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段式切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19088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两段式切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两段式切换装置。


图1、图2所示,为一般两段式机构所运用的导槽10及连杆11,该连杆11略呈一倒U型,一端部111落于该导槽10内、另一端部113是枢接于一制动主体(图中未示),而制动主体会与一弹性元件连接,该导槽10具有I至VIII不同深度的区域,且借由这些区域使其略呈一心形,而这里所举的一般例每一区域的深度为I区域-0.85毫米(mm)II区域为由-0.85毫米至-0.55毫米的一缓升斜坡III区域-0.55毫米IV区域-0.8毫米V区域-0.95毫米VI区域-0.85毫米VII区域为由-0.85毫米至-0.65毫米的一缓升斜坡VIII区域-0.65毫米而将现有两段式机构应用于按压开关,当按压开关处于关闭阶段时,连杆11的一端部111是落于I区域(如图1所示),而当欲将开关打开使其通电或进行其他动作时,按压该按压开关而使其受到外力顶推,该连杆11则会同时受到顶推而使其一端部111顺着I区域而进入II区域,这里必须说明的是因为I区域低于VIII区域,所以端部111受到顶推时不会往VIII区域移动,而端部111于II区域是由-0.85毫米的深度缓升至-0.55毫米并到达III区域,接着端部111会由较高的III区域移动并落入较低的IV区域,且端部111不会由IV区域回到III区域,这也是按压开关受到第一次按压到底的时候,接着使用者放开其对按压开关的施力,借由连接制动主体弹性元件(图中未示)的弹力,而将连杆11往I区域的方向回拉,且由于IV区域对端部111的导引,以及受限于III区域与IV区域的高度差,进而使得端部111必须往V区域移动,并停留于V区域(如图2所示),此时按压开关是处于打开通电的位置;而当要关闭按压开关,亦是以相同的方式施予按压开关一外力,此时落于V区域的端部111受到V区域与IV区域的高度差阻挡而顺着V区域移动,而当端部111到达V区域与VI区域的交界处时,则由于只能往VI区域移动,所以端部111会往略高的VI区域移动,而V区域与VI区域间设计有高度差只是为了避免按压开关于通电时受到轻微的碰撞而将端部111移出V区域,造成按压开关的关闭,因此V区域与VI区域间也可以不具有任何高度差的设计,当端部111移动至VI区域时,就是按压开关受到第二次按压到底的时候,然后使用者放开其对按压开关的施力,再借由连接制动主体弹性元件的弹力,而将连杆11往I区域的方向回拉,使得端部111经由VII区域与VIII区域而再度落入I区域(如图1所示),如此该按压开关又回到先前位开启的状态。
上述现有两段式机构应用于按压开关的情形,而此机构亦可应用于电子智慧卡(IC卡)与个人电脑记忆卡(PCMCIA卡)的退出装置,也就是将上述两段式机构组装于电子智慧卡与个人电脑记忆卡插槽的旁边,并连接于一顶推杆,使得操作该两段式机构就可将原先插入插槽的电子智慧卡与个人电脑记忆卡退出;然而,由上述可知现有的两段式机构是利用导槽内的高度差来达成两段式的效果,造成整个两段式机构的厚度会因为该导槽而增厚,无法符合电子产品追求薄型化的设计目标,且导槽的加工作业过程麻烦不便,另外,一般导槽在经由长时间的使用后,会因为端部111与导槽10内高低差的反覆顶抵卡制,使得高度差距趋缓,造成端部111无法到达预定位置,而失去效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简化产品制作过程的两段式切换装置,能有效降低整体装置的厚度,符合市场趋势,使用时不会造成构件与构件间结构破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两段式切换装置,是架设于一装置上,且包括有一相对于该装置移动的制动主体、一弹性元件、一连杆及一导槽,其特征在于该制动主体,具有一第一弹性臂;该弹性元件,其一端连接于该装置上、另一端则连接于该制动主体上;该连杆,一端枢接于该制动主体上、另一端具有一凸缘;该导槽,该导槽具有一端部及一相对于该端部的卡制部,而该端部与该卡制部的一侧具有一第一槽道、另一侧则具有一第二槽道,该端部、卡制部、第一槽道与第二槽道均相互连通,且深度均相同,而该第一槽道是延伸至该端部,该导槽的端部所正对的是该第一槽道,而该第一弹性臂位于靠近该第一槽道的一侧,且该第一弹性臂的自由端是顶抵于该连杆的一侧,该连杆的凸缘则落入于该导槽内。
所述的两段式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槽端部、卡制部、第一槽道与第二槽道中围成一呈心形的凸柱,该凸柱具有一底端尖部及一顶端凹陷处,该底端尖部是靠近该导槽端部、该顶端凹陷处则为该导槽的卡制部,且该底端尖部是偏向靠近于该第二槽道。
所述的两段式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为一插接一电子智慧卡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具有一供该电子智慧卡插接的插槽。
所述的两段式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制动主体具有一杆状的本体,该本体是顺着该电子智慧卡的插入方向设置,且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相对于该第一端的第二端,并往该插槽的方向延伸有一抵接臂,于该抵接臂端部设有一抵接部,而该第一弹性臂由该抵接臂端部延伸而出,该弹性元件一端连接于该第二端、另一端则连接于该插槽的开口处,而该连杆则是枢接于该第一端。
