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产热组件和吸热组件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46451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产热组件和吸热组件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电子装置,其具有会释放热量的产热组件,以及一电源供应单元,其供应电力到该产热组件。
当尝试要增加处理能力的速度时,CPU本身会产生较多的热量,这是由于更高速的信号传输及接收,以及在CPU中更复杂的布线,从而在其元件中会产生更多的热量。所增加的热量会增加装置内部的温度,其会导致运行的不稳定,不仅是对于CPU,同时也是对其它的电子组件。因此导致对于电子组件能够发散这些热量的需求,换言之,为产热组件提供高效率的冷却方法。
另一方面,为了可携带性及方便使用,因此也逐渐以减少其体积的方式来缩小电子装置的尺寸。再者,缩小其尺寸亦会减少电子装置内部的空间,而由产热组件所产生的热量会更快地提高装置内部的温度,因此在缩小电子装置尺寸的同时,需要一种结构能够有效地冷却产热的电子组件。
为了达到上述及其它目的,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包含放出热量的产热组件和一电源供应单元,其供应电力给该产热组件。冷却通道用于由装置外面引入空气作为冷却空气进到电子装置的内部,并利用冷却空气来冷却电子装置的内部,其中冷却组件配置在该电源供应单元上游的冷却通道中。
此处,冷却组件为装置的部件,其可吸收产热组件所释放的热量,并将热量排到外面,因此可冷却产热组件。
对于这种电子装置,电源单元由外部电源提供电力,其亦会产生热量,所以如果电源单元位于冷却通道的上游,由电源单元所发散的热量会与冷却空气一起吹到产热组件上,使其不能够有效地冷却产热元件。
因此,将一冷却组件配置在电源单元的上游侧,可使低温的冷却空气能够吹入到冷却组件上,而不会含有由电源单元所发散出的热量,使其可以有效地冷却CPU及其它的产热组件。
因为产热组件可被有效地冷却,电子装置可做得更小。
依前所述,冷却组件的构成,需要能够包含一散热器,其可吸收由产热组件所发散的热量,并将此热量释放到装置的内部。
由此方式,由产热组件所发散的热量由散热器强迫地释放到装置的内部,如果采用大表面面积的散热器的话,散热器可以有效地吸收及释放热量,因此进一步提高产热元件的冷却效率。
同时,需要以热传导构件来连接散热器及产热组件。
此处,热传导构件可利用铝的拉模铸造法来制造。
依此方式,热传导构件可以促进由产热组件传送热量到散热器。
甚至如果散热器及产热组件的位置是与其它组件的位置隔开的话,热传导构件可以牢固地连接散热器与产热器组件,使其能够确保产热组件的冷却。
再者,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可包含发散热量的产热组件和一用来供应电力给产热组件的电源单元,其中产热组件在电子装置为水平方向时,是配置在装置内部的底层。
根据这样的电子装置,当电子装置是放置成水平方向时,产热组件是配置在电子装置内部的底层,因此由产热元件所发散的热量在电子装置中会向上传送,其可促进产热元件的冷却,并可改善产热元件的冷却效率。并且因为产热元件可以有效地冷却,该装置可以做得更小。
图5所示为前图的视频游戏装置的内部结构的透视图;图6所示为图5中由VI-VI剖面线所得到的横剖面图;图7所示为电子装置的CPU的散热及屏蔽结构的剖面图;图8所示为图4中外壳的上壳,中央框架及下壳的连接位置的平面结构图;图9所示为图8中由IX-IX剖面线所得到的装置上半部的横剖面图;

图10所示为图8中由X-X剖面线所得到的装置下半部的横剖面图;及图11所示为图8中由XI-XI剖面线所得到的横剖面图。
优选实施例详述以下将配合图面来说明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1)装置的整体配置图1到5为视频游戏装置1的结构图,其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其中图1为由上观看装置1的透视图,图2为由前方观看装置1的正视图,图3为由后方观看装置1的后视图,图4为外壳3的分解透视图,及图5为由上方观看装置1内部的透视图。
