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用按钮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91129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梯用按钮开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用按钮开关的构造。


图1是电梯装置的简要的透视图。
在盛纳乘员的电梯轿厢K的壁面上安装着具有多个按钮开关S的操作盘W。通过人按压操作该按钮开关S,按钮沿壁面的厚度方向沉降,开关接通后目标层的显示及升降方向被选定,或门体T被开闭。
上述电梯用按钮开关S虽未图示,但它被安装于建筑物内部的电梯间的壁面上,通过人按动操作具有与上述同样的功能。
图2是现有电梯用按钮开关S的简要构成图。本图中的壁面a呈水平面方向,但实际上通常为垂直面方向,在这上面安装着按钮开关S。
在设在壁面a的开口部b上嵌装着构成按钮开关S的键顶部c,其键顶面d露出于壁面a。在上述键顶部c的里面侧密接安装着导光板e、这些键顶部c和导光板e在支持箱体f内通过弹性部件g得到弹性支持。
在上述支持箱体f的底面的近中央部配置开关本体h,该两侧部配有作为光源的发光部i。发光部i例如可由多个同色的发光二极管组合构成。上述开关本体h处于与在导光板e的里面突出设成一体的动作杆j的端面相对的位置,键顶部c被按压则导光板e也变位,动作杆j接触开关本体h。上述多个发光部i通过动作杆j按压接触开关本体h亮灯。
但是,因为家居的壁面构造毕竟较薄、及为增多额定乘员而使电梯轿厢k的壁面减薄的结果,希望安装电梯用按钮开关S的电梯轿厢K的壁面及电梯间的壁面尽量用较薄的板材构成,所以要求上述按钮开关也要实行薄型化,以装入这些薄的壁面。
然而,人们认为现有的构成中因为存在发光部i发出的光的扩展角的问题,发光部i和导光板e之间如不确保某种程度的距离,则光得不到扩展,从键顶部c透出的光就会产生不匀。为此,支持箱体f的高度尺寸必须加高。这样做保证了对键顶部c进行均匀的照明,确保美的效果,但相反出现开关整体的厚度(高度)很厚、无法实现薄型化的问题。
另一方面,导光板e与键顶部c一起其四角受到弹性部件g的支持,所以如果按压操作键顶部的近中心部,则键顶部与壁面并行移动,能够进行平稳的开关操作。
然而,假如按压键顶部c的角部,则按压侧的弹性部件g的弹性变形量就变大,反之相反侧部位的弹性部件g的弹性变形量仅有微小变化。为此,键顶部c和导光板e以倾斜的状态被强制地按压,这些侧面部就会以破坏性状态刮蹭支持箱体的内壁面。当然就不能进行平稳的开关操作。
另一方面,图3是表示按钮开关S的动作的模式图。上述键顶部c被按压的同时滑板e产生变位,动作杆j接触开关本体h,形成开关接通状态,所需的信号从控制部送到所定的部位,多个的发光部i亮灯。
如果以通常的按压操作力来按压操作键顶部c,不会有任何问题。另外,人虽然也有用某种程度较强的力量按压的时候,但是因为按相当的安全率进行设计,所以很少有问题。
然而,比如有时会例如用伞等的前端戳键顶部c。键顶部c受到强大的冲击力,就会强力碰撞滑板e、框体f及开关本体h,传递冲击力。
图3表示用伞Z等付予键顶部c冲击力的状态,弹簧体g容易产生弹性变形,滑板e就猛撞框体f。另外,键顶部c也发生翘曲变形,使动作杆j将冲击力传递给开关本体h。
因此,受到强烈、急剧的按压力时,键顶部c及开关本体h有可能产生损伤。发生损伤时,有时事后的开关动作会变得不实,失掉可靠性。现有的电梯用按钮开关从结构来看,受到这样的冲击力时避免产生损伤是很困难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可以确保可靠性的构造的电梯用按钮开关,以通常的按压操作力进行按钮操作时自不待言,即使受到冲击力功能亦不会受到损害,可以始终保持动作。
