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其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7663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及其组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组合,尤其是指一种适用于移动电话、PDA、计算机及其网络等小型电子设备的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背景技术
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现有技术可参照美国专利第6,238,219号。该专利揭示了一插头与插座的组合。其中,插头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组装于该第一绝缘本体的插入件、收容于第一绝缘本体的第一导电端子、包覆于第一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及用以使该第一绝缘本体与遮蔽壳体稳固配合的导引柱。而插座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及收容于该第二绝缘本体的第二导电端子,其中,该第二导电端子一端显露于第二绝缘本体外用以与外部电路板相连接。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配合时,第一、第二导电端子相接触构成电性连接。
然,这种结构的电连接器,仍有部分第一、第二导电端子显露于第一、第二绝缘本体外与相应电路板构成电性连接,这使得高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易从该外露导电端子处泄漏而产生电磁干扰(EMI),从而影响高频信号的传输效果;又,显露于绝缘本体外部之第一、第二导电端子易受磨损,从而影响电性连接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完整遮蔽效果、可有效防止电磁干扰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防止电磁干扰的电连接器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与相应的印刷电路板相连接,包括上绝缘块、收容于该上绝缘块的第一导电端子及包覆于该上绝缘块外围的上壳体,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设有与对接导电端子相电性连接的接触部及用以与印刷电路板相导通的延伸部,其中,所述上绝缘块至少一侧向下延伸设有前梁及包覆于所述前梁上的遮蔽片,所述遮蔽片与上壳体相配合而形成完整的遮蔽且两者形成一可令印刷电路板插入并与第一导电端子延伸部电性导通的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相互对接的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其中第一连接器包括上绝缘块、收容于该上绝缘块的第一导电端子及包覆于上绝缘块的上壳体,而第二连接器包括下绝缘块、收容于下绝缘块的第二导电端子及包覆于下绝缘块的下壳体,所述第一、第二导电端子分别设有可相互电性连接的接触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上绝缘块至少一外侧向下延伸设有一前梁及包覆于所述前梁上的遮蔽片,而第二连接器下绝缘块与下壳体之间设有一可收容该第一连接器前梁及遮蔽片的收容空间,所述遮蔽片与下壳体相接触配合。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及其组合通过第一连接器绝缘块至少一侧向下延伸设有前梁及遮蔽片,并与上壳体相配合形成完整的遮蔽及一可插入印刷电路板的开口,使第一连接器遮蔽完整,有效的防止了因端子外露而产生的电磁干扰现象,且导电端子遮蔽于壳体内,减少了导电端子的磨损,有利于维持稳定的电性连接及延长第一连接器的使用寿命。又,第二连接器下绝缘块与下壳体间设有一收容第一连接器上绝缘块前梁及遮蔽片的收容空间,使得第一、第二连接器紧密配合,从而达成电连接器组合的完整遮蔽,有效防止了电磁干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第二连接器组合后的立体视图。
图2为图1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第二连接器组合前的立体视图。
图4为图3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100包括第一连接器1及第二连接器2。
第一连接器1包括上壳体11、遮蔽片12、遮蔽于上壳体11底端的上绝缘块13、第一导电端子14及使电连接器组合100便于携带的提手15。其中,上壳体11包括片状主体部111及自该主体部111四周边分别向下弯折延伸的第一触片112。所述主体部111上前端两侧向下延伸设有用以与上绝缘块13相固持的第一固持片113;而该主体部111两侧后端向下延伸设有用以安装提手15的安装片114,且每一安装片114上设有一安装孔115。
遮蔽片12包括竖直部121、自该竖直部121中部水平向外弯折延伸且用以搭接线缆(未图示)的水平部122及自该竖直部121底端两侧分别向外延伸且用以包覆上绝缘块13一侧底端的包覆部123(容后详述)。其中,竖直部121两侧设有与上绝缘块13相固持的方孔124;而包覆部123大致成“L”形,且位于竖直部121一侧的包覆部123内侧倾斜向下延伸设有一用以与外部电路板相焊接的焊接片126。
上绝缘块13包括位于其两侧的前、后梁132、133及连接该前、后梁132、133的第一基部131,其中,第一基部131设有若干用以收容第一导电端子14的第一收容槽134,而前梁132前壁(未标号)两侧向前凸伸设有与遮蔽片12方孔124相扣持的凸起135,该前梁132顶壁两侧向上凸起与第一基部131相平,且该顶壁两侧向下凹陷设有与上壳体11第一固持片113相扣持的第一固持孔136;又,后梁133两侧壁还设有用以固持提手15的第二固持孔137。
第一导电端子14包括位于其中部的第一固持部141及由该第一固持部141分别向两侧延伸用以与相应导电端子相电性连接的第一接触部140及用以与印刷电路板相导通的第一延伸部142。
请参照图6所示,第二连接器2包括下壳体21、下绝缘块22及收容于该下绝缘块22的若干第二导电端子23。其中,下壳体21呈封闭的框形结构,其四周边底端分别向外延伸设有第二触片211,而后壁顶端中部向内延伸设有用以遮蔽显露于下绝缘块22顶端第二导电端子23的挡片212,且后壁两侧向内延伸设有与下绝缘块22相固持的第二固持片213;又,下壳体21两侧壁中部及顶端中部还分别向内延伸设有用以与下绝缘块22相固持的第三固持片214。