举例而言,视频游戏装置1读取记录在光碟或其它媒体上的游戏程式,并根据来自使用者(玩游戏者)的指令来执行。“执行游戏”主要是表示控制游戏的进度,以及显示与声音。
视频游戏装置1包含一装置的主体2,一视频游戏装置的外壳3(此后将称为外壳3),其容纳了主体2。
如图4所示,外壳3具有一中央框架4,其中设置一主体2,其含有一上壳5及一下壳6,可做为一容纳构件,能够夹持其间的中央框架4,并容纳该主体2。该中央框架4在平面上为矩形,正面大致为L形。
如图1所示,在上壳5的右前方(即由前方所示的右方)具有一磁碟机11,其控制了CD-ROM(光盘只读存储器),DVD-ROM(数字视盘只读存储器),或其它光碟机的操作,做为视频游戏应用程式储存用的储存媒体,并露出磁碟装置11的碟盘11B。
在碟盘11B的右侧(由前方所示的右方),在其上方及下方配置有一电源开关16及磲盘操作开关17,用以执行由上壳5插入和退出碟盘11B的操作。
在上壳5的左前侧(由前方所示的左方),有两个槽18。每个槽18具有一位于上方的存储卡插入单元61,及一位于底部的控制器连接单元62。
一存储卡或其它外部辅助存储装置插入到存储可插入单元61,而其插入孔61A(图2),其形状为长方形,长边在水平方向。在此存储卡插入单元61上为一遮板61B,用以保护在其中的连接终端。
控制器连接单元62为一输入输出终端,用以输入输入信号及输出输出信号。一连接终端连接到控制器连接单元。连接终端形成于控制器缆线的末端,并由一控制器延伸,其为一操作装置。其插入孔62A(图1)大约是呈长方形,纵向方向为其长边,而下角落比上角落的形状要圆。
依此方式形成的插入孔62A,其控制器的连接终端可避免上下颠倒的连接,并因为插入孔62A的形状与用于一存储卡插入装置单元61的插入孔61A的形状有不同的结构,因此不会有将一外部辅助存储装置错误地插入到插入孔62A的危险。
因为有两个控制器连接单元62,使其可能连接两个控制器,而允许两个使用者来进行竞赛性的游戏等等。
操作每个连接到控制器连接单元62的控制器的结果,被记录在一外部辅助存储装置中,该外部辅助存储装置插入到位于每个控制器上方的存储卡插入单元61之中。
外壳3的下壳6的前表面及右侧面(由前方所示的右方的侧面),位于其上方的上壳5中相对应的前表面及右侧面。换言之,下壳6的宽度及深度比上壳5的宽度及深度要小,而下壳6的体积比上壳5的体积也要小。另一方面,下壳6的左侧面(由前方所示的左方的侧面)与上壳5的对应面相吻合。因此外壳3对于中央框架4为非对称的构造(参考图2及图6)。
由下壳6的前面及侧面所包围的平面所构成的下表面与地板面相接触(未示出)。也就是说,视频游戏装置1设定成水平方向,并做水平延伸,而下壳6的下表面则接触地板的表面。
置于下壳6的左前方(由前方所示的左方)者为数据传输终端19,及两个外部装置连接终端20(参见图2),用于连接外部装置。
数据传输终端19符合IEEE 1394的标准,通过将一缆线连接到此终端及一数字相机或一视频匣等,即可将数字相机或视频匣上所记录的图像及声音等载入到视频游戏装置1中。
两个外部装置连接终端20符合于USB(通用串行总线)标准,并允许将其连接到一键盘或其它输入装置,一鼠标或其它指向装置,一打印机或其它打印装置,或一外部存储装置等,其可利用一磁光碟片或其它磁性媒体。
在下壳6前方及其纵向方向,形成有一切口状的开口6A,用以由外部引入空气进入装置1的内部做为冷却空气。
如图3及4所示,中央框架4与一后表面部分41形成一个整体,其构成了视频游戏装置1的后表面,及一板状的中间置物架42,其形成垂直于高度方向上的后表面部分41的中间部分。
后表面部分41覆盖了外壳3的后表面,其包含一上后表面部分43和一下后表面部分44,上后表面部分43大致为长方形的形状,并有足够的长度来阻隔上壳5的部分后表面,而下后表面部分44大致也为长方形的形状,并有足够的长度来阻隔下壳6的部分后表面。
如图4所示,一长方形槽口43A在靠近图3中上后表面部分43的右端缘形成,如图3所示,配置在此槽口43A的为AC插座32A和一主电源开关32B,AC插座32A为一电源供应终端,用于由外部电源供应电力给主体2,而主电源开关32B用来操作由一外部电源提供的电力。
置于靠近下后表面部分44的右端缘及槽口43A之下的为一视听输出终端21,用以输出视频、音频、及其它记录在一光碟上的信号,到达电视或其它显示装置。