本发明为达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按钮开关,是设置在壁面的开口部的电梯用按钮开关,包括通过操作者的按压操作,以相对上述壁面朝沉降方向变位设置的按钮部;为接受与按沉降方向变位的上述按钮部接触后执行开关动作设置的、可与控制电梯动作的回路连接设置的开关端子部;及接受上述开关端子部的开关动作而发光的发光部,上述发光部配置在不防碍上述按钮部的变位的位置,主要是使光发射到与上述变位的方向相交的方向,上述按钮部具有接收到上述光后在内部采光的侧面部;接受上述操作者按压操作的按压面;及使从上述侧面部入射的光向按压面反射的发射面。此时,希望上述开关本体通过键顶部受压后与导光板接触,将发光部切换为亮灯。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按钮开关,是设置在壁面的开口部的电梯用按钮开关,包括通过操作者的按压操作,以相对上述壁面朝沉降方向变位而设置的按钮部;及为接受与按沉降方向变位的上述按钮部接触后执行开关动作设置的、可与控制电梯动作的回路连接设置的开关端子部,上述开关端子部设置成根据因与上述按钮部的接触受到的压力可以向离开上述壁面的方向移动的结构。
还有,本发明提供一种按钮开关,是设置在壁面的开口部的电梯用按钮开关,包括由弹性部件支持,并通过操作者的按压操作,以相对上述壁面朝沉降方向变位设置的按钮部;及为接受与沉降的上述按钮部接触后执行开关动作设置的、具有控制电梯动作的回路的开关端子部,按照上述按钮部的沉降量,上述弹性部件的弹簧常数增加。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按钮开关,是设置在壁面的开口部的电梯用按钮开关,包括由弹性部件支持,并通过操作者的按压操作,以相对上述壁面朝沉降方向变位而设置的按钮部;相对固定在上述壁面上、限制上述按钮部的移动方向为所定方向的导向体;具备开关本体和支持该开关本体的同时有传递来自上述开关本体的电气信号的配线的印刷电路板的、限制依上述导向体使移动方向为所定方向的开关端子部;在上述按钮部和上述开关端子部之间插接的第1弹簧体;以及插接于上述导向体的终端部和上述开关端子部之间、设定为至少比上述第1弹簧体的弹簧常数大的第2弹簧体。
再者,本发明提供一种按钮开关,是设置在壁面的开口部的电梯用按钮开关,包括由操作者施加压力,根据上述压力向所定方向移动的按钮部;相对固定在上述壁面上、限制上述按钮部的移动方向为所定方向的导向体;具备开关本体和支持该开关本体的同时有传递来自上述开关本体的电气信号的配线的印刷电路板的开关端子部;以及插接于上述按钮部和上述开关端子部之间、根据按钮部的沉降量增加弹簧常数的弹性部件。
进一步,本发明提供一种按钮开关,是设置在壁面的开口部的电梯用按钮开关,包括由操作者施加压力,根据上述压力向所定方向移动的按钮部;相对固定在上述壁面上、限制上述按钮部的移动方向为所定方向的导向体;具备开关本体和支持该开关本体的同时有传递来自上述开关本体的电气信号的配线的印刷电路板的开关端子部;以及为按照上述按钮部的沉降依次接触、向上述按钮部赋予反力而设置的相互长度各异的多个弹性部件。发明的效果综上所述,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可进行平稳开关操作的薄型化的按钮开关。
图2是现有的电梯用按钮开关的纵剖面图。
图3是现有的电梯用按钮开关的纵剖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基本实施形式的电梯用按钮开关的纵剖面图。
