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无线电话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88209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无线电话天线的制作方法
优先权本申请所请求的优先权申请为“便携无线电话天线”,于2001年11月13日在韩国工业产权局申请,其序号为NO.2001-70575。在此提供其内容,以供参考。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在相关技术的无线电话中,拉杆天线被嵌入到电话的上端,同时通过插入模压的方式把一个螺旋形天线安装在无线电话壳的外部。当拉杆天线弯曲被完全拉伸后,PCB中的射频(RF)部分就与螺旋形天线及拉杆天线电连接,从而构成一复合天线,以便进一步提高无线电话的发射及接收灵敏度。


图1为普通便携无线电话的透视图,其中主体100包括上部壳框111和下部壳框112。主体100的上端安置有天线结构160。在天线结构160的下方安置有扬声器120、显示单元130、键盘单元(未示出)以及麦克风单元150。此外,主体100上还可以安置掀盖140,以便保护键盘单元及容纳天线和/或另一麦克风(未示出)。
图2为拉杆天线缩入到螺旋形天线时相关技术中的天线结构的局部截面图。图3为拉杆天线完全从螺旋形天线中伸出相关技术中的天线结构的局部截面图。
如图2及图3所示,天线结构10通常包括螺旋形天线161和拉杆天线165,螺旋形天线161安装在主体100的下部壳框112上,拉杆天线165可穿过螺旋形天线161沿垂直方向伸缩/收缩。
下部壳框112上的螺旋形天线161通过插入模压等方式在壳内安装螺旋形芯体(未示出)。虽然该螺旋形芯体主要用作螺旋形天线,但在本申请中,我们把该芯体及容纳芯体的外壳一并称为螺旋形天线。
螺旋形天线161下端的金属螺旋部分162与螺旋形天线161的芯体电连接,同时金属螺旋部分162被插入到金属套管170中,金属套管170与电话主体中PCB的射频(RF)部分180电连接。
同时,在拉杆天线165的下端安装有金属塞头166。当拉杆天线165从螺旋形天线161中伸缩时,金属塞头166随拉杆天线165一起移动。当拉杆天线165如图3所示完全从天线中伸出时,金属塞头166同螺旋形天线161的金属螺旋部分162相接触并形成电连接,同时防止拉杆天线165与螺旋形天线161完全分离。
此外,拉杆天线165具有一个内部金属芯体,该金属芯体把金属塞头166与拉杆天线165顶部的圆头167连接起来。
因此,当拉杆天线165被完全拉伸到螺旋形天线161上时,螺旋形天线161就和拉杆天线165电连接。
根据可拉伸天线结构的技术特征,当拉杆天线缩回到螺旋形天线中时,由于拉杆天线不再与PCB中的RF部分电连接,所以此时只有螺旋形天线进行工作。当拉杆天线从螺旋形天线中完全伸出,拉杆天线(而不是螺旋形天线)被用作为主天线,并决定天线结构的发射/接收特性。
但是,采用了上述构造的可拉伸天线结构会从电话中向外凸出,所以在携带电话时不方便。如果电话掉落到地上,则螺旋形天线中向外凸出的部分很容易受到损坏。另外,拉杆天线与螺旋形天线在结构上相互重叠,这会带来相互干扰问题,从而降低天线结构的性能。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一种天线结构的便携无线电话,其中的天线并不突出于电话外,便于携带。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无线电话的天线结构,其构造可在便携无线电话被掉落时防止天线轻易损坏。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无线电话的天线结构,其构造可在螺旋形天线与拉杆天线相连时防止其相互干扰。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携无线电话的天线结构,包括螺旋形天线和拉杆天线,其中螺旋形天线被嵌入到便携无线电话中,而拉杆天线在缩回时会内藏于电话中。
图2为拉杆天线缩入到螺旋形天线时相关技术的天线结构的局部截面图。
图3为拉杆天线完全从螺旋形天线中伸出时相关技术的天线结构的局部截面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具有天线结构的便携无线电话的透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具有天线结构的便携无线电话的局部截面图,其中的拉杆天线缩入到螺旋形天线中。
图6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具有天线结构的便携无线电话的局部截面图,其中的拉杆天线完全从螺旋形天线中伸出。
图7示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话中所使用的芯片型天线。
本发明中的天线结构包括安置在无线电话内的螺旋形天线和拉杆天线,拉杆天线在没有被拉伸时与螺旋形天线分开工作。换句话说,螺旋形天线与电话中的RF端子电连接,而拉杆天线与电话中PCB的接地端电连接,这样可以避免传统的螺旋形天线与拉杆天线之间的重叠连接,从而改善天线的性能。因此,螺旋形天线与拉杆天线构成偶极结构。
此外,螺旋形天线被安装在电话内,而拉杆天线在完全缩入电话中后就内藏于电话中,从而提高了电话的便携性。
图4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具有天线结构的便携无线电话的透视图。用来发射/接收信号的天线结构10被安装在电话主体100的上部,主体100包括上部壳框111和下部壳框112。在天线结构10的下方安装有用于显示各种发射/接收数据的显示单元130。显示单元130可采用LCD模块或带有触摸垫的触摸屏等。在显示单元130的下方安装有包含多个键的用于输入数据的键盘。在电话的上部壳框111的上部安置有扬声器单元120。在电话100的下部安置有麦克风150。
