12和13的两端插入通过弯曲板1a的相应导向孔1d,使得在其中自由地滑动。其次,导向轴12和13的两端各自插入通过滑板16的第一仿形板16j和滑板17的第一仿形板17j。
仿形板16j和17j被配置成将滑板16和17的运动方向从A-B方向改变到E-F方向,也就是导向轴12和13的同一方向。
每个第一仿形板16j包括一个MD用的槽16f和一个CD用的槽16g(两者沿A-B方向延伸)及一个连接槽16f和16g的斜槽16e。MD用的槽16f安置在比CD用的槽16g高的高度上。
同时,每个第一仿形板17j包括一个MD用的槽17f和一个CD用的槽17g(两者沿A-B方向延伸)及一个连接槽17f和17g和斜槽17e。MD用的槽17f安置在比CD用的槽17g高的高度上。其次,仿形板16j和17j被设置成对称于转台6的转动轴。
因此,当滑板16和17移动时,导向轴12和13能够沿E-F方向移动,而导向轴12和13保持与辅助底盘1平行。导向轴12和13的此种运动使光学拾光器8能够移动一个距离,例如以上下方向(沿E-F方向)6mm的量级,并扫描MD50、CD60或8CmCD61。这样,导向轴12和13及仿形板16j和17j构成光学拾光器8中的高度开关机构。
同时,MD类型判别开关15安装在底板14中。MD类型判别开关15判别转台6上安置的MD50是专用重新显示的一种还是记录和重新显示两用的那种,方法是检测是否存在在MD50的盒套下表面中成形的判别用的孔。
其次,在底板14的靠滑板16侧的一端以沿D方向伸出的方式安装了一对导向销14a。在弯曲板1a的靠滑板16侧成形有一对沿E-F方向的长形导孔1c。导向销14a相应地穿过导向孔1c。
同时,在底板14的靠滑板17侧的一端以沿C方向伸出的方式安装了一对导向销14b。在弯曲板1a的靠滑板17侧也成形有一对沿E-F方向的长形导孔1c。导向销14b各自穿过导向孔1c。这种配置使底板14能够沿E-F方向移动。
而且,导向销14a的端部分别穿过滑板16中形成的一对第二仿形板16k,而导向销14b的端部分别穿过滑板17中形成的一对第二仿形板17k。当滑板16和17运动时,第二仿形板16k和17k使底板14能够沿上下方向(沿E-F方向)运动。也就是,底板14在MD模式中向上运动而在CD模式中向下运动。
每个形状与第一仿形板16j相同的第二仿形板16k包括一个斜槽16b、一个MD用的槽16c和一个CD用的槽16d,而每一个形状与第一仿形板17j相同的第二仿形板17k包括一个斜槽17b、一个MD用的槽17C和一个CD用的槽17d。
底板14有一个开口14c,它能使拾光器用的底板9自由运动。其次,在底板14的中心附近安装了一对主要定位销14d,它们沿A-B方向彼此面对地位于开口14c的两侧。而且,在开口14c的靠近滑板17的边缘处安装了一对辅助定位销14e,它们沿A-B方向彼此面对地位于开口14c的两侧。
定位销14d和14e被设计成沿E方向移动在MD安装区6b上安置的MD50,并且当它定位时支承它,以便合适地驱动它。
其次,主要定位销14d的顶部被成形为锥形,其直径向着顶部变小,以便保证MD50的精确定位。辅助定位销14e分别穿过辅助底盘1的主要导向孔1h和辅助导向孔1i。利用这种配置,当滑板16和17运动时,底板14能沿E-F方向与辅助底盘1平行地运动。
此处将说明底板14和光学光器8沿E-F方向的运动。因为滑板16和17是由连接臂7协调运动的,所以当滑板17的齿条区17i运动(例如由于移动齿轮21的转动而沿A方向运动)时,滑板16沿B方向运动。此时,底板14的导向销14b沿第二仿形板17k的斜槽17b上升,并从CD用的槽17d到达MD用的槽17c。另一方面,底板14的导向销14a沿第二仿形板16k的斜槽16b上升,并从CD用的槽16d到达MD用的槽16c。这样,底板14沿E方向与辅助底盘1平行地运动。
当滑板17的齿条区17i由于移动齿轮21的转动而沿B方向运动时,底板14沿F方向以相反方式通过路径运动。
当滑板16和17沿A-B方向运动时,穿过光学拾光器8的导向轴12和13的两端沿第一仿形板16j和17j以如导向销14a和14b的同样方式滑动。因此,当底板14沿E-F方向运动时,光学拾光器8同时沿如底板14的同样方向(E-F)运动。
如上所述,底板14和光学拾光器8沿E-F方向与辅助底盘1平行地运动。其次,底板14和光学拾光器8通过相应的MD用的槽16c、16f、17c、和17f向上移动,并定位在MD模式工位处(见图4和图5)。换句话说,MD模式工位指的是可以用MD50记录和(或)从MD50重新显示的工位。相反,底板14和光学拾光器8通过相应的CD用的槽16d、16g、17d和17g向下移动,并定位在CD模式工位处(见图6和图7)。换句话说,CD模式工位指的是可以用CD60记录和(或)从CD60重新显示的工位。
在这种情况下,光学拾光器8仅移动一个距离,该距离对应于安置在CD安装区6a上的CD60的记录表面与安置在MD安装区6b上的MD50的记录表面之间的高度差别(第一差别)。因此,MD用的槽16f或17f与CD用的槽16g或17g之间沿E-F方向距离被调置为第一差别。
底板14仅移动一个距离,该距离对应于在CD模式期间主要定位销14d不干扰CD60转动的工位与在MD模式期间主要定位销14d保持MD50使其合适驱动的工位之间的高度差别(第二差别)。因此,MD用的槽16c或17c与CD用的槽16d或17d之间沿E-F方向的距离被调置为第二差别。
而且,在CD模式中,连接臂7受到转动,使得滑板16沿A方向运动,并使滑板17能够沿B方向移动。结果,CD模式检测开关4受到转动连接臂7的压紧区7d的推动,从而接通。在MD模式中,连接臂7受到转动,使得滑板16沿B方向运动,并使滑板17能够沿A方向移动。结果,MD模式检测开关3受到压紧区7d的推动,从而接通。
其次,移动齿轮18固定在辅助底盘1的支轴1k上,使得能自由转动,以便驱动拾光器用的底座9。移动齿轮18有一个平面齿轮18a和一个蜗轮18b,它们整体地转动。
平面齿轮18a与拾光器用的底座9的齿条区9f啮合,而蜗轮18b与固定在底座移动电动机20上的蜗轮19啮合。因此,拾光器用的底座9通过底座移动电动机20沿C-D方向运动。
其次,移动齿轮21固定在辅助底盘1的支轴1p上,从而自由地转动。移动齿轮21有一个平面齿轮21a和一个蜗轮21b,它们整体地转动。
平面齿轮21a与滑板17的齿条区17i啮合,而蜗轮21b与固定在机械模式用的电动机23上的蜗轮22啮合。因此,光学拾光器8和底板14通过机械模式用的电动机23沿E-F方向运动。
下面将说明光盘设备除了驱动机构以外的配置。如图3所示,光盘设备中安装了一个具有U形截面的箱子26,驱动机构就设置在箱子26内。
其次,盖子28和29可以自由进行枢轴式转动地连接在箱子26上。盖子28这样安装,使得它能够围绕固定在箱子26后端的支轴28a顺时针转动(沿图3中I方向),也能进行逆时针转动(沿图3中J方向)。支轴28b和支轴29a固定在盖子28的枢轴式端部上,使得它们能在该端部上枢轴式地转动。盖子29能够在支轴29a上自由地枢轴式转动。盖子28和29由于各自的推进机构(未图示)而逆时针推进(沿图3中I方向)。
使盖子28转到开放状态的转动角由限制转动的部件(未图示)决定,以使CD60能够容易地插入其中或从其中取出。使盖了29转到开放状态的转动角同样由限制转动的部件决定,以使MD50能够容易地插入其中或从其中取出。
一个开关固定区26b安装在箱子26内部前面板的内表面上。确证盖子29的关闭状态用的闭合盖子确证开关27被固定在开关固定区26b上。当闭合盖子确证开关27与固定在盖子29枢轴端上的开关压紧区29b接触时,开关27就接通。
