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06117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电路进行连接·断路·接地的断路器(也称为三点断路器)的结构。
背景技术
例如,在日本专利特开平3-272529号公报中,在具有能转动地枢装在铰链上的可动板;将与该可动板接触的固定接触端子与接地端子、可动板连接的操作轴;以及支承操作轴的轴承的3位置断路装置中,揭示了一种在同一个绝缘支承物上固定着固定接触端子、可转动地枢装有可动板的铰链、轴承、接地端子的断路装置(断路器)。
在该以往的断路装置中,作为构成主电路的构件的可动板、接地端子和固定接触端子,相对绝缘支承物一体地被安装着。
并且,将操作机构安装在开关齿轮的框体的外部侧,利用连杆(操作杆)将主电路构成部与操作机构之间进行连接。
在日本专利特开平3-272529号公报记载的断路装置中,未将主电路构成部与操作机构作成一体化,在将主电路构成部和操作机构分别安装在开关齿轮的框体部分上后,需要进行可动板的连接位置·断路位置·接地位置的调整作业,由于将主电路构成部隐蔽在开关齿轮框体内,故存在增加调整时间的问题。
还存在需要确保开关齿轮框体的制作尺寸精度的问题。
又,在日本专利特开2002-218611号公报中,揭示了下述的气体绝缘开闭装置,该装置包括具有与遮断器的可动接触件侧的端子连接的固定接点、配置于遮断器的下方并安装在通过绝缘支承物被支承在固定于遮断器单元容器的框架上的导体上的第1可动接点和操作第1可动接点的第1操作机构,第1操作机构的操作轴向遮断器单元容器外导出并与操作器的输出轴连接的线路侧断路器;具有安装在导体上的固定接点、安装在框架上的第2可动接点和操作第2可动接点的第2操作机构,第2操作机构的操作轴向遮断器单元容器外导出并与操作器的输出轴连接的线路侧接地开闭器。
即,揭示了利用不同的2个可动电极(可动接点)来构成连接·断路·接地的气体绝缘开闭装置。
这样,在日本专利特开2002-218611号公报的气体绝缘开闭装置中所示的断路器中,为了构成连接位置·断路位置·接地位置而需要2个可动电极(可动接点),故与操作机构的连接部变得复杂,并由于主电路构成部的零件个数增加,故存在不能实现小型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成的,其第1目的在于,提供能缩短组装·调整作业所需时间且生产率优异的三点断路器(即,将电路进行连接、接地、断路的断路器)。
又,第2目的在于,提供可实现装置结构简单化、主电路构成零件的紧凑化和零件个数的减少而小型化的三点断路器。
又,第3目的在于,提供能提高耐电压性能的三点断路器。
在本发明的断路器中,具有对电路进行连接·断路·接地用的可动导体、输入端子部、将连接端子部和接地端子部相互隔有规定的距离地进行固定配置的绝缘支架、将可动导体电气绝缘地进行驱动的绝缘杆、通过绝缘杆进行可动导体的位置控制的操作机构,构成为利用操作机构使可动导体进行直线运动,通过可动导体使输入端子部与连接端子部接触而将电路作成连接状态;通过可动导体使输入端子部与接地端子部接触而将电路作成接地状态,通过使可动导体仅与输入端子部接触而将电路作成断路状态,并且,将操作机构与绝缘支架固定在1块中间板上而作成一体化。
因此,采用本发明,利用作成了仅使可动导体进行直线运动的简单化的结构,由于能获得电路的连接状态、断路状态或接地状态的任1个状态,故能提供可使组装·调整作业所需的时间缩短的断路器(三点断路器)。
另外,能提供实现了主电路构成部(即,可动导体、输入端子部、连接端子部、接地端子部、绝缘支架等)的紧凑化和零件个数的减少而小型化的断路器(三点断路器)。
又,采用本发明,由于将操作机构与绝缘支架固定在1块中间板上而作成一体化,并由于容易对由操作机构所执行的可动导体的位置控制状况进行确认,故能使调整作业更简单化。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断路器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对实施形态1的断路器的连接状态、断路状态、接地状态进行说明用的图。
