铆接固定装置、固定方法、铆接固定构造及雨刷用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4486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铆接固定装置、固定方法、铆接固定构造及雨刷用马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切口铆的方法连接固定端子部件的铆接固定装置及铆接固定方法,用切口铆的方法连接固定端子部件的铆接固定构造及雨刷用马达。
背景技术
以往,在用于车辆用雨刷装置的雨刷用马达上,具有能自动地使雨刷臂停止在车窗规定位置的自动定位停止机构。并且,作为自动定位停止机构,具有与雨刷用马达输出轴的旋转连动且具有旋转的规定导电线路图案的可动触点和根据与齿轮箱等绝缘板相对固定的输出轴的旋转、能与可动触点接触/非接触的接点部件(端子部件)。利用这样的自动定位停止机构,根据与接点部件的可动接点的接触/非接触,能使雨刷臂自动地停止于规定位置。
但是,如上所述的接点部件,相对于被固定在齿轮箱等绝缘板的一侧且与控制装置(电源等)连接的其他固定端子部件,被配置于上述绝缘板另一侧面侧,且利用铆接形成电气连接地被固定在上述固定端子部件上。而且,作为这样的铆接固定构造,在固定端子部件的一端,直立形成立起部且将该立起部向绝缘板另一侧面侧(齿轮箱内部侧)凸出地配置,在接点部件的基部,形成连接孔并将上述立起部插入该连接孔,用切口铆将该立起部固定连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英国专利第1585300号说明书但是,在上述铆接固定构造中,例如,在一边由承受座等支撑绝缘板一边用铆接工具切口铆(切开)固定端子部件的立起部时,因绝缘板的尺寸误差或绝缘板与固定端子部件的组装误差等影响,铆接工具会从立起部上的切口铆目标位置偏离。因此,例如,不能将立起部均匀地(在中心位置)切开,且会产生利用切口铆的端子部件彼此之间(固定端子部件与接点部件)的固定强度不均匀(降低)的问题。这样,则会成为例如当接点部件的触点在可动触点上滑动时因滑动接触阻力的作用而引起接点部件偏移的原因,进而成为雨刷臂的停止位置精度有误差(降低)的原因。并且,如上所述,用例如一边用承受座等支撑绝缘板一边用铆接工具切口铆固定端子部件的立起部的铆接固定装置及铆接固定方法,会发生同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用切口铆的方法铆接的端子部件彼此之间的固定强度偏差的铆接固定装置、铆接固定方法、铆接固定构造及雨刷用马达。
本发明之1的铆接固定装置,是利用切口铆将由导电性金属板形成且被配置在所述绝缘板另一侧面侧的第2端子部件、电气连接固定在由导电性金属板形成且被配置在绝缘板一侧面侧的第1端子部件上的铆接固定装置;所述第1端子部件,具有被立起形成的立起部、和与所述立起部相邻形成的定位孔;所述绝缘板,具有对应于所述立起部并从所述一侧面向所述另一侧面贯通的立起部用孔、和与所述定位孔对应且从所述一侧面向所述另一侧面贯通的通孔;所述第2端子部件,具有插入所述立起部的连接孔;还包括与所述绝缘板一侧面侧靠接且承受该绝缘板、并且具有穿过所述定位孔以及所述通孔的贯通销的承受座、以所述承受座的所述贯通销为基准且从所述绝缘板的另一侧面侧按压并切开从所述立起部用孔及所述连接孔凸出的所述立起部的铆接工具。
本发明之2的铆接固定方法,是利用切口铆将由导电性金属板形成且被配置在所述绝缘板另一侧面侧的第2端子部件、电气连接固定在由导电性金属板形成且被配置在绝缘板一侧面侧的第1端子部件上的铆接固定方法;所述第1端子部件,具有被立起形成的立起部、和与所述立起部相邻形成的定位孔;所述绝缘板,具有对应于所述立起部并从所述一侧面向所述另一侧面贯通的立起部用孔、和与所述定位孔对应且从所述一侧面向所述另一侧面贯通的通孔;所述第2端子部件,具有插入所述立起部的连接孔;还包括使所述绝缘板一侧面侧与承受座靠接且承受该绝缘板、并使所述承受座所具有的贯通销穿过所述定位孔及所述通孔的支撑工序、以所述承受座的所述贯通销为基准、且从所述绝缘板的另一侧面侧利用铆接工具按压并切开从所述立起部用孔以及所述连接孔凸出的所述立起部的铆接工序。