如图3和图8所示,保持MD50用的MD保持架30被连接到盖子28的后面。由柔性薄板制成的MD保持架30成形为一个具有插入用的开口的盒子形状。MD保持架30还具有接触区30a和保持区30c,接触区30a用于通过夹住MD50两侧来保持住插入接触区中的MD50,同时将MD50定位在预定工位上,而保持区30c用于以夹住方式保持住插入的MD50的上面和下面。
在MD保持架30的插入用的开口处成形有引导待插入的MD50的弯曲区30b。弯曲区30b的顶部稍许弯向辅助底盘1侧。此外,在MD保持架30中安装了众所周知的机构如作为MD50快门用的开关机构和向下沿F方向压紧MD50用的推压机构。
如图8所示,在MD保持架30的附近安装了一个MD检测开关(第一检测机构)31,当MD50插入MD保持架30时,MD检测开关接通,从而检测MD50的插入。其次,在MD保持架30的下部表面中成形有一个允许MD类型判别开关15从其中通过的开关用的孔30d。
如图3和图8所示,在MD保持架30的上表面成形有一个从盖子28的下表面延伸到盖子29的接触区30e。利用这种配置,当处于开放状态的盖子29手动地向下压时,它反时针转动并与接触区30e接触;因此,限制了枢轴式运动。当盖子29继续手动地向下压时,盖子28和29围绕支轴28a整体地逆时针转动,由此进入图11所示的关闭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盖子28和29由于锁定机构(未图示)的锁定操作而保持在锁定状态。
当盖子28和29锁定时,开关压紧区29b使闭合盖子确证开关27接通。闭合盖子确证开关27被配置成对控制装置(控制机构,完全检测机构)(将在后面说明)释放一个指示盖子28和29的关闭状态的信号。
下面说明驱动机构中的控制装置。如图9所示,控制装置40是由微型计算机等组成的控制机构。控制装置40接受各种信号,如从MD检测开关31、CD检测开关2、闭合盖子确证开关27、MD模式检测开关3、CD模式检测开关4、MD类型判别开关15和检测拾光器用底座9的位置所用的底座位置检测开关32等发出的信号,并根据这些信号来控制机械模式驱动电动机23、主轴电动机5和底座移动电动机20的转动方向和转动速度。
下面说明根据本实施例配置的各种操作。首先,参考图3讨论MD50的插入和取出操作。围绕箱子26的支轴28a顺时针推动盖子28,因此即使当MD50被插入MD保持架30时盖子也维持打开状态。
通过预定的推动力使盖子29保持在围绕支轴28b和29a顺时针转动之后的状态。也就是,盖子28和29维持在相对于箱子26打开的状态。
同时,驱动机构由控制装置40调置到CD模式,因为闭合盖子确证开关27仍然断开。如图10所示,快门50d连接在MD50上。因此,当MD50以这种状态插入MD保持架30中时,快门50d移动,从而接通MD检测开关31。于是光盘50a处于暴露状态,从而接受由光学拾光器8驱使的记录和重新显示。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3所示,盖子29相对于盖子28继续顺时针转动;这使得易于将比CD60小的MD50插入MD保持架30。
在这种打开状态下,当使用人将盖子29向下压时,盖子29与MD保持架30的接触区30e接触,而一当进一步压紧盖子29,盖子28和29就整体地逆时针转动,它们的上表面保持在同一平面。
此后,如图11所示,盖子28和29由销定机构锁定,并被带入相对于箱子26的闭合状态,从而使开关压紧区29b能够接通闭合盖子确证开关27。
光盘50a安置在转台6的MD安装区6b上。在这种情况下,光盘50a被夹持在MD安装区6b上,MD50的吸板50b受磁体6c的向下吸引。这样,光盘50a可以受转台6的驱动。
此时,底板14没有上升到MD模式工位,而MD类型判别开关15、主要定位销14d和辅助定位销14e仍然在各自的CD模式位置上。但是,因为MD50受MD保持架30的弹性的支持,MD50不会遭受由振动或其它有害影响造成的擦伤。
下面说明在插入MD50后将模式转变为MD模式的操作。如图1和图2所示,首先接通机械模式驱动电动机23,于是驱动力通过蜗轮22和移动齿轮21接续地传送到滑板17的齿条区17i上,从而沿A方向移动滑板17。
另一方面,滑板16沿B方向移动,因为它通过连接臂7连接到滑板17。当滑板17移动时,连接臂7转动,从而断开CD模式检测开关4。当连接臂7进一步转动时,MD模式检测开关3接通,如图12所示。
如图13所示,滑板16和17的此种配合运动造成底板14和导向轴12、13与辅助底盘1平行地上升(沿图13的E方向),而底板14的辅助定位销14e与MD50接触。其次,主要定位销14d的顶部被插入MD50的凹坑(未图示)内,从而精确地定位MD50。
另一方面,光学拾光器8通过导向轴12和13上升到MD模式工位。其次,图12所示的MD类型判别开关15判别安置于其上的MD50的类型。这样,底板14和光学拾光器8到MD模式工位的模式转换操作通过滑板16和17的上述运动而完成。
在检测MD检测开关31的接通状态之后检测闭合盖子确证开关27的接通状态,其后,控制装置40驱动机械模式驱动电动机23,使得CD模式检测开关4断开。在驱动机械模式驱动电动机23直到MD模式检测开关3接通之后,控制装置40停止电动机23。控制装置40的此种控制操作将驱动机构带到MD模式。
而且,控制装置40接通用于记录和重新显示的电路(未图示),并根据从MD类型判别开关15释放的判别信号控制主轴电动机5和底座移动电动机20。这样,就对MD50记录信息和从MD50重新显示信息。
下面说明当以上述方式插入的MD50取出时完成的操作。如图13所示,当盖子28和29处在相对于箱子26关闭的状态而锁定机构释放时,盖子28和29通过推进机构围绕支轴28a顺时针转动,并被带入打开的状态,如图3所示。
在这种情况下,因为位于盖子29枢轴端的开关压紧区29b与闭合盖子确证开关27分离,所以闭合盖子确证开关27断开,从而向控制装置40释放一个断开信号。控制装置40响应断开信号而提供控制,使主轴电动机5停止而拾光器用的底座9移到预定的备用工位,如图2所示。
此外,控制装置40驱动机械模式驱动电动机23,使得驱动机构从MD模式变到CD模式。此时,滑板17首先通过机械模式驱动电动机23沿B方向移动,而连接臂7逆时针转动,从而断开MD模式检测开关3。当连接臂7进一步逆时针转动以导致CD模式检测开关接通时,机械模式驱动电动机23停止,从而使驱动机构进入CD模式。
在CD模式中,因为如图14所示底板14是下降的,所以从底板14伸出的MD类型判别开关15和定位销14d和14e始终不会干扰将CD60安置到转台6上的操作。
下面说明当CD60被插入时进行的操作。如图2和图14所示,在盖子28和29的打开状态中,使用人将CD60手动地安置在转台6的CD安装区6a上而不管施加到滚珠6d上的推动力。此处,同样在插入用于重新显示的8cmCD61的情况下,以CD60的同样方式进行插入操作;因此,在下列说明中,只讨论用于重新显示的CD60的插入操作,而省去了对8cmCD61的插入操作的说明。
在插入操作后,CD60由加在滚珠6d上的推动力压向CD安装区6a,并在其上夹住。而后,当使用人将盖子29向下压并通过如图15所示逆时针地转动盖子28和29而关闭盖子,盖子29就由锁定机构锁定。这样,开关压紧区29b接通闭合盖子确证开关27,而得到的接通信号被释放到控制装置40上。
当CD60被安置到CD安装区6a上时,图2所示的CD检测开关2被触发,对控制装置40释放一个指示CD60存在的信号。响应从闭合盖子确证开关27和CD检测开关2释放的信号,控制装置40控制驱动机构,使得它驱动CD模式中的CD60。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拾光器用的底座9和底板14已经被安置在CD模式工位上,所以就不需要驱动机械模式驱动电动机23。因此,控制装置40提供控制,使得底座移动电动机20和主轴电动机5驱动CD60用于重新显示。