下绝缘块22大致呈“U”形,包括前凸块221、后凸块222及连接该前、后凸块221、222的第二基部223,该前、后凸块221、222之间形成一通槽224,贯穿所述前、后凸块221、222及第二基部223延伸设有用以收容第二导电端子23的第二收容槽225,该第二收容槽225于前、后凸块221、222顶端分别形成竖直延伸的第三固持孔226。其中,前凸块221两侧向内延伸设有与下壳体21第三固持片214相扣持的狭槽227,而后凸块222两侧向下凹陷设有与下壳体21第二固持片213相固持的凹陷部228。
第二导电端子23包括第二固持部231、连接两第二固持部231的连接部232、由该连接部232向外延伸用以与印刷电路板相焊接的第二延伸部233及位于第二固持部231自由端用以与第一导电端子14第一接触部140相电性连接的第二接触部234。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组装时,首先,将第一连接器1组装起来。第一导电端子14与上绝缘块13一体成型,其中,第一导电端子14第一固持部141包覆于后梁133内侧,且第一接触部140收容于后梁133之第一收容槽134内,而第一延伸部142收容于第一基部131之第一收容槽134内。先将遮蔽片12包覆于绝缘本体13前梁132,包覆部123收容该前梁132底端,而遮蔽片12竖直部121两侧之方孔124扣持于前梁132前端凸起135。然后,将上壳体11自上而下安装于上绝缘块13,该上壳体11上第一固持片113卡持于前梁132顶端两侧第一固持孔136内,而该上壳体11前端两第一触片112抵持于前梁132前壁两侧凸起135底端,所述上壳体11主体部111与上绝缘块13间形成一用以收容印刷电路板(未图示)的开口16,所述印刷电路板插入该开口16与收容于上绝缘块13内的第一导电端子14相焊接导通。又,上壳体11两侧后端安装片114包覆于上绝缘块13后梁133之两侧,且安装片114上安装孔115与后梁133两侧之第二固持孔137相通,最后,将提手15两端分别安装于上绝缘块13两侧第二固持孔137内。
然后,将第二连接器2组装起来。先将第二导电端子23组装于下绝缘块22内。第二导电端子23第二固持部231收容并固持于第三固持孔226内,而连接部232收容于第二收容槽225内,又,第二延伸部233显露于下绝缘块22之外部。然后,将下壳体21组装于下绝缘块22之外部。所述下壳体21后壁中部挡片212包覆于下绝缘块22后凸块222之顶端,且后壁两端之第二固持片213扣持于后凸块222两端之凹陷228,而该下壳体21两侧壁之第三固持片214扣持于下绝缘块22前凸块221两侧狭槽227内,下壳体21稳固组装于下绝缘块22外部,下绝缘块22前凸块221与下壳体21前壁之间形成一用以收容第一连接器1上绝缘块13前梁132的收容空间24(容后详述)。
最后,将第一、第二连接器1、2组装起来,第一连接器1自上而下与第二连接器2相扣持。包覆有遮蔽片12的前梁132收容于第二连接器2收容空间24内,遮蔽片12水平部122抵持于下壳体21前壁顶缘,而后梁133收容于前、后凸块221、222之间的通槽224内,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3第二接触部234收容于后梁133外侧之第一收容槽134内,并与收容于该第一收容槽134内的第一导电端子14构成电性连接。由此,第一、第二连接器1、2紧密配合。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与相应的印刷电路板相连接,包括上绝缘块、收容于该上绝缘块的第一导电端子及包覆于该上绝缘块外围的上壳体,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设有与对接导电端子相电性连接的接触部及用以与印刷电路板相导通的延伸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绝缘块至少一侧向下延伸设有前梁及包覆于所述前梁上的遮蔽片,所述遮蔽片与上壳体相配合而形成完整的遮蔽且两者形成一可另印刷电路板插入并与第一导电端子延伸部电性导通的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片包括自顶端中部向外延伸的水平部及自底端两侧向外延伸且大致呈“L”形的包覆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部倾斜向下延伸设有焊接片。
4.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相互对接的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其中第一连接器包括上绝缘块、收容于该上绝缘块的第一导电端子及包覆于上绝缘块的上壳体,而第二连接器包括下绝缘块、收容于下绝缘块的第二导电端子及包覆于下绝缘块的下壳体,所述第一、第二导电端子分别设有可相互电性连接的接触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上绝缘块至少一外侧向下延伸设有一前梁及包覆于所述前梁上的遮蔽片,而第二连接器下绝缘块与下壳体之间设有一可收容该第一连接器前梁及遮蔽片的收容空间,所述遮蔽片与下壳体相接触配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为一框形结构,包括前、后壁及两侧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空间形成于下壳体前壁与下绝缘块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下壳体后壁向内延伸设有挡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壳体四周边分别向外延伸设有与外部电路板相焊接的触片。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组合,包括相互对接的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其中第一连接器包括上绝缘块、收容于该上绝缘块的第一导电端子及包覆于上绝缘块的上壳体,而第二连接器包括下绝缘块、收容于下绝缘块的第二导电端子及包覆于下绝缘块的下壳体,所述第一、第二导电端子分别设有可相互电性连接的接触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上绝缘块至少一外侧向下延伸设有一前梁及包覆于所述前梁上的遮蔽片,而第二连接器下绝缘块与下壳体之间设有一可收容该第一连接器前梁及遮蔽片的收容空间,所述遮蔽片与下壳体相接触配合。通过这样设置,导电端子完全包覆于壳体内,有效的防止了电磁干扰,且保护导电端子使其不易磨损。
文档编号H01R12/22GK2718838SQ200420026208
公开日2005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9日
发明者杨孟桓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