紧接着视听输出终端21的为一通讯终端22,用于与其它外部装置进行通讯。通讯终端22符合IrDA(红外线数据协会)标准,这是使用红外线做为数据通讯的标准,如果此终端位于一外部装置上,数据可通过红外线通讯来传送及接收,并不需要在装置1及外部装置之间连接缆线。
在图3中,置于靠近下后表面部分44的左端缘者为一PCMCIA槽23,其中插入符合PCMCIA标准的不同卡片形式的周边装置,例如一存储卡或调制解调器卡。一插入到PCMCIA(个人电脑存储卡国际协会)插槽23的卡片形式的周边装置,可通过压下退出钮23A来移出,该退出钮置于PCMCIA槽23的侧面。
位于大约后表面部分41的中央处的为一废气口41A,在视频游戏装置1中的空气由此排出。
中央框架4的一中间置物架42的形状大致为板状,其宽度大致与上壳5的宽度相同,并与上壳5具有相同的深度,其与上后表面部分43及下后表面部分44的接口部分呈直角。
一用于收纳排风扇15的槽口42A形成于中间置物架42上,与位于后表面部分41的废气口41A相对应。(2)视频游戏装置的内部结构图5到7所示为视频游戏装置1的内部结构。图5为视频游戏装置1的内部的结构透视图;图6为视频游戏装置1的垂直剖面图,及图7为基本零件的放大剖面图。
在附图中,主体2设置在中央框架4上,其位于内部中,并由外壳3的上壳5及下壳6所包覆。
主体2包含一磁碟机11、一电源单元12、一主机板13及一输入输出信号控制板14等,主机板13为主要控制电路板。
此处,磁碟装置11及电源单元12配置在中央框架4的中间置物架42上,主机板13及输入输出信号控制板14配置在空间中的叠层,并由中间置物架42形成,其位于装置1及下壳6内部的下部。也就是说,磁碟装置11及电源单元12,以及主板13与输入输出信号控制板14配置成彼此相对,而将中央框架4配置其间。
电源单元12具有一电源电路板31,电源电路板安装在中央框架4的中间置物架42上;及一电源单元32,从一外部电源把电力输入其中。
电源单元32具有一前述的AC插座32A及主电源开关32B,并通过一连接器31B连接到电源电路板31。也就是说,来自外部电源的电力,在打开主电源开关32B之后,即通过AC插座32A供应到电源电路板31。
电源电路板31大约占据了中间置物架42的一半的平面面积,而来自一外部电源的电力则转换到由构成电源电路板31的电容器、线圈、变压器及其它电路元件31A所设定的电压。此处,在电源电路板31上的为一平面L形的导板31C,用于以指定方向导引由在下壳6的前表面上形成的开口6A所引入的冷却空气。
依此方法,电源单元12将由电源电路板31取得的电力供应给磁碟装置11及板13、14等。
附在电源单元12的排气口41A侧边上的为一排风扇15,其位置对应于排气口41A。此排风扇15亦由来自电源单元12的电力所驱动。
配置在电源单元12的排气口41A侧边上,并靠近其相反侧上的开口6A者为长方形的散热器54及槽18,这些将在下面说明。
用于播放一CD-ROM,DVD-ROM,或其它光碟机的磁碟装置11,其包含一主体11A,其中容纳了一光学读写头(未示出);及碟盘11B,通过碟盘将一光碟载入到主体11A中,其位于中间置物架42上并紧靠着电源单元12。
主板13,其具有一控制系统(未示出)及其外围装置等,控制系统包含了一中央处理单元(CPU)51,CPU为一产热组件,会发散热量;其外围装置等包括一图形系统(未示出),其包含影像处理装置用来显示图像,及一声音系统(未示出),其包含音频处理装置,用以产生音乐及音效等。而主板13的位置是最靠近于中间置物架42的下表面并与之相对。
控制系统具有上述CPU 51,和一外围装置控制器,用来执行中断控制、直接存储器存取(DMA)及数据传输等的控制,以及一主存储器,包含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及一只读存储器(ROM),其中只读存储器储存有程式,称之为操作系统,其控制了主存储器、绘图系统、及声音系统等。此“主存储器”是指在其中可以执行程式的存储器。
CPU 51通过执行储存在ROM中的操作系统来对视频游戏装置1进行整体的控制,其包含例如一128位元的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CPU。
绘图系统具有一影像处理装置,其根据来自CPU 51的绘图指令来显示图像;及一帧缓冲器,其中储存了由此影像储存装置所显示的影像。
影像处理装置根据来自CPU 51的绘图指令来绘制多边形等到该帧缓冲器中。此影像处理装置能够每秒画出7千5百万个多边形。
