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07702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源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将集成电路(IC)组件,如中央处理器(CPU)组件连接至电源装置的电源连接器。
随着电子产业的发展,CPU的运行速度显著提高。为了支持CPU的高速运作,需要一种独立的电源给CPU提供稳定的电力。而且,为了确保电源能持续供应,电源连接器必须有可靠的机械构造。现在市场上有各种各样具复杂结构的连接器,这种连接器均能作为电源连接器使用。但是,相对于结构简单的连接器来说,这种结构复杂的连接器不太可靠。由本发明的相同专利受让人于二000年四月十三日申请、且在审查中的美国专利申请第09/549,155号即揭示了一种结构复杂的电源连接器。
又,CPU与计算机其它元件之间的信号(包括数据与命令)传输,也要求CPU与这种组件相连接,所以也需通过结合电源连接器的信号连接来减少这种连接所占的空间,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来克服上述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简单可靠的结构,以确保CPU组件稳定持续的电力供应,且其中的信号连接组件能在CPU组件与电子装置相关组件之间进行信号传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电源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容室,该绝缘容室的前表面设有一长形槽道,以容纳中央处理器(CPU)组件。该绝缘容室前表面及与其相对的后表面之间设有与槽道相连通的上、下通道,以容纳电源端子而电性连接CPU组件。每一对电源端子包括分别容纳于上下通道的接地端子与导电端子。每一对接地端子与导电端子均设有突出于绝缘容室后表面的尾部,且两相对尾部相互偏置,以固持容设电容板且与电容板电性连接,从而提供电力至CPU组件。每一下通道的横截面比通道长,从而形成一另外的空间以容纳信号端子。每一信号端子设有一突出于绝缘容室后表面的尾部,以与电缆电性连接而传输数据与命令信号。每一信号端子设有一“U”形结合部,该“U”形结合部设置于槽道内且朝向CPU组件延伸,以电性连接至CPU组件并提供弹性。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该电源连接器不仅结构简单可靠,能给CPU组件提供稳定的电力,而且还能在CPU组件与电子装置相关元件之间进行信号传输。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源连接器与电容板、软性电路板组合后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电源连接器的后视图。
图3是本发明电源连接器电源端子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电源连接器信号端子的立体图。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发明电源连接器10包括有绝缘容室12,且该绝缘容室12设有一后表面14及一与后表面14相对的前表面16。该前表面16上设有一长形槽道18,以与集成电路(IC)组件,如中央处理器(CPU)组件的边缘配合。该后表面14与前表面16间设有与槽道18相连通的上通道20与下通道21。
请一并参阅图3,每对电源端子22均包括分别固定于下通道21与上通道20的导电端子24与接地端子26。每一端子24、26均设有一长形本体28,且该长形本体28的前端设有一倾斜的结合部30,以插入槽道18而与CPU组件电性连接,其后端形成有一偏移尾部32。电源端子22的本体28与尾部32之间形成有保持部34,该保持部34通过两对凸点35与绝缘容室12相互结合。每一对电源端子22的结合部30相互错开,以提供一较大开口,方便CPU组件插入。
电子产业中常用的CPU组件是包括一安装有CPU芯片与内存芯片(即缓冲内存)的印刷电路板。形成有导电线路的印刷电路板边缘插入电源端子22之间,以与电源端子22相连接。为了给CPU与内存供电,电源端子22分成两部分并分别与CPU及内存相连。在本实施例中,电源端子22共设有40对,其中35对向CPU供电,其余5对则向内存供电。
续请参阅图4,信号端子36亦固定于电源连接器10中,以提供CPU组件与电子装置其它组件之间的数据与命令传输。下通道21的横截面比上通道20长,从而能形成一另外的空间以容纳信号端子36。该信号端子36设置于下通道21下方并与电源端子22的导电端子24在空间上相分开。应该注意的是,为确保信号端子36与导电端子24之间的分离,每一下通道21内设置有肩部37。
在本实施例中,有19根信号端子36设置于40个下通道21中的19个中。应该注意的是,为避免附图中不必要的混淆与繁杂,在图2中只画出接地端子26、导电端子24及信号端子36的第一根与最后一根,其它端子均省略。
