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移动构件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47014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可移动构件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用于辅助或执行与配接连接器进行连接的可移动构件的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杠杆式连接器。
背景技术
杠杆式连接器包括连接器主体,连接器主体具有从其外表面伸出的支撑轴,还包括杠杆,杠杆具有沿着连接器主体外表面延伸的板状臂部,并且构造成通过臂部的轴承孔与支撑轴的接合而使杠杆能够在连接起始位置和连接终止位置之间可旋转地支撑在连接器主体上,在连接起始位置上凸轮凹槽的入口朝向配套连接器,并且连接终止位置与连接起始位置相隔指定的角度。当配套连接器的凸轮从动件插入到凸轮凹槽的入口中且杠杆位于连接起始位置且然后向连接终止位置旋转时,配套连接器通过凸轮凹槽和凸轮从动件的接合而被拉向连接器主体,藉此两个连接器到达连接状态。
考虑到在连接器主体的外表面上提供弹性锁定件作为将杠杆保持在杠杆式连接器中的连接起始位置或连接终止位置上的锁定装置。弹性锁定件由于在杠杆的旋转过程中与臂部内表面的干涉而弹性变形,并且弹性地恢复以与臂部接合从而在杠杆位于连接起始位置或连接终止位置时防止杠杆的旋转。通过这样的锁定装置,在杠杆的至少一部分旋转过程中被相反地弹性挤压时,弹性锁定件与臂部内表面保持滑动接触。因此,力沿着远离连接器主体外表面的方向即轴承孔从支撑轴中脱离的方向施加在杠杆的臂部上。
因此,作为一种防止轴承孔脱离支撑轴的夹持装置,在支撑轴的前端形成了沿径向伸出的夹持凸起,并且在轴承孔的开口缘处形成了允许夹持凸起通过的槽口,为此仅仅当杠杆处于槽口与夹持凸起对齐的旋转姿势时才允许轴承孔与支撑轴接合或者脱离接合。在其它姿势下,夹持凸起与轴承孔的开口边缘从外侧接合以防止轴承孔的接合和脱离接合。
可以从例如编号为H07-106018的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公开中获知设置有此类夹持装置的杠杆式连接器。
然而,即使提供了上述夹持装置,当弹性锁定件在杠杆旋转过程中弹性挤压杠杆时如果夹持凸起和槽口对齐,那么在夹持凸起和槽口对齐的时候,轴承孔也可能会因为弹性挤压力而向支撑轴的前端移动或者脱离与支撑轴的接合。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问题而开发了本发明并且其目的是防止可移动构件在作为防止可移动构件运动手段的弹性锁定件的弹性挤压力的作用下沿着支撑轴的纵向方向移位。
根据本发明,这一目的是通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实现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具有可移动构件的连接器,包括连接器主体,形成有从其外表面伸出的至少一个支撑轴,可移动构件,形成有至少一个轴承孔并且通过轴承孔与支撑轴的接合而可移动地支撑在连接器主体上,在轴承孔的开口边缘形成的槽口,夹持结构,其设置在支撑轴处或支撑轴上以通过经由槽口允许可移动构件装接到支撑轴上或者脱离支撑轴,并且通过与轴承孔的开口边缘的接合来防止可移动构件脱离支撑轴,
弹性锁定件,其设置在连接器主体和可移动构件之中的任何一个上,可以沿着基本上与支撑轴的纵向平行的方向发生弹性变形,并且在弹性锁定件没有弹性变形的自由状态下防止可移动构件的运动,可移动构件的可移动区域,包括其中弹性锁定件发生弹性变形而与可移动构件或连接器主体滑动接触的干涉区域和弹性锁定件处于基本上没有发生弹性变形的自由状态下的非干涉区域,其中仅仅当可移动构件位于非干涉区域中的任何位置时,槽口和夹持结构才基本上彼此对齐。