下面说明当CD60被取出时进行的操作。如图2和图14所示,当释放盖子29的锁定机构时,开关压紧区29b对闭合盖子确证开关27的压力被松开,从而使闭合盖子确证开关27能够断开。此处,因为驱动机构已经进入CD模式,所以控制装置40并不驱动机械模式驱动电动机23,但使主轴电动机5停止。其次,控制装置40驱动底座移动电动机20,使得拾光器用的底座9运动到由底座位置检测开关32(见图9)确定的位置,也就是,例如光学拾光器8的备用工位。这样,安置在CD安装区6a上的CD60很容易取出。
如上所述,当盖子28和29处打开状态时,驱动机构始终保持在CD模式。也就是,无论何时当CD60安置在转台6的CD安装区6a上时,底板14都保持在降低状态。这种配置使得CD60可以避免接触安置在底板14上的MD类型判别开关15、主要定位销14d和辅助定位销14e,从而保护CD60的记录表面免受损伤。
而且,由于驱动机构至少当盖子29打开时始终保持在CD模式,因此使用人不需要确证在插入CD60时驱动机构的CD模式是否接通;这便简化了操作。
下面说明MD50和CD60两者都安置在转台6上的情况。首先,如图2和图3所示,MD50被插入MD保持架30,同时,CD60被安置在转台6的CD安装区6a上。在这种情况下,MD检测开关31被接通,产生的接通信号被释放到控制装置40上。另一方面,CD检测开关2对控制装置40释放一个指示CD60插入的信号。
此处,对于控制装置40的操作可以利用两种调置方法对于第一种调置,如果MD检测开关31和CD检测开关2都接通,控制装置40不开始下一次操作。结果,驱动机构维持CD模式并保持停止。换句话说,主轴电动机5和底座移动电动机20维持停止状态(将参考图16的流程图详细说明)。
对于第二种调置,如果MD检测开关31和CD检测开关2都接通,控制装置40就控制驱动机构,使得被安置的CD60接受重新显示(将参考图17的流程图详细说明)。换句话说,主轴电动机5和底座移动电动机20被驱动,从而允许通过电路(未图示)从CD60重新显示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用于保持MD50的主要定位销14d和辅助定位销14e已经降低,并保持与MD50分开。然而,安置在MD安装区6b上的MD50已几乎由MD保持架30调置在驱动位置上。因此,即使在MD50内包含的光盘50a通过转台6而转动,也可以避免诸如在光盘50a的记录表面和卡套内表面之间产生的不希望有的擦伤之类的麻烦;因此,没有麻烦会产生。对于这种配置,因为当从CD60重新显示信息时主轴电动机5就转动CD60和光盘50a,所以与只有CD60受转动的情况相比,需要稍大的扭力。但是,因为这种扭力增大只是很小的,所以并不需要提供一种尺寸较大的主轴电动机来为这一目的产生较大的扭力。
由此,上术主轴电动机5能够同时转动CD60和光盘50a,就象仅仅驱动CD60一样。因此,控制装置40的操作是这样调置的,使得通过同时转动光盘50a和CD60就能从CD60重新显示信息,就象仅仅转动CD60就能使CD60重新显示一样。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配置中,转台6的顶部具有MD安装区6b,而在其下方具有CD安装区6a。这种结构件使得有可能将MD50和CD60或8cmCD安置在位于转台6的同一转动轴上的各自不同的工位上。
在拾光器用的底座9上以突出方式沿平行于转台6的转动轴方向安装了一对高度导向轴9a和9b。由高度导向轴9a和9b导向,光学拾光器8可以在MD模式工位和CD模式工位之间互换地运动,同时相对于MD50和CD60或8cmCD61的相应记录表面维持合适的位置关系。
在一种常规配置中,为了驱动CD和MD两者,一个用于CD驱动的适配器可以活动地连接到为用于MD驱动设计的转台,而同时安装一个适配器移动机构,以便为适配器提供一个原来位置,使其不干扰将MD安置到转台上的操作。因此,必须保留在驱动MD时容纳适配器用的空间;这增大了光盘设备的体积。
但是,利用本实施例的配置,可以省去适配器和适配器移动机构,同时还可以省去容纳适配器用的空间;这达到了光盘设备的结构紧凑性。而且,因为不需要提供一种避免适配器移动机构误操作用的防止错误机构,所以能使操作比常规设备的操作更简单。
因此,上述配置既能够驱动CD60和MD50,也能够稳定CD60和MD50的驱动操作。其次,结构的简化既能够减少与驱动机构有关的麻烦问题,也能够达到结构的紧凑性。
再次,在常规配置中,当CD受到驱动时,必须采取下列步骤,如将适配器放置在转台上,将CD安置在适配器上,以及在其上放置一个光盘重压物,使CD夹在适配器和光盘重压物之间。在这种情况下,适配器受转台磁体施加的吸引力的保持,而CD由于在光盘重压物的磁体和适配器之间施加的磁体吸引力而被保持在适配器上。
但是,一当取出CD,如果光盘重压物的磁体吸引力太大,当光盘重压物升高时,CD易于与适配器一起升高;这对CD的取出造成困难。如果为了解决此问题而减小光盘磁体的吸引力,那么由于光盘重压物的夹持力减小造成CD的转动驱动不稳定。其次,当插入或取出CD时需要依次放置和卸去适配器和光盘重压物,这也造成操作上的问题。
然而,本实施例的配置消除了适配器和光盘重压物的必要性,也消除了操作这些部件的必要性;因此,与常规设备相比,提供了更好的可操作性。而且,因为CD已经由于利用传送给滚珠6d的推动力而被夹持,所以与常规方法相比就不需要减少夹持力,从而使得能使CD的转动驱动稳定。
此外,在上述配置中,所作说明是参考一个利用滚珠6d来夹持CD的例子而进行的;但是,也可以如常规配置那样使用光盘重压物。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省去在常规配置中必需的适配器,并使光盘设备结构紧凑。而且,上述配置可以应用于一个将CD安置在盘子上进行驱动的盘形系统。
下面参考图1和图2以及图16至18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讨论驱动机构的操作。
首先,参考图16的流程图说明驱动机构的第一起动模式。第一起动模式包括相对于控制装置40的操作的上述第一调置。当MD50和CD60两者在第一起动模式中安置在转台6上时,驱动机构仍处于停止状态。
在插入光盘之后,当盖子28和29关闭时(步骤1,此后“步骤”简称“S”),作出闭合盖子确证开关27是接通还是断开的判断(S2)。此处,对于插入光盘,存在三种情况插入一个MD50、一个CD60或一个8cmCD61;插入MD50和CD60两者;插入MD50和8cmCD61。
当闭合盖子确证开关27断开时,程序返回S2,而驱动机构进入备用状态。相反,当闭合盖子确证开关27接通时,作出MD检测开关31是接通还是断开的判断(S3)。如果MD检测形状31断开,就作出CD检测开关2接通还是断开的判断(S4)。此时,如果CD检测开关2断开,程序就返回S4,而驱动机构进入备用状态。
相反,如果CD检测开关2在S4为接通,就作出CD模式检测开关4接通还是断开的判断(S5)。如果CD模式检测开关4接通,程序继续进行到CD重新显示模式(S7)。
其次,如果CD模式检测开关4在S5断开,机械模式驱动电机23驱动以接通CD模式检测开关4(S6),程序返回S5。
当CD模式检测开关4在S5由于机械模式驱动电动机23驱动而接通时,机械模式驱动电动机停止,程序继续进行到CD重新显示模式(S7)。
