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保持继电器的基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70404阅读:733来源:国知局
磁保持继电器的基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磁保持继电器,尤其涉及一种磁保持继电器的基座。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磁保持继电器作为电磁继电器的一种,由于其线圈不需要长期供电,具有自动接通和切断电路的功能,可有效地降低继电器线圈的能耗,得到了迅速发展。
[0003]现有磁保持继电器主要包括基座、磁路机构、衔铁、推动机构、动簧组件、静簧组件,磁路系统、衔铁、推动机构、动簧组件、静簧组件均被支撑在基座上,动簧组件包括动簧片和动触点,静簧组件包括静触点,磁路机构上的线圈通电产生电磁,动簧片设在推动机构上,推动机构设在衔铁上。基本工作原理为:衔铁在电磁作用下发生往返运动,从而带动推动机构往返运动,推动机构再带动动簧片产生往返运动,实现动触点与静触点的断开与闭合的循环过程。
[0004]现有磁保持继电器及其基座主要存在如下缺点:一是基座上缺少将动触点和静触点与磁路机构上的线圈隔离开来的隔离机构:由于线圈通电时产生强大的电磁作用,缺少隔离机构很容易发生电磁干扰动触点与静触点的接通或断开状态,大大影响了继电器的正常工作,甚至可能导致继电器不能正常工作。二是磁路系统、衔铁、推动机构、动簧组件、静簧组件设在基座或底座上,整体的结构缺少一体式结构方式的设计,使得继电器内结构不紧凑、平稳性不高且装拆不便利。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底座上设置隔离框以有效防止线圈产生的电磁干扰动触点与静触点的磁保持继电器的基座。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0007]磁保持继电器的基座,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磁路机构、衔铁,磁路机构包括绕组,衔铁穿过绕组,底座上固定设有隔离框,隔离框设有容纳空间,绕组设置于容纳空间内。
[0008]将绕组设置于隔离框的容纳空间内,使得隔离框将动簧组件、静簧组件与绕组上的线圈隔离开来,增大了爬电距离,大大提高了继电器的工作安全性。
[0009]作为优选,还包括分别固定设在底座两侧的限位挡板、固定连接在限位挡板两端的U形框,U形框设有U形限位空间,隔离框设在限位挡板上,衔铁的一端设置于U形限位空间内。
[0010]U形框设有U形限位空间,轭铁的一端和衔铁的一端均设置于U形限位空间内;设置的U形框,既起了支撑内部各个部件及外壳装拆便利的作用,又具有将带电磁的衔铁、轭铁、磁铁与动簧组件、静簧组件隔离开来的功能,进一步保证了衔铁、轭铁、磁铁的电磁不干扰动簧组件、静簧组件的连续工作。
[0011]作为优选,底座上设有第二卡槽),隔离框固定卡设在第二卡槽中。
[0012]作为优选,还包括固定设在底座上的支撑台,衔铁设在支撑台上。支撑台有效地防止了压块在竖直方向上发生摆动或偏移。
[0013]作为优选,磁路机构包括支撑架,底座上还设有通孔,支撑架设有通道,支撑架与底座之间通过通道和通孔穿设有引脚,引脚设有凹进台阶、凸齿,通道设有凸块,凸块设在凹进台阶中,凸齿咬合在通孔孔壁上。
[0014]凸块与凹进台阶的配合,起了限位作用,使得引脚被单向定位且相互配合更牢靠。
[0015]凸齿与通孔的配合大大增加了引脚与基座之间的咬合力,使得引脚装入基座时稳定性更高、平衡能力更强,从而大大提高了继电器安装使用时的平稳性。
[0016]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采用结构紧凑的一体式设计方式,通过设置的隔离框将线动簧组件和静簧组件与线圈隔离开来,增大了爬电距离,大大提高了继电器的工作安全性;又通过底座上设置的卡接、限位、定位等结构,既大大提高了继电器的稳定性和平衡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基座的限位功能、定位功能和装拆便利度。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磁保持继电器去除外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的爆炸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推动卡、衔铁、轭铁、隔离机构、磁铁、衬垫、动簧组件、静簧组件装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推动卡、衔铁、动簧片装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图4的分解结构不意图。
