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57931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记忆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记忆卡连接器,用以与记忆卡连接以读写资料,尤其涉及一种斜插式的记忆卡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由于携带式电子产品的发展以及资料储存空间的需求加大,已有许多的小型记忆卡被设计出来,并且朝着减少体积及面积发展。目前小型记忆卡有如xD记忆卡(eXtreme Digital Card),或miniSD记忆卡(mini Secure Digital Card)均适用于各种携带式电子产品,例如行动电话、数字摄影机等。
为着读取记忆卡,现有技术有一种记忆卡连接器是以斜插方式的插入记忆卡,藉此可以省略记忆卡连接器的顶壳而减少记忆卡连接器的体积及厚度。请参照图1,台湾申请号第092131861号专利,公告于公元2004年11月01日的『miniSD记忆卡连接器』。该miniSD记忆卡连接器包括有一纵长状的绝缘本体20a、一对夹持臂30a、及若干插接端子40a固置在该绝缘本体20a上;其中该绝缘本体20a的左右两侧侧壁22a,23a各向外凸起一卡掣肋以压住该夹持臂30a;两侧侧壁22a,23a的外侧面各形成一嵌置槽以供该夹持臂30a嵌入(如图中夹持臂30a虚线所示);该对夹持臂30a呈相对称结构,各具有一狭长板体31a,该板体31a的前段端部各设成呈锥面的止挡块32a,而且该板体31a的后段33a各自容置在绝缘本体20a的两侧侧壁22a,23a的嵌置槽内,该板体31a的前段端部则各自凸伸出该绝缘本体20a的两侧侧壁22a,23a。
然而上述现有技术具有下列的缺点一、正确卸下记忆卡,应先将夹持臂30a向外扳开。然而夹持臂30a的固定方式薄弱,使用多次后该夹持臂30a容易脱落。再者,若使用者不慎直接拉拔记忆卡时,会向外并向前拉扯该夹持臂30a,该记忆卡也容易受夹持臂刮损。
二、夹持臂30a呈外露状,缺少保护措施。特别是不慎过度操作时,容易向外变形而损坏。
三、记忆卡连接器两侧需保留空间供夹持臂30a移动,因此外围无法再设置其它机构,空间利用上有限。
因此,由上可知,上述现有的记忆卡连接器,在实际应用上,显然具有不便与缺陷存在,而可待加以改善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记忆卡连接器,供记忆卡以斜插的方式插入,并且提供稳固的记忆卡夹持装置,使夹持装置不易变形及脱落,以延长记忆卡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记忆卡连接器,具有保护记忆卡夹持装置的设计,可以避免外物勾扯、撞击或被过度弯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记忆卡连接器,进一步可以提供记忆卡接地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记忆卡连接器供一记忆卡斜向插入,包括一绝缘壳体、若干端子、及一对夹持装置。该绝缘壳体具有一底座、一由该底座的一端凸起的本体、及一对各由该底座的两侧向上凸起的侧壁,且形成一朝上的开放空间以收容该记忆卡,其中该本体具有一插入导板,其由顶端朝部份该开放空间凸出且形成一插槽。该若干端子收容于该本体内,每一端子具有一焊接端及一接触端,其中该接触端延伸至该开放空间以电性接触插入后的该记忆卡。该对夹持装置设于该绝缘壳体远离该本体的两侧以扣合插入后的该记忆卡。
为达上述的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记忆卡连接器中该对夹持装置各自向外形成一焊垫,该焊垫固定于电路板上且电性连接于电路板上的接地电路。
兹配合图式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但是此等说明仅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作任何的限制。


图1为现有的台湾申请号第092131861号专利『mini SD记忆卡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记忆卡连接器组合于电路板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记忆卡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记忆卡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记忆卡连接器仰视的立体组合图。
图6-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记忆卡连接器插入记忆卡的操作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记忆卡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沿图9中10-10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记忆卡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记忆卡连接器1,其固定在一电路板2上供一记忆卡斜向插入。本实施例是以mini SD记忆卡为例(如图5所示的记忆卡40),然而本实用新型特征同样可应用于其它的记忆卡。该记忆卡连接器1主要包括有一绝缘壳体10、若干端子20、及一对夹持装置30。
该绝缘壳体10具有一底座12、一本体14、及一对侧壁15、16。该本体14由该底座12的一端凸起。该对侧壁15,16各自由该底座12的两侧向上凸起,而形成一朝上的开放空间13以收容记忆卡。其中该本体14具有一插入导板142,该导板142由其顶端朝该开放空间13延伸且形成一插槽144。其中该本体14形成有若干端子槽140以收容该若干端子20。
请参阅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记忆卡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本实用新型中该端子20各具有一焊接端22及一接触端24,该焊接端22延伸至该本体14的外侧以焊接于该电路板2,该接触端24则朝该底座12上方延伸以电性接触于插入后的记忆卡。其中该底座12相对应于该端子20的接触端24的位置设有一镂空部120,该镂空部120可在该端子20压接过程中提供该接触端24下沉的裕度空间。其中该端子20可以用组装的方式设于该本体14内。组装式的该端子20,如图标,各具有一位于该焊接端22及该接触端24之间的固定段23,该固定段23两侧各形成有一干涉部232以干涉的方式固定于该端子槽140内。该固定段23的中央挖设一通孔234,该通孔234提供两侧的该干涉部232可弹性压缩,以方便组装。该端子20也可用嵌入式模铸(insert molding)的方式设于该本体14内,此时该端子20中的该固定段23可省略该干涉部232及该通孔234。
