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30738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尤其是指一种用于传输射频信号的电连接器组合。
与本案相关的技术可参照美国专利第4,580,862号所示,其揭示的电连接器组合的插头连接器对接端设有中空的第一壳体,一插头端子容设在其中。对接的插座连接器对接端设有第二壳体,而插座端子收容在第二壳体内,并且第二壳体外围设有螺纹。在对接时,插座连接器的第二壳体插接至插头连接器的第一壳体中,同时插头端子与插座端子对接,并且第二壳体外围的螺纹与第一壳体内壁锁合以保证二者之间的可靠对接。但是,由于其插头端子与插座端子最初是直接插接,并且其间未设置相应的导引装置,因此,插头与插座连接器在对接过程中,如果其中一个在对接轴线方面上稍有偏差,就会导致另一连接器的端子被弯折损坏。这种情形在射频连接器内更为严重,因射频连接器精度要求较高,且尺寸相对较小,端子机械强度较低,因此对接的连接器如果在尺寸上的误差或插接时相对轴线方向的偏差较大,端子极易被弯折,严重时可能使端子折断。
当然,业界也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相关内容可参照美国专利第5,611,707号,其所揭示的插头连接器在外部壳体与固持端子的绝缘本体之间设有一弹性插筒,弹性插筒前端设有一凸环,而插座连接器遮蔽壳体前端卡制有一绝缘套筒,绝缘套筒末端设有一斜面以与遮蔽壳体内壁的斜面形成收容凸环的凹槽,插接时通过弹性插筒与绝缘套筒对端子的对接提供预先导引正位的作用,可使端子间彼此可靠对接;同时通过凸环与凹槽相卡扣而增加对接连接器的保持力。但是,由于其插座连接器需单独设置一绝缘套筒,并且绝缘套筒需组设在遮蔽壳体上。在零件尺寸较小且保证较高精度的情形下,其制造及装配均相当困难而不利于降低成本;另外,插头连接器的凸环设在弹性插筒末端,以与设在绝缘套筒末端的凹槽卡合。这样,当插头连接器受垂直于插接轴线方向的作用力时,其可能令弹性套筒在凸环与凹槽接合处产生较大的扭矩,以致产生弹性变形,进而可能令插头端子相对插座端子偏移以使插头或插座端子弯折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可使两电连接器稳固、安全对接的电连接器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及第二连接器,其中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一绝缘体、组设在第一绝缘体中的第一端子及组设在第一壳体与第一绝缘体之间的弹性套筒,弹性套筒相距其自由末端的一定距离处凸出设有一卡扣环;而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壳体、第二绝缘体、组设在第二绝缘体中的第二端子,且第二壳体一端凸出设有一导引套筒。另外,第二壳体内壁设有与卡扣环卡合的卡扣槽。
本实用新型通过这样安排,不但可以增加两连接器间接合的保持力,而且在对接后,即使第一连接器受到垂直于插接方向的作用力时,该作用力将会因卡扣环与卡扣槽对接处为支点形成的力矩会被第二壳体作用于弹性套筒末端的作用力以上述卡扣环与卡扣槽对接处为支点形成的力矩抵消,以使第一连接器不易于相对第二连接器发生偏移,这样更能保护端子。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与第二连接器未插接前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在插接过程中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插接至定位后的剖视示意图。
请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包括相互配接的第一连接器1与第二连接器2,其中第一连接器1包括第一壳体10、第一绝缘体11及收容在第一绝缘体11中的第一端子12,其中第一绝缘体11与第一端子12均组设在第一壳体10中。第一壳体10一端的内壁向内部凹陷而形成一外围壁100及一台阶101,第一端子12包括组设在第一绝缘体11中的第一定位部120及设在第一定位部120一端的第一对接部12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对接部121为柱状插针。另外,第一连接器1在第一壳体10与第一绝缘体11之间还设有一弹性套筒13,弹性套筒13由具有较佳刚性的金属材料制成,包括一固持在第一绝缘体11与第一壳体10之间的组接部130、与组接部130形成一台阶状的圆环部131及设在圆环部131一端的弹性部132,且圆环部131末端设有卡扣环133,弹性部132与卡扣环133一端连接。另外,弹性套筒13的组接部130与圆环部131之间的台阶恰好与第一壳体10的台阶101对应设置,这样在弹性套筒13的圆环部131与第一壳体10的外围壁100之间形成一矩形的空腔14。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在弹性套筒13的卡扣环133一端弹性部132呈分叉状间隔设置,而弹性套筒13的圆环部131为环形实体设计,卡扣环133的另一端与第一壳体10外围壁100在同一直线上。