本发明之3的铆接固定构造,是利用切口铆将由导电性金属板形成且被配置在所述绝缘板另一侧面侧的第2端子部件、电气连接固定在由导电性金属板形成且被配置在绝缘板一侧面侧的第1端子部件上的铆接固定构造;所述第1端子部件,具有被立起形成的立起部、和与所述立起部相邻形成的定位孔;所述绝缘板,具有对应于所述立起部并从所述一侧面向所述另一侧面贯通的立起部用孔、和与所述定位孔对应且从所述一侧面向所述另一侧面贯通的通孔;所述第2端子部件,具有插入所述立起部的连接孔;贯通并凸出于所述立起部用孔及所述连接孔的所述立起部,具有以所述通孔为基准被切开的切口铆部。
本发明之4,是根据本发明之3所述的铆接固定构造,所述第2端子部件为接点部件,具有形成有所述连接孔的基部、从该基部弯曲形成略呈く字状并延伸的臂部、和设于该臂部前端的触点部。
本发明之5,是根据本发明之1所述的铆接固定装置,所述利用铆接工具在所述立起部上的切口铆目标位置,被设定在所述立起部上的切开方向的中心位置。
本发明之6的雨刷用马达,具有权利要求4所述的铆接固定构造、被旋转驱动的输出轴、与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连动旋转并具有规定导电线路图案的可动触点;所述接点部件,利用所述输出轴旋转时所述触点与所述可动触点接触/非接触而使雨刷臂停止在车窗的规定停止位置上。
本发明之7,是根据本发明之1或5所述的铆接固定装置,所述第2端子部件,具有对应并贯穿所述定位孔以及所述通孔的第2定位孔;穿过所述定位孔及所述通孔的所述贯通销还穿过所述第2定位孔。
(作用)根据本发明之1,由于承受座的贯通销穿过与第1端子部件的上述立起部相邻形成的定位孔及绝缘板的通孔,且以该贯通销为基准用铆接工具将立起部切开,所以能防止铆接工具从立起部上的切口铆目标位置偏移而将立起部切开。因此,符合必要固定强度且作为切口铆目标位置的贯通销位置、即通过设定定位孔及通孔,例如,在立起部的切开方向均等时,若将上述目标位置设定在立起部的中心位置,则可以将立起部均等地(在中心位置)切开并进行切口铆。
根据本发明之2,由于在支撑工序将承受座的贯通销穿过与第1端子部件的立起部相邻形成的定位孔及绝缘板的通孔,并在铆接工序以该贯通销为基准、利用铆接工具将立起部切开,所以能防止铆接工具从立起部上的切口铆目标位置偏移而将立起部切开。因此,例如,可以将立起部均等地(在中心位置)切开并进行切口铆。
根据本发明之3,例如,利用将承受座的贯通销穿过与第1端子部件的立起部相邻形成的定位孔及绝缘板的通孔,并以该贯通销(通孔)为基准、利用铆接工具将立起部切开,所以能防止铆接工具从立起部上的切口铆目标位置偏移而将立起部切开。因此,在该铆接固定构造中,例如,能容易地将立起部均等地(在中心位置)切开并进行切口铆(形成切口铆部)。
根据本发明之4,因将第2端子部件作为接点部件应用,所以能防止接点部件固定强度的误差,例如可以防止由接点部件的触点部带来的位置检测精度的误差。
根据本发明之5,由于用铆接工具在立起部上的切口铆目标位置,被设定在立起部上的切开方向的中心位置,所以能将立起部均等地(在中心位置)切开并进行切口铆。因此,可以防止切口铆的固定强度的误差。
根据本发明之6,由于接点部件的触点部在可动触点上等滑动,可以防止接点部件的固定强度误差,所以因滑动阻力的作用可以防止接点部件的偏移。因此,能以高精度稳定将雨刷臂停止在车窗规定停止位置的停止位置精度。
根据本发明之7,由于上述第2端子部件不仅立起部被插入连接孔,且贯通销穿过上述第2定位孔并进行切口铆,所以能高精度地定位。特别是当第2端子部件的基部利用切口铆被连接固定、且前端部为自由端(例如触点部)时,由于在上述2点定位,所以上述效果显著。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之1、5及7,可以提供一种铆接固定装置,其能防止被实行切口铆的端子部件彼此之间的固定强度的误差。
另外,根据本发明之2,可以提供一种铆接固定方法,其能防止被实行切口铆的端子部件彼此之间的固定强度的误差。