声音系统具有一音频处理装置,其在来自CPU 51的指令之下来播放音乐及音效等;及一声音缓冲器,其中由音频处理装置储存了波形数据。
由粘合剂52B而附着于CPU 51上部的为一热传导构件52,其是由高热传导性的铝所制成。位于此热传导构件52的上表面者为多个以指定间隔分开的T形栓52A。
CPU 51及热传导构件52由金属所制的一屏蔽构件53所覆盖。
更具体而言,屏蔽构件53包含一平面的屏蔽零件55和侧屏蔽零件56,屏蔽零件55与热传导构件52的上表面相接触,而侧屏蔽零件56具有一L形的横截面,由平面屏蔽零件55的两端延伸到主板13的上表面。
在平面屏蔽零件55上形成有孔55B,孔55B的位置对应于热传导构件52的上表面的栓52A。也就是说,将栓52A插入到孔55B,而使栓52A的上部突出于平面屏蔽零件55的上表面,而平面屏蔽零件55与栓52A相配合,并固定在热传导构件52上。
每个侧屏蔽零件56具有一垂直零件56A和水平零件56B,垂直零件56A由平面屏蔽零件55的末端向下延伸,而水平零件56B,其由垂直零件56A的末端水平地向外延伸,而其下表面则与主板13的上表面相接触。
所提供的屏蔽构件53可使其容易地防止外部的干扰,例如由输入输出信号控制板14所产生的噪音,或是介入到CPU 51的电源单元12,并使其能够确保CPU 51的稳定运作。
在热传导构件52的末端的上表面具有一长方形散热器54,其为一冷却构件,可吸收由CPU所发散的热量,并辐射热量到视频游戏装置1的内部。长方形散热器54自热传导构件52的上表面延伸到接近上壳5的上部,并具有大表面面积。因此,如图4及7所示,开口42B,55A形成于中间置物架42上,而平面屏蔽零件55的位置则相对于长方形散热器54所在的位置。
长方形散热器54配置在来自电源单元12的下壳开口6A的侧面上。
因此,通过沿着热传导构件52及长方形散热器54来传送CPU 51所产生的热量,并将热量发散在装置1中,CPU 51就可以简单的方式进行冷却。同时,通过将冷却空气由开口6A引入,并由排风扇15将在装置1中累积的热量排出到视频游戏装置1的外面,可以轻易地改善CPU 51的冷却效果。
一输入输出信号控制板14,其配置在主板13之下,其具有一光碟控制器(未示出),用以执行记录有应用程式的光碟的控制,而一通讯控制器(未示出),其控制控制器的信号的输入及输出等,由使用者输入指令到控制器,信号输出到控制器,以及来自外部辅助存储装置的数据储存在视频游戏设定中。
光碟控制器具有一解码器,用于例如记录一附加错误修正码(ECC)的程式及数据等的解码,还有一缓冲器,用于通过暂时地储存来自磁碟装置11的数据来加速从光碟读取数据。
电气式地连接到通讯控制器的是槽18的一个末端,虽然未显示出来,每个皆包含控制器连接单元62及存储卡插入单元6。通过这些单元控制来自控制器的输入及输出信号,使用者所输入的指令进入控制器,信号输出到控制器,以及来自外部辅助存储装置的数据储存在视频游戏设定中。除了槽18之外,同时电气式地连接到通讯控制器的有数据传输终端19、外部装置连接终端20、通讯终端22及PCMCIA槽23等,藉此,通讯控制器也控制了连接到或是插入到这些终端的外部装置的信号输入及输出。
在具有以上所述的内部结构的视频游戏装置1中,当主电源开关32B被开启,和电源开关16被压下,CPU 51执行记录在ROM中的操作系统,由此来控制视频游戏装置1。然后,CPU 51控制绘图系统、声音系统等。
当执行操作系统之后,CPU 51整体地对视频游戏装置1进行初始化,其包含了确认其操作等,然后控制磁碟装置11,并执行记录在光碟上的游戏或是其它应用程式。通过执行此游戏或其它程式,CPU 51控制绘图系统及声音系统等,根据使用者的输入,并控制影像的显示和音效及背景音乐的产生。
接着,将详细说明视频游戏装置1内部的空气通道。
如图1及3的箭头所示,形成在视频游戏装置1上者为冷却空气吸入通道71及一废气通道72,冷却空气吸入通道主要是一冷却通道。但是在通道71,72中流动的空气并不严格地遵照图上所示的箭头方向流动,但大致是通过装置的组成零件的间隙之间,而以箭头方向被吸入及排出。
冷却空气吸入通道71为一冷却空气通道,其中冷却空气透过下壳6中的开口6A而被吸入到装置1的内部。此冷却空气可冷却CPU 51及长方形散热器54等,接着由排风扇15通过废气通道72排出到装置1的外部。
