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频偶极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7664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频偶极天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天线,尤其涉及一种与电子装置配合使用,用以发射或者接收电磁讯号的双频偶极天线。
背景技术
无线局域网(WLAN)作为发展最快的无线通信技术之一,主要采用IEEE802.11a/b/g三大标准。其中,IEEE 802.11b/g标准适用于2.4-2.5GHz频段,另一种标准IEEE 802.11a则适用于5-6GHz频段。
在以往的发展中应用较多的是基于2.4GHz标准。后来,随着无线网络的进一步发展,IEEE 802.11a也因其传输速度快,适用频带不易受到干扰或讯号不抢占频道等诸多优点及关键芯片出现,使得IEEE 802.11a产品生产成本降低,与该标准相应的产品也大量出现在市场上。目前,由于IEEE802.11b/g和IEEE 802.11a无线通信标准分别有着各自的优点,且考虑到兼容性的问题,故既能工作于2.4GHz又能工作于5.2GHz的双频通信产品在市场上逐渐兴起,如双频无线网卡、双频无线局域网访问节点等。
然而,无论哪一种无线通信产品,要想实现双频功效,双频天线总是其不可缺少的元件。其中,双频偶极天线以其结构简单、设计方便、技术发展成熟且易于制造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装置。
在现有技术中,双频偶极天线的实现方式有很多。如台湾专利公告第547784号中揭示了一种以同轴线的内导体作为辐射体的双频偶极天线。该天线包括一根导线和接地金属管。藉由将导线的内导体露在金属管以外的部分分歧成两支,而形成双频天线。然而,在实际制造中,将导线的内导体分歧成两支难度较大,且内导体所分歧成的两支间的距离是较难掌控的。
又如,美国专利US 6,421,024揭示了藉由长短不同的两对金属套筒来分别工作于较低频率和较高频率的双频偶极天线。请参照图1所示,此类双频偶极天线包括一对长金属管60、61,一对短金属管70、71,以及同轴馈线80。短金属管70、71包围在长金属管70、71的外部。长金属管60与短金属管70共有一封闭端66。同轴馈线80包括内导体8 1,与封闭端66电性连接。长金属管60、61和同轴馈线80组成第一偶极天线,工作于较低频率。短金属管70、71和同轴馈线80组成第二偶极天线,工作于较高频率。然而,此类天线使用了较多的金属材料,故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制造、成本低、结构简单的双频偶极天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双频偶极天线包括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第一天线工作在较高频段,包括第一偶极元件和第二偶极元件;其中第一偶极元件包括第一水平部和第一垂直部,第二偶极元件包括第二水平部和第二垂直部,第一水平部与第二水平部相互平行,第一垂直部与第二垂直部分别从第一水平部和第二水平部延伸出来,且向相反方向延伸。第二天线工作在较低频段,包括同轴线和接地板,同轴线穿过第一偶极元件、第二偶极元件和接地板,该同轴线包括内导体,作为第二天线的辐射部,同时,该同轴线也作为第一天线的馈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双频偶极天线的结构简单,使用材料较少,节省制造成本,且易于制造。

图1是现有技术双频偶极天线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双频偶极天线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双频偶极天线的回波损耗测试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双频偶极天线1包括第一天线2和第二天线3。
第一天线2包括第一偶极元件11和第二偶极元件12。第一偶极元件11位于第二偶极元件12的正上方,二者间相隔有一定间距(例如2毫米)。第一偶极元件11呈∪形,开口向上,由矩形金属片制成,包括第一垂直部11a和第一水平部11b。第一垂直部11a包括两相互平行且大小相同的金属片,分别从第一水平部11b的两短侧边垂直向上延伸,且延伸至同一水平高度。第二偶极元件12呈∩形,开口向下,由矩形金属片制成,包括第二垂直部12a和第二水平部12b。第二垂直部12a包括两相互平行且大小相同的金属片,分别从第二水平部12b的两短侧边垂直向下延伸,且延伸至同一水平高度。第一偶极元件11和第二偶极元件12的大小相同,且以第一水平部11b和第二水平部12b中间的一水平面镜像对称。第一水平部11b上设有第一孔100,第二水平部12b上设有第二孔200。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孔100位于第一水平部11b的中央位置,第二孔200位于第二水平部12b的中央位置。