图4是表示实施形态2的断路器中所使用的绝缘支架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对实施形态3的断路器中所使用的绝缘支架结构进行说明用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形态4的断路器结构的剖视图。
图7是图6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实施形态4的断路器中所使用的绝缘支架的另一结构例的图。
图9是图8的IX-IX线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5的断路器结构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6的断路器结构的剖视图。
图12是对实施形态6的断路器的连接状态、断路状态、接地状态进行说明用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断路器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形态的断路器的主电路构成部,具有以下结构由对电路进行连接·断路·接地用的可动导体1、输入端子3、利用通电接触件31可靠地维持与可动导体1电气接触并保持可动导体1的直线运动的圆筒导体2、将圆筒导体2与输入端子3电气连接并固定的导体4构成的输入端子部;由连接端子5和通电接触件32构成、并通过可动导体1与上述输入端子部接触而获得电路的连接状态用的连接端子部;由接地端子6和通电接触件33构成、并通过可动导体1与上述输入端子部接触而获得电路的接地状态用的接地端子部。
并且,输入端子3、连接端子5和接地端子6,利用螺栓9固定在筒状(例如圆筒状)的绝缘支架7上。
即,将输入端子部、连接端子部和接地端子部,隔有规定的距离地固定配置在筒状的绝缘支架7上,使可动导体1进行直线运动,通过可动导体1使上述输入端子部与上述连接端子部接触而将电路作成连接状态,通过可动导体部使输入端子部与接地端子部接触而将电路作成接地状态,通过使可动导体部仅与输入端子部接触而将电路作成断路状态。
可动导体1被固定在绝缘杆13的主电路侧端部上。
通过操作机构10的中间轴11的旋转,使绝缘杆13进行直线驱动,固定在绝缘杆13的端部的可动导体1也向直线方向移动。
又,从图1和图2可知,在本实施形态的断路器中,3相部分的筒状的绝缘支架7被安装在1块中间板8上,并将使3相部分的可动导体1进行直线运动的操作机构10也安装在中间板8上。
即,操作机构10与3相部分的绝缘支架7被固定在1块中间板上而作成一体化。
又,配置在中间板8上的操作机构10,利用中间轴11与操作部(未图示)连接着。
可动导体1,利用绝缘杆13被电气绝缘并与操作机构10连接着。
另外,在圆筒导体2、连接端子5和接地端子6上,分别组装着通电接触件31、32、33。
作为通电接触件,具有带子形状的结构或螺旋弹簧形状的结构等。
图3是对本实施形态的断路器的连接状态、断路状态、接地状态进行说明用的图,图3(a)表示将电路连接时的状态,图3(b)表示将电路断路时的状态,图3(c)表示将电路接地时的状态。
为了将电路作成连接状态,利用操作机构10将在端部固定了可动导体1的绝缘杆13向连接端子5的方向进行直线驱动。
并且,在电路的连接状态中,如图3(a)所示,通过向连接端子5的方向进行直线移动的可动导体1,使由输入端子3、圆筒导体2、导体4和通电接触件31等构成的输入端子部与由连接端子5和通电接触件32构成的连接端子部接触而进行电气连接。
为了将电路作成接地状态,利用操作机构10将在端部固定了可动导体1的绝缘杆13向接地端子6的方向进行直线驱动。
并且,在接地状态中,如图3(c)所示,通过向接地端子6的方向进行直线移动的可动导体1,使由输入端子3、圆筒导体2、导体4和通电接触件31等构成的输入端子部与由接地端子6和通电接触件33构成的接地端子部接触而进行电气连接。
又,为了将电路作成断路状态,如图3(b)所示,使可动导体1与连接端子部及接地端子部都不接触,作成仅与输入端子部接触而连接的状态就可以。
