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7627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同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同轴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可插入探针的检测用同轴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现有技术可参阅美国专利第5,625,177号,该专利揭示的同轴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其中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纵向插孔及与该插孔连通的水平收容槽。所述导电端子收容于水平收容槽内,包括固定端子及可动端子。其中,固定端子固定于绝缘本体一侧,包括收容于水平收容槽内的主体部及与主体部相连并延伸出绝缘本体的导通部,而可动端子固定于绝缘本体另一侧,包括延伸出绝缘本体的尾部及自尾部倾斜向上延伸入水平收容槽的抵接固定端子主体部底部的弹性部。使用时,与该同轴连接器配合的测试用探针穿过所述纵向插孔并抵压可动端子弹性部,从而使得该弹性部往下运动而令其自由末端与固定端子主体部脱离断开,进而实现电路导通并达成其测试目的。然,该同轴连接器在使用过程中,可动端子弹性部容易被探针抵压至绝缘本体收容槽的下表面上,弹性部纵向偏移太多,从而使得可动端子容易发生永久变形而导致其弹性失效,致使弹性部不能向上回弹与固定端子主体部接触,而令同轴连接器功能失效。
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现有技术另可参阅美国专利第6,068,499号,该专利揭示的同轴连接器与前述专利揭示的结构大体相似,其设有一位于可动端子下方的收容于绝缘本体收容槽内的橡胶弹性体,所述可动端子弹性部在自身及弹性体的弹性力作用下,向上抵接固定端子主体部。探针抵压弹性部时,该弹性体可防止弹性部被抵压至收容槽的下表面,然,该弹性体的设置使得该同轴连接器结构及安装步骤变得复杂,不利于简化制程、降低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可有效保护导电端子的同轴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用以与测试用探针相配合,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固定端子及可动端子,其中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收容测试用探针的插孔及收容固定端子及可动端子的收容槽。所述固定端子包括收容于绝缘本体收容槽内的主体部及与主体部相连的延伸出绝缘本体的导通部。所述可动端子包括收容于绝缘本体收容槽内的可与固定端子主体部连接或断开的弹性部及与弹性部相连的延伸出绝缘本体的尾部,其中所述可动端子弹性部向下凸伸设有用以与绝缘本体收容槽的下表面抵接的凸点。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可动端子弹性部向下凸伸设有抵持收容槽下表面的凸点,可动端子弹性部被探针抵压向下偏移而发生的变形量减少,从而不会发生永久变形,使弹性部能够恢复原状与固定端子实现连接,有效保护了可动端子的弹性,延长了同轴连接器的使用寿命,同时,该同轴连接器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可降低成本。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图1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图3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5为测试用探针未抵压本实用新型的可动端子时的状态图。
图6为测试用探针抵压本实用新型的可动端子时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收容于绝缘本体1内的导电端子2及包覆于绝缘本体1外围的遮蔽壳体3。其中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固定端子21及与固定端子21可相互连接或断开的可动端子22。
请参照图3至图6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大致呈方形的基部11及由基部11中部向上凸伸形成的凸部12。其中所述基部11设有前后贯穿的用以收容固定端子21及可动端子2 2的水平收容槽13,所述收容槽13的侧壁(未标号)分别设有阶梯部131,所述收容槽13的下表面向上凸伸设有凸台132。所述凸部12设有一贯穿其上下端呈旋涡状的用以收容测试用探针4的插孔14,所述插孔14与收容槽13相连通(如图5及图6所示)。所述基部11位于收容槽13两端开口处下方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凹槽16,基部11底部相对的另两侧分别设有凹部15。另,为了方便区分导电端子2插入收容槽13的方向,基部11一侧左右对称设有一对呈长方体的辨识部17。
所述固定端子21包括收容于绝缘本体1收容槽13内的主体部211、自主体部211一侧垂直向下弯折再水平延伸形成的延伸出绝缘本体1的导通部212及自主体部211另一侧水平延伸形成的配合部213,该配合部213设有位于绝缘本体1插孔14正下方的可令探针4穿过的开口2130。所述主体部211靠近配合部213的一端两侧分别延伸设有用以与绝缘本体1的收容槽13相扣持的凸刺214。
所述可动端子22包括收容于绝缘本体1收容槽13内的略向上倾斜延伸的弹性部221及自弹性部221一侧垂直向下弯折再水平延伸形成的延伸出绝缘本体1的尾部222。其中所述弹性部221的自由末端(未标号)位于固定端子21配合部213的开口2130的正下方并可与固定端子21的配合部213和测试用探针4抵接,弹性部221靠近尾部222的一端两侧分别水平延伸设有用以与绝缘本体1的阶梯部131相抵持的卡扣部223,所述弹性部221前端向下凸伸设有用以抵持绝缘本体1收容槽13的凸台132的凸点224。