废气通道72具有一第一废气通道73,其形成在中间置物架42的下表面及下壳6的内部下表面之间,而一第二排气通道74,其形成在中间置物架42及上壳5的内部上表面之间。该第一废气通道73,用于冷却CPU 51,穿过中间置物架42之下,并由排风扇15通过废气开口41A而排出到视频游戏装置1的外部。
第二装置废气通道74可冷却长方形散热器54,部分的冷却空气会穿过第一废气通道73,并通过开口42B而到达中间置物架42之上,再穿过电源单元12的电源电路板31,并由导板31C导引到排风扇15,并由排风扇15通过废气开口41A而排出到视频游戏装置1的外部。也就是说,长方形散热器54位于电源单元12的冷却通道上游。
流经第二废气通道74的冷却空气,由开口6A、存储卡插入单元61及控制器连接单元62所进入的空气补给。
利用上述的冷却通道,CPU 51等可以下述方式进行冷却首先,由CPU 51所产生的热会沿着一热传导构件52传送,然后被吸收到长方形散热器54中。热量则由散热器54散发到装置1中。所释放的热量和由电源单元12所产生的热量,以及由磁碟装置11所产生的热量一起,由排风扇15排出到视频游戏装置1的外部。
同时,长方形散热器54、CPU 51及电源单元12等,皆由透过开口6A所吸入到视频游戏装置1的冷却空气所冷却。在冷却空气已经冷却了视频游戏装置1的内部之后,其由导板31C等引导,并由排风扇15通过废气开口41A排出到视频游戏装置1的后侧。(3)外壳组合结构图8到11所示为外壳3的组合结构。图8所示为上壳5、中央框架4及下壳6的连接结构图。图9及10为由右前方所示的横截面图,而图11为由左前方所示的横截面图。
在上壳5的内侧表面上的是棒形突出件5A,其方向朝向中央框架4,如图9所示。突出件5A的尖端可配合插座42C,插座42C可固定于中央框架4的上表面(即图8中圆圈D所指的位置)。
螺丝10D会插入到多个螺孔42E,并形成于中央框架4的下表面。配置在螺孔42E之上的是间隔件5C,其由上壳的内侧表面向下突出。螺纹则形成在这些间隔件5C内(即图8中圆圈A所指的位置)。
也就是说,上壳5及中央框架4通过将突出件5A插入到插座42C而构成一个整体,通过螺孔42E插入螺丝10D,并将螺丝10D旋入到间隔件5C的螺纹中。
如图10所示,多个螺孔6B会有螺丝10A、10B插入,并形成在下壳6的下表面上。配置在这些螺孔6B之上的是间隔件42D,并由中央框架4的下表面向下突出。螺丝则形成在这些间隔件42D之内。因此下壳6及中央框架4通过将螺丝10A、10B插入螺孔6B及将螺丝10A、10B旋入间隔件42D的螺纹(即图8中圆圈B所指的位置),而构成一个整体。
如图11所示,在一些螺孔6B之上,尤其是在螺孔6C之上,具有一穿透间隔件5B,其通过中央框架4而从上壳5的内侧表面突出到螺孔6C。也就是说,下壳6、中央框架4及上壳5将螺丝10C放置成穿过此螺孔6C而连接在一起(构成一整体),并将该螺丝10C旋入到穿透间隔件5B的螺纹(图8中圆圈C所指的位置)。
本发明的上述具体实施例具有以下的效果因为长方形散热器54位于来自电源单元12的冷却通道的上游,不会含有由电源单元12所发散出的热量的低温冷却空气可以吹到长方形散热器54之上,而使其有效地冷却CPU 51及该装置的其它产热组件。同时,因为CPU可被有效地冷却,该装置相对于传统的关于此类型的视频游戏装置,其可以做得较小。
因为使用长方形的散热器54,其具有一大的表面面积,热量可被主动地吸收,而由长方形散热器54释放,因此还可提高CPU 51及其它产热组件的冷却效率。
此外,因为长方形散热器54及CPU 51由热传导构件52连接,热传导构件加强了从CPU 51传导热量到长方形散热器54的效果。
因为长方形散热器54及CPU 51可以稳固地由热传导构件52来连接,因此可保证CPU 51的冷却效果。
此外,因为CPU 51位于视频游戏装置1的内部的底部,由CPU 51所发散的热量可被允许散发到装置1内部的上部,并促进CPU 51的冷却,而由此可提高CPU 51的冷却效率。因为CPU 51的冷却可以有效地进行,装置1可做得较小。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而是包含其它可以达到本发明目的的结构。
如下所述的变型亦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中。
举例而言,如果CPU 51及长方形散热器54设置成它们彼此接触,它们不需要通过热传导构件52相连接。