仅仅当可移动构件位于非干涉区域中时,即在弹性锁定件基本上没有弹性变形的区域中时,槽口和夹持凸起才基本上彼此对齐,并且只有在这种状态下可移动构件才可以装接和脱离。当可移动构件位于干涉区域中并且弹性锁定件沿着基本上与支撑轴的纵向平行的方向挤压可移动构件或连接器主体时,夹持凸起与轴承孔的开口边缘接合以防止可移动构件脱离支撑轴。因此,不会由于弹性锁定件的弹性恢复力而使可移动构件脱离支撑轴,因此提高了连接器总体操作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可移动构件包括形成有至少一个轴承孔并且可旋转或枢转地支撑在连接器主体上的杠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杠杆式连接器,包括连接器主体,形成有从其外表面伸出的支撑轴,杠杆,形成有轴承孔并且通过轴承孔与支撑轴的接合而可旋转或可枢转地支撑在连接器主体上,形成于轴承开口边缘的槽口,夹持凸起,从支撑轴沿径向伸出以通过经由槽口允许杠杆装接到支撑轴或者脱离支撑轴,并且通过与轴承孔的开口边缘接合以防止杠杆脱离支撑轴,
弹性锁定件,设置在连接器主体和杠杆之中的任何一个上,可以沿着基本上与支撑轴的纵向平行的方向发生弹性变形并且能够在弹性锁定件在没有弹性变形的自由状态下防止杠杆的旋转或枢转运动,杠杆的旋转区域,包括其中弹性锁定件发生弹性变形而与可移动构件或连接器主体滑动接触的干涉区域和弹性锁定件处于基本上没有发生弹性变形的自由状态下的非干涉区域,其中仅仅当杠杆位于非干涉区域中的任何位置时,槽口和夹持凸起才基本上彼此对齐。
仅仅当杠杆在非干涉区域中即弹性锁定件没有弹性变形的区域中时,槽口和夹持凸起才彼此对齐,并且仅在这种状态下杠杆才可以装接或脱离。当杠杆位于干涉区域中并且弹性锁定件沿基本上与支撑轴的纵向平行的方向挤压杠杆或连接器主体时,夹持凸起才与轴承孔的开口边缘接合以防止杠杆脱离支撑轴。因此,杠杆不会在弹性锁定件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脱离支撑轴。
优选地,杠杆被支撑成可以在连接起始位置和连接终止位置之间旋转。
更优选地,当可移动构件位于连接起始位置上时,配套连接器的凸轮从动件与可移动构件的凸轮凹槽接合,在移动可移动构件的过程中,通过凸轮凹槽和凸轮从动件的接合可以将配套连接器拉向连接器主体,并且当可移动构件到达连接终止位置时,配套连接器和连接器主体就基本上正确地连接。
更优选地,连接终止位置位于非干涉区域中。
更优选地,仅仅在连接终止位置上时槽口和夹持结构才基本上彼此对齐。
最优选地,杠杆被支撑成可以在连接起始位置和连接终止位置之间旋转,当杠杆位于连接起始位置上时,配套连接器的凸轮从动件与杠杆的凸轮凹槽接合,在杠杆旋转的过程中,通过凸轮凹槽和凸轮从动件的接合可以将配套连接器拉向连接器主体,并且当杠杆到达连接终止位置时,配套连接器和连接器主体就基本上正确地连接,连接终止位置位于非干涉区域中,并且仅在连接终止位置上时槽口和夹持凸起才基本上彼此对齐。
一旦将杠杆式连接器传输到它与配套连接器连接的位置上时,杠杆就基本上夹持在连接起始位置上用于高效的连接操作。因为夹持凸起和槽口在连接起始位置上并不对齐,所以在运输期间杠杆不可能脱离连接器主体。另外,因为当杠杆在连接起始位置和连接终止位置之间旋转的过程中时,夹持凸起和槽口没有对齐,所以在旋转期间杠杆不可能脱离。
根据另一个优选实施例,当可移动构件位于连接终止位置上时,自由状态下的弹性锁定件可以防止可移动构件向连接起始位置运动。
优选地,当杠杆位于连接终止位置上时,自由状态下的弹性锁定件可以防止杠杆旋转。
因为旋转到连接终止位置上的杠杆通过弹性锁定件来防止其旋转而被夹持在连接终止位置上,所以连接器主体和配套连接器可以锁定在它们的连接状态下。
更优选地,配套连接器的插口可以至少部分地从外侧朝向可移动构件,从而防止可移动构件沿着基本上与支撑轴的纵轴平行的脱离方向从支撑轴进行移位,且可移动构件移动到连接终止位置以连接连接器主体和配套连接器。
更优选地,配套连接器的插口从外侧朝向杠杆,从而防止杠杆沿着基本上与支撑轴的纵轴平行的脱离方向从支撑轴进行移位,且杠杆旋转到连接终止位置以连接连接器主体和配套连接器。
