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稳态磁保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01179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稳态磁保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具有双稳态工作方式的低压开关电器产品——电磁磁保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磁保持继电器产品根据不同的设计原理其结构构造也不尽相同。其中一类为剩磁保持功能的继电器产品,这种产品的缺陷是怕震动、保持时间短、制动触点容量有限另一类为单线圈的磁保持继电器,该继电器需要设置改变激励电压极性的驱动电路,其配置较为繁琐,动作速度也较慢,长期运行还容易出现磁衰,不易制动大容量的转换触头;还有一类产品结构是电磁线圈设有一中心抽头作为共用极,分别设置脉冲输入回路使其产生吸合、分断制动动作。现有的儿类继电器产品还普遍存在产品体积大、驱动功率消耗大、动作灵敏度低、产品的结构整体化程度低的技术缺陷。所以现有的磁保持继电器产品技术并非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为改变现有磁保持继电器产品存在的驱动电路较为复杂、需要较大驱动动力的技术现状,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套双稳态磁保持继电器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本双稳态磁保持继电器包括有壳体、组装于壳体中的电磁磁路部分和开关触点部分,其电磁磁路部分的轭铁为单端开口的U型框架式轭铁,形成开口的两轭铁框架上分别绕制有相互独立的线圈,两电磁线圈之间的轭铁上、向轭铁开口侧垂直延伸固定一永磁体,设置于轭铁开口处、与永磁体顶端磁接触设有一杠杆衔铁,该衔铁以其永磁体接触点作为该杠杆的杠杆支点,其两侧分别与轭铁框架的端面吸合或弹离,开关触点部分的静触头设置于衔铁的一端处,与衔铁的动触点开关配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双稳态磁保持继电器技术方案中,其开关触点部分设计采用了杠杆驱动的衔铁机构,与之相配合的电磁磁路部采用了可两绕制独立电磁线圈的U型轭铁,并在U型轭铁中部设置永磁体以提高开关触点的可靠性,共同构成了交替闭合、分断的双回路磁激励通道,实现了用小驱动动力信号带动大容量负载的设计目的,它具有制动迅速和动作响应速度快的特点,并可灵活地设计出一组或多组转换触头结构,而且分体式线圈结构简化了驱动电路设计,可以配合采用多种驱动脉冲电路,如双路交替连续脉冲电路、单路间歇脉冲输入电路、单路电压输入、单路电压输入延时电路等,因而使本产品具有更多样的设计形式和广泛的应用领域,本产品结构整体性强、磁损耗小,还具有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附图给出的是本双稳态磁保持继电器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双稳态磁保持继电器包括有组装于塑料封壳1中的电磁磁路部分和开关触点部分构成,其电磁磁路部分的结构组成是轭铁6为单端开口的U型框架式轭铁,形成开口的两轭铁框架60上分别绕制有相互独立的线圈71、72,两电磁线圈71、72之间的轭铁61上、向轭铁开口侧垂直延伸固定一永磁体5,在本实施例中,封壳1在两线圈上分别形成了仅供各自轭铁端面穿出的封闭壳,永磁体5插装于两封闭壳之间的空间中,位于轭铁6的开口侧与永磁体5顶端磁接触设有一杠杆衔铁4,该衔铁4以其永磁体接触点8作为该杠杆的杠杆支点,其两侧分别与轭铁框架60的端面吸合或弹离,为进一步延长永磁体5的延伸长度,永磁体5的顶端设有垫铁9及杠杆支点机构,使该衔铁4形成T字状结构本继电器的开关触点部分的静触点2设置于衔铁6的一端位置,该端部的衔铁上设有与静触点2开关配合的动静点3。
本双稳磁保持继电器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当其一侧线圈回路中输出激励电压信号,其所产生的电磁场与永磁体的磁场合成增强,吸动衔铁4的该侧端下移,带动其触点机构吸合,此时既使该线圈中的激励电压消失,衔铁4也会在永磁体5的磁场作用下可靠地保持吸持状态;同理,如果激励脉冲电压出现于另一侧的线圈回路中,则衔铁4被反向吸合,其已吸合侧被拉开、分断,即而形成了双稳态工作制动工作过程。
权利要求1.一种双稳态磁保持继电器,包括有壳体(1)、组装于壳体上的电磁磁路部分和开关触点部分,其特征在于其电磁磁路部分的轭铁(6)为单端开口的U型框架式轭铁,形成开口的两轭铁框架(60)上分别绕制有相互独立的线圈(71、72),两电磁线圈之间的轭铁上、向轭铁开口侧垂直延伸固定一永磁体(5),设置于轭铁开口处、与永磁体(5)顶端磁接触设有一杠杆衔铁(4),该衔铁以其永磁体接触点作为该杠杆的杠杆支点,其两侧分别与轭铁框架的端面吸合或弹离,开关触点部分的静触头(2)设置于衔铁的一端处,与衔铁的动触点(3)开关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永磁体(5)的顶端设有垫铁(9)及杠杆支点机构,使该衔铁(4)形成T字状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低压开关电器产品——磁保持继电器,本技术方案主要利用了U型结构的轭铁和设置其中部的永磁体及其杠杆结构配合的衔铁,构成双回路交替磁导通工作的磁回路实现双稳态工作形式。本技术具有驱动功率小、制动负载容量大、灵敏度高、驱动电路设计简单、应用领域广泛、结构整体性强的特点。
文档编号H01H50/16GK2671113SQ200320131278
公开日2005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30日
发明者吴光 申请人:吴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