图5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具有天线结构的便携无线电话的局部截面图,其中的拉杆天线缩入到螺旋形天线中。图6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具有天线结构的便携无线电话的局部截面图,其中的拉杆天线完全从螺旋形天线中伸出。本发明中的天线结构10包括螺旋形天线11和拉杆天线15。
安装在下部壳框112内的螺旋形天线11包括螺旋形芯体12,螺旋形芯体12被安装在无线电话的主体中。虽然芯体12主要是被用作螺旋形天线11,我们把该芯体及容纳改芯体的外壳一并称为螺旋形天线。
螺旋形天线11安装定位在无线电话内,其一端被插入到第一金属套管13中,第一金属套管13与无线电话中的射频(RF)部分电连接。第一金属套管13最好固定式安装在电话的壳框112中。
此外,拉杆天线15可以穿过螺旋形天线11芯体中形成的空洞,沿垂直方向(如图6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在电话中伸缩。此外,在电话主体100中还安装有第二金属套管17。在第二金属套管17内安装有连接件18,该连接件18用来把金属塞头16连接到拉杆天线15的下端。第二金属套管17与电话主体100中印刷电路板(PCB)的接地端22电连接。因此,当拉杆天线15完全从电话中伸出时,拉杆天线15的金属塞头16就和连接件18固定连接。这样,金属基头16就和PCB的接地端22电连接,拉杆天线15就可作为天线工作。
此外,虽然拉杆天线15延伸穿过螺旋形天线11的内部(即空洞),但其也可在螺旋形天线的外部伸缩。
如图5所示,当拉杆天线15完全缩入到电话中时,只有与电话的RF端子21相连的螺旋形天线11工作。相反,如图6所示,当拉杆天线15完全伸出电话时,安装在拉杆天线15端部的金属塞头16就通过连接件18及第二金属套管17而与接地端22相接触。从而使得拉杆天线15和螺旋形天线11一道,作为无线电话的天线进行工作。
换句话说,当拉杆天线15从电话中完全伸出时,拉杆天线15就单独与PCB20的接地端22相连,而螺旋形天线11则单独与RF端子21相连,从而构成一个偶极天线结构。
图7示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话中所使用的芯片型天线。其中可以在电话中安装带有芯片的天线30,以代替螺旋形天线。板上芯片型天线30可以安置在PCB 20上或电话主体100的其他部位,以与RF端子21相连。
尽管上文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和描述,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中由后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条件下,对其进行各种修改、补充及替换。例如,虽然在本发明中对掀盖式电话进行了示例和描述,但很明显,本发明中的天线结构也可以应用于折叠式终端、上翻式终端和条式终端中。
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提出的天线结构中,螺旋形天线被安装在终端内,这样不仅提高了无线电话的便携性,而且也可防止损坏天线。此外,拉杆天线和螺旋形天线的电连接相互分开,从而可防止因天线重叠而引起的天线性能恶化现象。
权利要求
1.一种便携无线电话的天线结构,包括嵌入到电话中的第一天线;和可从电话中伸出或缩回电话的第二天线,其中,第二天线在缩回电话中时内藏于电话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无线电话的天线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天线为螺旋形天线,所述第二天线为拉杆天线。
3.一种便携无线电话的天线结构,包括拉杆天线;及螺旋形天线,其中,所述螺旋形天线与电话中的射频(RF)端子电连接,所述拉杆天线与电话中印刷电路板(PCB)的接地端电连接,从而在所述拉杆天线被完全拉伸后构成偶极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无线电话的天线结构,其中,所述螺旋形天线位于电话内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无线电话的天线结构,其中,所述螺旋形天线包括一个具有中心空洞的芯体,所述拉杆天线穿过所述中心空洞。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无线电话的天线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天线为芯片型天线,所述第二天线为拉杆天线并可以伸出和缩入电话。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无线电话的天线结构,其中,所述芯片型天线位于电话内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无线电话的天线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天线为位于电话内部的PCB。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无线电话的天线结构,包括螺旋形天线和拉杆天线。螺旋形天线嵌入便携无线电话中,拉杆天线在缩回电话时内藏于电话中。螺旋形天线与电话中的射频(RF)端子电连接,而拉杆天线与电话中印刷电路板(PCB)的接地端电连接,从而形成一个偶极结构。
文档编号H01Q1/24GK1419314SQ0215052
公开日2003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1年11月13日
发明者朴在善, 郑採成, 李东圭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