在连接器主体和配套连接器连接之后,配套连接器的插口从外侧朝向杠杆以防止杠杆沿着基本上与支撑轴纵轴平行的脱离方向从支撑轴进行移位。因此,杠杆不可能脱离支撑轴。
最优选地,连接起始位置位于非干涉区域中。
因为杠杆位于连接起始位置上时弹性锁定件没有弹性变形,所以即使杠杆长时间地停留在连接起始位置上时弹性锁定件也不会出现疲劳。


通过阅读优选实施例的下列详细描述并参照附图,本发明的这些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应当理解,尽管实施例是单独描述的,但是这些实施例的单个特征可以与附加的实施例进行组合。
图1是显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杠杆位于连接起始位置的状态下的侧视图;图2是显示杠杆位于连接起始位置和连接终止位置之间的状态下的侧视图;图3是显示杠杆位于连接终止位置的状态下的侧视图;图4是连接器主体的后视图,显示了其中杠杆脱离连接器主体的状态;图5是在其上固定有杠杆的连接器主体的后视图;图6(a)是沿着图1中的A-A剖开的剖视图,图6(b)是图6(a)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沿着图2中的线B-B剖开的剖视图;图8是沿着图3中的线C-C剖开的剖视图;并且图9(a)是沿着图3中的D-D剖开的剖视图,图9(b)是图9(a)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至9描述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杠杆式连接器F(作为一种具有可操作构件的优选连接器)是通过将杠杆20(作为一种优选的可移动构件)与连接器主体10组装而构成的,并且优选通过使杠杆20旋转或者枢转的操作而沿着连接方向CD与配套连接器M(或者辅助的连接)连接或者分离。配套连接器M形成有插口Ma和一个或更多并且优选为一对的柱状凸轮从动件Mb,其中插口Ma具有基本上为矩形并且沿着垂直方向较长的横截面,而且向前部开口(在图3中为右侧并且为基本上面向杠杆式连接器F的前端面的一侧),凸轮从动件Mb的纵轴沿横向方向TD(基本上为垂直于图3的平面或杠杆20的运动平面的方向)延伸并且???从插口Ma的内侧表面向内伸出。
连接器主体10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并且一个或更多,优选为多个的终端接头(未显示)至少部分地容纳在其中。一对其纵轴基本上沿横向方向TD延伸的支撑轴11从连接器主体10的相对的侧向(左和右)外表面向外伸出。每个支撑轴11整体上大体为柱状,夹持凸起12(作为一种优选的夹持结构)沿径向从前端(连接器主体10外表面的凸出端)的外圆周表面伸出。当沿支撑轴11的纵向方向观察时,夹持凸起12优选基本上为矩形,并且从支撑轴11的外圆周表面向后(与朝向配套连接器M的CD相反的方向)伸出。夹持凸起12沿着垂直方向的尺寸小于支撑轴11的外径,并且夹持凸起12沿着垂直方向的中心与支撑轴11的中心基本上位于相同的高度。此类夹持凸起12的外表面优选基本上与支撑轴11的凸出端面齐平并相连,而且在夹持凸起12的内表面和连接器主体10的外端面之间界定了间隙。
弹性锁定件14形成于连接器主体10的左外表面(图1至3的前表面)上。弹性锁定件14位于连接器主体10外端面后边缘的上端,即位于支撑轴11后面的斜上方,并且沿着连接器主体10的外端面向后形成悬臂。此类弹性锁定件14沿着变形方向DD(或者基本上沿着横向方向TD)即基本上与支撑轴11的纵轴平行的方向和/或基本上与杠杆20旋转或者枢转方向垂直的方向弹性变形,且杠杆20将其前端作为支撑点。在弹性锁定件14没有弹性变形的自由状态下,弹性锁定件14的外表面基本上与连接器主体10的外端面齐平。另外,在弹性锁定件14外表面上形成了在自由状态下从连接器主体10外端面向外伸出的锁定凸起15。
