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00654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路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断路器,具体涉及家用配电板的小型电路断路器的断路性能的改进。
图4为日本专利特开平10-172409号公报所示的对类似现有的电路断路的一部分进行剖切并表示内部的主视图。图5为沿图4的Ⅴ-Ⅴ线的剖面图。图中,1为由合成树脂形成的底座,1a为形成于底座1上的背面壁,并在后述的可动触头4与后述的双金属14和端子连接板15之间在图4上沿垂直方向的手前侧突出。2为由合成树脂形成的罩壳。由底座1和罩壳2形成绝缘框体。3为固定触头,它固定有固定触点3a,并固定在一端与后述的电磁断开装置13的轭铁13a上。4为与固定触头3相对并开合的可动触头,它固定有可动触点4a。
5为支承可动触头4的臂,它连接有开闭机构部(未图示)。6为板状的电弧防护板,如图5所示,系在可动触头4和固定触头3的两侧面配设一对。7为消弧装置,它由多个消弧板7a构成。8为电弧转子,它将可动触点4a与固定触点3a之间产生的电弧向该电弧转子8转流并诱导到消弧装置7的方向。在上述消弧装置7的入口附近用一对电弧防护板6、上述背面壁1a和电弧转子8包围,其内部形成包含固定触点3a与可动触点4a的电弧发生室10,并充满着在固定触点3a与可动触点4a之间产生的电弧和电弧气体。
A1为产生在固定触点3a与可动触点4a之间并沿下方伸展的电弧,A2为在上述电弧转子8与固定触头3之间转流的电弧(以点划线表示)。13为电磁断开装置,它由轭铁13a和铁心13b等构成。14为与通电电流的大小对应并弯曲的双金属。15为连接双金属14和电弧转子8的端子连接板。
在这种现有的电路断路器中,一旦短路电流流动并通过电磁断开装置13使可动触头4与固定触头3分开,则由于固定触点3a与可动触点4a之间产生的电弧A1通过在可动触头4与固定触头3中流动的短路电流产生的电磁力以及在电弧发生室10与消弧装置7的内部之间产生的压力差伸长得比固定触点3a与可动触点4a之间的距离长。虽然被伸长的电弧A1与电弧转子8接触,但在将电弧的发弧点保持在电弧转子8与固定触头3之间比保持在固定触点3a与可动触点4a之间更为容易时,即如电弧A2那样从可动触头4转流到电弧转子8,其后由消弧装置7的消弧板7a的磁力加以吸引并消弧。
在上述现有的电路断路器中,在固定触点3a与可动触点4a之间被伸长的电弧A1因需要高的电弧电压,故不够稳定,虽然以较低的电弧电压在作为结束发弧点的电弧转子8与固定触头3之间之间转流,但被伸长的电弧A1的电弧电压与被转流的电弧A2的电弧电压的差不大而不能转流,因而存在降低断路性能的问题。
另外,由于固定触点3a与可动触点4a位于一个基本密闭的电弧发生室10的空间内,故在将电弧A2向消弧装置7吸引时,从触点等产生的金属蒸气充满电弧发生室10的内部,并成为固定触点3a与可动触点4a之间滞留并再发弧的原因,从而存在存在降低断路性能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通过使固定触点与可动触点之间产生的电弧在固定触头与电弧转子之间转流并将电弧容易而迅速地引诱到消弧装置进行消弧而使断路性能提高的电路断路器。
本发明的电路断路器包括由底座和罩壳构成的绝缘框体,装在该绝缘框体内部的固定触头,与该固定触头相对并开合的可动触头,支承该可动触头的臂,使可动触头由固定触头分开时产生的电弧转流电弧转子,产生电弧的电弧发生室,对电弧进行消弧的消弧装置,其特点是,并设有促进在可动触头的分开位置与电弧转子之间、且由底座或罩壳的主面沿垂直方向延伸、并在两个触头之间产生的电弧在固定触头与电弧转子之间的转移的转移部件。
另外,转移部件为由底座或罩壳的主面沿垂直方向延伸的隔壁。
另外,在底座及罩壳上设有形成与包含有电弧发生室和臂的开闭机构室的边界的侧壁,可动触头与固定触头闭路时可动触头位于电弧发生室中,可动触头由固定触头分开时可动触头位于开闭机构室中。
附图简单说明

图1为对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电路断路器的一部进行剖切并表示内部的主视图,表示电路断路器为跳开动作。
图2为沿图1的Ⅱ-Ⅱ线的剖面图。
图3为表示图1的电路断路器为闭路状态时的主视图。
图4为对现有的电路断路的一部分进行剖切并表示内部的主视图。
图5为沿图4的Ⅴ-Ⅴ线的剖面图。
实施形态1图1为对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电路断路器的一部分进行剖切并表示内部的主视图,表示电路断路器为跳开动作。图2为沿图1的Ⅱ-Ⅱ线的剖面图。图3为表示图1的电路断路器为闭路状态时的主视图。图中,凡是与现有装置相同或相当部分均采用同一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1b为作为转移部件的隔壁,如图2所示,系形成为从底座1的主面即第一底座底面1c沿垂直方向(图2中为向左方向)延伸并与罩壳2的第一罩壳底面2a抵靠,并如图1所示,形成为当可动触头4由固定触头3分开时在上述可动触头4的最大分开位置与电弧转子8之间。另外,该隔壁1b也可形成为从罩壳2的主面即第一罩壳底面2a沿垂直方向(图2中为向右方向)延伸并与底座1的第一底座底面1c抵靠,并且也可形成为从第一底座底面1c及第一罩壳底面2a双方延伸并在途中抵靠。