即,为了获得电路的断路状态,利用操作机构10使绝缘杆13进行直线驱动,只要使可动导体1停止在仅与输入端子部接触的位置就可以。
如上所述,本实施形态的断路器,构成为利用操作机构10使可动导体1进行直线运动,通过可动导体1使输入端子部与连接端子部接触而将电路作成连接状态,通过可动导体1使输入端子部与接地端子部接触而将电路作成接地状态,通过使可动导体1仅与输入端子部接触而将电路作成断路状态。
因此,由于是仅使可动导体1进行直线运动、是一种能获得电路的连接状态、断路状态或接地状态的简单的结构,故能缩短组装·调整作业所需的时间。
另外,由于结构是简单的,故能实现主电路构成部的紧凑化和通过减少零件个数而小型化。
又,通过将操作机构10和绝缘支架7固定在1块中间部8上而作成一体化,就容易对操作机构10所执行的可动导体1的位置控制状况进行确认,能使调整作业更简单化。
图4是表示实施形态2的断路器中所使用的绝缘支架7的结构的剖视图。
在前述的实施形态1的断路器中,在各相上设置了相互隔有规定的距离地固定配置有输入端子部、连接端子部和接地端子部的单体的绝缘支架7,而在本实施形态中,如图4所示,将3相部分的绝缘支架作成一体成形。
由此,不需要将与各相对应地设置的单体的绝缘支架7分别安装在中间板8上,能进一步提高组装性。
图5是对实施形态3的断路器中所使用的绝缘支架结构进行说明用的图,图5(a)是与图1同样从侧面方向看的剖视图,图5(b)是俯视图。
本实施形态的断路器,其特点是,例如在实施形态1的断路器的绝缘支架7上设置了通气口20。
如图5所示,将通气口20设在绝缘支架7的连接端子部侧和接地端子部侧的上下部。
另外,设置通气口20的位置不限定于图5所示的位置。
图中,用符号A表示的箭头是表示空气流动的方向,通过设置通气口20能进一步提高构成电路的可动导体1的对流冷却效率。
又,还具有能防止在连接动作时有可能发生的导电性异物附着在绝缘支架7的内面而使绝缘支架7的表面耐电压性能降低的效果。
图6是表示实施形态4的断路器结构的剖视图。
又,图7是图6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前述实施形态1或3的断路器中所使用的绝缘支架7是筒状,而本实施形态的断路器的绝缘支架如图6或图7所示,其特点是,至少由相对的2个平板状的支承结构物(板状绝缘构件7a、7b)构成。
通过将绝缘支架作成平板状,与筒状的情况相比,能提高绝缘支架的生产率。
另外,图8是表示实施形态4的断路器中所使用的绝缘支架的另一结构例的图,图9是图8的IX-IX线的剖视图。
在图6、图7的例子中,2个平板状的支承结构物(即板状绝缘构件7a、7b)被配置成上下平行,而在图8、图9的例子中,2个平板状的支承结构物(即板状绝缘构件7a、7b)被配置成垂直方向。
在图8、图9的例子中,也能获得与图6、图7的例子同样的效果。
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5的断路器结构的剖视图。
在前述的实施形态1的断路器中,构成输入端子部的输入端子3、构成连接端子部的连接端子5和构成接地端子部的接地端子6,是安装在分别作成筒状的单个绝缘支架7上的结构,而在本实施形态的断路器中,如图10所示,其特点是,在对绝缘支架7进行成形制作时,同时埋入输入端子3、连接端子5和接地端子6。
即,其特点是,输入端子部、连接端子部和接地端子部,与绝缘支架7一体地成形。
由于在绝缘支架7的成形时同时埋入,故不需要安装输入端子部、连接端子部和接地端子部用的螺栓类,能进一步提高组装性。
图11是表示实施形态6的断路器结构的剖视图。
在前述实施形态1的断路器中,作为使可动导体1进行直线运动的机构,是通过与未图示的操作部连接的中间轴10的转动而使绝缘杆13进行直线运动的结构。
与其不同,本实施形态的断路器如图11所示,其特点是,在可动导体1上设有中空部,在该中空部的内周面上形成阴螺纹的同时,将形成有与该阴螺纹螺合的阳螺纹的螺杆14固定在绝缘杆13的主电路侧的端部,该螺杆14被嵌入于可动导体1的中空部。
在这样构成的断路器中,通过使绝缘杆13旋转,固定在绝缘杆13上的螺杆14也旋转。
