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模组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62753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散热模组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散热模组的固定结构,尤其为一种可紧密结合在一起,而无接口热阻,能增加热传导效率的散热模组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已知散热装置已有利用热导管技术,热导管内部设有适当的毛细组织(wick structure),由毛细组织的毛细管作用,可将热导管连接于计算机主机内部中央处理器(CPU)或其高温芯片等发热元件上,以便利用热导管将发热元件上的热传导出,可用以协助散热,能有效使发热元件正常工作。
而一般已知散热鳍片与热导管固定结构,该结构是由散热鳍片及热导管组成,其中散热鳍片由穿洞及接合部套接于热导管上,为了加强热导管的散热效果,可于热导管上套接若干散热鳍片以增加散热面积;由于该等散热鳍片仅以紧配合方式套在热导管上,或以导热胶,使散热片与热导管结合在一起,如此,不但密合度差,且会增加接口热阻,所以热传导效率甚为不佳。
为了改进上述的缺点,即有一种由焊接方式,使散热鳍片及热导管结合在一起的固定结构,请参照图1所示,该结构包含有一以铜制成的热导管100;以及至少一片以上金属制成的鳍片200,该鳍片200上设有穿洞210,穿洞210上的一侧延伸出接合部211,并于穿洞210上缘设有一口径较小的细孔220,该等鳍片200是由穿洞210套接于该热导管100上,并将由银、锡或铜丝所构成的金属丝300置入于散热鳍片200上缘的细孔220中,再以热熔方式将金属丝300熔融,使金属丝300流入孔洞210中,而使热导管100与散热鳍片200接合成为一体。
如此,虽可通过金属丝300的熔融,使热导管100与散热鳍片200接合成为一体,且金属丝300中含有铜,与由铜制成的热导管100与散热鳍片200可因材质相同,所以能较快速将热传导出去,不会因连接之间的介质不同,而有接口阻质产生,但在使用时,因细孔220及孔洞210相连通,所以当热导管100穿套在孔洞210中时,散热鳍片200与热导管100会有一段缺口,如此会造成孔洞210与热导管100并无法紧配合,而且热导管100与散热鳍片200的接触面积减少,会直接影响热传导时的效率。
为改进上述已知装置构造的各种缺点,本发明人经过长久努力研究与实验,终于开发设计出一种散热模组的固定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模组的固定结构,该结构上设有若干热导管,该等热导管分别穿套在一个以上的散热鳍片的热导管孔中,且该等散热鳍片以组接方式连接在一起,另,该等散热鳍片在邻近热导管孔处分别设有一贯穿其中且与热导管孔分隔的穿孔,该穿孔穿塞有一焊条,如此一来,由于热导管孔及穿孔是分开设置,因此热导管孔的形状可完全配合热导管,如此当热导管穿套在热导管孔中可达到紧配合,因穿孔及热导管孔是相对设置,可由热熔使焊条由穿孔流入热导管孔中,填塞住热导管及散热鳍片中所有微细空隙,而增加热传导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模组的固定结构,其热导管孔设有向外延伸且沿轴向延伸的延伸部,该延伸部在与穿孔相对处设有一缺口,以令焊条熔融时,可由延伸部的限制,并在缺口导引下,流入热导管孔中,不会有溢出的情形发生。


图1为已知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断面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时的断面示意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断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的断面示意图。
附图标号散热鳍片10折片 11热导管孔12延伸部121缺 122 穿孔 13凹入部 131 热导管20焊条30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散热模组的固定结构,请参阅图2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该结构上设有一个以上的散热鳍片10,该等散热鳍片10边缘分别设有向内弯折的折片11,该等折片11分别设有组接结构,该等组接结构与现今一般组接结构相同,且非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重点,故在此不另赘述,由该等组接结构的组接,而连结在一起。