请再参阅图3,该夹持装置30较佳是金属材料,一面具有较佳强度,另一面可藉冲压而大量快速制造。本实用新型中该对夹持装置30的特点在于,分别固定于该绝缘壳体10远离该本体14的两侧以扣合插入后的记忆卡于该开放空间13内。本实施例中该夹持装置30略呈L型,而具有一水平部31及一垂直部32。该水平部31是固定于该底座12的两侧。该夹持装置30较佳乃是藉由埋入式模铸法(insertmolding)嵌入于该绝缘壳体10的底座12内;或者也可以是以插入干涉的方式固定于该底座12内。插入固定时,其中该底座12的两侧各设有一水平的侧槽127以供该水平部31固定于内。本实用新型的记忆卡连接器组合后如图4所示。
该夹持装置30的该垂直部32顶端形成一导角部34,该导角部34是呈弧状弯折以供记忆卡顺畅地卡入或取出。本较佳实施例是在由该垂直部32的顶端朝该开放空间13弯折形成圆滑的一上导角34a及一下导角34b,可圆滑地与记忆卡的侧边接触。其中上该导角34a可供记忆卡顺利卡入该开放空间13内,该下导角34b可在使用者不慎直接拔起记忆卡时,提供保护作用而不致受损。该垂直部32进一步各自向外冲压形成一向外水平延伸的焊垫33。该焊垫33一面有助于该夹持装置30固定于电路板上,另一面有助于抵挡外拨的力量而与该水平部31平稳地支撑该垂直部32。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中该焊垫33可选择性地电性连接于电路板上的接地电路,以于必要时提供记忆卡接地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为着保护该夹持装置30以避免外力撞击或被过度弯折,该对侧壁15、16各自凹设有一缺口152、162邻近于其末端,该对垂直部32各自固定于该底座12的该缺口152、162内。藉此在拨开该夹持装置30以卸下记忆卡时,该对侧壁15、16可适当地挡止使用者过度的力量而保护该夹持装置30;另外在组装或运输过程也可避免被外物勾扯该夹持装置30顶端的该导角部34。
本实用新型中该夹持装置30的特点之一是以其底部固定于该绝缘壳体10远离该本体14的两侧,并且弹性地向上延伸以扣合记忆卡,因此该夹持装置30是可变化的。虽然在本实施例中该夹持装置30是分开的,然而其底部的水平部也可以是连接的而一体成形地略呈U形,并且可以埋入式模铸法嵌入于该绝缘壳体10的底座12内。
虽然目前记忆卡不需要接地,倘若记忆卡具有输入输出的动作,甚至是高频时,则有可能需要接地,例如miniSD目前已提供有二条空余的信号端子可供发展成其它电子设备。本实用新型藉由该夹持装置30可同时提供接地的功能,其中该焊垫33可以选择性地电性连接于电路板上的接地电路,藉此可提供记忆卡接地的功能。
请参阅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记忆卡连接器仰视的立体组合图。本实用新型的该夹持装置30底部平衡地分别向内及向外固定,并且该对侧壁15、16提供保护措施。特别是不慎过度操作时,不会向外变形而损坏。此图也可看出该镂空部120在该端子20压接过程中,可以提供该接触端24下沉的裕度空间,并且可节省材料。
请参阅图6至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记忆卡连接器插入记忆卡的操作示意图。图6中显示本实用新型的该对侧壁15、16顶端的内侧各设有一斜面154、164,有助于导引记忆卡40的侧面41及42以进入该开放空间13。本实用新型的记忆卡连接器1插入记忆卡的步骤如下所述。首先将记忆卡40的前端斜状插入该本体14的该插入导板142下方的插槽144,此时该插入导板142具有导引的作用并且可使该记忆卡40准确地插入该插槽144。本实用新型中该侧壁15、16是配合记忆卡的外形而可以调整的,由于本实施例是以miniSD记忆卡为例,因此该侧壁16靠近该本体14的局部部份向内凸出以配合该miniSD记忆卡40的凹陷部44。
接着如图7所示,将该记忆卡40向下压入该开放空间13,该记忆卡40可沿着该侧壁15、16的斜面154、164被正确导引向下进入该记忆卡连接器。该记忆卡40的两侧面41、42同时抵接于该夹持装置30的该导引部34,该夹持装置30的该垂直部32被弹性地推开。等到该记忆卡40滑到该导引部34的下方后,该垂直部32向内弹回并且扣住该记忆卡40的两侧面41、42,如图8所示。
请参阅图9及图10,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记忆卡连接器的俯视图,及沿图9中10-10线的剖视图。由于该记忆卡40的顶面46被该垂直部32扣住,因此可稳固地插设于该记忆卡连接器1内。由图10中,可看出本实用新型的该夹持装置30的该水平部31稳固地固定于该绝缘壳体10的该底座12内,并且该夹持装置30的两端底部更藉由该焊垫33加强地焊接于电路板上。另外,可看出该垂直部32位于该对侧壁15、16的该缺口152、162内,使用者向外拨动到被侧壁15、16的内侧挡住时,已足使该夹持装置30离开该记忆卡40以供向上取出,藉此避免过大的拨开力量或外物勾扯造成破坏。
当要卸下记忆卡40时,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先向外侧扳开该对垂直部32,避免直接向上推出该记忆卡40而损伤记忆卡40。然后再取出记忆卡40。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中该导引部34提供该下导角34b,即使使用者意外地直接向上拔出该记忆卡40,也可使危险性降到最低。