另外,根据本发明之3及4,可以提供一种铆接固定构造,其能防止被实行切口铆的端子部件彼此之间固定强度的误差。
另外,根据本发明之6,可以提供一种雨刷用马达,其能防止被实行切口铆的端子部件彼此之间固定强度的误差。


图1为本实施例的马达的外观图。
图2为用于说明本实施例的外壳侧部件的说明图。
图3为用于说明本实施例的组件板的说明图。
图4为用于说明本实施例的组件板的说明图。
图5为图3的A-A剖视图。
图6为图3的B-B剖视图。
图7为用于说明切口铆前状态的立起部的说明图。
图8为用于说明其他例的第1~第3接点部件及贯通销的说明图。
图中14-组件板(绝缘板),14b-立起部用孔,14c-通孔,23~25-第1~第3固定端子部件(第1端子部件),23a~25a-立起部,23b~25b-定位孔,23d~25d-切口铆部,28~30-第1~第3接点部件(第2端子部件),28a~30a-基部,28b~30b-臂部,28c~30c-触点部,28d~30d-连接孔,28f~30f-第2定位孔,31-承受座,31a-贯通销,32-铆接工具,33-可动触点,X1-中心位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7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了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作为雨刷用马达的马达1,具有马达本体2及减速部3。马达本体2,具有略呈有底圆筒状的轭铁壳体4、被固定在该轭铁壳体4内圆周面上的多个磁铁5、被收纳在该轭铁壳体4内的转子(旋转子)6。转子6具有旋转轴7,并在从轭铁壳体4的开口部凸出的旋转轴7前端上形成有蜗杆8。
减速部3,具有机壳11、机壳盖12、蜗轮13、作为绝缘板的组件板14(参照图3)和旋转体15(参照图2)。上述蜗杆8、蜗轮13、组件板14及旋转体15,被收纳保持于机壳11与机壳盖12的内部。此时,蜗杆8和蜗轮13能转动地被支撑并且啮合,能与蜗轮13整体转动地被固定的未图示的输出轴,穿过形成于机壳11上的未图示的通孔并凸出于外部。并且,蜗轮的输出轴,通过未图示的连杆机构等与雨刷臂(雨刷片)连接。
机壳盖12,如图2所示,由树脂材料构成,略呈板状,并被形成为能盖住机壳11开口部的形状。在机壳盖12上,形成了用于收纳上述组件板14的组件收纳凹部12a。另外,在机壳盖12上,在固定马达本体2的一侧的相反侧,形成了筒状延伸的倾斜的插座壳部12b。
组件板14,由电绝缘材料(树脂材料)构成,如图3及图4所示,其被形成为对应于上述组件收纳凹部12a的略呈长方体形状,并固定有后述的各种电气线路部件。在该组件板14的大致中央,如图3所示,形成有用于能旋转地支承上述旋转体15(参照图2)的旋转支承部14a。另外,在组件板14的旋转支承部14a的附近,形成有从组件板14的一侧面沿旋转支承部14a的轴向贯通另一侧面的立起部用孔14b(参照图4~图6)。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并列设置了3个立起部用孔14b。另外,在组件板14上与立起部用孔14b相邻的位置,形成有从组件板14的一侧面沿旋转支承部14a的轴向贯通另一侧面的通孔14c(参照图3、图5及图6)。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形成有与每个立起部用孔14b相邻形成3个通孔14c。另外,本实施例的通孔14c,从贯通方向看(参照图3),其被形成为圆形形状。
本实施例的上述电气线路零件,如图3及图4所示,包括第1及第2电源侧端子21、22、作为第1端子部件的第1~第3固定端子部件23~25、第1及第2电容器26、27、作为第2端子部件的第1~第3接点部件28~30。并且,除了第1~第3接点部件28~30,上述电气线路零件21~27,被配置在与作为上述组件板14一侧面的机壳盖12面对的面侧(参照图4)。
详细的是,沿组件板14的长度方向配置了第1及第2电源侧端子21、22,其一端21a、22a与设在马达本体2的未图示的供电用电刷连接,另一端的插销部21b、22b与被嵌装在插座壳部12b的外部插座端子连接。
