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导式针头的制作方法及其产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5716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导式针头的制作方法及其产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电导式针头的制作方法及其产品,其主要涉及一种电子、计算机接头导针及连接器端子于其导角处断开的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尤指使用扭转方式将电子、计算机接头导针及连接器端子于其导角处断开的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电导式针头包含有电子、计算机接头导针及连接器端子,而一般习用的电导式针头其是以四支刀具于该习用的电导式针头的母材上加工以形成导角。
请参阅图1,如图所示,先由二支位置相对的刀具11自母材12的前、后方压入母材12,于母材12形成导角121后,再由另二支位置相论角122。不起请参阅图2,如图所示,继而以切刀13自母材12导角(121、122)处切断,而此经切刀13切下的组件即为电导式针头14。
论该习用刀具11具有如下列的缺点(1)由于习用制作电导式针头14的方式,是以切断的方式加工,故于切刀13自该母材12的导角(121、122)处切断时,该电导式针头14的断面易产生变形部123,该变形部123易使该电导式针头14于组装时,造成连接器内部的损坏(如图3a及图3b)。
(2)由于习用制作电导式针头14的方式,是以切断的方式加工,故于切刀13自该母材12的导角(121、122)处切断时,易因切刀13的刀面与母材12的受切面摩擦,使得切断后,该电导式针头14的断面易形成毛边141,该毛边141易使该电导式针头14于组装时,造成连接器内部的损坏(如图3a)。
(3)由于习用制作电导式针头14的方式,是以习用切刀13自该母材12的导角(121、122)处切断;惟,于加工进行时,常因送料机不够精密导致输送母材12时会有误差产生,使得切刀13无法准确的自母材12的导角(121、122)最深处切断,据此,除非使用较精准的送料机,否则将无法解决上述的问题,再者,一般较精准的送料机价格较昂贵,是以,为降低成本及提升断面的品质,势必要将习用制作电导式针头14的方式予以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圆形断面的电导式针头结构。
本发明的次要目的是在提于供一种不需使用切刀即可加工形成电导式针头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不会产生毛边的电导式针头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扭转方式加工形成电导式针头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电导式针头的制作方法及其产品,其主要是于电导式针头的母材22上设一以上的导角221,再将此母材22装设于扭转装置2的纳线部,以驱使扭转装置2的转动机构26转动进而带动纳线部,其中该纳线部可为第一纳线部241或第二纳线部263a,藉由纳线部带动母材22旋转,使母材22一端旋转,另一端则保持不旋转的状态,以使母材22于导角处221扭断,并于电导式针头的端面形成一以上的圆形断面291。


图1为习用刀具于母材上加工形成导角的示意图;图2为习用切刀于母材的导角上加工的示意图;图3a为习用母材的导角于切刀加工后形成变形部的前视示意图;图3b为习用母材的导角于切刀加工后形成变形部的侧视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刀具于母材上加工形成导角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扭转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扭转装置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扭转装置上组设有母材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电导式针头于切刀加工后的端面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1刀具;12母材;121导角;122导角;123变形部;13切刀;14电导式针头;141毛边;2扭转装置;21刀具;22母材;221导角;23座体;231第一收纳部;232第二收纳部;233贯孔;24受接体;241第一纳线部;242受接孔;243第一收纳部;244第二收纳部;25驱动机构;251齿条;251a杆体部;251b齿轮部;251c固定孔;252弹性组件;253垫片;254螺锁组件;255固定组件;26转动机构;261第一轴承;262第二轴承;263第一齿轮;263a第二纳线部;263b固接孔;264第一轴承;265第二轴承;266第二齿轮;27送料机构;271收集机构;28传动机构;29电导式针头;291圆形断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
请参阅图4,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其是先以刀具21压入母材22,以于母材22形成导角221。
请参阅图5,如图所示,该扭转装置2主要包含有座体23、受接体24、驱动机构25及转动机构26,其中该座体23上设有第一收纳部231、第二收纳部232及贯孔233,该第一收纳部231是可供第一轴承261、第二轴承262及第一齿轮263组设于内,该第二收纳部232可供第一轴承264、第二轴承265及第二齿轮266组设于内;该驱动机构25包含有齿条251、弹性组件252、垫片253、螺锁组件254及固定组件255,其中该齿条251可与座体23的贯孔233相接合;该转动机构26包含有第一轴承261、第二轴承262、第一齿轮263、第一轴承264、第二轴承265及第二齿轮266;该受接体24设有第一收纳部243、第二收纳部244、第一纳线部241及受接孔242。