图5是表示同一基本实施形式的、与图1状态不同的电梯用按钮开关的纵剖面图。
图6是有关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式的电梯用按钮开关的纵剖面图,表示以通常的操作力按压的状态和赋予冲击力的状态。
图7是有关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式的电梯用按钮开关的纵剖面图,表示以通常的操作力按压的状态和赋予冲击力的状态。
图8是有关本发明的第3实施形式的电梯用按钮开关的纵剖面图,表示以通常的操作力按压的状态和赋予冲击力的状态。
图9是现有构造和本发明构造的弹簧特生的比较的图。
图4及图5是相同的电梯用按钮开关的简要的纵剖面图,表示薄型化的按钮开关的概念。图4是表示通常状态,图5是表示开关接通的状态。
实际上,该按钮开关是安装在如前边图1所说明的电梯轿厢壁面上,而且和图2所示的现有的同样,成为壁面a转动变位90°的垂直状态。
在上述壁面a上设有开口部b,在该开口部b嵌入构成按钮开关的键顶部4。键顶部4的顶面4a突出或露出于壁面a。
上述键顶部4的里面侧密接安装着导光板5。该导光板5与键顶部4的密接面的相对的面2a做成倾斜结构。因此,导光板一侧部厚,另一侧部逐渐变薄。
另外,导光板5的至少左右两侧部形成突出于键顶部4的左右两侧端面的大小,在该突出部设有孔部H。在各孔部H上插通有构成缓冲机构3的导向体6。
上述导向体6的图的上端部安装于壁面a,在下端部支持着后述的印刷电路板2。而且,导向体6上的导光板5和印刷电路板1之间夹有例如螺旋弹簧等的弹簧体12,由这些弹簧体12和上述导向体6构成上述缓冲机构3。
这样,相互重叠状态的键顶部4和导光板5通过弹簧体12相对印刷电路板2进行弹性支持。而且,沿着上述导向体6自由变位,键顶部4和导光板5相对上述壁面始终并行移动。
上述键顶部4的密接于上述导光板5的面部周围形成锷部4c,该锷部4c和上述壁面a之间夹有例如橡胶材料等柔软部件构成的衬垫OR。
上述键顶部4和上述导光板5靠弹簧体12得到弹性支持,而且键顶部4的锷部4c受到弹性按压要接触壁面a,因此上述衬垫OR受挤压而产生扁平状弹性变形。
在上述印刷电路板2上配置有作为光源的发光部7和开关本体8。在该印刷电路板2的表面上配有对发光部7和开关本体8实行电气连接的电气回路的印刷线路。
上述发光部7通过上述导光板5的侧面部2b的外方的支持件9安装在印刷电路板2的一侧部。此发光部7的发光方向对着导光板5的侧面部2b。即发光部7设在不防碍构成上述按钮部的一部分的导光板5变位的位置上,其朝向主要按照向上述导光板5变位的方向相交的方向发射光进行配置。
上述开关本体8安装在印刷电路板2的近中心位置,其动作头8a朝向导光板5的近中心部突出。导光板5上的开关本体动作头8a的朝向面是上述的倾斜面2a。
如后所述,上述导光板5的倾斜面2a形成将从发光部7照射到侧面部2b的光反射到键顶部4侧的反射面。导光板5的反射面为消除光源的照射不匀使强度平均化,实行了粗面化处理。或者有时为了有效反射光,形成利用沟槽或级差的菲涅耳透镜。有时,为了提高反射效率,形成金属薄膜或粘贴具有不影响按钮本体大小程度的厚度的板材。
倾斜面2a具有使从侧面部2b入射的光向键顶部的按压面即顶面4a反射的作用,其角度按发光部7的光的主要照射方向(或光轴方向)和顶面4a的光出射领域的位置变化。即根据条件,倾斜面2a对于动作头8a的按压方向有时是作成垂直的平面或弯曲的面。
上述开关本体8的动作头8a口图4所示,不按压键顶部4时,与导光板5的倾斜面2a脱离,开关本体8呈断开状态。
