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充电或供电的电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47769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充电或供电的电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安放两种尺寸电池的用于充电或供电的电路装置。
背景技术
可安装放置五号、七号等两种不同尺寸电池的充电装置历来已经为人们所公知,这样的充电装置例如在日本专利公开特开2000-348779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得以公开。
在该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充电装置上设置有用于按照五号电池和七号电池的纵长方向的尺寸来调整其负侧端子位置的负侧端子位置调整部件,该负侧端子位置调整部件为相对于电池容纳部可倾倒的结构,当在充电装置上安放五号电池时,使负侧端子位置调整部件放倒将该五号电池安放在充电装置本体的正侧端子和负侧端子之间,当安放七号电池时,使负侧端子位置调整部件立起将该七号电池安放在该负侧端子位置调整部件和充电装置本体的正侧端子之间这样构成。
但是,当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充电装置中安放五号电池和七号电池时,需要放倒或立起负侧端子位置调整部件,该操作对用户来说费事且麻烦,在便利性这一点上存在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就是以与现有的结构完全不同的结构提供一种用于充电或供电的电路装置为课题,该电路装置含有能简单安放五号、七号等两种不同尺寸电池的充电装置。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如上所述,接下来说明用于解决该课题的技术方案。
首先,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用于充电或供电的电路装置,可安放两种尺寸电池,具备第1容纳凹部,安放两种尺寸的电池之中较大一方的电池;第2容纳凹部,从上述第1容纳凹部内的纵长方向一侧端向纵长方向另一侧凹陷设置,安放两种尺寸的电池之中较小一方的电池;正侧端子,以可接触安放在上述第1容纳凹部的较大一方电池的正极端子和安放在上述第2容纳凹部的较小一方电池的正极端子双方的结构,在上述第2容纳凹部凹陷的方向形成为纵长形状,安装于上述两容纳凹部的纵长方向一侧的壁部;负侧端子,其结构是以可接触安放在上述第1容纳凹部的较大一方电池的负极端子和安放在上述第2容纳凹部的较小一方电池的负极端子双方的方式在容纳凹部的纵长方向可弹性变形的结构,安装于上述第1容纳凹部的纵长方向另一侧的壁部;引导凹部,沿上述可弹性变形的负侧端子的前端的移动路径凹陷设置在上述第1容纳凹部内的纵长方向另一侧端部,其中,上述负侧端子具有基部,安装于上述第1容纳凹部的纵长方向另一侧的壁部;第1接触部,以从上述基部的一端延伸出来,相对于该基部在容纳凹部的纵长方向上可弹性回转的结构,与安放在上述第1容纳凹部的较大一方电池的负极端子相接触;臂部,从上述第1接触部的一端延伸设置,相对于该第1接触部在容纳凹部的纵长方向上可弹性回转;第2接触部,从上述臂部的一端延伸设置,通过上述臂部向容纳凹部的纵长方向另一侧弹性回转而与安放在上述第2容纳凹部的较小一方电池的负极端子相接触,并且当在上述第1容纳凹部安放较大一方电池时,通过上述第1接触部向容纳凹部的纵长方向另一侧弹性回转而没入到上述引导凹部内。
另外,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用于充电或供电的电路装置,使上述臂部的厚度形成得比上述第1接触部的厚度还薄。
然后,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用于充电或供电的电路装置,使上述臂部的宽度形成得比上述第1接触部的宽度还窄。
进而,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四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用于充电或供电的电路装置,在上述引导凹部的安放上述较小一方电池侧的侧部上设置限制部件,该限制部件限制上述第2接触部从该第2接触部的以上述第1接触部的一端为中心的回转轨迹面向电池的安放方向位移超过规定量。
然后,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五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用于充电或供电的电路装置,使上述第2接触部形成为带有圆形的形状。