第1~第3固定端子部件23~25,用导电性金属板形成。在该第1~第3固定端子部件23~25上,形成有被立起的立起部23a~25a(参照图5及图6)。另外,在第1~第3固定端子部件23~25上,分别与上述立起部23a~25a相邻地形成有定位孔23b~25b(参照图4及图5)。并且,上述组件板14,其立起部用孔14b被形成于与立起部23a~25a相对应的位置,且通孔14c被形成于与定位孔23b~25b相对应的位置(详细的是从贯通方向看是位于相同位置相同(圆形)形状)。另外,在图5及图6上图示了第2固定端子部件24,由于第1及第3固定端子部件23、25与第2固定端子部件24大致相同,故省略图示。本实施例的立起部23a~25a,由弯曲第1~第3固定端子部件23~25的一端而形成。并且,第1~第3固定端子部件23~25,被配置为立起部23a~25a贯通立起部用孔14b且从组件板14的另一侧面(机壳盖12的非面对侧面)凸出,另一端的插销部23c~25c被配置在能与插座壳部12b对应的位置的组件板14上。并且,在该状态下,第1~第3固定端子部件23~25的定位孔23b~25b,被配置为能与组件板14的通孔14c连通并分别形成一个连续的孔(参照图5)。另外,在图3、图5及图6上,表示了对立起部23a~25a(其前端)实施切口铆(形成切口铆部23d~25d)的状态,在图7上表示的是被实施切口铆(形成切口铆部23d~25d)前状态的立起部23a~25a。另外,在图5~图7上,在表示了组件板14等的同时,也表示了构成后述的铆接固定装置的承受座31及铆接工具32。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说明,对实施切口铆(形成切口铆部23d~25d)前状态的立起部23a~25a也附加了同样的符号并进行说明。
第1及第2电容器26、27,是用于消除(衰减)在供电用电刷侧产生的杂波的部件,被设置为其端子与上述第1及第2电源侧端子21、22及第1固定端子部件23连接。
上述第1~第3接点部件28~30,由导电性金属板形成。该第1~第3接点部件28~30,如图3及图5所示,具有基部28a~30a、从基部28a~30a弯曲成略呈く字状(像倾斜那样)并延伸的臂部28b~30b和设在该臂部28b~30b前端的触点部28c~30c。并且,在图5中,图示了第2接点部件29,由于第1及第3接点部件28、30与第2接点部件29大致相同,所以省略了同样的剖视图。在基部28a~30a上,形成有能插入被实施切口铆前状态的上述立起部23a~25a(参照图7)的连接孔28d~30d。另外,在基部28a~30a上,形成有从连接孔28d~30d内圆周面向上述立起部23a~25a的插入方向的倾斜方向冲起的按压片28e~30e(参照图3及图5)。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孔28d~30d被形成为略呈圆形,并从其内圆周面的一部分伸出按压片28e~30e。并且,按压片28e~30e的延伸方向,被设定为与臂部28b~30b大致相同方向。即,按压片28e~30e,从连接孔28d~30d内圆周面的没有形成臂部28b~30b侧向与臂部28b~30b延伸方向大致平行方向(图5中,右上方向)延伸。
另外,第1~第3接点部件28~30,以切口铆前状态的立起部23a~25a(参照图7)被插入连接孔28d~30d并呈规定姿势的状态、以向按压片28e~30e上压住该立起部23a~25a而与第1~第3固定端子部件23~25相对保持(暂时保持)。并且,由于在该状态下对该立起部23a~25a(如图6所示,形成V字状槽并形成切口铆部23d~25d)进行切口铆,所以能以规定的姿势将第1~第3接点部件28~30与第1~第3固定端子部件23~25连接固定。
在此,详细叙述了铆接固定装置及铆接固定方法。铆接固定装置,如图5~图7所示,具有承受座31及铆接工具32。
