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30740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源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源连接器,尤指一种可方便地在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两种应用状态之间转换的电源连接器。


图10所示,美国专利第5,055,055号揭示了一种现有电源连接器700,电源连接器700包括导体部717、包覆导体部717的绝缘壳体715、若干端子、金属带716及收容于导体部717的金属插柱718。
通道722纵向贯穿导体部717以收容金属带716,金属带716包覆且向内挤压金属插柱718的一部分,且该部分插柱718和金属带716一起收容于通道722中。因为金属带716具有弹性,故插柱718能可移动地容纳于金属带716中。现有电源连接器700是插头型电源连接器,然而,该电源连接器显然无法通过简单的结构变化和操作方式转变为插座型电源连接器,比如仅仅通过将插柱718从电源连接器700移出的方式。
因而现有电源连接器的前述结构实有改进的必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其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可在插头型电源连接器与插座型电源连接器两种应用状态之间转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绝缘盖体、金属插柱及若干导电端子,其中绝缘本体设有纵向伸展的通道,金属插柱组装于该通道中若干插槽设于通道旁侧且与通道相邻接,导电端子收容于前述插槽中,其包括有从对应插槽伸入通道中以与插柱弹性抵接而实现电性导通的结合部,绝缘盖体组设于绝缘本体上,其包括有横向凸块,金属插柱上设有与该凸块相匹配的凹槽,通过凸块与凹槽之间可分离式的相互配合将金属插柱组装于绝缘本体中。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可从绝缘本体移出的特殊结构的绝缘盖体,且其绝缘本体及插柱结构经过简单变换,使得该电源连接器可在插头型电源连接器与插座型电源连接器之间转变且安装简便。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源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及插柱倒置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电源连接器的绝缘盖体倒置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电源连接器的部分组合图。
图5是图4所示的电源连接器呈倒置状态的部分组合图。
图6是图1所示的电源连接器的组合图。
图7是沿图5A-A方向的剖视图。
图8是沿图5B-B方向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作为插座连接器时的剖视图。
图10是现有电源连接器的分解图。
请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1包括绝缘本体20、绝缘盖体40、金属插柱30及呈双排设置的若干端子60。
请配合参见图2所示,盒形绝缘本体20包括前壁21、相对于前壁21的后壁23、顶壁25、相对该顶壁25的底壁26及一对侧壁27。前壁21和后壁23分别设有相对齐的一对开口211、231。于顶壁25上设有一窗口251。连通前述开口211、231的U形通道13形成于窗口251的下方,如此两侧壁27分别位于该通道13两侧。隔板19位于通道13下部且与侧壁27相互平行。每一侧壁27的内表面设有一排插槽273,每一插槽273向下贯通至底壁26。紧邻侧壁27处从底壁26向上各设有一通槽272,该通槽272于前述插槽273底部外侧与它相连通。侧壁27还设有四个对称分布在顶壁25的窗口251边缘的开孔275,且每个开孔275与窗口251相连通。
如图3所示,绝缘盖体40具有一平底部41,平底部41的下表面415的纵向两端设有一对横向凸块43,横向凸块43之间设置有一加强肋45,下表面415的横向两侧分别形成有一对向内设置的插销47。每一凸块43均设有向下延伸并超出加强肋45的弓形端部431。平底部41的下表面415与加强肋45的弓形底面之间之间距比下表面415与弓形端部431的顶部432之间之间距小。于加强肋45底面形成有若干凸起部451,若干凹陷区452间隔设置于凸起部451之间。
插柱30包括前部31、中部33及尾部35。一环形凹槽32设置于前部31与中部33之间。同样,中部33和尾部35之间亦设有一环形凹槽34。
每一端子60包括有一固持部61,若干焊接脚63自固持部61向下延伸以焊接在印刷电路板(未图示)上,若干结合部62则从固持部61向上并斜向内伸出。每个结合部62呈音叉状结构,结合部62的自由端622设有一接触部621,自由端622于该接触部621处反向弯折延伸而成。