所述的两段式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两长侧缘是与该电连接器配合,具有定位及导滑作用。
所述的两段式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于该本体相对于该抵接臂的一侧延伸出有一对应该第一弹性臂的第二弹性臂,该第一、第二弹性臂分别抵接于该连杆两侧。
所述的两段式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具有一绝缘壳体,而该导槽是与该绝缘壳体一体成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两段式切换装置具有能够简化产品制作过程,有效降低整体装置的厚度,符合市场需求趋势,使用时不会造成构件与构件间结构破坏的优点。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两段式切换装置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为一般两段式机构的俯视示意图,图中连杆的一端是位于I区域。
图2为一般两段式机构的俯视示意图,图中连杆的一端是位于V区域。
图3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运用于一插接一电子智慧卡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中的电子智慧卡是处于未插入的状态。
图4至图9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作动分解示意图,也就是电子智慧卡于插入插槽至退出插槽的过程。
如图3及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最佳实施例,本实施例是运用于一插接一电子智慧卡30的装置,该装置为电连接器300,该电连接器300具有一供电子智慧卡30插接的插槽31,当然电连接器300会具有一些电子元件(图中未示)的设计,使插接于插槽31的电子智慧卡30与其所设置的产品电性连接,而本最佳实施例是设置于该电连接器300一侧,其包括有一制动主体4、一弹性元件5、一连杆6及一导槽7,该制动主体4具有一杆状的本体40,该本体40是顺着电子智慧卡30的插入方向设置,且具有一第一端401及一相对于该第一端401的第二端403,并由靠近插槽31的一侧往插槽31的方向延伸有一抵接臂41,于抵接臂41端部朝着插槽31槽内弯出有一抵接部43,以及于抵接臂41端部往本体40的第一端401延伸出一细长的第一弹性臂45,该第一弹性臂45与抵接臂41间具有供第一弹性臂45作动的空间,而于本体40相对于抵接臂41的一侧延伸出有一对应第一弹性臂45的第二弹性臂47,而该第一、第二弹性臂45、47的作用容后说明;另外,该本体40的两长侧缘404是与电连接器300配合,而具有定位及导滑的功用。
而本实施例的弹性元件5为一线性弹簧,且其一端连接于本体40的第二端403、另一端则连接于电连接器300靠近插槽31的开口处,其作用容后说明;而本实施例的导槽7具有一端部71及一相对于该端部71的卡制部73,而端部71与卡制部73的一侧具有一第一槽道75、另一侧则具有一第二槽道76,该端部71、卡制部73、第一槽道75与第二槽道76均相互连通,且其槽内深度均相同,并于内部围成一略呈心形的凸柱80,该凸柱80具有一底端尖部81、一顶端凹陷处83、一左肩部85及一右肩部86,该底端尖部81是靠近导槽7的端部71,而顶端凹陷处83则为导槽7的卡制部73,且该底端尖部81并非正对于导槽7端部71,而是略微偏向靠近于第二槽道76,也就是说该导槽7端部71所正对的是第一槽道75的一端,而本实施例的导槽7是与电连接器300的绝缘壳体一体成型,且成型于插槽31内侧。
该连杆6一端枢接于该制动主体4的本体40上、另一端具有一凸缘61且延伸至导槽7端部71的上方,并使凸缘61落入导槽7的端部71内,而前述第一弹性臂45与第二弹性臂47则分别抵接于该连杆6两侧,且于本实施例未作动的时候本体40、连杆6及导槽7的端部71约略位于同一直线上。
再如图4至图9所示,当本最佳实施例欲将电子智慧卡30插入该电连接器300插槽31时,先将电子智慧卡30对准插槽31并插入,且按压电子智慧卡30外露的一端,该电子智慧卡30另一端则会先顶触到抵接臂41上的抵接部43,并带动整个制动主体4,且借由该本体40两长侧缘404与电连接器300的配合,使整个制动主体4保持着与电子智慧卡30插接方向平行的作动方式,而当制动主体4被电子智慧卡30推动时,连接于本体40第二端403上的弹性元件5会受到拉伸,且枢接于本体40第一端401上的连杆6亦会同时移动,且连杆6的凸缘61会顺势移动至第一槽道75,而不会移动至第二槽道76,因为移动中的凸缘61会先抵触到第一槽道75的槽壁751而进入第一槽道75内,接着凸缘61会顺着第一槽道75移动,使得连杆6略往插槽31的方向摆动,而连杆6同时也会压缩该第一弹性臂45,当电子智慧卡30将连杆6的凸缘61带动至第一槽道75靠近卡制部73时,借由被压缩的第一弹性臂45顶推,而使得凸缘61顺利的绕过心形凸柱80所形成的左肩部85,此时则是将电子智慧卡30第一次按压到底时(如图4至图6所示),而当使用者放开对电子智慧卡30后,受拉伸的弹性元件5会将制动主体4往插槽31开口的方向拉,直到凸缘61移动至导槽7的卡制部73(如图7所示),而这个阶段的第一弹性臂45同样的对连杆6施力,使得凸缘61只能往卡制部73移动,而不能往第一槽道75移动,于凸缘61卡制于卡制部73时,该电子智慧卡30是处于电性连接于电连接器300的状态下,且借由电连接器300上的一些电子元件,使电子智慧卡30与其所设置的产品电性连接。
