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扣合机构的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60635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扣合机构的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组合,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扣合机构的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于电子连接器领域,为实现两匹配连接器之间稳固、可靠的配合,一些连接器厂商专门设计了具有扣合机构的连接器。
于公元1992年10月13日公告的美国专利公告第5,154,629号即揭示了一种具有扣合机构的插头连接器,此插头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绝缘本体内部收容端子组,外部依次包覆屏蔽壳体及塑胶外壳,塑胶外壳两侧并分别形成一收容腔。该插头连接器的扣合机构包括一对扣合臂,每一扣合臂对应收容于塑胶壳体两侧的收容腔内,扣合臂中部与塑胶外壳一体成型,前端为扣合部,后端为按压部。该扣合机构还包括两弹性体,弹性体一端与扣合臂的按压部一体成型,另一端与塑胶外壳侧壁抵顶。与该插头连接器匹配的插座连接器于两侧设置有对应的卡钩。对接时,插头连接器两扣合臂的扣合部分别与插座连接器对应的卡钩扣合或分离,从而实现二者间的扣合与解扣。
然而,上述插头连接器的扣合机构分别装设于连接器两侧,故而使得连接器整体横向宽度较宽。而且于具体设计时,由于需要考虑两扣合臂作动时的枢转空间,所以两收容腔必须具有足够的宽度,而此设计势必使该插头连接器的横向宽度更大,从而无法满足目前连接器小型化的发展趋势。对应的,由于上述插座连接器的卡钩亦相应设置于连接器两侧,使得该插座连接器整体横向宽度较宽,故而亦无法满足连接器小型化的发展趋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一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扣合机构的连接器组合,可降低连接器整体宽度,减小连接器体积,满足连接器小型化的发展趋势。
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二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扣合机构的插头连接器,可降低连接器整体宽度,减小连接器体积,满足连接器小型化的发展趋势。
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三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扣合机构的插座连接器,可降低连接器整体宽度,减小连接器体积,满足连接器小型化的发展趋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扣合机构的连接器组合,包括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其中,插头连接器包括塑胶本体、若干公端子及公扣合件。塑胶本体内部开设若干公端子槽及一通槽,公端子对应收容于塑胶本体的公端子槽内,公扣合件对应收容于塑胶本体的通槽内。公扣合件包括两扣合臂,两扣合臂挠性连接,每一扣合臂均具有扣合部及作动部。插座连接器与所述插头连接器扣合,包括塑胶壳体、若干母端子及母扣合件。塑胶壳体内部开设若干母端子槽及一收容腔,该收容腔前端与外界连通,供所述插头连接器插入,母端子对应收容于塑胶壳体的母端子槽内,并与所述插头连接器的公端子对应导通,母扣合件设置于塑胶壳体的收容腔内,具有保持部和锁扣部。其中,保持部与塑胶壳体固接,锁扣部与所述插头连接器的公扣合件的两扣合部扣合。
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二,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扣合机构的插头连接器,与一插座连接器扣合,包括塑胶本体、若干公端子及公扣合件。塑胶本体内部开设若干公端子槽及一通槽。公端子对应收容于塑胶本体的公端子槽内。公扣合件对应收容于塑胶本体的通槽内,包括两扣合臂,两扣合臂挠性连接,每一扣合臂均具有扣合部及作动部。
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三,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扣合机构的插座连接器,与一插头连接器扣合,包括塑胶壳体、若干母端子及母扣合件。塑胶壳体内部开设若干母端子槽及一收容腔,该收容腔前端与外界连通,供所述插头连接器插入。母端子对应收容于塑胶壳体的母端子槽内。母扣合件设置于塑胶壳体的收容腔内,具有保持部和锁扣部。其中,保持部与塑胶壳体固接。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扣合机构的插头连接器及与之匹配的插座连接器均通过扣合机构组装于连接器内部的设计,使得连接器内部空间得以充分利用,从而降低各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的整体宽度,使其体积得以减小,进而满足连接器小型化的发展趋势。