利用这种配置,即使在振荡,脱落,或其它故障造成驱动机构偏离CD模式的情况下,CD模式检测开关4断开,机械模式驱动电动机23驱动以接通CD模式检测开关4。因此,由于主要定位销14d,MD类型判别开关15,和其它部件向下撤回,可以防止CD60因为这些部件的插入而造成的损坏。
同时,如果MD检测开关31在S3接通就作出CD检测开关2是接通还是断开的判断(S8)。如果CD检测开关2接通,那么报警机构受到触发,从而发出一个警告,指示出现了MD50和CD60被同时装载的意外状态(S9),那么程序结束。
此外,如果CD检测开关2在S8断开,作出CD模式检测开关4是接通还是断开的判断(S10)。如果CD模式检测开关4断开,机械模式驱动电动机23被驱动直到CD模式检测开关4接通(S11)。
接着,如果CD模式检测开关4接通,机械模式电动机23被驱动,从而升起底板14和光学拾光器8,使驱动机构进入MD模式(S12)。
此后,机械模式驱动电动机23一直被驱动,直到MD模式检测开关3接通。当MD模式检测开关3被接通,机械模式驱动电动机23停止(S13)。在此情况下,安装在那里的MD50,被定位销14d和其它在底板14上的部件保持在一个精确的位置,并与MD类型判别开关15保持接触。因此,MD类型检测开关15被允许检测是否MD50只应用于重新显示这一用途还是用于记录和重新显示兼用。
接着,作出MD类型判别开关15是接通还是断开的检测(S14)。如果MD类型检测开关15断开,就可以确定所述MD50是一个用于记录和重新显示的磁光盘。程序继续进行到一个记录一重新显示模式(S15),从而结束程序。相反,如果MD类型判断开关15为接通,就可以确定所述MD50是一个只应用于重新显示这一用途的光盘,程序继续进行到只重新显示模式(S16),从而结束程序。
这里,参考图17的流程图,对有关驱动机构的第二起动模式进行说明,第二起动模式包括前面提到的关于控制装置40的操作的第二调置。当MD50和CD60都在第二模式中被放置在转台6上时,驱动机构被控制,使信息从CD60上重新显示。这里,当MD检测开关31和CD检测开关2都接通时,第二起动模式与第一起动模式在控制装置40的操作上有区别。
因此,只对不同的过程进行说明。在第二起动模式中,即便MD50和CD60都插入,驱动机构和电路受到控制,使得CD60接受重新显示(S29)。正如前面所述,由于MD50精确地保持在MD保持架30上,因此,可以使包含在MD50中的光盘50a在与CD60一起转动时避免由于与MD50卡盒的内表面擦伤性接触而造成损伤。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通过主要定位销14d和其它部件对MD50的定位没有实施,和由于MD类型判别开关15未与MD50保持接触,驱动机构不能移向MD模式。
但是,CD60位于MD5C的下面,并允许同MD50一起转动因此,可以从CD60中重新显示信息,在重新显示中不会遇到问题。
如上所述,在这一实施例中,当MD50和CD60都放置在转台6上时,可以作出这样配置以报警声的方式发出警告,或可以作成使信息从CD60中重新显示。
下面参考图18说明上述配置的停止模式。信息可从MD50中重新显示,可在MD50上记录和重新显示信息,并可以从CD60中重新显示信息,在以上的任何一种状态期间,当盖子28和29打开时(S41)作出闭合盖子确证开关27是否断开的判断(S42),如果闭合盖子确证开关27断开,作出MD模式检测开关3是接通还是断开的判断(S43)。
这时,如果MD模式检测开关3断开,作出CD模式检测开关4是接通还是断开的判断(S44)。如果CD模式检测开关4断开,机械模式驱动电动机23被驱动(S45)。当程序继续进行到CD模式,CD模式检测开关4接通,从而完成停止模式的操作。
相反,如果MD模式检测开关3在S43接通,机械模式驱动电动机23被驱动(S46)。当程序继续进行到CD模式时,CD模式开关4接通(S47),从而完成停止模式的操作。
在上述配制中,无论CD模式还是MD模式接通,只要盖子28和29打开,程序总是继续进行到CD模式。因此,在MD模式中当盖子28和29打开时,MD模式转向CD模式,主要定位销14d和其它部件快速向下移动。因此,即使在MD模式中CD60被误放置于转台6上,也可以防止CD60由于与主要定位销14d或其它部件接触而产生损伤。
下面参照图19至22,说明一种在MD模式和CD模式之间结合光学拾光器8的高度开关机构的改型实施例。此处,那些在前述实施例中说明过的具有相同功用的部件用同一参考编号表示,其说明予以省略。
在该实施例的光盘设备中,采用图19和图20所示的光学拾光器80来代替图1中光学拾光器8。光学拾光器80具有物镜80a、主要高度导向孔80b和辅助高度导向孔80c。这些部件的功用与前述光学拾光器8中的物镜8a、主要高度导孔8b和辅助高度导向孔8c的功用相同。
在光学拾光器80的底部上,固定了一个沿D方向突出的接触部件80d(见图20),并可以接触构成枢轴臂91的枢轴端部的凸轮区91a(以后说明)。其次,还有一个支承光学拾光器80的拾光器用的底座90,使得它能沿垂直方向(沿图19所示的E-F方向)运动。
一对沿C-D方向固定在辅助底盘(未图示)上的导向轴10和11穿过在拾光器底座90上成形的主要导向孔90d和辅助导向孔90e。这样,拾光器底座90可以沿C-D方向自由滑动。
其次,一对高度导向轴90a和90b以突出方式固定在拾光器用的底座90上,以便引导光学拾光器80沿垂直方向运动。而且,沿C-D方向安装了一个在记录和重新显示时用来移动光学拾光器80的齿条区90f。齿条区90f通过移动齿轮18、蜗轮19和底座移动电动机20驱动,其方式与图1所示的齿条区9f相同。
一个沿D方向突出的支轴90g固定在拾光器用的底座90的端面上,位于接触部件80d下方的枢轴臂91侧面上。具有折线形的枢轴臂91连接在支轴90g上,可以在其上面自由地枢轴式转动。其次,接触销90h固定在拾光器用的底座90的端面上,位于枢轴臂91侧面,以便限制枢轴臂91的枢轴式活动范围。
枢轴臂91以这样的方式连接到支轴90g上,使其两端可以各自像枢轴端部一样地起作用。凸轮区91a固定在枢轴臂91的一端上,而开关区91b固定在另一端上。凸轮区91a的顶部是削尖的,并使接触部件80d即光学拾光器80通过枢轴臂91的枢轴运动沿上下方向运动。
此处,枢轴臂91的逆时针枢轴运动(沿图19所示的H方向)受开关区91b的侧部与接触销90h的接触的限制;因此,光学拾光器80的上升被停止在一个预定位置上。
而且,在由于枢轴臂91的逆时针枢轴运动而已经升起的光学拾光器80中,部件的配置使得与接触部件80d相接触的凸轮区91a的顶部位于穿过支轴90g的垂线的左侧(沿图19中B侧方向)。
利用这种配置,由于光学拾光器80的自重而被迫逆时针转动的枢轴臂91被接触销90h停止,从而将光学拾光器80维持在预定高度上。此处,光学拾光器80始终受推动机构(未图示)的向下推动(沿图19所示的F方向)。
相反,当使光学拾光器80升高的枢轴臂91顺时针转动(沿图19所示的G方向)时,光学拾光器80降低。当凸轮区91a的侧部与接触销90h相接触并由它保持,凸轮区91a和接触部件80d之间的接触就如图21所示地松开。这样,光学拾光器80运动到最低工位,其下表面与拾光器用的底座90的上表面相接触。
而且,在拾光器用的底座90下方的辅助底盘中,安装了一个能够沿A-B方向自由滑动的开关板92。开关板92被配置成受驱动机构(未图示)沿A-B方向的驱动。
在开关板92上安装了一对CD模式压紧部件92a和MD模式压紧部件92b,它们具有平板形或肋板形并沿C-D方向延伸,互相平行,夹住开关区91b的顶部。在这种配置中,当开关板92沿A-B方向来回运动时(后面说明),或者是CD模式压紧部件92a或者是MD模式压紧部件92b与开关区91b相接触。
