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接点输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95641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接点输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接点输入装置,更详细地涉及具有中心开关和被设置在该中心开关周围的多个旁开关,中心开关和各旁开关通过操作部件的操作独立地开关的多接点输入装置。
多接点输入装置,用于通过操作1个或者多个操作部件输入输出不同的信号。在以往的这种多接点输入装置中,在通过组合固定电极和由覆盖该固定电极的快动片组成的可动电极形成中心开关和各旁开关的结构中,在主体上区划形成由快动片组成的可动电极的配置间隔使得其相互不重叠。
但是,如果采用上述传统的多接点输入装置,则因为具备中心开关和旁开关的主体,需要形成使由快动片组成的这些可动电极在主体的厚度方向上不重叠那样的大小,所以存在主体大小由形成上述可动电极的快动片的大小和数量等确定的状况。因此,把由快动片组成的这些可动电极配置得在该主体的厚度方向上不重叠的考虑方法,成为在使主体小型化谋求多接点输入装置的全体形状的小型化·模块化的障碍之一。
本发明鉴于以上状况,以在主体的厚度方向重叠的状态配置形成中心片和多个侧面片的由快动片构成的可动电极这种和以往不同的想法制成多点开关,其目的是通过如此配置可动电极容易实现多接点输入装置的全体形状的小型化·模块化。
参照


本发明的多接点输入装置。在该部分中使用图中的符号是为了有助于本发明内容的理解,并没有把内容限定在图例中的意图。
在本发明的多接点输入装置中,具有中心开关S1和设置在该中心开关S1周围的多个旁开关S2,中心开关S1以及多个各旁开关S2的各自,由被设置在主体1上的固定电极31、32和由配置成与该固定电极31、32分离接触,并且覆盖该固定电极31、32的快动片构成的可动电极41、42形成。另外,具备可以独立开关操作上述中心开关S1以及上述各旁开关S2的各自的操作部件7。操作部件,可以相对中心开关和各旁开关的各自配备多个,也可以配备可以独立操作中心开关和各旁开关的各自的1个。
在本发明的多接点输入装置中,相对中心开关S1的可动电极41,在上述主体1的厚度方向上以重叠的状态配备多个各旁开关S2的各自的可动电极42的一部分。如果采用此构成,则与在主体厚度方向上以不重叠的状态配置中心开关的可动电极和多个旁开关的可动电极的在开头说明的以往的多接点输入装置相比,可以以与两者的重叠幅度D相称的长度,使可动电极41、42的配置空间变窄,这可以起到使主体1的体积小促进多接点输入装置的全体形状的小型化·模块化的作用。进而,在本发明中,中心开关S1的可动电极可以在多个旁开关S2的可动电极上以重叠的状态配置,也可以在中心开关S1的可动电极上以重叠的状态配置多个旁开关S2的可动电极。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具备把中心开关S1的可动电极41以及各旁开关S2的各自的可动电极42确定在被划分形成在上述主体1上规定位置上的位置确定单元。由此,因为恰当地确定中心开关S1和各开关S2的可动电极41、42的位置关系,所以不会产生因某个可动电极41、42位置偏离而有损动作可靠性的问题。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在上述主体1上,设置嵌入中心开关S1的可动电极41的凹处22,和嵌入各旁开关S2的各自的可动电极42的各自的凹处21,用这些各凹处22、21形成上述位置确定单元。如果如此把可动电极41、42嵌入设置在主体1上的凹处22、21确定位置,因为不需要确定可动电极41、42的位置的多余部件,所以可以避免主体构造的复杂化。