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有扣合机构的连接器组合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有扣合机构的插头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有扣合机构的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有扣合机构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有扣合机构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有扣合机构的连接器组合于扣合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中各组件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插头连接器,110.塑胶本体,112.公端子槽,115.通槽,116.定位槽,117.定位块,120.公端子,150.公扣合件,151.扣合臂,152.连接杆,153.扣合部,155.作动部,160.按钮,163.按压部,165.抵顶部,166.定位杆,170.止挡架,145.线缆,141、142、143、144.公壳体,200.插座连接器,210.塑胶壳体,211.收容腔,212.母端子槽,213.凸柱,220.母端子,250.母扣合件,251.保持部,253.锁扣部,241、242.母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具有扣合机构的连接器组合包括插头连接器100和插座连接器200。
请参阅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具有扣合机构的插头连接器100包括塑胶本体110,塑胶本体110内部收容若干公端子120及一公扣合件150,外部包覆系列公壳体141、142、143、144,插头连接器100末端连接一线缆145。
如图2及图3所示,塑胶本体110内部开设若干公端子槽112,该等公端子槽112自上而下呈三排布置,对应收容公端子120。塑胶本体110于中排公端子槽112及下排公端子槽112之间开设一通槽115,通槽115由前向后纵向贯通塑胶本体110,对应收容公扣合件150。塑胶本体110两侧壁后端分别开设一定位槽116,两定位槽116横向连通通槽115,后端并与外界连通。
如图3所示,公扣合件150包括两扣合臂151,两扣合臂151中部由一具挠性的连接杆152挠性连接。每一扣合臂151均具有扣合部153及作动部155,扣合部153设于扣合臂151前端,作动部155设于扣合臂151后端,两扣合部153并设有彼此相对横向凸伸的卡钩。
如上所述,公扣合件150的连接杆152连接于两扣合臂151的中部并与两扣合臂151一体成形。当按压两扣合臂151的作动部155时,连接杆152挠性变形,使两扣合臂151的前端扣合部153处于打开状态,此时可进行与匹配插座连接器200的对接或拔离操作。当松开两扣合臂151的作动部155时,处于挠性变形的连接杆152因恢复形变而使得两扣合臂151的前端扣合部153回复扣合状态,此时公扣合件150的两扣合部153所设的卡钩与匹配插座连接器200的对应机构扣合。
请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具有扣合机构的插头连接器100还包括两按钮160及一条状止挡架170。其中,每一按钮160一端为按压部163,另一端为抵顶部165,二者由一较细的定位杆166连接。
请参阅图2及图6,组装时,公端子120及公扣合件150分别对应收容于塑胶本体110的公端子槽112及通槽115内。塑胶本体110的内壁设有位于通槽115内的左、右及前端定位块117,从而使公扣合件150不至在通槽115内左右摆动及向前运动。按钮160的按压部163位于塑胶本体110外部,定位杆66对应嵌设于塑胶本体110的两侧壁后端的定位槽116内,抵顶部165抵顶扣合臂151的作动部155。按动按钮160的按压部163,通过抵顶部165的抵顶即可带动作动部155运动。止挡架170固设于塑胶本体110的通槽115内后端,并将所述定位槽116的后端予以封闭,公扣合件150的两扣合臂151后端与该止挡架170抵顶。当系列公壳体141、142、143、144依次组装于塑胶本体110外部后,通过止挡架170对两扣合臂151末端的抵顶即可阻止公扣合件150向后自通槽115内退出。
请参阅图4及图5,本实用新型具有扣合机构的插座连接器200包括塑胶壳体210,塑胶壳体210内部收容若干母端子220及母扣合件250,外部包覆母壳体241、242。
如图5所示,塑胶壳体210内部开设一前端与外界连通的收容腔211,用于收容设于插头连接器100前端的对接部。塑胶壳体210的后壁朝收容腔211内凸伸形成若干凸柱213,该等凸柱213的分布与插头连接器100的端子槽112分布相对应,亦以上、中、下三排布置,且每一凸柱213于内部开设母端子槽212,母端子槽212并由前至后贯穿塑胶壳体210,以供母端子220由塑胶壳体210末端插入。
请参阅图5及图6,母扣合件250具有一条形保持部251及由该保持部251前端两侧相背突伸形成的卡钩状锁扣部253。母扣合件250通过保持部251末端与塑胶壳体210后壁的一体成型而定位于收容腔211内,其位置与插头连接器100的公扣合件150的位置相对应,即位于中排与下排母端子槽212之间。于具体设计时,保持部251亦可以单独成型,而后再以嵌入或铆合等方式定位于塑胶壳体210的收容腔211内。