如图5所示,按压键顶部4则导光板5接触开关本体8,变为接通状态,并向发光部7通电。通电的发光部7向导光板侧面部2b发光。
倾斜面2a与动作头8a直接接触,所以至少对于直接接触的部分来说,有时为提高耐磨性通过粘贴或埋入其他的部件进行补强,或者形成与键顶部变位的方向垂直的面,有时为实现薄型化按照开关本体8的大小形成凹部。
这样就构成了电梯用按钮开关,在如图4所示的按压解除的状态下,重合的键顶部4和导光板5受到弹簧体12的弹性上推,与开关本体8脱离。此期间发光部7也亮灯。
键顶部4周部的锷部4c和壁面a之间夹有的衬垫OR被压缩变形为扁平状,防止开口部b和键顶部4的周围侵入尘埃或水滴。
如图5所示,人按照需要按压操作键顶部4时,则导光板5与键顶部4同时克服弹簧体12的弹性力被压下。此时,键顶部4和导光板5沿构成缓冲机构3的导向体6移动。
换言之,键顶部4和导光板5同时被导向体b引导移动,使开关本体8被压下,所以如果人按压键顶部4的中心部分自不待言,即使是按压键顶部4的边角部分,键顶部也会始终与上述壁面a以并行状态移动。
因此,对键顶部4的按压操作位置即使不同,键顶部和导光板5的姿势也始终保持一定进行移动。此时,如果有所定的变位量,导光板就会确实接触开关本体8的动作头8a。
开关本体8切换到接通状态,发光部7亮灯并发光。在导光板5上,光被引导到该板厚间,由倾斜形成的反射面2a基本转折成直角进行反射。这些反射光通过导光板5的键顶部密接面透过键顶部4,并从该顶面4a发光。
上述发光部7位于导光板5的侧面部2b外方,且导光板5的倾斜面2a为反射面,所以能够充分确保从发光部7到键顶部4的顶面4a的距离。因此,从键顶部4的顶面4a发出的光形成均匀的发光,获得美的效果。
近而,因为使上述发光部7位于导光板5的侧面部2b的外方,所以极大地缩短了开关本体8和导光板5的距离,以导光板5直接接离开关本体8,简化了结构。
同时,壁面a和印刷电路板2之间的距离与现有的比较极大地缩短,可实现按钮开关的薄型化。为此,对于安装在构成电梯轿厢的板材及构成电梯间的板材的壁面,形成了极其适合的构成。
而且,在开关接通的状态下,虽然上述衬垫OR产生厚壁状弹性变形,但是夹设在壁面a和键顶部4的锷部4c之间并没有变化,所以继续阻止向按钮开关内侵入尘埃和水分。
如果人解除对键顶部4的按压操作,弹簧体12的弹性恢复力发挥作用,导光板5和键顶部4被向上推,导光板5脱离开关本体8。即再次返回图4所示的状态,该导光板5和键顶部4在移动中也再次被导向体6引导,所以导光板5和键顶部4的移动极其顺稳。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按钮开关是安装于电梯轿厢内壁面及电梯间的壁面、用于以人的按压选定目标层和方向或门的开闭的电梯用按钮开关,它包括安装于上述电梯轿厢内壁面等、至少顶面露出的键顶部;密接安装于此键顶部的基端面、使入射光反射到键顶部的导光板;对使上述键顶部和上述导光板相对上述壁面始终以并行的姿态自由移动进行支持的导向部件;配置在上述导光板的侧面部外方、使光照射到该侧面部的作为光源的发光部;与上述导光板相对设置、通过键顶部受按压后与导光板接触使上述发光部亮灯的开关本体;及配置有该开光本体、上述发光部和上述导向部的印刷电路板,上述开关本体通过键顶部受压后导光板接触,使发光部切换为亮灯。
利用这样的构成能够在进行平稳的按钮操作,实现键顶部的发光,以确保美的效果的基础上,实现薄型化。
下面,根据实现上述薄型化的基本构成,按照视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式进行说明。
图6(A)(B)是第1实施形式的具有缓冲机构的相同电梯用按钮开关的简要的纵剖面图,图6(A)表示通常的操作状态,图6(B)表示故意施以冲击力的状态。