第一偶极元件11和第二偶极元件12可分别作为第一天线2的辐射部和接地部。
第二天线3包括同轴线4和接地板5。接地板5包括第一平板5a、第二平板5b和第三平板5c。第一平板5a、第二平板5b和第三平板5c均为矩形金属片,且相互连接呈∩形。第一平板5a与第二平板5b大小相同,且相互平行。第一平板5a和第二平板5b分别从第三平板5c的两侧边垂直向下延伸,与第二垂直部12a的延伸方向相同,且垂直于第二垂直部12a,其延伸长度长于第二垂直部12a。
同轴线4包括内导体40、内绝缘层41、金属编织层42和外绝缘层(未图示)。该同轴线4穿过第一孔100和及第二孔200,且平行于第一垂直部11a的延伸方向。同轴线4在其一端被拨开,于第一孔100和第二孔200之间露出一段金属编织层42和一段内绝缘层41。金属编织层42于第二孔200附近被焊接在第二水平部12b上,与第二偶极元件12和接地板5电性连接。同轴线4于第一孔100上方露出一段内导体40,长度约为第二天线操作波长的1/4。该内导体40于第一孔100附近被焊接在第一水平部11b上,与第一偶极元件11电性连接。同轴线4同时还作为第一天线2的馈线,在第一孔100附近的焊点即为第一天线2的馈点。
针对本实用新型双频偶极天线1,第一偶极部11也可看作该双频偶极天线1的第一辐射部,用以发射和接收高频电磁信号;同轴线4露出的一段内导体40可看作该双频偶极天线1的第二辐射部,用以发射和接收低频电磁信号,从而实现双频特性。第二偶极元件12和接地平板5可以由一个十字交叉形的金属片通过四边向下弯折一体成型;也可以由两个不同的金属片分别制成∩形,再将二者的水平部分相抵在一起而形成,作为该双频偶极天线1的接地部。上述第一辐射部和接地部均以第二辐射部为轴对称。
请参阅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双频偶极天线1的回波损耗测试值在工作频率为2.4GHz~2.5GHz和5.15-6GHz之间均小于10dB,符合产业利用的标准。
本实用新型双频偶极天线1也可采用其它结构。如,第二天线3的接地板5可以为空心圆柱体和矩形柱状体等形状。第一天线2可以为除∪形、∩形以外的结构对称的其它形状。接地板5和第二偶极元件12可以连接也可以不连接。
权利要求1.一种双频偶极天线,包括第一辐射部,其上设有馈点;接地部,与所述馈点电性隔离设置;同轴线,包括电性连接至馈点的内导体和电性连接至接地部的金属编织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线自馈点延伸出一段长度,作为该双频偶极天线的第二辐射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部包括与第一辐射部大小相同的部分,且该部分与第一辐射部构成第一偶极天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体与接地部构成第二偶极天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线自馈点伸出的长度约为第二偶极天线操作波长的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部和接地部均由金属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部呈U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部和接地部均以同轴线为轴对称。
专利摘要一种双频偶极天线,包括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第一天线工作在较高频段,包括第一偶极元件及第二偶极元件;其中第一偶极元件包括第一水平部和第一垂直部,第二偶极元件包括第二水平部和第二垂直部,第一水平部与第二水平部相互平行,第一垂直部与第二垂直部分别从第一水平部和第二水平部延伸出来,且向相反方向延伸。第二天线工作在较低频段,包括同轴线和接地板,同轴线穿过第一偶极元件、第二偶极元件和接地板,该同轴线包括内导体,作为第二天线的辐射部,同时,该同轴线也作为第一天线的馈线。本实用新型使用材料较少,节省制造成本。
文档编号H01Q5/01GK2697841SQ200420026209
公开日2005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9日
发明者戴新国, 柯云龙, 戴隆盛, 林慕雄, 郭金宝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