[0022]图6为本实用新型衔铁与压簧装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实用新型压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实用新型磁路机构与引脚装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9为本实用新型磁路机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0为本实用新型引脚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1为本实用新型隔离框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2为图11背面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3为本实用新型基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4为本实用新型外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1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I一动触点、2—衬垫、3—衔铁、4一基座、5—辄铁、6—上定位扣、7—夹持部、8—推动卡、9一固定板、10—绕组、11一隔尚框、12—引脚、13—支撑架、14一动黃引出片、15—动黃片、16—静触点、17—静黃片、18—夹套、19一第二活动空间、20—磁铁、21—外壳、22—L形定位框、23—下定位扣、31—铁杆、32—压块、41一底座、42—限位挡板、43—U形框、44一支撑台、45—通孔、46—第二卡槽、50—第一活动空间、70—夹持口、80—空腔、111一L形插接空间、112—容纳空间、113—侧板、114一底板、115—凸筋、121—凹进台阶、122—凸齿、131一通道、132—凸块、180—弧形凸起部、310—第—^槽、430—U形限位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3]磁保持继电器,如图1-14所示,包括基座4、被支撑在基座4上的衔铁3、推动机构、动簧组件、静簧组件,动簧组件包括设在推动机构上的动簧片15、设在动簧片15上的动触点I,静簧组件包括与动触点I接触或脱开的静触点16,推动机构中间设有供衔铁3穿过且衔铁3摆动时用于带动推动机构左右往返移动的空腔80,推动机构至少一端设有夹持口 70,动簧片15夹设在夹持口 70中。
[0034]衔铁3、推动机构、动簧片15、动触点1、静触点16之间的工作关系为:衔铁3摆动的同时带动推动机构左右往返移动,推动机构左右往返移动的同时带动动簧片15左右往返移动,动簧片15左右往返移动的同时带动动触点I左右往返移动,使得动触点I左右往返移动的过程中形成动触点I与静触点16接触或脱开的循环过程,从而产生动触点I与静触点16从接通到断开或从断开到接通的循环过程。
[0035]衔铁3穿过空腔80被定位在推动机构中间,一方面,使得衔铁3摆动同时带动推动机构左右往返移动过程中作用力均衡,大大提高了衔铁3与推动机构工作过程中的同步性、平衡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衔铁3与推动机构之间的装拆便利度。
[0036]本实用新型采用将动簧片15夹设在推动机构上设置的夹持口70中,具体地,将夹持口 70设置为开口通槽方式的夹持口 70,与现有技术中采用将动簧片15卡设在推动机构上设置的卡槽的结构相比,一方面夹持口 70能完全卡住动簧片15,使得推动机构与动簧片15之间具有较大的受力接触面积,避免了动簧片15发生摆动或窜动或抖动等不利于动簧片15左右移动的情况,大大提高了推动机构带动动簧片15左右往返移动的同步性、平衡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也大大提高了将动簧片15安装在推动机构或从推动机构拆卸下来的便利度。
[0037]具体地,采用一个动簧片15的设置取代现有的动簧片15采用动片和弹片的组合设置,并且夹设在夹持口 70中的动簧片位于基座4的侧边,既大大方便了推动机构与动簧片15布置,又有效地利用了继电器内有限的空间,尤其是大大减小了基座4的长度而节约了耗材,降低了成本。
[0038]推动机构两端各设一个夹持口70,继电器的最终产品可以是采用仅其中一个夹持口 70安置一个动簧片15,也可以采用两个夹持口 70同时安置各一个动簧片15。
[0039]推动机构包括推动卡8,空腔80设在推动卡8的中间,推动卡8两端分别固定设有一个夹持部7,夹持部7与推动卡8壁面之间形成夹持口 70。推动卡8与两个夹持部7均连为一体。
[0040]推动卡8与其两侧固定连接的两个夹持部7形成左右对称设置的推动机构,使得推动卡8与衔铁3、动簧片15相互作用时作用力均衡,也进一步提高了衔铁3与推动卡8、推动卡8与动簧片15同步运动时的平衡性和稳定性。
[0041]夹持部7的内侧壁面设置为弧线形,当动簧片15跟随推动卡8同时移动时,动簧片15可能触碰到夹持部7的内侧壁面,弧线形的内侧壁面有利于减小或缓解触碰力度及摩擦力,使得动簧片15更顺畅地跟随推动卡8同步移动。
[0042]推动机构还包括与推动卡8固定连接的上定位扣6和下定位扣23,上定位扣6位于下定位扣23的正上方,衔铁3穿出空腔80的部分被固定卡设在上定位扣6与下定位扣23之间。上定位扣6和下定位扣23均与推动卡8连为一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