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开气隙环状电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42651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开气隙环状电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应用照明电器及其他工业电器产品领域中的环状电感器,特别是一种开气隙环状电感器。
目前,开气隙的环形电感器包括圆环形、椭圆环形、方环形、多边环形电感器,其开气隙皆是等距离的平行间隙,以实施镇流的功能,但往往开有这种气隙的电感器因发热而烧毁,观其现象是周长较短的内圈温升比周长较长的外圈温升高而烧毁,究其原因是因为平行气隙不合理造成的。针对上述现象,本人的申请号为00219157.1的专利申请对其作了改进,将平行气隙改成了内大外小的喇叭形气隙,克服了上述缺点,但这种改进仍存在如下不足之处由于气隙集中于一个地方,形成一个强大的漏磁源,绝大部分磁势降落在空气隙中,气隙两端在电流通过的时候交互成为N、S极,由于采用导磁率较高的矽钢片材料(一般采用BS为12000GS以上材料),其磁场明显的影响范围是以气隙为中心的一个圆形,尤其是气隙宽度相对于磁环周长之比比较大的情况下,其漏磁范围笼罩整个磁环,在较大的半径范围内受到外界铁磁性物质的干扰,因而影响了环状电感器的安装和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使镇流器远离磁性物质,否则会由于铁磁物质的介入引起电感器气隙的磁短路,增加损耗,增加铁磁振动噪声,而照明器材及其它工业电器中往往使用各类金属,特别是铁质金属,因而影响了单气隙环状电感器的推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的是提供一种漏磁影响范围小的新型开气隙环状电感器。
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开气隙环状电感器,它由环状磁性圈及绕在其上面的线圈组成,在环状磁性圈的平面垂直方向上开有一个内大外小的气隙,在环状磁性圈的平面垂直方向上再开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内大外小的气隙。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气隙分布在环状磁性圈的二处或多处,多个气隙的宽度总和为设计的气隙宽度,其漏磁区域小得多,因而漏磁影响范围相应地小得多,受外界铁磁性物质的干扰也就减少了,有利于环状电感器的安装和使用。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人在先申请中采用单气隙的环状电感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一种新型环状电感器,它由环状磁性圈1及绕在其上面的线圈3组成,在环状磁性圈1的平面垂直方向上开有两个内大外小的气隙2。两个气隙2的宽度之和为设计气隙宽度。气隙2的夹角α范围为0°<α≤10°。该环状电感器的漏磁区域见图2中A部。
如图1所示,为采用单气隙的环状电感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气隙宽度为设计气隙宽度,其漏磁区域见图1中B部。
由图1、2中可明显地看出,图2中的漏磁区域A部比图1中的漏磁区域B部小得多。
还可在环状磁性圈上开有多个气隙,其遵循的原则是多气隙宽度总和等于设计气隙宽度。采用这种结构的环状电感器,其漏磁区域更小。
本实用新型的气隙开设后可以用二种方法进行加工,其一是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圆环部分缠绕导线后直接调整气隙的宽度,并用包裹带将其固定。其二是气隙中充填入绝缘非磁性物质后用非磁性金属带(如铜带)进行扣式包裹,浸漆烘干后连为一体,再进行绕线。
本实用新型在40W荧光灯镇流器及150W钠灯镇流器上使用后,其实际达到的磁防护效果已与原∏形插片式效果相同,对于过去无法避免的漏磁而必须设计较大的外壳及采用特殊的加强筋阻断漏磁的方法,本实用新型是极大的进步,并可以充分发挥环状电感器的节能优势。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开气隙环状电感器,它由环状磁性圈(1)及绕在其上面的线圈(3)组成,在环状磁性圈(1)的平面垂直方向上开有一个内大外小的气隙(2),其特征在于在环状磁性圈(1)的平面垂直方向上再开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内大外小的气隙(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开气隙环状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气隙(2)的夹角α范围为0°<α≤1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开气隙环状电感器,它由环状磁性圈及绕在其上面的线圈组成,在环状磁性圈的平面垂直方向上开有一个内大外小的气隙,其特征在于:在环状磁性圈的平面垂直方向上再开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内大外小的气隙。它提供了一种漏磁影响范围小的新型开气隙环状电感器,有利于环状电感器的安装和使用,并可以充分发挥环状电感器的节能优势。
文档编号H01F37/00GK2437025SQ00221049
公开日2001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00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00年7月14日
发明者钱闻达, 柴春鸟 申请人:钱闻达, 柴春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