权利要求1.一种记忆卡连接器,供一记忆卡斜向插入,其特征在于,该记忆卡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壳体,具有一底座、一由该底座的一端凸起的本体、及一对各由该底座的两侧向上凸起的侧壁,且形成一朝上的开放空间以收容该记忆卡,其中该本体具有一插入导板,其由顶端朝部份该开放空间凸出且形成一插槽;若干端子,固定于该本体,每一端子具有一焊接端及一接触端,其中该接触端朝该底座上方延伸以电性接触插入后的该记忆卡;一对夹持装置,设于该绝缘壳体远离该本体的两侧以扣合插入后的该记忆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忆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底座进一步于相对应于该端子的该接触端的位置设有一镂空部以提供该接触端下沉的裕度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忆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是以嵌入式模铸的方式固定于该本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忆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是以组装的方式固定于该本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忆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本体设有若干端子槽,并且其中该端子各具有一固定段,该固定段的两侧各具有一干涉部干涉固定于该端子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忆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段的中央挖设一通孔,该通孔提供两侧的该干涉部可弹性压缩以方便组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忆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对侧壁顶端的内侧各设有一斜面以导引该记忆卡进入该开放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忆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对夹持装置各自略呈L型,而具有一水平部及一垂直部,该水平部固定于该绝缘壳体远离该本体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记忆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水平部是以嵌入式模铸的方式固定于该绝缘壳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记忆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壳体远离该本体的两侧各设有一侧槽,其中该水平部各自固定于该侧槽内,该水平部是以组装的方式固定于该绝缘壳体的该侧槽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记忆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侧槽设置于该绝缘壳体的该底座内。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记忆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对夹持装置各自向外形成一焊垫。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记忆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焊垫由该垂直部冲压而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记忆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焊垫为接地焊垫。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忆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壳体远离该本体的两侧各凹设有一缺口,其中该对垂直部各设置于该缺口内。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记忆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垂直部的顶端各形成有一导引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记忆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垂直部的该导引部顶端朝该开放空间弯折形成一圆滑的上导角。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记忆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垂直部的该导引部顶端朝该开放空间弯折形成圆滑的上导角及下导角。
1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记忆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对夹持装置的该水平部彼此相连,其中该对扣合板一体成型地连接于该嵌入板的两侧。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忆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记忆卡是miniSD卡。
专利摘要一种记忆卡连接器供记忆卡以斜插的方式插入,并且提供稳固的记忆卡夹持装置,使夹持装置不易变形及脱落。该记忆卡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壳体、若干端子及一对夹持装置。该绝缘壳体具有一底座、一本体及一对侧壁,且形成一开放空间以收容该记忆卡,该本体具有一由其顶端朝部分该开放空间凸出的插入导板且形成一插槽。该端子收容于该本体内,每一端子具有一焊接端及一接触端,该接触端延伸至该开放空间以电性接触该插入后的记忆卡。该对夹持装置设于该绝缘壳体远离该本体的两侧以扣合插入后的该记忆卡。
文档编号H01R13/46GK2802753SQ20052000216
公开日2006年8月2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7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7日
发明者杨明勋 申请人:美国莫列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