当如上所述用凹处22、21形成可动电极41、42的位置确定单元的情况下,中心开关S1的可动电极41以及各旁开关S2的各自的可动电极42具有向上方鼓出的弯曲截面形状,把该中心开关S1的可动电极41的外缘装入确定中心开关S1的可动电极41的位置的凹处22的底面上,并且,把各可动电极42的外缘装入确定各场面开关S2的各个可动电极42的位置的各凹处21的底面上,与此同时,在确定中心开关S1的可动电极41的位置的凹处22的底面和确定各旁开关S2的各自的可动电极42的位置的各凹处21的底面之间形成台阶H。由此,把中心开关S1的可动电极41的外缘和旁开关S2的可动电极42的外缘在主体的厚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因此,可以在主体1的厚度方向上以重叠的状态配置中心开关S1的可动电极41的外缘和旁开关S2的可动电极42的外缘。
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与嵌入中心开关S1的可动电极41的凹处22的底面相比,嵌入各旁开关S2的各自的可动电极42的各自的凹处21的底面高的结构。
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即,在嵌入中心开关S1的可动电极41的凹处22的底面,和嵌入各旁开关S2的各自的可动电极42的各自的凹处21的底面上,配置相互电气连接的公用端子33,该公用端子33,与中心开关S1的可动电极41的外缘,和各旁开关S2的各自的可动端子42的外缘接触。如果采用这种构成,则即使以相互重叠状态配置的中心开关S1的可动电极41和旁开关S2的可动电极42接触而电气导通也不会发生故障。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在中心开关S1的可动电极41的上面和各旁开关S2的各自的可动电极42的的外缘之间形成间隙U,其大小是可以吸收伴随用上述操作部件7压各旁开关S2的各自的可动电极42引起弯曲变形的该可动电极42的外缘的位移。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即使旁开关S2的可动电极42因操作部件7的操作而发生弯曲变形,也不会引起该旁开关S2的可动电极42和中心开关S1的可动电极41干涉而使这些可动电极41、42损伤的问题。
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即,在1个中心开关S1的周围的等角度的4处配置旁开关S2的同时,中心开关S1的可动电极41和各旁开关S2的各自的可动电极42是以上面看圆形并且是同一形状以及大小的圆顶形的快动片构成,确定各旁开关S2的各自的可动电极42位置的各自的凹处21由形成这些凹处21的4个隔壁13隔开,并且,用这些隔壁13的内端面14围成的凹处形成确定中心开关S1的可动电极41位置的凹处22。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则通过分开使用1个中心开关S1和4个旁开关S2就可以输入输出多种(例如5种)信号。
图1是展示本发明的多接点输入装置的主体的构造的俯视图。
图2是沿着图1的Ⅱ-Ⅱ线的截面图。
图3是沿着图1的Ⅲ-Ⅲ线的截面图。
图4是沿着图1的Ⅳ-Ⅳ线的截面图。
图5是沿着图1的Ⅴ-Ⅴ线的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6是在图1的主体1的规定位置上配置可动电极的状态的概略俯视图。
图7是沿着图6的Ⅶ-Ⅶ线的截面图。
图8是展示被埋设在主体上的固定电极和公用端子等的设置结构的说明图。
图9是操作部件保持中立姿势时的多接点输入装置的截面图。
图10是按下操作部件时的多接点输入装置的截面图。
图11是使操作部件倾斜时的多接点输入装置的截面图。
图1是展示本发明的多接点输入装置的主体1的构造的俯视图,图2是沿着图1的Ⅱ-Ⅱ线的截面图,图3是沿着图1的Ⅲ-Ⅲ线的截面图,图4是沿着图1的Ⅳ-Ⅳ线的截面图,图5是沿着图1的Ⅴ-Ⅴ线的部分的放大截面图。另外,图6是在图1的主体1的规定位置上配置可动电极41、42…的状态的概略俯视图,图7是沿着图6的Ⅶ-Ⅶ线的截面图。图8是展示被埋设在主体1上的固定电极31、32…和公用端子33等的设置结构的说明图,图9~图11是用于说明动作的截面图。