而且冷却构件并不限于长方形的散热器54;举例而言,一具有一热吸收表面及一热辐射表面的一热交换元件,亦可提供给CPU 51。一冷却风扇可位于开口6A的内侧表面来强有力地由外侧吹入空气到CPU 51之上。简言之,形状及组成等等皆可为任意的形式,只要能够达到冷却CPU 51的目的。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可达到有效地冷却产热组件的效果,并允许较小的尺寸。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装置,其包含会发散热量的产热组件,及一供应电力给该产热组件的电源单元,其包含一冷却通道,用于引入外界空气作为冷却空气进到电子装置的内部;及一冷却构件,用于冷却该产热组件,其中该冷却组件位于该电源单元的上游的该冷却通道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冷却构件包含一散热器,其吸收由该产热组件所发散的热量,并释放该热量到该电子装置的内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器及该产热组件通过热传导构件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产热组件包含一CPU。
5.一种电子装置,其包含一外壳,其包含一大致为长方形的平行六面体形状,其高度方向具有一相当薄的尺寸;一中央框架,位于该外壳之内,并位于该高度方向的中间部分;产热组件,其相对于该中央框架位于该外壳中的一个空间;一散热器构件,其相对于该中央框架位于该外壳中的另一个空间,并热连接到该产热组件;一排风扇,位于该外壳的一侧边上;一开口,位于该外壳内与该排风扇相对的一侧边上;及第一及第二冷却空气通道,其位于该排风扇及该外壳开口之间;其中第一冷却空气通道形成于相对于该中央框架的该另一个空间,及第二冷却空气通道形成于相对于该中央框架的所述一个空间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果该电子装置根据电子装置的使用状态的热量产生而被分区,基本上仅有该产热组件是位于相对于该中央框架的该外壳内部的所述一个空间之中,以及该散热器构件热连接到该产热组件,而其它的电路组件位于相对于该中央框架的该外壳内的另一个该空间之中。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产热组件通过该热传导构件而热连接到该散热器构件。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另包含一电源单元,其中该电源单元位于该散热器构件下游的第二冷却空气通道中。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器构件及该产热组件通过该热传导构件连接。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可在该外壳放置成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状态下使用,以及该第一及第二冷却空气通道对两个方向皆大致成水平方向。
11.一种电子装置,其包含产热组件,其会辐射热量;及一电源单元,其供应电力到该产热组件,其中,当该电子装置成水平方向时,该产热组件位于该装置的底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可有效地对产热元件进行冷却,并可小型化。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装置,一用以吸收CPU热量的长方形散热器,配置在电源单元上游的冷却空气吸入通道(71)中。通过吹出低温冷却空气到长方形的散热器上,而不含有来自电源单元的辐射热,即可冷却长方形散热器,可增加CPU的散热。依此方法,CPU可被有效地冷却,所以电子装置可以比以知类型的传统装置的尺寸做得更小。
文档编号H01L23/467GK1372784SQ00812490
公开日2002年10月2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1日 优先权日1999年9月6日
发明者凤康宏 申请人:索尼电脑娱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