杠杆20(作为一种优选的可移动构件)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包括可操作部21和一对基本上为板形的臂部22,其中臂部22从可操作部21的相对的左右端或端部基本上平行地延伸,从而基本上呈现门状或者桥状。臂部22的平面表面基本上与连接器主体10的外端面平行,并且侧向(左和右)臂部22形成有轴承孔23,轴承孔23沿着横向方向TD的中心轴基本上彼此对齐并且从臂部22的内表面穿透到外表面。轴承孔23整体上大体为圆形,并且其内径等于或者略大于支撑轴11的外径。杠杆20支撑在连接器主体10上,通过轴承孔23与支撑轴11的接合而绕着支撑轴11旋转或枢转,旋转或枢转的角度范围在大约60°和大约120°之间,最优选为大约90°,即旋转连接起始位置CSP(参见图1)和连接终止位置CEP(参见图3)之间的角度。
臂部22的内表面和连接器主体10的外侧面与支撑轴11的纵轴基本上成直角,并且当杠杆20在连接起始位置CSP和连接终止位置CEP之间旋转或枢转或移动的过程中,而且臂部22的内表面和连接器主体10的外端面在被夹持着基本上彼此滑动接触或在两者之间界定了狭窄的间隙时基本上保持平行。每个臂部22均形成有通过切除或切槽其外周边的一部分而形成的退出部24,该部分基本上对应于杠杆20位于连接起始位置CSP时的弹性锁定件14,每个臂部22还形成有通过在臂部22的一部分上制造窗孔或凹槽而形成的锁定孔25,该部分基本上对应于杠杆20位于连接终止位置CEP时的弹性锁定件14。
当杠杆20位于连接起始位置CSP和连接终止位置CEP之间的旋转或枢转区域中时,不论杠杆20位于旋转区域中的哪一个位置上,弹性锁定件14总是基本上面向臂部22的内表面,并且锁定凸起14与臂部22的内表面干涉从而使弹性锁定件14向内(向远离臂部22的一侧)发生弹性变形(参见图7)。在该状态下,弹性锁定件14的弹性恢复力充当从弹性锁定件14向臂部22上施加的向外(基本上与支撑轴11的纵轴和/或横向方向TD平行并且朝向支撑轴11的凸出端的方向)的挤压力。
杠杆20的旋转区域包括其中弹性锁定件14与臂部的内表面干涉而发生弹性变形的干涉区域和其中弹性锁定件14处于自由状态即没有弹性变形的非干涉区域。连接终止位置CEP和连接起始位置CSP位于非干涉区域中,而连接终止位置CEP和连接起始位置CSP之间的较大范围的区域即为干涉区域或者对应于干涉区域。
每个轴承孔23形成有槽口26,槽口26优选地通过在开口边缘的一部分上形成基本上矩形的切口而形成。槽口26具有沿着支撑轴11的纵向方向允许支撑轴11上的夹持凸起12通过所需的最小形状,即具有与夹持凸起12基本上相同的形状和尺寸。仅仅当杠杆20位于连接终止位置CEP时,槽口26才基本上与夹持凸起12对齐(基本上相对应)以允许夹持凸起12通过,并且仅在位于连接终止位置CEP上时才允许臂部22(轴承孔23)装接到支撑轴11上或者脱离支撑轴11。换句话说,当杠杆20位于连接终止位置CEP时,槽口26被定向成朝向与夹持凸起12相对应。因此,如果杠杆20从连接终止位置CEP向连接起始位置CSP仅仅发生略微的旋转或枢转,槽口26基本上就不与夹持凸起12对齐,即仅仅部分地与夹持凸起12对齐(相对应)或者根本不与夹持凸起12对齐(相对应)。在这种不对齐的状态下,因为夹持凸起12和轴承孔23的开口边缘从外侧接合,所以夹持凸起12不能经过槽口26,从而使臂部22(轴承孔23)不能装接在支撑轴11上和/或脱离支撑轴11。
在每个臂部22的外表面中,基本上沿着轴承孔23的开口边缘形成了(优选基本上为扇形或扇面形或弧形)的凹槽27,并且夹持凸起12至少部分地容纳在该凹槽27中。至少部分地容纳在凹槽27中的夹持凸起12的凸出端面基本上与臂部22的外表面齐平。上文所述的槽口26位于凹槽27的形成区域中。凹槽27在所需的最小区域中形成,以便当杠杆20在连接起始位置CSP和连接终止位置CEP之间旋转或者枢转时总能将夹持凸起12容纳在凹槽27中。