第二连接器2包括中空设置的第二壳体20、第二端子22及组设在前述二者之间以固定第二端子22的第二绝缘体21,第二壳体20包括主体部200及设在主体部200一端凸出且与主体部200呈阶梯设置的导引套筒201,且主体部200内壁沿径向方向向其内部凸设有凸环203,而主体部200在邻近导引套筒201一端的内壁凹设有卡扣槽204,卡扣槽204一末端和导引套筒201与主体部200两者之间的阶梯面在同一直线上。为便于描述,第二壳体20设在其内壁的凸环203前端的空间为收容室202。第二端子22包括固持在第二绝缘体21内的第二定位部220及凸出第二绝缘体21的第二对接部22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绝缘体21末端抵持在凸环203一端面,而第二端子22的第二对接部221为具有对接插孔的音叉状端子,第二对接部221收容在所述收容室202中。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与第二连接器1、2均与同轴线缆连接,因其连接的方式众所周知,故不赘述。
请参照图2及图3所示,对接时,第一连接器1的弹性套筒13先行沿第二壳体20的内壁移动插接至收容室202中,如果第一连接器1相对插拔轴线方向有一定偏差时,通过弹性套筒13前端弹性部与导引套筒201的弹性配合而调整至轴线方向,第一端子12与第二端子22在插接方向对正。当插接至定位时,弹性套筒13末端抵持在第二壳体20的凸环203端面上,同时卡扣环133收容在卡扣槽204中,且弹性套筒13的外表面与第二壳体20内壁相贴合,同时第二连接器2的导引套筒201收容在第一连接器1的空腔14中,导引套筒201末端抵持在空腔14末端的壁面。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器1的弹性套筒13相距其自由末端的一定距离处凸设有一卡扣环133,且弹性套筒13的末端与凸环203相抵持,这样纵然对接后第一连接器1受到垂直于插接方向的作用力时,该作用力以卡扣环133与卡扣槽204对接处为支点形成的力矩会被第二壳体20作用于弹性套筒13末端的作用力以上述卡扣环133与卡扣槽204对接处为支点形成的力矩抵消,况且第二壳体20的导引套筒201与第一连接器1设在第一壳体10与弹性套筒13之间的空腔14长度相当且为干涉配合,及弹性套筒13的外表面与第二壳体20的内壁贴合,通过这样安排,上述作用于第一连接器1垂直于插接方向的作用力更不易于令第一连接器1相对第二连接器2发生偏移,这样更能保护端子。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其中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一绝缘体、组设在第一绝缘体中的第一端子及组设在第一壳体与第一绝缘体之间的弹性套筒,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壳体、第二绝缘体、组设在第二绝缘体中的第二端子,其特征在于弹性套筒相距其自由末端的一定距离处凸设有一卡扣环,而第二壳体内壁设有与所述卡扣环卡合的卡扣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一端还整体凸设有一导引套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一端向内凹陷形成一外围壁及一台阶,弹性套筒包括一组设在第一绝缘体与第一壳体之间的组接部、与组接部形成一台阶状的圆环部及设在圆环部一端的弹性部,所述卡扣环则设在圆环部末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套筒组接部与圆环部之间的台阶恰好与第一壳体的台阶对应设置,第二壳体的导引套筒干涉卡合于所述空腔内,并且导引套筒末端与空腔内壁相抵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凸设有一凸环,第一连接器的弹性套筒末端抵持在该凸环端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弹性套筒的外表面与第二连接器的第二壳体的内壁相贴合。
7.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上一电连接器包括壳体、绝缘体、端子和弹性套筒,其中端子组设于绝缘体中,绝缘体与端子共同组设于壳体中,弹性套筒夹持于壳体与绝缘体之间,其特征在于弹性套筒在相距其自由末端的一定距离处凸设有一卡扣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壳体一端的内壁向外部凹陷而形成一外围壁及一台阶,弹性套筒包括一固持绝缘体与壳体之间的组接部、与组接部形成一台阶状的圆环部及设于圆环部一端的弹性部,卡扣环设于圆环部末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套筒组接部与圆环部之间的台阶恰好与壳体的台阶对应设置。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第一及第二连接器,其中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一绝缘体、第一端子及组设在第一壳体与第一绝缘体之间的弹性套筒,弹性套筒相距其自由末端的一定距离处凸设有一卡扣环;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壳体、第二绝缘体及第二端子,并且第二壳体一端凸设有一导引套筒,且第二壳体内壁设有与所述卡扣环卡合的卡扣槽。通过这种结构,可保证导电端子间的正确对接,并增加两电连接器间的保持力。
文档编号H01R24/02GK2490734SQ0122779
公开日2002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01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01年6月28日
发明者林宪助, 游杰超, 杨忠晏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