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7661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模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组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具有侦测功能的模组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一般与插头连接器相配合的模组连接器(如RJ45或RJ11)不具有侦测端子,从而不能侦测出对应的插头连接器是否插入,不能达到侦测目的及节电效果。
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现有技术可参阅美国专利第5,772,466号,该专利揭示的模组连接器包括具有收容腔的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及包覆于绝缘本体上且焊接于电路板上的遮蔽壳体。其中,所述遮蔽壳体前端向后延伸设有收容于绝缘本体收容腔内的弹片。所述模组连接器还设有固定于绝缘本体侧壁的狭槽内并焊接于电路板上的用以与所述弹片连接的侦测端子。使用时,对应的电连接器插入绝缘本体收容腔内,抵压弹片,而使其与侦测端子接触,从而实现侦测目的。然,所述侦测端子与遮蔽壳体直接相接,使用时,电路板上的电流容易传输至遮蔽壳体上,从而降低了遮蔽壳体的防电磁干扰效果,影响模组连接器与对应电连接器之间的信号传输及侦测效果,致使模组连接器的整体性能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侦测效果的模组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模组连接器,用以与对应的电连接器相配合,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侦测端子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围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用以收容对应电连接器的收容腔。所述侦测端子包括固定端子及与固定端子相配合的可动端子,所述固定端子和可动端子分别设有可相互电性连接的配合部及与电路板相连的导通部,所述可动端子还设有延伸入绝缘本体收容腔的可与对应电连接器抵接的凸出部。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模组连接器设有侦测端子,该侦测端子包括固定端子及与固定端子可连接或断开的可动端子,从而实现侦测目的,且具有良好的防电磁干扰效果,提高了电连接器的整体性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立体组合图。
图2为图1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5为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与对应电连接器相配合时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模组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收容于绝缘本体1内的端子模组2、侦测端子3及包覆于绝缘本体1上的遮蔽壳体4。其中,所述端子模组2包括绝缘块21及收容于绝缘块21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2。所述侦测端子3包括固定端子31及与固定端子31可相互连接或断开的可动端子32。
请参照图3及图4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顶壁11、两侧壁12、底壁13、由顶壁11一端向下延伸形成的后壁14及由所述顶壁11、侧壁12、底壁13和后壁14围成的收容腔15。其中,所述顶壁11设有用以与对应电连接器(未图示)相扣持的开口111。所述侧壁12纵向设有用以收容侦测端子3的狭槽121、抵持侦测端子3的凸部122及与绝缘本体1收容腔15连通的通孔123。所述底壁13前端设有若干凹槽131,所述后壁14底部设有若干竖直通道141。
所述端子模组2包括绝缘块21及收容于绝缘块21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2,其中,该绝缘块21包括水平基部211及自水平基部211一端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弯折部212,该弯折部212设有若干收容槽213。所述导电端子22包括穿过弯折部212收容槽213的中间部221、自中间部221的一端倾斜向上延伸形成的接触部222及由中间部221另一端垂直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用以与对应电路板(未图示)相焊接的焊接部223。
所述侦测端子3包括固定于绝缘本体1侧壁12狭槽121内的固定端子31和可动端子32,其中,所述固定端子31包括第一配合部311、与绝缘本体1侧壁12狭槽121相扣持的第一卡扣部312及与电路板相连的第一导通部313。所述可动端子32包括向内弯折延伸形成的延伸入绝缘本体1收容腔15内的凸出部3211、位于末端的用以与固定端子31第一配合部311接触的第二配合部3212、与绝缘本体1侧壁12狭槽121相扣持的第二卡扣部322及用以与电路板相连的第二导通部323。然,所述凸出部3211亦可设置成其他结构,例如可由可动端子32中部向内凸伸而成。
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组装本实用新型模组连接器100时,首先,将端子模组2自绝缘本体1后端插入其内,所述导电端子22中间部221的前端卡持于绝缘本体1底壁13的凹槽131内,导电端子22的接触部222收容于绝缘本体1的收容腔15内且其自由末端延伸至绝缘本体1后壁14的通道141内,导电端子22的焊接部223延伸出绝缘本体1的后壁14。其次,将侦测端子3安装于绝缘本体1侧壁12内,所述固定端子31的第一卡扣部312、可动端子32的第二卡扣部322均与所述绝缘本体1侧壁12的狭槽121扣持,所述固定端子31的第一导通部313、可动端子32的第二导通部323分别延伸出绝缘本体1的底壁13,所述固定端子31的第一配合部311抵持在绝缘本体1侧壁12的凸部122上,所述可动端子32的凸出部3211穿过绝缘本体1侧壁12的通孔123而收容于绝缘本体1的收容腔15内,而可动端子32的第二配合部3212抵接固定端子31的第一配合部311。然后,将遮蔽壳体4安装在绝缘本体1的外部。最后,将端子模组2导电端子22的焊接部223、固定端子31的第一导通部313、可动端子32的第二导通部323及遮蔽壳体4分别与电路板上的相应接点焊接。
使用本实用新型模组连接器100时,首先,将对应的电连接器插入绝缘本体1的收容腔15内,电连接器抵接可动端子32的凸出部3211,使凸出部3211在绝缘本体1侧壁12的通孔123内水平向外运动,可动端子32的第二配合部3212与固定端子31的第一配合部311的连接断开,电路板上产生相应的电信号,从而实现侦测目的。
诚然,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侦测端子3也可根据需要设置于绝缘本体1的底壁13或后壁14上。另外,所述导电端子22及侦测端子3亦可与绝缘本体1一体成型制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模组连接器100设有侦测端子3,所述侦测端子3包括固定端子31及与固定端子31可连接或断开的可动端子32,所述固定端子31包括第一配合部311及与第一配合部311相连的第一导通部313,所述可动端子32包括延伸至绝缘本体1收容腔15内的凸出部3211、与固定端子31第一配合部311连接的第二配合部3212及与电路板相连的第二导通部323,从而实现侦测目的,且具有良好的防电磁干扰效果,提高了模组连接器100的整体性能。
权利要求1.一种模组连接器,用以与对应的电连接器相配合,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侦测端子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围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用以收容对应电连接器的收容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侦测端子包括固定端子及与固定端子相配合的可动端子,所述固定端子和可动端子分别设有可相互电性连接的配合部及与电路板相连的导通部,所述可动端子还设有延伸入绝缘本体收容腔的可与对应电连接器抵接的凸出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与收容腔连通的用以收容侦测端子凸出部的通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为可动端子中部向内弯曲延伸而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狭槽,固定端子设有与狭槽相扣持的第一卡扣部,可动端子设有与狭槽相扣持的第二卡扣部。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模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为可动端子临近配合部设置,与对应电连接器抵接后,可与固定端子断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组连接器,用以与对应的电连接器相配合,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侦测端子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围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用以收容对应电连接器的收容腔。所述侦测端子包括固定端子及与固定端子相配合的可动端子,所述固定端子和可动端子分别设有可相互电性连接的配合部及与电路板相连的导通部,所述可动端子还设有延伸入绝缘本体收容腔的可与对应电连接器抵接的凸出部。如此设置,模组连接器的整体性能得到提高。
文档编号H01R13/703GK2704135SQ20042002620
公开日2005年6月8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9日
发明者庄权, 陈志强, 赵浩东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