每个臂部22的外表面从接近支撑轴11的位置向臂部22的外周边沿着弧形(曲线)轻微地切槽,从而形成凸轮凹槽28。当杠杆20位于连接起始位置CSP上时,凸轮凹槽28的入口基本上朝向前方(基本上朝向配套连接器M或者基本上沿着连接方向CD的方向),并且在这种状态下配接连接器M的凸轮从动件Mb至少部分地进入凸轮凹槽28的入口。当凸轮从动件Mb位于凸轮凹槽28的入口中,杠杆20向连接终止位置CEP旋转或者枢转时,配套连接器M被拉向连接器主体10(或者辅助配套连接器M朝向内孔连接器F的运动),而且优选通过凸轮凹槽28和凸轮从动件Mb的接合,连接器主体10至少部分地装配到插口Ma中。当杠杆20到达连接终止位置CEP时,配套连接器M和连接器主体10基本上正确地连接。
接下来,将描述该实施例的功能。
当杠杆20位于连接起始位置CSP(非干涉区域)时,弹性锁定件14处于没有发生弹性变形的自由状态,因为它基本上朝向退出部24并且没有与臂部22接触。
当杠杆20从该状态CSP开始旋转或者枢转时,锁定凸起14与臂部22的内表面干涉从而使弹性锁定件14沿着远离臂部22的方向(变形方向DD)发生弹性变形,如图7所示。因此,锁定凸起14被夹持着基本上与臂部22的内表面进行滑动接触,在它上面由弹性锁定件14的弹性恢复力产生的挤压力沿着朝向支撑轴11的凸出端的方向(向外)作用。然而,支撑轴11的夹持凸起12位于远离轴承孔23的槽口26的位置上并且同臂部22的外表面(切槽27)从外侧进行接合(参见图6)。因此,即使向外挤压臂部22,臂部22(轴承孔23)也不会从支撑轴11上脱离。当杠杆20位于连接起始位置CSP和从连接终止位置CEP略朝向连接起始位置CSP的位置之间时,可以通过夹持凸起12防止它脱离。
当杠杆20位于连接终止位置CEP(非干涉区域)时,弹性锁定件14没有与臂部22接触,并且因为锁定孔25基本上朝向弹性锁定件14而通过至少部分地恢复弹性而返回到自由位置(参见图8)。因此,在朝向支撑轴11凸出端的方向上,弹性锁定件14没有在臂部22上施加挤压力。因为在该CEP状态下夹持凸起12基本上与槽口26对齐,所以夹持凸起12可以经过槽口26并且臂部22可以装接到支撑轴11上并且可以脱离支撑轴11(参见图9)。然而,因为弹性锁定件14并不挤压臂部22,所以只要外力沿着远离另一个臂部22的开口方向上施加到臂部22上,臂部22就不会脱离支撑轴11。因此,杠杆20会保持装配在支撑轴11上。
另外,弹性锁定件14的锁定凸起15和锁定孔的边缘25相接合(参见图8),从而防止杠杆20朝向连接起始位置CSP的旋转或者枢转运动。当连接器F通过杠杆20的旋转或者枢转运动而与配套连接器M连接后,配套连接器M的插口Ma就位于连接器主体10的周围,并且插口Ma朝向包括支撑轴11在内的臂部22区域的外表面。这可以防止臂部22沿着开口方向发生移位(向外移位),而这反过来又能够可靠地防止臂部22脱离支撑轴11。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只有当杠杆20位于非干涉区域中即弹性锁定件14没有发生弹性变形的区域中时,槽口26和夹持凸起12才基本上对齐。当杠杆20位于干涉区域中并且弹性锁定件14弹性挤压杠杆20时,夹持凸起12与轴承孔23的开口边缘接合以防止杠杆20脱离支撑轴11。由于来自弹性锁定件14的弹性挤压力作为防止杠杆20旋转的手段,所以可以防止杠杆20沿支撑轴11的纵向方向(或横向方向TD)发生移位。
一旦杠杆式连接器F运输到与配套连接器F相连接的位置上,杠杆20通常就夹持在连接起始位置CSP上用于高效的连接操作。因为在这个实施例中夹持凸起12和槽口26在连接起始位置CSP上没有对齐,所以在运输期间杠杆20不可能脱离连接器主体10。
因为当杠杆20位于连接起始位置CSP上时弹性锁定件14朝向退出部24并且没有弹性变形,所以即使杠杆20长时间地停留在连接起始位置CSP上时弹性锁定件14也不会出现疲劳。
在杠杆20位于连接起始位置CSP和连接终止位置CEP之间旋转的过程中,在整个行程期间(优选不包括连接终止位置CEP)都从弹性锁定件14向臂部22的内表面上施加弹性挤压力。然而,杠杆20在旋转或者枢转运动期间不可能脱离,因为夹持凸起12和槽口26没有对齐。