该按钮开关如前面图6所作说明被安装于电梯轿厢壁面a等。即将具有与壁面a的开口部b相对的开口部1a的框状的框体1安装在壁面的内侧。与框体1的开口部1a相对的底面部由作为开关端子部T的另体构成,并通过设在框体1的后述的缓冲机构3得到支持。
通过上述框体1的开口部1a和壁面a的开口部b,构成按钮部P的键顶部4的顶面4a突出于壁面a,且被自由沉降地支持。
该键顶部4使用半透明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嵌入在上述开口部b的台阶部4b和开口部b里面侧周边相对的突缘部4c的二级状。
在上述键顶部4的里面侧密接安装着透明的合成树脂构成的导光板5。该导光板5的与键顶部4的密接面相对的面5a做成倾斜结构。
因此,导光板5的一侧部厚,另一侧部逐渐变薄。该导光板5的倾斜面5a成为把从侧面部5b照射的光反射到键顶部4倾的反射面。为此,导光板5的反射面被实行粗面化处理,或由菲乃耳透镜(格子状)构成。
该导光板5和上述键顶部4成为一体,构成上述按钮部P,根据操作者的按压操作及按压力,以保持相对壁面a的原来姿态进行变位。
导光板5的至少两侧部(全周边亦可)形成突出于键顶部4的左右两侧端面的外侧的大小,这些突出部5c的所定部位设有孔部。在各个孔部插通有构成上述缓冲机构3的一部分的圆柱状的导向体6。
在上述印刷电路板2上配有作为光源的发光部7和开关本体8。这些构成上述开关端子部T。
在上述印刷电路板2的表面,配有对发光部7和开关本体8实行电气连接的电气回路的印刷线路。上述发光部7在印刷电路板2的一侧部,通过支持件9安装于导光板5的侧面部5b的外方。该发光部7的发光方向朝向相对于导光板5的侧面部5b。
上述开关本体8配置在印刷电路板2的近中心位置,其动作头8a突出于朝向导光板的近中心部。而且,如上所述,导光板5的开关本体动作头8a的相对面是倾斜面5a。
上述开关本体8的动作头8a在按钮部P不受按压时,与导光板5的倾斜面5a脱离,开关本体8处于断开状态。另外,如双点划线所示,按钮部P受到按压,则导光板5接触开关本体8,变为接通状态。
另一方面,上述导向体6一端部安装在框体1上,中途部插通有上述印刷电路板2,在另一端部安装着承接垫圈10和支持该承接垫圈10的安装螺丝(螺丝体)11。
而且,在导光板5的突出部5c和印刷电路板2之间的导向体6上,夹有弹性部件的第1弹簧体12,且印刷电路板2和承接垫圈10之间也夹有弹性部件的第2弹簧体13。
第1、第2弹簧体12、13都是由螺旋弹簧构成,第2弹簧体13的弹簧常数选用比第1弹簧体12的弹簧常数大。
因此,互相重叠成一体构成按钮部P的键顶部4和导光板5通过第1弹簧体12,弹性支持在印刷电路板2上。
而且,键顶部4和导光板5及印刷电路板2,通过第2弹簧体13弹性支持在承接垫圈10和安装螺丝11之间。
这样就构成电梯用按钮开关,人根据需要按压操作按钮部P时,则导光板5和键顶部4一起克服第1弹簧体12的反力受到挤压,沿导向体6移动。
换言之,键顶部4和导光板5同时被导向体6引导并行移动,所以按压键顶部4的中心部分自不待言,即使是按压键顶部4的边角部分,顶面4a也会始终以与壁面a并行的状态移动。
这样,即使相对键顶部4的按压操作位置不同,键顶部4和导光板5的姿态也始终按保持一定移动。此时,如果有所定的变位量,导光板5就会确实接触开关本体8的动作头8a。
开关本体8切换到接通状态,发光部7亮灯、发光。在导光板5上,光沿该板厚被引导,在倾斜形成的反射面5a上按近直角方向弯曲反射。这些反射光通过导光板5的键顶部密接面透过键顶部4,从该顶面4a发光。
而且,以通常的操作力按压操作按钮部P时自不待言,即使稍微用力按压按钮部P,因为第1弹簧体12以考虑安全率的弹簧常数作设计,所以这些操作力被吸收并得到缓冲。