如图1~图4所示,主体1由上面看大致方形的扁平的合成树脂体构成。在该主体1上,具备形成该主体1的外缘部分的周围壁12,同时具备从该周围壁12的相隔等角度的4个位置向内突出的4个隔壁13…。用周围壁12的内面和4个隔壁13…的各自两侧的侧面形成在相隔等角度的位置上的4个凹处21…,并且,形成有用上述的4个隔壁13…的各自的内端面14围成的中央的1个凹处22。
在图1中可知,用4个隔壁13…隔开的4个凹处21的各自,是内面形成圆弧面的圆形凹处。另外,因为形成中心的1个凹处22的隔壁13…的内端面也被形成中心一致的圆弧面,所以该凹处22也是圆形凹处。中心的1个凹处22和其周围的4个凹处21…的各自,经由相邻的隔壁13、13的相互间的空间连接。
另外,在包含图1所示的中心的1个凹处22和其周围的4个凹处21…的区域中,在包含中心的凹处22的全体的大致方形的区域和其外侧的区域的边界部分23上形成图5所示的台阶H,以该边界部分23为界,包含中心的凹处22的全体的大致方形的区域比其外侧的区域低一级。采用这种结构,与中心的凹处22的底面22a相比其周围的4个的凹处21…的各底面21a…处在高一级的位置。
如图1~图4所示,在中心的1个凹处22的底面22a上配置固定电极31,该固定电极31的电极面和凹处22的底面22a在同一面上。另外,在处于比中心的凹处22的底面22a位置高的周围的4个凹处21…的各自的底面21a…上,还分别配置有固定电极32,这些固定电极32…的电极面和凹处21的底面21a为同一平面。进而,在中心的凹处22的底面22a和周围的4个凹处21…的底面21a的各自上,以相对上述的固定电极31、32…电气绝缘的状态配置由一块金属板形成的公用端子33。该公用端子33的上面和上述各底面21a…、22a成为同一平面。
在图8中可知,在配备在中心凹处22上的固定电极31上连接设置锡焊端子34。另外,在设置在周围的4个凹处21…上的固定电极32…的各自上也分别连接设置锡焊端子35。进而,在公用端子33上还连接设置有锡焊端子36。这些各锡焊端子34、45…、36在主体1的左右各分配3个向横向突出。图中的各锡焊端子34、35…、36虽然为面安装形,但也可以把这些锡焊端子34、35、…、36作成销形。
中心的凹处22和周围的4个凹处21…的直径为同一尺寸。在这些各凹处22、21…的各自上,如图6以及图7所示,嵌入由上面看圆形并且是同一形状以及大小的圆顶形的快动片构成的可动电极41、42,把这些可动电极41、42…的外围,以和公用端子33接触的状态装入在上述的各凹处22、21…的底面22a、21a…上。被嵌入中心的凹处22的可动电极41,通过重合同样大小以及形状的2块快动片形成。在此,各个可动电极41、42…的直径,比上述的各凹处22、21…的直径尺寸稍小。因此,被嵌入中心的凹处22的可动电极41,在中心的凹处22中可以伴随快动动作弯曲变形,被嵌入周围的4个凹处21的各自的可动电极42…,在这些各凹处21…中可以伴随快动动作弯曲变形。另外,在嵌入中心凹处22的可动电极41的外缘部分的4个位置上,被嵌入周围的4个凹处21…中的可动电极42…的各自的一部分在主体1的厚度方向上以重叠的状态配置。在此,用中心的凹处22的底面22a的固定电极31和覆盖其并被嵌入该凹处22的可动电极41形成中心开关S1。另外,用周围的4个凹处21…的底面21a…的各固定电极32…和覆盖这些固定电极32…的各自并被分别嵌入这些凹处21的各可动电极41…形成4个旁开关S2。
如果是以上的结构,因为相对中心开关S1的可动电极41,在主体1的厚度方向上以重叠状态配置其周围的4个旁开关S2…的各可动电极42…的一部分,所以例如如图6所示如果在主体1的中心配置中心开关S1,并且,把4个旁开关S2…相对中心开关S1分开配置在主体1的对角方向上,则与配置成可动电极41和2个可动电极42、42不重叠的情况相比,可以缩短主体1的对角长度达与中心开关S1的可动电极41和被配置在主体的对角方向上的2个旁开关S2、S2的各可动电极42、42的重叠刻度D、D相当的长度。另外,中心开关S1和4个旁开关S2…的各可动电极41、42…的各自,因为用凹处22、21确定各自的位置不会发生位置偏离,所以可以良好地保持开关中心开关S1和旁开关S2…时的动作可靠性。