因此,为了防止杠杆20(作为显示凸轮动作的一种优选可移动构件)在作为防止杠杆20运动或者旋转手段的弹性锁定件14的弹性挤压力的作用下沿着支撑轴11的纵向方向(或者横向方向TD)移位,仅仅当杠杆20在非干涉区域(连接终止位置CEP)中时,即弹性锁定件14没有弹性变形的区域时,杠杆20(作为一种优选的可移动构件)的轴承孔23的一个或者多个槽口26才能和连接器主体10的支撑轴11的一个或者多个夹持凸起12基本上对齐,并且仅仅在此状态下杠杆20才可以装接和脱离。当杠杆20位于干涉区域中并且弹性锁定件14沿着基本上与支撑轴11的纵向(或者横向方向TD)平行的方向弹性挤压杠杆20时,夹持凸起12与轴承孔23的开口边缘接合以防止杠杆20脱离支撑轴11。因此,由于有弹性锁定件14的弹性挤压力,所以杠杆20不可能脱离支撑轴11。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描述和图示的实施例。例如,下列实施例也包含在本发明中由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技术范围内。除了下列实施例,可以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前提下进行各种变动。
(1)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弹性锁定件设置在连接器主体上,但是根据本发明它也可以设置在杠杆上。
(2)虽然非干涉区域仅仅包括两个位置即上述实施例中的连接起始位置和连接终止位置,但是本发明对非干涉区域存在于连接起始位置和连接终止位置之间的情形也同样适用。在这种情形下,可以做出优选的配置,从而防止即使是当弹性锁定件在没有弹性变形的自由位置上时也不防止杠杆发生旋转。
(3)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弹性锁定件防止杠杆在连接终止位置上发生旋转,但是根据本发明它也可以在连接起始位置上防止杠杆发生旋转。
(4)虽然可移动构件优选为杠杆(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也适用于具有其它可操作模式例如基本上线性移动的滑块或者具有不同运动或者操作路径(例如曲线路径)以显示凸轮动作的可移动构件。在这种情形中,可移动构件的轴承或者支撑孔具有基本上对应于可移动构件的运动路径的形状(例如对于具有基本上直的或者线性的运动路径的可移动构件则为基本上直的或线性的槽口)。轴承孔被扩宽或者具有的形状可以允许当可移动构件位于连接终止位置CEP上时支撑轴特别是它上面的夹持凸起可以退出。
(5)尽管在上述优选实施例中夹持凸起12(作为一种优选的夹持结构)从支撑轴11前端的外圆周表面沿径向伸出,但是应当理解夹持结构也可以具有任何其它合适的形状,只要它能在不同于连接终止位置CEP的其它位置上夹持可移动构件20(特别是杠杆20的臂部22)即可。
参考数字列表F……杠杆式连接器10……连接器主体11……支撑轴12……夹持凸起14……弹性锁定件20……杠杆23……轴承孔26……槽口28……凸轮凹槽M……配套连接器Ma……插口Mb……凸轮从动件
权利要求
1.具有可移动构件(20)的连接器(F),包括连接器主体(10),该连接器主体(10)形成有从其外表面伸出的至少一个支撑轴(11),可移动构件(20),该可移动构件(20)形成有至少一个轴承孔(23),并通过轴承孔(23)与支撑轴(11)的接合而可移动地支撑在连接器主体(10)上,形成于轴承孔(23)的开口边缘上的槽口(26),夹持结构(12),其设置在支撑轴(11)处或支撑轴(11)上,以通过经由槽口(26)允许可移动构件(20)装接到支撑轴(11)上或者脱离支撑轴(11),并且通过与轴承孔(23)的开口边缘接合以防止可移动构件(20)脱离支撑轴(11),弹性锁定件(14),其设置在连接器主体(10)和可移动构件(20)之中的任何一个上,可以沿着基本上与支撑轴(11)的纵向平行的方向(TD)发生弹性变形,并且在弹性锁定件(14)没有弹性变形的自由状态下能够防止可移动构件(20)的运动,可移动构件(20)的可移动区域,其包括弹性锁定件(14)发生弹性变形而与可移动构件(20)或连接器主体(10)滑动接触的干涉区域和弹性锁定件(14)处于基本上没有弹性变形的自由状态下的非干涉区域