请继续配合参阅图6,如图所示,将弹性组件252穿设于齿条251上所设的杆体部251a,再以固定组件255锁固于螺锁组件254上后,继以固定组件255穿过垫片253而锁固于杆体部251a上所开设的固定孔251c上,再使该齿条251接合于座体23的贯孔233上。
将第一齿轮263组设于第一轴承261及第二轴承262上,再分别将第一轴承261、第二轴承262组设于受接体24的第一收纳部243、座体23的第一收纳部231内,并同时使第一轴承261穿设于受接体24的受接孔242;且同时使第二齿轮266组设于第一轴承264及第二轴承265上,再分别将第一轴承264、第二轴承265组设于受接体24的第二收纳部244、座体23的第二收纳部232内;最后再使第一齿轮263及第二齿轮266与齿条251的齿条部251b相啮合。
请继续参阅图5、图7,如图所示,藉由送料机构27将母材22自受接体24的第一纳线部241上所设的固接孔241a及第一齿轮263的第二纳线部263a上所设的固接孔263b导入导出,再藉由传动机构28将齿条251向前推动,同时驱使第二齿轮266带动第一齿轮263,此时,组设于第一齿轮263上的母材22亦一齐转动,其中该固接孔263b及固接孔241a内部的形状是与母材22的外形相契合,职是,母材22一侧接设于第一齿轮263,另一侧则接设于受接体24的第一纳线部241,当第一齿轮263转动时,而受接体24的第一纳线部241固定不转动,导致母材22与第一齿轮263同时转动时该母材22将自其导角221处扭断,且于加工完成的电导式针头29的端面形成一以上的圆形断面291,再使加工完成的电导式针头29置入扭转装置2另端所装设的收集机构271内;而前述的齿条251将因弹性组件252的作用而使该齿条251回复至原来位置;其中该圆形断面291可呈凸状或凹状,且其断面的圆形纹路可呈同心。
因此,本发明包含下列的步骤(a)于电导式针头29的母材22上设一以上的导角221;(b)将此母材22装设于扭转装置2的纳线部;(c)驱使扭转装置2的转动机构26转动进而带动纳线部;(d)藉由纳线部带动母材22旋转,以使母材22于导角221处扭断。
因此,由上述的说明,而将本发明与先前技术作一比较,可得知本发明具有下列所述的优点及功效(1)本发明利用扭转装置2形成电导式针头29的加工方式,省去了先前技术必须使用切刀,才可达到制成电导式针头29的加工方式。
(2)本发明利用扭转装置2形成电导式针头29的加工方式,可于电导式针头29的端面加工形成一以上的圆形断面291。
(3)本发明利用扭转装置2形成电导式针头29的加工方式,不会于电导式针头29的端面产生毛边(如图8所示)。
(4)本发明利用扭转装置2形成电导式针头29的加工方式,在母材22被扭转时,该母材22会从导角(121、122)最深处(应力集中点)扭断,俾可节省购置精密送料机的成本及提升断面的品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凡利用本发明上述的方法、形状、构造、装置所为的变化,皆应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导式针头,其主要是于电导式针头的端面加工形成一以上的圆形断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导式针头的制作方法及其产品,其中该圆形断面呈凸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导式针头的制作方法及其产品,其中该圆形断面呈凹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导式针头的制作方法及其产品,其中该等圆形断面呈同心。
5.一种电导式针头的制作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a)于电导式针头的母材上设一以上的导角;(b)将此母材装设于扭转装置的纳线部;(c)驱使扭转装置的转动机构转动进而带动纳线部;(d)藉由纳线部带动母材旋转,以使母材于导角处扭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导式针头的制作方法,其中该转动机构包含有一以上的齿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导式针头的制作方法,其中该转动机构包含有一以上的齿条。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导式针头的制作方法,其中该扭转装置包含有座体、受接体、转动机构及驱动机构。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导式针头的制作方法,其中该纳线部可为第一纳线部。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导式针头的制作方法,其中该纳线部可为第二纳线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电导式针头的制作方法及其产品,其主要是于电导式针头的母材上设一以上的导角,再将此母材装设于扭转装置的纳线部,以驱使扭转装置的转动机构转动进而带动纳线部,藉由纳线部带动母材旋转,以使母材于导角处扭断,并于电导式针头的端面形成一以上的圆形断面。
文档编号H01R43/16GK1790841SQ20041009875
公开日2006年6月2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15日
发明者李灯辉 申请人:李灯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