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分压充电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35129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分压充电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工具技术领域,具体说属于直流电动工具电池包电压大于等于汽车电瓶电压时,除能用通常的充电器充电外,也可用汽车电瓶限流充电的一种电池包。
目前市场所供应的直流电动工具,由于用途不同,电池包的电压也有不同,有些工具电池包的电压大于等于汽车电瓶电压,当这种工具电池包电能耗尽时,就只能利用民用电网通过充电器对其充电,否则就无法继续使用,为此人们在野外作业时,就需带上足够的备用电池包,或者使用价格昂贵的逆变器对电池包进行充电,这对工具的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包,其电压大于等于汽车电瓶电压,在不使用逆变器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汽车电瓶对电池包进行充电的一种可分组充电电池包。
为完成上述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这种电池包在使用过程中,其内部电池单元是串联的,当被充电时,可以通过常规充电器直接对串联电池充电,也可以通过转换器使串联电池拆分成多组并联电池,使电池包的电压低于汽车电瓶电压,这样,就可利用汽车电瓶对其充电。其特征在于整体由电池包和充电器组成,电池包的插头一侧设分割电池包的输入微动开关,微动开关设按动连杆,连杆的一头在插头的边缘,插头的端面设若干组充电触点;充电器相应设置若干组充电触点,其触点组数与充电触点组数相同,充电器中的充电触点与充电器内的电路连接。电池包的常闭开关转换为开路状态,使原来高于12V的电池包分成不大于10V电压的若干组,再分别接上均流电阻后并联连接到汽车12V电瓶进行充电,各分组电池的连接有不隔离、单极隔离和双极隔离三种,电池包上的切换开关可有常闭触点和转换触点两大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合附图加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包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充电器结构图;图3为常闭不隔离充电器;图4为常闭单极隔离充电器;图5为常闭双极隔离充电器;图6为转换型不隔离充电器;图7为转换型单极隔离充电器;图8为转换型双极隔离充电器。
根据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整体由电池包5和充电器6组成,电池包5的插头4一侧设分割电池包5的输入微动开关2,微动开关2设按动连杆1,连杆1的一头在插头4的边缘,插头4的端面设若干组充电触点3;如图2所示,充电器6相应设置若干组充电触点7,其触点7组数与充电触点组数相同,充电器6中的充电触点7与充电器6内的电路连接。本实用新型可分成常闭和转换触点两种如图3所示,充电器6的电路由正极连接电阻R1、R3和发光二极管D3、电源B1,另一路由正极连接R2、电源B2、开关S2、发光二极管D4、电阻R4和保险丝F1,该二路中间设常闭开关S1组成不隔离充电器6。如图4所示,充电器6的电路由正极连接二极管D3、电源B1和电阻R5,另一路由正极连接二极管D4、电源B2、开关S2和电阻R6、D5~D6、R8、R7、保险丝F1,该二路中间设常闭开关S1组成单极隔离充电器6。如图5所示,充电器6的电路由正极连接电阻R9、二极管D7、电源B1、二极管D8,另一路由正极连接电阻R10、二极管D9、电源B2、开关S2和二极管D10、发光管D7、R11、保险丝F1,该二路中间设常闭开关S1组成双极隔离充电器6,如图6所示,充电器6的电路由正极连接电阻R12、R13、发光管D11、电源B13、转换开关S3,另一路由正极连接电阻R14电源B2、开关B2和发光管D12、R15、保险丝F1组成转换式不隔离充电器6。如图7所示,充电器6的电路由正极连接上极管D13、电源B1、转换开关S3、R16,另一路由正极连接二极管D14、电源B2、开关B2和R17、D15、D16、R19、R18、保险丝F1组成转换式单极隔离充电器6。如图8所示,充电器6的电路由正极连接电阻R20、二极管D17、电源B1、转换开关S3、二极管D18,另一路由正极连接电阻R21、二极管D19、电源B2、开关S2和二极管D20、D21、R22、保险丝F1组成转换式双极隔离充电器6。
本实用新型分别由常闭和转换两大类组成,各自分别为不隔离、单极隔离和双极隔离三种组成,其中不隔离要求机械结构可靠,否则会引起短路,主要考虑开关不能产生烧死,并且微动开关上的连杆可靠性要求高。单极隔离对机械结构要求略底,当部分触点烧死不会引起短路。而双极隔离对机械结构要求并不复杂,若二触点相遇也不会引起短路。
权利要求1.一种由充电器、汽车电瓶、电池包组成的可分组充电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整体由电池包(5)和充电器(6)组成,电池包(5)的插头(4)一侧设分割电池包(5)的输入微动开关(2),微动开关(2)设按动连杆(1),连杆(1)的一头在插头(4)的边缘,插头(4)的端面设若干组充电触点(3);充电器(6)相应设置若干组充电触点(7),其触点(7)组数与充电触点组数相同,充电器(6)中的充电触点(7)与充电器(6)内的电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分组充电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充电器(6)的电路由正极连接电阻R1、R3和发光二极管D3、电源B1,另一路由正极连接R2、电源B2、开关S2、发光二极管D4、电阻R4和保险丝F1,该二路中间设常闭开关S1组成不隔离充电器(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分组充电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充电器(6)的电路正极连接二极管D3、电源B1和电阻R5,另一路由正极连接二极管R4、电源B2、开关S2和电阻R6、D5~D6、R8、R7、保险丝F1,该二路中间设常闭开关S1组成单极隔离充电器(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分组充电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充电器(6)的电路正极连接电阻R9、二极管D7、电源B1、二极管D8、另一路由正极连接电阻R10、二极管D9、电源B2、开关S2和二极管D10,发光和D7、R11、保险丝F1,该二路中间设常闭开关S1组成双极隔离充电器(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分组充电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充电器(6)的电路正极连接电阻R12、R13、发光管D11、电源B1、转换开关S3,另一路由正极连接电阻R14、电源B2、开关S2和发光管D12、R15、保险丝F1组成转换式不隔离充电器(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分组充电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充电器(6)的电路由正极连接二极管D13、电源B1、转换开关S3、R16,另一路由正极连接二极管D14、电源B2,开关S2和R17、D15、D16、R19、R18、保险丝F1组成转换式单极隔离充电器(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分组充电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充电器(6)电路由正极连接电阻R20、二极管D17电源B1、转换开关S3、二极管D18,另一路由正极连接电阻R21、二极管D19、电源S2、开关S2和二极管D20、D21、R22、保险丝F1组成转换式双极隔离充电器(6)。
专利摘要一种可分组充电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整体由电池包和充电器组成,电池包的插头一侧设分割电池包的输入微动开关,并设开关连杆,连杆的一头露出插头边缘,插头端设若干组电触点,充电器相应设若干对应的触点,该电触点与充电器内的电路连接,广泛应用于汽车电瓶。
文档编号H01M10/46GK2469566SQ0123872
公开日2002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01年4月5日 优先权日2001年4月5日
发明者潘亚平 申请人:上海星特浩企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