下面说明上述改型实施例的操作。首先,在CD模式中,光学拾光器80的接触部件80d和凸轮区91a互相分开。这是因为,对于枢轴臂91,凸轮区91a被设计成比开关区91b更重,以便将角动量传递给枢轴臂91。
因为枢轴臂91由于自己的角动量而转动,直到凸轮区91a与接触销90h相接触,所以开关区91b与CD模式压紧部件92a分开,也与MD模式压紧开关92b分开。这样,如图20所示,光学拾光器80和拾光器用的底座90可以沿C-D方向整体运动而不会受到开关板92的任何阻挡。
为了从CD模式变换到MD模式,开关板92由于驱动机构(未图示)而沿A方向运动。然后,MD模式压紧部件92b与开关区91b相接触,而当开关板92进一步运动时,MD模式压紧部件92b使开关区91b沿同一方向运动。
利用这种配置,枢轴臂91逆时针转动,而凸轮区91a的顶部与光学拾光器80的接触部件80d相接触,从而使光学拾光器80能够沿图19所示的E方向运动。开关板92的这种运动受到控制,使得当凸轮区91a和接触部件80d之间的接触部分80d逆时针运动,并稍许越过穿过支轴90g的垂直线时,开关板92就停止。
因此,枢轴臂91由于学光拾光器80的自重而进一步逆时针转动,并且当它与接触销90h相接触时停止。枢轴臂91由于推力和光学拾光器80的自重而产生的这种转动,使得开关区91b能够离开CD模式压紧部件92a和MD模式紧压部件92b。
这样,因为光学拾光器80和拾光器用的底座90保持与开关板92分离,它们可以沿C-D方向整体运动而不会受到开关板92的任何阻挡,如图22所示。
其次,为了从MD模式变换到CD模式,开关板92从图19所示状态沿B方向运动。然后,CD模式压紧部件92a使开关区91b运动。当凸轮区91a和接触部件80d之间的接触部分顺时针运动并稍许越过穿过支轴90g的垂直线时,开关板92由于推力和光学拾光器80的自重而沿B方向进一步运动,同时MD模式压紧部件92b和开关区91b互相接触。
当开关板92进一步运动时,光学拾光器80与拾光器用的底座90相接触,而光学拾光器80停止在拾光器用的底座90上,如图21所示。
在这种情况下,开关板92受控制而停止。而后,如早先所述,枢轴臂91由于角动量而进一步转动,并与接触销90h相接触,从而可以停止。这样,开关区91b与CD模式压紧区92a分开,也与MD模式压紧区92b分开,拾光器用的底座90可以沿C-D方向运动而不会受到任何阻挡。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配置可以使光学拾光器80利用开关板92的运动而在MD模式高度和CD模式高度之间移动高度。其次,在达到所要模式的高度后,安装在拾光器用底座90上的枢轴臂91与开关板92之间的接触被松开。这种配置防止开关板92干扰拾光器用底板90的运动,这种运动一当MD或CD安置在转台6上时就产生。因此,这种配置使得光学拾光器80能够随MD和CD而选取高度,也能够使其在记录和重新显示时沿径向平稳地运动。
此外,如果能够利用光学拾光器80的聚焦控制来将信息记录在位于不同高度的MD和CD上或从它们重新显示信息而不必变化光学拾光器80的高度,那么可以省去上述光学拾光器80的高度选取机构。
上述发明显然可以以许多方式变化。这种变化并不被认为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而所有这些对于本技术专业人员很明显的变型,都被定为包括在下述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光盘设备,包括一个驱动部件,当与第一记录介质的第一中心孔的周缘相接触时,用于驱动一个盘形的第一记录介质,当与第二记录介质的第二中心孔的周缘相接触时,也用于驱动一个盘形的第二记录介质,第一中心孔被配置成其直径小于第二中心孔的直径,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记录介质同时被驱动部件保持在驱动部件转动轴的各自的不同工位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设备,其特征在于,该驱动部件包括一个第一环形台,用于支承第一中心孔的周缘;以及一个第二环形台,用于支承第二中心孔的周缘,第一台和第二台的中心被调整在沿一条与转动轴重合的直线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设备,其特征在于,与第二台相比,第一台安装得更靠近驱动部件的顶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中心孔的直径实际上与第一台的内径相等,而第二中心孔的直径比第一台的外径大,实际上与第二台的内径相等。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记录介质被安置在一卡盒内。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设备,其特征在于,驱动部件在上部具有一个固定机构,将第一记录介质压紧在第一台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盘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记录介质被安置于一卡盒内;固定机构包括一块磁体,该磁体通过吸引一个安装在卡盒内的吸板将第一记录介质压紧在第一台上。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设备,其特征在于,驱动部件具有一个固定机构,将第二记录介质压紧在第二台上。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盘设备,其特征在于,驱动部件具有一个圆筒面,它位于第一台与第二台之间并与转动轴同轴,该圆筒面具有一固定机构,将第二记录介质压紧在第二台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盘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机构包括许多个从圆筒面自由伸出或撤回的滚珠,这些滚珠被向外推出,第二记录介质以夹层方式被支承在滚珠和第二台之间。
11.一种光盘设备,包括用于罩住和保持第一记录介质的介质保持机构,该介质保持机构被配置成在一个可动地插入第一记录介质的第一工位和一个第二工位之间运动,并具有一个驱动用的孔,以便与第一记录介质的第一中心孔配合;以及一个驱动部件,用于转动地驱动第一记录介质,其顶部穿过位于第二工位处的介质保持机构的驱动用的孔中,从而固定接触第一记录介质的第一中心孔的周边,也用于转动地驱动第二记录介质,方法是在驱动部件转动轴的一个不同于顶部的工位上接触第二记录介质的第二中心孔的周边,第一中心孔的直径小于第二中心孔;其特征在于,受到转动驱动的第二记录介质被驱动部件支承在离开位于第二工位的介质保持机构一个预定距离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盘设备,其特征在于,该驱动部件包括一个第一环形台,用于支承第一中心孔的周边;以及一个第二环形台,用于支承第二中心孔的周边,第一台和第二台的中心被调整在沿一条与转动轴重合的直线上。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盘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记录介质罩在一个卡盒套内,而由柔性薄板制成的介质保持机构被成形为具有插入用开口的箱子形状。