如图9~图11所示,在主体1上覆盖金属制的盖子5。在该盖子5的中央具有上窄环形的导向条51。在里面一侧具有相对4个旁开关S2的各自的可动电极42…的各自的按压部分61…的可动部件6,通过上述导向条51由主体1和盖子5保持可以在全方位摇动。另外,在可动部件6的中心孔62中,插入操作部件7使其可以在轴方向上自如滑动,在该操作部件7的下端部分上一体形成的凸边71与可动部件6的下面63相对峙,并且,在该凸边71的下面设置有相对中心开关S1的可动电极41的按压部分72。
在如上述构成的多接点装置中,当在操作部件7上不加摇动方向的外力和压入方向的外力时,如图9所示由中心开关S1的可动电极41支撑操作部件7的按压部分72,并且由4个旁开关S2的各可动电板42支撑可动部件6的4个按压部分61…。因此,操作部件7保持直立的中立姿态。
在切换中心开关S1的开闭时,如图10的箭头a所示压入操作部件7。于是,操作部件7相对可动部件6下降,因为操作部件7的按压部分72在使中心开关S1的可动电极41快动动作的同时压入可动部件使其弯曲变形,所以如同一图所示可动电极41与固定电极31接触,两电极41、31电气导通,切换开关S1的开闭。
在切换旁开关S2的开闭时,如图11的箭头b所示,使操作部件7摇动到要切换的指定的开关S2一侧。于是,因为可动部件6被操作部件7推压倾斜,所以该可动部件6的指定按压部件61在使该指定的旁开关S2的可动电极42快动动作的同时按压使其弯曲变形,因而,如同一图所示可动电极42与固定电极32接触,两电极42、32电气导通,旁开关S2的开闭被切换。在切换其它的旁开关S2的开关时进行同样的操作。
在该实施例中,因为操作部件7相对可动部件6在轴方向自如滑动,所以可以一同进行按压操作部件7切换中心开关S1的开关的动作,和使可动部件6和操作部件7一同倾斜切换指定的旁开关S2的开闭的动作。
在该实施例中,虽然可以通过按压或者倾斜1个操作部件7,分别切换中心开关S1和旁开关S2的开闭,但也可以相对中心开关S1和4个旁开关S2分别设置操作部件,通过分别操作各自的操作部件分别切换中心开关S1和4个旁开关S2的开闭。另外,虽然以向上方鼓起的圆顶状的快动片形成中心开关S1和旁开关S2…的各自的可动电极41、42…,但这些可动电极也可以用其它形状(例如方形)的向上方鼓出的弯曲截面形状的快动片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因为公用端子33是作为与中心开关S1的可动开关41和4个旁开关S2…的各可动电极42…的两方接触的公用端子形成的,所以各个开关S1、S2…的各可动电极41、42…即使以重叠部分接触也不会在开关开闭动作上产生问题。但是,如果各可动电极41、42…以重叠部分接触,则例如在旁开关S2的可动电极42弯曲变形时,因为该可动电极42和中心开关S1的可动电极41摩擦,所以这些可动电极41、42有损伤的可能。为了消除该可能,如图9等所示,在中心开关S1的可动电极41的上面和各旁开关S2…的各自的可动电极42…的外缘之间预先形成间隙U,希望用该间隙U,可以吸收伴随各旁开关S2…的各自的可动电极S42…被操作部件7和可动部件6压入弯曲变形时的该可动电极42…的外缘的位移。这样一来,在旁开关S2的可动电极42弯曲变形时,因为该可动电极42的外缘并不和中心开关S1的可动电极41摩擦,所以不会引起这些可动电极42、41损伤的问题。进而,为了形成上述间隙U,有效的方法是加大中心的凹处22的底面22a和周围的凹处21…的底面21a…的台阶,即台阶H。
另外,实施例的多接点输入装置,虽然在嵌入了中心开关S1的可动电极41的凹处22的底面22a和嵌入了旁开关S2的可动电极42的凹处21的底面21a之间形成台阶H,以重叠状态配置两可动电极41、42,但并不是为了重叠配置两可动电极41、42必须形成台阶H。例如,用粘接带等的固定手段确定两可动电极41、42的位置重叠配置也可以。进而,虽然多个旁开关S2的可动电极42被分别形成,但也可以把这些可动电极中的2个或者全部制成连体型。
如上所述,如果采用本发明,则在可以发挥和以往的多接点输入装置相同的输入能力的同时,谋求该装置全体形状的小型化·模块化变得容易。
权利要求