承受座31,被形成为能与组件板14的一侧面侧(本实施例中是第1~第3固定端子部件23~25)靠接并能承受(能承载)该组件板14。另外,在承受座31上,形成有能穿过上述定位孔23b~25b及上述通孔14c的贯通销31a。本实施例的贯通销31a,其外径被形成与上述定位孔23b~25b及上述通孔14c内径相同的圆柱状。
铆接工具32,被设置为以承受座31的贯通销31a为基准、从组件板14的另一侧面侧按压从上述立起部用孔14b及上述连接孔28d~30d凸出的上述立起部23a~25a并能将其切开,且面对承受座31配置。用该铆接工具32、在立起部23a~25a上的切口铆的目标位置,被设定在立起部23a~25a上的切开方向的中心位置X1(参照图7)。详细的是,本实施例的铆接工具32,其前端被形成V字状。并且,铆接工具32,从该V字状的正面(能看见V字的正面)的、与立起部23a~25a的平面垂直方向看(参照图6及图7),所形成V字的顶点,被设定为能配置在与上述贯通销31a的中心轴及立起部23a~25a上的切开方向的中心位置X1的同一直线上。
另外,首先在预装工序中,将实施切口铆前状态的立起部23a~25a(参照图7)插入立起部用孔14b,将第1~第3固定端子部件23~25组装在组件板14上。然后,在第1~第3固定接点部件28~30的连接孔28d~30d中插入实施切口铆前状态的立起部23a~25a。此时,按压片28e~30e处于按压立起部23a~25a的状态(参照图3及图5),并以此将第1~第3接点部件28~30以规定姿势保持(暂时保持)在第1~第3固定端子部件23~25上。
然后,在支撑工序,将组件板14的一侧面侧(在本实施例中是第1~第3固定端子部件23~25)与承受座31靠接,并将组件板14承载(放置)于承受座31上,将贯通销31a穿过定位孔23b~25b及上述通孔14c中(参照图5及图7)。
然后,在铆接工序,以穿过定位孔23b~25b及通孔14c且从组件板14的另一侧面侧露出的贯通销31a(通孔14c)为基准,用铆接工具32从组件板14的另一侧面侧按压并切开从立起部用孔14b及连接孔28d~30d凸出出来的立起部23a~25a(参照图5~图7)并在立起部23a~25a的前端部形成切口铆部23d~25d(参照图5及图6)。此时,由于用该铆接工具32在立起部23a~25a上的切口铆目标位置,被设定在立起部23a~25a上的切开方向的中心位置X1(参照图7),所以能均等(在中心位置X1)地将立起部23a~25a切开(参照图6)并进行切口铆。因此,被配置在组件板14的一侧面侧的第1~第3固定端子部件23~25及组件板14的另一侧面侧的第1~第3接点部件28~30构成电气连接并以规定的姿势固定。
另外,本实施例的触点部28c~30c中的触点部29c,从组件板14的平面向凸出方向呈半球状鼓出。另外,触点部28c~30c中的触点部28c、30c,为了比触点部29c提高触点的检测精度而在臂部28b~30b前端固定比较细的导电销。该第1~第3接点部件28~30被相互平行地配置,并且其触点部28c~30c被配置为并列在从上述旋转支承部14a向径向延伸的一直线上。
如上述构成的组件板14,如图2所示,被收纳于机壳盖12的组件收纳凹部12a内。另外,此时上述第1及第2电源侧端子21、22及第1~第3固定端子部件23~25的插销部21b、22b、23c~25c从上述插座壳部12b内导出。
在上述组件板14的旋转支承部14a上,能旋转地支撑着旋转体15。在该旋转体15的下面(图2中,机壳盖12侧的面)上,固定了具有规定导电印刷线路的可动触点23(图2中,以虚线表示)。并且,上述第1~第3接点部件28~30的触点部28c~30c,利用臂部28b~30b的弹性被按压接触在旋转体15的下面(可动触点33)上。
如上所述,固定组件板14及旋转体15的机壳盖12,被固定在机壳11上并能盖住该机壳11的开口部。此时,上述旋转体15被设在其上面(与上述蜗轮13面对侧的面)上的连结凸部15a与设在蜗轮13上的未图示的连结凸部啮合,以此能整体旋转地与蜗轮13(输出轴)连结。
在上述构成的汽车用雨刷装置(马达1)中,以与输出轴(蜗轮13)整体旋转的可动触点33与第1~第3接点部件28~30(触点部28c~30c)接触/非接触的方式,能检测出输出轴(蜗轮13)的旋转角度。因此,能与设在汽车驾驶座位上的雨刷开关的OFF操作时间无关(自动地)将雨刷臂停止在车窗的规定停止位置。
