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式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95011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冷式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用来冷却电子元件的液冷式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不断发展,电子元件运行频率及速度也在不断提升。但是,高频高速将使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越来越多,温度也越来越高,严重威胁着电子元件运行时的性能及稳定性,为确保电子元件能正常运作,需对电子元件进行有效的散热。但是,现有的风冷式散热装置越来越难以满足高频高速电子元件的散热需要,为此,液冷式散热系统逐渐被业界采用,相关技术请参考中国专利第98248834.3号、第99210734.2号。
参照上述专利不难看出,现有水冷散热系统均由一系列分散设置的元件连接而成,一则安装拆卸极为不便,二则占用空间较大,较不适应如今计算机朝小型化发展的趋势,三则,由于各腔室孔道间连接较多,且各功能部件均分散布置,拆装不便,且在拆装时及主机工作时产生的振动易造成管路接口的损坏,从而引起泄漏,其后果难以估计。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度高、安装简便的液冷式散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液冷式散热装置包括一冷却体、一固定于该冷却体上的泵体及一散热单元。该冷却体内形成有相互连通的一第一腔室及一第二腔室、一与该第一腔室相通的入液口及一与该第二腔室相通的出液口;该泵体设有一与该第一腔室相连通的出液埠及一与该第二腔室相连通的入液埠,从而该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及该泵体形成一可供冷却液循环的回路;该散热单元设置于位于该第二腔室与该泵体之间的回路上,用于冷却在冷却体中吸收热量的冷却液。
由于本实用新型液冷式散热装置的泵体直接固定于冷却体,使得整个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且方便安装;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冷却体设有两个腔室,泵体与冷却体连接时无须导管连接,方便可靠。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液冷式散热装置的组装示意图,该液冷式散热装置包括一吸热单元及一散热单元。
图2是图1中吸热单元的部分分解图,该吸热单元包括一冷却体及一安装在冷却体上的泵体。
图3是图2中冷却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3中冷却体的主体的另一方向视图。
图5是图2中冷却体沿剖面线V-V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液冷式散热装置的一个示意图,该液冷式散热装置包括一与发热电子元件(图未示)紧密接触的吸热单元1、一与该吸热单元1相连的导管3及一散热单元2。该吸热单元1内部提供有供冷却液流动的路径,该吸热单元1内部的路径与该导管3连通从而形成封闭的供冷却液循环的回路。该散热单元2设置于该导管3的延伸路径上。冷却液在该吸热单元1中吸收热量后,沿导管3流通至该散热单元2处被冷却。需要说明的是,散热单元2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因此在图1中,散热单元2是以一方框代替。该散热单元2用于冷却吸收热量后的冷却液,可以是一设有鳍片的散热器,必要时还可在该散热器上加装风扇。
请参阅图2,该吸热单元1包括一冷却体10及一固定于该冷却体10的泵体15。在本实施例中,该泵体15通过一定位块14及一固定架16夹设固定于该冷却体10上,详如后述。
请参阅图3,该冷却体10包括一槽形主体12、一密封安装于该主体12底面的底板11及一密封安装于该主体12顶面的上盖13。该主体12包括一基部121及自该基部121上表面一体垂直向上延伸的四个壁部122,该四个壁部122相互连接合围形成一大致呈方形的内部空间。
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5,一平行于基部121的隔板123与该四个壁部122的中间部位连接,从而将该内部空间分隔成上下两部分。当该上盖13及底板11分别安装至该主体12后,该内部空间的上下两部分被封闭,从而形成一第一腔室125a及一第二腔室125b。该隔板123于其中部设有一通孔124,该通孔124连通该第一腔室125a及第二腔室125b,冷却液即可在该第一腔室125a及第二腔室125b之间流通。
该隔板123的下表面设有一凹槽126,该主体12的其中一壁部122上设有一出液口127,该出液口127与该凹槽126正对,并与该第二腔室125b连通。该出液口127与该导管3相连,用于将位于第二腔室125b的冷却液导出。在该壁部122及其相对的壁部122上分别设有一对螺孔128,该对螺孔128并未穿透该两壁部122。在本实施例中,该对螺孔128与该出液口127设在同一个壁部122上,实际使用中,设在不同的壁部122上具有等同的效果。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腔室125a及第二腔室125b呈方形,其它形状也可行,如圆形、椭圆形等。