所述遮蔽壳体3包括包覆于绝缘本体1基部11顶面的水平部31、自水平部31中部向上凸伸形成的圆柱部32及自水平部31两侧分别向下弯曲再水平朝内延伸形成的用以与绝缘本体1基部11的凹部15相配合的固定部33。其中所述水平部31水平延伸设有与绝缘本体1辩识部17配合的凸片34。
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组装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100时,首先,将固定端子21从绝缘本体1收容槽13远离辨识部17的一侧插入其内,固定端子21通过其上的凸刺214与绝缘本体1收容槽13卡持固定,固定端子21的导通部212与绝缘本体1的凹槽16卡持。其次,将可动端子22自收容槽13靠近辨识部17的一侧插入收容槽13内,所述可动端子22的卡扣部223抵持绝缘本体1的阶梯部131,且可动端子22的尾部222与绝缘本体1的凹槽16卡持,从而,固定端子21及可动端子22稳定收容于绝缘本体1内。此时,固定端子21的配合部213开口2130位于绝缘本体1的插孔14正下方,可动端子22弹性部221的自由末端延伸至固定端子21配合部213的开口2130的正下方,在弹性力的作用下,自由末端抵接固定端子21的配合部213底部而达成电性连接。然后,将遮蔽壳体3自绝缘本体1的上方套入绝缘本体1的上部,所述绝缘本体1的凸部12收容于遮蔽壳体3的圆柱部32内,遮蔽壳体3两侧的固定部33分别与绝缘本体1的凹部15扣持,且固定部33与绝缘本体1的底面基本齐平,此时,遮蔽壳体3的凸片34与绝缘本体1的辩识部17相配合。最后,将固定端子21及可动端子22分别焊接于基板(未图示)上相应的讯号接点上,并在其间传输高频电讯号,将遮蔽壳体3的固定部33焊接于基板上相应的接地接点上,从而使同轴连接器100稳定固定于基板上。
使用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100时,首先,将测试用探针4插入绝缘本体1的插孔14内,并进一步穿过插孔14正下方的固定端子21配合部213的开口2130,并与可动端子22的弹性部221抵接。然后,将探针4向下抵压可动端子22弹性部221的自由末端,可动端子22弹性部221向下转动,弹性部221的凸点224抵持在绝缘本体1收容槽13的凸台132上,所述收容槽13亦可不设置凸台132,而所述弹性部221的凸点224直接抵持绝缘本体1收容槽13的下表面,从而可动端子22弹性部221向下偏移较少,不会发生永久变形,此时,弹性部221自由末端与固定端子21的配合部213的电性连接断开,从而,可动端子22与探针4之间形成导通而可进行测试。测试完毕后,拔出探针4,探针4依次向上穿过固定端子21配合部213的开口2130及绝缘本体1的插孔14,可动端子22的弹性部221在自身弹性力作用下,恢复原状,其自由末端与固定端子21的配合部213重新接触导通。
诚然,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端子21可不设置配合部213,只需将可动端子22弹性部221设置成穿过绝缘本体1插孔14并与固定端子21主体部211抵接。所述固定端子21、可动端子22也可与绝缘本体1一体成型制造,同时,本实用新型亦可不设置遮蔽壳体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100可动端子22的弹性部221向下凸伸设有用以抵持绝缘本体1收容槽13的下表面的凸点224,从而防止可动端子22弹性部221被探针4抵压至绝缘本体1收容槽13的下表面上而变形较多,避免可动端子22弹性部221发生永久变形,从而保护了可动端子22的弹性,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1.一种同轴连接器,用以与测试用探针相配合,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固定端子及可动端子,其中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收容测试用探针的插孔及收容固定端子及可动端子的收容槽,所述固定端子包括收容于绝缘本体收容槽内的主体部及与主体部相连的延伸出绝缘本体的导通部,所述可动端子包括收容于绝缘本体收容槽内的可与固定端子主体部连接或断开的弹性部及与弹性部相连的延伸出绝缘本体的尾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端子弹性部向下凸伸设有用以与绝缘本体收容槽的下表面抵接的凸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收容槽设有用以抵接可动端子弹性部的凸点的凸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子主体部设有一配合部,配合部设有位于插孔正下方的开口,所述可动端子弹性部的自由末端与该配合部抵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可动端子的弹性部在靠近尾部的一端设有卡扣部,所述收容槽设有与卡扣部相配合的阶梯部,所述固定端子的主体部设有用以与收容槽相扣持的凸刺。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连接器还包括包覆于绝缘本体外围的遮蔽壳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同轴连接器,用以与测试用探针相配合,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固定端子及可动端子,其中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收容测试用探针的插孔及收容固定端子及可动端子的收容槽。所述固定端子包括收容于绝缘本体收容槽内的主体部及与主体部相连的延伸出绝缘本体的导通部。所述可动端子包括收容于绝缘本体收容槽内的可与固定端子主体部连接或断开的弹性部及与弹性部相连的延伸出绝缘本体的尾部,其中所述可动端子弹性部向下凸伸设有用以与绝缘本体收容槽的下表面抵接的凸点。如此设置,可防止可动端子被抵压至收容槽的下表面,从而保护了可动端子的弹性。
文档编号H01R24/02GK2697905SQ20042002577
公开日2005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26日
发明者陈坤华, 苏奕中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