本发明通过如上述那样进行构成,而取得如下效果。
首先,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中,无论是将较大一方电池还是较小一方电池安放在用于充电或供电的电路装置中时,用一次操作即可简单地进行安放,而谋求便利性的提高。进而,在本发明的构成中,由于较大一方电池的安放位置和较小一方电池的安放位置并不错综复杂,所以即使对机器操作能力较弱的人也容易明白其安放位置而不会为安放在哪里而迷惑,无论在安放较大一方电池时还是在安放较小一方电池时都能从大致相同的位置、以大致相同的操作顺序进行安放,借助于负侧端子的弹性回转来调整两个尺寸电池的安放位置并使得使用方便性变好。
另外,在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中,使上述臂部比上述第1接触部更易于弹性变形来构成,当将较小一方电池安放在用于充电或供电的电路装置的第2容纳凹部时,就可有效防止第1接触部联动于臂部而弹性回转,可使臂部以第1接触部的一端为中心回转,并可以使较小一方电池的负极端子可靠地抵接于从臂部的一端延伸设置的第2接触部,而使可靠性提高。
另外,在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中,使上述臂部比上述第1接触部更易于弹性变形来构成,当将较小一方电池安放在用于充电或供电的电路装置的第2容纳凹部时,就可有效防止第1接触部联动于臂部而弹性回转,可使臂部以第1接触部的一端为中心回转,并可使较小一方电池的负极端子可靠地抵接于从臂部的一端延伸设置的第2接触部,而使可靠性提高。
另外,在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中,在将较小一方电池安放在用于充电或供电的电路装置的第2容纳凹部时,第1接触部联动于臂部的弹性回转而相对于基部弹性回转当臂部欲向电池的安放方向下移时,借助于限制部件就能够限制从臂部的一端延伸设置的第2接触部从该第2接触部的以第1接触部的一端为中心的回转轨迹面向电池的安放方向位移超过规定量,较小一方电池的负极端子就能可靠地抵接在该第2接触部上,而使可靠性提高。
另外,在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中,当将较小一方电池安放在用于充电或供电的电路装置上时,形成为圆弧状等带有圆形的形状的第2接触部柔软地接触在较小一方电池的负极端子上,从而能防止双方损伤。


图1是充电装置1的俯视图。
图2是电池安放部10的俯视图。
图3是去除了负侧端子20的状态下的电池安放部10的俯视图。
图4是图2中的A-A向剖视图。
图5是图3中的B-B向剖视图。
图6是电池安放部10中安放了五号电池30的状态的图。
图7是电池安放部10中安放了七号电池40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接下来,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下面作为本发明的用于充电或供电的电路装置的一例,以充电装置的电路装置为例来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充电装置的电路装置,还可以是形成于电池安放部的用来从电池向负荷供电的电路装置,该电池安放部为收音机或手表等用电池驱动的机器的电池安放部。
如图1所示,充电装置1具有两个电池安放部10·10,在各电池安放部10上可安放两种尺寸的二次电池(以下称为电池)而构成。在这里,两种尺寸的电池以五号电池和七号电池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这些尺寸的电池。
此可安放五号电池30和七号电池40的充电装置1具有与国产香烟20根装标准烟盒大致相同的尺寸,横宽方向长度为与五号电池30的纵长方向长度大致相同的长度,纵长方向为五号电池30的纵长方向长度的1.5倍以内,高度为五号电池30的直径的1.75倍以内以谋求紧凑化,并按业界最小尺寸来构成。
如图1至图4所示,上述各电池安放部10具有第1容纳凹部11,第2容纳凹部12,正侧端子19,负侧端子20,引导凹部13,其中,第1容纳凹部11安放上述两种尺寸的电池之中较大一方尺寸的五号电池30;第2容纳凹部12从第1容纳凹部11内的纵长方向一侧端向纵长方朝向另一侧凹陷设置,安放两种尺寸的电池之中较小一方尺寸的七号电池40;正侧端子19为可接触安放在第1容纳凹部11的五号电池30的正极端子31和安放在第2容纳凹部的七号电池40的正极端子41双方的结构,在第2容纳凹部12凹陷的方向形成为纵长形状,安装于两容纳凹部11·12的纵长方向一侧的壁部15;负侧端子20为以可接触安放在第1容纳凹部11的五号电池30的负极端子32和安放在第2容纳凹部的七号电池40的负极端子42双方的方式在容纳凹部的纵长方向可弹性变形的结构,安装于第1容纳凹部11的纵长方向另一侧的壁部16;引导凹部13沿可弹性变形的负侧端子20的前端(后述的第2接触部24)的移动路径凹陷设置在第1容纳凹部11内的纵长方向另一侧端部。