请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具有扣合机构的插头连接器100与插座连接器200对接时,先按压插头连接器100的按钮160,按钮160驱动公扣合件150而使其处于打开状态。然后,将插头连接器100的前端对接部插入插座连接器200的收容腔211内。此时,插座连接器200的凸柱213插入到插头连接器100的公端子槽112内,且插头连接器100的公扣合件150的两扣合部153位于插座连接器200的母扣合件250的锁扣部253两侧。而后,松开按钮160,公扣合件150借助自身挠性而恢复扣合状态,使得扣合部153与母扣合件250的锁扣部253扣合。此时,两连接器稳固配合,从而确保公端子120与母端子220间稳定接触、导通,从而确保信号或电源的可靠传输。进行拔离操作时,先按压按钮160,使公扣合件150处于打开状态,而后即可将插头连接器100从插座连接器200的收容腔211内拔出。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扣合机构的插头连接器100及与之匹配的插座连接器200分别通过将公扣合件150及母扣合件250组装于连接器内部的设计,使得各连接器的内部空间得以充分利用,从而降低连接器组合的整体宽度,使其体积得以减小,进而满足连接器小型化的发展趋势。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扣合机构的连接器组合,包括插头连接器,包括塑胶本体、若干公端子及公扣合件,塑胶本体内部开设若干公端子槽,所述公端子对应收容于塑胶本体的公端子槽内;插座连接器,与所述插头连接器扣合,包括塑胶壳体、若干母端子及母扣合件,塑胶壳体内部开设若干母端子槽及一收容腔,该收容腔前端与外界连通,供所述插头连接器插入,所述母端子对应收容于塑胶壳体的母端子槽内,并与所述插头连接器的公端子对应导通;其特征是该插头连接器的塑胶本体上开设有一通槽,所述公扣合件对应收容于该通槽内,公扣合件包括两扣合臂,两扣合臂挠性连接,每一扣合臂均具有扣合部及作动部;该插座连接器的母扣合件设置于所述塑胶壳体的收容腔内,母扣合件具有保持部和锁扣部,其中,保持部与塑胶壳体固接,锁扣部与所述插头连接器的公扣合件的两扣合部扣合。
2.一种具有扣合机构的插头连接器,与一插座连接器扣合,包括塑胶本体、若干公端子及公扣合件,塑胶本体内部开设若干公端子槽,所述公端子对应收容于塑胶本体的公端子槽内,其特征是该塑胶本体上开设有一通槽,所述公扣合件对应收容于该通槽内,公扣合件包括两扣合臂,两扣合臂挠性连接,每一扣合臂均具有扣合部及作动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具有扣合机构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是该两扣合臂之间以一具挠性的连接杆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具有扣合机构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是该连接杆连接于两扣合臂的中部,所述扣合部设于扣合臂前端,所述作动部设于扣合臂后端。
5.如权利要求2所述具有扣合机构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是该插头连接器还进一步包括两按钮,每一按钮均具有按压部与抵顶部,按压部位于所述塑胶本体外部,抵顶部抵顶所述扣合臂的作动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具有扣合机构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是该塑胶本体两侧壁的后端分别开设一定位槽,两定位槽横向连通所述通槽,后端并与外界连通,所述按钮的按压部及抵顶部由一定位杆连接,该定位杆对应嵌设于该定位槽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具有扣合机构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是该插头连接器还进一步包括一止挡架,固设于所述塑胶本体的通槽后端,并将所述定位槽后端予以封闭,所述两扣合臂的后端与该止挡架抵顶。
8.一种具有扣合机构的插座连接器,与一插头连接器扣合,包括塑胶壳体、若干母端子及母扣合件,塑胶壳体内部开设若干母端子槽及一收容腔,该收容腔前端与外界连通,供插头连接器插入,所述母端子对应收容于塑胶壳体的母端子槽内,其特征是该母扣合件设置于所述塑胶壳体的收容腔内,母扣合件具有保持部和锁扣部,其中,保持部与塑胶壳体固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具有扣合机构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是该塑胶壳体的后壁朝收容腔内凸伸形成若干凸柱,所述母端子槽开设于每一凸柱内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具有扣合机构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是该母扣合件的保持部呈条形,保持部末端并与塑胶壳体后壁一体成型,所述锁扣部自保持部前端两侧相背突伸形成并呈卡钩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扣合机构的连接器组合,包括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包括塑胶本体,塑胶本体内部开设通槽,供公扣合件收容。该公扣合件包括两挠性连接的扣合臂,每一扣合臂均具有扣合部及作动部。插座连接器包括塑胶壳体,塑胶壳体内部开设收容腔,供母扣合件收容。该母扣合件具有保持部和锁扣部。保持部与塑胶壳体固接,锁扣部与所述公扣合件的两扣合部扣合,从而实现两连接器间的扣合。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扣合机构组装于连接器内的设计,使得连接器内部空间得以充分利用,从而降低连接器的宽度,减小连接器的体积。
文档编号H01R13/73GK2809961SQ20052005864
公开日2006年8月23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17日
发明者黄茂荣, 陈秉智, 尹德宏 申请人: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