而当使用者欲将电子智慧卡30退出电连接器300插槽31时,则同样是按压该电子智慧卡30外露于插槽31开口的一端,进而带动位于卡制部73的凸缘61,并借由该第一弹性臂45对连杆6的施力,使凸缘61只能往第二槽道76端部的方向移动,并绕过心形凸柱80所形成的右肩部86,此时则是将电子智慧卡30第二次按压到底时(如图7至图8所示),而同样的当使用者放开电子智慧卡30后,受拉伸的弹性元件5会将制动主体4再往插槽31开口的方向拉,直到凸缘61经过第二槽道76而移回至导槽7端部71(如图9及图4所示),而这个阶段中凸缘61在经过第二槽道76的过程中同时会顶推第二弹性臂47,然后当凸缘61移动至第二槽道76与端部71相接处时,被顶推的第二弹性臂47则会反过来顶推连杆6,使得凸缘61由第二槽道76移回至端部71,完成一次的作动行为,然而此处亦可不用设置第二弹性臂47,因为弹性元件5会将凸缘61拉回至端部71,只要第二槽道76与端部71的相接处具有导角的设计就可轻易达成。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槽道75与卡制部73必须设于制动主体4本体40与插槽31间,这样才能使第一弹性臂45适时的提供连杆6顶推的力量。
所以本最佳实施例导槽7内的深度是一样的,无须有任何的高度差,于制作过程上较容易掌握,便于制造,且凸缘61于导槽7内的移动并不会与槽底产生碰撞,避免构件间的相互破坏,另外,最重要的是由于导槽7内无须留有任何的高度差,所以可有效降低整体机构的厚度,使装设该机构的产品能更符合市场需求趋势。
权利要求1.一种两段式切换装置,是架设于一装置上,且包括有一相对于该装置移动的制动主体、一弹性元件、一连杆及一导槽,其特征在于该制动主体,具有一第一弹性臂;该弹性元件,其一端连接于该装置上、另一端则连接于该制动主体上;该连杆,一端枢接于该制动主体上、另一端具有一凸缘;该导槽,该导槽具有一端部及一相对于该端部的卡制部,而该端部与该卡制部的一侧具有一第一槽道、另一侧则具有一第二槽道,该端部、卡制部、第一槽道与第二槽道均相互连通,且深度均相同,而该第一槽道是延伸至该端部,该导槽的端部所正对的是该第一槽道,而该第一弹性臂位于靠近该第一槽道的一侧,且该第一弹性臂的自由端是顶抵于该连杆的一侧,该连杆的凸缘则落入于该导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段式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槽端部、卡制部、第一槽道与第二槽道中围成一呈心形的凸柱,该凸柱具有一底端尖部及一顶端凹陷处,该底端尖部是靠近该导槽端部,该顶端凹陷处则为该导槽的卡制部,且该底端尖部是偏向靠近于该第二槽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段式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为一插接电子智慧卡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具有一供该电子智慧卡插接的插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段式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制动主体具有一杆状的本体,该本体是顺着该电子智慧卡的插入方向设置,且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相对于该第一端的第二端,并往该插槽的方向延伸有一抵接臂,于该抵接臂端部设有一抵接部,而该第一弹性臂由该抵接臂端部延伸而出,该弹性元件一端连接于该第二端、另一端则连接于该插槽的开口处,而该连杆则是枢接于该第一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两段式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两长侧缘与该电连接器配合。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两段式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于该本体相对于该抵接臂的一侧延伸出有一对应该第一弹性臂的第二弹性臂,该第一、第二弹性臂分别抵接于该连杆两侧。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两段式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具有一绝缘壳体,而该导槽是与该绝缘壳体一体成型。
专利摘要一种两段式切换装置,包含有一制动主体、一弹性元件、一连杆及一导槽,该制动主体连接于弹性元件的一端,并具有一第一弹性臂,该连杆一端枢接于制动主体、另一端则卡制于导槽内,该第一弹性臂位于连杆一侧,该导槽具有一端部及一相对的卡制部,该两段式切换装置具有能够简化产品制作过程,有效降低整体装置的厚度,符合市场需求趋势,使用时不会造成构件与构件间结构破坏的优点。
文档编号H01R13/62GK2468171SQ01200979
公开日2001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01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01年1月10日
发明者王依仁, 刘文炎, 徐展明, 王芳萍, 庄顺荣 申请人:台湾康旭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