,其特征在于,仅当可移动构件(20)位于非干涉区域中的任何位置时,槽口(26)和夹持结构(12)才基本上彼此对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F),其特征在于,可移动构件(20)包括形成有至少一个轴承孔(23)并且可旋转地支撑在连接器主体(10)上的杠杆(2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F),其特征在于,杠杆(20)被支撑成可以在连接起始位置(CSP)和连接终止位置(CEP)之间旋转。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F),其特征在于,当可移动构件(20)位于连接起始位置(CSP)上时,配套连接器(M)的凸轮从动件(Mb)可与可移动构件(20)的凸轮凹槽(28)接合,在移动可移动构件(20)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凸轮凹槽(28)和凸轮从动件(Mb)的接合将配套连接器(M)拉向连接器主体(10),并且当可移动构件(20)到达连接终止位置(CEP)时,配套连接器(M)和连接器主体(10)基本上正确地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连接器(F),其特征在于,连接终止位置(CEP)位于非干涉区域中。
6.如权利要求3、4或5所述的连接器(F),其特征在于,仅在连接终止位置(CEP)时槽口(26)和夹持结构(12)才基本上彼此对齐。
7.如上述权利要求3至6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F),其特征在于,当可移动构件(20)位于连接终止位置(CEP)上时,在自由状态下的弹性锁定件(14)防止可移动构件(20)向连接起始位置(CSP)运动。
8.如上述权利要求3至7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F),其特征在于,配套连接器(M)的插口(Ma)可以至少部分地从外侧朝向可移动构件(20),从而防止可移动构件(20)沿着基本上与支撑轴(11)纵轴平行的脱离方向从支撑轴(11)进行移位,且可移动构件(20)移动至连接终止位置(CEP)以便将连接器主体(10)和配套连接器(M)连接起来。
9.如上述权利要求3至8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杠杆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连接起始位置(CSP)位于非干涉区域中。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防止杠杆在作为防止杠杆旋转手段的弹性锁定件的弹性挤压力作用下沿着支撑轴的纵向方向发生移位。仅当杠杆20位于非干涉区域(连接终止位置)时,即位于弹性锁定件14没有弹性变形的区域中时,杠杆20的轴承孔23的槽口26才与连接器主体10的支撑轴11的夹持凸起12对齐,并且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杠杆20才可以装接和脱离。当杠杆20位于干涉区域中并且弹性锁定件14沿着基本上与支撑轴11的纵向平行的方向弹性挤压杠杆20时,夹持凸起12与轴承孔23的开口边缘接合以防止杠杆20脱离支撑轴11。因此,杠杆20不会由于弹性锁定件14的弹性挤压力而脱离支撑轴11。
文档编号H01R13/629GK1638205SQ200510003728
公开日2005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7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7日
发明者宫元俊文 申请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