1d和2b为上述底座1和罩壳2上形成的侧壁,如图2所示,1d为从底座1的第一底座底面1c向图中左方向延伸的罩壳侧壁,2b为从罩壳2的第一罩壳底面2a向图中右方向延伸的罩壳侧壁。该罩壳侧壁1d和2b延伸到固定有可动触头4的可动触点4a的部分的两侧面,并形成为与包括有电弧发生室10和臂5等的开闭机构室20的边界。
W1为罩壳侧壁1d与罩壳侧壁2b之间的第一间隙,W2为第二底座底面1e与第二罩壳底面2c之间的第二间隙。第一间隙W1与第二间隙W2的关系为W1<W2。
如图1和2所示,可动触头4在与固定触头3分开时越过上述罩壳侧壁1d与罩壳侧壁2b之间的第一间隙W1的领域、并移动到第二间隙W2的领域。
在上述结构的电路断路器中,在图3所示的电路断路器为ON状态即可动触头4与固定触头3为闭路状态下,一旦过电流流过而使电磁断开装置13动作、且可动触头4与固定触头3分开,则由于在因流过可动触头4和固定触头3的电流产生的电磁力沿图1中的下方伸展的途中与隔壁1b接触而使隔壁1b产生加热气体。由于该气体压力而使电弧A的电弧柱收缩而使电压急剧升高,并如电弧A2(以点划线表示)那样从可动触头4迅速转流到电弧转子8。另外,隔壁1b可对底座1与罩壳2之间进行无间隙的闭塞,在无电弧气体泄漏方面很有作用。
另外,在电弧转子8处转流的电弧A2的一部与上述隔壁1b、罩壳侧壁1d和罩壳侧壁2b(如图2所示)撞击。由于该撞击而使隔壁1b、罩壳侧壁1d和罩壳侧壁2b加热并从隔壁1b、罩壳侧壁1d和罩壳侧壁2b产生气体。由于因该气体而使电弧发生室的电压升高并使电弧A2向箭头S方向驱动,并更快地向消弧装置7诱导,故能缩短消弧时间,并提高断路性能。
另外,如图1所示,在电路断路器为ON状态即可动触头4与固定触头3为闭路时,可动触头4位于开闭机构室20中,过电流流过而使电磁断开装置13动作、且可动触头4与固定触头3分开时,由于可动触头4越过形成第一间隙W1的领域的侧壁1d、2b,并从电弧发生室10移动到第二间隙W2的领域即开闭机构室20,故当将电弧A2吸引到消弧装置7时,虽然电弧发生室10内的金属蒸气充满固定触点3a侧,但由于可动触点4a侧间隙很大而扩散,故金属蒸气滞留在固定触点3a与可动触点4a之间且不会再次产生电弧,从而能进行稳定的高限流断路。
另外,在图1所示的可动触头4与固定触头3分开的状态下,由于即使可动触头4产生横向偏差,可动触头4也不会与底座1和罩壳2的侧面接触,故能防止在可动触头4沿底座1和罩壳2的沿面上所产生的绝缘破坏。
本发明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结构,故具有以下的效果。
由于在可动触头的分开位置与电弧转子之间设有作为转移部件的隔壁,在过电流流过而使可动触头与固定触头分开时,由于触点之间产生的电弧而使隔壁发热,由于从该隔壁产生的气体而使固定触点与可动触点之间产生的电弧收缩,并促使电弧从可动触头向电弧转子转流,并更快地诱导到消弧装置,故能缩短消弧时间,并提高断路性能。
另外,由于在底座和罩壳中设有与形成包含有电弧发生室和臂的开闭机构室的边界的侧壁,电路断路器闭路时可动触头位于电弧发生室中,在因过电流而使可动触头与固定触头分开时,由于可动触头越过侧壁而从电弧发生室向开闭机构室移动,故当将电弧向消弧装置吸引时,电弧发生室内产生的金属蒸气在可动触头侧处扩散,金属蒸气滞留在固定触点与可动触点之间且不会再次产生电弧,从而能进行稳定的高限流断路。
另外,由于设有隔壁、底座侧壁和罩壳侧壁,故能使电弧在这些隔壁和侧壁处撞击,并通过因该撞击产生的气体压力将电弧更快地向消弧装置诱导,从而能缩短消弧时间,并提高断路性能。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路断路器,包括由底座和罩壳构成的绝缘框体,装在所述绝缘框体内部的固定触头,与所述固定触头相对并开合的可动触头,支承所述可动触头的臂,使所述可动触头由所述固定触头分开时产生的电弧转流的电弧转子,产生所述电弧的电弧发生室,对所述电弧进行消弧的消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促进在所述可动触头的分开位置与所述电弧转子之间、且由所述底座或所述罩壳的主面沿垂直方向延伸、并在所述两个触头之间产生的所述电弧在所述固定触头与所述电弧转子之间的转移的转移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部件为由所述底座或罩壳的主面沿垂直方向延伸的隔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及罩壳上设有形成与包含有所述电弧发生室和所述臂的开闭机构室的边界的侧壁,所述可动触头与所述固定触头闭路时所述可动触头位于电弧发生室中,所述可动触头与所述固定触头分开时所述可动触头位于所述开闭机构室中。
全文摘要
一种电路断路器,包括:由底座(1)和罩壳(2)构成的绝缘框体,装在该绝缘框体内部的固定触头(3),与固定触头相对并开合的可动触头(4),支承可动触头的臂(5),使可动触头与固定触头分开时产生的电弧转流的电弧转子(8),电弧发生室(10),消弧装置(7),其特点是还设有促进电弧在固定触头与电弧转子之间转移的转移部件(1b)。能使电弧迅速向电弧转子转移,提高断路性能。
文档编号H01H73/18GK1290020SQ0010361
公开日2001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00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1999年9月27日
发明者池田龙典, 三桥孝夫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