如图5所示,第2容纳凹部12自第1容纳凹部11的下部起凹陷,该第1容纳凹部11形成为沿五号电池30的下半部外周形状的凹曲面,该第2容纳凹部12形成为沿七号电池40的下部外周形状的凹曲面。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五号电池30的下半部就容纳于第1容纳凹部11,该五号电池30的下半部的半径方向两侧部被第1容纳凹部11的凹曲面所支承,该五号电池30的下端部位于上述第2容纳凹部12上面而成为悬浮于空中的状态。另外,七号电池40的下部以没有间隙的方式容纳于第2容纳凹部12这样构成。
如图2、图4所示,上述负侧端子20具有基部21,第1接触部22,臂部23,第2接触部24,其中,基部21被安装于第1容纳凹部11的纵长方向另一侧的壁部16;第1接触部22从该基部21的一端21c延伸出来;臂部23从该第1接触部22的一端22a延伸出来;第2接触部24从该臂部23的一端23a延伸设置。
上述基部21侧面看为将“J”字母上下倒置的形状,具有垂直部21a和圆弧部21b,其中,该垂直部21a被安装于上述壁部16,圆弧部21b从该垂直部的上端呈圆弧状进行弯曲,该负侧端子20的基部21的垂直部21a的下端和上述正侧端子19的下端被连接到电路基板18,两端子间19·20可通电这样构成。
基部21的圆弧部21b形成为大致180度的弧,第1接触部22从该圆弧部21b的一端21c延伸设置。如图6所示,该第1接触部22为相对于基部21可沿容纳凹部的纵长方向弹性回转的结构,与放置在第1容纳凹部11的五号电池30的负极端子32接触这样构成。
上述臂部23侧面看形成为“L”字母状,该臂部23相对于第1接触部22可沿容纳凹部的纵长方向弹性回转而构成。如图2所示,该臂部23其宽度(相对于容纳凹部宽方向的长度)形成得比第1接触部22的宽度窄,且臂部23一方比第1接触部22更易于弹性变形地构成。在图2中,臂部23以宽度从第1接触部22的一端向第2接触部24逐渐变窄的方式形成为锥状,但并不限定于该形状。
这样,通过使臂部23的宽度比第1接触部22的宽度还窄地形成,当将七号电池40安放在充电装置1的第2容纳凹部12内时,就可有效地防止第1接触部22联动于臂部23进行弹性回转,并可以使臂部23以第1接触部22的一端22a为中心进行回转,还可以使七号电池40的负极端子42可靠地抵接于从臂部23的一端23a延伸设置的第2接触部24,而谋求可靠性的提高。
另外,还可以使臂部23的厚度形成得比第1接触部22的厚度薄,在该场合下,臂部23一方也比第1接触部22更易于弹性变形,当将七号电池40安放在充电装置1的第2容纳凹部12内时,就可有效防止第1接触部22联动于臂部23而弹性回转,并可以使臂部23以第1接触部22的一端为中心进行回转,还可以使七号电池40的负极端子42可靠地抵接于从臂部23的一端延伸设置的第2接触部24,可谋求可靠性的提高。
上述第2接触部24呈圆弧状地形成为带有圆形的形状,被设置在负侧端子20的前端,通过臂部23向容纳凹部的纵长方向另一侧弹性回转而与安放于第2容纳凹部12的七号电池40的负极端子42相接触(参照图7),并且当五号电池30被安放在第1容纳凹部11时,通过上述第1接触部22向容纳凹部的纵长方向另一侧弹性回转而大致完全没入到上述引导凹部13内(参照图6)这样构成。
此外,第2接触部24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圆弧形状,也可以是在三角形状上将其角进行了倒角处理的形状等,并没有特别限定带有圆形的形状。
该第2接触部24柔软地接触到被安放于第2容纳凹部12的七号电池40的负极端子42,而防止双方损伤。
另外,如图4、图5所示,在上述引导凹部13中安放七号电池40侧的侧部(壁部16侧的相反侧部)上设置着限制部件17,该限制部件17限制上述第2接触部24从该第2接触部24的以上述第1接触部22的一端22a为中心的回转轨迹面向下方(电池安放方向)位移超过规定量(例如数mm)。该限制部件17在壁部16侧的上部形成倾斜面,如果臂部23接触于限制部件17的倾斜面,则臂部23一边被该限制部件17的倾斜面所引导一边进行回转这样构成。
此外,该限制部件17还可以与形成第2容纳凹部12的框架一体形成,也可以单体形成。
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当将七号电池40安放在充电装置1的第2容纳凹部12时,第1接触部22联动于臂部23的弹性回转而相对于基部21进行弹性回转当臂部23欲向电池的安放方向下移时,借助于限制部件17就能够限制从臂部23的一端延伸设置的第2接触部24从该第2接触部24的以上述第1接触部22的一端22a为中心的回转轨迹面向下方位移超过规定量,还能够使七号电池40的负极端子42可靠地抵接于该第2接触部24,而谋求可靠性的提高。