以下,叙述上述实施例特征的作用效果如下。
(1)在支撑工序中,将承受座31的贯通销31a穿过与第1~第3固定端子部件23~25的立起部23a~25a相邻形成的定位孔23b~25b及组件板14的通孔14c,在铆接工序中,以该贯通销31a为基准,用铆接工具32切开立起部23a~25a。这样,利用上述铆接固定装置及铆接固定方法,可以防止铆接工具32从立起部23a~25a上的切口铆目标位置偏移而将立起部23a~25a切开。换言之,由于用上述铆接固定结构在第1~第3固定端子部件23~25上形成定位孔23b~25b,且在组件板14上形成通孔14c,所以能采用上述铆接固定装置及铆接固定方法。因此,可以防止铆接工具32从立起部23a~25a上的切口铆目标位置偏移。
另外,利用该铆接工具32在立起部23a~25a上的切口铆目标位置,被设定为立起部23a~25a上的切开方向的中心位置X1(参照图7),将立起部23a~25a均等地(在中心位置X1)切开并进行切口铆。因此,可以防止用切口铆的端子部件(第1~第3固定端子部件23~25及第1~第3接点部件28~30)彼此之间固定强度的误差。其结果,例如,可以防止当第1~第3接点部件28~30的触点部28c~30c在可动触点33上滑动时、因滑动阻力的作用力而使第1~第3接点部件28~30偏离。以此,能以高精度稳定将雨刷臂停止在车窗的规定停止位置的停止位置精度。
(2)在第1~第3接点部件28~30上,形成从连接孔28d~30d的内圆周面向上述立起部23a~25a插入方向的倾斜方向冲起的按压片28e~30e(参照图3及图5)。因此,由于立起部23a~25a被插入连接孔28d~30d并在规定姿势的状态下,按压片28e~30e处于按压立起部23a~25a的状态,所以能以规定的姿势维持(暂时保持)第1~第3固定端子部件23~25与在第1~第3接点部件28~30。并且,由于在该状态下,进行切口铆(支撑工序及铆接工序)并以规定的姿势连接固定第1~第3固定端子部件23~25与在第1~第3接点部件28~30,所以在连接固定时,无须例如用手或特别的装置保持姿势的必要。其结果,可以提高组装的操作性、并能以低成本组装。
上述实施例,也可以做如下变更。
·在上述实施例的第1~第3接点部件28~30上,如图8所示,也可以形成对应于定位孔23b~25b及通孔14c而贯通的第2定位孔28f~30f(延长基部28a~30a且在其延长部分上)。并且,也可以将贯通销31a的长度设定为能穿过第2定位孔28f~30f的长度,在支撑工序,将贯通销31a穿过定位孔23b~25b及通孔14c,再穿过第2定位孔28f~30f并能露出。如若这样,则由于不仅立起部23a~25a能被插入连接孔28d~30d,而且贯通销31a也可穿过第2定位孔28f~30f并能进行铆接(切口铆)工序,所以能高精度地将第1~第3接点部件28~30定位并连接固定。特别是,如本实施例所述,当利用将第1~第3接点部件28~30的基部28a~30a通过切口铆而连接固定、且将前端部作为自由端(触点部28c~30c)时,由于如上所述地被2点定位(与前端部被固定于其他部分上相比),所以其上述效果显著。
·在上述实施例中,分别在第1~第3固定端子部件23~25上各形成一个定位孔23b~25b,但也可以分别形成2个以上定位孔。并且,此时,也可以在组件板14上,形成分别与其对应的通孔。如若这样,则可以在承受座31上形成分别对应各定位孔的贯通销,因此能进一步防止铆接工具32从立起部23a~25a上的切口铆目标位置偏移而切开立起部23a~25a。
·在上述实施例中,具体化了雨刷用马达(马达1)上的铆接固定构造、其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但若为在被配置于绝缘板一侧面侧的第1端子部件上连接固定被配置在另一侧的第2端子部件的结构,则也可以在其他装置上的铆接固定构造、其制造装置及制造方上将其具体化。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是将第1端子部件设为第1~第3固定端子部件23~25、将第2端子部件设为第1~第3接点部件28~30,也能使第2端子部件、也可以是不在可动触点33上等滑动的结构,而只是将其具体化为构成电气连接用的端子。另外,例如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将绝缘板设为组件板14,但也可以变更并其具体化为将固定端子部件配置在一侧面侧、且将接点部件配置在另一侧面侧的机壳盖等的其他绝缘板。