每一信号端子36包括有一长形本体38,该长型本体38的后端形成有一尾部40,前端形成有一“U”形结合部42,以插入槽道18与CPU组件相连接。在尾部40与本体38之间形成有一保持部44,且该保持部44通过两凸点46干涉结合于绝缘容室12内。该“U”形结合部42设置于槽道18中且朝向CPU组件延伸,以减少每一信号端子36与相对应导电端子24间的距离,这样导电端子24与信号端子36便同时与CPU相连接。该信号端子36的“U”形结合部42也提供弹性功能,以确保信号端子36与CPU组件的印刷电路板正确连接。
应该注意的是,为避免信号端子36与导电端子24之间不必要的机械干涉,每一信号端子36的本体38可长于相应导电端子24的本体28,这样,CPU组件与导电端子24的接触点位置和相应信号端子36与CPU组件的接触点位置不同,且与信号端子36与CPU组件的接触点相分离。
请再参阅图1与图2,电源端子22与信号端子36的尾部32、40突出于绝缘容室12之后表面14。软性电路板(或柔性电缆)48以焊接或其它方式连接至信号端子36的尾部40,以提供信号端子36与电子装置其它组件之间的电性连接。
电容板50为多层结构,其包括位于中间的绝缘层及夹置该绝缘层的两导电层(均未图示)。该两导电层借一侧缘容置干涉于接地端子26及导电端子24的尾部32之间,以与电源端子22相连接。尾部32的偏移结构保证了电源端子22与电容板50之间稳固的初始连接。再将尾部32与电容板50进行焊接,以将电容板50固定至电源端子22。
电容板50设有若干个通孔(未图示)以安装电容(未图示)。设置电容的目的是稳定电源端子22的电源供应。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源连接器,其包括有一绝缘容室、若干电源端子及若干信号端子,该绝缘容室设有前表面及与前表面相对的后表面,前表面上设有一长形槽道以容纳集成电路组件,前、后表面之间设有与槽道相连通的上下通道;该电源端子固定于通道中,且每一对电源端子包括分别固定于上、下通道的接地端子与导电端子,每一端子设有一本体,该本体的第一末端形成有结合部,以插入槽道而电性连接集成电路组件,该本体第二末端形成有突出于绝缘容室后表面的尾部,以电性连接至电源,其特征在于下通道的横截面比上通道大,且设有一额外空间,该信号端子固定于该下通道的额外空间内,每一信号端子设有一本体,且该本体第一末端形成有结合部,以插入槽道而电性连接集成电路组件,该本体的第二末端形成有一突出于绝缘容室后表面的尾部,而电性连接至一信号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下通道的横截面比上通道长,信号端子设置于下通道下方并与导电端子相分离,信号端子结合部为“U”形且朝向集成电路组件延伸以提供弹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电源端子与信号端子的本体与尾部间皆设有保持部,以与绝缘容室相干涉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保持部包括有两对与绝缘容室干涉配合的凸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源连接器还包括一块与信号端子尾部相电性连接的软性电路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软性电路板与信号端子的尾部相焊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源连接器还包括一块与电源端子尾部相电性连接的电容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源端子中接地端子与导电端子的尾部相互偏置,以干涉容设其间的电容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容板是与电源端子的尾部相焊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信号端子的本体长于导电端子的本体,信号端子与集成电路组件的接触点与相应导电端子与集成电路组件的接触点相分离。
全文摘要
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容室,该绝缘容室的前表面设有一长形槽道,该前表面及与其相对的后表面之间设有与槽道相连通的上、下通道。每一对电源端子包括分别容纳于上、下通道的接地端子与导电端子。每一对接地端子与导电端子皆设有突出于绝缘容室后表面且相互偏置的尾部。每一下通道形成有一另外的空间以容纳信号端子。每一信号端子设有一突出于绝缘容室后表面的尾部,及一设置于槽道内且朝向CPU组件延伸的“U”形结合部。
文档编号H01R13/518GK1325154SQ0013636
公开日2001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00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00年5月18日
发明者罗勃G·马丘, 文俊·裴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