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盘设备,还包括安放光盘用的下框架,下框架的上面是开放的;以及盖住下框架上面用的盖子机构,该盖子机构连接到下框架的一端,在该处自由地枢轴式转动;其特征在于,成形为具有插入用开口的箱子形状的介质保持机构被连接到盖子机构的背面。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盘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盖子机构在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之间枢轴式地转动。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盘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盖子机构包括枢轴式地连接到下框架一端的第一盖子和枢轴式地连接到第一盖子的枢轴式端部上的第二盖子。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盘设备,其特征在于,当第二盖子关闭时,该第一盖子和第二盖子位于同一平面上,介质保持机构的插入用开口被配置成从第一盖子的枢轴式端部向着第二盖子的枢轴式端部向外突出。
18.一种光盘设备,包括一个驱动部件,用于驱动一个盘形第一记录介质,其顶部接触第一记录介质的第一中心孔的周缘,以及当与第二记录介质的第二中心孔的周缘接触时,也用于驱动一个盘形第二记录介质,第一中心孔被配置成其直径小于第二中心孔的直径,该驱动部件有一个转动轴,在光盘设备操作期间,第二记录介质在驱动部件转动轴的一个不同于其顶部的工位处同时受驱动部件的保持;以及读出机构,用于通过扫描第一记录介质或第二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读出信息。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盘设备,其特征在于,该驱动部件包括一个第一环形台,用于支承第一中心孔的周缘;以及一个第二环形台,用于支承第二中心孔的周缘,第一台和第二台的中心被调整在沿一条与转动轴重合的直线上。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盘设备,其特征在于,当第一记录介质和第二记录介质同时由驱动部件支承时,在顶部、第一记录介质、第二记录介质和读出机构之间按此顺序沿转动轴预先调置位置关系。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盘设备,其特征在于,当第一记录介质和第二记录介质同时由驱动部件支承时,读出机构从第二记录介质读出信息。
22.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盘设备,其特征在于,当第一记录介质和第二记录介质同时由驱动部件支承时,第一记录介质和第二记录介质的径向被稠置成正交于转动轴。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光盘设备,还包括一个支承读出机构的第一支承部件,以便使读出机构能够沿径向运动;移动机构,用于通过使第一支承部件沿平行于转动轴的方向运动而使读出机构沿平行于转动轴的方向移动;以及保持机构,用于将一个用于沿径向移动读出机构的力传送到读出机构,该保持机构与读出机构啮合。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光盘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记录介质和第二记录介质是光学记录介质,读出机构用于将一光束投射到第一记录介质或第二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并通过检测记录表面的反射光束读出信息。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光盘设备,其特征在于,保持机构包括一个导向部件,与读出机构啮合,使得读出机构被引导而沿与转动轴平行的方向自由移动。
26.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光盘设备,还包括一个第二支承部件,用于支承保持机构,从而允许保持机构沿径向移动,使读出机构和保机构沿径向整体地移动。
27.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光盘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承部件包括一个导向轴,它与移动机构啮合并被设置在与径向平行方向,读出机构具有一个导向轴可滑动插入的导向孔。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光盘设备,还包括一个用于支承驱动部件的辅助底盘,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承部件包括一个与移动机构啮合并置于平行于径向方向的第一导向轴,第二支承部件包括一个第二导向轴,第二导向轴可靠地固定在辅助底盘上并被设置在与第一导向轴平行的方向上。
29.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光盘设备,其特征在于,移动机构包括一个仿形机构,用于将施加在与径向平行方向的一个第一力转化为施加在与转动轴平行方向的一个第二力,从而将第二力传递到读出机构。
30.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光盘设备,其特征在于,移动机构包括两个滑板,它们相对于转动轴对称设置,每一滑板具有一个凹槽与导向轴一端啮合,凹槽成形为一种形状,使得当滑板沿平行于径向方向相对移动时,导向轴沿垂直于径向方向而上下移动。
3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盘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记录介质被安置于卡盒内。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光盘设备,还包括一个底座部件,用于当只有第一记录介质时支承和定位卡盒套,而第二记录介质受驱动部件顶部的支承。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光盘设备,其特征在于,当第一记录介质由驱动部件顶部支承时,第一记录介质的径向与转动轴正交。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光盘设备,还包括一个第一支承部件,用于支承读出机构,使读出机构能沿径向移动,移动机构,用于通过第一支承部件沿平行于转动轴方向移动来使读出机构沿平行于转动轴方向转动;以及保持机构,用于将一个用于沿径向使读出机构移动的力转送到读出机构,该保持机构与读出机构啮合。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光盘设备,其特征在于,当信息由读出机构从第一记录介质中读出时,底座部件与读出机构通过移动机构沿平行于径向的方向同时移动。