关于根据上述各实施例可以掌握的技术思想,与其效果一起叙述如下。
(A)根据本发明之1所述端子部件的铆接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端子部件,是具有形成有上述连接孔的基部、从该基部弯曲成略呈く字状且延伸的臂部、具有设在该臂部前端的触点部的端子部件。这样,则可以将第2端子部件作为接点部件应用,以此能防止接点部件固定强度的误差,例如可以防止因接点部件的触点部而带来的位置检测精度的误差。
(B)根据本发明之2所述端子部件的铆接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端子部件,是具有形成有上述连接孔的基部、从该基部弯曲略呈く字状且延伸的臂部、具有设在该臂部前端的触点部的接点部件。这样,则可以将第2端子部件作为接点部件应用,以此能防止接点部件固定强度的误差,例如可以防止因接点部件的触点部而带来的位置检测精度的误差。
(C)根据本发明之2或上述(B)所述的铆接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铆接工序中,用上述铆接工具在上述立起部上的切口铆目标位置,被设定在上述立起部上的切开方向的中心位置。这样,由于在铆接工序中,用铆接工具在立起部上的切口铆目标位置,被设定在上述立起部上的切开方向的中心位置,所以能将立起部均等地(在中心位置)切开并进行切口铆。因此,可防止切口铆的固定强度的误差。
(D)根据本发明之2、上述(B)、(C)的任何一项所述的铆接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端子部件,具有对应于贯通上述定位孔及上述通孔的第2定位孔,并在上述支撑工序,将穿过上述定位孔及上述通孔的上述贯通销、再插入上述第2定位孔。这样,由于第2端子部件,不仅其立起部插入连接孔、而且贯通销穿过第2定位孔并进行切口铆,所以能高精度地定位。特别是,当第2端子部件的基部用切口铆连接固定、且前端部成为自由端(例如触点部)时,由于如上所述地在2点定位,所以上述效果显著。
(E)根据本发明之3或4铆接固定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端子部件,具有对应于上述定位孔及上述通孔并贯通的第2定位孔。这样,不仅立起部插入第2端子部件的连接孔,而且例如能将承受座的贯通销也穿过第2定位孔并进行切口铆,以此可将第2端子部件高精度地定位。特别是当第2端子部件的基部用切口铆连接固定、且前端部成为自由端(例如触点部)时,由于如上所述地在2点定位,所以上述效果显著。
权利要求
1.一种铆接固定装置,利用切口铆将由导电性金属板形成且被配置在所述绝缘板另一侧面侧的第2端子部件、电气连接固定在由导电性金属板形成且被配置在绝缘板一侧面侧的第1端子部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端子部件,具有被立起形成的立起部、和与所述立起部相邻形成的定位孔,所述绝缘板,具有对应于所述立起部并从所述一侧面向所述另一侧面贯通的立起部用孔、和与所述定位孔对应且从所述一侧面向所述另一侧面贯通的通孔,所述第2端子部件,具有插入所述立起部的连接孔,还包括与所述绝缘板一侧面侧靠接且承受该绝缘板、并且具有穿过所述定位孔以及所述通孔的贯通销的承受座、和以所述承受座的所述贯通销为基准且从所述绝缘板的另一侧面侧按压并切开从所述立起部用孔及所述连接孔凸出的所述立起部的铆接工具。