另,该等散热鳍片10上设有至少一个贯穿其中的热导管孔12,于本实施例为三个并排在一起,该热导管孔12中穿套有一热导管20,且该等散热鳍片10在靠近热导管孔12处设有与之相对的穿孔13,于本实施例该等穿孔13在热导管孔12上方,且该穿孔13与热导管孔12是分开独立设置,该穿孔13中穿套有一焊条30,该焊条30由银、锡或铜丝所构成的金属丝制成。
请参照图3、图3A所示,如此一来,由于热导管孔12及穿孔13是分开设置,因此热导管孔12的形状可完全配合热导管20,如此当热导管20穿套在热导管孔12中可达到紧配合,但因穿孔13及热导管孔12相对设置,仍可由热熔方式使焊条30由穿孔13流入热导管孔12中,而填塞住热导管20及散热鳍片10中所有微细空隙,而增加热传导效率。
请参照图4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结构上设有一个以上的散热鳍片10,该等散热鳍片10边缘分别设有向内弯折的折片11,该等折片11分别设有组接结构,该等组接结构与现今一般组接结构相同,且非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重点,故在此不另赘述,由该等组接结构的组接,而连结在一起。
另,该等散热鳍片10上设有至少一个贯穿其中的热导管孔12,于本实施例为三个并排在一起,该热导管孔12中穿套有一热导管20,且该等散热鳍片10在靠近热导管孔12处设有与之相对的穿孔13,于本实施例该等穿孔13在热导管孔12上方,且该穿孔13中穿套有一焊条30,该焊条30由银、锡或铜丝所构成的金属丝制成。
再者,该热导管孔12周缘设有沿轴向向外延伸的延伸部121,该等延伸部121与穿孔13相对位置上设有一缺口122,以令焊条30熔融时,可由延伸部121的限制,并在缺口122导引下,流入热导管孔12中,不会有溢出的情形发生。
请参照图5、图5A所示,如此一来,由于热导管孔12及穿孔13是分开设置,因此热导管孔12的形状可完成配合热导管20的形状,如此当热导管20穿套在热导管孔12中可达到紧配合,但因穿孔13及热导管孔12是相对设置,仍可由热熔方式使焊条30由穿孔13流入热导管孔12中,而填塞住热导管20及散热鳍片10中所有微细空隙,而增加热传导效率。
请参照图6、图7所示,其穿孔13在与热导管孔12相邻的边缘设有向两侧延伸的凹入部131,如此一来,因穿孔13及热导管孔12是相对设置,仍可由热熔方式使焊条30由穿孔13的凹入部131导引下,流入热导管孔12中,而使热导管20及散热鳍片10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但无接口热阻,且能增加热传导效率。
权利要求1.一种散热模组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含有一散热鳍片,该散热鳍片上设有贯穿其中的热导管孔,且该散热鳍片在靠近热导管孔处设有一穿孔,该穿孔与热导管孔相对,且穿孔与热导管孔分开独立设置;一热导管,其穿套在散热鳍片的热导管孔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组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散热鳍片由组接方式与其它散热鳍片卡接在一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组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穿孔在邻近热导管孔设有向两侧延伸的凹入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组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热导管孔设有向外延伸且沿轴向延伸的延伸部,该延伸部在与穿孔相对处设有一缺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散热模组的固定结构,其设有多数个由组接方式结合在一起的散热鳍片,该等散热鳍片上穿套有一个以上的贯穿其中的热导管孔,该热导管孔中穿设有一热导管,而在邻近热导管处则设有与热导管相对应的穿孔,该穿孔于热导管孔分开设置,且该等穿孔上可穿套焊条,如此一来,可由热熔方式使焊条熔解,而流入散热鳍片与热导管之中,使散热鳍片及热导管可紧密结合在一起,而能比已知以导热胶使散热鳍片及热导管结合在一起的热传导效率更佳。
文档编号H01L23/34GK2819721SQ20052010350
公开日2006年9月20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5日
发明者许仁俊 申请人:鼎沛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