如果解除对按钮部P的按压操作,则第1弹簧体12的弹性恢复力发挥作用,将键顶部4与导光板5同时向上推,导光板脱离开关本体8。
即再次返回到原来的状态。导光板5和键顶部4在移动中也再次被导向体6引导,所以向按钮部P原来的位置的移动极其平稳。
有时故意例如用伞等的头部戳按钮部P。如图6(B)所示,按钮部P将受到比通常的按压操作力更强的按压力即冲击力。
此时,夹在按钮部P和印刷电路板2之间的第1弹簧体12进一步被挤扁,键顶部4、导光板5、第1弹簧体12及印刷电路板2变为一体移动,这些一体化物对第2弹簧体13给予冲击性按压,赋予弹力。
第2弹簧体13受到强大的冲击力,使弹簧长度一时变短,但因为选定了对这样的冲击力的反力发挥作用的弹簧常数,所以该一体化物的冲击被吸收,得到缓冲。导光板5和开关本体8的间隔很少会更加缩短,因此使加在开关本体的冲击被减低,能够防止开关本体8发生损伤。这样,按钮部P即使受到冲击,作为开关的功能,其可靠性也不会受到丝毫损害。
如图6所示,如设置限制开关端子部T和键顶部P的间隔的限位块ST,则对于开关本体8的损害更易得到控制。限位块ST的长度可以是导光板5到达动作头8a后限制的长度,键顶部自身有某种程度的可挠性时,也可以是导光板5到达动作头8a前限制的长度。
总之,通过印刷电路板2受到有弹性的部件12、13的支持,执行配置在开关端子部T的开关本体8的开关动作要对各部件进行设定,以使得到充分沉降量的按钮部P进一步沉降时,开关端子部T自身开始沉降,确实防止开关本体8受到损伤。
另外,通过调整有弹性的部件12、13的弹性系数,可以设定为,通常的操作程度给予的静态加的压力产生的沉降动作,能使按钮部P和开关本体8得到接触,而野蛮的操作行动给予的急剧加的压力产生的沉降动作,能使按钮部P和开关本体8得不到接触。
下面,对第2实施形式的电梯用按钮开关按照图7进行说明,对第3实施形式的电梯用按钮开关按照图8进行说明。分别对与上述实施形式的同一部件赋予相同编号,省去新的说明。
如图7(A)所示,构成开关端子部T的印刷电路板2通过导向体6A以存在所定的间隙安装固定在框体1上,导向体6A上夹有作为缓冲机构3A的弹性部件20。
上述弹性部件20夹在框体1和印刷电路板2之间,且第1弹簧体12A和第2弹簧体13A是连成一体的不等长弹簧。
第1、第2弹簧体12A、13A的构成为,它们都是螺旋弹簧,且第2弹簧体13A的弹簧常数比第1弹簧体12A的弹簧常数大。
因为是这样的按钮开关,所以以通常的操作力或某种强的操作力按压操作按钮部P4,则如图7(A)中双点划线所示,键顶部4及导光板5克服第1弹簧体12A的反力移动、接触开关本体8的动作头8a变为开关接通状态。
此时的操作力如果是第2弹簧体12A的反力以下的操作力,第2弹簧体12A不受任何影响,其形态没有变化。如果从按钮部P去除操作力,第1弹簧体12A的反力发挥作用,键顶部4和导光板5返回原来的位置。
图7(B)表示例如用伞等戳按钮部P给予冲击力的状态。此时,第1弹簧体12A进一步被压扁,反力完全不起作用。
因此,键顶部4和导光板5及第1弹簧体12A对第2弹簧体13A冲击性按压,赋予弹力。该第2弹簧体13A选择了对于冲击力的反力发挥作用的抗冲系数或弹簧常数,所以冲击得到吸收和缓冲。
导光板5和开关本体8的间隔不会再缩短,因此对开关本体不加冲击,能够防止开关本体产生损伤。这样,按钮部P即使受到冲击,作为开关功能可靠性不受任何损害。
图7(C)表示有关上述第1弹簧体12A和第2弹簧体13A形成一体化的不等长弹簧20的弹簧特性。从弹簧常数小的第1弹簧体12A上的行程达到最大限度的附近开始,连接弹簧常数大的第2弹簧体13A的行程,形成2阶段的行程。
图8(A)与图7(A)的构成一样,构成开关端子部T的印刷电路板2通过导向体6B以存在所定的间隙安装固定在框体1上,而且,在上述导向体6B上夹有作为缓冲机构3B的第1、第2弹簧体121B、13B。