2.一种铆接固定方法,利用切口铆将由导电性金属板形成且被配置在所述绝缘板另一侧面侧的第2端子部件、电气连接固定在由导电性金属板形成且被配置在绝缘板一侧面侧的第1端子部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端子部件,具有被立起形成的立起部、和与所述立起部相邻形成的定位孔,所述绝缘板,具有对应于所述立起部并从所述一侧面向所述另一侧面贯通的立起部用孔、和与所述定位孔对应且从所述一侧面向所述另一侧面贯通的通孔,所述第2端子部件,具有插入所述立起部的连接孔,还包括使所述绝缘板一侧面侧与承受座靠接且承受该绝缘板、并使所述承受座所具有的贯通销穿过所述定位孔及所述通孔的支撑工序、和以所述承受座的所述贯通销为基准、且从所述绝缘板的另一侧面侧利用铆接工具按压并切开从所述立起部用孔以及所述连接孔凸出的所述立起部的铆接工序。
3.一种铆接固定构造,利用切口铆将由导电性金属板形成且被配置在所述绝缘板另一侧面侧的第2端子部件、电气连接固定在由导电性金属板形成且被配置在绝缘板一侧面侧的第1端子部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端子部件,具有被立起形成的立起部、和与所述立起部相邻形成的定位孔,所述绝缘板,具有对应于所述立起部并从所述一侧面向所述另一侧面贯通的立起部用孔、和与所述定位孔对应且从所述一侧面向所述另一侧面贯通的通孔,所述第2端子部件,具有插入所述立起部的连接孔,贯通并凸出于所述立起部用孔及所述连接孔的所述立起部,具有以所述通孔为基准被切开的切口铆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铆接固定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端子部件为接点部件,具有形成有所述连接孔的基部、从该基部弯曲形成略呈ㄑ字状并延伸的臂部、和设于该臂部前端的触点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接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铆接工具在所述立起部上的切口铆目标位置,被设定在所述立起部上的切开方向的中心位置。
6.一种雨刷用马达,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4所述的铆接固定构造、被旋转驱动的输出轴、与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连动旋转、并具有规定导电线路图案的可动触点,所述接点部件,利用所述输出轴旋转时所述触点与所述可动触点接触/非接触而使雨刷臂停止在车窗的规定停止位置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铆接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端子部件,具有对应并贯穿所述定位孔以及所述通孔的第2定位孔,穿过所述定位孔及所述通孔的所述贯通销,还穿过所述第2定位孔。
全文摘要
一种铆接固定装置、固定方法、铆接固定构造及雨刷用马达,铆接固定装置,在被配置于组件板(14)一侧面侧的第1~第3固定端子部件(23~25)上,利用切口铆连接固定被配置于另一侧面侧的第1~第3接点部件(28~30)。第1~第3固定端子部件,具有与立起部(23a~25a)相邻的定位孔(23b~25b)。组件板具有立起部用孔(14b)及通孔(14c)。第1~第3接点部件,具有插入立起部的连接孔(28d~30d)。铆接固定装置,还包括具有与组件板的一侧面侧靠接且承受该组件板并穿过定位孔及通孔的贯通销(31a)的承受座(31)、及以承受座的贯通销为基准按压并切开立起部的铆接工具(32)。
文档编号H01R43/04GK1610220SQ20041008690
公开日2005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20日
发明者松永浩保 申请人:阿斯莫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