36.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光盘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承部件包括一个导向轴,它与移动机构啮合并被设置于与径向平行方向,读出机构具有一个导向轴可以滑动插入的导向孔。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光盘设备,其特征在于,底座部件具有一个突出部分,它与移动机构啮合并且沿平行于导向轴方向突出。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光盘设备,其特征在于,移动机构包括两个滑板,它们相对于转动轴对称设置,每一滑板具有一个第一凹槽,导向轴一端与该凹槽啮合,和一个与突出部分啮合的第二凹槽,凹槽成形为一种形状,使得当两个滑板按平行于径向方向相对移动时,导向轴和突出区沿垂直于径向方向上下运动。
39.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光盘设备,还包括凸轮驱动机构,用于当与凸轮机构接触时驱动凸轮,当读出机构移动到一个工位使得信息可以从第一记录介质或第二记录介质中读出时,凸轮机构与凸轮驱动机构分离。
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光盘设备,其特征在于保持机构包括一个与读出机构啮合的高度导向部件,从而读出机构被引导沿与转动轴平行方向自由移动,且凸轮机构包括一个枢轴臂做枢轴式转动,从而使读出机构沿与转动轴平行的方向移动,枢轴臂连接于保持机构,从而可以在其上面自由转动。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光盘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承部件包括一个导向轴,它与移动机构啮合并被设置在与径向平行的方向,读出机构具有一个可以滑动插入导向轴的导向孔,枢轴臂包括一个驱动端,它与凸轮驱动机构接触,凸轮驱动机构包括一个开关板,当与在保持机构下的驱动端接触时,沿与径向平行的方向来回运动。
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光盘设备,其特征在于,开关板包括两块将驱动端夹在中间的肋板,该肋板以与导向轴平行的延伸方式成形在开关板上。
43.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光盘设备,还包括完成检测机构,用于检测第一记录介质或第二记录介质的驱动操作是否已经完成;以及控制机构,用于控制移动机构,使得读出机构移动到一个工位上,在该工位上,一当完成第一或第二记录介质的驱动操作时,随着从完成检测机构来的信号,从第二记录介质读出信息。
44.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盘设备,还包括判别机构,用于通过接触第一记录介质来判别该第一记录介质是专用于重新显示用途还是兼用于记录和重新显示;判别用的移动机构,用于沿平行于转动轴的方向来回移动判别机构;完成检测机构,用于检测第一记录介质的驱动操作是否已经完成;以及控制机构,用于控制判别用的移动机构,使得判别机构退回到一个工位,在该工位上,当完成检测机构已经检测了第一记录介质的驱动操作的完成时,可以防止判别机构接触第二记录介质。
4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光盘设备,还包括判别机构,用于通过接触第一记录介质来判别该第一记录介质是专用于重新显示用途还是兼用于记录和重新显示,该判别机构通过移动机构沿平行于转动轴的方向与读出机构一起来回运动;完成检测机构,用于检测第一记录介质的驱动操作是否已经完成;以及控制机构,用于控制判别用的移动机构,使得判别机构退到一个工位,在该工位上,当完成检测机构已经检测了第一记录介质的驱动操作的完成时,可以防止判别机构接触第二记录介质。
46.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光盘设备,其特征在于,底座部件通过移动机构沿与转动轴平行的方向与读出机构一起移动,底座部件有一个判别开关,用于通过接触第一记录介质判别所述第一记录介质是专用于重新显示用途还是兼用于记录和重新显示。
47.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光盘设备,还包括一个用于安置光盘的下框架,该下框架的上面是开放的;以及一个用于覆盖下框架上面的盖子;其特征在于,完成检测机构包括一个闭合盖子确证开关,用于检测盖子的打开或关闭状态。
48.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盘设备,还包括介质保持机构,用于在一个驱动工位和一个取出工位之间支承和移动第一记录介质,在该驱动工位上第一记录介质受驱动部件的转动驱动,在该取出工位上从光盘设备中取出第一记录介质;保持状态检测机构,用于检测第一记录介质是否被介质保持机构所保持;第一检测机构,用于检测第一记录介质是否被安置在驱动工位上;第二检测机构,用于检测第二记录介质是否被安置在驱动部件上;以及控制机构,用于控制移动机构,使得当保持状态检测机构和第一检测机构已经检测到第一记录介质被安置在驱动部件上并当第二检测机构已经检测到第二记录介质并不安置在驱动工位上时,读出机构被移动到一个从第一记录介质读出信息的工位上。
49.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光盘设备,还包括一个用于安置光盘设备的下框架,该下框架的上面是开放的;以及一个用覆盖下框架上面的盖子,该盖子连接到下框架的一端,使得能在此端部上自由地枢轴式转动;其特征在于,当盖子关上时,连接到盖子背面的介质保持机构能够使第一记录介质运动到驱动工位,而检测机构包括一个闭合盖子确证开关,用于检测盖子的打开或关闭状态。
5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盘设备,还包括判别机构,用于通过接触第一记录介质来判别该第一记录介质是专用于重新显示用途还是兼用于记录和重新显示;判别用的移动机构,用于沿平行于转动轴的方向来回移动判别机构;介质保持机构,用于在一个驱动工位和一个取出工位之间支承和移动第一记录介质,在该驱动工位上第一记录介质受驱动部件的转动驱动,在该取出工位上从光盘设备中取出第一记录介质;保持状态检测机构,用于检测第一记录介质是否被介质保持机构保持;检测机构,用于检测第一记录介质是否位于驱动工位;以及控制机构,用于控制判别用的移动机构,使得当保持状态检测机构和检测机构已经检测到第一记录介质被安置在驱动工位上时,判别机构与第一记录介质相接触。
51.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光盘设备,还包括一个用于安置光盘设备的下框架,该下框架的上面是开放的;以及一个用于覆盖下框架上面的盖子,该盖子连接到下框架的一端,使得能在此端部上自由地枢轴式转动;其特征在于,当盖子关上时,连接到盖子背面的介质保持机构能够使第一记录介质运动到驱动工位,而检测机构包括一个闭合盖子确证开关,用于检测盖子的打开或关闭状态。