请再参阅图3,该主体12基部121四角上各设一固定孔120,该底板11也对应设有四个安装孔110,通过四个锁固件,如螺丝(未标号)即可将该底板11固定至该主体12底部。其它锁固方式,如铆接、焊接也可应用。为达到较好的密封效果,该主体12基部121及该底板11之间设有密封垫圈(图未示)。
该上盖13设有一入液口130,该入液口130与该第一腔室125a连通。该上盖13采用焊接的方式安装至该四个壁部122的上缘,当然螺锁、铆接等方式同样可以使用。
以上主要针对图3至图5详细地介绍了该冷却体10的结构,下面将针对图2介绍该泵体15及其固定结构。
该泵体15大致呈圆柱体,其中部设有一加粗的安装部154。该泵体15头部沿径向设有一出液埠150,而沿轴向设有一入液埠152。该出液埠150与该冷却体10的上盖13的入液口130相连,并伸进该冷却体10的第一腔室125a,用于将冷却液供应给该第一腔室125a。该入液埠152与该导管3相连,从第二腔室125b抽出的冷却液经过散热单元2冷却后被引入该泵体15中。
该定位块14大致呈一U形,该U形的弧度刚好与该泵体15的安装部154外围对应。该定位块14采用适合的方式固定至该冷却体10的上盖13上,如焊接。
该固定架16也呈一U形,其两相对的侧壁上各设有一对穿孔164,该对穿孔164与该冷却体10的主体12的螺孔128相对应。使用螺丝(未标号)穿设对应的穿孔164及螺孔128可将该固定架16固定至该冷却体10上。该固定架16其中一侧壁上对应该冷却体10的出液口127设有一缺口162,该缺口162用于让导管3穿过。
安装该泵体15时,先将该泵体15的安装部154置于该定位块14上,并让该出液埠150插入该冷却体10的入液口130。再将该固定架16利用螺丝与该冷却体10固定。安装完毕后,请参阅图1,该泵体15被夹设固定于该固定架16及定位块14之间。
权利要求1.一种液冷式散热装置,包括一与发热元件接触的冷却体、一泵体及一散热单元,该冷却体设有用于储存冷却液的内部空间,该泵体设有与该内部空间相通的入液埠及出液埠,该泵体及该冷却体结合形成一冷却液循环的回路,该散热单元设置在该冷却体及泵体之间的回路上,其特征在于该泵体固定于该冷却体上,该冷却体的内部空间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该第一腔室与该泵体的出液埠相通,该第二腔室与该泵体的入液埠相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冷却体包括一主体、一密封安装于该主体一侧用于吸收发热电子元件热量的底板及一密封安装于该主体另一相对侧的上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体包括一基部及自该基部延伸的数个壁部,该内部空间由这些壁部合围形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体设有一与这些壁部连接的隔板,该隔板与该上盖之间形成该第一腔室,该隔板与该底板之间形成该第二腔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隔板设有一连通该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的通孔。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盖设有一与该第一腔室连通的入液口,其中一壁部设有一与该第二腔室连通的出液口,冷却液自该入液口进入该冷却体的内部空间,并自该出液口流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冷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隔板设有一正对该出液口的凹槽。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冷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泵体的出液埠伸进该入液口。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冷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泵体的固定结构包括一安装于该上盖的定位块及一安装于该主体的固定架,该定位块及固定架将该泵体夹合固定在该冷却体上。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冷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泵体的入液埠与该冷却体的出液口利用导管连通。
专利摘要一液冷式散热装置包括一冷却体、一固定于该冷却体上的泵体及一散热单元。该冷却体内形成有相互连通的一第一腔室及一第二腔室、一与该第一腔室相通的入液口及一与该第二腔室相通的出液口;该泵体设有一与该第一腔室相连通的出液埠及一与该第二腔室相连通的入液埠,从而该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及该泵体形成一可供冷却液循环的回路;该散热单元设置于位于该第二腔室与该泵体之间的回路上,用于冷却在冷却体中吸收热量的冷却液。该液冷式散热装置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且安装方便。
文档编号H01L23/34GK2664197SQ200320117988
公开日2004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8日
发明者李学坤, 赖振田, 周世文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