这些第1弹簧体12B和第2弹簧体13B并行夹在框体1和印刷电路板2之间。弹簧体12B、13B设计为分别由螺旋弹簧构成,且第2弹簧体13B的弹簧常数比第1弹簧体12B的弹簧常数大。
然而,要说明的是,上述导向体6B在左右两侧(或全周边)设有多根,比如在隔1根的导向体6B上第1弹簧体12B和第2弹簧体13B交互安装。或可以交互且左右对称安装。
第1弹簧体12B的弹簧长度与导光板5c和印刷电路板2的间隔略同或大于该间隔,以某种程度短缩的状态被夹插。相对于此,第2弹簧体13B的弹簧长为,在导光板5接触开关本体8的位置,与该突出部5c和印刷电路板2之间的距离略同。
因为是这样的按钮开关,所以以通常的操作力或某种程度强的操作力按压操作按钮部P,则如图8(A)中双点线所示,键顶部4和导光板5克服第1弹簧体12B的反力移动,接触开关本体8的动作头8a,变为开关接通状态。
此时的操作力如果是第2弹簧体13B的反力以下,第2弹簧体13B不受任何影响,其形态没有变化。如果从按钮部P去除操作力,第1弹簧体12B的反力发挥作用,键顶部4和导光板5返回原来的位置。
图8(B)表示例如用伞等戳按钮部P给予冲击力的状态。此时,第1弹簧体12B进一步被压扁,反力完全不起作用。
因此,键顶部4和导光板5使第2弹簧体13B受冲击性按压,被赋予弹力。该第2弹簧体13B选择了对于冲击力的反力发挥作用的弹簧常数,所以冲击得到吸收和缓冲。
导光板5和开关本体8的间隔不会再缩短,因此对开关本体不加冲击,能够防止开关本体8产生损伤。这样,按钮部P即使受到冲击力,作为开关功能可靠性不受任何损害。
然而要说明的是,构成是将长度不同的弹簧体12B、13B并列配置,随着按钮部P的沉降发生接触,对按钮部P加力的弹簧体逐渐增加。
为此,从操作者来看,按钮部P的被按入量越大,就可使表观的弹簧常数增大。由此能够给予操作者一种沉降量少的动作初期将按钮按入的操作感觉。
而且,加大沉降量,对开关本体8接触之后能够急剧地、较高地设定弹簧常数,与用同一弹簧部件持续支持的现有的构成相比,能减轻加在开关上的负担。
另外,同与以限制移动的构造部件进行相比也能够减轻加在按钮部P的负担。因此能提供一种可靠性高的按钮开关。
图9是对现有构造和本发明构造的按钮开关的操作量和操作力的比较,及操作量和冲击力的比较的图。
即关于对按钮开关的操作量和操作力,在开关接通的状态下,现有构造和本发明构造都处于互为大致相同的关系,以同一的操作力形成同一的行程。
越过开关接通的位置仍赋予操作力时,在现有构造中在某种程度的范围内行程受到限制,但可以看出在本发明构造中能够得到根据第1弹簧体和第2弹簧体的反力设定的操作力和随此带来的冲击力的变化,本发明构造的缓冲性是优越的。
以上对本发明的基本例和实施形式举出了各种例子。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各个实施形式,在不变更本发明的宗旨的前提下,可以实行各种变形。例如弹性部件能够置换成海绵及橡胶等其他的弹性变形部件。
另外,在图中印刷电路板6和其上配置的所有构成部件在壁面a内呈露出状态,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装在现有那样的支持箱体内。当然,此时的支持箱体的厚度应当不影响作为按钮开关的薄型化。
另外,被视为键顶部不需要整体发光,仅特定的部分发光的状态也可以。因此,键顶及导光板不必全部都以具有透光性的部件形成。
权利要求