组装时,请参见图4、5及图6,先将插柱30插入绝缘本体20的通道13中,再将端子60从底壁26向上插入绝缘本体20中,然后将绝缘盖体40压入绝缘本体20的顶壁25。
插柱30由绝缘本体20的隔板19所支撑,其尾部35安装在后壁23的开口231内,而其前部31从绝缘本体20的前壁21伸出以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结合,每个端子60收容在绝缘本体20内,其固持部61组装于紧邻侧壁27的通槽272内,同时固持部61的凸点611与通槽272一侧壁干涉配合,借此结合部62卡持于对应侧壁27的插槽273内,从而使结合部62的接触部621与插入的插柱30弹性接触以实现电性连接。
如图7、8所示,绝缘盖体40借插销47与对应侧壁27的开孔275的结合而稳固地固持于绝缘本体20上。当横向凸块43和加强肋45置入通道13内,绝缘盖体40的平底部41亦相应组入绝缘本体20的窗口251中,横向凸块43的端部431卡固于对应插柱30的凹槽32、34内。由于该端部431呈弓形,横向凸块43可与凹槽32、34紧密结合,以避免插柱30相对于绝缘本体20的纵向移动。前述横向凸块43和凹槽32、34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固持装置,其中横向凸块43为第一固持部,凹槽32、34为第二固持部。加强肋45组入通道13内,其每个凹陷区452和对应的一对插槽273设置成一排,而使每个端子60的自由端622可平移入通道13中。加强肋45的凸起部451位于相邻端子60的自由端622之间,可防止自由端622之间的意外接触。
如图9所示,它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当插柱30未组入时,本实用新型即转变为电源插座连接器1’,其构造与电源插头连接器1基本相同,仅仅缺少了电源连接器1的插柱30,电源连接器1’的绝缘盖体40’设有相对的两横向凸块43’,其下端与凸起部451’相平齐,借此,对接插头可顺利插入插座电连接器中。
电源插头连接器1能轻易转变为电源插座连接器1’恰是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所在。电源插头连接器1的插柱30从绝缘本体20移出,且电源插头连接器1的绝缘盖体40被电源插座连接器1’的绝缘盖体40’取代,即可使电源插头连接器1转变为电源插座连接器1’,进而对接插柱可顺利插入。
权利要求1.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绝缘盖体、金属插柱及若干导电端子,其中绝缘本体设有纵向伸展的通道,金属插柱组装于该通道中,若干插槽设于通道旁侧且与通道相邻接,导电端子收容于前述插槽中,其包括有从对应插槽伸入通道中以与插柱弹性抵接而实现电性导通的结合部,其特征在于绝缘盖体组设于绝缘本体上,其包括有横向凸块,金属插柱上设有与该凸块相匹配的凹槽,通过凸块与凹槽之间可分离式的相互配合将金属插柱组装于绝缘本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上通道的两侧具有侧壁,而通道下侧具有底壁,紧邻侧壁处从底壁向上各设有一通槽,该通槽在前述插槽底部外侧位置处与其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横向凸块具有呈弓形的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盖体形成有与通道相邻接的凹陷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导电端子形成有音叉状的结合部,绝缘盖体设有位于相邻的结合部的自由端之间的凸起部,可防止自由端之间意外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插柱设有尾部,绝缘本体上设有的开口,插柱尾部与开口的外壁相结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的通道中的金属插柱、固持于绝缘本体且与插柱相邻接的若干端子及与绝缘本体相结合的绝缘盖体。绝缘盖体设有两相对的横向凸块,其具有弓形端部,借以紧密结合于插柱上的对应凹槽,而防止插柱相对绝缘本体的纵向移动。当绝缘本体收容有插柱时,该连接器为一插头型连接器,而它不设插柱时,即为一插座型连接器。
文档编号H01R24/58GK2490720SQ0122794
公开日2002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01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00年12月26日
发明者B 比尔门 蒂姆斯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