52.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光盘设备,还包括判别机构,用于通过接触第一记录介质来判别该第一记录介质是专用于重新显示用途还是兼用于记录和重新显示,该判别机构通过移动机构沿平行于转动轴的方向与读出机构一起来回运动;介质保持机构,用于在一个驱动工位和一个取出工位之间支承和移动第一记录介质,在该驱动工位上第一记录介质受驱动部件的转动驱动,在该取出工位上从光盘设备中取出第一记录介质;保持状态检测机构,用于检测第一记录介质是否被介质保持机构所保持;检测机构,用于检测第一记录介质是否被安置在驱动工位上;以及控制机构,用于控制判别用的移动机构,使得当保持状态检测机构和检测机构已经检测到第一记录介质被安置在驱动工位上时,判别机构与第一记录介质相接触。
53.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盘设备,还包括第一检测机构,用于检测第一记录介质是否被安置在驱动部件上;第二检测机构,用于检测第二记录介质是否被安置在驱动部件上;以及控制机构,用于控制移动机构,便得当第一检测机构和第二检测机构已经检测到第一记录介质和第二记录介质都被安置在驱动部件上时,读出机构被移动到一个从第二记录介质读出信息的工位。
54.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光盘设备,还包括一个用于安置光盘的下框架,该下框架的上面是开放的;一个用于覆盖下框架上面的盖子,该盖子连接到下框架的一端,使得能在此端部上自由地枢轴式转动;以及介质保持机构,用于保持第一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当盖子关上时,固定于盖子背面的介质保持机构能够使第一记录介质被安置到驱动部件上,而第一检测机构包括一个闭合盖子确证开关和一个介质检测开关,前者用于检测盖子的打开或关闭状态,后者用于检测记录介质是否被介质保持机构所保持。
55.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盘设备,还包括判别机构,用于通过接触第一记录介质来判别该第一记录介质是专用于重新显示用途还是兼用于记录和重新显示;判别用的移动机构,用于沿平行于转动轴的方向来回移动判别机构;第一检测机构,用于检测第一记录介质是否被安置在驱动部件上;第二检测机构,用于检测第二记录介质是否被安置在驱动部件上;以及控制机构,用于控制判别用的移动机构,使得当第一检测机构和第二检测机构已经检测到第一记录介质和第二记录介质被安置在驱动部件上时,判别机构退回到一个工位,在该工位上,可以防止判别机构接触第二记录介质。
56.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光盘设备,还包括第一检测机构,用于检测第一记录介质是否被安置在驱动部件上;第二检测机构,用于检测第二记录介质是否被安置在驱动部件上;以及控制机构,用于控制移动机构,使得当第一检测机构和第二检测机构已经检测到第一记录介质和第二记录介质都被安置在驱动部件上时,移动机构进入停止状态。
57.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光盘设备,还包括介质保持机构,用于在一个驱动工位和一个取出工位之间支承和移动第一记录介质,在该驱动工位上第一记录介质受驱动部件的转动驱动,在该取出工位上从光盘设备中取出第一记录介质;第一检测机构,用于检测第一记录介质是否被介质保持机构所保持;第二检测机构,用于检测第二记录介质是否被安置在驱动部件上;控制机构,用于当第一检测机构和第二检测机构已经分别检测到第一记录介质被介质保持机构所保持和第二记录介质被安置在驱动部件上时发出一个警告。
58.如权利要求23所术的光盘设备,还包括第一模式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是否读出机构已经被移动到扫描第一记录介质的第一模式工位上;第二模式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是否读出机构已经被移动到扫描第二记录介质的第二模式工位上;第一检测机构,用于检测第一记录介质是否被安置在驱动部件上;以及第一控制机构,用于根据从第一检测机构来的表示第一记录介质并不安置在驱动部件上的信号来判别从第一模式检测机构和第二模式检测机构来的信号,并用于控制移动机构,使得当没有检测到读出机构已经运动到第二模式工位时,读出机构就运动到第二模式工位。
5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光盘设备,还包括枢轴臂机构,通过枢轴运动同时保持与滑板啮合来径向平行地按彼此相反的方向移动滑板;第一模式检测开关,用于检测读出机构是否已经被移动到扫描第一记录介质的第一模式工位上;第二模式检测开关,用于检测读出机构是否已经被移动到扫描第二记录介质的第二模式工位上;其特征在于,当枢轴臂机构通过沿第一方向作枢轴式转动以移动滑板而已经使读出机构运动到第一模式工位时,枢轴臂机构接通第一模式检测开关,而当枢轴臂机构通过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作枢轴式转动以移动滑板而已经使读出机构运动到第二模式工位时,枢轴臂机构接通第二模式检测开关。
60.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光盘设备,还包括第一检测机构,用于检测第一记录介质是否被安置在驱动部件上;以及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枢轴臂机构,使得当第一检测机构检测到第一记录介质并未被安置在驱动部件上时并当第二模式检测开关仍然断开时,枢轴臂机构沿第二方向作枢轴式转动,直到枢轴臂机构接通第二模式检测开关,从而使读出机构运动到第二模式工位。
61.如权利要求60所述的光盘设备,还包括一个支承驱动部件用的辅助底盘,该辅助底盘分别有两个侧面和一个上表面,两个侧面用于支承滑板以使滑板能够与径向平行地自由移动,而该上表面用于支承枢轴臂机构以使驱劝臂机构自由地作枢轴式转动,第一模式检测开关和第二模式检测开关固定在上表面上。
62.如权利要求61所述的光盘设备,其特征在于,枢轴臂机构被连接到上表面上的一个轴上,以便在第一模式检测开关和第二模式检测开关之间沿第一方向或沿第二方向作枢轴式转动,第一模式检测开关和第二模式检测开关一当接触枢轴臂机构时就接通。
63.如权利要求58所述的光盘设备,还包括第二检测机构,用于检测第二记录介质是否被安置在驱动部件上;以及控制机构,用于在第二记录介质被安置在驱动部件上的情况下确定读出机构是否根据从第二检测机构和第二模式检测机构来的信号而被安置在第二模式工位上,并用于控制移动机构,使得当没有检测到读出机构已经运动到第二模式工位上时,读出机构被移动到第二模式工位上。
全文摘要
光盘设备的转台其顶部有一个微型光盘(MD)安装区,其底部有一个小型光盘(CD)安装区,即可以用一个转台驱动不同类型的光盘。转台下方安装了光学拾光器、底板和MD用的定位销,底板上有判别该MD专用于重新显示还是兼用于记录和重新显示的开关。光学拾光器通过支承件可沿径向运动。光学拾光器、支承件和底板整体地在接近MD的工位和接近CD的工位之间上下运动。这种配置省去了在转台上安置不同类型光盘时常用的适配器,也由于各种机构整体结合而缩小了光盘设备的体积。
文档编号G11B17/04GK1094179SQ9410292
公开日1994年10月26日 申请日期1994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1993年3月19日
发明者小泉悟 申请人:夏普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