1.一种按钮开关,是设置在壁面的开口部的电梯用按钮开关,其特征为,包括通过操作者的按压操作,以相对所述壁面朝沉降方向变位设置的按钮部;为接受与按沉降方向变位的所述按钮部接触后执行开关动作设置的、可与控制电梯动作的回路连接设置的开关端子部;及接受所述开关端子部的开关动作后发光的发光部,所述发光部配置在不防碍所述按钮部的变位的位置,主要是使光发射到与所述变位的方向相交的方向;所述按钮部具有接收到所述光后在内部采光的侧面部;接受所述操作者按压操作的按压面;及使从所述侧面部入射的光向按压面反射的发射面。
2.一种电梯用按钮开关,其特征为,所述开关本体通过键顶部受压后与导光板接触,将发光部切换为亮灯。
3.一种按钮开关,是设置在壁面的开口部的电梯用按钮开关,其特征为,包括通过操作者的按压操作,以相对所述壁面朝沉降方向变位而设置的按钮部;及为接受与按沉降方向变位的所述按钮部接触后执行开关动作设置的、可与控制电梯动作的回路连接设置的开关端子部,所述开关端子部设置成根据因所述按钮部的接触受到的压力可以向离开所述壁面的方向移动的结构。
4.一种按钮开关,是设置在壁面的开口部的电梯用按钮开关,其特征为,包括由弹性部件支持,并通过操作者的按压操作,以相对所述壁面朝沉降方向变位设置的按钮部;及为接受与沉降的所述按钮部接触后执行开关动作设置的、具有控制电梯动作的回路的开关端子部,按照所述按钮部的沉降量,所述弹性部件的弹簧常数增加。
5.一种按钮开关,是设置在壁面的开口部的电梯用按钮开关,其特征为,包括由弹性部件支持,并通过操作者的按压操作,以相对所述壁面朝沉降方向变位而设置的按钮部;相对固定在所述壁面上、限制所述按钮部的移动方向为所定方向的导向体;具备开关本体和支持该开关本体的同时有传递来自所述开关本体的电气信号的配线的印刷电路板的、限制依所述导向体使移动方向为所定方向的开关端子部;在所述按钮部和所述开关端子部之间插接的第1弹簧体;以及插接于所述导向体的终端部和所述开关端子部之间、设定为至少比所述第1弹簧体的弹簧常数大的第2弹簧体。
6.一种按钮开关,是设置在壁面的开口部的电梯用按钮开关,其特征为,包括由操作者施加压力,根据所述压力向所定方向移动的按钮部;相对固定在所述壁面上、限制所述按钮部的移动方向为所定方向的导向体;具备开关本体和支持该开关本体的同时有传递来自所述开关本体的电气信号的配线的印刷电路板的开关端子部;以及插接于所述按钮部和所述开关端子部之间、根据按钮部的沉降量增加弹簧常数的弹性部件。
7.一种按钮开关,是设置在壁面的开口部的电梯用按钮开关,其特征为,包括由操作者施加压力,根据所述压力向所定方向移动的按钮部;相对固定在所述壁面上、限制所述按钮部的移动方向为所定方向的导向体;具备开关本体和支持该开关本体的同时有传递来自所述开关本体的电气信号的配线的印刷电路板的开关端子部;以及为按照所述按钮部的沉降依次接触、向所述按钮部赋予反力而设置的相互长度各异的多个弹性部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用按钮开关,它能够进行平稳的按钮操作、确保键顶部的光稳定均匀发光达到美的效果并实现薄型化。解决问题的手段是,它具备安装为至少露出壁面a的键顶部4;密接在该键顶部、将入射的光反射到键顶部的导光板5;将键顶部和导光板相对于壁面始终并行移动地进行支持的缓冲机构3;相对于导光板的侧面部5b对峙地配置的、将光照射到导光板侧面部的发光部7;通过导光板接离使发光部切换为亮灯的开关本体8;以及配置有该开关本体、发光部和导向部件的印刷电路板2,导光板的与开关本体的接触面成为将来自发光部的光反射到键顶部侧的反射面5a。
文档编号H01H9/16GK1431671SQ0215428
公开日2003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28日
发明者牛岛彰, 末松睦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