本发明如上面那样进行构成,在本发明中,无论是将五号电池30还是七号电池40安放在充电装置1中时,用一次操作即可简单地进行安放,而谋求便利性的提高。进而,在本发明的构成中,由于五号电池30的安放位置和七号电池40的安放位置并不错综复杂,所以即使对机器操作能力较弱的人也容易明白其安放位置而不会为安放在哪里而迷惑,无论在安放五号电池30时还是在安放七号电池40时都能从大致相同的位置、以大致相同的操作顺序进行安放,借助于负侧端子20的弹性回转来调整两个尺寸电池30·40的安放位置,并使得使用方便性变好这样构成。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充电或供电的电路装置,可安放两种尺寸电池,具备第1容纳凹部,安放两种尺寸的电池之中较大一方的电池;第2容纳凹部,从上述第1容纳凹部内的纵长方向一侧端向纵长方向另一侧凹陷设置,安放两种尺寸的电池之中较小一方的电池;正侧端子,以可接触安放在上述第1容纳凹部的较大一方电池的正极端子和安放在上述第2容纳凹部的较小一方电池的正极端子双方的结构,在上述第2容纳凹部凹陷的方向形成为纵长形状,安装于上述两容纳凹部的纵长方向一侧的壁部;负侧端子,其结构是以可接触安放在上述第1容纳凹部的较大一方电池的负极端子和安放在上述第2容纳凹部的较小一方电池的负极端子双方的方式在容纳凹部的纵长方向可弹性变形的结构,安装于上述第1容纳凹部的纵长方向另一侧的壁部;引导凹部,沿上述可弹性变形的负侧端子的前端的移动路径凹陷设置在上述第1容纳凹部内的纵长方向另一侧端部,其中,上述负侧端子具有基部,安装于上述第1容纳凹部的纵长方向另一侧的壁部;第1接触部,以从上述基部的一端延伸出来,相对于该基部在容纳凹部的纵长方向上可弹性回转的结构,与安放在上述第1容纳凹部的较大一方电池的负极端子相接触;臂部,从上述第1接触部的一端延伸设置,相对于该第1接触部在容纳凹部的纵长方向上可弹性回转;第2接触部,从上述臂部的一端延伸设置,通过上述臂部向容纳凹部的纵长方向另一侧弹性回转而与安放在上述第2容纳凹部的较小一方电池的负极端子相接触,并且当在上述第1容纳凹部安放较大一方电池时,通过上述第1接触部向容纳凹部的纵长方向另一侧弹性回转而没入到上述引导凹部内。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充电或供电的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使上述臂部的厚度形成得比上述第1接触部的厚度还薄。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充电或供电的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使上述臂部的宽度形成得比上述第1接触部的宽度还窄。
4.按照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充电或供电的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引导凹部的安放上述较小一方电池侧的侧部上设置限制部件,该限制部件限制上述第2接触部从该第2接触部的以上述第1接触部的一端为中心的回转轨迹面向电池的安放方向位移超过规定量。
5.按照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充电或供电的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使上述第2接触部形成为带有圆形的形状。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简单安放五号、七号等两种尺寸电池的用于充电或供电的电路装置。具备安放五号电池的第1容纳凹部(11),安放七号电池的第2容纳凹部(12),安装于两容纳凹部(11·12)的一侧的壁部(15)的正侧端子(19),安装于第1容纳凹部(11)的另一侧的壁部(16)的负侧端子(20),凹陷设置在第1容纳凹部(11)内的另一侧端部的引导凹部(13),其中,负侧端子(20)具有安装于上述壁部(16)的基部(21),从该基部(21)的一端(21c)延伸出来的第1接触部(22),从该第1接触部(22)的一端(22a)延伸设置的臂部(23),从该臂部(23)的一端(23a)延伸设置的第2接触部(24)。
文档编号H01R27/00GK1684336SQ200510009519
公开日2005年10月19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14日
发明者高冈浩实, 长井净 申请人:核心技术国际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