由于使螺杆14上所形成的阳螺纹与可动导体1的中空部内周面上所形成的阴螺纹螺合,故通过使螺杆14旋转可使可动导体1进行直线运动。
由此,可省略中间轴10的动作空间,能作成更紧凑的结构。
另外,图12是对实施形态6的断路器的连接状态、断路状.0态、接地状态进行说明用的图,图12(a)表示将电路连接时的状态,图12(b)表示将电路断路时的状态,图12(c)表示将电路接地时的状态。
从图可知,通过使绝缘杆13旋转,绝缘杆13和固定在绝缘杆13的端部的螺杆14不进行直线运动,可动导体1根据绝缘杆13的旋转方向向连接端子侧或接地端子侧移动。
因此,与实施形态1的情况同样,能获得电路的连接状态、接地状态和断路状态。
在本实施形态中,由于能省略中间轴10的动作空间,故能作成更紧凑的结构。
本发明对于实现组装·调整作业的容易性、并能实现小型化的三点断路器(即能获得电路的连接状态、接地状态、断路状态的断路器)是有效的。
权利要求
1.一种断路器,具有对电路进行连接·断路·接地用的可动导体(1);相互隔有规定的距离地固定配置有输入端子(3)、连接端子部(5)和接地端子部(6)的绝缘支架(7);将上述可动导体(1)电气绝缘地进行驱动的绝缘杆(13);通过上述绝缘杆(13)进行上述可动导体(1)的位置控制的操作机构(10),其特征在于,利用上述操作机构(10)使上述可动导体(1)进行直线运动,通过上述可动导体(1)使上述输入端子部(3)与上述连接端子部(5)进行接触而将电路作成连接状态,通过上述可动导体(1)使上述输入端子部(3)与接地端子部(6)接触而将电路作成接地状态,通过使上述可动导体(1)仅与上述输入端子部(3)接触而将电路作成断路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将上述操作机构(10)和上述绝缘支架(7)固定在1块中间板(8)上而作成一体化。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3相部分的绝缘支架(7)一体地形成。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绝缘支架(7)是筒状,在侧面部上具有通气口(20)。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绝缘支架(7)由相对配置的2个板状绝缘构件(7a、7b)构成。
6.如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输入端子部(3)、连接端子部(5)和接地端子部(6),与上述绝缘支架(7)一体地成形。
7.如权利要求1~6的任一项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可动导体(1)是圆筒状,在其中空部内周面上形成有阴螺纹,上述绝缘杆(13),在其端部上固定着形成有与上述阴螺纹螺合的阳螺纹的螺杆(14),通过使上述绝缘杆(13)旋转而使上述可动导体(1)进行直线运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断路器,具有对电路进行连接·断路·接地用的可动导体(1);将输入端子(3)、连接端子部(5)、接地端子部(6)进行固定的绝缘支架(7);将可动导体(1)进行驱动的绝缘杆(13);通过绝缘杆(13)进行可动导体(1)的位置控制的操作机构(10),并构成为利用操作机构(10)使可动导体(1)进行直线运动,通过可动导体(1)使输入端子部(3)与连接端子部(5)进行接触而将电路作成连接状态,通过可动导体(1)使上述输入端子部(3)与接地端子部(6)接触而将电路作成接地状态,通过使可动导体(1)仅与上述输入端子部(3)接触而将电路作成断路状态。
文档编号H01H31/32GK1802720SQ20038010490
公开日2006年7月12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19日
发明者森藤英二, 中务直行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