1.一种多接点输入装置,在具有中心开关和被配置在该中心开关的周围的多个旁开关,中心开关以及多个旁开关的各自,由被设置在主体上的固定电极和与该固定电极分离接触并且覆盖该固定电极设置的快动片构成的可动电极形成,并且具备可以各自操作上述中心开关以及上述各旁开关的各自的开闭的操作部件的多接点输入装置中,其特征在于相对中心开关的可动电极,多个各旁开关的各自的可动电极的一部分以重叠的状态配置在上述主体的厚度方向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接点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把中心开关的可动电极以及各旁开关的各自的可动电极,确定在上述主体上划分出的规定位置上的位置确定单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接点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主体上,设置嵌入中心开关的可动电极的凹处,和嵌入各旁开关的各自的可动电极的各自的凹处,用这些凹处形成上述位置确定单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接点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中心开关的可动电极以及各旁开关的各自的可动电极具有向上方鼓出的弯曲截面形状,在确定中心开关的可动电极的位置的凹处的底面上装入该中心开关的可动电极的外缘,并且,在确定各旁开关的各自的可动电极的位置的各自的凹处的底面上装入各可动电极的外缘,同时,在确定中心开关的可动电极的位置的凹处的底面和确定各旁开关的各自的可动电极的位置的各自的凹处的底面之间形成有台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接点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与嵌入中心开关的可动电极的凹处的底面相比,嵌入各旁开关的各自的可动电极的各自的凹处的底面位置高。
6.如权利要求4或者5所述的多接点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嵌入中心开关的可动电极的凹处的底面,和嵌入各旁开关的各自的可动电极的各自的凹处的底面上,设置相互电气连接的公用端子,该公用端子,与中心开关的可动电极的外缘,和各旁开关的各自的可动电极的外缘接触。
7.如权利要求5或者6所述的多接点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中心开关的可动电极的上面和各旁开关的各自的可动电极的外缘之间,形成有可以吸收伴随各旁开关的各自的可动电极被上述操作部件按压弯曲变形的该可动电极的外缘的位移的缝隙。
8.如权利要求5至7的任一项所述的多接点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1个中心开关周围的等角度的4个位置上配置旁开关,同时,中心开关的可动电极和各旁开关的各自的可动电极由上面看圆形的大小形状相同的圆顶形状的快动片构成,确定各旁开关的各自的可动电极的位置的各自的凹处用形成这些凹处的4个隔壁隔开,并且,用这些隔壁的内端面围成的凹处形成确定中心开关的可动电极的位置的凹处。
全文摘要
在具有中心开关和被设置在该中心开关的周围的多个旁开关的多接点输入装置中,谋求整体形状的小型化、模块化的多接点输入装置。在主体1的厚度方向上以重叠状设置由中心开关S1的圆顶形状快动片构成的可动电极41,和由侧面电极S2的圆顶形状的快动片构成的可动电极42。通过把该各可动电极41、42嵌入形成在主体1上的凹处22、21来确定位置。可以谋求相当于重叠幅度D的部分的主体1的小型化。
文档编号H01H25/04GK1315737SQ0012646
公开日2001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00年3月29日
发明者菊地敏雄, 三又义久 申请人:星电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