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栅格阵列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7662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平面栅格阵列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面栅格阵列电连接器,尤指一种用以电性连接晶片模组至印刷电路板的平面栅格阵列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将晶片模组电性连接至电路板的平面栅格阵列电连接器,晶片模组一侧设有呈片状结构的导电体,该平面栅格阵列电连接器一般具有薄板状且组接于电路板的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中部为导电区,于导电区容置有若干导电端子,该等导电端子具有较好弹性且部分凸伸于绝缘本体之外,需借其他组件对绝缘本体施加一按压外力,而使导电端子发生弹性变形后借导电端子的弹性力挤压晶片模组的导电体,从而达成晶片模组与电路板的电性导接。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为一种现有平面栅格阵列电连接器6,该平面栅格阵列电连接器6包括绝缘本体60及收容于绝缘本体60内的导电端子62,该导电端子62包括固持部620、分别设于固持部620上、下端的导接臂622及接触臂624以及设于导接臂622的自由端的导接部6220,导接部6220向上延伸出绝缘本体60的上表面,以与晶片模组7上对应设置的导接片70相接触,接触臂624向下延伸出绝缘本体60的下表面以与印刷电路板8上所设的对应垫片80相导接,从而建立晶片模组7与印刷电路板8间的电性连接。
然而,实际生产制造中,因电连接器的高度一般为客户规定,即平面栅格阵列电连接器6的端子62高度无法随意变更,故此种端子在高频电气特性设计上调整弹性较小,且上述端子62的电路路径较长、阻抗大,导致导电端子62在传输高频信号时自感数过大,从而影响高频信号传输性能。
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平面栅格阵列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平面栅格阵列电连接器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整端子弹性高度并可改善高频信号传输性能的平面栅格阵列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平面栅格阵列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晶片模组至印刷电路板,其包括绝缘本体以及导电端子。绝缘本体设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以及贯穿第一面和第二面的收容孔,导电端子收容于绝缘本体的收容孔内,其包括可分离且可相互滑动的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基部,该基部包括至少一侧壁,该侧壁延伸设有弹性臂,该基部另延伸设有第一接触臂;端子的第二部分设有与第一部分的弹性臂弹性接触的接触部以及自接触部延伸的第二接触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在端子高度给定的前提下,端子通过设置侧壁,端子电容大幅提高,端子电阻大幅降低,进而保证较好的高频电性传输效果;另一方面,借由可相互分离的端子的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的设计,可允许对端子高度做一定调整,从而可在保证较好的高频电气传输性能的基础上更好满足客户的不同高度规格需求。

图1是现有平面栅格阵列电连接器与晶片模组与电路板导接后的剖视图。
图2是现有平面栅格阵列电连接器的端子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平面栅格阵列电连接器的端子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平面栅格阵列电连接器与晶片模组与电路板导接前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平面栅格阵列电连接器与晶片模组与电路板导接后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平面栅格阵列电连接器的端子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平面栅格阵列电连接器的端子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结合参阅图3及图4,本实用新型平面栅格阵列电连接器1用于电性连接晶片模组4至印刷电路板5,其包括绝缘本体2及收容于绝缘本体2内的导电端子3。
绝缘本体2设有相对的第一面20与第二面22以及若干贯穿第一面20与第二面22设置的收容孔24。
导电端子3,收容于上述绝缘本体2的收容孔24内,其包括可相互分离的第一部分30及第二部分32。
端子3的第一部分30设有一平板状基部300,该基部300包括于其一端侧缘垂直延伸而出的平板状侧壁302以及第一接触臂306。基部300于绝缘本体2的收容孔24延伸方向上形成接近绝缘本体2第一面20的第一边缘3000以及接近绝缘本体2第二面22的第二边缘3002,第一接触臂306从第一边缘3000向远离基部300方向朝外弯曲延伸,其于与基部300相接处形成一弧段,其自由末端设有呈弧状的第一接触末端3060,第一接触末端3060用以与电路板5上设置的导电片50导接。侧壁302于其远离基部300的一端部分延伸设有一连接部3020,该连接部3020垂直于侧壁302延伸设置,且该连接部3020与基部300位于侧壁302同侧。连接部3020下端朝向基部300的第一边缘3000方向远离基部300斜向延伸设置有一弹性臂304,该弹性臂304的自由末端设有弧状弯曲抵接部3040,该抵接部3040的弯曲方向朝向基部300设置。
端子3的第二部分32设有呈平板状的接触部320,该接触部320沿绝缘本体2的收容孔24延伸方向延伸。接触部320于其远离第一部分30的第一边缘3000的一端朝靠近基部300方向朝外延伸设有第二接触臂322,其于与接触部320相接处形成一弧段,其自由末端设有呈弧状弯曲的第二接触末端3220,第二接触末端3220用以与晶片模组4上设置的导接片40导接。接触部320与第二接触臂322相接处形成两肩部3200,接触部320于其远离与第二接触臂322相接的另一端延伸设有一宽度小与该接触部320的延伸部3202,上述肩部3200与延伸部3202共同与绝缘本体2的收容孔24内的相应部分配合用以将第二部分32固持于收容孔24内。
请结合参阅图5,当晶片模组4受压时,第一接触臂306及第二接触臂322均发生弹性变形,并分别可靠抵紧于印刷电路板5所设的导电片50及晶片模组4所设的导接片40上,从而在晶片模组4、平面栅格阵列电连接器1与电路板5的间建立导电通路。
端子3通过设置侧壁302,大幅提高端子3的电容并降低电组,从而保证较好的高频电气传输性能;且端子3的第一部分30与第二部分32可分离设置,装配时第一部分30的弹性臂304可滑动抵接于第二部分32的接触部320上,因此可允许于一定范围内调整端子3的高度,从而在保证较好的高频电气传输性能的同时亦能适应客户的不同高度规格需求。
请继续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平面栅格阵列电连接器1的端子3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该端子3的第一部分30′的基部300′设有两间隔相对的侧壁302′,且连接连接部3020′的侧壁302′部分与侧壁302′其它部分间设有间隙3022′,用以与收容孔内的相应部分配合以将第一部分30′固持于绝缘本体内。
请继续参阅图7,本实用新型平面栅格阵列电连接器1的端子3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其揭示通过调整端子3的第一部分30″的基部300″及侧壁302″的高度H可微调端子3的高频电气特性,从而适应不同的电气特性需求。
权利要求1.一种平面栅格阵列电连接器,用以电性连接晶片模组至印刷电路板,其包括绝缘本体及导电端子,绝缘本体设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以及贯穿第一面和第二面的收容孔,导电端子收容于绝缘本体的收容孔内,其特征在于端子包括收容于同一收容孔内且可分离的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基部,该基部延伸设有弹性臂以及与印刷电路板连接的第一接触臂,端子的第二部分设有与第一部分的弹性臂弹性接触的接触部以及与晶片模组连接的第二接触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栅格阵列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端子的第一部分的基部包括一平板状侧壁,弹性臂从该侧壁延伸而出,弹性臂上设有与导电端子第二部分的接触部抵接的抵接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栅格阵列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端子的第一部分的基部包括两间隔相对的平板状侧壁,弹性臂从其中一侧壁上延伸而出,弹性臂上设有与导电端子第二部分的接触部抵接的抵接部。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平面栅格阵列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借由调整端子第一部分的基部的侧壁的高度可微调该端子的高频电气特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面栅格阵列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端子的第一部分的基部于绝缘本体收容孔延伸方向上形成接近绝缘本体第一面的第一边缘及接近绝缘本体第二面的第二边缘。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面栅格阵列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端子的第一接触臂从第一边缘向远离基部方向朝外弯曲延伸,第一接触臂上设有第一接触末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面栅格阵列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端子的第二部分的接触部呈平板状,第二接触臂从接触部上远离端子第一部分的基部的第一边缘的一端向靠近该基部方向朝外弯曲延伸,第二接触臂上设有第二接触末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面栅格阵列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端子的第二部分的接触部与第二接触臂相接处形成两肩部,该接触部于其远离与第二接触臂相接的另一端延伸设有一宽度小于该接触部的延伸部,肩部及延伸部与收容孔内相应部分配合用于将第二部分固持于收容孔内。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面栅格阵列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端子的第一部分的侧壁部分延伸设有连接部,该连接部垂直于侧壁延伸,弹性臂从该连接部下端朝基部的第一侧缘方向斜向延伸设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平面栅格阵列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弹性臂的自由末端设有呈弧状弯曲的抵接部,用以与端子的第二部分的接触部相抵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平面栅格阵列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晶片模组至印刷电路板,其包括绝缘本体以及导电端子。绝缘本体设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以及贯穿第一面和第二面的收容孔,导电端子收容于绝缘本体的收容孔内,其包括可分离且可相互滑动的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基部,该基部包括至少一侧壁,该侧壁延伸设有弹性臂,该基部另延伸设有第一接触臂;端子的第二部分设有与第一部分的弹性臂弹性接触的接触部以及自接触部延伸的第二接触臂。
文档编号H01R12/71GK2697861SQ20042002620
公开日2005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9日
发明者孙佩伦, 黄耀諆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